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红色魔鬼险些被英军爆头击杀!经典三翼机的致命缺陷

  上期回顾:在上一期《大国战鹰:德国篇》系列连载《一个人战力能顶三个师!这个男人是如何成为"红男爵"的?》中,给大家讲述了带给协约国新一轮"灾难"的"信天翁"式战斗机的发展、还有"红男爵"冯·里希特霍芬的横空出世和崛起,而这位"空战之父"波尔克的接班人也创造了比它的导师更辉煌的战绩,成为了"民族英雄"般的人物。而随着他指挥的"飞行马戏团"在1917年6月的成立,最能代表"红男爵"形象的三翼机也要换装了。
  所以这一期,胖兵就接着给大家讲讲"红男爵"和他标志性的三翼机福克Dr.I诞生前后的故事。
  "信天翁"性能下降风波:
  很多人认识"红男爵"都是从他标志性的红色三翼机开始的,但实际上,在他取得的80架战绩中,有三分之二都是驾驶"信天翁"战机取得的。
  而在1917年6月成为第1战斗机联队(简称JG 1)的联队长后,"红男爵"虽然已开始接触福克Dr.I型三翼机,但此时该型机仍未正式列装,所以在9月之前,他仍在驾驶熟悉的"信天翁"作战。不过此时,它的"信天翁"D.III也已经换成了更新的D.V型。
  ▲"红男爵"(Red Baron)正在测试
  新型的"信天翁"D.V战斗机
  上期胖兵曾给大家讲过,"信天翁"D.III因采用"半倍机翼"布局而出现了下翼结构强度的问题,而D.V型就是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推出的。
  此外, D.V型还缩小了上翼与下翼的距离,并采用了全椭圆的机身,方向舵和腹鳍的尺寸也更大了,这些也都是它区别于D.III型最明显的特征。而D.V型在4月首飞后,马上也获得了德国空军的大量订单,到7月共订购了900架。
  ▲"信天翁"D.III(上)与D.V型(下)的侧视图对比
  涂装都是"红男爵"的座机
  但令人无法理解的是,D.V型本该已经"彻底解决"的下翼强度问题,不仅在日后的使用中被发现仍然存在,甚至还不如以前,而且连上翼的强度都不行了,需要额外的钢丝来拉伸…
  这可激怒了本是充满期待的德军飞行员,招来了一片骂声。连"红男爵"都写信批评D.V型荒谬、可笑、过时,而且在面对英军飞机时无法做任何事情…
  ▲"红男爵"驾信天翁D.V返航
  为了平息飞行员们的愤怒,信天翁公司又赶紧推出了全面加强翼梁和翼肋的D.Va型,这才算基本解决了上下翼的强度问题…真不知道他们在研制D.V型时在做些什么…
  而在外观上,D.Va型相比D.V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上下翼的V型支柱下方,又多了一个斜的支撑杆。
  ▲区分V和Va型的最好办法
  就是看这里(红圈处)有没有多出一个支撑杆
  而对于此事,德国空军出于迫切的战争需要,加上也没有更好选择,所以也没跟信天翁公司"算账",还继续追加了一大批订单,8到10月的订购量达到了1012架。再加上1918年增购的,使D.V和Va型成为了"信天翁"系列中产量最大的战斗机,达到2500架。
  而对于"红男爵"来说,D.V型的"性能下降风波"虽然持续了几个月,但骂归骂,在此期间对他的实战表现似乎也没产生多大影响。此时,他的战绩也已经累计到了57架。
  轻敌的代价:
  不过,在驾驶D.V的一次空战中,他却险些因为轻敌送了命…
  ▲空战中"红男爵"得意的一笑
  (电影镜头)
  1917年7月6日,在一场40架次飞机的混战中,"红男爵"的座机被一架英军战机追击,而过于自信的他则有些放任的让这架英军战机在后面射击,因为他觉得,这架距他300多米远的英军战机,就算枪法再怎么好,也不可能在这个距离上击中他~
  可就在这时,他只觉得头顶突然传来一阵剧痛,随即就失去了意识,飞机也随之失控,从3600多米的高度坠向地面。显然,他的头部被子弹击中了…但庆幸的是,在飞机下坠的过程中,他的意识又逐渐恢复了过来。
  他先关掉了发动机让飞机滑翔,并摘下护目镜观察自己的位置,当发现自己仍位于德军防线的后方时,在距地面高度不足50米时又重新启动了发动机,并找了一块空地安全迫降。
  ▲头部被击中后安全迫降的"红男爵"的座机:
  "信天翁"D.V型
