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坏叔叔怪阿姨满天飞,吓孩子成产业链,恐吓是最糟的教育

  文|全文共2253字,阅读时间约4.5分钟
  最近群里的妈妈兴冲冲发来语音:"我终于找到了让陈浩然早早睡觉的方法!"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位妈妈的孩子,是一个睡觉困难户,越夜越兴奋,每天晚上浩然妈妈都要跟他"大战三百回合",好奇之下我问:"你用了什么方法?"
  浩然妈妈发来一段抖音视频,是一名面目狰狞的男子,在视频中恐吓孩子,让他们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我打开主页,发现里面也都是这样的视频,甚至还有晚间的直播。别说孩子,我一个大人看着都有点胆寒。正看着,就听见Tim在旁边大叫:"快关掉!"原来用在小孩子身上"疗效"这么明显。
  为什么大人总爱"吓唬孩子"?
  浩然妈妈的这个"好办法",其实还是熟悉的配方,用孩子们害怕的人或事件,吓唬孩子,以达到让孩子听话、配合的效果。其实这种诡异的"育儿方式"一点都不新鲜,西方孩子调皮时,爸爸妈妈也会用童话中的"老巫婆"吓唬他们,我曾经有一位西班牙朋友,三十多岁看到巫婆都瑟瑟发抖。为什么这种方法全世界爸妈都爱用?
  一方面,"吓唬孩子"简单粗暴见效快。
  答案其实很简单:确实效果显著。对于人类而言,恐惧本就是一种既原始又强烈的体验,再加上孩子的"理性脑"尚未发育完全,即便远隔千里或是存在童话中的人物都能让他们陷入深深的恐惧。所以当面对蛮不讲理耍赖皮的孩子时,如果父母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管理孩子。那"吓唬"就成了手到擒来的方便法门。
  另一方面,"恐吓"能缓解父母的无力感。
  有一次我在超市购物,一位小朋友不停把货架上的商品往购物车里放,妈妈先是说:"宝宝不可以这样哦!"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妈妈只能一边把商品往外拿,一边说:"你再这样妈妈要生气了哦。"
  孩子却觉得这是个好玩的游戏,更积极地向购物车内扔东西一边尖叫,动静越来越大,这时旁边的人都开始看向这边。妈妈着急了,于是说:"再不听话,我叫警察把你抓走!"
  隔着七八米,我都能感到那个妈妈的绝望,看得出来除了责骂和恐吓她真的没有什么能让孩子停下来的好办法。吓唬孩子不管有效没有,至少给父母一个缓解焦虑的出口,本质跟"撂狠话"一样。
  "恐吓式"教育引发惯性焦虑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们从小都是被这样吓唬大的,也没怎么样吗?"可事实并非我们想象得那样。我一位闺蜜刚提了新车,开车带我们去兜风,正开着突然停下不走了。问她怎么了,答曰:"前方有警察,害怕。"全车人哭笑不得。虽然我们已经长大了,这种被"恐惧"支配的焦虑一直还在。可以说"恐吓"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在书中告诉年轻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更聪明,就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只有生存和安全的需求被满足,孩子的大脑才会去探索关注外部世界,获得更好的发展。婴儿时期孩子的安全感来自需求被满足,幼儿时期安全感则来自父母的支持,而不幸的是,很多父母在这段时期用"恐吓教育"不断破坏了千辛万苦建立起的安全感。无论是巫婆、坏叔叔还是警察医生,都会让孩子觉得世界上到处是危险,而我得不到爸爸妈妈的保护。
  并不只是小孩子会被吓唬,一次去亲戚家做客,她正在辅导自己小学阶段的孩子写作业,那个女孩显然一直想去玩。亲戚就吓唬她:"你再这样,我就把你推出门去,晚上也别回来!"孩子害怕了,坐下来乖乖做作业。但我想,可能这样长久以来,"学习"对于她而言,就是一种在恐惧之下的被迫之举,而并不是发自内心的。
  惯用恐吓来驱使孩子去配合我们,容易让他们成为 "外界引导型" 人,动力全部来自外部的奖励或者惩罚,而不去关注自己内心真正想要做的,也就是缺乏"内驱力" 。
  形成习惯的恐吓教育,还有另外一个并不明显的弊端,就是引发惯性焦虑。由于恐吓教育太过普遍,所以或多或少我们每个人都有点,甚至形成了一种集体焦虑。
  比如我们身边许多人,明明知道自己生病了,但是就是不愿意去医院检查,有时候小病硬被拖成了大病。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潜意识中有一个声音告诉他:"医院很可怕。"
  孩子需要的是"承担结果"
  我告诉浩然妈妈,虽然"恐吓"这个方法很好用,但是长远看来,却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人格发展非常不利。浩然妈妈却说:"那我总不能放任他每天十二点睡觉吧,真不知道该怎么管?"
