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闕立擬乎兩觀,水府司乎百川。 一、開天通三界玉符一道,謹上詣天闕掌關諸君,三界主者前投進。 丁未,遣使代仁俊歸闕。 洞闕運天綱,王氣轉三微。 闕一分已下及招募數足處,以新定優重支酬等都計錢數為額。 丁卯,梓州路轉運司乞餉運若闕即本司任責,或有抄略即經制司任之,及乞下經制司遣兵防護往來。 闕太羹之遺味,同朱弦之淸氾。 闕此信,不得妄告八素名。 闕者,考屬天官玄都曹。 闕爲石郭,陂漢以象帝舜。 闕下唐時裔,城西戴老堂。 闕下朝回瞻馬首,酒間俊發抱龍泉。 丁亥,夏國主母殂,差使副呂則嵬名懷普等詣闕訃告。 丁卯,新知河南府、右諫議大夫馮京為資政殿學士、知渭州,及京赴闕,特遣內侍宣賜茶藥。 闕设香案、朝夕哭临三日、各十五举声止。 闕而盛者,從而高其功,盛其勢也。 闕人者,申轉運司於別州應副。 闕里關為孕聖之鄉,中華文化發源地,十數年間輪蹄六過魯境,卒以事牽未獲瞻仰。 闕下諫官業,拜疏無文章。 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 闕數稍多,本司官亦量事理申奏,乞從朝廷指揮。 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爲道也。 闕食人戶,雖係災傷,並不流移者,保明聞奏,優與酬銟。 雄州北闕城巡檢宋撮要本、閣本、活字本及宋會要職官四八之一二二同。 闕清陽飛神之天,入三景紫霄妙真之界。 闕子復為司業,豈尋常兄女子者可比耶。 闕,遊宴玉京,得為貴人,實蒙玄貺。 闕翟后服刻繒爲衣,不畫也。 一有曠闕,則蔽之所由生,將有不勝慮者矣。 闕下過從禮數頻,到官憂事更勞神。 丁酉,詔樞密院,近臣嘗舉文臣換右職者,自今遇邊要闕人,即差擇以聞。 丁酉,詔吏部流內銓,乾德五年正月一日以前罷任選人,並令赴闕,與免守選注官。 闕後聖玉皇帝常下仙之臣。 丁未,年三十六歲,欽宗詔赴闕,至泗州解化。 闕下多君蒙聖眷,故山遙對畫圖工。 丁未春正月,宸御晚駕,時武宗撫兵居北,王封府庫,稱疾臥闕下,理機務如故。 闕形猶似臺,亦正方外通,以黃玉作之,闕上之中有窗戶,帷帳並紫色,而神居其內。 闕失之事,臣等敢次第言之。 闕第三子名休,字文烈,優遊道素,高尚其氣,州辟別駕不就。 闕道紆金輅,郊宮佇翠旌。 丁酉,鎮、定、高陽關部署王超言邊部寧肅,願暫還京闕,省視家事,從之。 闕设香案朝夕哭临三日、各十五声而止。 闕者則十天五帝不錄其功,九府三官不除其過,闕者考屬三官曹。 彼我公事有闕,勿得牽引非己之服。 御史不可久闕,新除蔡卞知雜未就職。 凡各省地方有闕米或米價昂貴者,必係其地上年荒歉所致。 凡十三曹,今闕所餘十二曹也。 凡世有此而闕彼,後降而前隱。 凡鼎有三足,不可闕一。 凡望于北,八步八景,以朝天闕。 凡闕三條,今見十四條,並不言夢。 凡朝廷小有闕失,故許博議聞奏。 凡闕一條,所感無應,不得為真人矣。 凡守御去处、千户、百户、镇抚有闕、一具闕本、实封御前开拆。 凡闕此十二事者,當何以召山靈、招地神、攝萬精、驅百鬼、來虎豹、役蛟龍乎,子所謂適知其一,未見其他。 凡有七卷,藏於玉清之闕,高上虛皇丹房之裏矣。 出行如居家,一物不可闕,闕則不便於我,畢集焉,惟荷者罹其害,故須物物輕便。 初,沙苑闕馬,秦州置場,以券市之。 到闕,除大常寺奉禮郎。 到闕,蒙恩授館職,乃以義辭,遂蒙召對。 前少一行,又闕失上兩字。 前此,武臣有闕,帥臣與監司互差。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弊廬。 北闕猶瞻漢,東瀛肯帝秦? 