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为何说俄罗斯不可能将重心迁到西伯利亚?

  2021年8月俄罗斯地理学会会长兼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提议将首都迁往西伯利亚。绍伊古提出要在西伯利亚地区建设5个百万人口的卫星城:每个城市都要有明确的产业分工,从而组成一个大型的"科学-工业经济中心"。根据俄罗斯SuperJob招聘网站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超过20%的受访者支持将首都从莫斯科迁至西伯利亚的某个城市,然而也有30%左右的受访者对此表达了反对意见。
  俄罗斯广袤的国土有四分之三左右都分布在亚洲,欧洲部分只占俄罗斯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么看来俄罗斯似乎应该是一个亚洲国家啊,然而事情却并没这么简单:俄罗斯四分之三的人口都生活在欧洲部分的领土上,经济中心和主要的工业基地也位于欧洲,首都莫斯科以及圣彼得堡等主要大城市也普遍集中分布在欧洲。俄罗斯的历史起源于东欧平原上的莫斯科大公国。
  13世纪蒙古西征时期莫斯科大公国成为了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下的一个附庸小国。莫斯科大公国通过为蒙古可汗征收贡赋和征讨不听号令的公国而取悦于蒙古金帐汗廷。莫斯科大公国趁机利用蒙古人的威势趁机削平群雄,从而得以逐渐完成了罗斯诸公国的统一。1378年夏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率领罗斯诸公国在沃扎河和金帐汗国大打出手,战后莫斯科大公国从蒙古人的统治下赢得了独立。
  然而在1383年金帐汗国的脱脱迷失再次入侵莫斯科。1480年日渐强大起来的莫斯科大公国彻底摆脱了蒙古的统治。到16世纪初莫斯科大公国已兼并了特维尔、普斯科夫和里亚赞等罗斯公国,又从立陶宛人手中收复了斯摩棱斯克。至此一个北起白海、南至奥卡河、东临乌拉尔山、西达第聂伯河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宣告诞生,然而这仅仅只是俄罗斯民族扩张史的开始。
  俄罗斯在今天的世界地图上是占地球陆地表面积六分之一左右的庞然大物。俄罗斯广袤的国土在地形上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俄罗斯的国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是一大块平坦的平原区。即使是通常意义上被视为俄罗斯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界线的乌拉尔山也只是一道最高点不足2000米的山脉。要知道我国西岳华山的最高峰也高达2154.9米,也就是说作为欧亚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还没我国的华山高。
  即使在春秋战国时代华山也没能成为阻挡诸侯列国兼并扩张的天堑,那么乌拉尔山在高度上显然并不能构成阻挡俄罗斯人扩张的地理屏障。况且乌拉尔山逶迤南下到北纬51度左右就不再延伸了,因此留下了一块伸展到里海的宽阔平坦的缺口。这意味着俄罗斯人的扩张在地理上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天然地理阻碍,同时这也意味着别人要进攻俄罗斯同样不存在难以逾越的天然地理阻碍。
  俄罗斯的国土几乎就是一块无险可守的大平原。在俄罗斯历史的早期阶段由于自身尚不强大,所以这种地理结构上的缺陷就导致俄罗斯始终缺乏安全感。既然缺乏天然的地理屏障作为防御外敌入侵的依托,那么俄罗斯就试图通过不断扩张领土延长自己可回旋的战略纵深。这时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结构就显示出了独特的两面性:一方面无险可守的大平原的确方便外敌入侵,但另一方面这种地形也便利了俄罗斯人的扩张。
  俄罗斯的领土扩张不仅存在地形上的便利,而且还存在气候和自然环境方面的便利。中国古代王朝为什么始终没越过漠北向西伯利亚地区扩张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原农耕民族很难适应当地严寒的气候。相比之下如今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领土与西伯利亚实际上都属于同样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短暂炎热、冬季漫长酷寒。因此俄罗斯人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不会感觉有气候上的不适应。
  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不仅与西伯利亚在地形上、气候上高度相似,而且土壤类型、植被类型也高度相似。当俄罗斯人向东方的西伯利亚地区扩张时他们完全可以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一直向东推进到太平洋。俄罗斯在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之初其实是同时面对向东方和向西方的两个扩张方向的,然而相比之下俄国在东方的扩张推进速度远比在西方要顺利得多。
  历史上波兰、瑞典都曾是俄国向西扩张的强劲对手。当时的欧洲第一大国可不是俄罗斯,而是国土面积达到100万平方公里的波兰立陶宛联邦。那时的波兰可是拳打俄罗斯、脚踩德意志,号称平独镇露大波波。那时的瑞典也是占据着如今的芬兰和波罗的海地区的欧洲一大列强。从1558年起俄国为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就与波兰、瑞典、丹麦等国反复争夺,然而直到1721年大北方战争结束后俄国才实现这一夙愿。