  要说"红男爵"可真是够幸运+命大,因为这颗击中他的子弹基本只是从头顶擦了过去,这虽然在他的头顶留下了一个约5厘米长的口子,皮革飞行帽也被划了一个大洞,但好在没击穿头骨…
  ▲看看"红男爵"被子弹打了一个大洞的
  皮革飞行帽(后方视角),命确实够大~
  但这也造成了他的头骨骨折,并住进了医院。这不仅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恢复,而且还经常伴有持续的头痛和恶心。
  ▲住院期间的冯里希特霍芬(左)
  以及他和护士的合影(右)
  但在医院期间,他还坚持写日记,而日记内容后来也成为了他的自传《红色战斗机飞行员》,并在1917年首次出版。1918年,又推出了修订版的《红色战斗传单》。
  ▲"红男爵"的自传:《红色战斗机飞行员》(左)
  《红色战斗传单》(右)封面
  在日记中回忆此次经历时,他也写道:我突然感觉到了临死前的状态"。但别看他这么说,对于划过他头顶的那颗子弹,"红男爵"可并不认为是来自于那架英军战机,而是在空战中正好"擦"到了友军发射的子弹~
  而那位向他开火的英军战斗机飞行员唐纳德·康内尔(Donald Cunnell)则在7月12日死于地面高炮火力。
  ▲唐纳德·康内尔(左)和安葬他的陵园
  据记录,康内尔当时驾驶的仍是较老的F.E.2d型战斗机,这也可能是被"红男爵"轻视的另一个原因,毕竟按正常来说,即便是当时已经退役的福克E型都能轻松干掉它。
  ▲康内尔驾驶的F.E.2d型战斗机
  而连着养病+写日记,"红男爵"也只在医院住了40天,头绑着绷带就回到了大队。8月份,这位让德皇威廉二世颇为器重的王牌,还专程来到了他的部队视察,并看望了他。
  ▲头绑绷带的"红男爵"冯·里希特霍芬(左)
  向前来视察的德皇威廉二世(右)敬礼
  但在恢复战斗飞行后,整个8月份他只进行了两次战斗飞行,虽然都胜利了,并且取得了他的第58和59个战果,但他却感到筋疲力尽,并且情绪沮丧。这除了有创伤仍未愈合的因素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此次受伤后留下的后遗症的影响。
  他的这种症状如果在今天,就可能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是指一个人自身或目睹他人死亡、受到死亡威胁,或身受重伤,肢体不全后出现的精神障碍。PTSD在病发时,轻则会反复回忆,触景生情。重则会出现攻击性行为,自残,自杀…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这样看,康内尔的这一击虽然没有让"红男爵"直接毙命,但也对这个协约国眼中的"红色魔鬼"(Red Devil)的覆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在法国,人们都成"红男爵"是"红色魔鬼。"
  而在"红男爵"住院和恢复的这段时间,"信天翁"式战斗机在西线的"统治"地位也正被协约国快速逆转…
  "信天翁"遇"天敌":
  一方面,在1917年6月和7月,协约国就有一批新型战斗机也"扎堆"服役,它们是法国的斯帕德S.13(SPAD XIII) 、英国的S.E.5a、索普维斯"骆驼"(Sopwith Camel),还有双座的"布里斯托尔"(Bristol)F.2b。
  这其中,斯帕德S.13和不仅和"信天翁"一样标配有双同步的机枪,而且综合性能优秀,整体结构也非常坚固,没有"信天翁"的那些操心事。甚至可以说,德国当时还没有与它性能相当的战斗机。而斯帕德S.13也是一战中产量最大的战斗机,达到了8472架。
  ▲斯帕德S.13战斗机
  S.E.5a则被认为是英国在一战中制造的最好的战斗机,也是一战中飞行速度最快的战斗机,最高(水平飞行)速度可达222公里/小时,远超D.Va的170公里/小时。它出色的高空性能更使得它成为了"信天翁"最具威胁的对手。
  ▲英国S.E.5a战斗机
  而"骆驼"则以灵敏的操控性和机动性著称,虽然它也因"过于灵敏"而容易失控,失速,被鉴定为"不适合新手驾驶",但在机动性上都比"信天翁"D.III和D.V更好。并且它成为了一战中击落敌机数量最多的战斗机,达到惊人的1294架。
  ▲索普维斯"骆驼"战斗机
  甚至连"布里斯托尔"F.2b这样的双座战斗机,也因为搭载了动力强劲的发动机,不仅使其具备单座战斗机的性能,而其后座的双联机枪也能更好地应对咬尾的敌机。
