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心理个人纠纷职场创业
创业阅读
新闻投稿
创业工作
技能技术
职场职业
社会安全
纠纷案例
幽默乐趣
个人母婴
家庭家居
心理治疗
作文范文
美文笔记
历史解密

600年前,中国一场超级大移民

10月18日 赤雷榭投稿 造句
  1911年底,当卢永祥的部队浩浩荡荡开进山西,准备血洗南部的洪洞城时,士兵们看到城外的大槐树,竟然纷纷放下武器,卸下盔甲。
  士兵们一个个跑到树下,折槐枝为香,下跪参拜。无论长官如何发号施令,所有人都不愿进攻洪洞城。
  这是辛亥革命后,清军北洋精锐第三镇协统卢永祥率兵五六千,进入山西镇压革命军时的事情。
  卢永祥的这支部队,士兵多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他们坚信自己的祖先来自洪洞大槐树。一到洪洞城外,都感觉回到了老家,不忍抢劫,不忍杀戮。
  洪洞县百姓因为与士兵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从而躲过了一场血光之灾。
  这件事在民国初年被当地士绅津津乐道。今天,最爱君就来讲讲冀豫鲁士兵虔诚膜拜的大槐树背后,600年前一段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的超级大移民历史。
  明代山西地图图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1:
  元朝末年,出身贫苦的胡大海曾在河南乞讨。因他长相丑陋,屡屡遭到当地人的侮辱。胡大海深感这个地方的人太坏,立誓要报此奇耻大辱。
  后来,胡大海投身朱元璋的军队,屡建奇功。朱元璋称帝后,大赏功臣,唯独胡大海不接受赏赐。
  朱元璋问他到底想要什么,胡大海说,他只想去河南报仇雪恨。朱元璋念他功勋卓著,特许他在河南只杀一箭之地。
  胡大海一声不吭,一箭射在了一只大雁的雁尾上。大雁一飞千里,胡大海统兵一路杀去。那雁飞过河南,又飞向山东,造成河南、山东尸积如山。朱元璋只好下令从山西洪洞往没人的地方移民。
  这个关于胡大海复仇的传说,在北方民间口耳相传。正史里说,胡大海勇武过人,是一位仁义之士,他常对人说,我一介武夫,不懂得书上的大道理,只知道三件事:不乱杀人,不抢妇女,不烧房屋。
  不知怎么到了民间传说里,就成了杀人狂魔。
  传说当然是假的,但它反映的时代背景却是真的:它不仅告诉我们,歧视外地人,后果很严重;更告诉我们,元末明初,经过残酷的战争,河南、山东等地鲜有人烟。这是明初官方启动移民政策的根本原因。
  当时,在前后半个世纪里,中原地区经历了四次大战乱:红巾军起义、元朝统治集团内乱、朱元璋北伐,以及朱棣夺位之战。
  每一次战争,都让数以万计的人口从地球上消失。比如红巾军起义遭元军镇压后,元军对起义军占过的地方实行屠城政策。所过之地,百姓“十亡七八”,连名城扬州城都被杀得仅剩18户人家。
  乱世之中,山西成为北方唯一的“福地”。
  山西由元将扩廓帖木耳镇守,此人骁勇善战,加上山西四周都是崇山峻岭,易守难攻,从而避免了长期战乱之祸。那些年,老天对山西也特别眷顾,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与邻省兵荒马乱、灾疫丛生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洪武十四年(1381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河南总人口是189。1万人,河北总人口是189。3万人,而山西人口多达403。4万人,比河南、河北两省总和还多。
  一边人丁兴旺,田地有限;另一边土地荒芜,百里无人烟。
  为了平衡区域间的人口分布不均,从朱元璋开始,到朱棣统治时期,一项历时50年的人口迁移政策拉开了序幕。
  2:
  数百年来,移民后代之中流传着一句暗语: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
  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皖北、苏北等地普遍传说,凡是从洪洞迁来的移民及其后裔,脚小趾甲有一裂缝,好象是两个指甲。不是洪洞移民,则无此特征。
  如果可以选择,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明初大移民,除了极少数的自愿迁徙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强迫性迁徙。
  当时,官方的移民原则是,把农民从人多田少的“窄乡”移到人少地广的“宽乡”。移民条例还规定: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这又造成了亲情的割裂与人为的生离死别。
  民间有很多传说(注意:传说是集体记忆,但不一定是历史真实),都在折射明初大移民的残酷血泪。官兵强迫登记移民,发给川资凭照,赶着队伍就上路了。为了防止逃跑,每登记一个,就让脱鞋,用刀子在小脚趾上划一刀作为记号。据说这就是这些移民及其后裔的脚小趾甲都是复形的缘故。
  山西移民的迁入地,主要是河南、山东等中原和两淮地区。朱元璋在开国之初,把其出生地凤阳当作根据地重点经营,所以也多次向凤阳移民。定都南京后,又数次向南京移民,充实京都。
  到永乐年间,朱棣把他的封地北京及京畿地区作为移民充实的重点区域。
