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心理个人纠纷职场创业
创业阅读
新闻投稿
创业工作
技能技术
职场职业
社会安全
纠纷案例
幽默乐趣
个人母婴
家庭家居
心理治疗
作文范文
美文笔记
历史解密

拉祜族婚俗

12月8日 栀璃鸢投稿 造句
  拉祜族婚俗上一般实行族内婚,很少与他族通婚。婚姻制度是一夫妻制,多妻为传统习俗所不许,并遭众人非议。青年男女社交自由,包办婚姻很少。拉祜族的婚姻习俗,各地大同小异。
  拉祜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人口41。1476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起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该民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两岸普洱、临沧两个地区。其中78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
  拉祜族婚嫁程序
  拉祜族曾经经历过血缘群婚、族内对偶婚、转房婚和一父一妻制等,而且长期实行族内对偶婚,因此血缘集团内部由父系和母系相互混杂而导致双系大家庭制度长期并存的婚姻家庭制度。近代以来拉祜族主要是实行一父一妻制的父系大家庭制度。
  拉祜族青年人的婚姻一般要经历:串婚、订婚、结婚等几个过程。串婚实际上就是青年男女谈恋爱的过程,但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按照传统习惯,串婚只能在每年的“火把节”(即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到第二年的春耕农忙期间进行。平时,尤其是在农忙季节,许多拉祜族地区的村寨禁止青年男女在一起谈情说爱,否则不仅会受到人们的谴责,而且会被认为是一种伤风败俗的行为。
  订婚
  订婚是在串婚的基础上,青年男女将自己谈恋爱的事情告诉家人,双方父母得知自己得儿女已经确定了意中人后便托媒求婚。如果家长同意对方得求婚,就喝下媒人带来得酒,若拒绝喝酒甚至将酒推翻在地则表示拒绝或对儿女婚事不满。求婚成功后即可举行订婚仪式,仪式多在男方家举行,也可在女方家举行。到时,媒人带上米酒、鸡、肉、盐、茶叶等到女方家,做好饭菜,宴请女方家长和亲戚,然后双方边吃边商量聘礼和婚期。订婚之后,青年男女必须到对方父母家中劳动一段时间,如发现对方不会做干活,或者人品不好等,可据此解除婚约。
  结婚
  结婚仪式一般都在农历腊月至春节期间。从妻方居住的,由女方家迎娶,婚礼在女方家举行。从夫家居住的,由男方迎娶。男方迎娶时,新郎带着聘礼去女方家,到达女方家后,先要向岳父献一筒清水表示尊敬。下午举行盛大的婚宴,婚宴上,新郎新娘必须坐在一条凳子上,新郎要主动给新娘夹菜,新娘将菜还给新郎,表示互敬互爱。饭后,由女方家长给新婚夫妇举行拴线仪式,拴线仪式完了以后,女方亲友陪同一对新人返回新郎家。在新郎家也得举行和新娘家差不多的一系列仪式,然后婚礼才算结束。拉祜族又婚姻自由的传统和以离婚为耻辱的观念,由于喜新厌旧而提出离婚者,会遭到人们的指责。如果一方提出离婚,则必须付给对方一定数目的款项,男子提出离婚者,其所支付的款项要比女子提出离婚者多。离婚后双方可以再嫁娶。拉祜族还实行转房制度,即夫死后妻可以转房,但仅可以转房给夫之弟,不能转给夫之兄。寡妇再嫁不受歧视。
  举行婚礼当天,男女双方家里都要杀一头猪。男方首先将猪头送到女方家,将猪头确成两半后,一半留在女方家,一半由男方又带回来。接着,女方也照此办理,钭自己家杀的猪头送到男方家,切成两半后,留一半在男方家,另一半女方自己带回。之后,男女双方将各自的两半猪头合在一起,以表示骨肉之亲和新婚和睦之意。
