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一个被忽略的真相你对父母的孝顺,可能根本不是爱

  文 | MISS蔷薇
  来源 |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我想做自己,可惜我不能
  卡伦·霍尼在《我们的内心冲突》里引用过这么一句话:
  所有绝望的本质都是对无法成为自己而绝望。
  最近收到一个读者的留言,让我对此深有感触。
  A女士正在和丈夫闹离婚,这段婚姻已经千疮百孔,令她精疲力竭。
  但这婚最后没离成,不是她不坚定,而是父母不允许,觉得离婚又丢脸又掉价,跟她又哭又闹,各种哀怨。
  她看见父母痛苦的模样,心情很沉重,可同时又深感人生索然无味,状态十分糟糕,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但都被自己打消了。
  原因是她觉得:她的命是父母给的,她要考虑他们的感受。
  「我活到 30 多岁,一直对父母言听计从,从不让他们操心,好好念书、考好学校,大学没谈过恋爱,因为他们不让,毕业后放弃了北京的工作机会,回老家考了事业编制,然后跟他们挑选的对象相亲、结婚。」
  「我想让父母开心,几乎凡事都顺着他们,浑浑噩噩地活着。现在我想离婚、想解脱,想做一次自己,为什么就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呢?连死还要考虑他们的感受。」
  图片来源: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我想,她觉得可笑的点可能是:即使充满绝望和自嘲,最终还是选择了照顾父母的感受,扛下所有痛苦,继续为父母而婚、为父母而活。
  在传统观念里,让父母不开心几乎等同于「不孝顺」,这个罪过太大,很多人都会妥协,妥协的代价就是放弃成为自己。
  因为成为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与顺从父母,按照父母的意愿而活,一定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冲突,这是两个独立人格之间的较量。
  所以,对于那些特别「孝顺」的人来说,如果父母能力足够强,或运气足够好,为他们做的安排还算「正确」,最好的结果就是拥有一个体面而绝望的人生,但更多的情况是,又痛苦又绝望,难以体面,就如这位读者一样。
  这种「孝顺」看似情感浓度大,爱的能量层级却很低——很多时候,缺少了主观意愿的发心,只剩下道德捆绑的压力。
  也就是说,我爱你,但我是被迫的。
  图片来源:电影《夏威夷男孩》
  百试百灵的法宝
  「被要挟」的感觉来源于父母的操控。
  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里有一个很经典的片段,母亲希望儿子好好读书,努力考上大学,一旦考试考砸了,孩子就会经历一顿劈头盖脸的拷问:
  妈妈花这么多钱供你读私立学校,你为什么不能争气一点?为什么不替妈妈多想一点?妈妈都是为你好,你怎么都不听话呢?
  这个场景很具有代表性——先表达自己的「牺牲感」,再以此为筹码,要挟孩子顺从和听话。
  这就是一种操控,而父母百试百灵的法宝便是,利用孩子的罪疚感。
  根据克莱因的理论,5-6 个月的婴儿开始将母亲当作一个完整的对象,聚拢着「好乳房」和「坏乳房」,既令人满足,又令人受挫,由此发展出「爱与恨」的矛盾情感,而幻想层面指向整体母亲的破坏性和攻击性会令其进入「抑郁心位」,罪疚感也因此产生。
  通俗一些来说,我受之你发肤,承之你恩泽,可我内心依然对你无法时时事事满足我的部分留有恨意,这本来就让我有罪疚感。
  图片来源: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而一旦你表现出因我而痛苦,那么我的潜意识会认为我在现实层面果真给你造成了攻击和破坏,加之你再将自己「好客体」的部分有意识地强化并表达出来,那么罪疚感的程度会极大增强,有两层核心感受:
  第一,这一切都是我的错;
  第二,父母那么好,而我那么坏,我羞耻至极。
  为了弱化这种具有摧毁力的情感,孩子只能启用「补偿与抵消」的防御机制,也就是缴械投降,一切顺从父母心意。
  我觉得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似乎根本不相信,孩子天然就是爱他们的,并不需要他们这么用劲地去「操控」和「勒索」。
  比如《我的姐姐》里的安然,受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影响,性格一直尖锐而叛逆。即使是不听话经常挨打,在父母去世后,她也忍不住在墓前悲伤痛哭,这是天然的、自发的。
  不信任可能源于父母自身的脆弱和匮乏,无力与孩子产生深刻的链接,也可能是因为「别有用心」:他们并不想要所谓「天然的爱」,而想要「他们眼里的爱」,即让孩子放弃自我,保持与他们共生,以此来实现他们「再活一次」的愿望。
  图片来源:电影《我的姐姐》
  纠缠共生的结局
  我们知道,孩子需要完成个体化分离,心智才能逐渐发育成熟,长成一个独立、完整、有力量的成年人。
  纠缠共生对于孩子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失去了真正「成人」的机会,并且将父子/母子关系凌驾于一切之上,力比多始终无法顺利投注到其他关系里,这也注定了他们人生的悲剧色彩。
  一个来访者,舞蹈老师,平时极度情绪化,不按套路出牌,热衷放飞自我,呈现出一种很不稳定的人格状态。
  谈了五六次恋爱,每次都不欢而散,如今结婚生子,也正走向婚姻关系破裂的边缘,且与孩子的关系非常淡漠。
  她来咨询,是因为最近把工作搞得一团糟,搞砸了几场演出,还被家长投诉,面临被解雇的风险,她由此陷入更大的情绪起伏之中。
  如果从她和母亲的共生状态来看的话,也许就不难理解现在的局面。
  她的母亲曾是家中的绝对主导,她将自己无法成为舞者遗憾投注到来访者身上——从小练体形,学舞蹈,一个人在艺校孤独地度过青春期,后来考上北京一所有名的舞蹈学院,毕业后进入青年舞蹈团,拿了不少奖,小有成就。
  一切均在母亲的安排与掌控之中。她借着女儿,活出了一个理想的自己,而来访者,却只剩一具破碎的空壳,无力爱自己,也无力建立其他任何长久的亲密关系。
  犹如电影《黑天鹅》的现实版,这大概是活在「纠缠共生」中的孩子的一种宿命。
  那么,被孩子千依百顺、万般「宠溺」的父母呢?他们快乐吗?