北闕南鄉思不禁,拋將身事任浮沉。 北闕南鄉思不禁,拋將身事任浮沈。 北登玄真闕,携手結高羅。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北闕東風昨夜回,今朝瑞氣集蓬萊。 北闕南鄉思不禁,拋將身事任浮沉。 北登玄真闕,攜手結高羅。 北京去闕庭無數驛,而回河之役,陛下決以為不可而罷之,遂又興減水之役。 北登玄冥闕,携手經高羅。 北登玄冥闕,携手經高羅。 北闕回瞻雲靄靄,中原遙望路漫漫。 北闕辭丹鳳,南雲看碧雞。 北闕已成輸粟尉,西山猶貢采薇人。 北闕飛龍天杳杳,南雲歸鴈路迢迢。 北闕承恩,猶賴眾真之監度。 北闕身長擊,東朝境暫逢。 北闕九夷君官將一百二十人,治天戴寶,主收市里傷寒病疾,吏民披髮,狂足忌罵言錯亂。 北闕九夷君五人,官將一百二十人,治大苗室,主收里中傷寒狼藉,吏民被狂惑。 北帝落死,南闕注生,東華金闕,得上我名,無窮之願,與我齊并。 北登玄真闕,携手結高羅。 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黃鶯弄漸變,翠林花落餘,瀑流還響谷,猿啼自應虛,早荷向心卷,長楊就影舒,此時歡不極,調軫坐相於。 北登玄真闕,携手結高羅。 北闕南山是故鄉,兩枝仙桂一時芳。 北有上真南方平,安在玄闕期高靈。 北登玄冥闕,携手結高羅。 北斗七真,天中大神,上朝金闕,下復崑崙,調理綱紀,統制乾坤。 北闕玉樓召客記,南滇粉壁說詩人。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北闕千門外,南山午谷西。 北登玄真闕,攜手結高羅。 北闕南鄉思不禁,拋將身事任浮沈。 恐合栽金闕,思將獻玉皇。 十二月二十一日,免赴闕。 十七字原闕,據鮑廷博鈔本及丁丙舊藏鈔本補。 半夜金公朝玉闕,十洲仙子會瑤池。 恭惟九天金闕明道達德大仙顯靈溥濟清微洞玄沖虛妙感慈惠護國庇民洪恩真君、九天玉闕宣化扶教上仙昭靈博濟高明弘靜沖湛妙應仁惠輔國佑民洪恩真君,正直為德,禍福動人。 恭惟九天金闕真君,系出偃王,世封齊邑,廟食五百餘年之盛,褒封三十二字之榮。 恭惟金闕慈尊、玉京上聖,廣開愍惻,特納虔祈。 恭惟九天金闕明道達德大仙顯靈溥濟真人,好是正直,大以神通。 南岳夫人云闕經系亦可,本經不及故也。 南玉化闕天,帝部俞慶言。 南丹州莫世忍乞依莫洪皓例差人赴闕進奉,已許進奉,不令赴闕。 即召赴闕,尋授虞部員外郎。 原闕,據梅花字字香補。 惟瀛州闕乏,陳疇奏請,表至迷庫積蕃商寄錢五萬貫,欲借充邊戍犒賞。 惟九天金闕明道達德大仙顯靈溥濟真人江王,九天玉闕宣化扶教上仙昭靈博濟真人饒王,其功德充溢,蓋若是已。 惟有西山九千仞,朝朝闕角倚晴寒。 惟有召雷闕捩子,玄玄一訣少人知。 惟九天金闕明道達德大仙顯靈溥濟真人江王,九天玉闕宣化扶教上仙昭靈博濟真人饒王,其功德充溢,蓋若是己。 原本闕傳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原闕,據鹿皮子集卷四補。 原闕,據長編紀事本末卷三五宗室遷官補。 原闕,據梧溪集卷七補。 原闕,今據日本令補之。 原闕,據梅花字字香補。 原闕,據梅花字字香補。 原闕,據句曲外史貞居先生詩集補。 又管押俘酋赴闕,涇原提舉弓箭手安師文等,等第減年支賜,利珣轉一官,賜五十縑,又差管句延福宫,仍速還本任。 又吕吕惠卿引伴西人赴闕。 又於吏部可增闕數百處,因以消積滯冗員。 又闕清樂,唯雅樂一曲,辭典而音雅,閱舊記,其辭信典。 又闕於修有年,棟楹摧隳,丹粉陳暗,殆並不免。 又為之金闕,以其居西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