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七月丙子,侍中元叉、中常侍刘腾奉帝幸前殿,矫皇太后诏,归政逊位。 秋七月,诏河南六州之民,户收绢一匹,绵一斤,租三十石。 秋,七月,辛巳,诏河北诸道部署,分遣兵官教阅所部军。 秋七月,太宰、冀州刺史、平秦王归彦据州反,诏大司马段韶、司空娄睿讨擒之。 秋七月壬申,诏以河南八州水,免其课役。 秋八月辛巳,诏州县经界毋增绍兴税额。 秋,七月,己丑,诏以年饥,国用不足,分遣使者六十馀人于诸道括民谷。 秋七月庚午,诏广东采珠。 秋七月丁未,诏河东、河北州郡密严边备。 秋七月戊子,诏诸路转运使察举知州、通判不任事者。 秋七月辛未,诏许二府不限奏事常制,得敷陈留对。 秋,河决桃北崔镇汛,值漕船回空,改由中河灌塘,通行无误,诏念防务及济运劳,革职,免罪。 秋八月辛亥,诏散骑侍郎张伟等使刘义隆。 秋七月乙巳,诏荆湖北路民因灾伤所贷常平仓米免偿。 秋,八月,丁未,诏魏太师高阳王雍入居门下,参决尚书奏事。 秋七月甲子,诏江淮、荆襄、四川制置、监司条画营田来上。 秋,七月,壬戌,泉州饥,州民谢应瑞自出私钞四十馀万,籴米以赈乡井,全活甚众,诏补进义校尉。 秋七月庚午,诏广东采珠。 秋七月辛巳,诏河北诸道总管分遣兵官教阅所部军。 秋七月甲辰,诏罢都牧杂制。 秋七月丙辰,诏州县官廪禄不时给者,御史台觉察,或以他物折支,计赃论罪。 秋,八月,丁未,诏魏太师高阳王雍入居门下,参决尚书奏事。 秋,诏命回朝,保卫畿辅。 秋七秋七月戊辰,诏停本年秋决。 秋七月辛亥,诏知州年七十以上者与宫观。 秋八月,诏鸣鴜侯许负至宣平侯第。 秋,七月,甲戌朔,以霖雨,诏求真言。 秋七月戊子,诏诸路转运使察举知州、通判不任事者。 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 秋七月壬寅朔,诏盗易官马者减死论。 秋七月癸未,诏诸投下毋擅勾摄燕京路州县官吏。 秋,七月,甲辰,诏中书集百官议其事。 秋,七月,己酉,伏信随万备入朝,诏入谒梓官。 秋七月壬寅,诏州郡县各遣二人才堪专对者,赴九月讲武,当亲问风俗。 秋七月乙卯,诏增置大府丞一员。 秋七月丙申,诏诸路转运使举国子监讲官。 秋七月丁丑,滁州大水,诏振恤之。 秋七月辛亥,诏诸有诈取爵位,罪特原之,削其爵职。 秋七月丁未,诏谪籍人除元祐奸党及得罪宗庙外,余并录用。 秋,七月,丁卯,诏复征大司马温入朝。 秋七月辛未,枢密院言吴信、周旺赍蜡书入襄城,往复效劳,诏各补官三转。 秋七月庚戌,城凌霄山,诏朱禩孙进一秩,易士英带行阁门宣赞,余转官有差。 秋七月癸未,诏举经明行修练达时务之士。 秋七月己丑,诏今年谷不登,听人出关就食。 秋七月壬午,诏来岁行贡举法。 秋七月丁未朔,诏故容州编管人高登追复元官,仍赠承务郎。 秋七月丙戌,诏内外官各举所知。 秋七月辛未,枢密院言吴信、周旺赍蜡书入襄城,往复效劳,诏各补官三转。 秋七月,诏台、省、寺、监及监司、郡守,并三年成任。 秋,七月,魏师至青州,翔弃城来奔,诏以为兑州刺史。 秋,七月,己卯,诏军官勿带相衔。 秋七月壬寅,诏以伯颜有功,立生祠于涿州、汴梁。 秋八月,遣使上誓表,弃所与誓诏而还。 秋八月庚戌,诏决死罪者,三奏而后行刑。 秋七月癸巳,邕州言交阯与甲峒蛮合兵寇边,都巡检宋士尧拒战,死之,诏发诸州兵讨捕。 秋七月,诏许吕大防归葬。 秋七月癸丑,诏二广帅臣、监司察所部守臣臧否以闻。 秋,七月,庚申朔,诏以史弼代伊克穆苏、高兴,将万人征爪哇,仍召三人者至阙。 秋七月壬辰,祈雨,诏以来年正月一日郊。 秋七月庚申朔,诏以史弼代也黑迷失、高兴,将万人征瓜哇,仍召三人者至阙。 秋七月,诏州郡县各遣二人才堪专对者,赴九月讲武,当亲问风俗。 秋九月癸卯,诏督抚调员违例者罪之。 秋七月癸亥,以玉清昭应宫灾,遣官告诸陵,诏天下不复缮修。 秋七月甲子,诏江淮、荆襄、四川制置监司条画营田来上。 秋七月辛丑,诏三衙主帅举武臣堪知州者。 秋七月壬午,诏以榷货务为市易西务下界,市易务为东务上界。 秋七月,刘聪从弟曜及其将石勒围怀,诏征虏将军宋抽救之,为曜所败,抽死之。 秋九月庚午,诏三公明申旧令,禁奢侈,无作浮巧之物,殚财厚葬。 