  我认为也未必,有两点原因:
  ①孩子的「反噬」
  当孩子的痛苦积攒到一定程度,人生开始失控时,他的攻击性便开始爆发。如果因为罪疚感无法惩罚父母,那么就毁灭自己。
  哪吒「剔骨还父削肉还母」式的悲壮,既差点儿发生在那位读者身上,也可能正发生在来访者身上——我把我的职业和名声都毁了,就跟你和舞蹈两清了,妈妈。
  图片来源:电影《黑天鹅》
  ②治标不治本的伤口
  父母的「共生」需求,本就是因为心里有无法愈合的创伤,他们无法活出自己,虚弱的自体需要借力他人而活。
  孩子「自我阉割式」的配合与成全,暂时「喂饱」了这个伤口,却也阻滞了它的彻底修复。
  来访者「失效」了,意味着她母亲的「第二次人生」也失败了,所有的遗憾和不甘,也许依然烙在母亲心里,得不到解脱。
  把痛苦「还」给父母
  解局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要先尝试从共生之中抽离出来,学会「反操控」。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提到的「课题分离」思想,其实就是实现个体分化的一种方法。
  比如,在开头那位读者的案例中,「离不离婚、做不做自己」是她的课题,「为此感到羞耻、痛苦」是她父母的课题,他们应该分别就自己的课题工作。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舍得》
  对于读者来说,「如何为自己赋能,摆脱父母的干扰,完成离婚」是她要考虑的,而「如何认识到这些负面情绪的来源,并且尝试去缓解它们」,则是父母需要成长的方向。
  在这个视角下,父母不应该干涉她的离婚自由,而她也不需要为父母的痛苦负责,无底线地承接父母的情绪,一味地「溺爱」父母。
  所有的溺爱,本质上都是在剥夺对方的成长,父母对子女如此,子女对父母亦如此。
  一个好的家庭系统,一定是家庭成员在共同成长,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认领和完成自己的功课,同时不去干涉和妨碍他人的功课。
  在这个「分化」的过程中,痛苦是必然发生的,尤其是对于父母而言,他们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失控的愤怒之中。
  但我们要相信,父母有能力接住自己的情绪,这也本该是属于他们的功课。
  图片来源:电影《比海更深》
  当然,也并非完全将父母抛之不顾,除在课题归属上保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之外,我们在言语上依然对其保持尊敬,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爱。
  正如刘丹博士所说:刚刚好的家庭关系,不会让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错位,会积极利用家庭的力量和爱支持每个人努力活出自己。
  分化后的双方,人格会更加成熟、人生会更加开阔,能帮彼此更好地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爱。

孩子爱吃的蜜汁猪肉脯,在家教你简单制作,鲜香味美,营养又解馋大家好,这里是杨爸的育儿经,主题介绍简单的育儿辅食和育儿知识,只为分享对孩子更好的。本款美食适合3周岁以上的孩子品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孩子都喜欢在三餐之后吃一些小零食。男孩成长的三个重要阶段研究发现,15岁以后男孩因为各种原因(如意外暴力自杀等)早死的可能性是女孩的三倍。但如果男孩子培养得当,他们可以成为非常棒的爱人父亲和工作伙伴,展现男性的美好一面能干会照顾人和稳重每一个母亲,都希望孩子自律独立每一个母亲,都希望孩子自律独立。但是,你不肯放手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又如何独立?只有当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才会越来越自律,而不是把生活的责任都寄托在父母或者别人身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罗曼罗兰说人能在一生之中取得成功,必定只有一个源头,而这个源头唯有自信。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道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很大程度上来说,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应该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质?1宽容。懂得换位思考,包容他人,让孩子的人生更快乐2感恩。认识并珍惜幸福,孩子懂得知足才能常乐3责任。懂得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孩子长大后才能更有担当4自信。