  俄国用了163年才实现为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这一夙愿,同一时期俄国向东推进的速度可比这快多了。沙俄在向东方扩张的早期阶段所面临的主要对手是由蒙古金帐汗国分化出来的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国、西伯利亚汗国这几个游牧汗国。然而这几个游牧汗国内部都相当松散:西伯利亚汗国6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看着挺大,可实际上却只有不到20万人口。
  西伯利亚汗国事实上只有可汗所在的都城过渡到了城邦国家文明阶段,而其他名义上同样归属西伯利亚汗国的地区其实仍处于原始的氏族部落文明阶段。当地分散居住的渔猎部落在组织力动员力上远远不及俄国,加之俄国从欧洲引入的火绳枪等先进装备进一步放大了双方的差距。1552年沙俄攻占了喀山汗国,4年后又吞并了阿斯特拉罕国,1598年沙皇俄国征服了失必儿汗国。
  失必儿汗国被征服后俄国人已越过作为亚欧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进入到西西伯利亚平原。这时的西伯利亚并没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原始部族。俄国人用火绳枪征服了这些西伯利亚的原始部族。截至1637年俄国人已推进到鄂霍次克海一带。俄罗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部自西向东扩张的历史,然而这也给俄罗斯造成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困惑。
  俄罗斯究竟是一个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这个问题连俄罗斯人自己说不清楚。早在19世纪俄国著名思想家赫尔岑就把俄国究竟是走西方式道路还是东方式道路称为俄国历史发展的斯芬克斯之谜。俄罗斯的国徽上绘制的是一只双头鹰,寓示着俄罗斯地跨东西方两大洲的地理格局。实际上正是这种地跨东西的独特地缘区位塑造了俄罗斯人独特的民族精神。
  事实上你很难说俄罗斯是一个东方国家,因为其种族、宗教、历史、文化中的东方基因都是极其微小的;可你也很难说俄罗斯就是一个纯粹的西方国家。出自斯拉夫族系、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种族、语言、宗教、文化上都显得格格不入。曾被蒙古人统治的经历以及俄罗斯持续向东扩张的历史都使其在西方国家眼中被打上了深刻的东方烙印。
  三百多年前俄罗斯的彼得大帝曾一度实行过全方位的西化改革,然而俄罗斯独特的地缘区位和人文历史使其在欧洲一直保持着独立独行的状态,以致于迄今为止仍有不少西方国家将俄罗斯视为具有蒙古血统的"白色鞑靼",更何况彼此之间还存在着现实利益层面的纠葛。北约和欧盟的东扩不断蚕食着俄罗斯在东欧的传统战略空间,如今西方国家的势力已逼近到俄罗斯的家门口。
  既然俄罗斯在西部面向欧洲的领土受到西方国家的封锁围堵,那么俄罗斯为什么不尝试大力开发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呢?事实上绍伊古的迁都提议正是这样一种心态的真实写照。绍伊古认为幅员辽阔的俄罗斯东西跨度极大,而首都莫斯科所在的位置过于偏西,所以不利于统筹全局。迁都西伯利亚后大量人口、产业随之东移将大大缩短了东部与西部交流的距离,也能就地取材利用西伯利亚丰富的资源发展经济。
  绍伊古的迁都提议除了经济层面的考量之外也有国防安全上的考虑:莫斯科距离波兰边境线不足1000公里,战斗轰炸机无需空中加油或转场就能往返一次,所以莫斯科事实上已处于北约的战术打击范围之内。另外乌克兰表现出越来越亲近西方的倾向,因此黑海地区已实际成为交战区,而莫斯科则已陷入两面受敌的局面。如果迁都西伯利亚将大大缓解俄罗斯面临的国防压力。
  广袤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广人稀、资源丰富。这块地广人稀的土地之下蕴藏着占俄罗斯全国已探明的各种矿物资源总量的80%以上的宝贵资源!在这其中煤炭和淡水资源超过全俄总量的1/3,其他矿产资源如石油、金矿、银矿、铜矿、铁矿、铂矿的总价值超过25万亿美元。事实上单单是这一地区广袤的土地就为俄罗斯提供了辽阔的战略纵深。
  远东地区最东端的楚科奇半岛与美国的阿拉斯加只有一海之隔,两地直线距离不到40公里,而楚科奇半岛上却又无数导弹瞄向美国,这自然是对作为俄罗斯战略对手的美国一个极大的牵制。位于远东地区南部的海参崴作为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年吞吐量约1000万吨,与此同时这里也是俄罗斯海军第二大舰队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由此可见远东地区在经济上、军事上都对俄罗斯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紧邻的中、日、韩三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势头都相对良好。尤其是中国已与俄罗斯达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非常友好的战略伙伴。俄罗斯迁都西伯利亚有利于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对振兴本国经济有重大利好。如果俄罗斯在远东拥有一个经济中心,那么就可以通过向东亚各国卖油气大赚一笔,又可以较为便利地从东亚各国购入工业原材料。
  那么届时就能以远东经济中心带动全俄经济发展,也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欧洲方向的战略围堵。由此可见迁都东部地区是俄罗斯缓解战略压力最直接、成本最低的方案。然而俄罗斯高层也有一种担心:迁都不是国内政策问题,而是国际地缘政治问题。迁都东部意味着俄罗斯放弃了在欧洲发展、放弃了世界级大国地位,这对俄罗斯乃至对国际政治地缘的负面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
