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争论不休!胆固醇到底应该怎么吃?

  大家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钟文泽。
  今天非常有幸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营养学界最热门、也是最负争议的营养学话题之一:食物胆固醇是否有害,每天吃几个鸡蛋最健康?
  这是和每一个人的健康都息息相关的营养学话题,然而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探讨和争论,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结论。那么,今天借《肠·道》演讲这个契机,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和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些食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有鱼、海鲜、加工肉、奶制品、非加工的红肉、蛋类,还有家禽的肉。这些食物都是动物性食物,而且它们都含有胆固醇。 植物性食物是不含有胆固醇的。
  胆固醇是在1812年由法国科学家Chevreul发现的,它也是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类固醇。我们平时说的性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都属于类固醇。
  关于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的恩爱情仇,我们得回到1900年了。
  当时科学家们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它的胆固醇含量比正常的血管要高20倍,所以人们开始尝试将胆固醇跟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联系起来。
  后来科学家们给兔子喂食蛋、奶、肉等动物性食物,在兔子的大动脉中也观察到了跟人类似的动脉粥样硬化现象。之后科学家还给多种实验动物喂食纯化的胆固醇,都复制了这个现象。接下来的30年,涌现出了更多的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
  人们观察到,在战争期间,心肌梗死、冠心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当然这有很多原因,其中的一个假说是食物短缺,特别是动物性食物的短缺。
  在非战争期间,在多个国家也观察到了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疾病,跟动物性食物的摄入以及胆固醇的摄入,呈正相关的关系。
  当然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非常经典的实验研究,而且这些实验研究,在现代社会有严格伦理监管的情况下,已经不可能再重复了。
  就在当时,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给监狱的犯人提供不同含量胆固醇食物的饮食、不同含量动物性食物的饮食,胆固醇的最大剂量已经到达了4800毫克/每天。
  这是什么概念?一个普通的大鸡蛋蛋黄的胆固醇含量是200毫克,如果仅从鸡蛋当中去获取4800毫克的话,那得吃20多个鸡蛋黄。
  所以在当今已经没办法再去复制这么高含量的干预,并且监狱的犯人也只能吃实验者提供给他们的所有食物。这个实验观察到了,血脂水平跟食物当中的胆固醇是呈正相关的关系。
  在这一时期的自然人群实验研究当中,也同时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就是吃的动物性食物或者说胆固醇越多,那么血脂水平越高。
  基于以上的研究发现,在1968年的时候,世界上颁布了第一个有关膳食胆固醇的指南,是由美国心脏学会颁布的,建议每个人平均摄入胆固醇不超过 300 毫克/每天。
  刚才我提到了,一个大鸡蛋蛋黄的胆固醇含量是 200 毫克,所以每天吃一个鸡蛋,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动物性食物——比如肉、海鲜等等,就已经差不多达标或超标了。
  这个限制摄入的推荐一直延续到2015年。但是在2015年的时候,突然取消了限制每天300毫克胆固醇的推荐。
  我并不认为在2010年到2015年之间发表了决定性的或者说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能够让我们抛弃延续将近半个世纪的限制胆固醇的推荐。
  于是带着这一份质疑,我开展了3项研究,分别回答了3个营养学问题:
  第一,食物胆固醇摄入能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第二,不同食物来源的胆固醇是否有区别?
  第三,我们该如何健康地选择含有胆固醇的食物?
  我的研究人群是来自美国著名的前瞻性队列,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领域非常典型或者说非常有代表意义的队列,每个队列都发表了几百篇甚至几千篇论文,所以是被大家非常熟知的队列。
  我关注的饮食因素包括总胆固醇摄入,以及包含胆固醇的以下动物性食物——蛋类、加工肉、非加工红肉、禽类、鱼肉和海产品。当然奶制品也是含有胆固醇的,但因为数据收集的精细化程度不够,在这里面并没有纳入。
  这些饮食因素的数据是通过我们常见的回顾性调查——食物频率问卷去收集的。大体上是问:在过去一年平均吃某一种食物的频率是多少?每天几次?每个月几次?平均每一次吃多少?所以说,这种回顾性调查是有偏倚的。
  我们观察的疾病结局是新发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中风、心衰以及各类心血管死亡事件。随访时间是1985年到2016年。我们排除了基线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每天能量摄入极少或极多的人群,以及数据有缺失的人群。
  我们用了病因别竞争风险模型、食物替代模型,也校正了一系列混淆因素,以便我们更清晰地去分离出饮食因素跟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我们总共纳入了6个队列、将近3万名队列的随访者,平均随访了17.5年,最多随访了31年。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队列的平均年龄、种族组成、新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都差异很大,所以说我们是纳入了非常多样化的队列。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主要结果。
  我发现,胆固醇的摄入跟心血管疾病是呈一个正相关的关系——线性的正相关,吃的越多,风险越大。每天多吃300毫克的话,能够提升相对风险17%,绝对风险3%。
  我为什么要提到这两个风险?其实在文献或者在科普文章当中出现的风险通常是相对风险,相对风险当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在不同人群当中,基线的患病风险是不一样的。
  比方讲,在人群A当中,如果它的基线风险是20%,人群B是30%,虽然相对风险都上升了10%,但是造成的疾病负担是不一样的。
  我在这里同时提供了相对风险和绝对风险,绝对风险可能更加直观一些,比如原来是10%的风险,上升了2%,那就是12%,上升了3%,就是13%。
  然后我们团队还进行了很多亚组的分析。在这里面就提其中一个我觉得最有意思的点,就是我们发现,在血脂含量低于正常值的血脂很低的人群中,胆固醇跟心血管疾病是不相关的。为什么呢?
