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没有校外培训,照样会精彩!最全暑假安排送给孩子

  补课、旅行、培养爱好特长……
  暑假到来
  孩子的假期准备如何度过?
  当前,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
  是一个大趋势
  那么今年选择在假期补课的家庭
  会不会有所减少?
  如果将来校外培训机构
  在假期不能开课了
  家长会如何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
  南都教育联盟
  发起了一项相关问卷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周末不开课,有近三成家长没想好怎么办,剩下的超七成家长的安排有这些主要选择:超四成家长会选择为孩子报网课、36.64%的家长会让孩子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同时,也有六成受访者表示,家长会有辅导孩子学业的压力。
  超四成受访家长
  会在假期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
  孩子的假期,家长会怎样安排呢?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培训班。30.69%的孩子暑假期间都是在家待着,13.28%的孩子假期以完成课内作业为主,只有8.85%的家庭会选择假期带孩子出游, 6.56%会有其他的安排。
  【问题:你的孩子假期生活的主要活动是?】
  为何要在假期给孩子报培训班?调查结果显示,将近六成的家长是为孩子"培养特长与爱好";过半受访者认为安排暑假培训班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41.23%的家长表示,由于上班,担心孩子在家没人照顾,因而选择了培训班。
  【问题:为何要在假期给孩子报培训班?】
  那么,孩子在假期上培训机构是否有收获呢?数据显示,有一半受访者认为有收获,但不明显;有将近三成受访者认为参加了培训有较大进步,14.45%受访者认为培训效果卓有成效。
  【问题:你认为孩子假期上培训机构是否有收获?】
  有网友对家人不在家期间孩子的管教问题表示出较大的担忧,认为在当下孩子离开家长没人管教,难以控制自己的娱乐时间。网友"垚垚"在评论中留言表示已经给孩子报了暑期班,"不然孩子天天在家看手机看电视"。南都记者发现,很多家长表示,给孩子报培训班主要是想让他们摆脱电子产品的诱惑,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超六成家长在假期
  给孩子报学科类课外培训课程
  课外培训的课程选择多样,本次调查中,超过六成家长选择给孩子报学科类课外培训课程。艺术类和体育类的选择同样不在少数,分别占据49.68%和39.77%。还有15.26%的家长选择给孩子报科研及实践类培训课程,12.5%则会安排其他活动。
  【问题:这个暑假,你给孩子报了哪些校外培训课程?】
  其中,超过三成家长表示为孩子报了两个培训班;选择报1个和3个的也分别占比20.15%和19.69%;选择报4个及4个以上培训班的受访者也有14.2%;而没有报培训班的占15.88%。
  【问题:在寒暑假中,你为孩子报了多少个培训班?】
  调查也发现,过半的家长用于孩子校外培训的费用是5000元以内,有超过三成家长给孩子校外培训所花费用在5000到20000元之间,5.36%家长在孩子的校外培训上花费超20000元。
  【问题:你在假期用于孩子校外培训的费用是多少?】
  在孩子学业上
  超六成家长希望
  减少家长的批改和辅导
  "教育减负"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有将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调查也发现,对于家长而言,哪怕取消周末或寒暑假培训班,超六成的家长表示自己会有辅导孩子学业的压力。
  【问题:如果取消周末或寒暑假培训班,家长会否有辅导孩子学业的压力?】
  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在假期或周末不能开课,不少受访家长会选择其他方式给孩子安排学科辅导。数据显示,有超过四成家长会给孩子购买线上学科辅导课程,目的是让孩子保持应有的水平或者提升原有的水平。有36.64%的家长会让孩子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32.06%的家长会让孩子和同学拼班请名师辅导;有28.4%的受访者则希望学校在周末能开"小灶班";还有26.72%会选择1对1家教。
  【问题:如果周末或假期不能到培训机构上课,你会如何安排孩子的学科辅导?】
  关于家长们对于"教育减负"的期望,63.05%的家长希望孩子的学业上减少家长的批改和辅导,超五成的家长希望能够减少孩子重复抄写和反复刷题的作业,另外有41.98%的家长希望学校能够减少选拔性的分班。
  【问题:在孩子学业方面,你会希望重点减少哪方面的负担?】
  今年高考出分后,各地频频有高分考生出现,透露出了一个信号,未来学科成绩之间的差距会缩小,学生综合素养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以往的暑假,不是铺天盖地的学科作业,就是大量的校外培训,对于孩子们来说,远离课堂的时光才是最轻松、最快乐和最享受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会养成一些受益终身的好习惯,而且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可以形成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自制力。
  新暑假的规划
  不再补课
  不妨从补素养开始……
  那么有哪些好办法呢?