  从彼得大帝起三百多年来俄罗斯的奋斗目标一直是融入西方主流体系。尽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始终将俄罗斯排挤在西方主流体系之外,可俄罗斯自己在屡屡受挫之后也始终没放弃过"脱亚入欧"的梦想。无论是在苏联时代还是现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博弈重点始终是在欧洲。如今要反其道"脱欧入亚"意味着对俄罗斯之前奋斗了三百多年的目标进行否定。
  在一部分俄罗斯人心目中这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懦夫行为:历史上俄罗斯尽管被西方国家孤立遏制,但从未放弃过融入欧洲主流体系的目标。即使屡屡受挫之后俄罗斯仍主动发起战略反击。如今却要为躲避西方国家的战略威胁而迁都到亚洲。这令一些俄罗斯人无法迈过心理情感的那道坎。当然也有一些俄罗斯人并不认为这是逃避,而是为了休养生息积攒实力捍卫俄罗斯的大国尊严。
  除了这种地缘战略、心理情感方面的因素之外俄罗斯要迁都西伯利亚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中国东北地区和邻近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南方人眼中都属于寒冷地带,然而俄罗斯远东地区比起中国东北要加一个"更"字。北冰洋沿岸、东西伯利亚地势较高地区和楚克奇半岛地区都属于寒带苔原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和,加之降水较少使植物难以生长。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夏季平均气温在10℃左右,冬季在零下二三十度都是稀松平常。早在1954年到1958年期间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经济政策下政府就投入了67亿卢布并动员了数十万志愿者到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开垦了4000万公顷的土地。然而尽管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垦荒所实现的粮食增产不仅极为有限,更糟的是导致了当地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到60年代初随着垦荒区风沙侵蚀的日益严重使几十万公顷新开垦的土地遭到了破坏。如今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一江之隔的中国东北早已由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相比之下面积4倍于中国东北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所开垦的耕地却远远不及中国东北多。除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之外人口稀少也是制约俄罗斯远东地区耕地开发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需要大量的人,而机械作业的全自动农业则需要大量资金。
  这两项条件恰恰都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所不具备的。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实际上就相当于闯关东之前的中国东北地区:由于人力资源实在是有限,所以自然会存在大量没人去开垦的荒地。由于长期吸引不到优质的资本与劳动力,所以开发建设也就始终无从谈起。如今东北地区已是我国一大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然而紧挨着中国东北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大部分区域都是森林和冻土带。
  目前为止俄罗斯远东地区已开发的耕地面积远不及中国东北。事实证明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尽管地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但当地的气候条件其实是不利于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如果当地的自然条件不适宜发展工农业生产,那么利用当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做转口贸易能否把远东打造成为俄罗斯一个新的经济中心呢?事实上俄罗斯早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了。
  2015年9月3日—5日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举行了第一届东方经济论坛。俄罗斯举办该论坛就是为了扩大俄罗斯远东地区开放程度,从而吸引外国资本注入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此之后俄罗斯又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陆续举办了第二届至第五届东方经济论坛。事实上俄罗斯早就感受到了东亚经济的崛起,同时俄罗斯本身也想搭乘东亚经济腾飞的便车。
  2011年俄罗斯创办了"远东和贝加尔地区发展基金",次年又成立了远东发展部并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了APEC峰会。随着乌克兰危机以及西方制裁的形势愈演愈烈进一步助长了俄罗斯这种战略东移的倾向。普京在2015年的首届东方经济论坛讲话中将远东表述为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中心之一。由此不难看出以普京为核心的俄罗斯决策层其实很想以振兴远东经济的方式打破俄罗斯被西方国家孤立排挤的状态。
