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父母跟孩子讲道理,为何他总是听不进去?壹心大哥聊亲子教育

  导读:这是百篇【亲子教练日记】的第二十篇,我会秉承【少说道理,多讲故事】的原则,从日常教养的具体场景入手,聊聊青春期的孩子教养中,身为父母的教养盲点。今天聊的主题是《父母跟孩子讲道理,为何他总是听不进去?》
  亲子教育可以说是现代人最大的挑战之一,很多父母因为亲子教育的问题,深深地感到痛苦与无奈。
  在孩子的管教问题上,以往我们的父母看起来虽然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但实施起来还算有效与一致,那就是"定规矩",不听话先用说的,说了不听就用打的,倒也相安无事。
  回想我们的童年,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里,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大致都是这样的"听话懂事"模式。
  但是近二十年来,整个社会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信息时代的到来,让老师和家长权威被解构了。这下子问题来了,过去老师还可以用体罚的方式,现在通通不行!
  父母也是如此,过去直接用揍的,现在也不管用了,孩子也打不得,说他又不听,那父母到底该怎么办呢?
  于是,我看到很多家长都开始学习用温和坚定的态度,想通过讲道理去跟孩子沟通。因为他们认为讲道理就是教育,就是为孩子负责,这样是为孩子的将来前途着想。
  可是,思想家卢梭早就说过:"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我们该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呢?我的看法是—— 道理本身是没有错的,很多时候父母跟孩子讲道理,为何他听不进去?真正的原因,在于讲道理的人和讲道理这件事是不恰当的。
  我这六年来因为亲子教练的缘故,接触过很多家长,发现听不进道理的孩子所处的家庭,要么是家庭角色混乱,要么是只讲道理,却忘记了照顾孩子的感受。
  前两天我遇到一位妈妈,她认为女儿应该得了抑郁症,才会不愿意去上学念书。这位妈妈的亲戚在一所中学任心理咨询师,妈妈希望亲戚能够开导自己的女儿。
  我们都知道学校里面的心理咨询师,很多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跟孩子谈话的。当他跟孩子开口说:"你要理解妈妈的不容易,她为了你放弃了很多,虽然妈妈对你要求严格,可还是为了你的前途着想......"
  话才说到半截,这个孩子马上站起身来,愤怒地离开了学校的咨询室。妈妈非常不理解女儿的行为,她很痛心地跟我说:"我家的孩子就这样,无论谁好好跟她讲道理,就是油盐不进!"
  我跟这位妈妈说,其实这世上很多好道理为何会空,因为说理之人,其实未曾感同身受,与听理之人并未悲欢相通,无法真的将心比心。
  如果换成是我,我会跟孩子说:"孩子啊,你是念书不开心才不想去学校,你妈妈刚才说的抑郁症,在我看来,因为你很在乎妈妈的感受,所以你才会生病,对吗?"
  这位妈妈非常不理解,我为什么会这样说?换句话说,我为什么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说话?
  我告诉这位妈妈,她想解决女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错,但是父母再怎么成功,只要孩子有问题,他就必须低头。
  可是,父母面对孩子问题的态度,才是决定孩子未来的根本所在,我让她回到养育孩子的初心,好好反省一下。
  我爸在我年少的时候常常对我说教,而且说教的方式比较严厉,他当时也许想把他人生经验分享给我,让我长大后少走弯路,不过我感觉现在他来来去去都是那些话。
  说真的,我现在也不太记得他要我永远记住的那些话,我只是隐约感觉到他讲道理的时候,我心里非常的委屈。
  倒是我的不服气顶嘴,被他狠狠揍过几次,至今印象深刻,或许这就是我爸爱我的方式,也许在他的世界观里,教养就是"我要听他说,而且不能顶撞。"
  他至今都不知道,我只想和他聊聊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听他讲道理,有时候顶多是想在父亲的肩膀上休息一会儿。
  或许,每一个孩子童年都被渴望大人更了解自己,而不是通过讲道理灌输更多的经验,何况孩子是处在现在信息爆炸的年代。
  基于我自己有这样的体验,所以当我想跟孩子沟通时,我首先想的不是我怎么把道理讲得更深入人心,他才会听。
  更多的考虑是,我这样说了,孩子对自己会有什么样的看法?我说的每一句话,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活着更有价值,还是觉得自己更糟糕呢?
