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孩子个儿不高,是否该干预治疗?

  新学期来了,一些家长看着又排到了班级队伍最前面的孩子暗自发愁、哀叹:怎么个子老是长这么慢,总比别人家孩子矮一截?
  对于个头落后的孩子,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增高"产品让家长心动不已,有的家长不顾实际情况花了冤枉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埋下隐患。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儿科主任医师聂亚玲表示,孩子个子矮,家长着急,这可以理解,但不可用不必要的非常手段。孩子是否需要增高干预,在临床上有严格的指征,"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身高,哪些情况才需要医学手段干预,今天我们来说一说。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真的算矮小
  在医学上,判断孩子是否矮小有明确的标准。在相同的生活环境条件下,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低于2个标准差以下,称之为矮小。简单理解,同性别同一个月出生的100个孩子,按从矮到高排列,前3个孩子就是矮小。下面举例介绍一下几个年龄段的身高标准。
  3岁
  男孩身高正常为96.8厘米,矮小为89.3厘米;
  女孩身高正常为95.6厘米,矮小为88.2厘米。
  7岁
  男孩身高正常为124厘米,矮小为114厘米;
  女孩身高正常为122.5厘米,矮小为112.7厘米。
  12岁
  男孩身高正常为151.9厘米,矮小为137.2厘米;
  女孩身高正常为152.4厘米,矮小为139.5厘米。
  15岁
  男孩身高正常为169.8厘米,矮小为156.7厘米;
  女孩身高正常为159.8厘米,矮小为148.8厘米。
  总的来看,正常儿童在不同时期的生长速度不同。一些老人口中所说的"晚长",的确也是存在的。这主要是指青春期发育延迟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同龄人身高陡增而自己因青春期延迟,才会显得身材矮小。如果孩子骨龄落后实际年龄2岁,且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则可能为晚长或体质性青春期延迟;如果骨龄与孩子年龄相匹配,则提示孩子不属于晚长,具体情况需要通过拍摄X光片来评估。
  什么原因造成身高滞后
  大家都知道,身高由遗传和外部环境共同决定,那么谁占的比重更大呢?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遗传因素占到70%-80%不等,也就是说,孩子的身高主要还是取决于父母的身高。
  说到这里,该有人提出疑问了:身边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些父母很高,孩子却不高,而有些父母不高,孩子并不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儿童的身高虽然主要取决于父母,但仍然受到多基因的影响。家庭成员的身高对孩子有一定影响,越亲近影响越大,所以兄弟姐妹、叔姨姑舅、祖父母等亲属的身高都可能成为孩子的生长潜力。还有一种可能是父母个子矮是小时候营养不好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若孩子的爷爷、叔叔等个子都高,说明孩子的遗传因素还是高的,那么孩子就很有可能高。
  除了遗传因素之外,可调控的因素还有环境、营养、运动、对疾病的控制等。其中,营养是影响身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若长期营养不良,肯定会使孩子的身高滞后,毕竟正是因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的平均身高才得以显著增加。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睡眠,生长激素分泌在夜间深睡眠时达到峰值,长期晚睡或睡眠不足一定对长个儿没有好处。
  其实,孩子生长发育正常就好,不仅是晚长不好,过早蹿个儿也未必好。孩子从出生开始一年年长大,这是时间年龄,但其生理年龄不一定与之相配。年增长速率过大的孩子,在同龄儿中被叫做"高小孩",但他们往往由于骨龄提前导致生长空间受限,最终成为成人期身高很矮的"矮大人"。总之,骨龄在一定范围内反映孩子的生长过程和未来生长发育的趋势。骨龄发育延迟可以由于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缺乏、家族性体质性发育延迟等原因引起,骨龄发育提前可由于摄入含有性激素的药物和食物等引起。当骨龄提前时,性发育的启动也会提前,女孩8岁前、男孩子9岁前开始第二性征的发育,都属于性早熟范围。
  哪些情况需要医学干预
  科学研究表明,生长激素是促进长高的关键因素,营养、睡眠、运动、心情等都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通过后天的营养、睡眠、运动、心理、疾病预防等进行科学的身高管理,有助改善身高。但如果是因内分泌异常等疾病所导致的身高落后,就需要接受专业的诊治。
  常见的生长激素缺乏症,是由于脑垂体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部分或完全缺乏,或者由于生长激素分子结构异常等,所致的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还有一种称为特发性矮小,即目前尚无法明确病因的匀称性身材矮小。经专业医生评估,患者身高符合矮身材标准,则通常用生长激素治疗有效果。
  "身材矮小"主要是因生长激素轴存在异常或其他病因造成的生长发育障碍,引起身高明显矮于同龄人或成年身高矮小的一类疾病。此外,有资料显示90%的矮小儿童有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