秋七月庚戌朔,日有食之,诏以近臣代拜救日。 我太祖高皇帝诏罢中书丞相,而立五府、九卿,分理庶政。 我真的没想到在日本还有你这样的有心人,我就实说,我确实见过建文帝的另一份诏书,不但是见过,诏书就在我的手里,不对,是在我国内的书房里。 我则问那待诏别无话,却怎么这颜色不加搽? 或者不升就选择赏,赏银皇上已经说过不可为,那就只能赐地,可朝廷刚刚才颁下谕诏,土地将不再做为赏赐用途,那还能赏什么呢? 或谓先朝诏令不可轻改,信然乎? 或许他早就知道,所以迟迟未动手对付祈殒,只为顾虑他一怒之下将遗诏之事说出? 或许密诏一直都在公主的手中! 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 或称秘不发丧,或称矫诏袭位。 或亦如业萝发者之谓待诏,仓场给役者之谓舍人欤? 或告亮欲举兵讨骏者,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与石鉴、张劭,使帅陵兵讨亮。 战场上所有人都愣住,南诏士卒们尤其不明白这是什么,有人丢下武器,捂着耳朵逃开了。 战争的阴云,伴随着新君的诏命,已经开始聚集。 所以,这份遗诏的落脚点或说崇祯最想表达的意思,还是“诸臣误朕”四个字。 所谓“诏狱”第二个就是留下了“廷杖”的恶习。 所司请罪之,诏自今止许五十人入都,余留舟次,严防禁焉。 科臣有言其逆节渐萌者,诏不问,许杀贼图功。 秘书琴棋等待诏,七贯石。 秘密下诏给尔朱荣,让他举兵内向都城,想以此兵威迫胁太后归政。 秘书丞孙琳尝往洺州肥乡县,与大理寺丞郭谘以千步方田法括定民田,愿诏二人得任之。 秘书琴棋等待诏,七贯石。 所以古代凡是大旱,很多皇帝都会斋戒祈雨,甚至下罪己诏,就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大旱等天灾就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必须认真反省、改正自己的错误。 所生之秩封赠,诏从之。 所以李世民请他大起蜀兵相助时他立刻毫不犹豫地奉诏了。 所有的诏命都立即付诸执行。 所有诸路缘边界至,已恭依诏旨施行。 所以,他只能一纸诏书让莲姬去冷宫暂避,为的只是能保住她的性命。 所以他暂时将夜明华三人安排在了销香殿,让人带他们去休息,至于正式的住处等到他待会在朝堂之上下诏封爵之后再行赐予。 所有密议皆由徽宗亲书诏命,称为御笔手诏。 所以那会儿应该奉诏的。 所以说,诏狱的地位很高,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诏狱的。 所以他又把遗诏交由英若倾收藏了起来。 所以蜀王诏令昭武军换防剑阁,依次为依托,义宁军则直出剑州进驻兴元府受降,同时防备李从珂派兵入洋州。 所有元领诸卫亲军并怯薛丹人等,诏书到时,即许散还。 所谓矫诏,就是伪造皇帝的诏书。 (完)
玮甚憾,乃承贾后旨,诬亮与璀有废立之谋,矫诏遣其长史公孙宏与积弩将军李肇夜以兵围之。 文帝即位后,诏檀道济前往征讨谢晦,大获全胜,封为征南大将军,任江州刺史。 丘处机这种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孕育出应诏西行奉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止杀惊天业绩。 皇上有诏,太后是假冒的,左右侍从下殿。 月殿风转,层台气寒,高云敛色,遥露已团,式诏司警,言戾秋峦,轻觞时荐,落英可餐。 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 诏令虽未谈及八旗兵,但有允许旗人自谋生计之说。 有诏召见卫将军舍人,此二人前见,诏问能略相推第也。 对康熙帝遗诏真伪和雍正帝即位真相,学界向来争执不休。 李白确实也是这样做的,安史之乱起,永王李璘奉玄宗普安郡制置诏,出兵东南,经九江,李白认为报国时机已到,慷慨从军。 臣愿陛下密诏有司,凡无根之言勿形案牍,倘有瑕可指,一人胸次,则终身不忘,迹不可泯,隙不可涂,则骨肉离矣。 