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研究转基因的人,自己吃不吃?这类提问,我懒得回复

  转基因从研究上市需要多少年?吴孔明院士:至少20年以上
  2013年10月21日,吴孔明院士表示,转基因"若存在风险,就不能上市,若没有风险,我们为什么不能使用这种技术? 我家吃的油就是转基因的。 "吴孔明认为, 转基因农作物从开始研究到进入市场,至少需要20年 ,其中用于转基因的时间大约5年,剩余15年则用于环境、食品安全性评估。一项转基因食品从开始研究到安全证书发放、审定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2016年7月,关于"我国转基因安全评价是否严格",吴孔明院士表示,除了国际通行的标准以外,我国还增加了大鼠三代繁殖试验和水稻重金属含量分析等指标,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转基因产品安全性评价,不管是从技术标准上或是程序上,都是 世界上最严格的体系 。吴孔明认为,全球有众多权威科研机构对转基因产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的总体结论证明,已经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吴孔明院士
  吴孔明多次强调,转基因的安全性有明确的权威结论,"在科学界没有任何争议"。"经过安全性评价后审批上市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等同于传统食品。"
  2017年4月12日,李家洋院士发布演讲:"我国农业面临着食品安全挑战,粮食生产追求更有效率地利用生产资源。"李家洋表示,培育"高产优质"型超级水稻新品种是育种学家长期奋斗的目标,但是传统育种进展缓慢。"目前我国水稻平均亩产400-500公斤,如果能达到800-900公斤,就能很好地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2013年10月9日,为了证明转基因安全性,林拥军坦言自己食用转基因大米已有14年。在林拥军看来,转基因并非基因突变或诱变,"被导入的外源基因通常是单个的基因,控制单个的性状,比如抗虫、抗病等,而基因的突变一般需要外界环境的变化等条件才会实施,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2006年9月,张启发院士说,我们认为转基因技术对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实现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张启发表示,转基因食品是有史以来评价最透彻、管理最严格的食品。凡是经过政府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均是安全的。"请大家相信政府批准审查上市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同时,我们的希望是:让转基因作物造福人类。"
  2009年6月18日,张启发院士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10年前,我所在的团队已研究出具有抗虫功能的转基因水稻品种。但是,实验室育种成功并不意味着立刻推向市场。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一种转基因农作物要拿到"准生证"要经过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生物安全证书五个阶段,一般至少需要8年时间。(注:实际上需要至少15年以上才能拿到安全证书)目前,我们培育的转基因水稻品系TT51已通过了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正在申报安全证书以用于商品化生产。多次动物试验已表明,动物食用这种转基因水稻是无毒无害的。
  张启发院士
  用了整整15年之久,农业部才给"华恢1号"颁发了安全证书。但依然没有批准种植,截止目前已经过去了27年,27年的时间依然没有投入市场。
  1997年2月5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许智宏在演讲中表示,我国很多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都食用多年产品。他说,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并没有本质不同,但更加精准可控。
  2001年5月19日,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批评一些媒体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过分炒作与渲染。他认为,转基因食品并非就一定不安全。网络上说转基因有害的"实验",这些结论没有一个来自于科学机构,也不被科学界认可。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
  身为国际著名植物生理学家的许智宏院士,他指出,根据跟踪观察,转基因农作物、动物等转基因食品,其抗菌素使用标记的安全性问题,不在于转基因动植物本身,而在于转进了是否合适的基因。目前的转基因动植物,转进的基因大都是动植物自身的基因,而这些动植物食品,人们平常就可正常食用。
  对于"科学家不敢吃转基因食品"的谣言,生物化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内含子指出:
  "网络上所说的"不敢"完全是传言。听到一个传言应该先求证其真实性,而不是当成事实去问"为什么"。好比你本来没有偷东西,人们认定你偷东西,还义正辞严地问你为什么偷东西,你会不会觉得很冤枉?
  转基因的发明者不敢吃转基因?是谁在盘这个鬼话?可是转基因作物本来就是安全的,吃它们是很平常的事,和勇敢、献身精神都扯不上。吃就吃了,根本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相反,如果把研究转基因的科学家吃转基因说成勇敢和献身,那不是正好坐实了转基因有害的谣言吗?就好比,一个卖早点的,他整天高调宣传自己勇敢地吃自己做的早点,那别人还会去买他的早点吗?"