  此外,还有多次充实边疆的军事性移民,也都是从山西要人。
  有些移民很倒霉,刚被迁到一个地方,安顿下来,没过几年,又要响应国家的政策,再次动身,迁往更僻远之地。
  明初提出“兴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鼓励移民实边开荒,以防边患,把屯垦特别是军屯作为强兵富国的一项重要措施。洪武年间,全国直接参与屯种的军士就达120万人之多,主要分布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以及云南一带。
  为解决众多军政人员的粮饷问题,朝廷从江苏、安徽、湖南、四川、河北、山西等省大规模移民戍边屯田。各省移民中,山西移民遭遇二次乃至三次迁徙的概率最大。
  在最恶劣的情况下,官方强迫移民的手段几乎没有下限,甚至直接派人摧毁你的房子,让你无家可归,只好老老实实离开故土。
  大量的族谱、碑文都在诉说这段血泪史。从山西走出来的移民,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抛家别里的痛史,家家都有一部艰苦创业的远征史。
  山西洪洞移民后裔遍布大半个中国
  3:
  根据学者统计,明初有组织地从山西迁出人口的次数高达18次,移民人数逾百万。
  迁出人口的地区,几乎覆盖山西全省,尤其是地处晋南的平阳府,成为人口输出的集中地。平阳府下辖的洪洞县,地处交通要道,北达幽燕,东接豫鲁,南通秦蜀,西临河陇,自然成为迁民的重点县。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这几乎是北方民间妇孺皆知的一句歌谣。洪洞被无数人认定为故乡。
  我们已经知道,在明初大移民的洪流中,人口输出覆盖山西全省,但为什么到最后,各地家族后人认祖归宗,只认洪洞大槐树呢?
  民国时期,就有人发出如此感慨:
  山西输出人口,远远不只洪洞一地,但这些迁民世代都称自洪洞大槐树迁来,仅知有洪洞,不知有他处,仅知大槐树,不知生大槐树之村庄,以一县为发祥地,以一树作遗爱品,入人心之深,千古不移,奇矣!
  《洪洞县志》记载,这里原是座寺院,名广济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寺院宏大,寺旁有一株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有官道从树下通过。冬季树叶凋落,老鹊窝(一说“老鸹窝”)在大树枝上星罗棋布,甚为壮观。
  明初迁民时,便在广济寺大槐树下设局驻员,集中移民,编排队伍。所迁之民依依不舍,起程走了很远,还频频回首,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和它上面的老鹊窝。
  大槐树和老鹊窝,成为第一代移民最后的记忆。
  由于被迁之民绝大多数为贫贱之民,辗转移居他乡之后,终生创业,以至于二代、三代也绝少读书识字之人。这些人祖籍和移民经过无法用文字记载,几百年来只能靠祖辈口头相传,大部分移民就把大槐树和老鹊窝误认为是自己祖籍的村庄了。
  在中国移民史上,类似洪洞大槐树这样被移民世代记忆为故乡的地点,还有南雄珠玑巷、山东枣林庄、苏州阊门外、南京杨柳巷、江西瓦屑坝等等。
  但没有一个地方,像洪洞大槐树影响这么大,覆盖的移民省份这么广。
  随着明初大移民之后,数百年来的社会变革,这些移民中原的山西人后裔,又辗转迁往川、广、云、贵、东北、西北乃至全国各地,从而形成了“洪洞移民遍神州”的局面。
  4:
  中国许多家族的族谱在追溯先世来源的时候,虽不排除正牌后裔的可能性,但或多或少都带有“虚构自己祖先”的成分。
  当大批山西移民迁入北方其他地区时,基于生存竞争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身份无疑是明智选择。大槐树移民作为具有共同乡土情结的移民集群,易于形成社会竞争的团体优势。这种实在的利益,驱使移民后代集体虚构祖先的出处。
  在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故事中,不排除有很多非洪洞大槐树移民,其家族史在传承过程中失忆而不知祖先的具体家乡,看到其他家族自称是大槐树移民,便称自己也是。也不排除一些山西移民虽知祖先来自何处,但是为了从众而认同并不存在的“大槐树”这个虚构的象征性故乡。
  究其实质,大槐树移民不仅是一个移民的从众心理过程,更是一个对家乡文化认同的过程。
  然而,许多人想不到的是,洪洞大槐树这一“历史悠久”的家园认同传统,其实历史一点儿也不悠久。
  简单来说,洪洞大槐树是民国初年才被指定出来的一个具体的地点。
  清末曾在山东做过小官员的洪洞贾村人景大启,回乡后向当地商人士绅募捐了390多两银子,然后在他认为是古大槐树的地方树碑建坊。
  随后,历经这最近100年的宣传,这个被景大启认定为“洪洞大槐树”的地点,成了全球自称洪洞大槐树后裔者的朝圣地。
  但据景大启自己说,大槐树和广济寺早已不存,无从稽考。
  1930年的洪洞大槐树,中间碑文“古大槐树灵”
  现在被认定的“那棵大槐树”,也并非原来“那棵大槐树”。当地方志说,这是“第三代”大槐树(有说是“第二代”),前面两代大槐树早已枯死。
  中国人慎终追远,寻找精神家园的内心需求从未停止,“古大槐树处”纪念碑坊的出现,正好给了移民后裔一个缅怀先祖的实物。迄今,每年都有无数人返回这个被建构起来的地点,寻根祭祖。
  虽说历史如烟无形,但有形的历史更容易被接受。人们需要面对一个具体的东西,才能更好地理解:
