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容易被霸凌的孩子是这4类,尤其第2种,看完你还敢这样养孩子吗?

  文|CC爸妈
  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前两天朋友转发给我两条微博。
  一条是一个14岁的男孩被其他学生霸凌,索要钱物,孩子向父亲求助后,很快便失联关机,最后一次打电话是哭着说对不起爸妈,随后跳河身亡……
  另一条是一个女孩被当街扇耳光30余次,最后下跪求饶:
  朋友说看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
  担心孩子以后也会遇到这种问题,害怕自己处理不好给孩子造成伤害,气愤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渣",如果被她遇到,一定以牙还牙打回去。
  虽然她的孩子才五岁,但只要一想到,万一孩子以后面临这样的事,她就坐立难安。
  说实话,几乎每一个当了父母的人,都看不得这样的新闻,更别说假想到自己的孩子。
  然而,这样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每3个学生中就有1个曾遭霸凌。
  没错,就是这么常见。
  而且无论是好学校还是差学校,公立还是私立,国内还是国外,都无法完全杜绝青少年校园霸凌的发生。
  最可怕的是,就算事件得到解决,孩子身体上留下的痛是暂时的,但心理上的阴影会尾随一生,并很有可能因此完全毁掉一个孩子。
  所以防患于未然,才是最最重要的。
  其实,校园霸凌、虐待、性侵等,作恶者选择谁下手,绝大多数情况下有迹可循。
  《我们为什么被霸凌》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被虐儿童身上的气质,似乎是一种烙印,会吸引"捕食者"。
  今天C妈就从外在和内在、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来聊一聊,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被盯上。
  01
  为什么是我(我家孩子)?   几乎每一个被霸凌者以及他的父母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全班(全校)那么多学生,为什么是我(我家孩子)?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先后对全国20个省级单位的112所学校的10279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全国21个省级单位的200所小学的36389名四年级小学生,进行了时间跨度为6年和33年的追踪调查。   数据显示:具有下面这些个体特征的孩子更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对象。   客观外在的特征:   01
  男孩子更容易被霸凌   调查数据显示,男生在中小学阶段遭受过校园欺凌的比例为81.8%,女生的比例则是70.9%,但是,在遭受重度校园欺凌的比例上,两者差异不大。   02
  成绩差的学生更容易被霸凌   在学习成绩上,差距也比较大。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遭受过校园欺凌的比例为62.4%,成绩中等的比例是74.9%,而成绩差的比例则达到了80.1%!   03
  "长得丑"体型胖的被霸凌比例更高   外貌、体型在霸凌中也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认为自己长得漂亮和长相一般的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比例差异不明显,分别是73.1%和72.9%,而认为自己长得丑的学比例则要高得多,达到了78.8%。   体型上,通过计算BMI(身体质量指数)来评判学生的体重肥胖水平,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正常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比例为71.4%,瘦小学生的比例为77.1%,而肥胖学生的比例最高,达到了80.5%。   04
  内向的孩子更容易遭受霸凌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利用五大人格量表测量了学生的性格。   分析结果显示,「外倾型」以及「宜人性」程度低的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比例明显会高。   「神经质」维度上得分高的学生被霸凌的比例也显著要高,而另外两个人格维度在发生率上没有明显区别。   客观外在的个体特征大多是无法或较难改变的,如果刚好孩子踩中了比例高的点,就需要家长给予更多关注,在养育过程中多做一些引导和指引。   02
