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理解物演通论的一些误区(从澄清万维钢先生的错误谈起)

  原文于2020年7月6日发布于微信公众号"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四十九,网址如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MTU2ODQwOQ==&mid=2247484371&idx=1&sn=7719ddf3c2e02f395f23fc18c9edbb07&chksm=ec0feda5db7864b3ecb62448c408c3956bea7f67b81896e902916243386741e7eccf9b3eb66b&scene=21#wechat_redirect
  网络上质疑甚至批判《物演通论》的文章一直都有,迄今为止,我看到的所有质疑和批判都源于没读懂《物演通论》,连《物演通论》的核心概念"存在度"等都没有正确理解,其质疑和批判自然就成了主观臆想。我理解这些质疑或批判者,因为真正理解《物演通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定的哲科知识背景,更需要一颗能随时空杯的谦逊心态,因为每个人的思维都处于自我遮蔽状态,只是有的人自知,所以会保持警惕,愿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始终在完善自己,我所见到的王东岳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哪怕面对不如自己的人,王东岳先生都会首先站在对方的角度充分的理解对方,只要对方的认知中有可取之处都会接纳并为己所用。而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认知遮蔽状态是不自知的,这使得一些哲科知识背景很高的人反而读不懂《物演通论》,这是因为语言是有局限性的,同一概念的具体内涵只能在具体的理论系统或逻辑模型中呈现,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个新的理论体系或逻辑模型不断新建的过程,这使得其中相同的概念在内涵上难免随着逻辑模型的变迁而存在差异。比如人这个概念,在人类不同的文明阶段内涵是不同的:在古希腊阶段,柏拉图只能粗略的把人视为"理智的动物",而在人类知识分化到分子生物阶段时,人成为基因编码的产物。当读者习惯性的把其他理论系统的概念内涵完全套用在《物演通论》上时,既有的认知反而会成为理解《物演通论》的障碍,以空杯的心态撇开概念的符号而真正理解新体系下旧概念的新内涵是这些人读懂《物演通论》的关键。
  王东岳先生对待任何质疑和批判的态度都是不争论、不说服、不苟同,因为任何争论建立在彼此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才有效,而理解他人总是难的,每个人打破自我遮蔽并不断成长,只能靠自己。正因为理解和认同王东岳先生的这种态度,我也几乎不回应这些质疑和批判,我相信,在公众号上认真注释《物演通论》、认真分享对《物演通论》的理解,尽可能的给想读懂《物演通论》的人系统的提供文字上的辅助,是更有意义的事。我一直相信,只要真正理解《物演通论》的人越来越多,对《物演通论》错误的质疑和批判自然就会越来越少,甚至烟消云散。当然,那会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但这次面对万维钢先生的批判我忍不住想回应了,因为得到用户大多同时知道王东岳先生和万维钢先生,但认真读过并读懂《物演通论》的极少,这使得他们缺乏对万维钢先生文章的判断力,这势必会因着万维钢先生对《物演通论》的错误理解而误导一大批人。所以,我愿意凭着我对《物演通论》的理解来澄清一下万维钢先生在理解《物演通论》上的错误,目的只是不希望太多人被误导。当然,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科学知识的领域我愿意向万维钢老师学习,我唯一比万维钢先生强的可能就是对《物演通论》的理解,所以,我有这个责任去澄清,毕竟,澄清的过程也是宣传和帮助更多人正确理解《物演通论》的过程。
  (一)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理解《物演通论》的最大误区就是不明白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我曾经的一篇文章《什么是真正的哲学》(1、网址附文后),这里只针对万老师产生的错误再简单说明一下。