  自己从哪来,将要往哪去。
评论 转载

造句:年前中国一场超级大移
造句:年前中国一场超级大移民
古墓中挖出诡异的鹦鹉杯,X光下专家大呼,原。。。传说古代有一种酒杯,被称作鹦鹉杯。传说这种酒杯的神奇之处在于可以从里面倒出千杯酒。甚至李白还在诗歌中称赞鹦鹉杯“一日须倾三百杯”。在古代,许多文人在自己的著作里提到过用鹦鹉杯饮……他诗名冠长安,不好好说话被朝廷弃,不好好。。。大家在写作文时,肯定会引用过这样一句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只是,又有几人能了解它的作者呢?它的作者名气不如李白杜杜甫那么大,但是,在唐代诗人……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第71个女人洪宣娇列位看官,我今天要和大家所说的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第71个女人,她是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运动的一名女将,并与天王洪秀全称兄道妹。与当时的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关系密切。当太平……谁是刘备手下第一谋士谁是刘备手下第一谋士早期靠自己,所以老是被撵得东奔西跑。刘备一生三个阶段用了三个谋士,最初四处漂泊时,遇徐庶而定,可惜徐庶被迫投奔曹操了,但徐庶一生不为曹魏提供任何一条计……【每天老照片】4277建国以来北京镜头:。。。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2月3日,进入北平的解放军队伍通过东交民巷。(图张祖道)收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951年,北京市立师范学校师生收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上午7:408:……600年前,中国一场超级大移民1911年底,当卢永祥的部队浩浩荡荡开进山西,准备血洗南部的洪洞城时,士兵们看到城外的大槐树,竟然纷纷放下武器,卸下盔甲。士兵们一个个跑到树下,折槐枝为香,下跪参拜。无论……孙殿起和他的《琉璃厂小志》在近人所著许多的有关北京琉璃厂的书籍中,有两种堪称是经典之作。一本是古书商人和版本目录学家孙殿起(字耀卿,18941958)的《琉璃厂小志》;另一本是鉴藏家和学者周肇祥(号养庵……河南为什么在“河北”?“安禄山从范阳、卢龙起兵横扫河北道,快速将兵锋推进至黄河一线,而唐朝政府军则因为黄河天险被河北道独占无法进行快速反应,只能仓皇组织兵力在河南进行抵御,最终丧失了扼杀叛军的战略先……西藏平叛,美国人判断解放军肯定打败仗,他。。。值此清明之际,向所有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广大的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愿逝者安息,生者前行,生命必胜!作者:徐渡泸解放军进藏那年,西藏只有3公里的公路,是从……海子为何自杀?是气功走火入魔还是有死亡情。。。(说历史的女人第1210期)人们对上世纪80年代有个很诗意的说法,即“白衣胜雪”的时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那个时代出诗人。比如“朦胧诗”就是在那个时期诞生的。除朦胧诗外……临死一声笑尽显建安七子之首孔融的风骨(说历史的女人第1207期)小引东汉末年,皇帝换得比走马灯还快。有的登基不到一年就被废,有的还没得及看清这个世界就夭折,有的好不容易长到成年,对于朝政,要么“你问太……唐太宗出演的贞观真人秀,满满的都是套路文刺猬01:这一天,是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时逢腊月,又该处决死囚了,也便是民间掌故或戏曲唱词中的“秋后问斩”。在我国历史上,关于“……
他贵为开国中将却从不坐专车,曾因穿着朴素。。。周朝的媵制婚姻,娶妻必娶妻妹,网友:为何。。。【每天老照片】4152甲午战争,导致清军。。。朱元璋杀尽开国功臣,为何汤和能善终?朱元。。。勇敢的女狙击手18岁的苏联英雄阿丽娅。。。673方秦汉玺印首次原色经典再现!西泠印社宝。。。王振生前酿成土木堡之变,死后被立庙祭祀,。。。美军机枪疯狂扫射,志愿军冒死冲进掩体,却。。。普鲁士军队的崛起(三):步兵战术的革新和。。。公元前841年发生了什么,为何说这一年在历史。。。春运这么难,为什么中国人还一定要回家?一代战神:用15年得天下,用3年全毁了
复活节嘉年华(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这种工作都是狗屎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意思翻译、赏析检察院起诉阶段家属能做什么2021年清明节是几月几号?高中数学说课稿数列过度开垦的表现形式2021年哪个月生女孩多乳房下垂矫正的副作用稳踞三大价值高地!昆仑万维角逐AIGC新大陆有关感谢朋友的的作文400字集锦十篇知识付费什么意思知识付费的意思
©2025网站地图最近更新文明上网我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