  01 "有"一个完美暑假的前提
  ● 有计划不盲目。假期开始之前,趁热情还在,计划赶紧列起来。学习、娱乐、运动、家务等各列一个flag吧。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作业计划表,规定每项作业的完成截止时间;制定评价表,亲子共同评价。
  ●有督促不懈怠。如何增大计划实现的可能性?寻找一些督促自己的办法吧!比如:计划列好"昭告天下",让外力来督促自己;约一个好友进行挑战;邀请家长作为监督者,促进计划的落实;家长和孩子签署电子产品使用协议,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学习、生活,留下美好的假期回忆。
  ●有记录不遗忘。孩子可以用笔记本梳理时间的利用,捕捉自己的灵感,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留下假期精彩的瞬间。
  ●手机使用的"控"和"疏"。家长和孩子一起对手机使用作出约定,比如看手机的时间段、内容等,并且一定要按约定执行。遇到孩子违反约定也不要发火,要平和坚决地让孩子履行约定。尽量不要在孩子玩得正高兴时没收手机,避免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带孩子出行时要安顿好孩子,不要用手机哄孩子。
  02 运动:生活自律新方式
  ●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
  1.慢跑。夏天并不是完全不适宜跑步,适当的慢跑可以增加血液系统和呼吸循环系统,对心肺的能力提高都有好处,且慢跑属于有氧运动。
  2.游泳。游泳不仅锻炼人体的手脚腰腹,而且还能削减过多的体重。入水前要充分用冷水擦身,以使身体适应冷水的刺激,防止抽筋等意外的发生。
  3.羽毛球。天气过于炎热的情况下,室内羽毛球是个很不错的选择。青少年可作为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的有效手段进行锻炼,运动量值为中强度,活动时间以40—50分钟为宜。
  ● 运动密码
  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
  03 视野:感知文化的气息
  ● 寻找城市名片
  家长若在暑假期间带着孩子出去游山玩水,可以搜集各个地方的特产与小吃,享受风景的同时去看看名胜古迹。放下电子产品,走出方寸之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时代变迁,关注国内外时事,开拓眼界,提升思想境界,收获自豪感与责任感。孩子和家长一起外出旅游时需为开支记账,考察他们的算术能力。
  ● "家乡一日游"线路设计
  在家门口游学,孩子邀请家人或者小伙伴来个"一日游",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把家乡的点滴变化记录下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和表达能力,还可将摄影作品或美文美篇发到班级群参选家乡代言人。
  博物馆奇妙游
  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导,参观前,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对孩子的了解,或者与孩子进行交流,确定他感兴趣类型的博物馆,鼓励孩子利用假期去博物馆做一次志愿者,鼓励孩子尝试进行博物馆讲解员的志愿服务,让他们能在学习之余真切地感受和走近博物馆。
  ● 人生映画
  好的电影,不仅是一股暖流,更能启发我们对于自身、他人乃至世界的思考。它们未必能解答所有生命中的难题,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内心的焦虑、重新理解生命理解世界的本质。
  电影影单
  1.《小森林》
  2.《伴你高飞》
  3.《如父如子》
  4.《蝴蝶》
  5.《垫底辣妹》
  6.《海蒂与爷爷》
  7.《狐狸与我》
  8.《毕业会考》
  9.《想飞的钢琴少年》
  10.《神奇队长》
  11. 《从太空看地球》
  12.《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13.《水深火热的星球》
  14.《我们的星球》
  15.《宇宙时空之旅》
  16.《旅行者号:冲出太阳系》
  17.《宇宙的奇迹》
  18.《行星》
  19.《艺术的力量》
  20.《知名画作解析》
  21.《抽象:艺术的设计》
  22.《梵高:天赋之笔》
  23.《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