  这其实也是验证了我们之前的一个假设,就是不同人对胆固醇摄入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非常敏感,吃了食物胆固醇以后,血脂的波动幅度很大,而有的人波动幅度相对缓一些。
  这一篇  JAMA  论文的其中一个合作作者,他是心内科的医生。他在头一天先测了自己的空腹血脂,然后接下来就大量地吃培根、肉类,最后再去测血脂,发现自己的血脂水平上升幅度好像不是特别明显,所以他在选择吃动物性食物的时候,就没有那么谨慎,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是相对安全的。
  但是从人群的概率来说,目前大概有 1/3 是高敏感人群,2/3 是相对不敏感的人群。
  我们说膳食胆固醇摄入有害,那么多类的动物性食物都有胆固醇,每一类食物造成的风险,是否有差别?
  我们拿鸡蛋来举例子。我们发现鸡蛋跟心血管疾病也是呈现一个线性正相关的关系,吃的越多,风险越大。
  我们也在想,鸡蛋当中的哪一种成分造成了心血管风险?我们看了鸡蛋里面的蛋白、各种维生素、卵磷脂、铁、各种脂肪酸等等,后来发现,鸡蛋造成心血管风险几乎 100%可以由鸡蛋黄当中的胆固醇来解释。这也跟我们胆固醇的研究结果遥相呼应。
  如果说每周多 3~4个鸡蛋的话,相对风险上升6%,绝对风险上升1%,感觉心血管风险的上升程度好像也比较小,30年绝对值才上升1%。
  加工肉、非加工红肉、禽类,同样也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上升。
  其实我们当时比较诧异,为什么鸡肉等禽类摄入也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为我们研究的是美国的人群,在美国,炸鸡是最常见的食用鸡肉的方式,而且炸鸡是高油、高盐的食物。
  鱼类摄入是唯一一种不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动物性食物。
  这些动物性食物摄入有风险,如果说我们要避免或者是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有什么健康的替代食物呢?因为我们减少一些食物的摄入,势必要增加另外一些食物的摄入,因为我们每一天能量摄入总体是守恒的。
  我们利用食物替代模型,后来发现,坚果、粗粮、豆类和鱼类是比鸡蛋相对更健康的食物;对于加工肉来说,同样也是这4种;对于非加工红肉和禽类来说,坚果和粗粮是相对更健康的。
  这个地方好像并没有看到蔬菜和水果。从文献的资料来看,替换蔬菜、水果,当然也是比较健康的一种饮食行为改变,但是因为在做模型的时候,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跟这些摄入量差别比较大。同时,蔬菜、水果的饱腹感跟这些动物性食物是有差别的。我们当时在建模的时候,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了。所以只选择了一些有蛋白质含量的食物,因为它们可能在饱腹感方面会比较类似。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风险上升好像非常小。虽然在群体水平把它放大到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亿人,有很大的群体公共卫生意义,但是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人而言,我们每周多吃 3~4 个鸡蛋,每周多吃两次的加工肉、非加工红肉,30 年的绝对风险才上升 1%、不到 2%,好像对我们个人来说,感觉也不是那么紧要的事情。
  下面我们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对于有健康需求的人来说,其实当人们在做饮食行为改变的时候,可能同时会改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健康食物的摄入。
  举个例子,如果分别减少加工肉和非加工红肉的摄入,把它们替换成坚果和粗粮,如果每周替换 1 份的话,相对风险降低 6%,30 年绝对风险降低 1%。我们看到数据,内心好像也不太会有大的波澜。
  如果我们每周替换 3~4 份的话,风险降低就比较可观了,相对风险降低 20%,绝对风险降低 5%。如果是每天替换 1 份,相对风险降低 39%,绝对风险降低 10%以上,是相当相当可观的了。
  这只是替换两种食物,如果说是替换 3 种不健康的动物性食物,那么它风险降低幅度还在上升。
  减少4种不健康动物性食物摄入,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很大。
  我们后来把这些作用跟减肥、戒烟、戒酒和运动去比较,发现它们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是差不多的。所以通过改变几种不健康食物的摄入,是能够很好地达到疾病预防效果的。
  那么胆固醇摄入为什么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呢?