  这天,新郎新娘要一同下山背水,一同上山砍柴,然后将新背的水,新砍的柴送给女方家,同时还要献饭给岳父岳母。接着,新郎新娘再回到男方家里献水献饭,再到寨庙里磕头和供奉礼肉。接着,由村寨老人主持祭寨神仪式。祭礼完结新郎新娘再到男女双方家里祭祖和敬拜父母亲戚。上述这些仪式完成后,新郎新娘便和宾客一起吃鸡肉稀饭,接着便进入婚礼的高潮大规模的对歌活动。
  晚上要闹新房,届时宾客们,特别是年轻人会挤满新房,尽情地闹房。传统的闹新房过程是:新娘端来一盆热水,亲切而甜密地喊丈夫洗脚,丈夫把脚伸进盆里,妻子便帮他把脚洗干净。这时候,闹房的人们故意用火塘灰把新郎的脚弄脏,让新娘重洗,或在热水里撒火塘灰,让新娘重去打洗脚水,如此反复多次,新娘机警麻利地把新郎的脚洗好,把从娘家带来的一双新鞋给新娘穿上。据说这样做是为了考验新娘的脾气是否温和,为人是否可亲,以及做事是否麻利、机灵等。此外,还可以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向新婚夫妇索要喜烟、喜糖、喜酒等。
  婚日当晚,人们吹起芦笙,载歌载舞,庆贺这对拉祜儿女成婚,往往要娱乐到半夜才结束。
  婚礼结束后,新郎带着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如锄头、毯子等,并抱公鸡、母鸡各一只,在亲友的陪同下,随新娘到女方家上门。上门时间一般为三年,这期间新娘到女方家上门。上门时间一般为三年,这期间新郎可以回家探视父母并帮助干活。上门期满后,丈夫可以携妻和子女回到自己的家里生活,也可以重新盖房屋另立门户。如上门期间已继承了女方家的财产,则要永远留在女方家。
  拉祜族婚俗特色
  节日聚会找对象
  拉祜族青年男女找对象,主要在节日聚会的场所里找。他们选择对象的一般条件是:男的要会犁地、耙地、砍柴、铲麻、纺麻线、打猎,为人要诚实勤快,至于外表是次要的;女的要会接麻线、织布、缝衣服,为人要勤快,心地要好,至于相貌漂亮与否也是次要的。如果某个小伙子喜欢某个姑娘,要用藤篾编制脚圈、项圈送给她。若姑娘感到合心意,则送一条用五色线编织成的腰带给小伙子,表示定情。双方交往一段时间认为满意后,男的就告诉父母,请媒说亲。按惯例要说亲三次;第一次带上茶叶一包烟草一包,烧酒一瓶;第二次带上煮茶用的土罐两个,烟草两把,酒二十碗;第三次带上土布一件,谷子两邦(每邦约六千克),绿布一尺,并可选定婚期。
  结婚不设宴,离婚要请客
  拉祜人有一种习俗:结婚不需备办酒席。结婚这天,通常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向新婚夫妇祝福,随后,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便伴着新郎新娘,围着燃起篝火的火塘载歌载舞。拉祜人认为,火塘标志着夫妻双方有一颗火热的心,人们围着火塘歌舞,是祝福新婚夫妇终生相爱。拉祜人结婚这天用来招待客人的东西,是自己旱烟、烤茶、松子、栗果之类,从来不提倡讲排场。但拉祜人离婚就大不一样。根据他们的习俗,提出离婚的一方,要备办丰盛的酒席请客,客人不必送礼。这种带有惩罚性质的习俗,目的在于儆戒年轻人在选择对象时要慎重考虑,一旦结婚,就要做到终生相爱。同时,离婚宴还含有儆戒双方今后不要相互仇视的意义。
  拉祜族婚俗文化
  拉祜族一般实行族内婚,很少与他族通婚。婚姻制度是一夫妻制,多妻为传统习俗所不许,并遭众人非议。青年男女社交自由,包办婚姻很少。拉祜族的婚姻习俗,各地大同小异。在青中男女谈情说爱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方式:有的女方居于主动地位,有的男方居于主动地位。求婚订情时间多选择在秋收以后。若女方主动,则邀集本村姑娘一同到有选择的另一个村寨旁唱娓娓动听的情歌,待村寨的小伙子们出来欢迎她们。男女青年找到自己心爱的情人后,即由男方请人到女家说媒,在女家择吉日成亲。