  因此,临床上对于身材矮小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佳治疗年龄是2岁到13岁。通常男孩的骨龄达到15岁,女孩骨龄达到14岁时,身高增长就不明显了。孩子的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空间及潜力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而且一旦过了青春期,生长激素分泌逐渐减少,骨骺闭合,身高增长就会开始放缓至停止。
  生长激素治疗安全吗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小明今年11岁,与同龄孩子相比要矮出十来厘米,他的妈妈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前段时间,小明妈妈在网上看到一种增高喷雾剂,宣称只要在舌下喷一喷,几个疗程后就能长高几厘米,于是她花了数千元钱购买,但几个月过去,并没有见到明显效果。但她还是不甘心,又接二连三买了其他几种"增高"产品,仍旧收效甚微。
  市场上充斥着很多"增高"产品,真假难辨。一些产品违规添加了激素或其他不明成分,虽然在短期内能促进身高,但也可能加速骨龄老化,透支以后的身高增长空间,得不偿失。
  在正规医院的儿童矮小门诊或身高门诊,医生会对就诊孩子进行一系列评估。如果身高在合理范围内,建议家长每年监测孩子的身高增长情况——3岁以前每年生长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前期即11岁左右每年生长4厘米至5厘米,青春期每年生长5.5厘米至6.5厘米,即为正常。对于身高异常的,医生会先检查儿童的骨龄情况,需要做生长激素激发实验、性激素检查、甲状腺功能、垂体核磁等,找准病因后实施对症治疗(主要是药物干预治疗)。
  有资料显示,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就诊患儿的数据进行统计,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占到46.4%,特发性矮小占到27.0%。从医学干预的角度,这些孩子可以通过重组人生长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重组人生长激素是通过基因重组大肠杆菌分泌型表达技术生产的,在氨基酸含量、序列和蛋白质结构上与人垂体生长激素完全一致。其临床应用至今已近40年,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在临床上能有效促进身高增长的药物。从现有数据来看,重组人生长激素安全性总体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实际上,人的身高增长过程,本就受到体内各种激素的调节和控制。从婴儿期至青春期前期依赖于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青春期接受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共同影响,生长速度会再次加速。医学干预所用的重组人生长激素虽然也叫"激素",但无论从来源、化学结构,还是从生理、药理作用上来说,都与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完全不同,不会产生糖皮质激素或性激素样的副作用。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期间,孩子每天至少保证500毫升牛奶摄入,每天遵医嘱补充钙片,每天坚持一个半小时的运动量,晚上10点半左右要进入深睡眠状态。3个月为一个疗程,方可评价生长的效果。一般情况下,经过3个月治疗后,只要能生长1.5厘米以上,就说明治疗有效,继续坚持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但由于个体差异,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通过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
  总之,如果孩子生长速度低于正常标准,建议每半年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做骨龄检查,若诊断为矮小症,专科医生将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只有查明病因,才能对症治疗,家长切忌轻信广告宣传,随意使用增高产品。
  供图:视觉中国

不急不慢,做一辈子就好了我曾想做一名自由撰稿人,事实上也做了那么一小段时间。可我所撰的稿,并非我原本想象中的稿子,我的这个想做,亦并无立志那样的决心总觉得写作还是离我很远的事情。而当我读过写作课之后,更觉我曾不小心把儿子锁在了车里前几天出差,在车上跟领导聊了一路,不知怎的,就聊到我曾不小心把儿子锁车里的那惊险一幕。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忍不住冷汗涔涔,当时孩子才3周岁不到,我把事情经过详细记录了下来,趁这次想起,作业拖拉怎么办?且看我家怎么治喜大普奔。小九同学已经连续几天把作业早早做完不拖拉了。有多早呢?基本在学校就把所有作业都做完了。回家不但可以看电视,还能练琴,甚至运动都能安排上了。这样连续三天,老母亲已经美得不行不出门的小长假,就是在家忙忙忙本来想写儿子写作业后续的,但放假4天,愣是只完成了一半,索性坐下来改写这个主题了。因为大概率写这个主题我会更加一气呵成。这次端午小长假,一般都放3天,而我因公司福利多放了1天,这4那些年我买机器人踩过的坑(小家电使用点评)这次想聊聊家里几样电器。1电饭煲家里电饭煲换过好几茬。最近用的是小米电饭煲(3L)。之前一款是象印(1。5L)。这两款价格差不多,但是容量相差挺大的。