  毋容置疑,万维钢老师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但对《物演通论》的阅读一定是浮光掠影的,同时因为细节上的认知先行否定了递弱代偿,导致其无法真正的去理解和学习《物演通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万维钢老师缺乏哲学思维,不知道哲学探讨的问题,更不知道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由此障碍了进一步了解《物演通论》的心。事实上,哲学和科学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只不过哲学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整体认知,以整个世界或整个存在为研究对象,讨论的是整个世界的现象和本质,在这个层面上,所有科学认知都是现象,根据所有现象后整顿出的规律才是世界整体的本质;科学是关于这个世界的局部认知,把世界划分为不同的特定的范畴为研究对象,在这个层面上,对科学现象的理解,依赖于哲学赋予的世界整体的本质。世界整体的本质就是人类的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深层决定着人类看待世界的方式。换句话说,哲学分而治之就是科学,科学合而为一就是哲学。所以,科学认知是哲学认知的素材,但哲学认知才能铺垫科学认知更深的所以然基础。任何局部都无法从整体中真正割裂,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知"都是割裂的"知"。割裂的"知"越多,越难整合,矛盾也越多,因此越来越难找到规律。这就如同一条黄河,整体上由西向东,但局部上你分的越细,其矛盾之处越多,也越不容易看清整体和规律,只有基于整体的走向去理解局部的走向,才能澄清局部认知的所以然。当然,通过比喻来说明任何道理都有问题,本文中但凡用到比喻都仅仅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万维钢老师的认知状态就是人类当下科学时代的典型认知状态,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太阳系发生重大变化需要100亿年),但人类的知识越分化越细,以致于越来越看不到整体和整体规律,只看到表象上或细节上的矛盾。所以,万维钢老师认为递弱代偿是在没有规律中找规律。所以,万维钢老师的头脑中有不少科学规律,就是没有哲学追本溯源所追求的终极规律。
  须知,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规律,有了规律才能预测未来,才能顺应规律而正确行为,实现知识的求存效用。无论科学或哲学,任何知识都是一个主观的逻辑模型,虽然都非真,但其价值和意义是不一样的。人类整体的求存需要一个整体的画面,即需要一个宇宙观模型,从天人合一的前神学模型到神学把一切归于上帝,再到哲学追求终极、追求存在,都是在缔造这个宇宙观模型,它作为思想、作为基础理论是人类文明的基底,一切文明化生存都建立在这个思想模型上,正如农业文明依赖于地心说、工业文明依赖于牛顿的绝对时空说、商业文明依赖于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说。所以,哲学知识作为终极规律并不直接可用,而是需要从基础理论从宇宙观模型一步步重构各分科的基础理论,然后一步步从务虚落实为务实,才能实现其大用。
  但人类科学时代这几百年,因为西方哲学在自身的分化中没落,丧失了追求终极、追求存在的宇宙观的缔造能力,使得人类遗失了整体的视角,越来越迷茫,尤其是在当下,西方主流文化面对诸多问题的涌现越来越显出无法维护人类的整体求存,东方文化早已过时,没有整顿科学信息量的能力,唯有王东岳先生打通东西方文化的藩篱,在深层缔造了全新的递弱代偿的宇宙观模型,第一次把割裂的时、空、物一体化,完成了哲学的任务,铺垫了人类未来的生存通道。
  王东岳先生在无用空间的演讲《宇宙观的意义》(2、网址附文后),希望大家明白人类建立宇宙观的重要性,而人类所有的或整体的"知"都是为了寻求一个确定的宇宙观以及由此建立的世界观、价值观。缺乏对这个世界的整体理解,缺乏对各学科知识的统合,信息量越多只会让人类越迷茫、越是说不清对错而进退无据。