  食品毒理学学科的创始人陈君石院士认为,对转基因感到恐惧很大程度上是人们不了解什么是转基因。"人们一听基因就觉得害怕,是转基因这个名字叫坏了,这个名字现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有,刚刚研究开发的时候是有这个名字的,就是所谓的转基因(transgenic)大豆,现在国际的通用名字是生物技术生产的食物。"
  对于转基因技术安全性问题,陈君石提到,关键是怎么使用,同样一个技术,可以产生不安全的因素。"譬如说外来的基因,带有着过敏源在里面了,引起食物过敏,进去以后,它改变以后,本来这个水稻是不过敏的,现在进了一个过敏的基因进去,那会发生过敏。需要经过一系列安全评价、检测、试验去证明安全的。只要政府批准的转基因产品就是安全的。国际上的权威机构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北美、欧洲的权威学术都认为,经过严格评价程序,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我们的消化系统是不会区分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的,来了就消化吸收,不管是猪的基因、鸡的基因还是转基因的基因,都是一律消化。"陈君石说。
  陈君石还指出,为保证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转基因管理办法。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重组DNA植物及其食品安全性评价指南》、我国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规定,我国转基因生物研究与应用要经过规范严谨的评价程序。食用安全主要评价基因及表达产物在可能的毒性、过敏性、营养成分、抗营养成分等方面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是否会带来安全风险。陈君石认为,整个转基因食品评价过程其实已经是过度评价,无需再做更多的评价。
  对于转基因科研工作者自己不吃、鸟类家禽不吃的谣言,中国农科院的柳小庆表示这种话很无聊。
  柳小庆说,首先,鸟类家禽不吃转基因玉米是低劣的谎言,他和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发现动物特别爱吃转基因玉米。农业科学院在北京市的北三环有很多实验地,其中就有柳小庆领导的转基因玉米实验项目。柳小庆说,转基因玉米被人工授粉后,都是"用防水纸袋套住了玉米棒子",即作物是处于严密密封状态。但是,很快的,几只喜鹊就把那些被纸袋套住的转基因玉米"无情地啄破纸袋,然后吃的一塌糊涂"。于是,柳小庆赶紧带领学生们多找了些纸袋,将那些吃剩下的转基因玉米外面多套了几层纸袋,但是,"第二天下来,纸袋依然被啄破,玉米被吃光了。"
  他说,即使是多层密封起来,都可以引诱到很多鸟禽类去吃。
  柳小庆做研究的试验田
  柳小庆解释说,鸟类,以及鸡鸭鹅等家禽,根本分辨不了转基因作物和非转基因作物。除了特殊的转基因作物,比如,"外源基因参与合成带颜色的物质,改变被转的材料的色泽"的,才可能被识别出来,其余的几乎所有的转基因品种,根本无法用肉眼识别与非转基因作物的差异。柳小庆表示,用黄金大米或抗虫抗除草水稻玉米去喂养家禽,它们都是吃的很欢的,根本不存在不吃的情况。
  柳小庆还说,不仅鸟类家禽都吃转基因作物,而且老鼠也吃转基因作物。他出示了被老鼠啃食过的转基因玉米的照片。鸟类和老鼠,都是根本不避讳转基因作物的。所谓"不吃"云云,都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
  转基因玉米被老鼠吃掉了
  对于"科研工作者自己不吃",柳小庆表示嗤之以鼻。这简单就是不值得一驳,他认为。
  "怀疑探索者"点评:
  对"你吃不吃"这样的话,我都懒得回复。问支持转基因的人自己吃不吃,这样白痴地提问我真的不愿意浪费一个字回复。你问大学数学教授平时会不会解十以内的加减乘除,这提问不是侮辱智商吗?我是老实人,说老实的心里话,莫怪。对于懂转基因是怎么一回事的人来说,吃转基因食品等于喝白开水,完全不必刻意去吃,无所谓是不是转基因,哪个便宜吃哪个。心里根本不当一回事情。走马路上你踩死一只细菌,你会当天大的事情吗?什么你多吃一点,就是废话,你给报销伙食费?
