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鎮守溫、處等路萬戶府申,軍人患病,久食倉米,多致轉生別證,將養不痊,若蒙添支新米煎熬粥飯,早得復元,以備差遣,等事。 鎮星圓鏡土精,鎮癮黃道,鎮星中有四門,門中有四鋒芒,鋒芒光垂四百萬丈,一門各有一黃帝,凡四黃帝,備門奉衛於鎮元黃真君也。 鎮宇豪壯,勉啖酒肉,竟得全,逾年,復故。 鎮道遣使招諭不得入,乃發兩標官兵,委署北路參將常泰進剿。 鎮玉霄宮殿,群仙聚會,香雲羅列,光射殷紅。 鎮逆入河,法令急,而淋澇。 鎮所以辭不起,已具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提舉崇福宮時,新錄要亦未詳。 鎮倭將軍王鳴謙至舟山,誘殺之,盡並其眾。 鎮押十方搜神斬妖破邪五雷。 鎮東將軍方國安請復用故誤國馬士英為大學士兼兵部尚書,不許。 鎮羌寨南至懷遠寨,更有木魚川,亦是賊來路。 鎮將執拗不和,未免掣肘生患,弊二。 鎮戎、原渭,地方數百里,嘗被西賊寇鈔,無復農作。 鎮洮軍修城,令於未凍以前畢工,如役人少,速以官錢募人,仍多方招撫未歸順蕃部,早令安帖。 鎮臣用意如此,臣甚重之。 鎮浮還美俗,恤隠起疲氓。 鎮星之化,以濕應之,太白之化,以燥應之。 鎮道原奏,皆據眾報彙敘,未言鎮道自為。 鎮守臺灣挂印總兵署在鎮北坊。 鎮相流誓天,帝古威罕常。 鎮潼留後李充伯得玉材,琢為圓硯,發墨可愛。 鎮撫四夷,巍乎山嶽之重。 鎮星合於土運,上應太陰司天,皆視土曜以合災祥也。 鎮、道天朝大臣,不能與夷對質辱國。 鎮心安神,治傷寒毒氣,反胃嘔穢,蛇蜴所咬,炙熨之。 鎮江之民瘡痍未復,傳聞大軍駐劄,惶懼竄徙。 鎮武昌時,軍容使仇士良爲監軍使,公律以禮敬。 鎮兆肺戶內外清,遊魂散魄付黃寧。 鎮相隨、霞友雲朋,任到處、風鄰月伴。 鎮兵敗,凱死,雲衝突血戰,與游擊游崇功、千總林文煌、趙奇奉、把總李茂吉奮臂大呼,所向披靡。 鎮江、九江、漢口、瓊州、潮州、臺灣、淡水諸口岸,由各督、撫會上海欽差大臣遴員司其事。 鎮在人身之內,運於九天之氣,固人六府機關。 鎮總兵吳光亮行軍過此,飲而甘之,鳩工修築,環以石欄,因名甘泉。 鎮安節度使石保吉入奉朝請,既逾年,陳州民列上其政績,乞許復還本鎮。 鎮左營遊擊升補,康熙四十九年任。 鎮星大而黃,次有五等小黃星侍之,主大豐民安也。 鎮,公私雜物亦悉運到鎮家。 鎮心神符子,告求數十道。 鎮將等令其按月繳錢,經年並不操演。 鎮天玄武大將軍、三元都總管、九天遊奕使、左天呈北極右垣三界大都督神仙鬼神公事、判玄都右勝府事紫皇天一天君。 鎮星吐輝,流耀九星,開明童子,號曰天璘。 鎮蛟文石碣尚存,今為僧院,曰延真。 鎮星員鏡,土精鎮蔭黃道。 鎮、道受恩深重,事有乖違,無所逃罪,理則然也。 鎮標防汛,由茅港尾橋南、目加溜灣,南至於木柵仔、洋仔港溪口,西至於大線頭、西港仔、舍西港、卓加港。 鎮子孫散亂,不奉上下土子。 鎮隸上治右都監炁祭酒,屬土,在漢州德陽縣,應井宿,夏至五月中。 鎮星以甲寅元始建斗,歲鎮行一宿,當居而弗居,其國亡土。 鎮守之官三年一易,亦非至當之策。 鎮周既遞了狀,遂著人往歸仁鄉去趕蒲之杰。 鎮塚墓艮方,免水火惡道,利進田蠶,爵祿不絕,用梓木朱書。 鎮前後六奏宗廟社稷安危大計,而兩奏親納中書,歷月踰時,寂然不見有所猷為,此鎮任言之責,不可以不待罪也。 