  比如,你跟孩子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就是让你有个好的前程,现在你却不愿念书,你知不知道当年我们读书多么不容易?"
  其实就是告诉孩子:"你是一个不孝的孩子,你是个坏孩子!"
  又比如,你跟孩子说:"你看你班上某某同学家里条件都没有我们好,我们好像也没给你压力,你怎么会成绩总是不好呢?"
  其实就是告诉孩子:"你真的一无是处,你就是一个不适合读书的孩子!"
  我经常说,讲道理这件事就是对孩子的一种评判,这种评判带来的结果,就是对孩子这个人不认同、不欣赏。
  我们不能用以前自己循规蹈矩地听父母讲道理去要求现在的孩子,因为我们必须承认这一代孩子的灵魂比我们更加有智慧,这是不争的事实。
  刚才说的是讲道理这件事行不通,但在亲子教育中,更多是讲道理这个人出了问题,也就是很多时候讲道理这个人,不被孩子真心接受。
  中国大多数的家庭,通常在有了孩子之后,很多夫妻之间的感情就开始变得不好。
  原因在于:一是妈妈把重心寄托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爸爸,只把爸爸当作精子提供者;二是很多男人认为妻子是用来教养孩子的工具。
  其实很多男人是恨在心里,可是又不能恨,为什么?因为妻子虽然是利用他去赚钱,但是用这些钱来养他的小孩。可是他心里恨不恨?恨,因为太太把他当成赚钱的工具。
  我这样说可能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但是事实的确如此。
  很多妈妈还喜欢玩"分化"的游戏,分化孩子跟爸爸的感情。很多妈妈认为,今天我有孩子可以依靠,孩子听我的话,所以我就不需要依赖夫妻感情了。
  很多爸爸们也认为,自己和孩子感情好,就不需要妻子煮饭给他,因为他也认为可以去依靠孩子。
  孩子处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他的内心一直是处在矛盾与冲突中的,他不敢轻易相信父母任何一方,他唯一选择就是自己孤独前行,不要因为自己不努力成为父母关系不和的借口或累赘。
  昨天跟某位妈妈聊天,她的孩子因为上网课后好些天都没有交作业,老师多次联系孩子也没有回复。
  老师只有线上联系家校联系人,也就是孩子的妈妈,告知多次催交仍旧不完成作业的后果,妈妈因此很焦虑。
  妈妈问我该怎么跟孩子说,才能让孩子能够敞开心扉说出他不交作业的原因,并让孩子知道不交作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凡是涉及到孩子的担当、勇敢、行动、负责任方面,我一般都建议由孩子爸爸来跟孩子沟通。
  可是这位妈妈没有听从我的意见,因为前两天,爸爸跟孩子大吵一架,双方目前关系很冷漠。
  结果妈妈看似"和颜悦色"地问及孩子不交作业的原因,孩子就开始有了烦躁不安,但是妈妈没有觉察,她自认为感觉跟孩子聊得很好。
  当妈妈转告老师说的不交作业将面临的处罚时,孩子整个人就炸了,恼羞成怒对着妈妈大发脾气,妈妈觉得很委屈。
  我告诉这位妈妈,你不该说这么多,你不能去做父亲本应承担的功能角色,去跟孩子讲这个道理,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妈妈不讲理!
  这里面就牵涉到家庭角色里面的界限问题,也就是妈妈该跟孩子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爸爸该跟孩子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我认为父母在亲子教育中都要恪守本分,各尽其责,而不是越俎代庖,强势包办。很多家庭中亲子教育没有成效,就是因为父母亲功能角色,界限不清导致的。
  哪怕是单亲家庭,父母亲某个角色功能缺失,都不要去越过界限,否则你的道理再对,孩子还是听不进去。
  这位妈妈很委屈地问我,她转告孩子老师的告诫有错吗?难道孩子不能有这方面的知情权吗?
