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不吹不黑,上海的确需要增加好大学

  上海,拥有40所本科院校,其中14所"双一流"高校,占比超过1/3。更有交大、复旦两所顶尖名校熠熠生辉,高教实力稳居国内第二城。
  然而,在前不久的上海两会上,有五位政协委员计划提交联名提案,建议"上海应该尽快增办若干所高质量的新大学"。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许多网友都无法理解高教实力如此强劲的上海,为何还需要增加新大学?
  《两会建议:上海需增新大学!》留言
  然而,上海作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是在《世界城市名册2020》中排名全球第五的世界一线城市,对标的从来都是伦敦、纽约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
  如果把对标的范围放宽一些,不得不承认,大学这一块,或许的确还有上升空间。
  上海的顶尖大学,并不够
  目前上海坐拥以交大复旦为首的14所"双一流",高等教育资源放在全国确实称得上"高教强市",但若是对标国内同为超大城市的首都北京,上海的好大学数量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2020年上海和北京的全市高考考生数量大致相当,均约为5万人,可不论是从"双一流"高校数还是本科高校数来看,上海都远远不及北京。北京有8所一流大学、26所一流学科、67所本科高校,而上海大约只是北京的一半。
  除此之外,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发展向来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可若是将上海的高等教育放在全球来看,其实并不具有多大优势。在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上海目前尚无全球50强高校,冲进前100名的两所上海高校中,上海交通大学直到2019年才进入百强,2020年时位于第63名,复旦大学更是2020年的新晋百强,正好卡在第100名。
  反观其他和上海国际地位相近的城市,例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都至少拥有1所全球50强高校,甚至是TOP10的顶尖名校。即使同样非首都的国际化大城市,例如洛杉矶、波士顿,也有多所妇孺皆知的世界级名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很明显,相较于国外其他世界一线城市,它们的高校在2020ARWU排名中的表现,不论是从上榜数量还是名次来看,上海的高等教育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上海考生想上一流大学,并不容易
  上海高考,一直以来都是"easy模式"的典型,很多人认为上海考生人少好学校多,所以录取率也高。再加上上海高考满分,多年来一直是600分,2017年改革后变成了660分,并不是全国大多数地区的750。重重误解之下,还出现了"上海学生400分就能上211"的以讹传讹。
  但事实上,上海家长可能是全国焦虑程度最高的家长。而从一出生开始,上海孩子就背负了家长对于他们非一般的高期待和高要求。
  一位上海家长发表对于"上海考生到底是不是easy模式"的看法(知乎截图)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每年中考的时候,将近1/3的上海孩子会在惨烈竞争中被淘汰,被迫分流就读"三校"(中专+职校+技校)。2019年上海初中毕业生为86567,然而高中招生数仅有54236,升学率约为62.6%。
  如果不在中考时考上高中,那么将来参加普通高考考取名校的概率则大大下降,倒逼无数上海家长和孩子们,必须从幼儿园就开始加速赛跑。
  图源:教育部
  三岁学英语、四岁学钢琴早已经是常规操作,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便被安排参加逻辑思维、珠心算、钢琴、网球等各种补习班。谈到"鸡娃","上海妈妈"绝对是不亚于"北京海淀妈妈"的存在!到了小学就有了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例如一位上海爸爸对于孩子的各科学习,就有着满满当当的规划,让孩子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掉队。
  图源:一起上私校《你敢和上海家长比鸡血吗?北京家长也自愧不如》
  常常有人羡慕上海每年高考只有5万多的考生,相比其他省份动辄数十万的高考生数,似乎相当轻松。但鲜少有人知道,在上海家长的拼命"鸡娃"下,上海考生从小就付出了许多努力。
  在2019年7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在上海市静安区和闵行区进行了《少年儿童家庭公共服务情况调查问卷》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静安区从孩子出生到初中毕业平均每个家庭的教育投入超过51万元;闵行区为52万元。
  50万还只是到初中的平均教育投入,在上海篱笆论坛输入"补课费","幼儿园86000"、"小学四年级15万"、"高中一年40万",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人惊叹,仅仅是一年的补课费就可以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年收入;更是有上海的爷爷奶奶从小学到高中花费100多万元补课,只为了孙女能考上清华。没有什么能限制上海家长们对于投资孩子学习的热情和需求。