  相比外在的客观因素而言,「内因」对孩子是否会被霸凌的影响更大。   CEPS也提出,学生的个体特征只在「轻度和中度」欺凌中有差异,而在「重度」欺凌上,个体特征基本上都无显著的影响,主要原因还是来自家庭和学校,尤其是家庭。   受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这几类孩子更容易成为校园霸凌的对象。   01
  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   调查数据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有将近四分之一(24.8%)没有与父母双方住在一起。   而没能受到父母双方的照料,大大增加了孩子被霸凌的可能性,他们遭受过校园欺凌的比例高达83.3%,其中重度比例则为6.9%;   而与父母双方住在一起的学生的比例为72.6%,遭受重度霸凌的比例为3.2%。   当然,父母的关爱,不仅仅体现在是否住一起,更包括父母对孩子的关注程度,亲子关系的和谐程度等等。   例如,数据显示:在初中近视的学生中竟有约20%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近视了,这部分学生遭受霸凌以及重度霸凌的比例分别高达84.1%和7.8%;   而家长能准确掌握孩子视力情况的比例则分别下降到了73.2%和3.3%。   可以说差距非常之大。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和《少年的你》。   这两部电影都是在讲中学生遭遇校园霸凌的事情,而其中的故事背景却不谋而合,就是两位主人公都是生活在单亲(只有母亲)的家庭里,而且母亲的职业都很"不堪",对孩子的照顾、关爱也少之又少。   电影本就源于生活,《少年的你》便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   当孩子许多琐事都不被关注,甚至被打都没被发现,也没有人做出任何反应,这就等于给了施暴者一个信号:   就连最亲近的家人都不关心和帮助他,这个孩子可以任意被欺负和践踏,因为这样做,我并不会受到惩罚。   《自卑与超越》中说,被忽视的孩子,当面临生活问题时,他总会高估其中的困难,而低估自己应付问题的能力。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并且认定:"我就算说了、做了也没有用,因为没人在乎我……"   缺失的爱,让他们没有力量自救、更不会求救,最终的结果只会是任其霸凌,愈演愈烈。   02
  一味被要求听话的孩子   美国教育发展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64%的孩子被霸凌后选择沉默,不向父母、老师求救。   当事情发展到极其恶劣,问起最初的原因时,他们几乎给出了一致的答案:被霸凌者的恐吓控制住了。   他们认为,我要听话才能存活,才能免遭更严重的伤害和痛苦。   而这样的孩子,多半都有着相同的家庭养育环境:"一味被要求听话"。   这样的孩子,在与父母长期反复较量的成长过程中,领悟出一个道理:面对强者,为了避免更严厉的惩罚、为了避免更大的痛苦,就得妥协和听话。   随着他长大,比他强大的人物会不断发生转变,由父母变为老师、变为领导、甚至变为班上很厉害的同学。   就不难想象,为什么被校园凌霸或是性侵的孩子,不敢反抗。   因为每当这种时候,他就会自动切换为与生命之初第一个强者——"父母"相处的模式,有冲突就妥协。   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在家屡战屡败、被打压到不敢反抗的孩子,出门能生出巨大的勇气拒绝另一个厉害角色(孩子眼中的)。   03
  不被尊重的孩子   如果从父母那里都得不到尊重,那么孩子很难学会捍卫自己的权益。   最常见的:被小朋友抢走玩具很生气,父母:"别那么小气,大家都是好朋友,让小朋友先玩会儿。"被邻居哥哥恶作剧揪小辫子发脾气,父母:"哥哥逗你玩呢,怎么这么较真。"   孩子有最天然的感受力,如果他的原始感受是权益被侵犯,而父母却总先入为主的替孩子做出"没关系"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决定。   那么给孩子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我的感受不重要。他就会偏向于习惯忍耐,这其实相当于变相鼓励"欺凌"。   等孩子真正受欺负的时候,他甚至会想到父母的"教导"——忍、躲、不跟他们计较。   但通常,孩子忍了,对方却不会见好就收,反而会变本加厉!   如果从一开始父母就尊重孩子天然的感受力,那么孩子就会很有底气,在刚开始感觉被侵犯的时候,他就会严肃的拒绝,制止更严重的欺凌发生。   哪怕对方的行为不是故意的,也不要一直跟孩子强调没关系,只要孩子心理上有不舒服,就应该认同他,开导他。   让他知道,他的每一个感受你都很在乎。   04
