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严苛父母带点甜,才是教育应有的样子

  今天我要跟大家聊一聊教育,到底是爱还是爱的捆绑。在进入正题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两个段子。
  其中一个是有人问:我孩子今年四岁,英语的词汇量大约1500左右,这个是不是不太够。最经典的回答是,你要看怎么看了,美国肯定是够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够。
  其实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北京的家庭投入非常大,父母所承受的压力很大,可能会有人质疑, 在教育上有这么大的投入,真的值得吗?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1
  有人曾经这样总结过,佛系人生应该有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接受父母的平庸。随着成长,你会慢慢接受一个现实:我的家庭非常普通,父母也是普通人。   那种要让自己小时候立志练本领,然后等人到中年的时候,再来告诉孩子,其实你是一个富二代,家里有太多的需要你财产继承。   这种桥段只能存在于肥皂剧,现实并非如此,自己就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奋斗去实现。   第二个阶段是接受自己的平庸。"我以后一定有出息",这是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少少都会有过的误解。小时候大人对我们的鼓励,会让我们无比自信,相信自己是优秀的,是聪明的,是在同辈当中出类拔萃的。   后来终于发现自己不只是平凡,而是平庸,即使在小人物中也是平庸的那一个。不仅是长相平庸,身材平庸,智力平庸,情商平庸,甚至能力也平庸。万般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接受自己,或者说,放弃平庸的自己。   第三个阶段是接受配偶的平庸。我们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谈恋爱的时候,觉得对方身上有很多的优点,后来随着相处,缺点却越来越多了。这是因为人的意识里会有一种叫情感滤镜的东西。   谈恋爱最初,这种情感滤镜会自动过滤掉不美好的东西。因此你会觉得对方和整个世界真的是特别美好。后来却慢慢发现,生活是能够去除一切滤镜的,它会把事物原本的样子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只能慢慢接受,别无他选。   第四个阶段是接受孩子的平庸。这也是人生佛系的最高阶段,但中国父母永远不能做到这一点。在父母的意识里,自己已经出生在一个平庸的家庭了,自己无力改变命运,这种情况下,他们,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在父母的意识里,自己物质上没办法给孩子特别多,所以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上补习班,一天上3个不行就上6个,再不行就上9个,9个不行就12个。在国内不行,就送他出国,出国还不行,再学一个双学位。   总有一种方法,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脱离自己一直没能脱离的"平庸"这两个字。有一些家长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投入几乎是孤注一掷,他们把家里的一切像押宝买大小一样,放在孩子身上,一个家庭的悲剧和一个孩子悲剧就是这么诞生的。   现在还在暑假,我朋友圈的很多内容,特别适合放在这儿我们一起探讨。   网红教师麻雪玲,我俩是特别好的朋友。这张图是在刚刚放假的时候,她发在朋友圈的。麻老师是非常成功的妈妈,其实我看到这张也格外感同身受。   图中的熊孩子小新对妈妈说,看我放暑假了我们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您开心不?妈妈以手巾捂面,哭的泣不成声,但是当妈妈的人都知道,那绝对不是喜极而泣。   这张图,相信各位母亲也都有同感。对于爸爸来说,孩子的暑假就是暑假,但是对于妈妈来说,暑假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从报班到夏令营、安排旅行、安排人照看娃、盯着暑假作业、盯着玩手机和pad的时间、听着电视的内容冥思苦想一日餐三、扮演陪读、扮演运动教练、扮演救生员、扮演勤奋好学家长给娃做表率、陪吃陪喝陪玩促进感情的同时,还要保持适当距离,防止互相厌倦,这几乎都是妈妈需要承担的任务。   但孩子放假了,并不等于家里所有的事情不用去处理,更何况还有工作、老人和自己的社会关系,这么看,所有的妈妈都是超人。   这就是家长需要面对的学习压力和焦虑,讽刺的是,中国的家长付出了这么多时间金钱精力心血,有时候真的是无意义。   2