  我认为,妈妈的功能应该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怀。孩子在跟母亲的沟通当中应该感受到理解、包容,这样孩子的负面情绪才会逐渐消除。
  爸爸的功能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认同与有价值。孩子在跟父亲的沟通当中应该感受到肯定、欣赏,这样孩子才会从逃避、退缩困境中走出来勇敢行动。
  我认为,妈妈可以询问孩子,未交作业这件事孩子是怎么想的?老师多次催促没有回复,孩子在担心什么?其他无须多说,孩子自己心里都明白。
  妈妈也没有必要拿知情权作为借口,把老师的告诫作为某种道理讲给孩子听,因为这样的行为,其实妈妈已经把自己的焦虑投射给孩子了。
  最后,我想跟你们说的是:
  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的,也许我们的父母没教导怎么讲道理才能深入孩子心扉。但人有个优势是当你相信自己能改变,你才会真正有所改变,不是因为听到某个道理。
  父母亲将心比心地真实表达,就是孩子最喜欢的道理,而我们要始终相信自己肯定能做到。
  【作者】壹心大哥,叛逆期亲子沟通教练,父母心灵成长顾问,1对1指导叛逆厌学的孩子父母,在智慧教养与自我成长方面,厘清问题真相,掌握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法!
  你若想了解可吸收的智慧教养方法,可操作的亲子沟通技巧 ,可践行的自我成长策略,敬请关注壹心大哥后,私信关键字"1"联系。

幸福距离女性,到底有多远?幸福距离女性,到底有多远?3月12日,安徽合肥一位29岁妈妈带着4岁的女儿2岁儿子坠楼身亡。原因是家庭矛盾和夫妻关系不和。过年前也曾发生一起类似的悲剧,也是一位绝望的母亲(罹患抑郁今天,您对孩子笑了吗?今天,您对孩子笑了吗?孩子进入青春期,您忽然觉得生活完全变了样,变得无所适从起来。首先,很鲜明的事实是,作为家长,您已经失效了。唠叨指责威胁强迫等,以往的法宝,全试个遍,均以失败告留在精神病医院过年的人们过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极为重要极为盛大的好日子,欢乐喜庆阖家团圆祝福新的一年有好的开始如果不是极其特殊的原因,不会选择不归家过年,更不可能留在精神病医院过年。眼看还有十二天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热爱健康生活,趁您家长权威还未过期。记得小时候,曾看见过一则报道,有小俩口很喜欢打麻将,但幼小的孩子常常哭闹不休,让急于自摸的父母烦恼不堪。他们偶然发现明亮的白爱的方程式近期,徐先生十四岁的儿子叛逆,厌学,与家里人关系紧张。徐先生放下工作,带儿子自驾游五十天,结局令人欣喜。因为爱学习爱家人爱自己的儿子又回来了。孩子成长不顺利的家庭其实是很多的。绝大来自二胎竞争的痛从前,看过一则触目惊心的新闻隔壁邻居奶奶逗弄八岁小女孩,说她有了小弟弟,父母以后不会喜欢她了,只喜欢小弟弟了。被吓得脸色煞白的小姐姐为了不失去,不被抛弃,背着午休的父母,将三个月小如何去爱,不乖的孩子?如何去爱,不乖的孩子?都说,越不乖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爱。可是,孩子一反常态,脾气暴燥情绪失控黑白颠倒不愿上学成天寻死觅活弄得父母鸡飞狗跳,痛不欲生!这种情况下,分分钟想撕了孩子的心孩子突然不乖了,家长怎么办?孩子一反常态,突然不乖了,家长怎么办?打骂指责哭求唠叨威逼利诱等,相信能想到的办法,您已经翻来覆去试了个遍,亲子关系反复修复又破裂,家长孩子均疲惫不堪痛苦不堪。孩子为什么突然不乖了放手吧,让孩子自立听樊先生讲书,学习到自立的标准。十七岁女儿抑郁症三年,对她学业和前途的期望,已自动归零。只希望她通过治疗和休养,能成为一个自立的人。自立的标准是什么?第一能独立出作出选择。孩子有自孩子恋爱了,妈妈怎么办?近几天,有两位朋友信任我,问抑郁症女儿谈恋爱了,很担心孩子吃亏上当,情绪波动大。但和孩子又不能有效沟通,特别焦虑,寝食难安。同为女孩子的妈妈,孩子都在十七八岁年龄,本身一颗心就已经女人,为什么无路可走?3月12日,安徽合肥一位29岁的绝望母亲,带着4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坠楼而亡。这是一位非常热爱生活的母亲,曾带着儿女在这个世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欢声笑语。可所谓的夫妻不和家庭矛盾却