  把一切归为偶然或不确定性的知识没有任何功用和意义的,也无所谓知识。万维钢老师把世间许多现象归为偶然和不确定,只是因为自身还缺乏说明这些现象的思想能力。而这些问题在《物演通论》中都得到了解决,如偶然性或不确定性何以发生、该如何理解在九十一章做了清楚的说明。我怀疑基于对《物演通论》卷一递弱代偿理论的不认可,卷二的精神哲学卷万维钢老师根本就没有读。事实上,世间所有的偶然都是横向空间依存关系下的偶然,在纵向的时间分化关系下有它的必然性,如我们的恋爱对象可以是偶然邂逅的结果,但无论多偶然,你遇到的都是当代的、秉持着当代恋爱观的对象,这就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而你偶然的婚恋乃至日后的生育必然继承着这个时代的文化并以此为基础缔造着新的时代、新的文化。换句话说,正是横向的所有偶然达成纵向的所有必然,让我们在貌似偶然的过程中完成了这个世界的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对此有兴趣的同学欢迎直接阅读《物演通论》九十一章,或者阅读我公众号中说明《物演通论》如何消解康德二律背反的文章亦可,其中之一就是消解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矛盾,说明二者是一体的(3、网址附文后)。这些问题,一旦深入说明,内容太过丰富,所以都点到即止。
  (二)如何理解"存在度"
  所有对递弱代偿的错误理解都免不了对"存在度"这个核心概念的理解错误。万维钢老师也不例外。这里就直接用万维钢先生陈述中小、中、大的错误来具体说明如下:
  (1)先说小错误。
  万维钢先生引用了《物演通论》第十二章的内容"根据史蒂芬·霍金等人的研究,初步估计黑洞等暗物质在总体质量上也远远大于所有恒星 的质量之和(参见《时间简史》第 94 页霍金著),这说明‘奇性物质’多于‘基本粒子态’物质。如果可以把‘暗能量’和‘暗物质’视为是最接近于太初‘奇点’的存在方式,则提示宇宙物演的基本存态始终是某种前时空的状态"并指出"任何一本讲暗物质的科普书都会告诉你,黑洞不是暗物质。暗物质的确是物理学家暂时还不理解的物质,但它不是什么‘奇性物质’,也是宇宙创生之后才有的东西。而什么‘前时空’,则纯粹是科学幻想。"
  万维钢老师在此处犯的错误是对于《物演通论》的概念内涵不了解,更谈不上整体性的理解,所以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固化了概念的内涵,从而自以为是的认为作者缺乏物理知识,与物理学不它洽。
  那么,让我们来完整的阅读一下本章本段(红底是我自己加的):
  ──137亿年以前宇宙尚未爆发的那个"奇点"存在,其稳定在奇点形态上的时空维度暂不可考,它的潜在质量和/或能量 是现有一切自然存在物的总和。根据哈勃望远镜观察,宇宙膨胀的加速度状态与其质能分布状态不相称,却与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方程中曾经加入的"宇宙常数"相合,提示宇宙中存在着某种目前尚不为人所知的巨大暗能量 ;另外,根据史蒂芬·霍金等人的研究,初步估计黑洞等暗物质 在总体质量上也远远大于所有恒星的质量之和(参见《时间简史》第94页,霍金著),这说明"奇性物质"多于"基本粒子态"物质。如果 可以把"暗能量"和"暗物质"视为最接近 于太初"奇点"的存在方式,则提示宇宙物演的基本存态始终是某种前时空的状态。
  在这段中,作者要表述的观点就是在物质演化的进程中,"基本粒子态"物质之前的存在其质量或能量远大于"基本粒子态"物质。事实上,137亿年以前宇宙尚未爆发的那个"奇点"存在在递弱代偿存在论模型的哲学体系下,其哲学概念是本原存在,只不过本原存在作为一个抽象的逻辑极点其内涵是随着人类认知的拓展而前移的,在当下物理学宇宙奇点爆炸论的背景下代表的就是奇点存在。在这种背景下,关于能量、质量、物质的关系作者在附录的概念注释中做了特别交代:
  物存:包括"前宇宙能量存态"和"宇宙质量存态"之总称(参考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及现代宇宙论,故亦可谓之"物能存态"),因此其概念外延远大于既往哲学上所谓的"物质"。(我若沿用"物质"一词,即已涵盖上述新意。)
  也就是说,无论"暗物质"还是"暗能量",在物演层级的划分中作为基本粒子的前衍存在,其哲学内涵是一致的。把黑洞视为"暗能量"仅仅是把黑洞视为质量态存在,因为此处在和恒星做质量比较。这里"暗物质"的内涵和特定某物理范畴下的"暗物质"有关系但更有区别,根本不可以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下相互替代。
