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求證於黃帝、孔子而莫得,則且恂士師之言可也。 日月行於黃道,晝夜往來,周流不息。 至於黃白金丹尊引服餌之屬,是皆方技之異端,亦非伯陽之正道。 於黃顯思道崇帝先隆三邁、五,功豐德全,脫履厭世,乘雲上天,師彼飛龍格于皇天,虐秦侈漢鏖,兵事邊流痛刻下溺祚窮年忘是古訓,跋于巖巔,宜爾靈仙,孤風婦然。 於黃河中以瓠匏接河源水以釀酒。 於黃壇之上,若中庭淨地立壇。 於黃石上,埋中央,天災自消,星宿復位。 於黃帝五十七年歲次,庚子九月丙戌初九日丙寅清晨,忽有祥雲,天花自空而下,彌滿山谷,四方各三百里。 每一日行一交,得一物,狀如黍米,還於黃庭之中,自可益壽延年。 然古者黃鐘為萬事根本,故尺量權衡皆起於黃鐘。 真凡自殊趣,何為議婚姻,盍於黃堂壇,傳教付至人。 戊子,詔祀土德於黃帝壇,珪、幣、牢具如太祠,俾祠官領之。 金母在室,則追二無於黃道,會三性於元宮。 二以中順之德,而取象於黃牛。 六十四調皆起於黃鍾之宮,宮為君,故能役他律。 臣聞天聽難諶,既曲聆於黃混。 以今銀河影轉,玉漏聲遲,珠星璀璨於璇虛,碧月玲瓏於黃道。 余龍與大清兵再戰於黃連江,敗死。 其為胞胎,其合龍虎,傳送至於黃庭,大藥將成,抽之肘後飛起,其液以入上宮,下還中丹,復自中丹而還下田者也。 其學本於黃帝、老子,號曰道家。 至於黃唐虞夏時代,根本沒有產生書面文學,更談不到質勝於文了。 可以書其形於黃素,朱書亡人姓名於真形之側。 夫能盡性命之道者,無出於黃帝金丹。 (完)
单字:於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