  然而真要发展远东、建设远东对俄罗斯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俄罗斯尽管是一个地跨欧亚的大国,然而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带毕竟主要分布在欧洲,位于远东地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距离俄罗斯的核心地带实在过于偏远,所以对俄罗斯国家整体经济的帮助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也需要衡量花大力气去建设一个远离本国战略中心的地区是否值得这样一个问题。
  尽管长期以来俄罗斯始终被西方国家排挤,然而在俄罗斯的民族意识中仍把自己视为是一个欧洲国家。其实俄罗斯对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掌控是相对比较薄弱的。俄罗斯欧洲部分和远东的联系几乎完全依靠沙俄时代修建的长度9300公里的西伯利亚铁路这唯一的大动脉联系,二战时苏联就极为担心日本趁苏德战争之机出兵切断西伯利亚铁路,从而导致自己的欧洲领土与远东地区首尾不能相顾。
  如今西伯利亚铁路仍被视为是俄罗斯维持自己在远东的力量存在的重要生命线。铁路运输在俄罗斯这个国土面积广袤的国家一直发挥着维系各地区联系的重要作用。目前俄罗斯1/4的铁路路段已实现电气化。俄罗斯电气化铁路的总长度目前位居全球首位。然而俄罗斯密集的铁路网络几乎都集中在欧洲部分的领土上:这些铁路不仅承担着俄罗斯国内主要的运输业务,而且还承担着俄罗斯与欧洲及周边国家的陆上运输任务。
  相比之下远东地区的铁路运输能力就要比欧洲部分落后得多——除了西伯利亚铁路这条唯一的大动脉之外远东地区几乎再没其他任何与外界联系的通道。气候严寒、环境恶劣的远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迹罕至之地。俄罗斯的历史起源于东欧平原的莫斯科大公国,尽管通过自西向东的扩张征服了整个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但这些地区的开发时间都相对较晚。
  俄罗斯的工农业布局整体上是倾向于欧洲部分的,因此迄今为止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开发程度仍是相对较低的。占俄罗斯国土面积四分之三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只分布着俄罗斯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口。稀疏的人口密度和漫长的东西跨度使俄罗斯始终无法摆脱基础建设和物流运输的恶梦。在上下游配套过程中的天量运费足以把俄罗斯一切依赖自由竞争的工商业扼杀到赔本破产。
  迄今为止远离首都莫斯科的远东地区仍是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凹陷地区"。现在的俄罗斯就像是一个穷小子打肿脸充胖子住了500平的豪华别墅,可结果天天为物业费、采暖费、家政费这些成本糟心。穷小子住豪宅发现装修的钱都不够,只好找了几间采光通风好的屋子草草收拾一下,剩下的屋子只好大门一锁,堆点杂物或干脆就不管了,然而却需要为此开支大笔的维护费用。
  事实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就类似于杂物间。这里一直都是俄罗斯国土开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住豪宅的穷小子觉得物业费太贵可以出租、可以转让,然而对一个国家而言:"出租"意味着引进移民,"转让"意味着割让国土。后者显然是万万不可取的——尽管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开发程度有限,但换个角度思考也恰恰说明这一地区的开发潜力还相当巨大。
  正如普京所言"俄罗斯国土虽大,却没一寸是多余的"。既然"转让"之举不可行,那么"出租"(引入移民)可行吗?事实上俄罗斯对此一直都是相当纠结的。目前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开发建设其实在相当程度是有赖于在当地生活或经商的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然而另一方面俄罗斯对这种状况也始终心怀疑虑:远东地区不仅地广人稀,实际上当地有限的人口还存在持续流失现象。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远东地区由于缺少国家的系统性扶持导致发展缓慢。从1911年到2011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已减少了大约22%。在2013年之前俄罗斯的八大联邦管区中只有中央联邦区、南方联邦区和北高加索区3个区的人口略有增长,而其余5个区的人口均呈下降趋势。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恰恰正是人口下降现象严重的区域。1991年到2011年期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大约减少了22%。
  如今位于俄罗斯东北部的苔原地带的人口密度甚至降到连每平方公里1个人都达不到。当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持续下降时来自东亚中、日、韩三国的农民和商人开始涌入这一地区。十多年前普京就曾告诫远东地区的俄罗斯政府官员:"如果在不久的将来再不采取实际措施发展远东,那么再过几十年后远东的俄罗斯人口也许将只会说中国话、日本话和韩国话了"。由此可见远东地区的发展已成为困扰俄罗斯的一大难题。
  俄罗斯人因其"永恒的问题"而闻名。"谁应该受到责备?"和"要做什么?"是最为人所知的。另一个永恒的窘境似乎是,"西伯利亚的未来是什么?我今天要回答的问题是苏联时代的西伯利亚为今天的俄罗斯发展的遗产——西伯利亚诅咒!