  结婚当晚,新婚夫妇不在家里过夜,要到山上歇宿,待次日由亲友把他们拢回来。结婚这天,一般不办酒席,通常先由一位村寨长老向新婚夫妻祝福,随后身着盛装的青年男女伴随新郎新娘,围着烈火熊熊的火搪溯砌起舞,通宵达旦,以祝贸新婚夫妻终生相爱,情炽若火。在此类地区,男子一般要入赞三年,也有终生入费的。而在较多的地方在订情过程中,男子居于主动地位。倘若小伙子爱上某一个姑娘,就找机会抢走她的头向,跑到一幽静处,姑娘尾追而去。若始娘不爱,就向小伙子要回头巾,以示拒绝;若始娘中窟,便双双坐下表露衷情和互送礼物。然后男方托人求亲,并肉亥方家送一定数目的聘礼。
  婚礼在男家举行。礼毕,新郎需带生产工具到女家上门,一般是三年,但也有只佐三天的。著夫妇感情不和难以长期相处,请村寨长老出面作证,点蜡烛祷告天地寨神,用一条丝线男女各持一端,由巫师祈祷后,烧断丝线,即为离异。拉祜族离婚,据其习俗,提出离婚的一方需办丰盛酒席请客,客人不必送礼。其目的在于傲戒青年人选择配偶时要慎重从事,切勿轻率。同时,“离婚宴”还含有离异双方今后不要互相仇视的意思。由于种种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在拉祜族青年男女间,殉情事件颇多。
  西双版纳的拉祜族,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保留有从妻居的习惯。婚恋方式,因支系不同而有所不同。抢头巾是拉祜西(黄拉祜)男青年主动向女青年求爱的一种形式。拉祜西青年男女,一般从十五六岁开始进行社交活动,选择意中人。男女青年在生产活动中相互接触,增进了解;又在公开的娱乐活动中密切关系,表白爱慕之情,再转入单独幽会决定爱情关系。
  拉祜西居住的村寨,一般都建有寨庙和寨场。夜里,青年男女常吹着葫芦笙和口弦(响蔑)在寨庙、寨场附近结伙开展对歌活动,用歌声试探对方心意,觅寻中意的伴侣。一旦发现其中有相互有意者,大家便会停止对唱,支持那对男女对歌谈情,并为其出主意编词儿表达心声,暗中开展竞赛。有时还有人帮腔代唱,使俩人越唱越有情,最终成为情侣。
  每年春节和火把节来临时,拉枯西都要开展跳歌活动。特别是过春节时,全寨男女老少在寨场集中跳歌,跳歌时间有的长达十多天。青年男女趁跳歌之机谈情说爱,小伙子往往间夹在姑娘中间,与姑娘握手同舞,用耳语挑逗,以手指表达感情。小伙子一旦看中某个姑娘,便一直与她握手共舞,并作出许多爱慕的暗示。在舞曲告终时,伙子会伸手去抢姑娘的头巾,离开寨场,引姑娘与他单独幽会。姑娘若对伙子有意,便会相跟而去,找个僻静的地方倾诉衷肠。若对伙子无意,可追去抢回头巾,也可不加理睬,事后托人送点礼物给抢头巾的伙子,再索回头巾;伙子接到礼物,也应以礼回赠,将包头巾归还姑娘。
  男女青年经过公开谈情和幽会,确定了爱情关系以后,要互赠定情信物。男方父母要及时托媒人带上米酒、茶叶、烟草等礼物到女方家求婚。求婚一般都要经三次登门,方能得到答复。女方父母见媒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相求,便收下礼物,表示同意联姻,并择日举行婚礼。
  拉祜西既有从妻居的古俗,也有从夫居的习惯。因此,商定婚期时,都要决定是从妻居还是从夫居。从妻居者,在妻家举行婚礼,婚宴主要由女方操办;从夫居者,在夫家举行婚礼,婚宴主要由男方操办。举行婚礼这天,男女双方都要杀猪置办酒席,宴请亲友。双方互送半个猪头,将两家的猪头相互重合,表示“骨肉相亲,新婚和合”。
  婚宴结束后,新婚夫妇要在男伴女友的陪同下,用竹筒接来清泉水敬献女方父母,作象征性的敬饭敬菜;然后又接一筒清水献给男方父母,也作一次象征性的敬饭敬菜。敬水、敬饭结束以后,巫师带新郎新娘到寨庙内敬神,然后才入新房,表示完婚。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人家,若无力举办婚宴,男女双方可相约离寨,在山上同居几宿,再返回家中,表示二人已结为夫妇。对此,村民亦表示认可,并不歧视。
  解放以后,均按《婚姻法》的规定,办理结婚手续,昔日的繁琐礼仪已大大简化。
评论 转载

造句:拉祜族婚
造句:拉祜族婚俗