  王朔有一篇小说叫《我是你爸爸》,后来还拍成了电影,主人公是冯小刚。   小说里讲述了一件小事,儿子上课的时候顶撞了老师,老师就把爸爸叫到学校批评了一顿,然后让儿子回家写检查。   儿子检查写的不好,爸爸就替他写了一个,儿子不高兴了,他不愿意用糟践自己的方式来获得老师的原谅。爸爸就把儿子打了一顿,打得特别狠,就在差不多快打死的时候下,儿子屈服了。   后来爸爸冷静下来,吃晚饭时他去叫儿子吃饭,儿子冷冷的回答,不吃,我还没抄完呢!爸爸敲着菜盘,说吃完再写,儿子服从了,服从令他心颤。   儿子抄检查一直抄到深夜,他也一直陪着儿子坐到深夜。有几次他想找个话头儿跟儿子说几句闲话,表示自己气消了想和儿子和解,但儿子冷若冰霜,那副拒人千里之外的表情令他几次欲言又止。   夜里,爸爸听到儿子每次翻身响起的低声呻吟,想起在遥远的过去,当自己还是小孩时遇到和儿子类似的情况,曾经含泪忍痛躺在被窝里,悄悄发过的一个誓:如果将来我有了孩子,我永远不会打他。成年了,他却改变初衷,也忘记曾经许下的心愿。   我有很多朋友,现在都已为人父母。他们本身都特别优秀,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人际交往上。我们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也会凑在一起,讨论家长到底该如何处理。这时候很多朋友都会说:"打归打,上礼拜他爸把他打了一顿,可是又不能每天都打啊。"   我不知道我们有多少打孩子的家长,冷静下来是后悔的,扪心自问自己小时候挨打了,是不是也曾经给许过这样的诺言——如果我有了孩子,我绝不打。   另外一篇是毕淑敏老师写的一篇散文叫《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文章是这么写的: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在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我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不是我。   那一瞬间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要固执的疑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了我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洁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我们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我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十倍。   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中体验的一部分,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都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   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懂吗?"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这篇文章,绝不是在这里宣扬我们打孩子是正确的。而是以此为媒介,来探讨说中国家庭教育真正无意义的地方在哪里?   王朔在《我是你爸爸》里塑造的父亲,是一个没文化的大老粗,社会底层的人。毕淑敏老师是有名的作家,这样一个对生命有深入见解的人,面对孩子也束手无策。   有意思的是,有次毕淑敏老师参加中央台的节目《开讲了》,提到过这件事,当时就有一个观众说:毕老师我跟你说,我妈妈从小就是这样,他每次都打完我以后跪着让我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老师特别的尴尬,拿过话筒认真地说,我已经一再的跟教育部所有相关人员说过,这样的文章绝对不适合进入我们的教材,我们的练习册,我们的教辅,我们一切能够给孩子所看的东西。因为这篇文章,仅仅是一个母亲的失败结论,不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的经验。   什么叫"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的爱孩子真的能感受得到吗?我们的暴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身高的不对等、力量的不对等、年龄都不会等,意味着你自己因为缺失了某一种教育的能力。   教育惩罚绝不是暴力的,有的家长扬起手来就打耳光,我个人觉得说他们是法西斯也毫不为过。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孩子犯的错大还是小,当家长出手打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输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作为父母,我们的教育究竟少了什么?   3