  万维钢先生也明确"暗物质的确是物理学家暂时还不理解的物质",其实"暗能量"也一样是物理学家暂时无法定义的,而作者将这些无法说清的存在包括黑洞都视为最接近奇点存在的存在并无不妥。这是不同理论体系在同一存在的不同划分和说明。所以,这些无法说清的存在在其他理论体系中无论被定义和划分为"暗物质"、"暗能量"乃至具体的黑洞,都不妨碍作者此处的结论和证明。
  所以,正如本文开篇所言,撇开不同理论体系下的概念符号,真正理解同一世界下的概念内涵,是头脑中装了各种理论体系的人读懂《物演通论》的关键。抽象的概念空壳只是没有内涵的符号,其具体的内涵取决于具体的逻辑模型架构。所以,很多时候的争论毫无意义,归根到底只是概念之争。
  (2)再看中错误。
  万维钢先生说递弱代偿根本不是世界的真实情况,举的例子是很多基础粒子根本不稳定。此处万维钢先生犯的错误是对存在度中稳定性这个指标的理解完全错误。
  王东岳先生多次在讲课中指出任何事实都是逻辑事实(即主观逻辑模型下的事实),第谷根据自己的观测数据在既有的地心说逻辑模型下毫无作为,而其徒弟开普勒只是换了一个日心说的逻辑模型就成了天空立法者。可见,同样的例子在不同的逻辑模型下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证据。
  《物演通论》第十三章给出了存在度递弱的六个指标:存续质量递减、存续时间递短、衍存条件递增、变化速率递增、"自在"程度递减、"自为"程度递增。在讲大课的时候王东岳先生往往把存在度的指标简化为质量、时间、稳定性,即把书中后四项综合为稳定性,但这里的稳定性和我们日常说的稳定性完全不同。万维钢先生就是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稳定性内涵误认为是存在度指标才举出了基本粒子不稳定的例子。
  存在度其实就是量化的稳定性指标,但这个稳定性是纵向的稳定性,表达着纵向的衍存速率,蕴含着纵向的衍存时效和质量,和我们日常横向状态下的稳定性不是一回事。
  首先,存在度是大尺度上物类比较的结果,个体无从比较。所以,王东岳先生把存在划分为基本粒子存在、原子存在、分子存在、单细胞存在、多细胞存在、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等。存在度的比较首先的各层级间的比较,基本粒子层级高于原子层级,原子层级高于分子层级。我们说粒子层级的存在度比原子层级的存在度高、原子层级的存在度比分子层级的存在度高,是因为物演进程中各层级的存续时间和质量依次大幅度递减的,如亚原子粒子原子和质子构成的恒星其存续时间、质量远大于分子态的行星,前者是后者得以存续的基础。
  基本粒子的衰变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衰变成其他基本粒子,这与原子进化层级(即衰变层级)从一号氢衰变到92号铀一样,是特定层级下的越来越不稳定,但与跨层级的分子存在比,却是存在度更高的存在;另一种是和其他基本粒子分化耦合成质子乃至原子,于是它本身就成为了质子乃至原子的一部分,总存续时间和质量自然大于原子。
  相信错误理解了存在度稳定性指标的万维钢先生一定理解不了《物演通论》131章中单细胞生物的"适应广,易变异"如何会成为单细胞生物存在度高的指标。这就是因为单细胞生物的"适应广,易变异"与高存在度中的稳定性高并不矛盾。单细胞生物通过变异来适应不同环境就如同人类在不同的物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人种,中间或许有存在度的细微差异,但作为整个物种的存在度与其他物种的存在度比较时是忽略掉这种细小的差异的。单细胞生物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是因为其需要依存的条件少,而人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需要的依存条件多得多。而依存条件的多少才是更基本和更重要的稳定性的表达。所以,这里的"适应广,易变异"是微生物生存优势即存在度高的表达。
  换句话说,存在度的比较首先是层级上的比较,其次才是同层级不同类的比较。《物演通论》第一百四十五章更是清楚的说明了原子层级、分子层级、生物层级等不同层级的两端临界点以及跨越各层级的交接点。这是正确比较存在度的关键。这种比较,尺度越大规律越明显,尺度越小呈现的越混乱,混乱到一定程度,就谈不上规律了,所以存在度的比较在个体上无从进行,它只能是一个基于一定大尺度的物类之间的比较。尺度不同,眼界不同,结论自然不同。