  研究最多的是血脂,就是升高血脂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另外一个研究相对也比较多的,是动物性食物当中有左旋肉碱、胆碱、卵磷脂等成分,在肠道菌群和肝脏的转化下,能够形成氧化三甲胺(TMAO)。TMAO 也在很多研究中被发现,是跟动脉粥样硬化、跟糖尿病等风险上升有关的一个风险因素。
  另外两个机制,相对来说研究的比较少一些,包括炎症反应以及血管内膜功能改变。
  我们来看一下最终的研究结论是什么。
  在美国的人群当中:
  食物胆固醇摄入越多,风险越大。
  鸡蛋造成心血管风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鸡蛋黄当中的胆固醇。
  蛋类、加工肉、非加工红肉、禽类可能是相对更不健康的含胆固醇的食物。
  而鱼、海鲜、坚果、豆类和粗粮是相对更健康的食物。
  改变一种食物的摄入,对个人疾病影响也许有限,但是同时改变两种及两种以上,并且改变的频次加大的话,对于疾病预防的效果作用非常明显。
  刚刚提到了2015年的时候取消了胆固醇的限制,但在去年12月颁布的2020版、最新版的美国膳食指南中,胆固醇的描述又发生了一些大的改变。
  在2015年的时候,膳食胆固醇在指南当中被提到了23次,并且有专门的一个section(章节)去讨论。
  而在2020年新版膳食指南当中,把这一整个section都拿掉了,没有单独去讨论膳食胆固醇。它只在讨论其他营养素的时候被间接提到了4次,比如说在讨论饱和脂肪摄入的时候,说膳食胆固醇摄入越低越好,当然是在饮食模式比较均衡的情况下。
  所以,有关胆固醇跟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鸡蛋跟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目前还是存在很大的争议。
  虽然最近10年,指南变化得比较多,但是未来还是需要更多高质量的观察性证据,特别是实验性研究,去验证食物胆固醇摄入是否对心血管疾病有影响。
  最后回到我们的标题:胆固醇该怎么吃?
  以下仅代表我个人的建议,不代表任何学会或者官方组织。
  在食物不短缺,特别是营养过剩的情况下,其实我们应该都算是营养过剩的人群,因为我们想吃好喝好应该都是没有问题的。在饮食均衡的模式中,营养有保证的前提下,胆固醇摄入量越低越好。 大部分人应摄入每天小于300毫克。对于有高脂血症等心血管高危人群,建议每天摄入小于200毫克。
  关于鸡蛋该怎么吃,同样是在营养过剩的人群中:
  健康成年人每天不超过一个鸡蛋,应该是相对安全的,如果比较谨慎的话,可以只吃部分的蛋黄。对于吃蛋奶的素食主义者,可以适当增加鸡蛋的摄入。
  血脂正常的老年人每天最多摄入不超过两个鸡蛋。因为对于老年人来说,鸡蛋确实是营养非常丰富的优质蛋白来源,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很需要的。所以针对这一部分特殊人群,可以适当增加鸡蛋的摄入。
  有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每周摄入不超过3~4个蛋黄。
  这可能是我根据目前的文献给出的一个个人建议。

关于减肥的真相你真的知道吗?1吃很多东西真的会胖你以为你不会胖其实只是你胖的时候没到狂吃不胖的体质不是谁都有的2胖了就会变丑你不是那少部分的胖美人3没有可以显瘦的裤子你在淘宝看到的超显瘦只是因为模特瘦4不要以你身边的中草药酸枣仁据调查显示,当下的国民问题竟是失眠,中药一直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小能手,代表就是酸枣仁。来源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枣仁山枣仁酸枣子产地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你身边的中草药菊花秋天到了,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关于秋天的巨作,在这些作品中,菊花最受大家的偏爱。除了它是高洁的代表外,还因为它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今天你身边的中草药我们就来讲讲菊花。产地主产于浙江安苦肠是什么?绝大多数人被动吃过,却不知道说起肥肠,资深吃货们都不陌生,喜欢的就是那个味,肥肠是大肠,还有一种肠,多数人比较陌生,就是苦肠,苦肠是小肠,不同于大肠储存粪便较多,小肠是消化食物的重要场所。由于胆汁由胆囊排出后带下俱是湿症傅青主女科开篇第一句话是什么?当年有研究生面试,面试老师就是这么问的。很多学生回答不上来,有的是因为没有读过傅青主女科,即便读过,也没有记住第一句话是什么。回答不上来的根本原因,还牙痛太要命,如何快速止痛?小时候父母经常教育我们,要少吃糖,要不牙齿会长虫。当时很害怕牙齿长虫,所以吃糖都是有节制的。长大后,大概是生活有太多苦了,要吃很多糖进行填补。然而,事实证明,经常吃糖真的长虫牙!我名医中国的肿瘤患者在看病时都忽略了10大关键问题我们选取8位首届国之名医在公开场合讲过的的10句话,谈看病,谈养生,国之名医们说真的太精辟了!