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聊聊最近比较火的育儿界PUA逼死孩子事件

  这件事是从上周开始发酵的。
  上周三,一个熟识的妈妈给我转发了"婴儿趴睡训练群"导致3个月婴儿窒息而死的新闻,刚开始我没敢点开看。
  做妈妈后,对孩子受伤的负面新闻,总是下意识逃避。
  到周末时,群里持续有人聊起这个事,才去看新闻,看完感觉自己又被刷新了三观。上次被刷新三观是因为"量子波动速读",这次的"婴儿趴睡训练群"显然比"量子波动速读"更没有底线。01
  先还原一下事件。
  一个新手妈妈加入了一个付费睡眠引导群,这个群主要是训练婴儿独立睡觉,其中很重要的一课,就是让婴儿跟母亲分房睡,并且睡在完全漆黑的空间里。
  妈妈只能在外面看监控,训练婴儿独立入睡的能力。
  加群后,一位妈妈(微信名S霞)看监控发现孩子睡姿变成趴着睡了,还大哭不止。
  根据睡眠引导群的指示,她没有第一时间冲进去查看大哭的孩子怎么了,而是在群里问自己的睡眠导师:孩子这样哭没事吧?导师没回复,这位妈妈又问群友有没有类似经验。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群友积极支招,说"不哭可以不干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妈有点担心孩子闷到,但群友都说"不会",不但"不会",还为她点赞,认为她让孩子独立入睡的处理方式很棒,已经达成了睡眠训练机构的重要训练目标:解锁趴睡。(注意:美国儿科学会也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好,都曾反复强调,对还不会实现180度自由翻身的宝宝来说,最安全的姿势只有仰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下午一点孩子大哭不止,到下午两点多讨论"解锁"成果,一个小时过去了。孩子的哭声从撕心裂肺,变成毫无动静。
  当这位沉浸在自己不到3个月的孩子已"解锁趴睡"成就感中的妈妈进入孩子房间去喂奶,才发现孩子已经没有呼吸了。
  整个过程被网友称为育儿界PUA。02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很生气,你开始骂这些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无良机构。但如果我告诉你,类似机构不仅曾在欧美风靡,甚至发展出了一个流派,一个体系,你会不会很惊讶?
  完整睡眠训练法,出自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的主张影响了美国整整一代儿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
  1928年约翰.华生出版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
  在这部书中,他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
  华生认为对待儿童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其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
  他在书中说: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 – 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我很好奇"独特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竟可以随意塑造一个人的人生。
  看了以华生理论为基础衍生出的"哭不要抱,不哭才抱"哭声免疫法后,我明白了,所谓"独特的世界"就是:
  不把孩子当成有生命的个体,而当成没有情感的物体去训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训练方法的确有效,造就了一大批极少哭闹,乖乖睡整觉的婴儿。对父母来说,还有什么比宝宝哭闹更让人烦躁不安?
  华生的哭声免疫法由于效果显著,又恰好契合了部分家长的偷懒心理,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如果不是后来被证实这些极少哭闹,乖乖睡整觉的孩子,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而华生自己的孩子也是自杀的自杀,流浪的流浪,恐怕"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今天都还会在美国盛行。03
  不论是"婴儿趴睡训练群",还是它的鼻祖"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能盛行,就一定有其盛行的逻辑。
  正常人可能很不解:
  这些妈妈到底是受了什么蛊惑,对如此离谱且残忍的"睡觉训练法"深信不疑,以至于连孩子的身心健康,生命都忽视了?
  作为曾经的睡渣妈,我其实很理解这些妈妈所面临的困境。
  试想一下,小孩每天夜里醒来十几二十次,每次都要哭闹很久,你打起精神好不容易哄他入睡,只因一个小心翼翼的翻身,又醒了,磨人的哭闹再次开启……时间长了,不管是谁都很崩溃。
  这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你一种方法,只要按这个方法训练孩子,孩子就能乖乖入睡,这感觉无异于在即将溺水的人面前放一把"救命稻草",诱惑力太大了。
  (图片来源于几米插画内页)
  但经历过的妈妈就很清楚,并没有通用的睡眠训练方法,每个孩子不一样,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方法改善孩子作息,但对大部分睡渣娃来说,真正改变他们的是时间。
  多数孩子随着年龄增长,睡眠习惯都会得以改善。
  对家长来说,真实的解法只有等。04
  不过,"等"这个字,这几年在育儿界越来越不讨喜了。
  我在知乎上看过一位老师的感慨,节选原文如下:
  "有时候,我会觉得部分现代父母在育儿方面的急切,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上周三晚上,我在分享【家庭数学启蒙】的时候,一位妈妈课后一直询问哪里可以买到七巧板。
  七巧板这种集玩具和教具为一体的材料,我在分享中一再强调,尽量放在孩子4,5岁左右开始玩,甚至上小学后玩也不晚。因为在孩子的认知发展进入前运算阶段,甚至具体运算阶段以后,七巧板对于空间和几何的促进作用,才会显现出来。
  可是,这位一直询问到底买什么七巧板的妈妈,她的孩子才1岁4个月。
  1岁4个月的孩子,你给她适龄积木和给她七巧板一样能锻炼空间能力,太急切地介入超龄教具,不但会让孩子过早失去对教具的兴趣,甚至可能因为3岁以下宝宝的啃咬而产生一定风险。"
  这位老师的话我也很有感触。
  做亲子阅读的时候,常有爸妈问我:
  为什么别的孩子都可以自己读绘本,我的孩子还不行。
  结果我看他们身边的孩子,顶多也就4岁左右。
  4岁的孩子,处于儿童阅读发展的"图画期",快一些的也才刚刚进入"文字期",这时候的孩子,不正是需要大量互动吗,为什么要急着把他们推往独立阅读。
  我忍不住想: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等不及"的呢?
