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就想问一句,老师的权益到底谁来保障?

  2020年5月30日
  微博网友"@小岛里的大海"
  反映广东省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
  教师刘某涉嫌体罚学生致其吐血
  引发网民热烈关注
  一时间
  "刘某"高居微博热搜榜第一
  上百万网民对其进行舆论攻击
  之后,该事件发生巨大反转
  无独有偶,2019年4月29日,山东省五莲县第二中学教师杨某所带班级的两名学生,在即将中考之际逃课,私自到操场玩耍。杨老师将其从操场叫回,并用课本拍打他们,以示惩戒。
  可是谁知家长到学校举报杨老师,并要求学校给一个交代。
  迫于压力,学校在5月份对杨老师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但是事情过去两个月后,当地的教体局又对杨老师进行了追加处罚,原因是学生家长不满意学校的处理结果。
  全国教师怒了,各种情绪难以言表。很多老师向学校和教体局发出抗议之声,央视也在《新闻周刊》报道了此事。
  7月28日,五莲县人民政府发布情况通报:对教体局、学校进行严肃批评教育,五莲县教体局撤销了对杨老师的追加处理决定。同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就此事发表文章《善待基层教师,别动辄"追加处理"》 。
  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教育为什么动辄成为舆论焦点?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教师如何才能站稳讲台
  在教好书育好人的同时
  切实保护好自身权益?
  教育成为舆论焦点
  教师如何站稳讲台
  5月31日,广州白云警方通报,刘某承认其女儿因遭体罚吐血、凌晨2时被老师威胁殴打、送老师6万元等情节,系其为扩大影响而故意编造的谎言,照片展示的衣服"血迹"实为化妆品和水,其女儿目前精神状态良好……
  6月1日,广州白云警方通报,鉴于刘某的行为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社会影响恶劣,涉嫌寻衅滋事,目前警方已立案侦查,并依法对刘某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风波过去,教师刘某被证明了清白,家长刘某也受了法律的制裁,但是这件事值得我们深思:教育为什么动辄成为舆论焦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如何才能站稳讲台?
  教育动辄成为舆论焦点,是不是对教师太过苛求?
  近些年来,教育是人们茶余饭后热衷讨论的话题,涉及教育政策、师德师风、食品安全、教育公平等方面,教师更是成为其中焦点。"刘某"登上热搜后,在还未得到有关部门证实的情况下,民众就开始了对学校和教师的声讨,更有甚者,在警方通报此事系家长造谣时,竟开始质疑警方。其实"刘某"事件并非个例,为什么人们这么容易相信这些不实信息,并被其煽动情绪?除网络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以及"键盘侠"的推波助澜外,从教育自身我们能否看出端倪?
  首先是个别现象让家校关系整体遭遇信任危机。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齐燕指出,近年来被媒体报道出来的校园新闻,逐步瓦解教师的形象,破坏了家校信任关系,这些事件多涉及教师"虐待"学生、"体罚"学生等。
  媒体对个别学校和教师的报道建构出了"不负责任的教师""滥用权力的教师"等形象,这些形象经过传播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家长对于教师的"恶"形象心悸,以至于产生信任危机,并导致公众对学校、教师的容错度降低。所以,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件,公众会倾向于从教师身上归因。
  其次是职业定位让社会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中给教师的定位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乃弟子之表率。先要敦品立行,战兢惕励,似女子守身,如美玉无瑕为贵。"教师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让人们对教师有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师者,为道德楷模,对教师道德有较高的期望值,是应该的。但在对教师有更高要求的同时,是不是少了些理解、宽容?"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第二届河南最具影响力班主任、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教师赵方强说,"若老师稍有不慎,就被投诉、曝光,甚至被夸张地炒作。这不仅削弱了师道尊严,丑化了师者形象,更重要的是浇灭了许多原本志在从教的优秀年轻人的教育梦想,使教师队伍更加良莠不齐,形成恶性循环。"
  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班主任、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教师李迪也认为,教育过分迎合家长,助长了家长"恶"之风。网上曝光了很多案例,学生、家长与老师发生了冲突,多半是以教师道歉甚至被处分而收场。"教育本质不是迎合,而是改变。"
  教师不是吃瓜群众,如何主动作为?
