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沈从文一代出轨大师

  来源:国馆(ID: guoguan5000)
  沈从文不仅是一个文人。其实,他和鲁迅先生一样,血管里流淌着一种野性的斗士精神。在生活的战场上,屡遭挫折却百折不饶。在经历了婚姻的无趣之后,他无可避免地出轨了。也许,这也是他对现实的一种抗争。
  01
  别死啊,沈从文   新中国快要成立的时候,沈从文自杀了。   他把手伸进电线插头上,眼看着就要触电了,儿子沈龙朱一声大喝,慌忙中拔掉电源,一脚将沈从文踹开,这才保住了他爸爸的性命。   沈从文涕泗横流,一双眼睛瞪住儿子,仿佛在说:   你阻止我干什么!   第二次,他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用刀片割开了手腕动脉和颈上血管,之前还喝了些煤油。看着汩汩流出的鲜血,沈从文仿佛在想:   这次终于死得成了吧,看有谁还能阻止我。   说时迟那时快,有人破窗而入,跳进房间,用布把他的手和脖子缠住,血被止住了,他也被硬生生地从鬼门关又拉了回来。   死了两次的沈从文,被人送进了精神病院。   名满天下的沈从文,为什么要这样看不开呢?   很多人说,这跟郭沫若有关。   30年代,沈从文批判了郭沫若,说他写小说一无是处,还是写写诗算了。   1948年,郭沫若发表了《斥反动文艺》,批判沈从文是"粉红色文人",专写与革命无关的文字,很"毒"、很"阴险"。   知道郭沫若那时有呼风唤雨的地位,沈从文从内心感到害怕,他说:"我搞的全错了。一切工作信心全崩溃了。"   而且,一群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在大学贴出大字报,还挂出了"打倒沈从文"这样的大幅标语,给沈从文带来了排山倒海的精神压力。   他说:"我应当休息了,神经已发展到一个我能适应的最高点上。我不毁也会疯去。"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沈从文应该是得了焦虑症,所以才有了两次自杀的行为。   后来,还是挚友林徽因得知了他的事,虽然她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好,但她还是将他接到清华自己的家里,悉心照顾。   沈从文终于好了,而且再也没有寻过短见。   有人说,自杀的人是脆弱的。   能有什么事情,紧要的过自己的生命呢?   为什么要自杀这么傻呢?   鲁迅先生说过:做梦的人是幸福的,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写过无数小说、对世事洞若观火的沈从文,该是梦醒的一个。可是,经过与现实的搏斗后,他却发现自己无路可走了。   无路可走之后有两种选择:要么就是不走了,自我了断;要么就是开天辟地,给自己杀出一条血路。   自杀过两次的沈从文,选择了走第一条路,他是懦弱的。幸好第一条路走不通。于是他毅然选择走了第二条路。   敢于走第二条路的人,是真正的勇士。沈从文的一生,就是懦弱与坚强交替的一生,他不是神不是巨人,他活生生的与生活战斗的经验,对现代人其实有很多借鉴价值。   02
  去耍吧,沈从文   沈从文小时候,其实死过一次。   当时他和弟弟两个同时出了疹子。大热天时,兄弟两人又发着高烧,既不能躺着睡觉,因为一躺下就要咳嗽;又不让人抱,因为一抱又全身难受。   湘西凤凰,名字听着好听,其实只是个穷乡僻壤,小孩出疹子,算是生死关头。大人都不存希望了,只好将两兄弟用竹簟卷起,立在屋内阴凉处,听天由命。   屋廊之下,同时还放置着两具小小的棺木。   出人意料的是,兄弟两人的高烧竟然慢慢消退了。之后弟弟长得高大结实,但哥哥沈从文却一病成了"猴儿精"。   小小年纪就已经走过鬼门关,似乎预示着沈从文一生的多灾多难;   俗语又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似乎又预示着沈从文即使备受命运的敲打,依然能够鲜活地挺过来。   生在湘西,面对穷山恶水,沈从文非常野性,什么都不怕。   在私塾里读书,那种呆板而没有生气的传统文化教育,他一点都不感兴趣,偷偷溜出去玩。   第二天,先生问他:"为什么昨天不来上课?"   他说:"昨天家里请客。"   轻轻松松糊弄过去了。糊弄不过去的时候,大不了给老师打;老师打不够,回到家还要给爸爸打。   有一次他爸爸实在气不过,嚷着要把他的手指头砍掉,他立马哇哇大哭,最终还是没砍。原来再大的事,哭一哭就好了。   后来有传记作家写过:沈从文在晚年很爱哭。他儿子立马纠正道:什么晚年才爱哭,我爸爸一生都很爱哭的。   小孩子最恶俗的一项好奇,就是看死尸。   