缤纷活动展风采,博沃思用心陪伴孩子成长本月博沃思推出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活动,提升孩子综合素质能力,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支持,让家庭教育更智慧,助力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快来看看博沃思全国各中心都举办了哪些精彩的活动总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学会这一招,比你吼一万遍都管用生气会上头,上头又忍不住说气话大人亦如此,何况亲子间的沟通,所以学会积极暂停尤为重要!雪儿老师雪儿老师简介匹兹堡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专业硕士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在博沃思专注儿童心理健康宝宝为什么老是哭闹?家长不要太过于烦躁,用这篇文章给你总结育儿指南针记得以前我有一个邻居,是一对年轻夫妻,三四岁的孩子以及男方的家长,男孩子,到了三四岁,正是处于精力充沛的年纪,由于家里做生意,有很多合作伙伴会在逢年过节会送礼品,大部分都家长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养成,父母要注意育儿指南针生活中,所有的家长喜欢性格开朗活泼的孩子,都希望可以培养出性格良好的孩子。拥有积极乐观的性格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往往自己的孩子总会出现叛逆不听话脾气差的情况,很多家孩子睡觉难?家长只要掌握这些小妙招,孩子自然睡得香育儿指南针不少家长都抱怨,自从当了妈之后,自己就再也没能好好地睡一个觉,且不说孩子一夜醒好几次,晚上想让他们安静睡觉就已经是睡觉之前的第一道难关,明明睡觉之前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怎么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家长要注意,别让你的行为影响到孩子育儿指南针现在的一些孩子由于被父母过于宠爱,再家非常活泼,但只要在陌生人面前就会变得非常拘束,行为变得畏畏缩缩,给人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很多家长都感到非常的奇怪,孩子在家明明是非孩子突然出现这三种ampampquot异常ampampquot表现,其实是正在ampampquot长个ampampquot,爸妈别担心育儿指南针昨天听闺蜜说她女儿然然,最近不知道为什么老是喜欢睡觉。早上起得很晚,晚上也是早早就去房间睡了。现在小学马上开学了,闺蜜很担心,怕然然开学后精神状态跟不上,于是学习下降。她宝宝进入长牙阶段,家长要正确护理,帮助他们度过特殊期宝宝平时爱啃手指,很多宝妈会选择性的忽略掉,以为宝宝只是顽皮,殊不知这可能是宝宝快长乳牙时给家长的提醒。而宝宝也是龋齿的高发群体,家长们的护理工作要从他们长牙的那一刻就开始准备。为孩子自主能力差,多半是父母的过度管教,4个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导语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些波澜曲折。人的一生就是这样的写照,孩子的成长路上也是磕磕绊绊的,只有孩子经历过参与其中,才会茁壮的成长。有些家长看孩子做事比较慢或者是经常出错,经常孩子玩手机游戏上瘾?家长避免打骂,了解其中的缘由就能解决问题育儿指南针现在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我们身边布满了电子化设备,这些电子设备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受环境的影响,孩子从小就接触这些电子设备,尤其是手机和电脑,里面的各种信息都会让当发现孩子偷钱?家长先别急着训斥,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办法育儿指南针现在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多数家长都可以尽量满足孩子的一些需要,让孩子可以过上好品质的生活,但为什么还会出现孩子偷拿家里钱的情况。一些家长就表示非常的疑惑,在家也不愁吃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