  ▲"布里斯托尔"F.2b战斗机
  总的来说,这几款机型相对于"信天翁"D.V和Va,普遍的优势在于动力更强,全部达到200马力以上。而且速度更快,最快都能超过200公里/小时。飞行和操控性能也都比较均衡,也就是"骆驼"比较"偏科"。而要说它们普遍还比不上"信天翁"的,就是双同步机枪了。
  而除了战机性能提升外,另一方面,协约国也涌现了一批不亚于"红男爵"的王牌飞行员。
  比如一战中战绩总排名第二的法国王牌勒内·保罗·丰克(René Paul Fonck),他的确认战绩达到75架,而他自己的非官方记录则达到了127架。
  ▲法国王牌飞行员勒内·保罗·丰克
  和他的斯帕德S.13战斗机
  而总排名第三,战绩72架的加拿大王牌飞行员威廉·埃弗里·毕晓普(William Avery "Billy" Bishop),更是在4月30日就和"红男爵"交过手,还险些将"红男爵"击落。
  ▲加拿大王牌飞行员威廉·埃弗里·毕晓普
  和他的"骆驼"战斗机
  红色三翼机的诞生:
  不过要说协约国这些新型战斗机中,真正刺激到德国人,并且影响到德国1917年下半年到1918年上半年的战斗机发展的,还是一款上面没提到的机型,那就是索普维斯三翼机(Sopwith Triplane)。
  ▲索普维斯三翼机(Sopwith Triplane)
  胖兵之所以没在前面把它列出来,也是因为它并未装备英国空军,而是一种海军的战斗机,但却因有一部分被抽调到出来支援空军作战,从而出现在了西线的战场上。
  而德国之所以会生产出福克Dr.I型三翼机,也正是受到了索普维斯三翼机在战场上出色表现的刺激。所以率先研制出这种三翼机的国家,也得算到英国头上。
  ▲福克Dr.I型三翼机
  其实,索普维斯三翼机早在1916年5月就已首飞,并且在首飞中就表现出了明显优于双翼机的爬升率和机动性,但直到当年年底才开始批量生产,而且采购和装备的也都是海军,所以数量不多。到1917年5月,总共也只有147架装备了英国第1、8、9、10、11、12海军中队。
  ▲装备索普维斯三翼机的英国海军中队
  这其中的第10海军中队在1917年4月被抽调到了西线支援空军作战。而该机一经亮相,表现就相当突出。
  尤其是第10中队的中队长,加拿大籍王牌飞行员雷蒙德•科利肖(Raymond Collishaw)驾驶的三翼机,他在4月28日首次驾三翼机作战时,就依靠灵活的机动性将一架德军战斗机打得空中解体,而这一幕更是吓退了另外3架德军战机。
  ▲加拿大籍王牌飞行员雷蒙德•科利肖
  而在此后的两个月中,科利肖的中队更是击毁(地面)、击落了多达84架德军飞机,这个代号为"黑色航班"(Black Flight)的中队也因此闻名于世。不过在英军内部,却因为空军不愿意宣传海军取得的战绩,而没能得到广泛宣传,这也让科利肖气得够呛。
  ▲描绘"黑色航班"中队作战的油画
  因发动机罩和轮罩都涂成黑色而得名
  但无论如何,这个战绩都深深刺激了曾研制"射击同步协调器"和福克E型战斗机的设计师安东尼·福克(Anthony Fokker),他在1917年4月查看了一架被德军俘获的索普维斯三翼机后,设计出了德国自己的三翼机,原型机在1917年7月5首飞,命名为V4。
  ▲福克三翼原型机V4
  根据试飞中发现的问题,又在随后推出了改进的V5,它们的主要区别就是翼尖的支撑杆。V5型获得了空军的20架预生产订单,并将前两架送到部队做实战测试,命名为F.I型。
  ▲福克三翼机原型机V5
  1917年8月28日,两架用于作战评估的F.I送到了第1战斗机联队,"红男爵"在9月1日就首次驾机作战,在两天内击落了两架敌军飞机,取得了他的第60和61个战果。
  ▲描绘福克F.I首次升空作战的油画
  而就实战表现,"红男爵"也对F.I型做出了高度评价,称F.I的性能比索普维斯三翼机更好,希望联队尽快装备。其它几位试飞过的德军飞行员也认为,F.I比"信天翁"要灵活得多,俯仰和方向控制轻而有力,转弯也相当快。它不仅能完美的躲避敌人,还能表演特技~
  于是,德国空军也开始批量订购,9月和11月分别订购了100和200架。量产后,F.I正式命名为Dr.I。相比于原型机,量产型的区别也很小,主要就是增加了翼尖的滑橇,防止操纵"过于灵活"的三翼机在降落时擦撞到翼尖。
