1、是敷陳事理來舉出文章的體統,就是說明每一體文章的規格要求,或標準風格。 是以規略文統,宜宏大體。 是故天惟大,則全體不息,而所以位乎上者,人莫得以知其高深。 是否有當,理合詳明察核批示,以便移行一體遵照辦理等由。 是帝身即道身也,非常體也。 是以無為之為、無相之相者,道之妙體也。 是乃悟元子所述有作之宗旨,學者慎勿泛泛體之。 是皆私偷此鏡入彼邪域,致為塵垢蔽蒙,不明宗體,雖得此鏡之名而不得其用也。 是則真能體無我不爭之德者矣。 月體本黑,受日之光而白。 有分應仙,當得此經,按文修行三元紫房,體生玉澤,面發奇光,神聰奇朗,究徹無窮,能行其道,白日登晨。 有物之體,寂寥虛靜,妙本湛然常寂,故獨立而不改。 有以體礙為義,無以空豁為義,此就麤為釋。 有蠟製放大之疥癬蟲及毛囊蟲,俱寄生於人體而生皮膚病者。 有芙蓉山館詩詞,芙蓉山館駢體文集。 有乜當頭持來我體一下。 有疏無疎,疎乃疏之俗體字。 有事體大者,令堂後官至河下問之,然後下筆,故瑾益肆。 有時候你會對整體生氣,然後你就不說話,那也很美。 有裏何如,獨體圓通照海珠。 有其體而闕其用,雖則化權不周、事儀不備,猶之可也。 有水丹者,由遍體熱起,遇水濕搏之,結丹晃晃黃赤色,如有水在皮中,喜著股及陰處。 有十五萼,色碧玉,花枝開,體膚松美,顒顒昂昂,雅特閑麗,真蘭中之魁品也。 有為德者,以因地有觀果地有智為體。 有體則著於色相,無體則滯於頑空。 有色者,體既妙實,即有妙實之色。 望且令臣等體問,所冀得盡事理。 望下本路體量,如實,乞行顯罰。 本命之日,誦詠是經,兆自明體,貫氣入身。 本體不生滅,法相自玄通。 本書上篇列舉文章多體,而每體必敷理以舉統,即論每體應取之勢。 本業主體卹佃情,爰從其便。 本來妙心,以道為體,以物為用,了悟道心,元無一物,等同虛空,體用如如,應變常寂,故云知心無物,則知物無物,知物無物,則知道無物也。 本來妙心,真空為體,妙有為用,體用如如,應變無窮,神鬼難窺,陰陽莫測,不知所以然而然也。 本錯漏字,異體字不校。 本篇論體勢,指或勢之音訛也,故校改。 本署司體察地方現在情形,應請准其隨時酌量,添本接濟,以通貧民緩急,毋庸拘定成數,則弊端自可永絕。 本署司體察地方現在情形,應請准其隨時酌量,添本接濟,以通貧民緩急,毋庸拘定成數,則弊端自可永絕。 本道捧讀憲檄,憂民體國之心,情見乎辭。 本年五月,蒙恩命署巡撫篆務,當即瀝陳病體難勝實情。 李間,去聲,言道體混然,曾無間隙。 林制府以渡夫充自蛋民,輸稅失體,革之,而別招澳商,亦終不果召充。 果清淨者,慧心明鑒,謂之清智,體無疵,故稱淨。 體王其罔害,公乃納冊于金朦之匱中。 體用仁周,契大赤垂科之妙。 體,察也,見也,見道至於盡而無窮極,而心遊於無物之始,故曰體盡無窮而遊無眹。 體盡無窮,則其於用天下也有餘裕矣,况有國乎? 體洽道德,則萬神震伏、禍滅九幽、福生十方、安國寧家,孰能知乎。 體柔順而剛巽之,得正之吉也。 體矯玄津上,飛仙絕嶺梯。 體仁推其嫌怨,議加五省總理以困之。 體則鑒明水靜,舉隨綠而會寂。 體存故可以厚本,用作故可以明漸,有見故可以觀變,念生故可以知化,意立故可以詳理。 體其淑姿,因其壯觀,文章交映,光彩傍發,綺艷之則也。 體聖仙隱几而密處,效真人阛堵以淵居。 體離車輿之安,而手失駟馬之心,而能不危者,古今未有也。 體數生物屬地,用數運行屬天。 