  是从"睡眠训练群"开始盛行的时候,还是当下意识把外界标准套用到自己孩子身上的时候?
  (图片来源于几米插画内页)05
  你大概也经历过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别的孩子都开始爬了,我家孩子还没动静?
  为什么别的孩子走路很稳,我家孩子踉踉跄跄?
  为什么别的孩子睡整觉,我家孩子老是半夜醒?
  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能自主阅读了,我家孩子还要听故事?
  为什么别的孩子学习不操心,我家孩子作业都搞不定?
  为什么……
  但其实后来你也发现了,曾经走路晚的那个小孩,如今飞奔在球场上,运动能力一点也不差。曾经半夜老哭醒的睡渣娃,如今也是香香甜甜睡整夜。曾经缠着你讲故事的那个小孩,如今也会自己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这是"等"的第一重含义。
  等等孩子,尊重一下你的孩子作为独特个体的生长节奏。科学的方法是助力,但引发质变的永远是时间。
  "等"的第二重含义,是在面对那些不明觉厉的育儿理论、育儿专家时,家长最好多看一看、"等一等",做个保守主义者。
  这次"睡眠训练事件",其实出事机构早就在行业内被认为是无底线无节操。
  2019年,他们的培训和扩张机制里面,有几点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 一对三提供咨询,10天时间,收费1999元,这还是最便宜的,贵的多达6000元以上;
  ● 只要介绍人入群,就给予高额回扣;
  ● 在该机构做过咨询,就有机会可以摇身一变,去指导别人。
  面对这样精心包装过的组织,家长能不能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尤为重要。(插播一句,这也是我们花精力去做"东西精选课"的初衷,希望帮更多家长避坑)
  孩子太小的时候,是没有选择能力的。大部分时候都是父母在帮他做选择。每次做选择,都该牢记一句话:
  只有你对你的孩子负责,其它人都是过客!
  说实话,养个小孩确实挺不容易的。
  小小的人,需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陪伴和养育。
  不能因为辛苦就寻找所谓的捷径,也不能为了"方便管理"或一时轻松而采取错误的方式去对待他。
  责任好大,好累啊。
  但有时看着孩子充满期待和好奇的眼神,想想相视而笑,相拥而眠时,也曾被这个小生命打动,平凡的人生也曾因为他而点亮,也会有一些平静和宽慰吧。
  真的很想对那些"图方便求捷径"的家长说一句:
  我们把这个与众不同的小人带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和他一起感受生命的喜悦,一起经历人生的旅程,不是为了让他不给我们添麻烦。
  也许,只有我们相信耐心一点,理性一点,随着孩子长大,很多辛苦就会慢慢消失;只有我们"等得起"了,所谓的"睡眠训练群"才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千妈絮絮叨:
  原本不想写这件事,担心被贴上蹭热点的标签。
  但有些话还是忍不住一吐为快,可能是因为我亲身经历过睡渣妈的痛苦,也可能是实在看不了拿孩子当实验品的恶。
  还可能是最近给千寻读《孩子写的诗》时,偶然被一个孩子写的诗触动:
  你问我:
  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让残酷温暖起来!寻找球童寻找女儿爱过的人女儿竟恋上家境贫困的高尔夫球童。妈妈横加阻拦,女儿决绝自杀,22岁花朵般的生命香消玉殒!妈妈心痛欲裂之余,发现了女儿留下的一本载满悲伤的日记。日记详细记录了女儿多年来在母爱重压下,被绑架的女儿借机施为,私生弟弟遭了殃阅读提示父亲与情人生下私生子,并为此与母亲提出离婚,苦苦挽留父亲失败而内心焦灼的高二女生黄美真,正巧这时遭遇到绑匪的绑架。冲动之下的黄美真,竟然决定与绑匪私奔,以此来报复父亲。而此两个离异闺蜜之争灭了你的风情万种四川雅安市38岁的程雅丽,离异后从浙江衣锦还乡。然而回乡半年后的2013年6月19日,她被发现惨死在出租屋内。警方经过摸排侦查,锁定了杀害她的凶手,竟然是程雅丽的闺蜜阮凤。一对无话一个人过得好,两个人才更好我们看到某些人的婚姻生活精彩幸福,那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能把日子过好的人,自己有创造幸福的本事,两个人的生活不过是锦上添花。最近同事子鱼美女被我们笑称,提前进入了空巢期。刚刚40出老公太自律,我很压抑可能和参军的经历有关,老公非常严谨,恋爱时我被他的勤奋自律打动,婚后却吃了苦头。老公每天必须6点起,吃饭荤素搭配,不能变更,衣服要叠整齐才能睡觉,就连最亲密的时刻,他也表现得有礼有儿子不许老公亲近我儿子今年5岁多了,我们的亲子关系一直很好。但最近,他看到我和他爸稍微亲近点,比如坐得近一点,或者头靠在他爸肩上,就不高兴,并用力将我们分开,说不许你们在一起!和他解释多次无果,该怎老公说我长得像他初恋情人我和老公结婚6年了,感情不错,而且有了两个孩子。