  ▲红圈内就是福克Dr.I型新增的翼尖滑橇
  这也说明,操纵灵活虽然是优点,但过于灵活,就是缺点~这也是英国为什么没大量装备索普维斯三翼机,而是选择了"骆驼":Dr.I也和"骆驼"一样,不适合新手~
  ▲游戏中的福克Dr.I
  出乎预料的表现:
  但是,开始的那两架F.I型在分配给两位高手:JG 1两个中队的中队长后,他们却没能开创多更战果,在9月15日和23日就相继被击落…
  一个是"红男爵"之前担任中队长的第11战斗机中队的中队长库尔特·沃尔夫(Kurt Wolff),最终战绩33架。另一个是第10战斗机中队的中队长沃纳·沃斯(Werner Voss),最终战绩48架。
  ▲库尔特·沃尔夫(左)和沃纳·沃斯(右)
  且不论他们的战斗经过如何,这至少可以证明,在协约国的新一批战斗机面前,Dr.I型虽然也是刚刚投入战场的新型战斗机,但却无法再像福克E型和"信天翁"那样,一开局就能给对手带来重大损失了。
  而此后,Dr.I型也出现了和"信天翁"D.III,D.V几乎一样的问题,那就是三翼结构的强度不足…
  10月29日,第15中队的预备队长海因里希·冈特曼(Heinrich Gontermann)在做特技时飞机解体,并在迫降时中丧生,最终战绩39架。两天后,第11中队的另一架Dr.I更是在水平飞行中就解体了,原因也是三翼结构强度不足,再加上缺乏防水措施,导致湿气腐蚀了结构。
  ▲坠机的海因里希·冈特曼
  对此,福克也是赶紧对现有的Dr.I进行改进升级,包括增强翼梁结构和增加防潮措施,到1917年11月底完成了修复。
  到了1918年1月,随着量产型的逐步到位,第1战斗机联队的6、11两个中队全部换装了Dr.I,而包括JG 2和JG 3的14个中队也以Dr.I型为主要装备。到了1918年4月,共有171架在西线服役。
  ▲大批列装福克Dr.I的德国空军
  不过,大量装备后,强度不足的问题也仍未解决,并且间接导致了很多飞行员的受伤。
  1918年2月3日,第11中队的汉斯·沃尔夫(Hans Wolff)驾驶的Dr.I因翼梁故障而迫降,而取得10架战绩的他也在5月16日被击落。
  3月13日,"红男爵"的弟弟萨·冯·里希特霍芬在俯冲攻击一架"骆驼"战机时,上翼前缘也突然破损,大感惊讶的他试图滑翔着找一块空地迫降,但在着陆又发现前面有一根电线杆,在做躲避动作时,又因为角度太大直接重重的摔在了地面上,他也因此受了重伤,直到哥哥阵亡时,还躺在医院里…
  ▲迫降时坠毁的"红男爵"的弟弟
  萨·冯·里希特霍芬的Dr.I
  至此,福克Dr.I的实战表现,可能让很多等人都赶到失望,或出乎预料吧。而这也是因为,Dr.I虽然有着很多突出的优点,但缺点也一样突出,甚至更多。
  且不说脆弱的三翼结构,在大角度爬升或俯冲时可能会出现破损甚至断裂。
  在飞行性能上,Dr.I的爬升速度虽然快,但178公里/小时的最大水平飞行速度却远比不上协约国的那批新型战斗机,而且由于发动机的压缩效率低,在高海拔地区性能也会急剧下降。加上战争后期优质润滑油的短缺,发动机也经常出故障。
  其次,Dr.I的三翼机结构也使飞行员在起降时的视野很差,而狭窄的座舱也缺少防撞垫,这使得降落时飞行员的头部很容撞到机枪上而严受重伤。需要提前说的一点是,也正是这个设计上的疏忽,给4月21日"最后一战"中受伤后迫降的"红男爵"造成了二次伤害。
  到了1918年5月,德国空军也停止了对福克Dr.I的订购,最终它的总产量也只有320架,这个数量也就和"信天翁"的D.II型相当。
  所以综合来看,胖兵认为:
  一方面,安东尼·福克决定制造自己的三翼机,还是有些缺乏考虑,他只是看到了对手的三翼机暂时取得的突出战果,就急于"复制"。却没仔细想想,如果三翼机真这么好,那为何英国一直没有将其纳入空军,而且才装备了区区一百多架?还不是因为三翼机太"偏科"了。
  ▲索普维斯三翼机
  另一方面,随着战争步入后期,德国的战斗机研制也出现了"后劲不足"的情况,想拿却拿不出一款能像福克E型和"信天翁"当初那样震撼对手的战斗机。而从福克E型到"信天翁"再到Dr.I,也等于象征了德国空军从登场到巅峰,再到衰落的过程。
  可以说,如果不是"红男爵"驾驶过Dr.I,历史对它的评价可能根本不会"留情面"。而真正能平衡它的优缺点,并将它的性能发挥出来的,也许也只有"红男爵"这样的高手。但战斗机毕竟不是特技飞机,不足之处不能指望着用飞行员的技术去弥补。