  为什么俄罗斯不能将重心迁到西伯利亚呢?
  ◦首先,西伯利亚是俄罗斯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西伯利亚的发展必须被视为一个国家整体的问题,而不是单独一块地域问题。
  其次是开发成本 ,我们都知道开发西伯利亚的经济成本和收益。西伯利亚的开发计划对整个俄罗斯是否最有利?正常的开发原则是"尽可能的开发,开发成本较低的地域" ◦
  ◦西伯利亚的困境是,虽然西伯利亚拥有的自然财富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多,但它也具有无与伦比的寒冷和偏远的缺点。西伯利亚的主要开发工作仍然是资源开采。 (这与技术无关。资源行业不一定是高科技。)西伯利亚在制造业方面没有较强的优势。西伯利亚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的份额相对较小。主要服务于当地的企业。大型制造工厂很难再西伯利亚存在。
  ◦过去,(主要是在苏维埃时期)。今天的俄罗斯缺乏物质和人力资本,这些资本因地理位置而受到限制。现在最大困境是资源的缺乏,仅通过补贴,人为压低铁路和电费等来弥补劣势是不够的。 ◦
  ◦西伯利亚发展问题还必须考虑俄罗斯现在面临的人口问题。俄罗斯未来20至30年间最严重的瓶颈是其劳动力萎缩。在这种情况下,制定旨在吸引更多人到西伯利亚的政策是没有意义的。那里的生产力低于其他地方,这会削弱国民经济。在未来,西伯利亚必须采用与过去不同的方法开发。过去的做法是建立和支持大城市的大规模集中投资。现在,俄罗斯需要找到以尽可能少的人来开发资源的方法。所谓的加拿大方法 - 临时驻扎工作组以便在开采时进行资源开发等等 - 而不是大力开发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位于北亚地区,是一片广阔地带,面积约为1322万平方公里 ,比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二的加拿大(998万平方公里)还多出320多万平方公里。西伯利亚名称来自于西伯利亚鞑靼语,意为"沉睡之地"——以西伯利亚诞生后的际遇 ,真有点名副其实。早前,西伯利亚鞑靼人在此建立了西伯利亚汗国,后来被莫斯科大公国占领。直到现在,广袤的西伯利亚仍然属于俄罗斯的国土。
  西伯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油汽等自然资源,是一块富饶的土地,让其他国家羡慕嫉妒恨。但是,这样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风水宝地"在沙俄和苏联的统治下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了,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 与利用。西伯利亚现在仍然空旷、死寂、荒凉,绝大部分地区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地理风貌。确实可惜。为何说俄罗斯不可能将重心迁到西伯利亚?