有时沈从文偷溜出去,到西城外牢狱旁的杀场,那里躺了一批尸体。小孩子的他,不会害怕这些躺着不动的尸体,更加不会想到这些尸体背后的悲剧。   他用石头去敲死尸的人头;有时用一根木棍去戳,看他还会不会动。   野狗聚在尸体旁咧嘴争斗,他站得远远的,用书包预先准备好的石头,扬手扔过去,看到野狗吓得四散飞奔,对于他是一种极大的乐趣。   虽然经常逃课,但沈从文确实很聪明:   老师抽背书的时候,他可以临时抱佛脚,读个十遍八遍,居然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了。   所以他总觉得:读书太容易了,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去读书?还不如好好去玩!   (青年时期沈从文)   03
  奋斗吧,沈从文   沈从文一心一意想着玩,于是小学都没读完,就玩进了军队。   说是个当兵的,其实就是做土匪。   当时天下纷乱,朝不保夕,在军队里拿着武器,没准还能保一条性命。身体瘦弱的沈从文,在军队里只能做文书。   后来,他遇上了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湘西王陈渠珍。   陈渠珍虽是军人,但也是性情中人。他珍藏了大量书籍,还开放自己的书房给沈从文看。从各地搜来的古书孤本,还有很多珍贵文物,勾引起了沈从文的强烈好奇心。   书看着看着,沈从文逐渐变了:   原来他觉得自然的天地已经够大的了,没想到书里的世界更大。   后来他不仅有古书读,还有各种各样自五四以来的新书杂志——《新潮》《改造》。沈从文苦思四天四夜,终于鼓起勇气跟陈渠珍说:   "我想去北京上学。我得进一个学校,去学些我不明白的问题,去看些听些使我耳目一新的世界。"   没想到陈渠珍竟然一口答应:   "你到那儿去看看吧。这里给你寄钱来。你想回来,这里仍然有你吃饭的地方。"   可以说,是陈渠珍这个好上司给了沈从文放手一搏的勇气。   沈从文小学都没毕业,纯粹为了开眼界就敢做个"北漂",这份胆魄和见识,是他走向成功的根源。   其实,正是因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有,才要敢于打破现状。打出去了,生命另开一片天地;打不出去,反正也没损失什么。   (沈从文1922.2于湖南保靖军队中)   04
  读书吧,沈从文   到了北京之后,沈从文直奔他姐姐家。   姐夫看到这个一腔热血的愣头青,想起了从前的自己,漫不经心地说:   "你来北京,做什么?"   沈从文瞪着大眼睛,眼里闪着光,满怀希望地说:   "我来找理想,读点书。"   姐夫蹦出一声苦笑,说:   "你来读书?读书有什么用?我在这里读了整整十年书,从第一等中学读到第一流大学,现在毕业了,还不知道从哪里去找个小差事做。"   冷静了一下之后,姐夫又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劝说道:   "北京城现在就有一万大学生,毕业后无事可做。即使让你做个大学教授,又能怎样?薪水一样很低。还没有你在乡下有出息呢!"   沈从文一听,山野血性瞬间被煮沸了,慷慨激昂地说:   "我待在乡下?那不是看着他们今天杀人,明天又被人杀,有什么意思,还什么都学不到!我实在待不下去了,才跑出来的!   我想来读书,半工半读也好,读好书救救国家。这个国家这么下去肯定不行的!"   说了半天,姐夫都没说得动他回去,但还是很佩服他的胆魄。   最后,他送给沈从文一句话:   "你既为信仰而来,千万不要把信仰失去。因为除了它,你什么也没有!"   05
  进击吧,沈从文   初到北京的沈从文,连当时的新式标点符号都不会用。他参加了一轮北京高校的入学考试,通通不过。   北大的招生老师看他这副寒酸的样子,好心地把报名的2块钱退回给他。但他身上,也总共只剩下七块六毛钱。   拿着手上仅有的这几块钱,沈从文欲哭无泪。他暗下决心:   自学,必须自学!写,必须写!   他非常执着地练习写新式文章,非常执着地向报社投稿,但命运非常执着地一次次拒绝他:除了偶尔发表的小豆腐块,他的文章大多石沉大海。   不久之后,沈从文听到当时一位编辑大人的事:   在一次编辑会上,主编把一大沓沈从文的未用稿件摊开,说"这是大作   家沈某某的作品",说完就狠狠地把稿件揉成一团,扔进了废纸篓。   不断的挫败,不是没有让他考虑过转行。   幸好,沈从文最终还是记起了当初姐夫送给他的一句话:   你既为信仰而来,千万不要把信仰失去。   悲痛也就悲痛吧,落泪也就落泪吧。等眼泪流干了,还是要继续写。   除了不断投稿,沈从文还写信给当时的文坛大佬们,希望得到赏识。   其中一封信,寄给了郁达夫。   