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題曰老子恬淡無為,專以長生為務者。 題品海內之士,或在幼童,或在里肆,後皆成英彥六十餘人。 題王屋山樵長孫滋巨澤傳、棲真子王損之章句。 題來紅葉千行字,撥得商絃第一聲。 題授左都督,攝守備事。 一卷,原題正陽真人鍾離權迷,當出朴唐徒期至五代時期。 題橋寧讓馬相如,回首西州淚滿裾。 一夕,吾與梁節菴、顧印伯、易石甫、陳石遺集其家,鳳卿遍出所藏乞題。 題詩霜葉赤,對酒燭花紅。 題詩兼勸酒,聊樂在殷勤。 題稱送貫泉張先生序,文稱某而不名。 題李成之撰,當出於宋代。 題補福建臺灣北路協右營守備藍季馨、題補福建臺灣城守左軍守備吳國章、題補福建臺灣鎮標中營遊擊朱達權,均著照例准其補授。 題三方,亦置案上,事都竟,依後文里宅及山沈流水也。 題日太上生於楚國苦縣瀨陽鄉曲仁里渦水之陰。 題詩欲寄紙還無,檢帙搜文得故書。 題詩報使君,春遠楚江濆。 題曰凡題日者,即是碧虛之開題也。 題詩黃鶴樓,令其下屬和。 宣和帝題王維冩伏生數字,字極楷。 題二十篇,並用家、花、車、斜四字為韻,白居易、劉禹錫和之,亦同此四字。 題詩附齋壁,庶與坡詩隣。 題扇書帬莫相惱,傳符繼録容何辭。 題目既明則經文易懂,故須先釋題。 丁酉,桐仙乞題於余,未及命筆而難作。 題會稽禹穴道士范倫然撰。 題云七月十二日甲子,老子到關,喜擎跽曲拳者。 題太白山見素子胡情迷。 題有一書中複見者,在前不必註,在後註某章或某節。 題,伏乞皇上睿鑑,敕部議覆施行。 題漢高祖廟歌風臺二絕句云。 題云元氣淋漓,孫北海藏。 題歟,林飆颯颯兮,谿溜泠泠兮。 題去聲跂音企為義,而天下始疑矣。 題作東嶽差來監壇大判官。 題九仙君撰、中黃真人注。 題其所築西湖隄曰蘇公隄,刊石於亭,揭示州人,無不知者。 一循古律篇題之次第而類輯,古律之必當從,雖欲違之而莫能違也。 題請陞補人員,任內有降級、降職、革職留任及承追督催停陞徵收之案不准保題等語。 丁丑分省,日長多暇,因數土產可紀者尚多,又賦九題,并舊作為上京十詠云。 題為恭陳臺灣棄留之利害,仰祈睿裁事。 題襟又得詩家秀,說劍難銷酒後愁。 題處舊詩休更讀,置來新馬憶曽騎。 題文太史書後次谷寶藏衡山真蹟六十年,幾失而復得之,為之甚喜。 題虚,無可說,乃衍其意,使甚多,而無一事題外来。 題崖字,曰釣璜、曰臥龍岡、曰磐石、曰霖雨蒼生、曰崇朝雨天下、曰一覽眾山小、曰壺天、曰錦屏。 題玉燕,悲銅駝,算自來歡場愁多。 題雁攀蟾同一眴,君我都成陳跡! 題授遊擊,令討海寇劉香老以自效。 一明姓字鎰號者,題曰老子姓李,名耳,字聘,或字伯陽,或云謐號曰職。 題起你的勢,笑寫我的牙。 丁時魁、傅作霖,聽輔臣觀生題銜任用。 一時名士如臺灣黃本淵、淡水鄭用錫、陳維英輩,皆為題詠,凡二十餘人。 題崑崙之堂,北洞之源。 題補臺灣南路營參將英林,現在臺灣緝匪乏員署理,應請暫緩給咨,俟洋面肅清,再行給咨等語,應將題補參將英林照例先行給與署劄,仍令該督俟事竣之日,即行給咨該員赴部,臣部帶領引見後,換給實授劄付,令其赴任。 題詩已有林和靖,乘興豈無王子猷? 一、是集本擬每人各贈以詩,因匆匆出都,未遑屬草,故於各部先綴題詞數首,以誌羣芳。 題起他疎狂情性,得見那負心的方顯卦兒靈。 題崑山遺民寧人顧炎武著。 題辭一篇,冠列卷首,尤為敬慎周詳。 題隸釋後丙辰歲,予在南宮。 