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薄祿主恩常自給,髙堂無恙勸加餐。 祿存度厄,高僊上靈,流輝徧照,內外肅清。 祿壽名位,舞七德以時雍。 祿厚者雖火水不能有傷,道成者縱邪魔安敢相逼。 祿存主羅網之厄,家宅暗昧,血光女鬼為禍。 祿燈甲祿在寅,乙祿在卯,丙戌祿坐巳,丁巳祿居午,庚祿居申,辛祿到酉,壬祿到亥,癸祿居子。 祿位高遷尤顯達,榮華富貴入門來。 丁未,知邠州、光祿卿、直昭文館張靖知陝州,避王廣淵也。 祿以待賢,廪粟紅流腐蠹,猶嗇其唫,非也。 祿筭延益,普天含識,率土懷生。 祿陌祿傾兮,跡趨未可期。 祿自我干,福自我求,故福、祿攸降非他人所預也。 祿山將亂,求還茅山,許之。 祿位終不屈,雲山樂躬耕。 祿章份下田業,系賣與劉可阜永為己業,立批,照。 祿公、字世蔭,隨元帝渡江,由散騎常侍遷晉安大守,封晉安郡王,遂家焉。 祿位盈滿,常若沖虛,儉不傷財,故所用不窮。 祿祚增廣,罪啟消平,眷屬乂康,幽明舒泰。 祿多有印相扶,職高位顯。 祿山失律喪師,於法不可不誅。 祿入白羊地,心高身孤兮。 祿,所以富臣下,故云。 祿厚足以養廉,故少犯法。 丁丑,契丹國母遣左領軍衛大將軍耶律觀、祕書少監趙靈龜,契丹遣左千牛衛上將軍耶律同、崇祿少卿馬公壽來賀正旦。 祿、策遁至烏洋,招集百餘艘,散劫懸鍾所、卸石灣等處。 祿位揚雄小,囊錢趙壹輕。 祿存星,寅戌生人屬此星,泰山柏樹下生,食稻,有厄,帶此符并稻七粒。 祿元來未上,虛譽卻高遷。 祿米、剪尺、鏡、秤、燈盞、茶酒果,供西北方,上設誦經高案。 衣祿足,招祖業,性巧聰明、作事勇猛,如龍似虎,文武皆通,或富或貴,成家之命。 祿,由散騎常侍遷晉安太守,卒於官,追封晉安郡王。 祿有哀微之兆,命無通泰之祥,患害多端,言詞莫述。 丁酉,契丹國母遣右監門衛大將軍耶律祐、崇祿卿劉積善,契丹主遣臨海節度使耶律運、少府監揚哲,來賀乾元節。 祿前一位是天賊星,看明暗,知人有盜賊事。 祿料貧,閒階散步不沾塵。 祿馬貴人持世立身,須主清高咸池。 祿三子,其長曰達、次曰迵、季曰週。 祿等現擬呈官立案,以杜滋混,合立總借約一紙,開佃名租簿一本,付執為照。 食祿因緣,各有分濟,不得妄想強求。 祿寅之月,斷其凶,推生命刑刃之期,萬無一失者也。 祿之易也,而盡其用難。 食祿者守其官,耕賈者專其業,八紘四海,遂同文軌。 祿相命財,屬天官主筭。 丁未,詔社州向仲英男永利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監察御史、武騎尉。 祿薄不足以自贍,朕甚閔焉。 祿山、思明篡逆悖亂之臣是也。 祿,當永嘉之初,從元帝南渡,充招遠將軍,領合浦郡牧。 祿存星,勿令步履星上。 祿山、朱泚,而自以為王,一何王之賤也! 祿祐洋溢,封爲齊君,富貴多孫。 祿位無常,一興一衰固也。 祿山將史思明殺安慶緒,稱帝魏州。 祿燈明則吉,光焰長大吉,暗則凶。 祿山思明,古今篡逆悖亂之臣等是也。 祿之而浸不已,是與之權,權則可以有為,則將為慕容垂之歸秦矣。 祿元居亥位,情性最恬然。 祿如周公,建國洛束,父子俱封。 祿然其計,使人報產及諸呂,老人或以為不便,計猶豫。 祿遂迎綱妻子至蘇州避之。 食祿分憂士,從容就死難。 祿人可得也,叉若浮泱爾游,優爾游休,以至於歌舞太平之盛,此不可鈴也。 丁卯,光祿寺丞杜純為樞密院宣敕庫檢用條例官。 祿山之亂,以靈響助肅宗。 