  其实,在沙俄时代,俄罗斯人就有想过要开发广袤的西伯利亚。只是开发难度太大,当时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单凭人力开发存在诸多难题。而欧洲通往西伯利亚的交通也非常不便利,尤其是西伯利亚地处寒带、亚寒带、纬度高,常年平均气温低,气候恶劣。西伯利亚北部地区,日照时间非常短,常年广布冻土,大部分时间土地都被冰雪覆盖,毫无生气。西伯利亚南部光照和热量也严重不足,并不适合农植物种植,当地稀少的居民多以渔猎和游牧为生,生活清苦程度可想而知。历史 上,哥萨克族曾经移居到极少的气候相对较好一些的地区,对当地进行了有限 的开发。但是,欧洲的俄罗斯人根本不愿意到这个苦寒之地来生活。沙俄政府也徒呼奈何,纵使知道西伯利亚地下有无穷的宝藏,也只能望之兴叹了。
  俄国政府曾经出台过政策,鼓励和强制欧洲的俄罗斯人向西伯利亚移民,但是西伯利亚落后、环境恶劣的现状摆在那里,所以,移民政策并不能行之有效。俄国政府只能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找一些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予以开发,这样,在西伯利亚出现了很多稀疏的定居点和零星的厂矿——多分布在西伯利亚交通干道的沿线地方或者一些农垦区。开疆拓土的沙俄时代,俄国人能做到这一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毕竟,俄罗斯人在历史上,主要把精力放在欧洲,放在向南寻找温暖的出海口上,精力与钱财都不允许俄国政府对西伯利亚进行大规模地开发 。
  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制度的优越性,容易形成全国合力,也便于利用自己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的工业来开发西伯利亚——这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可见一斑 。但是,虽然苏联在西伯利亚的开发方面投入了一定的精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相对于无垠辽阔的西伯利亚来说,仍然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苏联有224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而只有2.86亿人口。两厢对比,苏联需要更多的人口,而不是更多的土地。面对世界第一的国土,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一直是苏联政府的当务之急,苏联根本没有多余的人力去开发西伯利亚了。苏联垂青西伯利亚丰富的自然资源,期望开发这些宝藏出口换取自己所需要的轻工业生活用品。但是,由于西伯利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气候恶劣依然如故,资源开发成本非常高,苏联人也只能浅尝辄止,见好就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流失了5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1亿多人口,经过叶利钦的休克疗法,俄罗斯的国力一落千丈,根本不能与前苏联同日而语。穷得快没有饭吃的俄罗斯人只能靠出口资源与军事武器过日子,但是,军武出口容易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钱并不好赚。能源产业就成为了俄罗斯的最后的救命稻草,因而 ,俄罗斯人又想起了西伯利亚。但是,俄罗斯由于自己的经济捉襟见肘,要应对北约东扩,要应对周边国家的骚乱,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成本来开发西伯利亚了。这就是俄罗斯不可能将重心迁到西伯利亚的原因。

自然气候过程掩盖了最近人类引起的步行环流趋势自然气候过程掩盖了最近人类引起的步行环流趋势本周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ClimateChang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最近赤道太平洋风系统(称为Walker环流)的加太阳有事情发生?专家预言卡灵顿事件将在2025年之前上演1859年,有一场载入史册的地磁风暴发生在地球上,这场地磁风暴的规模史无前例,以至于在夏威夷可以看到极光。据夏威夷电报系统的工作人员表示,这场地磁风暴发生的时候,即使没有插上电池也外星人是怎样维持生命的?外星人怎样维持生命据所有自称遇见外星人甚至被请上了飞碟的人回忆,他们都没有看见外星人吃东西,也没有看见他们的飞船里有厨房厕所之类的东西。我们假定外星人存在,那么他们吃什么呢?或者说如果真有外星人的话,那他们扔弃的垃圾肯定会飘到我们地球来在2001太空漫游这部电影里,宇航员在月球第谷环形火山口的尘埃中挖掘出外星人造物。当太阳升起晨曦之光照在上面时,它开始大声向星际广播,振聋发聩。300万年前,制作它的外星人飞越太阳科学家设计可能证实宇宙中第五种物质状态的实验或改变对物理学的认知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的一篇新研究论文中发表了一项可能证实宇宙中第五种物质状态的实验并可能改变我们对物理学的认知。物理学家MelvinVopson博士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是有质量美国载人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新华社洛杉矶4月27日电(记者谭晶晶)搭载4名宇航员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在经过近16小时飞行后,于美国东部时间27日晚飞抵国际空间站并与之顺利对接。