  前几年过年时候刷屏的短片《啥是佩奇》,被评为是2018年最催泪的短篇,其中一个评论格外引人深思:   "我看《啥是佩奇》一点也不感动,我不喜欢爷爷为孙子的一句话就跑遍全村,觉得一定要实现孙子的心愿,我不喜欢儿子有车有家,父亲还觉得买个手机太贵,我不喜欢父亲,不能先顾自己吃饭,要立刻把摘的特产拿出来,我不喜欢这么沉重的付出,最后一定要偿还。   虽然有人可能会说,长辈对晚辈的爱是无条件的。但在我的世界里,如果长辈不能先爱自己,没总是要亏欠自责,这种感觉一点也不幸福。我宁愿爷爷没佩奇,爸爸没特产,用这些钱他们给自己买个好手机,好好生活,别为我活着。"   当家长能够为自己活着,而不是为孩子活着的时候,家庭教育才回到理性的本源上面。   我特别反对家长说:你知道妈妈为了你都做了多少事情吗,你知道自从你出生以后,我有多长时间没看过电视剧,没刷过电视剧,没去看过电影,没逛过街么?   作为家长,你要知道那是你自己的事情,跟孩子何干?我们太擅长把自己情绪化的东西,转移在孩子身上,只因为在家庭中,孩子是弱势群体。但我们这样辛苦付出培养出的是孩子暴戾的习气,导致他们责任心缺失。   当下我们的孩子缺少动脑思考的能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要厘清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要讨论出家庭教育究竟缺少的是什么?     第一个词叫感同身受,或者说是"共情"。要求孩子有"共情"心的时候,你先检查下自己,你是不是有共情心的人呢?   从初二开始,孩子的变化是非常大的。如果说七年级的孩子还是标准的小孩,八年级上学期的孩子已经有点青春的样子,八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在迅速发展和成长。   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一旦孩子出了问题,他们就会跟老师反映,老师您不知道孩子的孩子小时候有多好,就有多可爱,接受能力有多快。   这就说明,家长没有能够跟上孩子步伐,还沉湎于在孩子的幼年时光,他们一边说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一边用手按着孩子说你别给我长大,尽管家长本身没有感觉到这一点。   就在这种矛盾当中,家长应该不断的反思自己,我们给孩子的爱。孩子感受到了吗?孩子能接受吗?这份爱的价值有多大呢?要知道真正的感同身受,是能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事情。   我们有没有想过,青春期的孩子,他在内心当中所经历的挣扎和波折,是自己也没有办法说清楚的。孩子所经历的困难一点不比大人少,但是因为小的时候他们太听话了太懂事了,所以家长很难察觉到。   当一切强势管理,孩子可以全无条件地接受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孩子是乖的,有一天孩子的个人意识突然觉醒了,那就有点接受不了。我们没有做到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那么孩子也不会从我们的角度来理解我们的心情。   给大家举个例子,我儿子特别喜欢看书,尤其是各种有图画的书,最近有一套书他特别喜欢看,我也觉得这套书挺好,我就给他的好兄弟也买了一套,那个小朋友的妈妈是我朋友,朋友拿到这套书以后也非常开心。   但是从送书的那天晚上开始,每天晚上,朋友都会让她的儿子在微信里给我打卡读书,我们突然有了一种没来由的师生关系。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这本书上的字,他妈妈说你看今天我们读了十分钟,睡觉之前我又让他看了五分钟,不会的字我还让他查字典呢。   后来见到这个孩子的时候,我就认真真的开玩笑,跟他说,晨晨,阿姨对不起你,我没想我送给你一套书,会给你的生活来如此之多的负担。   现在大语文时代,阅读变成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但是孩子需要什么样的阅读?你让孩子读的书是他喜欢的书吗?你要求他读书的方式是他乐于接受的方式吗?如果他一直都不喜欢看书,你有思考过原因是什么吗?你有没有跟他一起看过书?   这是一篇初二女生的作文,内容就是她写下的一些平时不敢说的心里话。   对 手   我质疑过你,为什么你可以而我就不可以。你扔过来一句话,因为你是小孩,小孩就要听大人的,哪有那么多为什么。那是我第一次,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地位是不起眼的。   我以为自己双手握满胜券脚下是不移的斗志,但在你眼里那些形同虚设,我只是个孱弱的手无寸铁的黄毛丫头,你看穿了我眼底那些浅薄的自恃,你甚至不屑于与我交锋,只用一句话打发我。   