  24.《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25. 《两小时世界历史 》
  26.《历史那些事 第二季》
  27.《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28.《现代炼金术师》
  29.《医疗内幕》
  30.《数学大谜思》
  向上滑动,可查看更多
  暑假带孩子出门旅行已成为不少家庭的常规节目,但怎么让出行更有趣、体会更深入?有一种办法就是:出行前,一定要和孩子看目的地的历史纪录片。带孩子旅行,到目的地时,孩子就像故地重游,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这样的亲子旅行无论对孩子知识和见识长进,还是世界观的培养都很值得借鉴。
  纪录片清单
  1.《我在故宫修文物》
  2.《故宫100》
  3.《故宫》
  4.《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5.《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
  6.《圆明园》
  7.《长城:中国的故事》
  8.《颐和园》
  9.《北京的胡同》
  10.《北京中轴线》
  11.《望长安》
  12.《大秦岭》
  13.《东方帝王谷》
  14.《复活的军团》
  15.《秦始皇的幽灵军队》
  16.《秦始皇兵马俑》
  17.《大明宫》
  18.《消失的建筑》
  19.《黄帝》
  20.《风追司马》
  21.《天地洛阳》
  22.《帝都泱泱》
  23.《牡丹》
  24.《功夫少林》
  25.《河之南》
  26.《南京城》
  27.《帝王古都》
  28.《苏州史纪》
  29.《园林:长城之内是花园》
  30.《西湖》
  31.《千岛湖》
  32.《中国大运河》
  33.《乌镇》
  34.《大黄山》
  35.《庐山:人文圣山》
  36.《再说长江》
  37.《第三极》
  38.《大河源》
  39.《天河》
  40.《大美青海》
  向上滑动,可查看更多
  04 阅读:让思想长成大树
  ●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阅读素养的基本功之一,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他们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读;在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名著,文学名着,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多种书籍来读,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
  ● 书塔挑战
  书塔挑战就是把读过的书罗列下来,把书名写在纸上依次贴在墙上或者门上,好像把读过的每本书都叠起来一样,看看最后会不会"阅作等身"。
  阅读宾果
  在每个格子里,例举了不同的阅读条件(我把这些条件翻译成中文在下图中)。每实现一个阅读条件,就可以在这个格子上画叉,当所画的叉能练成一条直线时,则视为胜利。
  05 审美:向美而生
  ● 镜头之下
  因为学习与工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陪伴时间越来越少,拿起手中的照相机,通过摄影的记录方式,找回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拍照不仅仅是一种纪念,更是一场爱的仪式,在嬉笑之间悄悄定格,温柔了时光。家长们抛开繁杂的工作,夏日炎炎,牵着孩子的手,一起去拍一组独一无二的夏日写真。无论再忙,也不要忘了表达对孩子们的爱。
  ● 家庭画展
  爱好美术的家庭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集合起来,再邀请一些亲戚好友来家里参观,精心策划一场家庭艺术展。从布置展场到设计展示,全家举动一起完成。
  06 习惯:从"一"到"多"
  ● 体验"坚持"
  假期首要的任务就是孩子习惯的养成,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每日点滴进步,以一图一言的形式,"晒"成长,让欣赏孩子成为基本的生活习惯。再比如,学生可以坚持每天跑步3公里,可以坚持做某一项家庭事务,可以是一项,也可以是"套餐":"阅读+写作""跑步+架子鼓""弹琴+跑步""小提琴+跳绳"……
  ● 居家的日子