鎮後城治左都炁祭酒,屬水,在漢州什那縣,應房宿,立冬十月節。 鎮守北天西部,是經歷數百埸大小戰役的沙場老將。 鎮神守中,與天地相畢。 鎮兵屢徵發,兵單力薄。 鎮標右營守備林國陞捐俸二十元。 鎮海除現在修理舊堡臺,又在河口對岸新築一座,以為犄角。 鎮道入都,亦必如前請罪,以完夷案。 鎮論邵必,不得其時,據奏矒,在論買交鈔後,因附此。 鎮十方紙,每方一十二幅。 鎮河總兵許定國叛,襲殺興平伯高傑於睢州。 鎮州亂,殺田弘正,而立王延賡,詔愈宣撫。 鎮城一座,坐北向南,紅毛所建。 鎮星大而閃閃,辰星而不睹。 鎮以周公待琦,則是以孺子待陛下也。 鎮定中央,收滅土妖、土穢、土精、土厭,入地萬丈,毋動毋作。 鎮索所以定舟也,不以竹皮為筋、純以篾囊則易斷。 鎮天真武靈應佑聖真君。 鎮、道、總督陸續前往,將匪犯即時拏獲,不致滋生事端。 鎮宅大將軍,千二百人。 鎮寧節度使劉光義改名庭讓,武定節度使祁廷義改名廷訓。 鎮撫正資清序理,片言肯向蓋公聽。 鎮標右營守備朱鴻恩,著賞換花翎。 鎮勬倓鎷変簡鎷夌帇浠佷笢鐨勮。 鎮戎軍請於軍東北十五里築寧遠堡,以弓箭手守捉,從之。 鎮將設法羈縻,只求不生意外之事。 鎮北坊則普濟殿、三老爺宮,以及安平鎮、青鯤身、北線尾、喜樹仔、永豐里、紅毛寮。 鎮日相看未足時,便忍使、鴛鴦隻。 鎮累奏乞與御史辨,不報。 鎮海、平和二縣山寇竊發,上敕下游撫臣程峋作速受事辦理,務以一賊不遺為功。 鎮將各官,悉聽統轄調遣。 鎮臣建大將旗鼓,董率戎行,必躬畏簡書,而後能繩其下。 鎮潭源,祈雨潭印符用之。 鎮標既居諸羅,則北路一營可移駐於半線、沙轆之間,以控制八里岔、雞籠之汛防,於耳目亦近、駕馭亦便,而北路可以高枕矣。 鎮軍羽書夜半縋城入,檄往擒治。 鎮之以無敵之仁,威之以不殺之武。 鎮塚墓離方,令火山伏慝不現,詞訟子孫不橫死,用梓木朱書。 鎮之云者,雕琢復樸,塊然獨以其形立之意,雖感而遂通之中,有寂然不動者,在夫所謂無名之樸。 鎮儘口治右監貢炁祭酒,屬金,在興元府西縣,應氏宿,霜降九月中。 鎮說自謂得古法,然集賢校理司馬光數與之論難,以為弗合。 鎮日爭名競利,嫉妬怪貪。 鎮憲張軍門於二十一日下午出山,幸得男婦百姓並駐莊官兵互相扶持,接引到莊。 鎮州言契丹與北漢兵皆遁去。 鎮塚墓兌方,使白虎山不起,免有盜賊,奴婢牛馬出入,免有婦人剛強,奴婢走失,梓木朱書。 鎮自仁祖朝任言責,首論立嗣事,風節聳動中外。 鎮撫司梁清宏體肥,被夾處闊三寸餘,骨盡露,上下紅腫倍之。 鎮、南砲臺之湘軍統領記名提督陶定昇,勘驗該處臺基東面,舊日地樁,偪近河濱,日久間有霉爛,恐致牽動牆腳,隨即補釘修築完固。 鎮將既恚曰廣不得逞,而士英、阮大鋮復挑之,於是合疏為惡語相攻,至云稱兵,朝中大震駭。 鎮南亦自有桃源、載酒來尋不計年秪爲燒茶煩道士故令閉洞返漁船一從春雨花開後是處朝霞色可憐笑我老來無腳力。 鎮陽馮侍郎璧傳其事甚悉。 鎮兆右手四大,名五華。 鎮星其行最緩,亦不純係乎地。 鎮戎軍以南,高店、瓦亭雖近修完,皆非固守之處。 鎮撫司本上,朕試問左右作何批行。 鎮海陸倫華材藝可取,精力亦強,大可造就。 鎮又請葬溫成皇后罷焚瘞錦繡、珠玉以紓國用,從之。 鎮星補脾至金馬驛傳四十字十句,迺制星祕文,書於玄都玉臺,主攝星官,正天分數。 鎮南將軍舒恕等遂引兵歸,副都統莽依圖自肇慶突圍出,總督金光祖、巡撫佟養鉅、陳洪明俱降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