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慮已盡矣,若有纖芥之慮,豈得寂然不動,應感無窮,以輔萬物之自然也。 慮犯巽宮弔替太歲太陰,將軍博士,黃旛豹尾,喪門弔客等神,積致災危,曷臻利樂。 丁酉,御崇政殿慮囚,死罪以下遞降一等。 慮香火不精,修行有怠。 丁卯,御史中丞蔡確言,根究呂嘉問等事,依條輪差三院御史或推直官承勘,慮不專一,乞專委御史黃廉、舒亶根究。 慮嘆舞作,輕躁嚴苛,妖冷之眾,為日夜相代乎前,莫知其所萌。 慮泬寥鬼域,幽幽廈隔於晨陽。 慮生身尚汩於塵波,恐道炁未敷於俗體。 慮或相失,各聽呼聲為近遠。 慮念俱無淨德成,咫尺傲鵬程。 慮為災咎,輒罄誠祈,爰託皇壇,旁。 慮玄章之風擾,運神會道。 慮震動於陰宮,期康寧於陽宅。 慮變之前,動機之後,變在於事,機在於心。 慮修真學道,未探賾於瓊綱。 慮命運之未至,與爵祿之未崇。 慮倉卒際信息驟難相聞,又飭何迪華分一哨踞其適中之山以聯絡之。 慮息而獲福,以剛中也。 慮徒役之告圓,有方維之凌犯。 慮久而逸其名氏,乃刻石以遺後人。 慮及未然,不亦寒心而可畏。 慮的是豚犬東行百步憂。 慮海潮、谿汛之不時驟至也,沿塢各增五尺以防之。 慮迥真有罪惡,反託讒誣以自解免,姦人陰慝,情狀多端,不可不察。 慮魔障之莫除,致顯幽之難濟。 丁未,詔諸路災傷,慮囚而多盜,宜令轉運使察部內巡檢使臣,有老疾選懦者,即擇監當使臣換之。 慮港內商漁艇艦為賊所有,盡驅出鹿耳門,齊赴澎湖。 慮偕我而籍者,其金如山耳! 慮參軍身孱膽小履不得戎行。 慮生生循環,萬劫機張於造化。 慮玆下士未達微言,是以重有發明,俾之開悟其弱喪而知復,弘善貸於無窮。 慮其所後者、以我為不親而勉承之、勉故孝。 慮島嶼險遠,勞師而匱餉也。 丁卯,太常丞、集賢校理晏殊以歲經蝗旱,上軫聖慮,災沴已息,稼穡大稔,獻惟德動天頌,詔褒之。 丁德裕部送潤州降卒數千人赴昇州城下,卒多道亡,曹彬發檄招誘,稍稍來集,慮其為變,又盡殺之。 慮息其患,持之於安靜。 慮積生往世,或搆罪瑕,肆意任心,或成殃釁,凡情罔測,神道難知,罪目貫盈,而興造不息。 慮根塵之結習,故嚴佩符受戒之威儀。 慮於為後患,及尚持勢,因而易之,以延近局之禍,規定策之功。 慮有前生債主,夙世冤仇。 慮積雨為民害,縣令至以係銜。 慮或怙寵而驕盈,深欲保全其終始。 慮跡混塵,籠衮衮輪烏之迅邁。 慮土尅其水盡,又假木來剋其土。 慮刑法之不均,恐賞罰之非當。 慮運限之賽滯,與流照之災危。 慮水漲冰結,則軍士涉河,往來艱阻。 慮島帥毛文龍洩其計,遂身入島,誘文龍斬之。 丁日昌恐該國兵船駛至臺灣為挾制計,豫籌辦法,所慮亦是。 慮其姦詐,諸處莫能辨故也。 慮氛葩之未洗,致開度之猶稽。 慮犯中央弔替太歲太陽,將軍博士黃旛豹尾,喪門弔客等神,積致災危,曷臻利樂。 慮其盈而有虧,故乃損之。 慮後世為別物,故書之。 慮敵計多方,以壁壘既堅,未易力勝,故遣腹心投來,一旦且為內應,慶曆中李士彬龜鑑不遠。 慮兵禍將及臺灣,大懼,徘徊思去。 慮及衆物,以一定之也。 慮三業之愆非,玷列曹之筆牘。 慮法行之初,轉運司若无糴本,乞依近降朝旨,將諸司糴買鎫罷,止令轉運司糴買。 慮犯坎宮弔替太歲太陰,將軍博士,黃旛豹尾,喪門弔客等神,積致災危,曷臻利樂。 一路等條有不以去官赦降原減太重者,如黃河諸埽修護隄道不得侵掘民田等罪,雖該德音降慮,並不原減。 