而你知道,我想你是知道的,这普通一句话插在我身上成了尖利的箭,一语戳漏那些膨胀在我胸腔中的自以为是。   要怎么样才能成为你的对手?   所以我用了最俗的方法,争吵。从一根笔到一件衣服,从一句话到一小时,从口头到摔门摔筷子,我把自己伪装的浑身长满刺,用自己的尖锐去挑衅你的温和,直到你的耐性也变得疲软。   终于,终于你开始时不时的反击。愤怒、争吵、委屈,成了这场拉锯战中的司空见惯。我不断的走向那个自己为自己预设的位置,你的对手。我以为这次总算成为能与你匹敌的对手了。   我又错了。   当争吵后看到你陷进沙发、额间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疲软的结、眼角处有不易察觉的阴影、烫过的头发无力的垂在肩上,那一刻我突然间明白了点什么。   我明白了你为什么会看穿我的自大,明白你为什么不屑与我为一支笔一个书包而争吵,明白为什么你不愿意将我与你相比,明白你在我挑衅你的时候你的耐性,明白与我争斗后你的心累。   我明白了为什么,你没有把我看成一个对手。   因为你已经有了一个难缠的对手,那个对手,是岁月。   那是个我还不会懂、不会了解的词,或者说无法站在你的角度来感受的名词。它对我来说,是"变成熟""变懂事",可是对于你来说却是"变老"。   我无法体会这个名词对你的危害以及每时每刻对你的瓦解,正如以前的我无法体会为什么你不把我当成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与岁月相比,我实在是太孱弱、太不堪一击了,我甚至还没有仰望到它的全貌,而你则为我抵挡岁月侵蚀。岁月就是这么残忍,它不让我窥见它的容颜,却要我在你身上亲眼见证它的威力。   这算不算是一种威胁?一种来自于比自己强大太多的对手的威胁。   我一直在想成为一个与你匹敌的对手,只想着如何锻炼自己成为你的对手,而却没有看到被我认为是对手的你在与强大的岁月抗衡。   当我暂停与你战斗的间隙,我偶然抬眼,才发现你在不远处已身心俱疲。你的心累,我在这一刻才看到。这一刻,我才明白自己干了件多么愚蠢的事情。   对手不在这里,爱却一直在。   读完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真的是长大了,我们的孩子是有些任性,但是心里该懂得的事情全都懂得。家长真的要回过头来,尝试去懂这些青春期的孩子,这也就是感同身受。     第二个词叫做以身作则。有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自己都做到了。比如刚才孩子读书被要求查字典的时候,其实他是在一种极为孤单的状态之下,因为他的家长只是在袖手旁观,并没有参与到其中。   我们习惯把某些教育上的责任归到网络和游戏上面。其实我从来不觉得王者荣耀有问题,出台政策限制游戏时间或者停止游戏,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游戏成瘾的原因出现在我们的家庭。   我看过太多的小朋友,在他们哭闹想要去玩的时候,家长的反应是第一时间掏出手机让孩子玩手机。慢慢他养成了习惯,等他长大了,家长却突然反过来问,老师,孩子手机网瘾这么重怎么办?其实所有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   所谓的以身作则,是我们要想清楚,对孩子的要求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我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几个真实的事例。   第一个就是打不败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一直很奇怪,中国父母为什么会用这样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孩子,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来比自己孩子家的短处。   另外一个是前段时间的新闻,小学毕业孩子们要写毕业留言册,很多孩子就在上面写开好车,大房美女如云,家财万贯等等内容。下面有很多网友回复,他们说现在的孩子活的多明白,这才是人生该有的追求,看到这些就觉得非常悲哀。   我每次在分享这样事例的时候,就会有这些孩子问,难道物质是错的吗?其实物质本身是没有对错之分的。这个时代让自己活好一点太应该了。我们努力奋斗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活好一点么,没有人把追求清苦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   莫言小时候日子特别苦,因为他赶上的就是那样一个时代。没有上完学,所以他做作家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曾经听说当作家一天能吃三顿肉饺子。世界上很多人开始所追求的都是朝着物质去的。但不一样的是什么?   是我们追求的物质是目标还是结果,如果追求物质是结果无可厚非。因为我们的时代就应该是尊重知识的。教师医生律师科学家,特别是科学家,就应该有丰厚的报酬,成为整个社会仰望的人。   