郁达夫本来正处于人生低潮期,他觉得自己已经够惨的了,没想到这北京居然还有人比他更惨,他决定去看看这个年轻人。   一推开沈从文那间又霉又小的破房子的门,郁达夫震惊:   天寒地冻,屋里居然没有火炉取暖;一个面无血色的年轻人缩在一角,只穿了两件夹衣,留着两行鼻涕,用破旧的被子裹着两条腿,在桌子旁边边抖边写。   沈从文看见了几乎是破门而入的郁达夫,就像溺水的人终于抓到了一棵救命稻草。   他赶紧向郁达夫滔滔不绝讲起了自己的抱负,自己在北京的惨况……就好像他要把在北京四五年间没机会讲的话一次讲个够似的。   郁达夫请他中午去吃饭,吃完饭郁达夫将剩余的零钱全部给了沈从文。末了还说了一句:   "我看过你的文章。你要好好写下去。"   回到破屋子的沈从文,哇的一声扑倒在桌子上,嚎啕大哭了起来:   "别死啊,沈从文,相信中国文坛将来一定会有你的名字的!"   (沈从文1948夏于北京大学宿舍)   后来郁达夫果然将沈从文介绍给了徐志摩。   徐志摩刚从国外回来,接手了一个文学杂志,需要大量稿件。   可是一般人写的他又看不上,只能自己累死累活地写。   幸好天意让他发现了沈从文。   沈从文没有国外留学经验,见识不多,这是他的弱势,但也正好是他的强势   他的文字,没有翻译腔,就像湘西的山水和人情,自然淳朴,即使仅仅是白描一番,也有让人惊艳的野趣。   早年的行伍生涯,让沈从文积累了大量材料,加上他天赋的想象力,很快他就创出了自己的风格,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现在看来,沈从文闯北京,不仅要归功于勇气,还要归功于他对自己的准确判断:   他能写出迥异于别人的文字,能带给读者新鲜的享受。   这就注定他一定能在群星璀璨的民国留下印记。   06
  恋爱吧,沈从文   沈从文名声越来越响的时候,被不拘一格的胡适请到中国公学去讲课。   第一次上课那天,他原本准备得好好的,结果一进教室,顿时腿软:   底下黑压压坐着数不清的人,大家都是来一睹这个新锐作家的风采的。   沈从文胆怯了,后背发凉了,本来想好要说的话都不翼而飞了。   他和台下的学生,你眼望我眼,呆呆地对望。   一分钟过去了,他说不出话。   五分钟过去了,他还是说不出话。   结果十几分钟过去了,他才开始说话,连珠炮式地一下子讲了很多,边说边在黑板上抄提纲,十几分钟就匆匆把一个小时的内容说完了。   他又转过身来,和台下的学生,你眼望我眼,呆呆地对望。   气氛更尴尬了。   于是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行字:   "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听课的学生哄堂大笑:   这个才华横溢的作家还会害羞,真是可爱。   学校里面原本妒忌沈从文名声的人,这下找到茬子了:   "这样的人也配做先生,居然十几分钟讲不出一句话来!"   有人向胡适告状,宽宏大量的胡适一笑了之:   "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   只要不用说话,沈从文总是信心百倍,气贯长虹。   有一次他经过操场,看到一个女学生,皮肤黑黑,身材壮实,在跑道上边走边吹口琴,走到尽头将头发一甩,转身就往回走,仍然是吹口琴   他后来才知道,这个女生叫张兆和,是苏州名门张家的千金。   沈从文曾经自惭形秽,但并没有压抑住他内心的骚动。他说:"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星,追要追漂亮的女人。"   他第一次给人家写信,就直白地说:   "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   如此大胆的语句,倒没有把张兆和吓到:因为追她的人实在太多,沈从文条件算是最差的,她给他编了个号叫"青蛙十三号"。   说是青蛙,不如说是癞蛤蟆。   虽然没有收到回信,但是沈从文并没有放弃,一封接一封给对方写信。最疯狂的时候,沈从文甚至说如果她不跟他在一起,他宁愿去死。   张兆和真心烦了,跑去找校长胡适让他消停消停。胡适也劝了,沈从文还是不消停,那劲头,就像当年在北京一定要混出名堂来一样。   张兆和虽然受不了他的烦,但翻出他写的情书,不得不说,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的生命一样长久的。"   …   滔滔激情,任谁读来,都抵挡不住。   放暑假的时候,沈从文甚至直接去了苏州看她,成功讨得张家一家大小的欢心,最终让张兆和心动爱上了他。   四年了,沈从文写了四年情书,终于得到了女神的青睐,喝上了婚姻的喜酒,也终于过上了自己大胆幻想过的幸福生活。   婚后不久,沈从文写出了毕生最伟大的作品——《边城》,里面除了继续描写独一无二的湘西风景,还出现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女主角——翠翠。   这个皮肤黝黑、健康天真的少女,原型就是张兆和。   (沈从文1935夏与夫人张兆和在苏州合影)   07