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尚书李鐩劾之,有诏复往。 遗诏由太子司马绍继位。 司马玮以假诏书擅自杀害二公,将士仓促行事,认为这是国家旨意,故听从司马玮。 于是,嘉靖下令将丰熙等一百四十余人下诏狱。 十年后,又下诏族灭海西侯李广利全家。 虽然如此,巫蛊之祸刚发生时,诏令丞相、椒史督责郡守寻找收捕。 这个节日起源于唐南诏时期,是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群众性歌舞节日。 巡按御史复言之,诏许以教授用。 特诏颁行海内,令士民公举博古今,通中外,明政体,方正直言之士,略分府、县,约十万户而举一人,不论已仕未仕,皆得充选,因用汉制,名曰议郎。 武帝读了东方朔自许自夸的推荐书,赞赏他的气概,命令他待诏在公车署中。 加授上大将军,以老病乞骸骨,优诏许之。 使此诏行于隆兴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 文宝矫诏以库金给将士,且自劾,请代偿,诏蠲其所费。 迫于形势,李渊只得无奈下诏宣布退位。 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 会有诏毁集,先生卒不免。 伏羲,炎黄儿女共同敬卯的仙祖,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先明,正是由于耸开天名道,诏起文明,才有了我们这个在世界文明史山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古老而伟大的民族。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及宗室诸王混战,越率诸侯及鲜卑等步骑迎惠帝返洛阳,诏为太傅录尚书事。 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 熙宁七年八月,则特遣宦官李宪往相州赐韩琦诏书和汤药。 当时下诏收集北周、北齐的乐工和天下的散乐。 诏令追赠侍中、护军将军。 时未有史部,诏令等无类可归,姑入于此耳。 如果不是皇上因为狸猫换太子的传闻开棺,刘娥也不会看到先帝的遗诏。 后蒙舍诏并吞五诏,故独称南诏。 文天祥为皇帝起草诏书,他没有像有些大臣那样,对贾似道歌功颂德,反而直言臣下要以国事为重,指出贾似道的行为是惜其身,违皇心。 高宗就让上官仪起草废后的诏书。 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明令太子所用之物,其他部门不得限制。 此前,徽宗将要禅位,诏令解除朋党的禁令,抛置新法,全部恢复先朝制度。 永乐二年,姚广孝奉朱棣诏命,以钦差身份,到家乡苏州等地赈灾。 诏以为供备库副使,赐名嗣徽。 淳化三年八月,诏加切责,黜授随州刺史。 御天门前闻诏书,一马如飞到大都。 然君以二十四朝末世之帝独开千年未有新世之风,毅然以微弱之躯,决然行变法之志,破祖宗成规于龙庭,树维新大旗在紫禁,诏书一下,欢声雷动,上下五千年,帝王何其多,然再无有第二人,又是君之可幸处! 年,缅甸受元朝诏谕成为附属。 如果在绍兴初年实行这份诏书的战略方策,就不致会有向敌称臣纳贡的奇耻大辱。 会瑊去而田代之,诏田与转运使张若谷度其利害。 大臣们也对这个遗诏表示强烈的反对,因为这种做法显然有违祖宗的典章制度。 至于那些守门官员,是在接到宋仁宗诏令之后开的门,并无过错。 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 太祖尝用之有功,诏每出巡别给粮钱以优之。 诏增供用库黄蜡岁二万五千,三近等又谏,皆不从。 秦始皇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很是生气,就把火气都撒在儒生身上,他颁下诏旨,命令御史拿问众儒生。〔①②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