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进行了将近100年,沥青滴漏实验,到底是为了证明什么?

  一个简单的 科学实验 ,进行了快100年,熬死了两位科学家, 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长期实验之一, 沥青滴漏实验。
  沥青滴漏实验
  这项实验为何会有如此长的周期?
  主要还是在于这之中发生了各种小意外, 而沥青本身在流体运动中非常缓慢 。
  整个实验在设计上并不复杂,而且在家就能做, 但为什么 科学家们 还是如此热衷该实验的进行?
  沥青实验 究竟能在科学界做出怎样的贡献?
  沥青滴漏实验
  科学家是为了证明什么?
  沥青实验在未来还会继续吗?
  文章将会从这几个问题上着手解答,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究竟有怎样的魔力 让科学家们持之以恒地专注进行 。 "无聊"的沥青滴落实验
  关于沥青 ,人类在历史上很早就开始利用沥青进行工程建设了。
  沥青
  这种奇妙的物质可以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 液相和固相的相态转变 ,出色的粘度和流体静力让它很容易混合其他物质形成结实的沥青混凝土。
  沥青 在抗腐蚀、防水方面有着优越的性能。
  从早期的人类利用一直到今天都是优良的 建筑骨料。
  建筑骨料
  对于科学家而言,沥青这种神奇的状态可能更让它们痴迷,尽管人类在这之前就明白了 物质的三相转换,但还是耐不住科学实践的探索精神。
  与其给学生们讲干巴巴的教学教材,不如让它们亲身经历这种变化。
  而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中的 托马斯·帕内尔教授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科学探索精神的人。
  沥青滴漏实验
  为了向学生展示这种物质的流体变化和相态改变,同时也希望学生们明白一些 看似固体的物质实际上是一种高粘性的流体。
  另外, 沥青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得非常粘稠 ,除了加工处理,没人真正地观察到沥青在自然状态中是如何滴落的。
  就此,帕内尔教授展开了这项实验。
  沥青块
  1927年,实验开始进入准备阶段,帕内尔教授在实验室里 选取了一小块 沥青 进行高温加热,然后放置在一个封闭的漏斗状的容器中静止。
  经过三年的静置,融化后的沥青基本稳定, 呈现出一种高粘度超低流动性的状态,漏斗颈部的密封才被切断 ,这才让沥青开始自行流动。
  滴落的沥青
  教学实验虽然简单,但是帕内尔还是要求学生和自己对沥青进行细致的记录和观察,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光是静置沥青就花了三年, 那学生的记录肯定也不会是来自同一批。
  关键的记录点和证据大部分肯定还是在帕内尔的手里。
  沥青实验的第一次记录是在1938年12月 ,这时一切看似顺利进行, 记录也在正常进行中。
  结果好景不长, 到了1947年 ,第二滴沥青下落后不久,帕内尔教授就因病去世。
  随着帕内尔教授的去世,这项实验逐渐被人忘却搁置,因为它实在是很不起眼,而且这之间的长期观察 也不可能完全由人24小时监视记录。
  此后这个装有沥青的实验装置便被储放在了学校的收藏室里,此后的几年间一直没人公开展示, 直到约翰·梅因斯通教授的出现。
  约翰·梅因斯通与装有沥青的玻璃漏斗
  来到学校的梅因斯通本身并不是实验的继承人,但它在偶然中听闻到了学校 此前关于沥青实验的传闻 。
  同样身为教授的他对此也表现出极强的兴趣,最后在同事的帮助下 重新打开了这个封闭已久的实验。
  到这时, 已经是沥青滴落实验的第四次滴落 ,中间的记录交由摄像机完成。
  沥青滴落时间表
  不过该项实验似乎就像是一场猫鼠游戏,两位教授一直想 亲自抓捕到 沥青 的滴落,很显然帕内尔教授由于年龄问题没能追赶上,那更年轻的梅因斯通教授呢?