  柴米油盐里,藏着最简单的成长和修行。暑假学会三四道菜,平日里家里招待客人小露一手。在学做菜的过程中,体会到父母平日的辛苦付出,变得更有责任感,更加热爱生活。其实,家长教孩子做饭,就是教他学会谋生与谋爱。趁着假期带孩子学做几道菜,未来他才能真正自力更生,飞得更高、更远。
  亲子时光
  假期也是亲子沟通的最好时机,有老师为此布置了一系列特别温情的暑假作业:给父母做一顿大餐、和父母看一场电影、和父母出去旅游拍一系列全家福。学生还可以给父母剪一次手指甲、洗一次脚,仔细观察父母一天的劳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从而培养孩子的孝亲敬老之心。
  很多家庭都把"一"变成了"多",让陪伴和沟通成为常态,学生可以做中学、玩中学、爱中学。让学生享受到的是一个充实、快乐又爱意满满的假期。
  人生处处是风景
  真正的教育
  从来不拘泥于书本、课堂
  而是浸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
  暑假就是将孩子们
  从密集的学业中抽离出来
  提升自我、锻炼自己综合能力的最佳时期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指引下
  过一个充实、有趣、意义非凡的暑假
  (ID:nddaily)、星教师(ID:new_jiaoshi)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儿童节快到了,分享10道孩子爱吃的菜,符合孩子口味,吃饭不发愁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的吃饭问题发愁,小孩子吃东西挑食偏食不规律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口感上和成年人有不小的区别,普遍讨厌辛辣麻苦味等菜肴,偏爱酸甜咸香味道,还有很多孩子不爱吃各种蔬菜肥肉家庭氛围比亲子关系更重要,别再只全心照顾孩子了丧偶式育儿,大部分情况下,还可以叫爸爸去哪儿了。时间一长,其中一方的不满情绪激化夫妻双方的矛盾在所难免。你以为这就是家庭生活的全部?这只是一部分而已。忙于带娃忽略另一半感受,导致夫六一儿童节一份给孩子的礼物清单,拿走不谢又是一年六一儿童节的到来,最是令大人头疼的日子。六一儿童节,少不了要给孩子买礼物的。如今的孩子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没见过,买一般的玩具,孩子们压根看都不看。对于家长来说,选礼物就是一高情商父母的孩子是相似的,而低情商父母的孩子却各有各的问题前阵子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妈妈拉着女儿跳海,孩子眼看海水快将自己淹没,惊恐地大叫着,可身旁的妈妈一点不为所动,毅然决然地拉着孩子一起走向海水的深渊。后来被路人和警察救起,问其原因,竟这95后妈妈也太会生了!仨女儿长得好像芭比,穿亲子装画面真有爱美女的妈妈多数时候也是美人,这一点在女明星中早有印证,很多女明星的妈妈不仅颜值高,气质甚至比女儿还好,非常让人羡慕。其实在现实中,也有很多基因强大的案例,这位95后的妈妈就太会生了宝宝积食吃不下饭,有哪些消食快的方法值得推荐?现代的孩子多数被娇生惯养,恨不得孩子刚出生就把最好的都给他,恰恰有的时候会适得其反。例如吃的喝的用的毫不限量,以致于孩子脾胃功能受损,导致食积发生。由于小儿不会表达自己的痛苦,所以谁给你的勇气生二胎,幼儿园的缴费单,戳痛了家长的心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人中龙凤,所以从他们上幼儿园开始,家长们就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给他们最好的教育。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家庭的教育基本支出不断变多,教育成本不断增加,从宝宝多大添加辅食最佳?附724月龄宝宝一日辅食食谱莱思纽卡为爱而来对于大多数宝宝来说,满6个月是添加辅食的适宜年龄。过早(早于4个月)过迟(迟于8个月)添加辅食,都有不良影响过早母乳摄入减少营养素摄入不足食物过敏患病风险增加。过晚年轻女性怀孕越来越难,究竟是为什么?导读生育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人生大事,而随着近十年来的发展,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女性生育年龄会越来越晚,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晚婚晚育的趋势。以前父母一辈生孩子,基本上是在25岁之间吃韭菜山楂花椒可以回奶吗?大家都知道,母乳的营养价值是无可替代的,但是有些产后妈妈会因为工作的需要或者宝宝已经满周岁等等原因,要给宝宝进行断奶,这时候最让妈妈头疼的应该就是回奶的问题了。老一辈人常说吃韭菜山夸奖式的教育让孩子越来越自信我是秦小月,一个简单快乐热爱生活的90后全职宝妈,分享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我的儿子今年七岁半了,小学一年级,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每次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原因在于太粗心,对自己不自信