前不久,一次玩笑中,他说我长得像他的初恋,并且和我讲了他和初恋的故事。一开始我觉得没什么,后来却越来越心慌,他为什么和我说这些?难道给娃第一次带饭今天周三,照例是晚上的英语课,以前都是晚上有课就外面快餐吃一顿,吃了几次娃就不想吃了,惦记老母亲的肉夹馍了,好吧,今天给你安排上!饼胚是中午做好冻到冰箱里的,肉也是中午炖好的,保温参加保险培训两天的点滴感悟作为一位资深家庭主妇,这两天我终于鼓足勇气,走出家门,重新找寻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几经周折,我和朋友一起终于找到一份保险公司的工作,很多人会说,保险不好做,是的,保险不好做,但还是发改委将推动父母下班时间与放学时间衔接!老师延迟下班?考虑到父母下班的时间和孩子放学时间有冲突,教育部推出课后延迟服务。为了让孩子能在放学后有一个学习的时间,一般家长会给孩子报一个托管班,既帮助了父母,节省了接送孩子的时间,也可以替父中小学培训班大行其道你还记得小舍得里面的大神老师吗最近安徽屯溪的一位老师上了热搜,自然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他违规补课,咱们来回顾一下新闻是怎么发的。突击别墅现场查处,如果你不打开这个新闻,可能还以为是别的什么案件,哪里能想到犯事的
育娃习惯篇宝典指南,解读孩子一生要养成的三大好习惯带着困惑读完习惯决定孩子一生这本书,育娃习惯篇宝典指南,瞬间成型什么是习惯?孩子需要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孩子好的习惯养成什么时候最佳?孩子已经养成的不好习惯如何纠正?等等书中一一解我有乙肝,可以母乳喂养宝宝吗?答案在这里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茁壮的成长,作为一位母亲,更希望把最好的东西提供给宝宝,我国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宝宝身体状况会好很多,但是有一些患有乙肝的妈妻子怀孕丈夫豪买奢侈品缓解孕期压力,引网友羡慕别人家的老公本文由护芽妈妈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经历过怀孕的女性都知道,怀孕的过程并非像大家所想象的那般美好,在感受肚子里有新生命在发育的同时,自己的身体也会因为多一个人而倍感压力。所以很多好习惯要坚持哦每个家长其实非常渴望知道自己在孩子心目的形象,我就一向认为孩子看父母比父母看孩子要准,为什么?因为看任何东西抬头从上看比低头往下看,要看的清楚得多。有一次我和儿子出去散步,我突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姥姥看孩子的时代现如今姥姥帮忙看护孩子的居多,姥姥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奶奶的孩子也大多是独生子女,工作压力大,需要老人来帮忙,孩子让奶奶看护得少,所以才有妈妈生,姥姥姥爷养,爷爷奶奶来观赏的独立睡觉,迈出第一步马上要过四岁生日啦。最近俩天也成功自己盖被子睡觉了,分床是有了,虽然还没有做到分房,但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起源是办公室的一次聊天,我说冬天了,孩子老是在夜间咳嗽,白天又好好的,一晚一个孩子就挺累的,为什么有些人还要二胎?因为自己就是姐妹两个,身边亲戚无论男孩女孩全是两个,最主要我家有一个给力的老妈帮忙照看!比心比心比心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想法和做法不一样,有的人选择一辈子不生,有的人选择多胎没大运动发展越好,孩子越聪明?脑科学做好这两点就能提升智力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大运动发展情况却大不相同,有的孩子10个月就会走路了,有的孩子15个月才逐渐走稳当,有的孩子6个月就爬得飞快,有的孩子9个月才学会爬行,还12。7阅读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关于阅读这件事,有人倡导,有人质疑。所谓实践出真知,坚持之后的结果是最好的证明。对于我而言,作为三个孩子的宝妈,作为一个阅读推广人,如果非要从实用角度说,从孩子五年来坚持后具体的实兄弟姐妹变得越来越冷漠甚至不来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感谢平台邀请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兄弟姐妹之间生活经济收入差距较大,有的住豪宅,开豪车,穿名牌。有的则普通工人,一般退休人员,收入微薄,生活拮据,前后差距太大,生活圈子也不一样,有钱孩子初一,从小学时就喜欢读书,为什么作文成绩却上不去呢?作文成绩好,一定喜欢读书。但是,喜欢读书不一定作文成绩好。这与父母遗传基因,孩子的学习方法,智商等很多因素有关系。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