  很不幸的是,即便是梅因斯通教授也没能亲眼见证沥青的滴落, 先前的两次滴落梅因斯通教授都因为个人原因而错失 ,接下来的几次更是有种命运捉弄人的感觉。
  1979年 ,在第六次下降发生在一个周末,恰好梅因斯通教授并没有在学校;
  到了1988年,沥青实验装置被带到了布里斯班世博会上进行展示, 结果就当第七次沥青滴落时,梅因斯通教授这时正在接饮料,刚好错过沥青的滴落。
  值得一提的是,沥青滴落实验在滴落七次之后, 实验室就被安装上了空调 ,房间的平均温度变得更低了,这意味着沥青的流动变得更加缓慢, 等待将会是一个更漫长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记录沥青滴落的过程,实验室在2000年购置了一台摄像机来捕捉 即将到来的第八次沥青滴落。
  结果让人很意外的是,摄像机居然在关键时刻出了问题, 第八次滴落并没有被摄像机记录下来。
  史上最无聊的沥青滴漏实验
  年事已高的梅因斯通教授开始走向和帕内尔教授一样的道路, 就在2013年8月时,梅因斯通教授去世了, 他追溯的过程比帕内尔教授长的多。
  也许是造化弄人,即便是他也没能亲眼见证这种历史时刻。
  而在8个月后, 2014年时沥青低落装置掉下了第9滴沥青。
  这次滴落其实还有点意外,因为实验装置的看护人员看见了即将盛满的烧杯, 因此想要换一个新的。
  结果就在更换装置的时候不小心碰撞到了滴落装置的支架, 第九滴沥青很意外地在这次人为事故中滴落 。
  关于整个沥青滴落实验的记录基本就到这儿,人们对它的兴趣也在逐渐降低, 因为实验装置并不只有一个,而且数据结果在后来得到了展示。
  沥青滴漏实验沥青实验的结局
  当年就在 昆士兰大学 开展沥青滴落实验后的不久, 1944年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三一学院也在进行自己的 沥青滴落实验 ,而且实验的整个过程非常相似。
  该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教学,而是为了研究和证明 沥青的高粘度 。
  也许是由专门的科学团队在一直支持这项实验的进行,整个实验进展很顺利,并且没有什么丢失的数据。
  在2013年4月 ,距离都柏林沥青滴落实验上一次的滴落已经过去了十年 ,学院的物理学家注意到装置中水滴样的沥青已经快要完成。
  于是他们将整个实验装置移动到一张桌子上, 并用网络摄像机进行记录。
  到了7月11日下午5点左右,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记录了沥青自然滴落的过程。
  沥青粘度大约是蜂蜜的200万倍。
  根据过去的观察记录和统计数据, 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物理学家估算出了沥青的粘度 。
  自然流体状态下的 沥青粘度大约是蜂蜜的200万倍 ,以水为对比大约是200亿倍。
  这次的发现也终于让整个实验宣告一段落,同时国际组织也宣告了 昆士兰大学实验的失败。
  昆士兰大学
  要说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从科学意义上来看向人们展示了沥青流体在正常压力下的变化, 这在压强梯度力中是一种很好的证明, 但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科学实践的精神吧。
  如果没有教授们持之以恒的科探精神,恐怕整个实验很难正常进行下去。
  要说实验成就的话,其实还是有的。早在沥青滴落实验"结束"之前, 第十五届搞笑 诺贝尔奖 的颁奖典礼上就给沥青滴落实验颁发了一项大奖。
  "搞笑诺贝尔奖"
  虽然不是什么特别正经的奖项,但还是有一定的意义, 这项实验给人们带来了有趣的思考。
  如果一项实验需要长期的记录观察, 甚至跨越了人类的年龄限度 ,那它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沥青实验未来还将继续进行,也许它成为了一种象征,在向人们宣告这种 科学精神 有多重要。
  总而言之,这种实践付出的精神才是当下科学界所需要的东西。

射电暴信号源成未解之谜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记录的第二次出现的快速射电暴信号,对低频率射电暴(FRBs)信号的发现有助于破解信号来源的天体物理谜题。加拿大氢强度测绘实验(CHIME)项目的科学家急切等待从新罪魁祸首!小行星带来了九个月的黑暗,最终杀死了恐龙随着阳光变得暗淡,植物和动物都逐渐死亡了。随着造成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之后,地球上的部分地区将会陷入黑暗。导致了非鸟类恐龙的灭绝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的几年称得上是字面意义上的明明能看到,为什么科学家却睁眼说粉红色根本不存在?综述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疑惑,明明只需要黑白两色就可以无阻碍的描绘出所有的物体,为什么世界万物却是五彩缤纷的呢?其实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世界上是没有颜色的,而我们所看到的宇宙从何而来?要回答任何物理问题,你必须问宇宙本身。但是当答案不再存在时会发生什么?也许我们所能想到的最大问题是关于我们的终极起源这一切从何而来?通过研究宇宙本身,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问题的许多方面宇宙存在问题我看有很多读者在解读森林法则的逻辑上出现了一点误区,认为如果领先地球文明几万年的外星人就不屑于欺负人类?