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印度部署建设空间站,计划规模超越我国天宫,实际航天水平怎样?

  2021年10月16日, 我国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升空 ,顺利将三名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
  在经历了6个月在中国"天宫"的"出差"任务后,该三名中国航天员于2022年4月16日顺利返回地球。
  一时间,中国人民沸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就连那些此前一直质疑中国航天技术能力的西方发达国家,也纷纷向中国求合作,据悉,目前有俄罗斯、日本、德国、法国、巴基斯坦等20余国航天机构向中国递交了合作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在2011年亲手炮制了 "沃尔夫条款" 、禁止中美航天领域合作的美国也坐不住了, 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公开在社交媒体上请求中国分享包含月壤在内的航天成果 。
  眼看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如此大的进步,我们隔壁那个"爱吃醋"的邻居印度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急切想在航天领域展现出比中国更强大的实力,把世界各国的眼光从中国吸引过来。
  这不,最近印度总理莫迪就公开表示: 印度要在三年内赶超中国,建造出比"天宫"号规模更大的印度空间站。
  印度网民更是激进,有人在社交媒体公开表示:
  "印度科学和天空技术当然比中国领先多了。与印度相比,中国啥也不是,特别是比天空技术的话,中国更是远远落后。中国追求的是数量,而印度注重的是质量。中国靠偷,靠抄袭,而印度靠创新。"
  更有印度网民在媒体上直接叫嚣道: "中国天空技术落后印度20年,印度才是天空超级大国。"
  ……
  诸如此类言论,在印度媒体上大行其道,再加上印度官方的"放卫星"(说大话),印度人显然已经认为中国能做到的,印度更可以做到。
  那么印度的实际航天水平到底怎么样呢,达到了什么水平?印度总理莫迪凭什么底气敢叫板中国航天?中印航天技术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印度航天的发展。
  航天技术作为一国综合实力的体现,各国在航天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冷战时期,美苏在航天领域的竞争几乎到了白热化,其他各大国也争相进入航天"赛道",以至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放言道: "谁能控制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
  印度在1950年成立印度共和国后,印度的"国父"尼赫鲁一直对航天技术抱有极高的野望,他把航天技术比作"现代印度寺庙的庙顶",不惜出巨资,大力寻求国际合作和技术支持,以使印度掌握先进的航天技术。
  最终,印度在苏联的大力协助下,于1963年在顿巴建成了印度第一个火箭发射厂,并在同年发射了印度历史上第一枚探空火箭, 使得印度有了进入 "航天俱乐部" 的资格 。
  1980年7月,印度又用本国自制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使得印度成为世界上仅有的6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之一。
  截止2012年,印度陆续发射了各类卫星将近60颗,并组建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
  随后,在2013年11月,印度成功将自己的首颗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成功发射升空,并于次年9月抵达火星,一举使印度摘得 "亚洲首个发射火星探测器国家" 和 "全球第四个成功进行火星探测的国家或地区" 的桂冠。
  2016年5月,印度发射了该国首个航天飞机RLV-TD,虽然是技术验证机,但其技术确实达到了目前的国际水准,但其造价却仅仅是美国一架航空飞机的十分之一。
  2017年,印度为了打破中国人在2015年创造的火箭发射卫星 "一箭20颗" 的亚洲记录,向印度发射了一枚火箭,一次性将104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当时的世界记录, 直到2021年此项记录才被美国的Spacex公司发射的"一箭143星"打破。
  目前,印度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备的航天组织系统,拥有各类人才1.68万人,基本掌握了运载火箭的发射和制造技术、人造卫星技术以及航天器的地面控制和回收技术,在航天航空技术领域拥有着相当强的技术能力,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
  当然,印度作为航天大国,不可能航天技术仅仅限于发射卫星和探测器这么简单的任务,除了前面提到的发射火星探测器探索火星以外,印度还制定了 "登月计划"和"载人航天计划" ,别管能不能实现,务求跟隔壁的中国一争高下, 着实有 "中国上的项目的我也要上" 的意思。
  为此,印度在2005年发布了印度空间发展战略长期规划 《JAXA2005》 ,明确了印度未来十年的航天发展方向和研发投入问题,欲要豪掷1000亿美元打造全球顶级航天事业,但最终落到实处的仅仅30亿卢比。
  印度"载人航天"计划:
  2006年11月,印度航天局正式批准了印度首个载人航天计划-"加甘扬"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2014年前送一名宇航员进入太空,预计耗资22亿美元。
  2009年,印度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向外公布了印度载人飞船的研发细节,该飞船总重约3吨,能够搭载3名宇航员, 将由印度自行设计的GSLV-2火箭发射升空 。
  2019年,印度空间与研究组织发布了印度建设太空站的计划, 准备在2023年建成自己的空间站 ,并开始正式在班加罗尔建立载人航天飞行中心培养宇航员。
  但是近期,印度似乎又推迟了该计划,印度有关当局又宣称印度第一个空间站将在2030年建成。
  印度"登月"计划:
  根据计划,印度的"登月"计划将被分成三个步骤实施:
  第一阶段是2008年前发射绕月无人探测器,在月表100公里处高度绕月球轨道飞行,并收集月球数据绘制月球三维地理图。
  第二阶段是发射无人探月车,对月球进行实地的科学考察和研究,确定月球实际的环境和地理信息。