  出轨吧,沈从文   但是,翠翠虽然长得像张兆和,但她活脱自然的生命力,是张兆和所没有的。   作为千金小姐,张兆和理性有余,激情不足,而且和沈从文的精神世界格格不入:   沈从文喜欢听傩(nuó)戏,呕哑嘲哳,怪腔怪调,爱听昆曲的张兆和根本听不进;   沈从文喜欢收藏古董,张兆和觉得很奇怪,他又没钱,收那么多古董干嘛,还直说他"不是绅士冒充绅士";   沈从文性格豪爽,经常对朋友仗义疏财,张兆和整天为家里的开销发愁,更加忍受不了他的"打肿脸充胖子"。   沈从文无奈哭诉:   "你爱的根本不是我,而是我写的情书!"   表面温顺、实则傲岸的沈从文,已经对现实的婚姻失望了。看得出来,他是不甘心的。   有一次他去拜访朋友,在朋友家碰见了一个叫高青子的文艺女青年。   高青子早就知道他会来,原本就对天才作家仰慕不已的她,故意按照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来打扮自己,连言谈举止都和小说中无异,沈从文再次被撩得心旌摇动,不能自已。   神女有心,襄王有梦。他不可避免地爱上了高青子。   《边城》女主角翠翠的原型,除了有夫人张兆和,其实还有高青子。   他曾经含蓄地说:   《边城》是他在现实中受到婚外感情引诱而又逃避的结果,是他感情的寄托。   按照惯例,沈从文在小说中大量透露自己的感情生活。他有一篇小说叫《看虹录》,讲的是一个男作家在一个漫天风雪的夜晚,探访情人。   窗外寒气逼人,室内炉火温存。两个情投意合的人在融融暖意中,达成了生命的大和谐。   不知道这是沈从文的亲身经历,还是他一贯的美好想象。   一边是激情,一边是现实,他非常为难。   于是他不得不去拜访好友林徽因,希望得到一些指导。林徽因当然理解沈从文的处境,但她也只能说:   "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你要学着自己慢慢去化解。"   (沈从文1931.6与林徽因在北平达园合影)   八年过后,高青子选择离开,主动将这段注定没有结果的感情斩断了。   沈从文最后还是选择跟张兆和白首偕老。   当现实与理想相互冲突的时候,他只能委身于现实。   沈从文死后,张兆和整理丈夫遗稿,突然明白了些东西:   "从文同我相处,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其实无论是张兆和,还是高青子,还是沈从文自己,也未必能够清楚定义出沈从文究竟是什么人:   当他太过迁就理想,现实会痛;当他太过迁就现实,理想会痛。   他的一生,都在接受,又在拒绝;在妥协,又在不妥协。   这就是他性格中的韧度。   这是沈从文的不幸,也是他的幸运。   (晚年沈从文和张兆和)   08
  重生吧,沈从文   正是沈从文柔韧处世的性格,使他能够度过1949年的那一场精神危机。   由于郭沫若在政治上的强大影响力和家庭生活的不顺利,沈从文再也不写小说了。   想象一下,一个前半生以小说扬名天下的大才子,脑海里还构思了几部鸿篇巨制,有些已经开了头了,突然之间就不能再写了,这真是要了他的命。   但是,只有精神狭隘的人才会只有一条命。   沈从文不能写小说了,但他在研究文物中找到了另一条命。   早在陈渠珍手下,他就已经从一件件古董当中,发现了我们这个民族静水流深的生命力: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就凝聚在器物之中。   这个民族有多博大,它的器物文化就有多博大。   于是,他的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别的大作家,茅盾、巴金、老舍,都已经变成了"人民艺术家",整天出国,飞来飞去;   只有他,还蜗居在北京,自愿进了历史博物馆做研究:   "天不亮即出门,在北新桥买个烤白薯暖手,坐电车到天安门时,门还不开,即坐下来看天空星月,开了门再进去。   晚上回家,有时大雨,即披个破麻袋。"   没人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   不写文章的沈从文,看来是彻底落伍了、过时了。   可是他自己却说:"我似乎第一次新发现了自己。"   