  ▲2020年9月,美国飞行爱好者
  迈克尔 C.库纳特(Michael C. Kuhnert)
  驾驶的福克Dr.I复制品在西弗吉尼亚州
  的一个小型机场坠毁~
  下一期,胖兵将给大家详细分析下"红男爵"最后一场战斗的详细经过,并将讲述福克随后推出的一战中德国最后一款战斗机——福克Dr.VII型,这款"红男爵"曾参与研制的战斗机不仅重回了"正规",性能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它还能像当年的福克E型和"信天翁"那样,重夺德国已经失去的空中优势么?

婚姻不幸的女人,进来婚姻是不是不幸福?找了个男人好吃懒做,不要脸,怎么办?离婚么?可有了孩子,又于心不忍。于是抑郁啊,后悔啊,烦躁啊,然后自己越来越老。最终成了黄脸婆。如果你的心足够狠,那就离开。如果太阳突然消失后的八大行星运动状态光是有速度的,光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0万千米。太阳光传播到地球需要8分20秒,太阳光传播到其他七个行星也需要时间。万有引力的形成是因为星球在运动方向的正方向与反方向上受到的光子的撞击光在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和波长的关系夏季在太阳下的时候,感到太阳发出的紫外线很强,把皮肤晒的生疼。频率不同的光线产生的能量就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光线的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传播的光子数量就越多。光线在单位时间内传播富士通新款4MbitFRAM稳定在125高温下运行铁电随机存储器FRAM是一种采用铁电质薄膜作为电容器以储存数据的内存,即便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仍可保存数据。FRAM主要结合了ROM和RAM的特性,并拥有高速写入数据低功耗和高速读写ColorOS12发布时间被曝光?这些全新功能与时间务必留意作为国产手机操作系统之一的ColorOS,凭借自身独特的人性化功能和优异的交互体验,近几年来一直深受用户的青睐和喜爱。随着其他厂商的手机系统纷纷开始踏上新的更新迭代的征程,也有不少月球颤抖引发戏剧性洪水宇宙航行局警告说,由于月球的摆动,涨潮洪水的剧烈激增距离十年之遥。来自航天局的一项新研究警告说,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低洼沿海地区将经历迅速增加的涨潮洪水。根据这项研究,海平面上三项第一!FindX3综合能力到底有多强?中国移动这份数据真相了近日,中国移动终端实验室发布了2021年第一期智能硬件质量报告,通过从通信能力多媒体能力产品可用性用户口碑多个维度,对主流5G手机综合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从这份榜单数据来看,OP世越号沉没,韩国官方沉默不语,中国打捞队说出真相?世越号为何离奇沉没?韩国政府又为何对真相频频隐瞒?灾难背后是否真是高层的一手操控呢?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一个朋友说,关注我进入今天的故事。世越号之难在2014年4月16日,韩国发生了一块石头打脸进化论颠覆人类起源?苏美尔王表揭露真相人类的起源究竟是什么?在位时期长达上万年的国王是否真的存在?神话故事又是否有可能真实存在呢?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一个朋友说,关注我,进入今天的故事。人们质疑进化论大家都知道关于人类的小长假即将结束,家长和孩子收心了吗?教你几招,让你满血复活国庆假期结束了大家是不是应该收收心准备开始准备上班上学呢?快乐的时光像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感觉还没怎么过,假期就结束了更可怕的是节后上班后肯定会有很多人出现不适应甚至对上班上学怀有恐上海家长注意丨魔都孩子的漫漫升学路,家长该如何规划?上海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升学之路也非常之多,每个岔路口都有很多不同的选择,家长们经常会在升学问题上纠结,不知道究竟怎么选才是最适合自己娃的。今天,小编为有选择困难症的家长们,总结了