  在这样的网络舆论环境下,教师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
  教师要规范自身行为。以"刘某"事件为例,据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5月31日通报,"刘某老师因学生违反学生管理纪律,以班规为由让刘某女儿等5名违纪学生跑10圈"。这样看来,刘某行为确有不妥之处,学校暂停了她的班主任职务,并对其进行全校通报批评、免去品德学科组组长职务等处理。
  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班主任、安阳市殷都区水冶镇第一初中教师闫付庆认为,教师必须心怀法律的尺子,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依法执教、依法从教,不越雷池,不踏底线。师生相处时,教师须在法律框架内行事,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享受法律规定的权利。"作为老师,要修身养性,首先做到自己没有过错。不要以‘我是为学生好’‘出发点是好的’为幌子,行违法乱纪、侵犯学生权利之事。"
  教师工作中要做好铺垫和善后。家长、学生对教师、学校产生不信任感,与家校沟通不畅有很大的关系。赵方强认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批评惩戒必不可少,但是铺垫工作、后续善后工作要跟上,否则教育效果就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与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越是认真负责的老师,在这方面的"风险"系数越高。老师批评甚至惩戒学生,本无恶意,但学生存在个性化差异,批评过后应该继续跟进:与学生推心置腹、促膝长谈,让学生明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教育的问题,都可以落脚到‘沟通’二字上。家校沟通,重在尊重,贵在通透。如同挖沟引水,沟透则通,水到渠成;也如疏通经脉,通则不痛,不通则痛。批评惩戒学生前,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家校达成共识,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赵方强说。
  教师群体不当吃瓜群众。"学校若发生家长无理取闹的事情,涉事之外的教师可以积极行动起来,谁能跟这个闹事的家长说上话,帮助劝说家长,积极沟通处理此事,得到双赢甚至多赢……"李迪说,"现在某一个教师受了委屈,大家都当吃瓜群众,等有一天嚣张的家长变本加厉跟我们之间任何一个人发生了冲突,谁来替我们说话?"
  家校关系崩塌,谁会成为赢家?
  除了教师自身做出改变,社会、学校、家长也需要积极行动,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首先是政策上给予教师以合理的惩戒权。上个月,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率先通过立法明确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并对教育惩戒内容做出详细规范。通过立法让老师拥有"惩戒权"的"尚方宝剑",有敢管学生的底气。
  其次是政府、学校要加强突发性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对于学校、政府的应急事件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齐燕说:"一旦发生突发性应急事件,政府应该及时介入,并通过大众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和事件处理进度。对于学校、教师和相关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一定追究。若学校和教师及相关部门对于事件发生不承担责任,也应该说明情况,还学校和教师的清白,不能迫于舆论压力追责教师。这样既能够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也是在促进家校关系的重建。"
  再次是增强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李迪讲述了班里一位学生的故事。班里的小乾由于和几个学生玩闹,不小心导致肌腱断裂,家长赶到后,小乾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件事和学校、老师没有关系,是我和同学打闹导致的。老师早就说过不让我们在学校打闹……你们也不要埋怨这几个女同学,她们都被吓坏了……"
  最后关于赔偿、追责,家长一句话没有说。养伤回到班级后,小乾成了班级的"香饽饽",大家对他"稀罕"得很。良好的家庭教育、开明的父母,培养了小乾的担当精神。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许洪玲建议"父母持证上岗",成为人们热切讨论的话题,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家庭教育愈发重视。"熊家长"少了,"熊孩子"自然就少了,同时家长也会对教师、学校有更多的理解、宽容。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师生、家校关系的崩塌,没有赢家。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事业,家长和孩子需要好老师,学校和老师也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三方本该是利益共同体,不应分崩离析,成为敌视和仇恨的对立方。"闫付庆说。
  在教育动辄被推上
  舆论风口浪尖的网络时代
  老师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对此,您有哪些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分享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王磊
  老师,别忙着摆摊,让学生摆摊有五大好处……
  于漪老师作序力荐的好书!教你把课堂变成一道亮丽风景线
  9岁女孩跳楼,留下两封"遗书",引发所有父母沉痛思考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家校关系不该分崩离析