  关于长期食用转基因的安全性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借鉴了现行的化学食品、农药、医药的验证系统,采取大大超过常规食用剂量的超常量实验,可以评价长期食用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的区别就是转基因表达的目标物质,通常是蛋白质,只要转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不是致敏物和毒素,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没有本质的差别,都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因此不会在人身体里累积,所以不会因为长期食用而出现问题,蛋白质吃进去就消化掉了,不会长期保存在身体里。
  这和重金属污染是不一样的,重金属不能代谢掉,会逐渐累积,所以才会导致短期吃可能没问题,但长期吃可能会有问题的情况。人类食用植物源和动物源的食品已有上万年的历史,这些天然食品中同样含有各种基因,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转基因食品跟其他常规食品所含有的各种基因不存在差异,都一样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食用转基因食品是不可能改变人的遗传特性的。
  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瑞士政府批准的第一个转牛凝乳酶基因的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奶酪,到现在人类已经食用了有32年的历史;1994年,转基因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迄今27年的历史;1996年,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油菜大规模生产应用,迄今也有25年的历史。这些产品经过几十亿人上千亿份的大规模长期食用,没有发现食用安全问题。在实验室里,很多科研人员自80年代就开始长期食用,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用转基因产品去喂养动物,有些动物吃了至少上千代,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农民用转基因大豆喂养鸡鸭鹅,也喂养了很多年、很多代,鸡鸭鹅的数量也没见少。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完全定论的,即凡是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于1997年成立了生物技术食品政府间特别工作组,认为应对转基因技术实行风险管理,并制定了转基因生物评价的风险分析原则和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指南,成为全球公认的食品安全标准和世贸组织裁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依据。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性等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凡是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可以放心食用。迄今为止,转基因食品商业化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经过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
  关于转基因的所有谣言(如:不留种、虫不吃、某某国家不吃、科学家不吃、奥运会不吃、致癌、欧盟退货,俄罗斯人禁止、违背自然规律、草甘膦是伴侣,等等等等)都被破解,个人感叹:这些小儿科的谣言破解太轻松。见科普合集:
  《「必收藏」转基因辟谣全书:所有谣言全部澄清 》
  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6795094979669656078/?group_id=6795094979669656078?group_id=6795094979669656078
  网络上确实充斥了一些关于转基因的负面报道,但是这些内容都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一些自媒体喜欢说什么"某某欧洲科学家证明了有害""某某科学家证明了致癌",等等等等,但这些全部是自媒体捏造的谣言。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指出,科学家查询了国际上5.6万多篇转基因论文,持反对意见的论文数量微乎其微,而且这些论文的作者都承认了错误。我也对这些所谓的"报告"做了分析和研究,归纳出几处共同点:
  1,凡是出示转基因"有害"的"科学机构",全部、统统、一概、没有任何例外,都不属于正规科学机构。在某些地区,只需要花70美金,就可以注册一个所谓的某某机构。与任何大学、科研所、国家科学院等没有丝毫关系。
  2,这些伪科学机构中,他们所谓的"科学家",没有任何一个人从事过遗传育种或者生物基因领域的工作。即使有个别的"职业专家",也不过是退休几十年的人,而且退休前也不在相关研究领域内。
  3, 凡是出示转基因"可能有害"的实验论文,没有一篇被科学共同体的任何一家实验室重复验证过,所以结论都不被承认。而且这些论文的作者后来全部否认了自己早先的结论。而且这些论文在半个世纪以来,仅仅有30来篇。就是这区区30篇,作者都把自己的结论推翻了。
  4,所有认为转基因"有害"的报告,全部刊登在非科学期刊上,而愿意刊登这些报道的单位,以及出示"报告"的作者本人,经过调查,它们全部——注意是全部——由宗教团体予以资助。比如,法国卡昂大学那位教授,就是受宗教团体资助写出了报告(该报告被欧盟否认)。
  5,当今所有在网络上——包括国内、国外——长期从事反转基因工作的人,他们都有以下共同特征:A,家里有着规模不小的有机种植养殖生意;或者B,对宗教、玄学深信不疑。