因此,可以想象他报告自己转行所取得的成就时,语气多么自豪:   "我应向你认真汇报一下,现在大略估计,除服装外,绸缎史是拿下来了,我过手十多万绸缎;   家具发展史拿下来了;   漆工艺发展史拿下来了;   前期山水画史拿下来了;   陶瓷加工工艺史拿下来了;   扇子和灯的应用史拿下来了;   金石加工工艺史拿下来了;   三千年来马的应用和装备发展史拿下来了;   乐舞杂伎演出的发展资料拿下来了……"   这些成就,都是他凭着一个人的眼力和心力,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完成的。   这一次重生,比他之前写小说的生命更强大:文字是以他的精神生活为养料的,一旦精神世界出现了郁结,文字的成色就会大打折扣;   文物却是滋养他的精神生活的。在一次次对精品文物的赞叹、感悟之中,他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扩充,长养了他自身的生命力。   古人所谓的"安身立命",大概就是此时的沈从文了。   09
  唱歌吧,沈从文   沈从文真正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文ge最高潮的时候,他和侄子黄永玉相遇,他装作没看到的样子,插肩而过的那一瞬间,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   "要从容啊!"   有一天开批斗大会,有人把一张标语——"打倒反共文人沈从文",用浆糊糊在他背后。   大会结束,他自己把标语撕下来,看了几眼,说:   "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写字的人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干苦活的时候,他给侄子写信说:"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   就在这个地方,就以这种心情,沈从文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仅凭记忆写下了二十一万字的服装史。   写书过程过于用脑,加上体力活动也干不少,沈从文身体吃不消,需要去申请止痛片。   填完表格,拿了几粒药丸,沈从文转身离去,一路唱着戏曲,像个老顽童一样,蹦蹦跳跳,神采飞扬。   沈从文曾经跟学生说过:   "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像沈从文一样,建造属于自己的"小庙"。往往在现实和理想的夹击之下,我们的人生都造得头破血流。   可是既然我们没有退路,那就擦干血泪,慢慢调整。总有一天,等到我们看到自己造出的或大或小的"小庙"的时候,我们会由衷感叹:   哦,原来那就是我自己。

波音Starliner飞船把坎巴拉太空计划玩偶带到了国际空间站IT之家5月22日消息,在经历了一系列磕磕绊绊后,波音Starliner太空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20日2028(北京时间5月21日828)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据Engadget报新的量子阱太阳能电池刚刚创造了效率的世界纪录科学家们不断地推动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越来越高,并且有一个新的记录要报告在标准的1sun全球照明条件下,一种新的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达到了39。5。1sun标记只是测量固定量阳光的一种标星座是怎样命名的你知道吗?天空中的星星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古人发现,天上一组组恒星保持着固定的形状,镶嵌在夜空中。为了便于观察,古人用想像的线条,把天空划分成许多区域,并给它们取了相应的名称,例如我国古代X行星太阳系冥王星之外存在行星?50年以来研究一直在继续在海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区域,就像海洋中的深海一样,黑暗遥远,目前我们对这些区域基本上都没有深入探索过。由于距离遥远,光线较弱,因此,这一区域内很可能有目前仍未被发现的行星,它会很容易神秘金属球落入印度境内!美国专家中国火箭残骸!会被索赔吗?根据印度媒体印度快车的消息在2022年5月12日,在印度阿南德地区,有当地居民发现了3块从天而降的残骸,村民报警后,当地相关部门正在调查。1这神秘金属球是什么东西?