资料图当地时间2021年美国AxiomSpace公司与阿联酋签署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协议美国AxiomSpace公司4月29日宣布,该公司4月27日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MBRSC)签署了一项协议,一名阿联酋宇航员将搭载NASA的Cre俄罗斯宇航员在太空弯曲欧洲机械臂,进行第250次太空行走它开始动了。是的,它开始动了!宇航员奥列格阿尔捷米耶夫看到一只机械臂在太空中弯曲时惊呼起来。两名俄罗斯宇航员以每小时17500以百里的速度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了长达7小时42分钟的太祝融号如何应对火星上的冬天?工程团队详解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火星即将进入冬季,入冬后,正在火星开展巡视探测任务的火星车祝融号将面临更多挑战。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近日向记者透露,工程团队已经对俄罗斯宣布成功发射ampampquot安加拉1。2ampampquot火箭将军用卫星送入目标轨道来源海外网俄罗斯轻型版安加拉火箭(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截图)海外网4月30日电俄罗斯卫星网援引俄国防部消息称,当地时间4月29日,安加拉1。2轻型运载火箭搭载一个俄国防部军用卫星从普列超精密原子钟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关于时间的预测使用世界上最精确的原子钟之一,物理学家已经证明,如果你将地球表面上方的高度改变微小的0。008英寸(0。2毫米)大约是一张纸宽度的两倍,时间会慢一点。这一发现再次证实了阿尔伯特爱因
如果地球突然下起钻时将会发生什么?精勤农民线上学习节如果地球突然下起钻时将会发生什么?首先,在钻石雨来临的瞬间,你必须要克制你心中的欲望,更不要想着用麻袋来借,因为每一颗从天而降的钻石都会如同坠落的陨石,具有毁灭性物体进入黑洞速度能达到光速吗?物体运动的本质是因为引力场g而运动,在绝对太空指没有引力场环境物体处于绝对静止。根据Fmg一ma,在自由环境F0,gvvR,则vgR,黑洞环境g一,则v一,理论上达到光速没问题,问为何芯片短缺越来越严重?半导体短缺正在打击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巨头,从华盛顿到布鲁塞尔再到北京都敲响了警钟。危机给政策制定者客户和投资者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制造更多的芯片?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也有一电瓶循环利用,将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装在电动车上?这能安全吗?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很迅速,现在很多人都开始转向使用新能源电汽车。新能源汽车只是将汽油动力改为用电提供动力的模式,不过对空气的污染降低了很多。但是你知道新能源汽车废弃的电池去哪了前苏联海军高官UFO能以惊人的速度移动,还能自由进出海底五角大楼特别工作组的UAP报告已经披露,但俄方似乎也在此时采取行动。这位前苏联海军指挥官讲述了他在行动中遭遇到不明飞行物的经历。前苏联海军司令飞碟以惊人的速度移动。弗拉基米尔尼古拉广西南宁市电信的100M光纤宽带速度也太慢了南宁市,南湖边某小区,晚上9点,装的电信宽带,开个迅雷的官网网页都卡。这还是只开两台电脑,一只手机的情况。因为我开着笔记本,而另外一台台式机正在重新装系统后,装软件。结果想进迅雷的比封锁和禁运更可怕,美芯片专家大都是华人,中国半导体已经觉醒长久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都在坚持对中国的关键领域技术围堵,尤其是芯片领域的封锁更是密不透风,相关原材料的封锁禁运也与技术封锁遥相呼应,在中国外围形成了一面层层包围的高墙,一架飞碟承载二万吨货物飞向扭约飞碟是最廉价的快捷的运输工具,飞碟漂浮在上空,理论上无需消耗能源,飞碟盘上装着真空管,管内装有上万吨重的铁圆盘,利用磁力把圆盘悬浮,在电力作用下,让圆盘高速运转,当速度大于第一宇宙民科一一没拿国家科研经费就不是科学家?我不仅是科学家,而且是世界首席理论科学家,绝大多数学子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有自已一份工作收入,民科就是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提升工作质量,华为二万多名科学家不拿国家经费,就不是科学家,教腾讯16岁以下玩家在中国游戏流水的占比为2。68月18日消息,腾讯今日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腾讯第二季度营收1383亿元,同比增长20第二季度净利润(NonIFRS)340。39亿元,同比增长13,是连续数个季透明了!滴滴上线司机收入报告赚多少钱一目了然8月16日,滴滴官方宣布,滴滴车主App上线试行司机收入报告。在沈阳长春保定秦皇岛鞍山淄博和安顺的滴滴司机可以率先体验透明账单,乘客支付金额和司机收入金额都一目了然。试行期间,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