自信的孩子更有毅力更容易开孩子3个敏感期学习自我意识社会规范秩序1自我意识的敏感期1岁6个月3岁特点从开始说我的到开始说不到开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渐渐地孩子们有了自我意识,这时的孩子出现的最多的现象是划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同时通过说不使用父母有四种,你是哪一种?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父母有四种最好的父母,给孩子以成长的能力,当孩子走出门,根本不需要父母。次一等的父母,努力保护孩子,让孩子爱睡眠如此重要,如何让孩子一觉睡到天亮?做到以下这三点,孩子睡得好,还睡得香一减少睡眠障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床垫有些席梦思特别软,容易让孩子整个身体下陷,脊柱处于被动弯曲状态,不利于身体的生长。夜里的姿态不好,整体承重上会辟谣特发性矮小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无用?美国FDA已经批准特发性矮小症为hGH治疗的适应证,但是不同的医疗中心报道的疗效不一致。目前认为特发性矮小患儿开始治疗的年龄较小,剂量较大,每周注射次数多而且疗程较长者效果较好,但为什么要正确的测量孩子身高?为什么正确地监测孩子的身高很重要呢?因为监测身高的方法不对,会出现很多严重的后果。在我的门诊,经常会碰到有些父母不监测身高,对自己孩子长多高根本没概念,发现孩子身材矮小的时候为时已辟谣孩子身体不是试药瓶,儿童保健品切勿随意使用孩子不能乱吃保健品,从中医理论来讲,小朋友食不受补,身体很难适应。另外,最大的问题是,孩子吃了保健品,可能会导致性早熟,骨砺提前闭合,那就再也没有生长空间了。在门诊经常会碰到,有父
我的文学50年(连载39篇2020,我依然在战斗)刘生文72020,我依然在战斗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我这个被多种疾病缠身的人,更是如此。实际上,在春节期间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我依然在读书学习,依然在写作。视力下降得太厉害,我的文学50年(连载25第四章中学十年)刘生文第四章中学十年(2001至2010)1时来运转2001年春节,新任昌马学区主任王兴德和学区教育专干吴著良来给我拜年。在我的印象中,王主任是个宽厚善良的人。交谈中,他向我透露了一个信我的文学50年(连载28篇全家齐上阵)刘生文4全家写作齐上阵写作赚钱有甜头,儿子女儿也死心塌地,跟我上了文学的贼船,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劲,跟我一个德性。有天,我组织召开了四人家庭会议,我说一家四口既然都迷我的文学50年(连载34篇新的征程)刘生文2新的征程在老家的时侯,我就打算,办了病退,迁到陕西,从此在不染指写作,余生陪爱妻好好享受生活。自从结识了薛光丽妹妹,受到了她的激发,重新燃起我对文学创作的烈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的文学50年(连载21难忘的1996)刘生文5难忘的19961996年,注定是一个让人难以忘却的年份,这一年发生的许多事情,影响了儿子的人生走向,值得记叙。年初的一天傍晚,我们一家坐在热炕头收看央视新闻联播。突然播出一则激动我的文学50年(连载29篇办刊物,编教材)刘生文5办刊物,编教材2006年4月中旬的一天,我去张主任办公室送一份写好的材料,张主任正翻阅着我以前创办的几期昌马教育教学通讯。我用征询的口气问张主任,你看这个杂志办的怎么样?张主任放我的文学50年(连载30一朝天子一朝臣)刘生文6一朝天子一朝臣2008年10月,市教委突然下达了一纸调令,张主任要调到玉门石油中专任职。在欢送会上,张主任由于心情复杂,多喝了几杯酒,就变得话多起来。他说自己去地区跑前跑后,要来我的文学50年(连载36篇我们一家的创作高峰)刘生文4我们一家的创作高峰魅力凤县的编辑出版,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长期的阅读积累,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创作领域。有时侯,我脑子里同时崩出几部作品,而且都是长篇佳构。不能同时进我的文学50年(连载35篇魅力凤县的诞生)刘生文3魅力凤县的诞生我们人在陕西,两人的党组织关系还在老家。2013年夏天,我们回了一趟老家,把组织关系转到了凤县县委组织部,最终落到了凤州镇龙口社区,我们总算有了新的娘家。我们的组织我的文学50年(连载27公用秘书)刘生文3公用秘书我这个公用秘书,其实在我当代课教师时,就干上了。那时侯,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酒泉日报都以秀才之乡的调查报告秀才之乡行昌马的秀才为题,深度报导过我。在乡亲们眼里,我是一个无所昌马往事(连载亲切的关怀)刘生文亲切的关怀2016年12月28日,是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也是一个让我永远铭记的日子。像往常一样,丈夫给我用清肺仪做治疗,因为不做治疗,我就不能正常呼吸,随时都有毙命的可能。杨绛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