德媒速译德语圈(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影视业中性别和种族歧视明镜周刊2021年3月25日原题多样性调查影视业充斥着结构性歧视内容提要数以百计的人声称经历过性别歧视或种族歧视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影视工作环境亟需改善。性骚扰也并非罕见。某协会与倡德媒速译默克尔道歉之后,依然含糊而软弱原题默克尔在安妮威尔的节目上含糊而软弱内容提要她的道歉虽然让许多人敬佩,但是在与安妮威尔的交谈中,默克尔显示出她依旧无计可施。低头之后的总理径直返回琐事。作者ChristianBu德媒速译当谈到纳粹掠夺艺术品的归还时,什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德国广播电台2021。3。26原题弗兰兹马克画作狐狸引发争议不顺利的归还?内容提要当谈到纳粹掠夺艺术品的归还时,除了无法定论的来源问题之外,道德责任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杜塞尔多夫德媒速译苏伊士运河超级拥堵真正结束尚需时日,其后果又将如何明镜周刊2021年3月29日原题长赐号重新启航超级拥堵及其后果内容提要苏伊士运河已恢复通航,数以百计的船只亟待通过。如何能从两个方向解决这一拥堵问题呢?可以肯定的是,这需要很长时间德媒速译酷爱旅游的德国人终于绷不住了,国内却在商讨继续封禁明镜周刊2021年3月24日原题马略卡岛旅游业重新开放后当然,这有点自私。内容提要西班牙的马略卡岛再次对德国人开放。8000人已经去了那里。蜜月情侣,疯狂庆祝者,阴谋论者。一份关于德媒速译巧克力中的苦涩复活节前重提可可种植中雇佣童工问题明镜周刊2021年3月29日原题每日播客香甜的巧克力,苦涩的真相可可的生意出了什么问题?内容提要德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进口国。大多数消费者联想到的都是愉快的享受体验。但仅在德媒速译苏伊士运河上的抛锚货船如何危及世界贸易明镜周刊2021年3月24日原题苏伊士运河上的海损抛锚货船如何危及世界贸易内容提要全球约10的海上贸易经由苏伊士运河。自从一个集装箱巨头被卡住以来,那里的船舶交通就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德媒速译中美之间针尖对麦芒不用怕,稳扎稳打法兰克福汇报2021年3月30日原题北京的紧张情绪增加世卫组织溯源的政治回路内容提要美国对世卫组织的报告表示怀疑。中国担心失去对病毒溯源的控制。作者FRIEDERIKEBGE世界卫德国精英杂志明镜周刊2021年3月封面文章标题第一期这还是德语吗?性别权利的文化抗争第二期黑毡帽口罩风波受贿危机误判(CDUCSU)联盟的严重陷落第三期责骂与羞耻德国新出现的力不从心为什么我们没控制好新冠疫情?为什么其他国家更德媒速译德国中校谈在阿富汗驻军的后遗症明镜周刊第32期7月8日文章,原题我参加了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原文内容提要没有哪次驻军像在阿富汗那样对德国联邦国防军的影响如此深远。但这一成就很少受到德国人的尊重,更别说理解了。主人德媒速译芯片危机让欧洲汽车业遭受重创明镜周刊第34期8月20日文章,原题基本的硬件组件原文内容提要芯片危机半导体短缺让欧洲工业,尤其是汽车业遭受重创。欧盟扶持建造现代芯片工厂的巨额补贴来得太晚,优先级也选错了方向,而
戴森球笼罩太阳,未来能源取之不尽能源对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能源的影子。传统的石化能源已近快要消耗殆尽,因此,人类必须找到可以替代的能源,来延续我们的文明。宇宙中蕴藏着丰富的能量,离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2021。6。24星期四国内科技动态1天链卫星保障天地对话传情2我国新型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首次亮相3高性能纳米纤维可穿戴湿气发电机问世4半导体材料硫化铂光电特性研究获新突破5研究首次阐明甜橙体细胞变异的基因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2021。6。16星期三国内科技动态1警惕!高脂饮食诱发抗生素耐受性22021年国科大杯创新创业大赛启动3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正式发布4这个基因让水稻少吃氮多产米SBM1基因5大数据驱动,长江模拟器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2021。6。21星期一国内科技动态1新型智能变色窗来了2天大研发可检测病毒的穿戴设备3我国发现第二个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产地4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多靶点治疗新方法5我国学者发现潜在分子靶点可治疗肥胖相关代学术造假,真假神童前段时间引起轰动的六岁神童,他发表的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三等奖。癌细胞可是说一个六岁的小学生能学出如此专业和高水准研究报告,理性分析特斯拉销量下滑因素五月刚过,电动车车企纷纷交出成绩单,作为车企大鳄特斯拉的销售量是9800台,掌门人马斯克并不满意,对比4月份销量的1。8万台,几乎减半,直接导致特斯拉股价下跌近5,一夜市值蒸发20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2021。6。18星期五国内科技动态1多措并举助力提前实现碳达峰2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成立3降温改善采光,你见过这样的智能变色窗吗4科学家绘制出猪胚胎骨骼肌染色质开放精细图谱5神箭神舟再牵手打赢中国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2021。6。17星期四国内科技动态1中国水蜜桃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发布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3自主路线超导二极磁体场强达到12特斯拉4控制马铃薯蛋白和淀粉比例可制备优质凝胶5科学家揭示耕地利用强度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2021。6。22星期二国内科技动态1营养物信号如何告诉细胞去增殖2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3科学家发现治疗肝癌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4鄂尔多斯盆地探明首个超10亿吨级页岩油大油田5我国学者发现潜在分子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2021。6。23星期三国内科技动态1学者发现猪肉更好吃的秘密2量子通信架起天地一体万里通信网3我国首个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落成启用4国内首次紧凑环注入磁约束等离子体实验成功5鄂尔多斯盆地探明首个超10亿喀斯玛汇智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6月18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喀斯玛汇智党支部来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参观筚路蓝缕风华正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馆藏革命历史文献展,通过了解馆藏革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