适合39岁的数学小游戏,帮助孩子在游戏当中掌握数感和计算孩子对数学没兴趣?怎么教都不会?没事,孩子天生爱玩,让孩子在游戏当中提升对数学的兴趣,在玩当中去理解数学的逻辑和原理。为大家推荐几款适合在家玩的数学小游戏,赶紧转发收藏,和孩子一起玻璃心的孩子,一说就崩溃,怎么办?有一种场景,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23岁的孩子,说不得,稍微不满意,就满地打滚,或者砸东西哭闹不停,更有甚者,出现打骂家人的现象。在幼儿时期,这种行为我们很容易就把他界定为这个孩子比较孩子好动坐不住?试试这个方法一个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的小游戏安静游戏这是一款可以锻炼及培养小宝宝的听觉专注及自律能力的小游戏,经常和孩子玩一玩,可以让小宝宝快速安静下来,学会关注周围的声音,发展自我管理及自律能力。自律及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种一到三年级孩子,如何正确的辅导家庭作业?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旦辅导家庭作业,鸡飞狗跳。这大概是全网最耳熟能详的段子了。为什么辅导家庭作业几乎成了所有家长的噩梦?如何正确的辅导家庭作业,才能让大人省心,孩子开心呢?说好内向的孩子是个宝!如何帮助内向型孩子尽快适应环境经常有家长说我的孩子性格太内向,不知道怎么样才可以让他变得开朗外向一点?在很多家长眼里,内向像是孩子的一个行为缺点,让孩子看起来孤独而胆怯。其实,一个人的性格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内从小管好这两点,让孩子变得更优秀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阶段的行为习惯以及认知能力,直接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发展情绪的管理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动手能力,等等。但是遇到困难就喊妈妈!缺乏独立思考的孩子,怎么办?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或者在游戏的时候,突然就来一句妈妈,这个怎么搞啊?我不会!妈妈,这个怎么玩啊?教教我!妈妈,这个好难啊!淘宝上有一个网红的书桌小摆件不要喊妈,如下图不要喊妈谢谢上幼儿园四天,咬了八个孩子,这是什么魔咒?在悟空问答上,有一个问题三岁的儿子,刚上幼儿园,四天咬了八个小朋友。家长很焦虑,不知道怎么办,上网求教!然后我翻看了一下很多热心的回答请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伤害孩子的无辜有一种凉凉的如何培养宝宝专注力?必须做对这三步到底什么才是专注力?当我们发现孩子经常专注地重复一项活动,不受外界干扰,而且当儿童每一次经历这种体验之后,他们整个人就很开心,充满活力。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练习,在这样做的时候并没值得新手妈妈收藏的十本育儿书籍新手妈妈说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妈妈。也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都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了。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单向不可逆的过程,一旦错过,或者教养如果别人打你,你就打回去?!请停止对孩子的二次伤害孩子在幼儿园被别的小朋友打了,咬了,是教他远离还是打回去呢?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每个父母都担心的问题。如果咬人孩子的父母通情达理,知道为孩子的行为负责,真诚道歉,并正确的教育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