但是我们的孩子要的只是物质,是家财万贯,是大房子是好车,甚至已经上升到小小年纪,就开始想要美女,不恐怖吗?   这个时代应该是每一个孩子都有梦想,对未来充满憧憬的。他们现在这样对物质的追求是谁造成?如果我们的孩子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下去,他们追求物质,无所不用其极,没底线没规则不知廉耻,那么未来会变成一种什么可怕的样子?   现在越来越多孩子的梦想是什么?是成为一个明星!因为一场戏一个综艺节目,可以收入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当不了明星就当网红,每天不学无术,只在电脑前面靠着网络乞讨,就可以开上保时捷玛莎拉蒂,撞了车甚至跟人说你知道我是网红么。   我们想一想,如果所有孩子仅仅是把追求物质作为自己人生目标,那么未来国家会成为什么样子?   前一段还有一个热贴,标题叫我和老公清北毕业,能接受孩子三流中学么?反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为了孩子还是有自己的?我们人生的失望是客观的了解孩子,还是因为对自己人生的不死心。   我有一个同学,省级医院放射科的主任。我们俩出去吃饭,吃完饭后出来在停车场交钱,他突然指着停车场的保安说,我对我闺女说过,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是干这个的人。   我一瞬之间就有点懵,忍了大概七八秒,我说亲爱的,你教育孩子的价值观有问题,他一下就不太高兴了,他扭头问我,我应该教育我们家闺女不好好学习么?   我觉得这个没有办法聊下去了,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同一个平面上去谈这个问题。坐在保安亭里收车费的这个人,现在所做的这份工作与学习的好不好并没有关系。   我们并不知道他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经历了什么样的成长,有没有学习的机会,现在是不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工作。我们能看到的就是收车费这个工作,他干的兢兢业业,他是有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这样的人凭什么遭到大家的白眼?这跟学习好与不好有什么关系?   中国的家长都特别擅长说这样的话,一次考试考不好,就问孩子你想不想学?你每天都忙什么了?我们换一个角度说您去单位了,这一次业绩没做好,项目没做好,没谈成,老板问你,你想不想干活,你每天都干什么?你不觉得人生尊严上受到了巨大的践踏吗?那么为什么孩子们就该忍受这样的践踏?   我听过很多的家长说过这句话,做服务员的,卖汽车的,旁边的家长带着鄙夷的神情说,看见了吗?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干这个。你一边接受人家的服务和付出,接受人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一边在精神和尊严上对人进行践踏,合适吗?   对于孩子的教育原则是,了解孩子的长处,接受他的短处。重要的是孩子有什么能力,而不是他缺乏什么能力。   每一次在开学之前,就有很多家长老师在朋友圈把这下面这张图的话发出来,他们觉得这话说的太好了,但是我们真的能够自主选择有意义的工作吗?今天在这个社会上谁不是在被迫谋生呢?   我们要给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是即便你被迫谋生,你应该有成就感和尊严。即便你在没太如意的生活里,你应该寻找生活的意义和快乐。   我想跟大家说一说榜样的重要性,有一个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榜样在教育里是最主要的东西,它是唯一的东西,这句话我很认同,同样是教育中唯一的东西,情商一样重要,但是有情商并不是我们放弃原则,会通融是因为人世间很多事情并非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他有很多中间地带,我们需要去包容接纳。   小学的数学题才能在网上引发大家的争论,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有一道题说妈妈买回了五饼分给兄弟四人,怎样分才公平合理?有一个答案迅速成了网络热贴,一个孩子写说可以给妈妈一块。网友就站成了两队,一队说这个必须得扣分,孩子没明白这道题是什么,另外一些人就说孩子太有情商太高了。   一个被高点赞极高的评价是这样的,说简单的数学题长大了自然算,复杂的爱,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   这是违反教育逻辑的。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就要弄清这道题是讲规则的题还是讲情感的?   这道题如果是一道语文试题,题目是在很窘迫的家庭环境里,这个饼应该怎么分?那么这样的表述完全没有问题。