題詞已借今宵宿,置酒寧期異日逢,名友花宜名友賞,居然昌閣會重重。 題綱要緊字眼,不過一二字。 題目雖小,而議論甚大,所以諸人莫能及。 題異獸圖昔年曾讀山海經,所稱怪獸多異名。 題瓜步女史寫落花游蟻圖。 題葉無憑,曲溝流水空回首。 題元始符命,告下十方無極世界,作兩行於銜位上。 題畢,初見若無字,而墨邊燦然。 題詩秋葉手新裁,好似阿儂紅頰腮。 題李易安所書琵琶行詩云。 題為征商自此賤丈夫始矣。 題欲遍,瑣窗紗,總是傷春句。 題罷蠻箋墨浪勻,嬌聲宛轉動歌唇。 題書楷法,多是邕書也。 題丁丑期我於幔亭之山。 題一首詩在藍關草驛之上。 題洪武京城圖志後右京城圖志一卷,洪武間奉敕纂修,故鄉貢進士吳中英家藏。 題曰此經以重玄為宗,自然為體,道德為用。 題寫有文書之喜,秉燭得祈禳之功。 題曰麟角者,葢取顔氏家訓學如牛毛,成如麟角之義,以及第比登仙也。 題曰宋邢凱撰,亦不詳。 題補官員應行引見者,遇有緊要差遣,或委署別缺,一時未能赴部,該督、撫聲明,部兵題准,先行給與署劄,所遺底缺歸入題選,俟事竣即行給咨赴部引見,令其實授等語。 題為賢媛,殊覺不稱其名。 題詠紛紜幾詩板,畫圖零落半幽屏。 題授左都督,當入覲,以母老不忍離,致稽行期。 題詩、作書皆超脫不群。 題目各殊,將孰是而孰非乎? 題花我比三秋月,照著秋花分外明。 題補推陞官員應行引見者,遇有緊要差遣,或委署別缺,一時未能赴部,該督、撫聲明,兵部題准,先行給與署劄,該員底缺歸入題選,俟事竣赴部引見後令其實授。 題為飛報克復廈門逆島事。 題詩即招隱,作賦是閒居。 題辭一篇,冠列卷首,刷印成帙,以成完本,換給繳書之家,俾得寶藏尊奉,較為周妥,現已備貲刊刻齊全。 題奏朝庭斷罪砍了,號今三日。 題甲乙簿上之名,不負璚臺月旦。 題目下間或有顧衍生所注某某人的姓名、籍貫或簡歷。 題云夫人承命,自有通神達見者。 一片題紅,咫尺御溝界。 題目不寫,未免說瞧不起撫台,我们題目寫得好好的,我老子文章不做是不妨的。 題罷振衣理策而去,莫知所在焉。 題破玉牋雙喜鵲,香燼冷,繞雲屏,渾是山。 題繁,乃蹙其文,使甚簡,而不漏脱題中一事。 題名多孔姓,姓之上多冠以廩庠生。 題詞冠列卷首,尤為不磨之善本。 題二魚圖江東四月貢鮮鰣,正是含桃薦廟時。 題於西南陽正玉闕,合一百五十二字。 丁酉科場之變,凡南北中式者,悉御試瀛臺,題即為瀛臺賦。 題補官員應行引見者,遇有緊要差遣,或委署別缺,一時未能赴部,該督、撫聲明,兵部題准,先行給與署劄,該員底缺歸入題選,俟事竣赴部引見後,令其實授等語。 題詩不盡孤高意,起立中峰看世寰。 題上虞縣虞姬廟對聮云。 題原缺,茲據碑文之意補之。 一書“運心不普”,而白題紫陽像贊,亦有微詞,所謂“帶些鉛汞氣”者是也。 題曰有德則必全道,道德相須而不相離,故曰道德也。 題太僕寺誌後懷東顧先生,先帝時,給事內庭。 題程昭撰,當出於宋代。 題城西嚴祠額曰願為持竿,又署商文毅三元坊石額。 題材多围绕宿命,自由,漂泊等命题。 題王氏舊譜後王氏之族,元末有諱夢聲者,自分水來為崑山州儒學正,遂居州之東鄉。 題辭補行刊入,並將舊版內字跡模糊之處悉行刊正,以戍完善之版,捐資刷印,通飭各屬將四十八、九兩年改過書二百一十部,概行繳換善本。 題表尚存唐節鎮,地圖渾似洛林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