之所以要换掉,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启智开智,离不开亲子阅读,我的幼儿亲子阅读小心得昨天又跟儿子大吵了一架。因为他缠得我太厉害了,60多斤一米三的娃,成天挂在我身上,我坐到哪儿他就不由分说往我腿上一坐,或是从我背后爬到椅子全身趴在我身上,导致我啥也干不了。摆脱了他5年了,我还没放弃,还好没放弃5年历程时光如梭,从我在公众号上发布第一篇文章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5年了。5周年,怎么也该写篇文章纪念纪念啊!16年,我发现了公众号这个平台,开始了人生新的向往。3月开始,尝试着写中年危机,是人生的第二场青春叛逆期最近读到一本书可塑的我,发现这本书把我这段时间所经历的心路历程,总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原以为我的经历只算个例,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这是人类共性。中年危机,就是从30岁左右开始萌没人喜欢原地踏步,热爱的事情,我们总是希望把它做得更好紧赶慢赶,终于把无限可能看完了。上次说了等我读完无限可能要再跟大家分享里边的内容,本着不食言的原则,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前一篇内容,我简单跟你们回顾一下,若要最大限度开发自身潜力,专注力训练越早越好?AI赋能简单高效提升,这办法家长替孩子收着孩子对世界总是非常好奇,一点动作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少家长都希望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前能够锻炼他们的专注力。不少教育专家都表示,孩子的专注力训练越早越好。数据显示,3岁半是注意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啪啪打脸的过程1hr这周,小学的孩子们都考完试了。职场中有孩子的家长,免不了要来一场关于孩子成绩的讨论。当我还没孩子的时候,每每听见同事讨论自家孩子的学习情况,内心就颇为不屑孩子的成绩有啥可说的
逃不过的妇科三连问结婚了吗?有性生活吗?人流过吗?别害羞,都是为了更好地诊断在妇科门诊,从14岁到四十岁,都逃不掉妇科医生的三连问有没有结婚啊?有没有性生活啊?有没有做过人流啊?当着其他的患者,不少人都觉得尴尬,难以启齿。医生为啥36岁单亲妈妈,从寡妇到500强董事长,她的一生值得所有女性借鉴作者优优妈妈来源超烦恼爸妈(IDcfnbama)优妈听过一句话很有意思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还有赚过的钱。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女人,是嘲讽不起,也模仿不来的。若要对号723人死亡,3万多人感染的背后,这5个孩子感动了中国人作者优优妈妈疫情肆虐,确诊数据还在不断攀升,每一条新闻推送,每一个奋战一线的事迹,都狠狠揪着人心。截止今日11点16分,全国确诊34633人,死亡723人。近日,在负能量爆棚的氛围女学霸保送清华,近满分被哈佛录取一流的学习高手,从不拼努力作者优优妈妈来源超烦恼爸妈(IDcfnbama)一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高考作文满分,曾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放出豪言壮语日出扶桑万树低,文科清华我第一。可是这个人却有一天,对对手说了6岁乞丐街头认出妈妈,却被拒相认我不是你妈妈,我的孩子在家作者优优妈妈都说,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骨肉分离。可优妈想说,更残忍的是失散多年的孩子出现在你面前,却不能相认。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胸口隐隐作痛。一位姓施的妈妈,曾经有个四岁的这样跟孩子说话,不用唠叨第二遍,简单又有效作者优优妈妈不少家长都说,跟孩子讲道理,简直是对牛弹琴,哪怕你说得头头是道,但孩子就是油盐不进。到底怎样说,孩子才会听?日常生活场景正向对话,孩子更愿意听1孩子不想上床睡觉时错误说学霸出走打工,第二天就悔哭了孩子不想读书,就给他看这7张图作者优优妈妈来源超烦恼爸妈(IDcfnbama)前几天,有个新闻让优妈哭笑不得。河南郑州有个高二的学生,因为逃课被妈妈批评。一顿叨叨后,学生一怒之下,打了个出租车离家出走了。而且,年年提醒,年年被炸飞!熊孩子往井盖扔鞭炮,下一秒被炸飞孩子放寒假,安全可不放假!优优妈妈今天,优妈看到一则新闻后真是气到不行。1月18日下午,四川成都一家餐馆门前,一位成年人和一个孩子来来回回走了半天,似乎在商量着什么,大家也就没多留李兰娟院士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作者优优妈妈李兰娟,这个名字在此次新冠疫情之前,对于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然而,这位73岁高龄还请命前往一线,与全国医务人员共生死的老人,早已是深藏功名战功赫赫的英雄。曾是赤脚医生这4个好习惯,父母请一定要逼孩子养成,越早开始越好作者优优妈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疫情期间宅在家,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也比往日更集中,多了很多的陪伴机会。这个时候这6种食物别再吃了,有毒又伤身,生活中很常见作者优优妈妈很多常见食物,我们看起来健康,但实际上吃进去却对人体有害,尤其是小孩子,要是出了事,家长自责,孩子更遭罪。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这些常上餐桌的食物家长要警惕,以免后悔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