  第三阶段,在2015年之前实现载人登月。
  作为登月计划的一部分,印度已经于2008年10月发射了"月球1号"探测器,在2009年7月又发射了"月船2号"探测器,前景也是看起来不错的。
  如果从印度的航天技术进步来看,印度实现此两项计划还是大有可能,虽然有点超前,毕竟实力还是有一些的,但自从进入2014年以后,或许是应了中国人的老话"欲速则不达",印度航天事故频发 , 航天事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
  首先是被印度人引以为傲的PSLV火箭发射任务在过去的几年中频发失败,要知道PSLV作为印度ISRO的王牌火箭,可将3800公斤的载荷送到低地轨道,20多年来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随后被印度给予厚望的 GSLV-Mk-II 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再出问题,导致部分发射任务失败。
  然后就是印度备受瞩目的"月船2号"和火星一号任务失败。
  "月船2号"开始按计划实施落月任务时,突然失联坠毁于月球表面, 而印度的第一颗火星轨道探测器也在运行9个月后因为无法运行失去联系而任务失败 ,等等。
  根据统计,仅仅2014至2021这几年间,印度航天因为各种故障已经至少造成了超过十次的重大事件,这不但印度在国际上树立的航天强国形象一落千丈,更严重影响了印度人的民族自信心,也导致了包括印度空间站计划和登月计划的载人航天计划无限期推迟。
  如今,随着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加剧,以及西方国家对印度航天技术扶持的一些限制,印度的航天事业再次遭受到极大的影响,不但使得印度航天部门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而且向国外获取航天关键技术时也困难重重。
  就比如印度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可控技术,一直是印度无法解决的短板,这些技术都要依赖其他的国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国产化替代方案举步维艰,印度至今仍无法造出满足要求的大推力火箭。
  相比于印度航天事业起步时能从苏联和西方得到航天技术的顺风顺水,中国航天事业的开端确是困难重重,几乎是从零开始, 直到1956年有 "中国航天之父" 之称的钱学森回国才正式拉开帷幕。
  但此时,苏联不愿意为中国提供航天技术支持,西方更是竭力防范社会主义中国获得西方先进技术,一切只能依靠自己白手起家。
  但就是靠着钱学森等一批爱国科学家的不懈奋斗, 中国航天硬是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康庄大道。
  中国直到1970年才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但从此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一发不可收拾,利用自主研发的"长征"系列火箭,陆续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通讯卫星、第一颗极地轨道卫星等等。
  并在1999年至2021年陆续发射了 "神州一号"到"神州十三号" ,使得无垠太空从此有了中国人的身影,并最终依靠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并开始着手建造了自己的空间站-天宫,预计在2022年前后完全建成,届时, 中国人将拥有一座质量在180吨左右、可长期驻留的空间站 。
  非但如此,中国人还根据自己的航天规划,先后发射了月球探测器"嫦娥"并实现了月球软着陆、"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卫星、 "羲和号"太阳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等等,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如今,中国航天已经处于世界航天技术的领先地位,几乎处于和美国、俄罗斯同位置的梯队。
  比较中印在航天科技领域的差距, 我们明显看出,印度航天技术水平很强,但和中国比起来还有不少差距。
  但如果说印度航天与中国航天在技术上的最大差距,那就是中国人在处于西方国家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完全掌握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各项航天技术,基础扎实,技术和人才储备雄厚,而印度航天一开始就处于国外技术的扶持之下,缺少核心技术,没有形成完善的航天技术储备。
  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总理莫迪放出三年内赶超中国,建造出比中国"天宫"号更大的空间站的言论简直是痴人说梦, 颇有喧哗取宠的味道 。
  毕竟,核心技术可不是随手就能得来的,其他国家也不可能提供,需要自己长时间的不懈研究和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摸索出来。
  似乎印度国内的航天科研机构知道中国和印度间在航天技术领域的差距,有意降低了莫迪的调门,印度空间与研究组织近期再次向外界宣传了其在2019年发布的印度航天计划,此计划规划建造一个质量在15-20吨左右的空间站, 能为宇航员提供15-20天的驻留期限 ,比起中国空间站完全体180吨的规模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可以看出,此计划显然比印度总理莫迪的"口出狂言"更务实,更符合印度目前的航天技术水平, 至于印度在2030年能不能按照计划实现,那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