一有些病被过度医疗了韩济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名医高峰论坛(2017年度)国之大医甲亢,引起代谢率增加,还会带来8种并发症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机体的所有器官和组织,对生长发育代谢组织分化等功能产生影响,从而提高组织耗氧量促进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水及电解质维生素代谢影响细胞以及骨骼的发育还会扰乱胃肠蠕动身边中草药故事水肿怎么办?分享人赵碧华(化名),女,45岁,广元苍溪县居民。做法过江藤与水皂角尿珠根小茴香等煎服。功效治水肿。故事(赵碧华述)我是一个比较胖的人,属于那种喝水都会长肉的体质。虽然胖是胖,但却分清麻黄麻黄根,一则小故事告诉你麻黄药效有多强从前,有一对师徒。徒弟跟着师傅,没学几年中医就开始狂妄起来,他瞧不起师傅,扬言要自立门户。师傅伤透了心,却打心底担心徒弟行事轻率会出事情,就说有一种药叫无叶草,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徒让人丧失好感的肢体行为,看看你中了多少?我们是否能吸引住他人取决于对方对我们的第一印象。初始印象会大大影响双方进一步的发展。是继续交往还是止步于此,这都是由初次见面你带给对方的感受来决定。在第一印象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对
牙周炎发出的8个信号,你中招了吗?在我国,牙周炎已成为导致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口腔疾病之一。引起牙周炎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口腔卫生不佳,或者有吸烟爱吃甜食不良生活习惯等习惯。对于牙周炎的治疗,只能是有效控制炎症,使炎应对夏季空调病的小妙招健康一夏随着三伏天的到来,温度在不断的升高,空调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现在很多人在无形中得了空调病,空调症候群,却不自知。众所周知,夏天的必备三大神器是空调手机wifi。就目前的生活有位亲人叫婆婆我给你熬好洗脚水了,一会倒上用就可以了,如果凉了你就再倒点热水,暖瓶里是给你留的。回来吃饭吗?我给你包水饺。多喝水,就会防止感冒。你忙你的,我去接孩子,你不忙的时候再指导做作业。我重男轻女的观念到底是会毁了一个人,还是会成就一个人?今天刷视频的时候刷到一个关于重男轻女,这么一个话题。这是一个创作者在讲述她的经历。其实在看这篇视频的时候,深有同感。我的记忆一下子被拉回到了童年,从小我就是在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下成智齿为什么总发炎?智齿冠周炎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它的主要症状有智齿冠周软组织红肿疼痛,面部肿胀,吞咽困难咀嚼困难,发热,头痛,畏寒等,发作起来让人痛苦不堪。更有甚者,智齿冠周炎反复发作,怎么也摆脱不掉如何避免奶瓶龋出现?什么是奶瓶龋?由于婴幼儿习惯用奶瓶喝奶,这样奶液就非常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再加上婴幼儿容易含着奶嘴抱着奶瓶入睡,若家长监督不到位,没有给孩子及时清理牙齿和口腔,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奶液刻在心上的童年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在七岁以前,生活在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的一座高山上。记得每次赶集的时候,爸爸妈妈从山上下山要走2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达镇上,每当那个时候我和弟弟的任务就是留守在真情在生活中流淌世间所有的真情都来自点滴的细微的生活,暮然回首,如同在梨花树下的小坐,浅茶轻酌,馥郁芬芳。记得有一次考试,我在前一天心情很是焦躁,睡下了,也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突然门中挤进一丝亮光懂得分享。一份快乐,如果乘以13亿就能得到一份最大的快乐,一份悲伤,如果除以13亿,那悲伤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因此,当你拥有,无论幸福快乐,请允许我和你分享,让幸福在人间四处飞扬,如果你正沉淋巴瘤患者抽血主要检查哪些项目?这些你都了解吗?血液中含有细胞和一些化学物质,抽血检查可以反映肿瘤一些情况及重要器官的功能(如肝脏肾脏)。淋巴瘤患者抽血主要检查以下项目血常规检测血液样本中的血细胞(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脚气反反复复难治愈?你少做了这2件事说起脚气,很多人都会感到十分困恼。不仅仅是因为脚气瘙痒时的酸爽,还有就是反复发作带来的无奈。其实脚气是可以被治愈的,之所以你一直被脚气困扰,是因为你的用药姿势不对。首先我们先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