  不被聆听的孩子   很多父母跟孩子的交流方式——孩子一开口,如果是好消息那自然高兴,如果有负面消息,就忍不住教育甚至批评。什么?有人打你了?他道歉了没?你打回去没?什么?老师今天让你罚站了?老师也是为你好,你别总是调皮捣蛋。   孩子也很聪明啊,久而久之,知道你专爱听好消息,他很快就能学会报喜不报忧。   这就是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长期被凌霸的孩子不会采取看上去最简单的自救方式——告诉父母!   因为很多时候,告诉过父母,他们不听啊,不仅不听,甚至还要被教训!   另一种不被聆听很隐性,那就是跟孩子不同频:同桌总是说你胖?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你要自信点!别理他、咱不跟他一般见识。楼下爷爷说你没有弟弟聪明?你管别人说什么,你得有自己的判断,不能别人说啥信啥!   这些评价,孩子听完明明很在意,你却告诉他别在意。听上去是开导,其实是无意中忽视甚至蔑视了他的感受。   开导也需要同频,不妨告诉孩子:被这么说很难过吧,想哭就哭,妈妈陪着。   哭完了再告诉他:虽然别人那么说,但是妈妈不认同那个评价,妈妈觉得你胖得很可爱,妈妈觉得你跟弟弟各有千秋,他擅长记忆,可你擅长表达。   智慧的父母都是先真诚地倾听,而不是急着去否定、去评价、去教育、去讲道理。   被聆听的的孩子,才会有自己的主张,也才愿意把他的经历分享给你听。   校园霸凌无法彻底断绝,但可以防患于未然;重度霸凌也不是一天形成的,但可以通过父母及时关注来尽早断绝。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够正确养育,愿每一个孩子都远离霸凌。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小舍得不管家里有钱没钱,孩子都要吃读书的苦,长大才少吃苦读书苦吗?太苦了!为了让孩子读书,父母也很苦人到中年的员工是最憋屈的任由领导怎么责骂都不敢辞职!因为身后就是整个家庭房贷车贷,孩子课外补习班的各种费用会压的,父母压根喘不过气来,根孕晚期没有这四种现象,恭喜你!已远离孕妈病,生产会更顺利文菁妈怀孕进入孕晚期,相当于万里征程进入了最后一关。同样是怀孕,不同妈妈到孕晚期的表现却大不一样,一些妈妈依然可以挤着地铁公交去上班,对于领导交付的任务也能够正常地完成。而一些妈妈张柏芝和大儿子通话视频曝光,网友迷你版谢霆锋,高冷的酷哥文菁妈张柏芝平时定居香港,但是这段时间频繁到内地参加各种综艺节目,之前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最近又参加了综艺节目让生活好看。似乎内地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多,张柏芝在工作之余,就想着让两个宝宝辅食咋吃?避开常见的五种坏辅食,别把孩子喂生病了文菁妈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科学会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引入辅食的最佳时间为满6个月,也就是孩子出生180天之后。孩子在六个月到一岁的时候添加的辅食,要非常的注重,三岁之前孩子的辅食都要单独三个退休阿姨无奈道出实情晚年之后,最亲的人并不是老伴文菁妈网上流行一段话要善待你的爱人,因为当你老了,你会发现只有你的爱人。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年少时经过风风雨雨,老的时候就互相依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女性在奉献了自己一辈子之后,到25岁英雄母亲火了,自然受孕一胎生九个,将申请吉尼斯纪录文菁妈这几天非洲马里一个25岁的孕妇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25岁的Cisse生活在马里北部的通布图,怀孕时在当地通过B超检测,看到肚子里面有七个宝宝,因为当地比较贫穷,医疗条件比较落6个月孩子辅食添加的三个关键词,妈妈奶奶背起来,不能忘文菁妈美国儿科学会中国营养学会最新的辅食添加建议宝宝6个月满180天之后开始添加辅食,第1种添加的辅食是含铁的米粉或者是肉泥。菁菁刚出生带去做儿保的时候,还看到医院里面墙上挂着辅食闰九月出生,按习俗每80年过一次生日!孩子生日过阴历还是阳历文菁妈生日。