  著名家庭教育学者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里写道:人生万事,得体的方式,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不用"恐吓教育"并不代表不教育,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才能既让孩子配合,又帮助他们了解规则,更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建议大家不妨试试《正面管教》中的"后果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天我打算带Tim去博物馆玩,他期待了很久。但是到了那天早晨,他开始磨蹭起来。如果用"恐吓"的方法,可能我会说:"你要再磨蹭,我就不带你去博物馆了,再也不带你出去了。"
  我坐下来告诉他:"我们只有3个小时可以去博物馆,如果 九点半 还没有出门,我们就 取消计划 。" 后来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磨蹭着,直到九点半的提示铃响起。于是我脱下外套,告诉他我们不去博物馆了, 没有时间了 。后 来只要有出行计划,他都会很紧张地问:"几点出发。"然后看看表。手边的动作也随着快了起来。
  恐吓教育是情绪化的,在害怕时孩子没有办法思考规则,也无法调动内心的自驱力,只是在本能逃避潜在威胁。如果这个威胁从未实现,孩子还有可能产生抵抗力,威胁就失效了。而承担后果的教育,更侧重让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的结果,从而理解规则,自发地遵守规则。
  小辫子妈有话说:
  无论是对待孩子,还是对待他人,意图用情绪去操控他人,都可能只是短期有效,长期更糟糕的局面。而父母用"坏叔叔视频"吓唬孩子的教育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家庭教育上的"懒政",值得我们大家深深反思。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一:教育孩子怎样做最有效?妈妈做"虎妈"爸爸别掉队
  相关链接二:感恩≠顺从,感恩教育应从细节出发,父母亲自做表率效果好
  相关链接三:辟谣:孩子要有怕的人?让孩子有"规则感",胜过权威式教育

公婆掏钱给小叔子买房,却让我老公给他们买房养老,合适吗?执笔柠儿原创内容,欢迎个人收藏转发现在很多人谈起生二胎,都担心头胎是儿子,二胎又是儿子。因为,家有俩儿子,不仅仅是长大后结婚买房压力大,而且教育问题,以及儿子婚后,父母与两家人的相新型养老骗局盛行,子女嘻嘻哈哈装糊涂,老人看透不说透执笔柠儿原创内容,欢迎个人收藏转发现在说起养老,很多老人说都不抱希望了,晚年子女管就管,不管就住养老院,要么早早去了。而年轻人呢?二三十岁就开始说以后养老靠自己了。为什么大家对养老爷爷给哥哥5张钱,却给我1张女儿说老人偏心,宝妈做法解气执笔柠儿原创内容,欢迎个人收藏转发春节刚过,回老家过年的人都陆陆续续回来了,小区里也热闹起来了。昨天见了我家楼上的宝妈,她问我你家公婆给你女儿发红包,跟其他孙子外孙一个样吗?这问话该怎么让子女抢着给父母养老?70岁老人道出秘诀,真是有大智慧执笔柠儿原创内容,欢迎个人收藏转发很多人都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孝顺父母的子女却越来越少了。因为,之前家里再穷,父母老了也能够指望子女养老。但是,现在家里条件都可以了,很多父60岁大妈在子女家各试住一月,决定去谁家养老,最后很失望执笔柠儿原创内容,欢迎个人收藏转发小区刘大妈,今年60岁了,有一儿一女。去年因为老伴去世,她一个人生活太孤单,儿女就把她接去同住了。一开始,她是住在儿子家里,刚开始儿子儿媳都挺好的老人太长寿是享福还是受罪?90岁大爷说出实情,很催泪执笔柠儿原创内容,欢迎个人收藏转发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医疗条件也好了,而且很多人到了中年就开始有养生意识了。所以,我们现代人的平均寿命都比之前长了,我们身边也就出现了很多高寿的老人。家里老人太长寿,对子女来说是惩罚65岁大爷的话很扎心执笔柠儿原创内容,欢迎个人收藏转发昨天,对门刘大爷又来我家找我公公诉苦了。他今年65岁了,本来该舒舒服服过上退休养老的生活,结果却过成了与老伴两地分居,又要天天伺候80多岁老娘的日孩子患多动症,对他隐瞒还是告知?9个建议,教家长如实告知孩子10秒看全文在需要和孩子沟通他遭遇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问题时,可以参考以下要点实话实说,使用正确的词语推荐用近视眼做比喻开诚布公回答孩子的疑问教孩子如何正确看待ADHD告诉孩子一些A班里有多动症学生怎么办?