但这是道数学题,要讲规则逻辑。   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是什么?是用情感而不是逻辑。如果我是数学老师,我会给他一个拥抱,说孩子你的情感我能理解,但是你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对的。   简单的数学题长大了自然会,但是如果今天我们告诉孩子,你回答这道题是正确的,那么以后这个孩子在所有讲规则的地方,都会觉得用情感和口才就可以打动所有人,所有规则都不必遵守,因为情感可以战胜一切。   当他以后会算简单的数学题了,还会有其他更为严重的问题,需要让他去修正和解决。   需要特别注意一点,家长跟孩子说"不"时,请指出一条他可以走的路,这个特别重要。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实验对象分两组。第一组强调让孩子们明天记着带五支蓝笔芯,第二天这个组有一些孩子忘带了,但是只要带来的笔芯全部是蓝色。   另外一个组专家对孩子们强调,明天带5支蓝笔芯,记住了5支蓝笔芯,不是5只红笔芯,千万别拿错了,别拿5支红笔芯。第二天结果是什么?是忘记带笔芯的孩子很少,但绝大多数的孩子带的都是红色的笔芯。   我们反复强调的东西,会成为一种教育的强化。想一想您在家庭当中跟孩子说的话,更多的是鼓励还是批评,家长反反复复每天强调的不应该做的事,恰恰成为了被强化的内容。   中国教育报好多年以前的文章有这样一个标题:"‘早恋’,管?不管?怎么管?"这是个敏感话题,中学时代我们中国家长一直严防死守孩子谈恋爱,到大学毕业以后突然催孩子相亲,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少男少女懵懂的情感是应该被尊重的,但我们应该讲清楚,孩子这个年龄他该遵守规则和底线是什么?当所有的问题被放到桌面上,光明正大的讨论,早恋这件事就不会向危险方向发展。   因为我们在教孩子怎样趋利避害,这难道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吗?真正好的家庭教育是权威而不是强权,是要去了解孩子,孩子不管什么样,都需要我们心情气和的去接受,因为孩子的样子是我们塑造的。   所以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给他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而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孩子的未来,是这样的三个层面,自尊支撑下调自由精神,自主工作,自在生活。   爱是一种天性,孩子大了,我们的父母一定要跟的上,要去学习怎么去用合理的方式爱一个长大的孩子。   教育真的是件难事,我们有的时候会委屈会哭,会被他们气得发狂,但是坚持下去不是因为我们坚强,而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别忘了是我们给了他们生命,而给他们生命之前,我们没征求过他们的意见。

做到这4点,让孩子告别拖拉磨蹭01。hr现象在惠心千爱泉州中心,经常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上课不是迟到就是踩点到,问及原因,家长也很无奈,明明每天很早起床,但是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导致出个门要花很孩子天天把脏话放在嘴边?惠心千爱泉州中心的课堂里,有段时间,两三个活泼的小男孩在游戏的过程中或者在情绪爆发时,嘴巴会蹦出打死你臭屁丑八怪等等之类的话,家长也反馈孩子在家里或者出去玩的时候,也经常说一些不好孩子特别喜欢抱人压人撞人怎么办问经常有家长问老师,本来安安静静,不喜欢与人互动的孩子,为什么在惠心千爱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变得非常活泼,很喜欢去抱人压人撞人?答提出这个问题的家长多半喜忧参半,喜的是孩子终于会跟人互为什么孩子不会说好听的话?课前排队,回答指定内容再进入教室,是我们课前的常规。今天的问题是请说一句好听的话。有的孩子就很会说,老师真漂亮老师我爱你老师笑起来真好看等等,懂得什么是好听的话。然而,有的孩子是描从整天心猿意马到能同时一心多用,他经历了什么?家里的情况7岁的小峰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忙于工作疏于管教,小峰主要是在干妈家长大的。虽然干妈对他很好,但是干妈家有3个孩子,工作比较忙,很多事情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小峰的基础能力相从熊到猴,他只用了5次感统课这个暑假六年级刚毕业的轩轩因为陪弟弟来上感统课,只用了5次课的机会,就撕掉了妈妈给他贴的像只笨重的熊的标签。去年10月惠心千爱泉州中心刚开始试营业的时候,妈妈就带着哥哥轩轩和弟弟宏孩子的感觉被破坏后,会影响他的一生(下)在给孩子测评或者给家长咨询中,经常有这种感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感统失调的程度更严重!