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講武督徭蕃有長,救荒告糴海無鄰。 丁卯,天章閣侍講賈昌朝、直史館宋祁同修纂禮書。 講父母皆未葬,實卯與巳生也。 講武出征、四時搜狩、大射禡類,宜賞祖罰社纂嚴,則服之。 講到如此江山樓,使我想起了久求未獲的如此江山樓詩存。 講師諱志全,字鼎臣,太原太谷人。 講學姑山,從遊者數百人。 丁酉,度支員外郎、崇文院檢討、天章閣侍講王宗道罷睦親宅講書及同知太常禮院,坐孟秋薦饗太廟及夕月輒不赴祠事也。 講學大儒不宜留心詞曲,丘大恨之。 講諸不祥則致凶傷,惡夢恍惚,眾邪合同,正氣難致,邪氣往從。 講誦經典、修齋行道、建法受供之時,若非鍾磬,警召眾官,各行其道,時則不至,至又不齊。 講之以學而不合之以七猶耨之而弗獲也。 講楞伽寶積金光明等經。 值東宮講讀,陞刑部主事。 講肄彈擊,必合律呂,…… 講學不已,是提撕警覺。 講學必以道統自任,以此事為畢生之大事。 講學尊尼父,西遊策太平。 講道汙隆無巨細,語時興替有初終。 講明先王制國用量入為出之法,行之天下,將使公私富足,而九年之食不匱。 講席白沙今尚在,家風丹荔忝能同。 丁巳,以潛龍時講學莊傑為酸棗縣令,賜塗金帶、銀鞍勒馬、白金、緡錢等。 講求郊廟奉祀禮文訛舛,宜令太常寺置局,仍遣定禮官數員,及許辟除官屬,討論歷代沿革,以考得失。 丁丑,武清舍人任軍士布花僦人,多所乾沒,軍士大譁,內使以聞,上命取軍士所支布一疋驗之,果紕繆不堪,上即謁太后言狀,太后怒甚,遣諭內閣,欲革武清之職,上御講筵,亦召相君言狀,江陵為營救乃止。 講解之餘,止以公私試第高下如昔時,自足以銟材氣而厲風聲,使多士欣於從學,則上庠宜復有雍容樂易之美,為四方矜式矣。 講究水利,一二美事言之,庶幾後之臨民者,皆知則效。 丁亥,御邇英閣召宰臣執政暨講讀官講禮記,讀寶訓。 講到亂扯處,兩人俱是哈哈大笑。 講室兩旁,更益兩楹,以供游息。 講了半日,元來他肚中飢了。 講師操履堅正,德業沖粹,人所共知。 講之法三,曰責以義、折以約、怵以勢。 講求之有素,而大權不在於下也。 講學以耨之,存是去非也。 講甚麽晉陶潛認作阮郞。 講便由他講,我和你情真到底真。 講有期,諸先生依次升座。 講師昇禮盤,一僧唱三禮了,講師大眾同音,出堂歸房。 講甚麼道非道夢中的老聃。 講到這裏,我們可以談下一個問題了。 講史者,謂講說通鑒,漢、唐歷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之事。 講師李唐真,清修篤厚,乃命搜訪其遺缺。 講藝,則不可無專門學以精其業。 丁艱歸,即杜門講學著書,年八十七,始卒。 講筵將開,宜得老成端士,趙彥若、傅堯俞二人如何? 講明之未至,而徒恃其能力行,是猶射者不習於教法之巧,而徒恃其有力,謂吾能至於百步之外,而不計其未嘗中也。 丁丑十二月,上出畫冊一函,凡二十六幅,命講臣六人分賦。 講官講孟子不為管、晏事。 講武料敵,使敵氣失而師散,雖形全而不為之用,此道勝也。 講至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有省。 講論道德,將欲以忠義激發人心而收破虜之功耶? 丁卯,詔諸路州縣有學校聚徒講誦之所,並賜九經。 講軍務,則有沐勳臣、皇親等,非翔、泰二人之獨君,而舉朝之共主。 講臺多羅神,江音河伯王。 丁卯,三十三歲,掌浦城南浦書院講席。 講到自由,我們要的是外在的自由。 