  图源:上海篱笆论坛
  更有不少上海家长为了子女的教育,会选择"倾家荡产"花费近千万元去购置"老破小"学区房。2020年上海的学区房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据楼盘网报道称,在上海浦东某公办九年制学校的挂户口学区房,最新挂牌价为680万,竟同比上一年12月上涨了56.3%!在贝壳买房上挂牌的,建于1985年、仅37.72平方米的 "老破小"学区房,单价已经高达21.64万元/平方米。然而如此昂贵的学区房,依旧被上海家长们抢得火热。跟七八百万的房子相比,十几万的补课费在家长心中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了。
  图源:贝壳找房APP
  幼儿园择校、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每一场都是"厮杀",而上海考生们在这个过程中被倾注了太多的教育成本和来自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为的就是能够最终考取一流大学,站在"金字塔尖"。越是在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里,考生们就越容易焦虑,唯恐不能拿到顶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辜负多年的心血。
  从2017年开始,上海部分高校面向上海考生开始采用综合评价招生,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综评 "计划招生数在总招生数中的占比高达90%,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想考取名校,"综评"就是必争之地。
  2020年,在沪11所高校的"综评"录取依据为"85%的高考成绩+15%的校测考核成绩",若是在高考成绩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最终决定成败与否的,则是校测的面试成绩。而各个名校的校测,不仅考察所申请专业的相关知识,也涉及到未来的兴趣规划等各方面,例如在高中时是否有和专业挂钩的研究性课题,是否有难忘的社会服务经历,是否有独特的个人经历和体验等等,关键在于适当展示自身与众不同的亮点,来博得教授面试官的青睐。
  2020年,一位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综评"面试经历,可以看到,高校们在校测时更注重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而这些不是仅仅靠"刷题"就能"刷"出来的。
  图源:潇湘晨报
  人人都想要上一流大学,可这又谈何容易呢?一流大学只有四所,从小到大在"刷题"的同时也要紧抓课余兴趣培养,超高的教育投入难以获得相匹配的产出,上海考生们背负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只希望本地能有更多的顶尖名校可以选择。
  "被迫"出走"异国他乡"
  上海考生的离沪意愿普遍较弱,不出市和上一流大学,成了很多上海考生和家长心中难以两全的夙愿。于是这些年,另一种"高考方式"在上海悄然兴起,那就是——赴外留学,读国外的一流大学。
  早在2012年,据东方早报记者报道,上海的高中"四大名校"(上海中学、交大附中、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出国留学的比例已平均约10%~20%,高的甚至达到30%~40%。加上国际课程班,比例已经超过了50%。不少优秀学生从高一时就把目标直指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顶级名校。
  根据宜校网的数据统计,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录取"藤校"人数占比最高的十所学校中,上海高中就占据了六席。过去几年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将"体制外"的国际学校或是国际班纳入考虑范围内,为了出国留学做准备。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昂贵学费不能浇灭学生们的热情,2017年,上海市教委审批认定的21所高中国际课程班和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招收1892人,较去年增幅超过15%,创下国际课程班制度实施以来的新高;2019年共招2135人,人数持年上涨。
  图源:宜校网
  2020年,上海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开展上海市留学生群体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及以上的出国留学人群整体占比超过70%;近几年来前往英国、日本、澳洲及欧洲留学的人群均有提升。
  针对上海考生"出国热"的现象,《上海在读高中生出国留学现象透视》一文中,一位带教高三毕业生的老师表示,对于出国留学的学生而言,只要能在高考中发挥正常,未必不能进入国内第一流的大学,只是那些拼命"鸡娃"和焦虑了十几年的家长们真的输不起。
  经过十几年的精心准备,万一落榜心仪的高校,心里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如果没有把握进入国内的一流大学,那就去国外读名校。总之,必须接受到一流的高等教育,这就是如今许多上海家长和考生的想法。
  上海,需要什么样的新大学?