自己降生于世的日子,也是造成新的精神创伤的日子。婴儿刚生下来时的哭泣也许不是因为出生的感动,而是离开母亲的在着世上第一次感到孤独所致。妈妈求助自己老家的风俗是孩子过生日母婴店老板娘待产包五种产品对新生儿伤害大,自己家娃从不用文菁妈很多妈妈自己平时省吃俭用,但是一到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下手那是绝不手软眼都不眨一下,特别是在准备待产包的时候,只要是别人说有用的东西都全部买了。孩子的出生可以说是整个家族的大2021年婴幼儿睡眠时间表出炉,你们家娃睡对了吗文菁妈苏联曾经用五名犯人做过睡眠剥夺的实验,结果到第六天,这些犯人开始出现精神异常的状况。实验的结果非常地惨,有犯人因为不得睡觉,而失去的生命。中国有句古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汶川地震13年,和姚明一起做奥运旗手的抗震小英雄,现在如何文菁妈2021年5月12号距离08年5月12号已经过去了13年,也就是汶川的地震已经过去了13年,现在汶川整个城市的灾后建设已经颇具规模,居民的生活也比较稳定,但是这场地震在人们的
请问大家会信命运之说吗?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天上不会掉馅儿饼,只有努力拼搏,才能改变命运,过上好的生活。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好命孬,不劳动不付出不行。命运天注定,人必有贵贱。春色花满园,秋冬凄冷静。抠鼻一个多月的婴儿夜里总是哭,是母乳不够吃吗?月嫂说不是,谁对?可能是孩子肚子胀气了,建议抖音上看看排气操给孩子做做一个多月的婴儿夜里总是哭,为什么?原因其实有很多,但真正的原因,需要母亲细心观察,和对常识有基本的认识。至于是不是母乳够不够吃,惊喜还是惊吓?!四十三岁那年,我发现自己怀了二娃心动的瞬间2016年秋天,我在花盆里栽下了6颗银杏果,到11月7日的时候,长出了一颗小苗苗,我得意地晒在了朋友圈银杏发芽了。其实,那颗小苗苗是有寓意的,是想记录那天发生的另一件事,六个月的宝宝右耳听力不过关要带助听器吗?需要戴助听器的,而且还得抓紧时间,因为小儿的言语80在3036个月内形成。出生后3个月内耳蜗至听觉皮层听觉通路完全发育成熟3个月后听觉中枢接受外界听觉信息量成倍增加6个月之后言语中美华人宝宝出生日赶上特殊日期母亲感慨会挑日子中国侨网2月24日电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2022年2月22日周二,家住美国尔湾的王女士喜迎双双节宝宝。本来就超过了预产期,而生产过程又从20日晚一直拖到22日,仿佛是宝宝故意选择的宝宝身高达标吗?一张图告诉你我们家的身高体重一直都在50以下,说不发愁是假的。身长的确是判断宝宝营养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不是50以下就需要发愁了?如何看待宝宝生长曲线?怎么正确测量宝宝身长?如何帮助宝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你会怎么做?记得有一次我带孩子一起出去,路过飞行营地,便想带她进去瞧瞧,那里有一项收费活动亲子卡丁车,我一问价格,贵得离谱,想要直接带着孩子离开,孩子却生气了,死活不肯,又是哭又是闹。大哭后来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学习好的孩子有以下几个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小朋友遇到问题时能够自己来问,在给这些小朋友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孩子跟孩子之间是很不一样的,这些不同直接导致了他们学习效果的不同。那么他们具体不同在哪些亲子记录99勉励自己行动吧最近,实在太忙了,用孩子的话说我妈忙到回家连说话都没有力气了。我觉得确实需要反思一下了。所谓的忙,就是心的死亡。明显可以感受到自己对很多东西的热情在逐渐的减少,甚至丧失也可以感受到来说说怀孕后你都偷吃过啥?方便面,麻辣烫,火锅,冰淇淋,各种零食,不用偷吃吧,怀孕也没有那么娇气吧,偶尔尝一下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身体不好医生明令禁止的还是要严格遵医嘱,毕竟宝宝才是最重要的,等以后再大饱口父母应不应该告诉孩子童话都是骗人的?我觉得不要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因为孩子是单纯,天真,善良的,童话是教育孩子的好教材,对于孩子以后世界观的形成有巨大的帮助。孩子的心灵是美好的,我们教育的引导是真善美。至于,孩子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