  另外,万老师给了一张图"周期表顺序的各元素估计丰度"来说明其丰度不是依次降低而有局部例外,想以此证伪递弱代偿。但这里关键的是"估计丰度",我查了一下资料,其数据是银河系中的元素丰度排名。因为银河系比较"平庸",所以以此替代全宇宙的元素丰度。这就好比用全班中等成绩的一个同学的各科分数来替代全班的各科分数(比喻不严谨,只是为了形象的说明)。这中间的误差是不言而喻的。须知,任何科学或哲学理论的成立一定是立足于整个宇宙的,而非局部的现实表达,这就如同牛顿的学说不能只在太阳系成立,而是在整个宇宙间成立。所以,这张丰度表出现局部小范围的例外不足以证伪递弱代偿,因为这不能排除它不是以局部代替整体或以偏概全的误差导致。而且,最关键的是,哪怕是以局部代替整体或以偏概全的数据,周期表顺序各元素丰度总趋势趋降仍然成立。这在一定程度上足以支持递弱代偿理论。毕竟,细节无法做到真实呈现时,大尺度的结论更可靠。
  (3)最后看大错误。
  万维钢先生认为递弱代偿理论有三个哲学上的大错误:1、对演化的错误理解;2、目的论;3、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万维钢先生对哲学的认知极其有限,提出的所谓哲学上的错误自然不值一驳。
  第一、首先,王东岳先生的理论就是建立在对达尔文《物种起源》之演化论错误的更正上。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和变异都是随机的,其实这只是小尺度下的感知结果。小尺度看问题总是不存在规律的。而大尺度上看,整个宇宙包括生物的演化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而且,严格说来"适者生存"的提法也有一定问题。正如前诉所论,单细胞适应环境的能力比人强多了。严格是说,"适者生存"的"适"应该是前衍存在对后衍存在的派生。通俗意义上说"适应",要么是适应自然环境,要么适应社会环境,但实际上无论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广义上的自然存在,只不过自然环境是更前衍的存在,社会环境是更后衍的存在,而且,正是以前衍存在为条件才层层派生出后衍存在,即一旦前衍存在派生出后衍存在,后衍存在和前衍存在就共同构成新的、继续派生更后衍存在的条件。如海洋是派生出生命的条件,孕育了最初的生命,而一旦最初的生命出现,就与海洋一起成为了派生出更复杂生命的条件,依次便展开为从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到人类乃至人类社会的整个进化过程。人类的文明史也是如此,人类社会一旦通过智质分化发明出某种产品,这种产品就从最初的奢侈品慢慢变成必需品,成为构成社会的一部分以及演化出更复杂社会的条件。如采猎文明过渡到农业文明就是农业从采猎的补充到变成完全替代,并成为后续人类社会最基础的需要,而工业时代一旦发明了电力、火车、互联网等,就从当时的奢侈品慢慢成为了人类生存的必需产品,并层层派生出更复杂的需要,如互联网继续派生出区块链,飞机继续派生出火箭等。总之,我们"适应"的所谓环境,就是我们的衍存和依存条件,成为我们自身得以存在的决定要素。换成通俗的说,就是没有天就没有地,没有地就没有人,没有最初的人类,就没有一代代不断升级的人类社会。或者说,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没有地球上层层衍存形成的生态环境,就没有最后的人;没有人类智质的分化(即不断的分工和分科),就没有愈发复杂的社会。这都是逐层适应或逐层衍存的结果。把一切归为偶然和复杂本身就是认知肤浅、无力追本溯源、无力认清本质的结果。关于偶然性和复杂性的所以然,前面有所论述,不再重复。
  第二、《物演通论》全书没有目的论的表达。王东岳先生在大课上无数次的批判过目的论。所以,这只能是万老师没读懂的主观臆断。或者说,万老师觉得《物演通论》中有拟人化的表达,所以就觉得有目的论。但事实上,全书思想表达的内涵并不是目的论。这种错觉源于万老师把重点放到了《物演通论》的表达方式上,甚至严重到咬文嚼字的程度,这是以挑刺找错为目的的读书方式。真正读书的重点是理解作者通过文字要表达的内涵,文字只是载体,内涵才是思想本身。比如《物演通论》五十六章中说"人的意志是‘自然意志’的暗中继续和明快勃发"。按万老师的理解,自然哪有意志,这就是拟人化的目的论表达,但如果你读懂了上下文,就会理解此处作者要表达的内涵是:人的意志是递弱代偿自然律的演运结果和直接呈现。这里的"自然意志"和"自然律(具体即递弱代偿)"在内涵上完全一致。读书,读的是思想不是文字。我相信万老师是懂这个的,只是挑刺的心太切,关注点就偏了。