  政协委员们在提案中指出,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中心城市,在新建大学方面,可以参照广东模式,引进国内、国际一流大学的资源,通过办分校,或者是合作办学的方式,建设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一流的新大学。
  从上海考生和家长们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和政协委员们"参考广东模式"一词中,不难理解,上海需要的,不再是普通的新大学,而是世界顶尖大学。
  广东,尤其是大湾区,在过去20年里引进了众多海内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研究院、研究生院、合作办学等等,可以说对当地高等教育来说,是结构的优化,也促进了高等教育质量的飞速发展。同样的做法,上海也可以效仿。目前上海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仅有上海纽约大学一所,是由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举办而成,学校成立不到十年,已成为众多优秀考生追捧的热门。在2019年的本科招生中,上纽大收到的入学申请较去年增加25%,申请人数快速增长。可见,海外名校被越来越认可的同时,学生也希望不用出国就能够享受到世界一流大学的优质教育。
  图源:上海纽约大学官网
  "引进国内、国际一流大学的资源,通过办分校,或者是合作办学的方式,建设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一流的新大学",像深圳一样,引进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等世界顶尖名校的资源来办学,这就是未来上海需要的新大学。
  上海需要高质量的、世界顶尖的新大学,不仅是出于上海考生的需求,更是由上海非同一般的地位所决定的。正如提案中所言,上海在国家发展进程中所要承担的责任、扮演的角色之重要,决定了上海必须构建人才高地,而构建人才高地的根本是要有质量和规模一流的高等教育,才能支撑起上海的发展。
  当然,提案中也建议,在增加新大学的同时,对于已有的大学也要重点扶持,让它们走得更稳,走得更快。例如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或是这些高校的某些学科,也要使其快速发展,尽快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在这些建议中,上海这座城市的"磅礴野心"可见一斑——上海已经不再满足于国内高教第二城,而是要成为高水平、开放性、国际顶尖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高地。
  毕竟,在强者的世界里,原地踏步就是倒退。在如今这场愈打愈烈的高等教育资源战里,上海必须变得更强。
  [1]上海出国留学生群体现状调查显示 本科以上占7成
  http://www.chinaqw.com/hqhr/2020/10-21/273481.shtml
  [2]名校优秀生"洋高考"比例惊人
  http://news.ifeng.com/c/7fcKaNbQrWe
  [3]刚刚!2018中国出国留学最强高中TOP100榜单重磅发布!排第一的竟然是....
  https://www.sohu.com/a/271306381_100150530
  [4]上纽大2019本科申请人数增加25%
  https://shanghai.nyu.edu/cn/news/applications-nyu-shanghai-25
  [5]包玉刚、世外录取比例仅1:20,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教育之路该怎么走?
  http://www.erhainews.com/n6981484.html
  [6]唐和平. 放弃高考出国去——上海在读高中生出国留学现象透视[J]. 出国与就业, 2002(17):8-9.
  关于城市和高校,你可能还想看↓↓↓
  揭秘高等教育和城市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高教发展和城市发展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关注软科(ID:zuihaodaxue),认准"城市与高教:共生共荣"话题,掌握各个城市的最新高教动态,为你带来城市与高教的深度剖析。
  山东 | 河南 | 河北 | 江西 | 浙江 | 安徽 | 海南
  广东 | 深圳 | 苏州 | 成渝 | 长三角 | 地方"双一流"
  西部高校 | 不在大城市的好学校 | 二线城市
  缺少好大学的"土豪"城市
  没有一流大学的省会城市
  高教资源断档的城市
  最缺好大学的边远地区
  谁是国内高教第三城
  弱省会VS强第二
  南北高教差异

顶尖高校牵头,发力宇宙最强学科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崛起中的行星探测大国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落地火星,开启了我国星际探测新征程。正如习总书记在贺电中所言火星探测任务的顺利预告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即将发布8月15日,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hanghaiRankings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简称ARWU)将如期发布。作为世界公6种,高校保研途径不只有奥运金牌2021东京奥运会,我国奥运健儿为中国赢得了88枚奖牌,以优异的成绩在世界舞台上一展体育强国的风采!而在考研人眼中,和金牌一样值得被关注的,还有奥运金牌可保研的冷知识。今天,你被保你现在可以用微软的包管理工具了WinGet软件包管理工具,是电脑中自动安装配置卸载和升级软件包的工具。