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杜作汴,郦改作汳。 既称汳水,何又别称潘水? 汳水又东迳宁陵县之沙阳亭北,故沙随国矣。 汳水又东径葛城北,故葛伯之国也。 汳水又东,迳小齐城南。 汳水又东径济阳考城县故城南,为甾获渠。 汳水又东迳大蒙城北,自古不闻有二蒙,疑即蒙亳也。 汳水又东迳蒙县故城北,俗谓之小蒙城也。 汳水东径仓垣城南,即大梁之仓垣亭也。 汳水东迳仓垣城南,即大梁之仓垣亭也。 汳水又东径周坞侧,朱无又字,戴、赵增。 汳水自蒙縣南出,今無水。 汳水,出阴沟于浚仪县北。 汳水又东径贳城南,朱贳讹贯,赵、戴改。 汳水出阴沟于浚仪县北。 汳水又东,有故渠出焉,南通睢水,谓之董生决,或言,董氏作乱,引水南通睢水,故斯水受名焉。 汳水,或谓卽禹贡之雝水,春秋之邲水,秦汉之鸿沟。 汳水又东迳神坈坞,又东迳夏侯长坞。 汳水和获水之南的一支为睢水。 汳水首受阴沟,阴沟即浪汤渠。 汳水又迳外黄县南,又东迳莠仓城北。 汳、沙到浚仪而分,汳东注,沙南流。 汳水又东迳雍丘县故城北,迳阳乐城南。 汳水又东迳济阳考城县故城南,为菑获渠。 汳水又径小黄县故城南。 汳东注即此所谓汳水出焉者也。 汳水,出隂溝,逕浚儀縣北。 汳水又东迳葛城北,故葛伯之国也。 汳水自县南出,今无复有水,惟睢阳城南侧有小水,南流入于睢。 汳水又东径陈留县之鉼乡亭北。 汳水東逕陳留,又東逕梁國睢陽縣,又東逕貫城。 汳水秋風吹鴈聲,一時分省有更生。 汳出阴沟于浚仪县北也。 汳水又东迳梁国睢阳县故城北,而东历襄乡坞南。 汳水又东,径小齐城南。 汳水又东,龙门故渎出焉。 汳水又迳小黄县故城南。 汳水又东,枝津出焉,俗名之为洛架口。 汳水又东迳贳城南,俗谓之薄城,非也。 汳水又东径济阳考城县故城南,为菑获渠。 汳水又东径蒙县故城北,朱蒙讹违,戴、赵改。 汳高束,街道上冷冷清清,聊聊几个行人也是裹紧了衣服,耸着肩、缩着脑袋,低头疾行,口鼻中冒着阵阵的白汽。 出材于汳,纳材于场,置事材场于务之侧,有二三千人。 刘闯刚过汳水,萧县的信使便直奔彭城。 戴增同,汴作汳,下同。 戴增同,汴作汳,下同。 春去都,繇漕河溯汳归,上苏门山,以其秋杪乃履官。 曹纯带着三千虎豹骑连夜渡过汳水河,在杼秋稍事休息后,飞驰下邑,准备接应曹洪。 在浚仪则呼为汳水,在荥阳则呼为卞水,为播水,亦呼为潘水,各随其方音耳。 在浚仪则呼为汳水,在荥阳则呼为卞水,为播水,亦呼为潘水,各随其方音耳。 城在汳北一里,周五里,雍丘县界。 城在汳水南十五六里,即庄周之本邑也,为蒙之漆国吏,郭景纯所谓漆园有傲吏者也。 城临汳水陈留相毕邈治此。 城在汳北一里,周五里,雍丘县界。 城在汳北一里,周五里,雍丘县界。 太祖置竹木务于汳上,市竹木于秦晋,由河入汳,有卒千五百人。 如今雍丘被围,襄邑受击,自己被困汳水河北岸,已经无法阻击北疆军向陈留靠拢。 如果没有和我们相差无几的步卒大军,他打到汳水河后,只能停步不前,等着我们去打他了,这样李弘就失去了战场主动。 小天子驻马汳水河边,望着河面上的熊熊火焰和远方天空上的团团烟云,破口大骂。 沿江乱淮,溯薄泗、汳,详观城邑,周览丘坟,眷言古迹,其怀已多。 沿江乱淮,溯薄泗、汳,详观城邑,周览丘坟,眷言古迹,其怀已多。 山川积雪坚冰地,舟揖长淮古汳间。 强渡汳水,可不是一件小事。 盖后人避反字,变从卞,而至今相沿不汳水改矣。 盖在荥阳者其泽也,在浚仪者其流也,故许于潘下云,水在河南荥阳,于汳下云,水受陈留浚仪阴沟。 盖在荥阳者其泽也,在浚仪者其流也,故许于潘下云,水在河南荥阳,于汳下云,水受陈留浚仪阴沟。 苍梧彩云没,汳浦绿池平。 水绝河合汳,汳水兼称丹水矣。 且说刘闯等人渡过汳水之后,说实话并没有想过要攻打萧县。 于武德绝河,南入荥阳合汳,故汳兼丹水之称。 云,济渠水断,汳沟惟承此始,故云汳受旃然。 以义熙十有二年五月丁酉,敬戒九伐,申命六军,治兵于京畿,次师于汳上。 这里大河大渠就有六个,汳水河,睢水河,浪汤渠,鸿沟水,阴沟水,涡河,再往前到了中牟一带还有贾鲁河,圃田泽。 下文云,济渠水断汳沟,惟承旃然。 其川流之会,左渎东导者,即汳水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