  第三、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这也在前文提到了,人类所有的知识就是找规律,科学是把局部信息整顿为科学规律,而哲学是把科学规律进一步整顿为规律的规律。所以,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求终极规律,哲学之难可见一般。
  如果正如万维钢先生说的哲学是"就是在没有道理的地方寻找道理,在没有意义的地方找到意义,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在没有因果的地方强加因果",那科学是不是也一样呢?
  万先生提到的没有道理、没有意义、没有规律、没有因果源于哲学上休谟对因果的否认,但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休谟对因果的否认归根到底是对归纳法的否认,这等于把人类的所有知识系统或认知外源从根本上加以否证。由此,康德觉得必须重新探讨人类知识的来源,相应地,也必须探讨人类"知"的内在规定性。于是,康德潜心专研,最终挖掘出人类先验的逻辑格律—-即人先天固有的感知这个世界、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由此构成人认知上的因果。也就是说,人类把握这个世界只能按先验因果律来把握,而这种先验因果律虽然与客观世界无关,却反应了人类作为主体存在在自然衍运进程中的衍存位相,以及该衍存位相上特定的代偿方式和残弱本质。
  休谟的合理性在于指出了在多因素交织的后衍存在中局部范围的因果关系不成立,即在局部存在的横向关联中因果不成立;但在整个物演进程的纵向衍存关系中,前衍存在对后衍存在的决定关系是成立的,这种决定关系就是我们通常视为的因果。但实际上,"因"与"果"都是存在本身,任一后衍存在即因即果,既是前衍存在的果,又是后衍存在的因,所以,根本的因或"自因"哲学上追求的终极,在《物演通论》的逻辑模型下就是递弱代偿的存在性。代偿的物演过程就是"自因"的贯彻过程,也可视为续存的"果"的实现。(具体见《物演通论》30章)
  另外,澄清了万老师错误的主线,对于万老师文中其他错误混乱的举例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比如万老师对于人脑和手机的比较。事实上,在递弱代偿的理论中,手机和其他人造物一样,是人类的工具,用《物演通论》卷三的语言就是类体质,是智质分化的产物,是后衍层级的东西,依赖于人的精神存在(或智质)而存在。二者共同构成作为社会存在的智质载体,各自都是一个社会整体中的局部,一般不进行存在度的比较。如果非要硬性比较,作为类体质的手机其衍存层级肯定在作为体质的人脑之后,故存在度更低。虽然表面上手机没有人脑复杂,但工具之所以成为工具不在于其结构,而在于使用者的智慧。简言之,自然界的石头和树枝并不是工具,只有被动物或者人有效运用才成为工具,这里的关键不是石头和树枝本身,而在于其对应的使用者的精神代偿程度。工具的进化从最简单的动物对石头、树枝的利用到人类缔造出人工智能是一个全新的后衍层级,这个层级的存在作为类体质或智质性状本身就是超体质的存在,存在度自然更低。
  正如前面提到过的,存在度首先是层级上的比较,其次才是层级内的比较,比如人工智能一定会有超越人脑的一天,库兹韦尔的《奇点临近》就提到了强人工智能,在强人工智能面前,人脑就是白痴;而从最简单的工具到最复杂的强人工智能,其存在度一定的一路衰减的。我很认可万老师说的细节才见功夫,但《物演通论》中重要的细节,万老师几乎都忽略了。
  至于用民间哲学家的帽子否定一个人的理论,在我看来,才是最不上台面的做法。真正的学者应该只关注理论本身。清醒的读者对一个理论的判断,也不应该依赖于名人、大咖的评价,因为名人、大咖也有自己的认知局限。所以,我只就万先生对《物演通论》理解错误的地方进行澄清,别不多言。
  最后,我还是会谢谢万维钢老师,因为万维钢老师的许多课程我都看过,包括对《规模》的解读,对于完善我的科学认知是有很大帮助的,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包括《规模》,对所有问题的探讨还在《物演通论》划分的代偿层面,而没有触及更深的哲学追求的终极或本质层面。而只有终极或本质层面的时空观、宇宙观,才具有最高价值,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这就是《物演通论》的价值所在!