基于命令行的包管理工具已经在NIX世界中被广泛使用,不论是macOS的Homebrew,还是Linux各大发行版自己的包当隐形眼镜遇见AR总有一些创新发明,让人不禁感慨未来已来。比如美国AR初创公司MojoVision设计了一款内置微型显示屏的智能隐形眼镜,用户只要戴上隐形眼镜,就能在眼球正前方的屏幕上看到AR图像。Xperia1II正式开售索尼在今年2月举办线上发布会,并发布了他们的旗舰手机Xperia1II(读作Mark2),这款手机配备了索尼极其出色的Alpha技术加持的相机和高通骁龙865处理器,以及4K分辨率研究人员开发了分离帕金森症相关脑细胞的新技术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技术,用于分离与帕金森症状相关的一种脑细胞,使他们能够详细研究这种细胞类型。生物科学博士Al研究人员揭开了关键基因沉默蛋白功能的谜团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已经解决了关于一种重要的基因沉默蛋白如何识别其靶点的长期争论。他们的发现,发表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杂志上,也解释了某些神秘的行为,这种蛋白质,霸王龙对地球的威胁远远超出你的想象250万年以来,令人闻风丧胆的掠食者,霸王龙,在今天的北美西海岸缓慢地行走。科学家们现在已经对曾经存在过的霸王龙的总数做出了一个估计大约有25亿头(没错,是10亿头)。这听起来可能黑磷基涂料具有抗菌活性根据发表在ACS应用材料与界面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几层黑色磷对耐药细菌和真菌具有高度抗菌性它是迄今为止开发的最薄的抗菌涂层之一,可用于伤口敷料和植入物。抗生素耐药性已使许多传统的治疗全球干细胞市值将达2700亿美元,哪些疾病将受益?全球干细胞市值将达2700亿美元,哪些疾病将受益?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与研究的深入发展,干细胞逐渐被大家了解。1国家级别竞争的产物干细胞一直以来,以干细胞为核心的再生医学转化医学是
科大人助力天问在火星首次留下中国印迹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国防科大空天科学学院张青斌团队围绕火星降落减速天问一号成功降落火星专家揭秘在火星上使用降落伞如何保证使命必达?央广网北京5月15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天问一号在着陆火星前发出的一封家书上面写道我即将迎来此次旅程中最凶险最困难的一关进入下降着陆,这是人中国火星着陆,日本专家连连称赞超越常识之外,非常了不起5月15日,我国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让中国人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这也让中国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登陆火星的国家。这一盛世举动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网友们潜心学习多年的火星文终于派上用场了今天,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将开始进行火星表面巡视探测。今天下午6时许祝融发出首条微博问候地球朋友们地质学家说,我的软着陆区很可能是一个古海洋所在地,屈子天问,今有回响!中国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从未停步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研究过去的南极冰盖消退比想象中更不稳定据外媒报道,一项新研究表明,南极冰盖在过去甚至比之前认为的更不稳定,有时甚至接近崩溃。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在气候变暖冰盖缩减的情况下,冰盖下的土地会暴露在外面,这将增加南极祝贺ampampquot祝融成功登陆火星(原创诗词四首)之一漫漫长路几亿里,昨日祝融历史写。国家发展大科技,伟大复兴进行时。之二茫茫宇宙浩无边,祝融昨日已问天。探索守宙大奥秘,和平发展作贡献。之三(向航天科技人员致敬)里程碑式大突破,科人类的终极极限,我们能否跨越宇宙的最终边界有没有我们永远无法跨越的边界?是否有我们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到达的地方?宇宙对于我们来说有多大,我们能走多远。事实证明,即使有了很先进的科技,我们还是被困在宇宙有限的空间里。如果你看30多位科学家联合发文,表示章鱼是外星生物,他们为什么敢肯定笔者东邪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问题,学术界长期存在一种普遍认同的观点,即地球生命是地球环境经过漫长的演化和作用后形成的,简而言之就是地球生命是土生土长的。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有科随着金属氢在美国实验室的制取物理学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我们给物理学家排名没有意义。物理学不能脱离物质进行想像实验,随着金属氢在实验室的制取,物理学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金属氢陨落地质学理论认为物质是金属氢聚合形成的磁场里高速流动的物质从微生物角度可以推测宇宙很可能就是巨大生命体并且存在多重性微观世界至今为止,科学家对微生物的生命起源理论虽然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但都一致认为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是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最小形式,其大小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