一白入貪狼,二白巨門傍,三白祿存位,四白文曲當,五白廉貞內,六白武曲鄉,七白破軍下,三魂同入藏。 彼其有祿於詔,有仕於守。 微祿終何補,良才尚此淹。 凡修方注祿,坐宮作向,大獲安寧,隨心所應,天神護祐。 凡祿三千石以下,皆令受粟。 凡人之生,福祿壽命,與夫眷屬奴婢,皆斗中主之。 德厚而受祿,德薄則辭祿。 德祿字受甫,為人溫厚慈祥,事母甚孝。 分祿以任賢,能者受之。 分祿養族,逮及孤矜,鄉歸其厚,沒世稱仁。 刘铭传沉吟着,他知道福祿诺其人。 刘铭传沉吟着,他知道福祿诺其人。 忘其爵祿而能下士,化尊為卑也。 初,光祿卿鄭立卒,禮官舉故事請輟朝,而議者以謂今諸司三品非要官,恩禮不稱輟朝,故罷之。 初,光祿寺丞盛申甫、馬直方在館閣讀書,自陳歲久,請一貼職,上止令大官給食,候三年與試,因詔後毋得復置。 初,天祿之定徽州也,營於城外兩山,禁將卒毋入城滋擾。 初、祿山嘗假糧于朔方。 思道而叨居祿秩,未脫囂氛。 思恩侯,食祿八百石,子孫世襲指揮使。 前光祿寺丞李德芻贓污廢黜,自請尋醫,昨編修會要所輒舉德芻檢討。 前提臣王得祿,曾在粵洋,深悉夷情。 前光祿寺丞、知秀州華亭縣張若濟貸死,杖脊刺面,配沙門島。 前任提督王得祿,駐剳澎湖,現在台灣地方緊要,該提督威勇素著,熟悉海洋,著即移駐台灣,協同剿辦。 前任浙江提督王得祿倡急捐公,並著交部一體議敘。 前光祿寺丞李永錫貶康州瀧水縣主簿,權戶部判官、殿中丞皇甫選責授南劍州團練副使。 前任提督子爵王公得祿,率家屬勸諭連莊,建議旂獲賊,賞加太子少保銜。 前此无祿,皆其父兄或士或農工商養之至有祿有妻、自成家室。 前任提督子爵王得祿率家屬勸諭連莊建義旗獲賊,賞加太子少保銜。 前任提督王得祿駐紮澎湖,現在臺灣地方緊要,該提督威勇素著,熟悉海洋,著即移駐臺灣,協同剿辦。 前任提督王得祿,駐剳澎湖,現在台灣地方緊要,該提督威勇素著,熟悉海洋,即移駐台灣,協同剿辦。 前迷祿將軍曾奏請添兵,現法廷已召回商議一切。 前任提督王得祿督率兵丁義勇,捐糧捕匪,守城策應,洵為知義急公。 急於祿仕,不復審量而行。 北斗第三天柱祿存玉皇君几前。 北斗第三真人祿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屬之。 十三年戊辰,以王得祿提督浙閩水師。 十二月,天祿搜婺源嚴坑山,獲常淇及所置監軍道江於東、職方司許文玠等。 十三年,依例授光祿大夫。 十二月末,范百祿云云。 千祿、百福,子孫千億。 恭人之德如此,其享福祿壽考宜矣。 南天司祿算之文,北斗統紅繩之目。 南辰司祿筭以延洪,北極注年齡而永久。 南斗秉爵秩祿俸之籍,北斗宰生死是非之簿也。 即立法曰世祿不世官,必不能久行。 即申此祿盛未衰而俱災之故。 即授光祿寺丞,此據呂蒙正傳,事在至道初,今附注,俟考。 惟明予之利祿,便可不爭。 惟景廉、成祿帶隊無多,亟須精兵勁勇,接續西行,庶足以壯聲威。 原任浙江提督王得祿,自乾隆年間募勇從征,著有功績。 原任浙江提督王得祿,自乾隆年間募勇從征,著有勞績。 原思為宰,宰必受祿,祿自有常數,故不得而辭。 又利祿誘於前,罪戾俟於後。 又增祿不厚,不可責其廉謹,宜歲增至一萬八千九百緡。 又天祿閣世傳以為高百尺,宜不可投。 又有天祿、石渠,典籍之府,命夫惇誨故老,名儒師傅,講論乎六藝,稽合乎同異,啟發篇章,校理秘文。 又曰爵祿者人主之操柄。 又能厚其祿,使之好于而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