  关于《物演通论》新思想的正确理解,其内容非一篇文章可以详述,本文皆是点到即止。欢迎真正有兴趣的同学直接去读书,读不懂的时候可以参考我三个公众号(《物演通论注释》、《物演通论读书会》、《物演通论看世界》)中的相关内容。唯有建立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正确的评价。
  附:
  以下资料有助于您理解这篇文章:
  1、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四十一:什么是真正哲学(通过"物演通论看世界"微信公众号可查)
  2、《宇宙观的意义》视频网站: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3136209/
  3、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四十:浅谈《物演通论》对自身二律背反的消解(通过"物演通论看世界"微信公众号可查)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三十七:《物演通论》的时空观(通过"物演通论看世界"微信公众号可查)
  …………………………………………………………
  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您喜欢,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以色列遭气球袭击!日本也干过,9千气球烧美国,气象台长成战犯作者虹摄库尔斯克据路透社8月24日报道,以色列国防军新闻处发布消息称,以色列空军对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数个目标实施了打击,以报复加沙地带向以色列领土释又摔了!印度米格21坠毁,今年第4次,要熬到2024年才退休作者虹摄库尔斯克又一架印度空军的米格21战斗机坠毁了!印度国防部一名官员称,8月25日,印度空军一架米格21战斗机在拉贾斯坦邦的巴尔默地区坠毁,飞行员安全跳伞。战斗机坠毁时正在执行中东土豪有意思!卡塔尔接收美制重型战斗机,却让士兵走中式正步作者虹摄库尔斯克2021年8月25日,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波音公司举行仪式,正式向卡塔尔空军交付了第一架F15QA先进鹰战斗机,在卡塔尔空军中,该机被称为abil,是目前外贸的鹰飞机失控撞向山体,28人不幸遇难,俄罗斯总理下令必须彻查据环球网在7月7日报道了解,一架载有28名乘客的俄罗斯安26客机在飞到俄罗斯东部地区时突然失联,据悉该客机事发前正在进行客运任务,共载有6名机组人员以及22名乘客。后续在俄罗斯海岸日本哪来的胆量?强硬派试图武力夺岛,俄罗斯二话不说发射导弹日本近些年受到美国的教唆,不仅将矛头对准我国南海还台海问题,还对俄罗斯进行了一番干扰。根据外媒报道来看,日俄两国对南千岛群岛的主权问题谈判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了,由于军事力量和俄罗斯乌克兰已掌握谈判密码,要挟美国不出手对付俄罗斯就转向中国自从苏联正式解体后,乌克兰东部战区各方因土地争端问题,边境冲突从未间断,不过经过后续发展,双边发现对于互相的经济都有着严重影响,在加上法国德国的共同商议,终于在2015年2月份共同EPFL羽毛无人机改进版来了能如同猛禽般翱翔天空据外媒报道,2016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一个有趣项目从鸟类身上获得灵感并由此制造出了一款具有独特功能的羽毛无人机。而负责打造这款无人机的团队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用无人机进行露天矿区移动大气监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用无人机进行露天矿区移动大气监测2020年11月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运用无人机搭载灵嗅多气体监测系统,对中煤平朔集团安家岭露天矿约一千万平方米的露天矿区开展无人机当ampampquot空中城管ampampquot,助力无锡城市精细化管理提质升级起飞盘旋巡查取证,一整套无人机作业只花了不到5分钟,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城管队员就成功掌握当地人民路一处顶楼新造违建扩大面积的违法事实,城管中队立即通知其停工并责令当事人限期自拆整改影像强企索尼也要进入无人机市场,大疆面临内外挤压局面近日媒体报道指全球影像市场的强企索尼与日本一家企业合作研发的无人机已完成研发工作,推出的两款无人机即将上市,此举无疑是向无人机行业的领头羊大疆的挑战。据悉索尼早在2015年就已与ZPhaseOne工业级无人机相机TaconyPalmyra大桥修建于90年前,高3659英尺,横跨特拉华河与73号公路相连。其结构需要定期的仔细检测。KeystoneAerial测试了三台与无人机集成的航拍相机,