講求義理、陳說古今,與諸生相勉為根柢之學。 講和即當彼此相讓,爾辦事太狠、才幹太大! 講瑞下應有一則字,今脫去,致與下句不勻,而氣亦不貫,所宜補足也。 講讚法師邊,輒莫生瞋怒。 講了半日,悞了我的買賣。 丁酉,充文華殿日講官。 講到這裡,我想大家對於五蘊無自性故說空的道理大概可以明白無疑了。 丁巳,史館修撰王質,集賢校理、天章閣侍講曾公亮同詳定編敕。 講讀既罷,當留二人直日,夜則一人直宿,以備訪問。 講甚嬰兒姹女,無龜蛇、日月交宮。 講徒華公子托病幽處,清思黃老。 講師略扣玄關,盡為空性之說,不能述道之一二。 講武之道,當以是為險要。 講訖,大眾同音長音讚嘆,讚嘆語中有迴向詞。 講求故事,太常之禮樂一新。 講壇高聳鷺之湄,棒喝鐘撾老導師。 講學固無窮,然須頭項分明,方可講辯。 講學於鰲江幕浦三十年,足跡不至城市。 一程相去雖不遠,兩次講行終未成。 講官方拱乾在獄,可密諭辨之。 講明之未至,而徒恃其能力行,是猶射者不習於教法之巧,而徒恃其力,謂吾能至於百步之外,而不計其未嘗中也。 講義者,每二千言內,問大義一條,總試三條,通二為及第,通一及全不通者,酌量決罰。 講習風雅,旁及道藏、釋典、諸子、百家、兵法戰陣、醫卜方技之書,無不淹貫。 講明其心以語人,而名之曰心之行,行者,心之用也。 講說經義,能明聖賢之旨,諸生質疑請問無倦。 講罷四窗問,忘言空隱几。 講的安爐立鼎、摶砂煉汞、白雪黃芽。 講肆不精,則長惑喪功。 講武出征、四時搜狩、大射禡類,宜社賞祖罰社纂嚴,則服之。 講官視髃賦既多且工,以為不情,黜出太學。 講堂在殿西,又別為門,以便主講者出入。 講明有所未至,則材質之卓異,踐行之純篤,如伊尹之任,伯夷之清,柳下惠之和,不思不勉,從容而然,可以謂之聖矣。 講会非盛世之事,亦非衰世之事。 講學本不消得理會,然每與剔撥出,只是如今雜亂膠固,須著說破。 講讓型仁期以後,還淳返樸望如前。 講到真話,中國未必能不要,即印度所收洋藥稅餉銀二千八百萬圓,亦不能不要。 丁未,就辛里館,日與童子輩講課時文,學遂退。 講稿陸續發表於海潮音,由於文字通俗,得到讀者不少的同情,但這還是沒有完成的殘稿。 講瑞篇卷十六,頁七二二。 講究生活是美學,好得不得了,純屬私人享受,但是一樣要天天交功課,還記得中學會考試? 一、在籍儒人,凡遇朔望,不犯紅日,並須詣學,親筆書名,陪拜聽講,雍容就列,不得喧譁。 講義及讀經,先靜,竟,登起向太上座,三過上香,却後數尺,禮三尊三拜。 講學固要大綱正,然其間子細處,亦不可以不講。 講師把塵尾,一一申舉施主名,獨自誓願,誓願訖,論義者論端舉問。 講授信多娯,撫躬祗自喟。 講濂、洛大指,從兄睨兵,全髮湖中卒。 講經、論、律、記、疏等,名為座主、和尚、大德。 講道常欣堂開鱣,寄書時得河烹鯉。 講幄論文意氣投,那知一別竟千秋! 講論文章,春華也,脩身利行,秋實也。 講師洞玄史公,余自弱冠始識芝眉于太華,後既會於終南,又復會於燕、山,中問音容契遇簡櫝往來者逾三十載。 講論一篇書,須是理會得透。 講勃自然,生天地先,運無為德,被有為作,是以太上立德,其次立功。 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 講餘交翟轉回廊,始覺深宮夏日長。 講師開經目,三門分別,述經大意。 口中講得未必是,手裹做成方始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