并且大部分都是家庭代养方式家族观念造成的。理由是我们(孩子的父母)的成长经历就是这样的女性对常见的妇科疾病应该怎么做?这些妇科用药常识请记住女性妇科疾病,是一件女性常遇到的事情。如常见的阴炎盆腔炎附件炎盆腔积液等等问题。关于这些妇科疾病,你有何认识呢?阴炎即是阴道炎症,是一种由于细菌病毒感染而产生瘙痒灼痛刺激白带异常的降温迅速,感冒的人又多了,日常应该如何预防感冒的发生?随着几波冷空气的来袭,温度渐渐降低,很多人不注重保暖,一不小心就出现了感冒发烧等症状。所谓感冒,即是指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组疾病统称,而秋冬季节也是感冒流感高发的季节。与感冒不同,流感医院的套路生孩子成本太高,产检中同样的检查我做了好多遍,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必要,还有医院所有的科室我都走了一遍,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必要,医生还刻意把我推到快2百一次的挂号费专家医生那里去,为互联网医院进入高速发展期,如何实打实地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保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疗成为了医疗行业的新业态。越来越多的新名词诞生,如互联网医院便是其中之一。互联网医院行业也随之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随着国家发布的各种利好消息,互联网医院
广西一鬼火少年翘着二郎腿骑电动车,而且手里还在玩手机近日,在广西钦州,有网友发布了一段男孩敲着二郎腿骑电动车的视频,引发了诸多网友们的关注。画面显示,当天在钦州市钦北大道,有网友开车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一个鬼火少年。这名小伙子驾驶电动猫咪跳楼原因大揭秘,你不能不知道猫咪跳楼其实,在宠物医院工作的人每个月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几起猫咪跳楼案出现这样的惨剧,主人也当然责无旁贷。为什么猫咪要跳楼呢?1好奇好奇害死猫这话是真的没错,猫咪一旦遇到爬行的昆虫狗狗耳螨严重会耳聋?铲屎官别不当回事你家狗狗耳螨好了吗?唉,没呢!得了耳螨真糟心,不仅狗狗痒,看得主人心里也难受,尤其毛多的大耳朵狗更容易得,像古牧,贵宾,可卡等。什么是耳螨?耳螨在狗狗中是一种相当常见的寄生虫,通常猫咪下巴长出黑色毛毛,不是病不用治?别傻!这样只会越拖越严重养过猫的人可能都被一种东西困扰过那就是猫咪的黑下巴常言道猫咪养得好不好,看看下巴就知道尤其是养白猫的铲屎官可千万别遇上黑下巴这个元凶否则自家猫的颜值那是蹭蹭地往下掉最近总有家长问小有这些症状,说明距离毛孩子和我们离别的期限,已经很接近了都说猫猫狗狗的一岁要抵人的好多岁可一直可可爱爱的它们我们大部分时候都分不出年纪许多小猫小狗也是从小陪伴着我们我们曾以为它们会永远活泼可爱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它的行动开始变得迟缓了毛夏天这些造型,让毛孩子潮爆整个夏季夏天应该注意的事项为了让猫咪狗狗健康快乐地度过夏天,有几点建议如下1。避免猫狗在高温下进行户外活动,因为它们只能依靠吐舌头和加快呼吸来散热。在高温条件下剧烈活动,对它们来说也是非常春季狗狗掉毛最严重,铲屎官快哭晕啦换季的狗狗,主人更要注意狗狗的变化了,要及时做好准备,防止狗狗生病或者出现其他的问题了,小编整理了几点春天饲养狗狗的注意事项,有需要的收藏。狗狗掉毛原因1饮食问题喂食的东西过咸,会最容易在春季患皮肤病的猫犬,你家宝宝上榜了吗?每只动物身上都有毛毛怎么最近地上这么多毛毛?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甜蜜的负担吗?原来是因为春季是猫狗的换毛期这段时间猫狗身上的浓密的长毛会脱掉把冬天保暖型毛发替换成夏天较易散热型一般来说随时被下架的文章,速看铲屎官医生医生,我家小猫最近一直拉稀动物医师应该是换粮肠胃出了问题铲屎官可我都用了七天换粮法了,怎么还会?动物医师7天换粮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猫咪身上,猫咪可能在换粮的第一天,也可能春季狗狗寄生虫病高发期,宠主该如何应对?春天,是寄生虫活跃的季节,此时宠物将受到多方面的危害。如何保护自己的宠物,免受寄生虫病的干扰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寄生虫分两种,一种是体内寄生虫,一种是体表寄生虫。我们主要猫咪糖尿病你的小甜心也许正在经历甜到忧伤猫糖尿病的发病率一直呈增长趋势,究其原因,是因为猫咪进入家庭后,没有了捕猎的需要,主人还对它们宠爱有加,除了日常饮食外,还会提供很多美味的罐头与零食造成的。甚至在发现猫咪已经往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