当发现地球在宇宙尺度上存在无数个我们这种低等文明,连稀有生物都算不上的时候,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有多远?太阳绕银河系转一圈又有多远?我们都知道,地球一直在围绕着太阳公转,每转一圈就是一年,所以如果要问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有多远,那么我们似乎只需要将地球的公转速度与公转周期相乘,就可以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然而实际情况写给嫦娥(原创诗)嫦娥飞远了给月亮送去了玉兔从此,不仅地球人在瞭望月亮也有玉兔从月亮瞭望地球玉兔还想看到更多在月亮的背面躲过地球的噪音去找火星金星以及更多的行星玉兔,你多么的渺小却在赶一件大事你迈出解决石墨烯超导性难题石墨烯的非常规超导电性。来自三层石墨烯的实验数据(底部)显示了两个圆形费米表面,形成了一个环状的形状,其中占据的电子态位于其中(顶部)。在非传统的超导电性中,假设电子通过相互作用粘月球将延寿8亿年?嫦娥5号又有重大发现,会有生命出现吗图为嫦娥五号前段时间中发射的嫦娥5号月球探测器引发了全世界关注,它是人类自冷战结束以来第1颗成功实施了月球采样返回的探测器,而最近中国科学家在嫦娥5号采集的样本中又作出了重大发现,英国新发现能像豹子一样爬树的似鸟恐龙格林迅猛龙复原图(图据网络)英国巴斯大学和朴茨茅斯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近日报道了在英格兰怀特岛发现的远古大型迅猛龙近亲的化石,这种外形似鸟的恐龙甚至可以像豹子一样爬树。研究成果最近发表英国发现巨型千足虫,体长达2。7米,来自远古时期笔者东邪根据英国媒体近日的报道,英国研究人员在诺森伯兰郡的一个海滩上发现了一具远古生物的化石,经过鉴定该化石的真实身份是远古巨型千足虫。根据研究人员的测量结果显示,该化石重达50公
美国研究口口声声人道主义的美国,给阿富汗埋下三颗定时炸弹口口声声人道主义的美国,给阿富汗埋下三颗定时炸弹作者谭主来源玉渊谭天微信平台编辑周悦美军撤离阿富汗的阴云,还未散去。有报道称,美军完成从阿富汗撤离任务前故意毁坏了喀布尔机场雷达等大轻松阅读福岛核污水中的哥斯拉福岛核污水中的哥斯拉作者大头章章来源破圈了微信平台编辑周悦在风靡世界的诸多IP中,有一个诞生于日本的IP十分独特,那就是哥斯拉。在天灾频发灾难意识强烈的日本,哥斯拉的存在极具象征意征稿信息欧亚地缘政治新变局下的俄罗斯与世界第四届全国俄罗斯与欧亚青年教师及博士生论坛欧亚地缘政治新变局下的俄罗斯与世界第四届全国俄罗斯与欧亚青年教师及博士生论坛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微信平台编辑周悦一报名条件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在读博士生。二论坛主题本次中美研究秦亚青美国对华战略转变与中美关系走向秦亚青美国对华战略转变与中美关系走向作者秦亚青,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外交学院原院长教授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年第15期时政国关分析微信平台编辑周悦摘要中美关系跌至低谷的一个重要东盟研究范斯聪为中国东盟合作注入强劲动力范斯聪为中国东盟合作注入强劲动力作者范斯聪,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09月10日12版)微信平台编辑周悦2021年9月10日至13图书推荐网络时代的问题,要靠网络的方式来解决,棋盘与网络提供战略新范式网络时代的问题,要靠网络的方式来解决,棋盘与网络提供战略新范式来源中信出版社微信平台编辑周悦棋盘与网络网络时代的大战略全球100位思想家之一安妮玛丽斯劳特全新力作谷歌前CEO埃里克中美研究门洪华于永群中美软实力比较(20172020)门洪华于永群中美软实力比较(20172020)作者门洪华,同济大学同济特聘教授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同济大学基地主任于永群,同中美研究楼春豪析美撤军与阿富汗局势楼春豪析美撤军与阿富汗局势记者徐梦溪来源中评网,中评社微信平台编辑周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楼春豪近日接受中评社专访,就美军撤离阿富汗与阿富汗局势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美国研究91120年美国的政策为什么全错了?91120年美国的政策为什么全错了?作者谭主来源玉渊谭天微信平台编辑周悦刚刚完成撤军,美国总统拜登就在911事件20周年前夕表示,我们必须从过去20年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美国的大西洋人工智能吴丹孙国烨迈向可解释的交互式人工智能动因途径及研究趋势吴丹孙国烨迈向可解释的交互式人工智能动因途径及研究趋势作者吴丹,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国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德国研究陆洋德国社会未偏离稳健主方向陆洋德国社会未偏离稳健主方向作者陆洋,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来源环球时报,20210915微信平台编辑周悦德国第20届联邦议会选举将于9月26日举行,目前仅剩不到两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