體之使各得其分,則萬方俱得,所以為大方也。 體質蒲柳,又有一姊一弟,生計崢嶸,殆不可名狀。 體量其狀,無私入而止。 體性無實,含藏一切,不礙萬物,故名之為虛無。 體欲常勞,食欲半飽,勞勿過極,飽勿過半。 體探俺相公過嶺北來了。 體矯玄津上,飛步絕嶺梯。 體香萬神降,乘景登高清。 體用兩全,方成聖人之道,豈可偏執無私,而礙成其私邪? 體有青毛,人見則運氣,頂髮直立。 體道者兼萬變而不居一物,故無壯老之意。 體天行道,隨日月之高奔。 體柔順之本,為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 體性湛然無一物,了知生死不相干。 體道,少能體即賢,盡能體即聖。 體例較密,然經營剏始,實自應麟。 體性相似,但味甘冷,通利水道,止渴消熱,無毒,多食令人吐。 體印者,乃是昭清覺靜慧也。 體體元虛,頭頭本一,未許常人取次談。 體究得自轉運司催理以來,民力不堪,委實有害。 體一氣而為真,煉九氣而成神。 體榦魁梧,胸襟開朗,不拘小節,性喜射獵。 體柔順以成德,用中正以省民,為大觀之主者也。 體大而理多者,定制宜弘,體小而理少者,置辭必局。 體地道之靜,於吾欲心本無所與也,何必奪之? 體沖和妙道,自然理、斡運蒙屯。 體乾坤造化之工,成日月交通之妙,密依師造,曲荷陶鎔,咸得化生,圓成道果,上登東方寶界太皇黃曾之天。 體天法象,洞知昏曉,神清氣爽,百脈和暢,雖未能昇舉沖天,豈不勝似荒迷酒色、與鬼為鄰者哉。 體入虛空,猶然未可為憑據。 體元居正,乾坤啟景命之符。 體道之士,榮祿不能勸,威刑不能沮,如玉投泥不能污也,豈貴賤干其慮哉? 體性彊者,不喪眾穢,神識通明,不假禮懺。 體乎妙者,物不能累,安受役哉? 體訪得官員使臣以所得酬獎,與部役功賞不同,人多避逸。 體澤則馮,謂形體潤澤則恃而不知衛生。 體道神清泰,安常德義香。 體意相類,而文辭之異,古今之變也。 體道忘言,則同於道矣。 體剛居説而得民心,能幹其事而成其功者也。 體乾兌,乾為金,兌為澤。 體節休和,干力強利,首無暴痛之疾。 體道聖人常善救物,雖復財德兩施,而不恃其勞,有大至功,而成功不處者,意在揚謙退己,推功於物,韜光晦迹,不欲示見己之賢能也。 體性炎炎,降福降祥降福祉,正心耿耿,廣文廣武廣仁慈。 體量安撫,劉忱也,去年十二月十八日遣。 體天之用,致乎虛之極,法地之體,守乎靜之篤,萬物並作,聖人觀其復,明物理以化人也。 體魄降于地者,以魄本歸形,人死則形歸于土。 體的自覺而顯其個性,各個體有其真實的存在,而重新組織起來的整全或統一。 體以用為本,故去四也。 體解无中法,亦識有中神。 體此而行,則蔑有不從者矣。 體少潤澤,加柏子仁一兩。 體至一之宅,會乎必然之府。 體空達妄,即色非有,情忘塵境,又何所言未聞見乎。 體活潑的周流貫徹溶液蕩漾。 體肌不復老,契此名定光。 體例無聞,空入成均之諷。 體輕骨昇,面發華顏,羽服生形,飛造帝晨。 體用兩能,在物無易,此明用也。 體勢見於才質、內容、形式、體要的融合中,並非在此四者之外,別有體勢。 體玆翼翼之心,恕此重重之瀆。 體此天和,非由措意,故心靈適悅而妙絕名言也。 體若虛空,表裹瑩徹,一毫不掛,一塵不染,輝輝晃晃,照應無方。 體有八而用有六,卦有八而爻用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