管理好自己(深度好文)作者北叔来源北叔有约(IDbeishu201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换言之,治理天下,管理他人,首先需从管理自己做起。人生在世许多年,求得便是日益精进。然而女孩成功路上的ampampquot拦路虎ampampquot(一)和男孩相比,女孩由于受女性荷尔蒙的影响,往往表现出软弱,爱哭鼻子抗挫折能力差等特征。这些特征不仅成了父母担忧的心病,也成了女孩成功路上得拦路虎。女孩娇气软弱的个性非常不利于她们的发永远不要指望别人理解你作者看花回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渴望被理解,可无论你如何表达,对方始终无法体会你的心情。那一刻,你突然意识到,内心有太多的情绪,只有自己能懂。作家男人叫你老婆不一定是爱你,敢叫这几个称呼,才有可能是真爱作者杜言心来源简易心理学(IDxinli01)一段感情中,很多人会对另一半有特别的称呼,代表对方在自己心目中独特的地位。不同的称呼,往往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含义。心姐认为,一个男人爱你国庆最后一天,2亿人被无情抛弃他们卑微的样子太让人心疼作者桌子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01hr国庆假期,我带着子女回到了农村老家。因为假期事情多,我几乎都是一边关门写稿一边带娃。父亲几次来到我的房门外转悠,想要说话,却欲言送给孩子的礼物教子手札之工作态度子爸,为什么说现在的年轻人,工作态度都不行呢?父怎么会这么说?子那个抖音上面看到的啊,说80。90。00后三个年龄段工人的工作态度。父怎么说的呀?子说80后的人,老板让干嘛就干嘛,饮食文化基于华中地区饮食文化促进当地居民合理膳食饮食背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更是孕育了一方的饮食文化。因地处长江中游湘江和洞庭湖流域优越的地理位置,并经过荆楚文化和湖湘文化的浸润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华中地区形成了以各地荟萃兼容饮食文化营养配餐,从我家餐桌做起营养配餐,从我家餐桌做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罹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人群数量不断上升,但华南地区各种慢性病患病率相比北方地区略低,这与当地人的日常饮食习惯关系密切。华南饮食文化分餐始于颜值,忠于健康,何乐而不为2003年非典暴发,2020年新冠肺炎暴发,每当一次流行性传染病暴发,分餐制均在大家反思时被提起和大力倡导。虽然出于人情,已经习惯了团圆进餐的国人还不能完全接受分餐的做法,但至少公饮食文化舌尖上的健康从淮扬狮子头说起淮扬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淮扬菜系,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振兴繁荣于当代。淮扬饮食文化所及区域广阔,包括江浙沪和皖南部分地区,区域地貌复杂,平原山地丘陵湖泊和河流一应俱全,特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之西北篇西北地区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五个省区。这里处于丝绸之路的关键地带,也是多民族聚居地区,饮食文化深受各国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影响,多元化特性非常显著。让我们一起去探访一下西北的饕餮大
散户真诚的朋友杨百万,离我们而去了股市启蒙老师,散户真诚的朋友杨百万,离我们而去了!很多人,都有财富自由的梦想,杨百万以自身的实际案例,告诉我们,梦想可能成真,给了2代人以希望。杨百万以2万元起家,从买卖国库券起步撕葱追女三板斧首遭失败,童年缺的爱成年补不上撕葱2岁穿开裆裤时,就被送到寄宿幼儿园,5岁被送往新加坡,10岁被送到刚举办G7会议的大英帝国。期间都分不清楚,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妈妈,其实认不清楚也正常,因为身边就没有爸爸妈妈,不教资报名还在审核中?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报名不成功2021下半年教资报名考试已经开始,但是有的地方已经快要结束,比如上海!上海地区的小伙伴们要注意了,上海地区的教资报名截止时间为9月3日2400,在这最后的几个小时里,你的教资报名双减政策可能导致孩子差距越来越大,教育分层,考不上高中咋办?随着各个地区双减政策落实,校外补习机构受到了重创,纷纷裁员,很多老师也都开始另谋出路。这一项举措确实为家长减轻了不少的负担,不用想着节假日去给孩子找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也不用操心接送自嘲废物的985大学生们,天之骄子为何也存在教育焦虑马上进入九月了,全国各大高校开学的日子马上也要来临啦,准大学生们做好准备了吗?如果有人考上一所985高校,那肯定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实,他们就像是天之骄子一样,享受着金榜题名的喜悦。教资考试的报名通道已经开启,盘点报名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小伙伴们,今天教资考试的报名通道已经开启了,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问题吧!错过这几个时间1报名时间从9月2日就开启的报名,大家可别错过。大部分地区是5日结束,但是也有很2021下教资笔试报名通道将提前开通,考生要避开报名误区小伙伴们,大家好!截至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0个参加统考的省份发布了2021年下教师资格证笔试报名公告。从9月2开始,报名通道将会开通。不过,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报名通道往往提前就开家长请退休教师给孩子补课后举报,经查实后却要道歉小伙伴们,大家好!转眼间又要开学了,这个暑假过得如何呢?有些人非常羡慕老师,可以趁着假期多赚些外快,比如说当家教。听说弯道超车更容易,经常会有一些家长找到老师,想给自己的孩子开开小教师资格考试你知道怎么看笔试的有效期吗?有小伙伴在后台问了我一个问题,我觉得还挺有代表性的,所以,也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小伙伴。请问,我考的是高中学段。之前通过了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两科,我双减到底是什么?具体落实和你有什么关系?最近,教育部发布一则公告引起大家的围观,那么双减究竟减什么?哪两个减?和你有关系吗?双减是指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其中,要求分类明确作业总量。首先,国家为何双减下如何应对考编大军来袭?这个诀窍你要知道2021年双减政策席卷而来,多少教育机构纷纷解体。这个时候,考编队伍又开始庞大起来,拥有多个科目的教师资格证,在教师编制考试时可选性就多一点,成为一名在编老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