以色列奶牛成为全球乳产量冠军的秘密以色列奶牛的产奶量为全球之冠,根据2014年的统计,以色列每只奶牛年均生产11。8吨的奶(12000公升),比美国多出10,比德国多出50。以色列2014年的奶业数据牛奶总生产量1全球科技控聚集的328盛会,请您参加2017年以色列机器视觉会议计算机视觉暨机器学习展览IsraelMachineVisionConferenceandExhibitiononComputerVisionMachin毛主席最珍贵的两样东西,放在身边一辈子,警卫员整理遗物才看到毛泽东是我们国家非常优秀的一位领导人,他对新中国的成立贡献出了巨大的作用,毛主席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是相信大家的心中依旧对毛主席怀着敬佩之情,毛主席的人生中也有他自己最为珍贵的好消息农村6个项目已免费,农民不用花钱,告诉身边的人最近几年,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与之前相比,农村环境也摆脱了脏乱差的形象,房子更加漂亮了,农民的收入也高了。为了更好地改善农民生活,各项福利政策也在不断增加,农村地区的福利上做新时代下的三型干部干部思想觉悟的高低精神状态的好坏能力水平的强弱,都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新时代下,要努力做三型干部,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提升素质,做与做有责任的新时代有为青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历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从战乱到和平,从百废待兴到国力强盛,从民不聊生到安居乐业,都需要一个强有力量的国家核心领导组织。需要一群有担当作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没有丝用脂肪细胞可培养骨头以色列干细胞治疗的新突破以色列海法全球干细胞治疗的突破,以色列Bonus生物集团公司成功地完成临床试验,从一般细胞中析离出干细胞,并进一步培养成骨头,直接使用在病患身上。将来,我们再也不需要使用异物的骨骼自然之美美不胜收自然是永恒的瑰宝。她锻造出梅花的傲骨,众芳摇落独萱妍,绽尽风情向小园。她描绘出别致风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她雕刻出壮阔山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古拥抱自然和谐共处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人们打开电视,便可知明日天气轻点鼠标,便一览生物种类,但朋友,可不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手机,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呢?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约翰唐尼在圣经中的非力士人,在亚实基伦考古公园中挖出160多具完整的骷髅,在亚实基伦国家古迹公园中被发现,并连带挖掘出武器饰品和香水瓶,年代可追朔至公元前11世纪8世纪间。这是以色列的非利士历史研究中30年来,第一次的发现。虽然在一索尔辛格机器人能解放人类索尔辛格创业的国度这本书的共同创作人之一,索尔辛格,在最近的演说中,谈到他对未来智能城市的愿景,也提到对机器人代替人类的看法。索尔辛格说,我们传统的教育和社会,逼迫太多人做机器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