慮其私運出口,稅務司獨不能稽查,又何用此稅務司乎? 慮有犯於繩規,恐難逃於斧鐵。 慮其所以危,求其所以安。 慮真君必誅之,心不自安,乃化而為人,散游城市。 慮轉輪於往世,與流浪於今生。 慮其復還,乃周行江湖,以珍滅之。 慮其折而以手揣之,不如不銳之,不必揣也。 慮牽延於旬浹,復墮危機。 慮不合物,則聽者不為己聽。 慮字原具入聲,有錄音,豈必專屬去聲,爲得字之源乎。 慮乖折衷之宜,自掇過尤之目。 慮穫事已畢,戎騎乘秋健集之時,加之邊吏伺候滅裂,萬一逢賊,誤國不細。 慮中正未審宣命,出界之後,猶欲節制涇原、環慶之師,致分畫責任,臨時攙搶,令王中正細詳宣命施行,毋得侵越。 丁丑,命權江、淮等路發運副使慮秉兼權管勾真、楊、通、泰等開運河。 慮緣邊官吏初作無事,洎結集漸盛,隱庇不得,方是立賞購捕。 慮三元五臘,乏懺謝之良心。 慮之不知,逐之不及,闇然恣使化去,弘敞無邊,無所復為也。 慮不免,挈家遁鼓山深處居匝月,吟詠自娛。 慮所奏未通,所祈未達。 慮被人竊取,仍令僧人秘藏之。 慮犯乾宮弔替太歲太陰,將軍博士,黃旛豹尾,喪門弔客等神,積致災危,曷臻利樂。 慮彼而不慮此,不亦左乎? 慮人歇,即將鈴繫於槌柄上,研常嗚為驗。 慮執政之見恨者,又將妨功。 慮其心猿意馬,無所停留,恐因物而喪志,而無中立象,使耳不聞而目不見,心不狂而意不亂,存想事物而內觀坐忘,不可無矣。 慮有阻滯,須至申聞者。 慮三彭暗奏於愆辜,六府明書於罪目。 慮木剋其土盡,又假金來尅其木,慮金尅其木盡。 慮蹈州憲之重,無所不加求探,凡卜祝之有符應者,未嘗不詢考焉。 慮其為妖害民,汝可速往逐之。 慮,則自然生敬,敬只是主一也。 慮彼國不知邊臣不顧歡好,信縱小民,漸開邊隙。 慮險防危,不可輕動,恐失命寶者玄珠也。 丁未北上同行至淮上,時方三歲,正慮道路之跋涉,而即奉巡臺之命,因留於河干孫軒臣姻婭之家。 慮未熟於事幾,急圖功者必沮也。 慮涕擁心用,夜默發思機。 慮莫期於通感,致有玷於齋功。 慮山崖或墜落,遂召其神誓之,使不傷人。 慮,上下俱極,吳之亡猶晚矣。 慮險防危、敬畏之意也。 慮則未在己,如手中持物以取物,知其不利。 慮或因陳致紅腐,年年糶之年年補。 慮諸縣懼見點檢,以不圓公事便行申解,遂差推、判官一員將帶人吏及法司一名,與府界提刑分詣諸縣催促決遣。 慮無灌溉,特濬井開圃,令人專司其事。 慮天下役人利害,逐處各有不同,欲乞今來敕內更行指揮,下開封府界及諸路轉運司,謄下諸州、縣,委逐縣官看詳,若依今來指揮別無妨礙,可以施行,即便施行。 慮章文之難御,致齋事之有虧。 慮犯宮弔替太歲太陰,將軍博士,黃旛豹尾,喪門弔客等神,積臻災危,曷臻利泰。 慮無以承夫祀,屢謀立嗣未遂,後贅一婿,暫理家政,家頗小康。 慮本訓謀思,然兼有詳審之義,故漢書錄囚亦卽慮囚也。 慮三省、樞密院既得今來御批指揮,更不具奏陳,欲望聖慈詳酌,特降指揮,選差公正忠實近臣、內臣各一員,前去同共覆視孫村委實可與不可回河,更踏行塘泊以南有無可以疏導歸海去處,具的確利害聞奏。 慮今人使入界,亦要依上件體例,於北亭子交換駝馱,乞指揮接伴使副於白溝交換。 慮息如此,豈料真身樊籠,為人所畜,是兩目之明不足恃。 慮言語之多,有以亂吾之真緒,我則不言。 慮諸路亦多此類,望篃行條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