宇宙诞生后仅5亿年就出现了一个红点,科学家却说这是里程碑宇宙印象深度科普栏目第893期据ALMA射电望远镜的最新观测数据,大约在宇宙大爆炸后的5亿年左右,即133亿年前,宇宙中就出现了一个红点,这是宇宙第一代恒星诞生氧气的痕迹,这是一个人类为进化而退化了!大约400万年前,人类最古老的祖先出现在地球上。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人类已经进化成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拥有其他生物望尘莫及的智商,具有更强的改造自然的能力,通过语言和文字得以更准确太空里共死过几个人?联盟11号飞船安全着陆,打开舱门却是一场悲剧太空探险对人类生活来说是残酷的,迄今为止在561名冒险离开地球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中,只有三人在真正的太空中死亡,这真的是一个小小的奇迹。通常当火箭发射飞离我们的星球或重新进入大气层时美宇航员将进行太空行走替换国际空间站外挂蓄电池中新网3月29日电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消息称,美国宇航员尼克黑格和克里斯蒂娜库克将于29日进入太空更换国际空间站外挂蓄电池。国际空间站上两名宇航员光谱传感紫外吸收微型光谱仪的结构原理是什么?莱森光学紫外吸收光谱仪是紫外可见光谱仪中一种广泛使用仪器,它主要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探测器数据处理和记录(计算机)组成。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可以研究金属离子与有机物配体之间的络合作用。紫外吸美国宣布发现第二个地球真的适合人类居住吗?人类探索太空的方法越来越先进,各国更是不断大力研发航天技术探索宇宙奥秘。科学家在外太空发现各种形形色色类地行星的消息可谓不绝于耳。科学家在探索的过程发现很多类似地球的行星但是却又有400年前的爆炸图像,这是宇宙中的超级大爆炸,最后的超新星哈勃的故事和望远镜的发展恒星爆炸后其高能物质和散发出的光以惊人的速度散发到太空中。(图片来源NASA,ESA,R。Sankrit和W。Blair(JHU))四百年前的某个星期,(1(科技)俄罗斯两名宇航员完成太空行走任务新华社莫斯科4月19日电(记者黄河)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说,莫斯科当地时间19日0时37分(北京时间19日5时37分),俄罗斯宇航员奥列格阿尔捷米耶夫和丹尼斯马特维耶夫完成太空行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举办星空知识测试活动来源人民网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供图。人民网北京4月14日电(记者郑瑜涵)日前,由北京航天爱好者组成的火星队和金星队在一场星空知识测试中展开激烈角逐,这是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庆祝航天日暨在宇宙中科学家发现一艘星际飞船科学家们意外在宇宙中发现了一艘星际飞船已经自动航行了上万年之久,它并不在银河系附近,这里距离地球有着几十亿光年。故事要从一个数学天才小胖说起。辍学在家的他刚刚通关了一款游戏,就被两木卫二如果你这两天手机信号不好,还真不能怪谁前言就在2022年4月10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现,从北京时间11时到14时期间,地球发生了磁暴现象,而这件事情的罪寇祸首竟然是我们的太阳。回想一下,这天中午你的网速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