订婚纱照注意事项大全为了订到婚纱照的拍摄,准新人们肯定下了不少的功夫,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建议新人可以看看订婚纱照注意事项大全。一:机构的选择1。最好的选婚纱照公司入门法就是多看几……结婚对联父母房门中国自古以来,办喜事都喜欢红红火火,喜欢一些吉祥如意的字眼。对联则是婚礼必备的一个必需品,除了新房、大厅、厨房之外,父母的房门上也是要贴的。家门有幸孙为婿宾客尤欢子作翁。……结婚婚房对联结婚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起源于五代,兴盛于明清,至今不衰。在婚礼当天,新房布置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就是在婚房门口贴对联。以喜庆、吉祥的字眼展示出对新人最甜蜜的祝福。……结婚厨房对联说起婚宴一般都离不开吃,而一对新人的新生活,也离不开吃。结婚对联,典雅而庄重,是对新人最好的结婚祝福语。无论是客厅对联、婚房对联、大厅对联还是厨房对联,都是对新人最美好的祝愿。……傈僳族的婚俗傈僳族的婚俗很有特色,他们的婚姻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而传统的习俗。其婚嫁特色为简朴诚信好说亲、热热闹闹乐送亲和有礼有节喜迎亲。傈僳族传统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允许男子入赘女家,……东乡族婚俗东乡族婚俗上还保留尊从“阿哈交”观念,所谓“阿哈交”,是一种宗族或家族的残余形式。一个“阿哈交”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上百户不等,辈份最高的年长者,称为“当家”。同属于一个“阿哈交”……仡佬族婚俗仡佬族的婚俗,古朴淳厚,干脆利落,气氛热烈隆重而不铺张,很有特色。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木地人”即土著居民。古代为白越的“俚”、“蜒”部落中的一支。仡佬……拉祜族婚俗拉祜族婚俗上一般实行族内婚,很少与他族通婚。婚姻制度是一夫妻制,多妻为传统习俗所不许,并遭众人非议。青年男女社交自由,包办婚姻很少。拉祜族的婚姻习俗,各地大同小异。拉祜族……高山族婚俗高山族婚俗为台湾的高山族男女青年结婚习俗,结婚之前有纹身、纹面仪式、长跑背新娘、泼水送新娘等习俗。投槟榔探情缘高山族同胞每逢喜庆佳节,都要举行一种以摈榔为球,以竹篓……佤族婚俗佤族的婚姻大都是通过自由恋爱缔结的。结婚的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多男大女小。但青年男女从十五六岁便可开始参加谈情说爱的社交娱乐活动。这种恋爱活动俗称“串姑娘”。“串姑娘”是以群……婚纱的洗涤方法婚纱的洗涤方法是很有讲究的,千万不能粗制滥造,敷衍了事。在水温、晾晒等方法都得特别注意。1、洗前检查装饰物,是否用胶水粘在衣物上,如果是的话,在洗涤时要千万小心,不要大力……全球十大品牌婚纱礼服全球十大品牌婚纱礼服有:YolanCris、VeraWang、Valentino、JesusdelPozo、LeeSeungJin等。世界十大著名婚纱品牌,带给你不一样的结婚体……
午睡会增加老人的死亡率老人腹泻警惕诱发心血管意外老人如何预防性功能障碍?几大不良习惯损坏老人大脑健康夏季老人如何进补?老人防中风补降结合老人眼睛发红要警惕疾病人上了年纪养花要小心几点上年纪的人旅游须注意几点老人容易出事的6个时刻!远离老人皮肤瘙痒专家有招老人眩晕试试中医妙方
打响美元霸权第一枪萧玉霜(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让极少数人获得了特殊能力的5个罕见疾病一起花式打CALL,为青春加满必胜能量你爸下种时太敷衍新快乐王子门面房租赁合同学校教育决定孩子人生的宽度,家庭教育决定孩子人生的高度一次接吻竟有8000万细菌的交流我在大森林里迷了路作文800字辽宁省征地补偿标准2020年是什么样的?灵魂的对白
©2025网站地图最近更新文明上网我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