超流宇宙中没有速度限制,现在科学家知道原因了近日,在寒冷稠密的氦3超流体介质中,科学家们最近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穿过介质的异物可以超过临界速度限制而不破坏脆弱的超流体本身。超流体是一种流体,它具有零粘度和零摩擦,因此流动时不会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超过光速,你能看到它吗?当一个物体超过光速时,会有什么现象?我们知道,按目前的理论,在这个宇宙没有什么比光速更快。那么假设一个物体的速度超过光速,你能看到它吗?其实你可以在它刚刚经过你身边后看到它,但当它一个铁原子以时速28000公里射向人类头部,会有什么后果?时速28000公里的铁原子撞向人类头部,会死亡吗?如果一个铁原子以每小时28000公里的速度射向人类的头部,会有什么后果?许多人会不假思索,那不是直接爆开了?28000公里的速度啊海洋和海,多了一个洋,却有千差万别海和海洋有什么区别?我们知道,不论海,还是海洋,都是覆盖地球表面70的大或广阔的水域。两者都是水,但是却有实质性的差别!面积首先,海洋是各大洲之间的水域,例如大西洋将非洲和欧洲与北如果所有人类只带着知识回到10万年前,多久才能回到目前水平?假设人类全部回到10万年前,多久才能恢复目前的技术水平?如果所有的人类回到10万年前,脑子里除了知识之外没有任何工具,他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技术发展到目前的水平?其实人类的知识是至铁元素是坍缩恒星中产生的最后一种元素,为什么?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确认这个问题本身是否存在错误。因为铁并不是坍缩恒星产生的最后一种元素,而镍才是。因此在这方面,镍才是特殊的元素,而不是铁。铁的特殊之处在于铁,特别是霍金本应获得却遗憾错过的2020诺贝尔奖广义相对论之黑洞霍金合作者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失之交臂的诺贝尔奖,2020物理奖得主为霍金打抱不平!周二,三位科学家因对黑洞的研究而获得202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89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彭罗斯兴这三个威胁哪个更危险!小行星撞击,超级火山还是核战争?这个问题很有趣,其实核战争是三者中最不危险的。首先是因为,核战争是人类主动的威胁,在任何特定时刻,我们都可以选择由一方或另一方采取行动。这还是有可能的,但完全取决于我们能否阻止它。霍金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吗?霍金如果在世能获得诺奖吗霍金在世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近日,诺贝尔奖的颁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少朋友针对此提出了许多有关诺贝尔奖的疑问,其实饱受关注的是一代理论物理学家斯爱因斯坦是个骗子吗?骗子爱因斯坦,这说法是怎么来的?关于爱因斯坦,这位家喻户晓的人物,至今仍然存在着争议。这个争议就是爱因斯坦是个骗子吗?为什么会有这个正义呢?实际上很多人发现了Emc2,也就是质能方物理学家是不是看不起斯蒂芬霍金?这个天才的思想在宇宙中漫游,而他的身体却被限制在轮椅上这是关于霍金先生的一段令人久仰的评价,大多数人对霍金都不会陌生,甚至久慕他的大名。但其实我想说一句不太礼貌的话,这样是不是有点
亚马尔半岛上的地狱之门若甲烷全部释放,可以炸了整个地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西北部,一个个矩形的圆形巨坑在不断形成,当地的居民们将其称为地狱之门。他们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与地狱相关联?很危险吗?在不久之前,俄罗斯的专家们正式公布了它们的来外星人联系地球的几种方式在宇宙尺度上,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极为困难,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假如真的有外星文明(至少跟人类一样发达)想要人类知道他们的存在,有哪些办法呢?一反常现象法就是字面意思,高级文明可以通过回望嫦娥五号的历程意义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搭乘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升空,奔赴月球。嫦娥五号是我国首个月球采样任务目标是采集至少2千克月球样品,并在12月17日成功将样太阳轨道器为NASA太阳成像仪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第一次观测据外媒报道,NASA和ESA的太阳轨道器(SolarOrbiter)可能还没有完全投入使用,但这并没有阻止太阳探测器从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的日冕中捕捉到它的第一批带电等离子体。这是探测天问一号着陆中国成第二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计划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月球是地球而不是太阳的卫星是因为太阳对它的万有引力太小吗?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并且这个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而不是太阳的卫星,是不是因为距离太远导致太现代计算机是否有速度限制?现代处理器似乎可以永远改进,但实际上这是物理定律所决定的。任何计算机都有限制。科学家发现,光电子器件的能力受到量子物理学本身的限制。众所周知,没有什么东西比光更快,对于使用光来控制这颗恒星在死亡时正在排出六个奇怪的宇宙烟雾环我们太阳的日子屈指可数。在大约50亿年的时间里,太阳将膨胀成一颗红巨星,在稳定下来成为一颗白矮星之前,它会脱离其外层。这是大多数类太阳恒星不可避免的命运,这个过程是众所周知的。但正进行了将近100年,沥青滴漏实验,到底是为了证明什么?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进行了快100年,熬死了两位科学家,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长期实验之一,沥青滴漏实验。沥青滴漏实验这项实验为何会有如此长的周期?主要还是在于这之中发生了各种小意外,太阳风暴来袭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太阳粒子撞击地球的高层大气会很美丽,但太多则可能是灾难性的。ImagecreditSveinMagneTunlitunliweb。noWikimedia,CCBYNCSA1859年传播中国航天员精神,探索未知太空,可尼文化推出时空宇航员IP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航天正式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嫦娥登月,北斗组网天宫揽胜中国航天经过60余年的探索发展,在问鼎苍穹的道路上奇迹不断成果喜人。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