给老师7个建议,减少其对上课的影响学生每天待在学校里的时间有56个小时,教室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尽可能多吸收知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正好是破坏良好学习最省钱提升社交的方法让孩子从小能自由和同伴玩耍在微信群里,有家长说孩子现在到初中了,但没有什么朋友,和同学一起玩的时候,别人总嫌他太霸道。这可怎么办?后面大家继续聊,这位家长爆出了更多猛料小学的时候给孩子报了很多班,时间安排得通过玩游戏,可帮助孩子度过秩序敏感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你的孩子开始把家里的东西都排列起来鞋子小汽车积木一旦被破坏,就会嚎啕大哭。你帮他重新摆好,他可能就好了,也可能继续嚎啕大哭。如果你的孩子,每天早上都有一套自己的程序,要先穿衣服
做有耐心的家长我们在抱怨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有没有耐心?有人说每个孩子一出生都是才华横溢,具有超强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可是为什么孩子长大了,差别就那么明显?原因可能就在于,你教你几招,轻松戒掉尿不湿阅读前别忘了点击右边的关注哦随着宝宝长大,妈妈们开始考虑给孩子戒奶戒尿不湿,甚至有的要戒安抚奶嘴。本来以为给孩子戒奶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了,没想到戒尿不湿才是持久战。我是在宝宝两岁的一种新型冷暴力正在幼儿园蔓延,家长放任不管孩子很受伤学龄前阶段属于孩子的心理尝试期,孩子的心理环境已经逐渐形成,但这时候由于孩子的心理并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心理方面的伤害。毛毛终于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妈妈提前好久就张罗着给毛毛选择儿童保险配置指南很多朋友第一次有保险意识,都是因为有了孩子。升级为爸妈后,会突然觉得自己肩负重任,慢慢开始担心很多事情担心自己生病,担心孩子生病,为孩子的教育操心,为学区房发愁。自然而然就会思考有孕期作为准爸爸能做些什么?作为准爸爸,也许你会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到太太,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多陪陪她。轻抚太太的肚子在轻松的气氛下及每晚睡前,轻轻抚摸太太的肚子,让太太知道你有多么爱她和她肚子里的孩9月起圣保罗市幼儿园可100开放南美侨报网编译张裕8月30日报道巴西圣保罗(SoPaulo)市政府29日宣布,自9月8日起,全市专为3岁以下婴幼儿服务的公立日托中心和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将能够再次100打开大门。据市爷孙抢电视大战爷爷和孙子抢电视,孩子抢不过会哭,爷爷为了不让孩子抢,把孩子推出去把门锁了,偶尔大伯还过来帮着爷爷对付一个四岁的孩子,我气不过把电视机迪盒给收了。孩子他伯说我没有考虑老人的感受,我产后康复操瘦身操,简单易学,宝妈们赶紧收藏产后康复,又叫产后恢复,是指女性在生产完毕后,因为身体过于虚弱而需要一定的恢复和保养。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除了产褥期间的饮食调养,越早进行产后康复越好。一般顺产后23天,剖宫产产后能完全祛除妊娠纹?医生不可能!但可以试试这3个淡化妙招祛除?你搁这开玩笑呢!你上医院问问医生会不会告诉你说妊娠纹能去除?商家的镰刀等的就是你这种韭菜!对付妊娠纹最好的结果只能是淡化,姐妹们切记放平心态!本人耗时1年,成为了那个淡化掉妊孩子骨骼健康,长个趁秋天!补对了个头窜一窜我们日常都说要吃时令蔬菜,就是到什么季节要吃什么季节长熟了的蔬菜,秋天就是吃南瓜的好时节。南瓜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和果胶。对维持正常视觉,促进骨骼的发育有重要功能,而且南瓜还能和孩子总是搞不懂介词?这几张图帮孩子全搞懂,快收藏宏大智慧课堂观察发现在英语中,介词(preposition)虽然是一种小词,但在作用和运用上的复杂性却不可小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介词的中介或连接作用,就无法表达某些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