通过相关的照片,遭遇强烈沙尘暴,祝融号火星车将失联7个月,为何毅力号不害怕?2020年我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从地球上出发前往火星,2021年2月抵达火星附近,经过三个多月的绕火飞行,2021年5月份开始执行落活任务。天问一号作为我国深空探测的首项探测任新闻早餐祝融号发现火星水活动,或可供未来载人火星探测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早上好!欢迎收听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音频栏目新闻早餐,我是文秀,今天是2022年5月23日,星期五,农历四月十三。聚焦热点祝融号发现火星水活动,或可供未来载人火土卫二向太空喷出水柱,吸引了全世界的想象力?是否存在外星生命当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宇宙飞船看到土星冰冷的小卫星土卫二向太空喷出水柱时,它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想象力。这种水来自隐藏在土卫二裂隙地壳下的全球液态海洋。水不是液态的,因为太阳的热量,今日凌晨,南半球部分地区迎来2022年第一次日食极目新闻记者黄佳琦据CNN报道,北京时间5月1日凌晨,南美洲南部南极洲太平洋和南大洋等部分地区的人们观看到了2022年的第一次日食。智利民众拍摄的日食当月球运行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挡看似荒芜的撒哈拉沙漠,却通过大气环流,滋养着全球的生态系统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星球中,唯一拥有生命的行星,地球表面分布着丰富的物种,不过不同的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物种的丰富程度也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气候高温多雨的地区,物种最为丰富俄罗斯只要中国同意,我们就加入!无人不晓,俄罗斯首先发射了人造卫星,完成了人类的第1次太空之旅。但是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都是世界上的太空大国太空强国。在苏联解体以后,美国的航空技术更是不可一世。在太空中遍布着美国的
文津奖Top50年度童书榜Top10爱阅Top100这本人体科普书到底有什么魅力?大家好,看到标题,浪花忠实粉丝应该知道小浪今天要分享的是哪本书了。没错!就是!锵锵锵锵!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这周,哥哥获得了三个重磅大奖,先是入选了2018年度爱阅童书100,再是入选教孩子阅读?家长一定要知道这些事!微信更新后很多小伙伴都说找不到浪花朵朵只需3步,轻松置顶浪花朵朵童书托马斯福斯特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文学教授,他教大朋友小朋友阅读,已经有几十年了,他曾出过一本教大人阅读的书如何阅读福利丨只需一件单品,你就是万圣节最潮的家长Helloeverybody万圣节马上就要到了,今年的装扮想好了吗?如果你不过万圣节,你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这个洋节日能仅次于圣诞节,在中国备受大小朋友的喜爱呢?那是因为,万圣节可以名请把生活的体验权还给孩子微信更新后很多小伙伴都说找不到浪花朵朵只需3步,轻松置顶浪花朵朵童书小红帽?小红帽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现在,有个小女孩说我不是小红帽。是的,很多人就是被这个书名我不是小红帽吸引做童书,不外乎让孩子喜欢五个字关注我们的人都知道,这个十月,浪花朵朵邀请到了一位很厉害的老爷子阿瑟霍布施米特。作为普通读者,你或许没听过他的名字,但如果你对童书有一定了解,不可能没听过三个强盗小蓝和小黄。如果你CCBF精彩线下活动一览微信更新后很多小伙伴都说找不到浪花朵朵只需3步,轻松置顶浪花朵朵童书大家好,本次CCBF我们给大家准备了非常精彩的三场活动。首先,就是我们最最重量级的大咖,法国开心学校前主编阿瑟先读过1000本童书的妈妈,告诉你03岁的孩子读什么(下篇)微信更新后很多小伙伴都说找不到浪花朵朵只需3步,轻松置顶浪花朵朵童书好了好了,书单来了!接上文如何给03岁的孩子选书我们除了提供满足03岁孩子心理特点的书,基础认知也是很重要的。今只要100块升级了,这一次我们直接剁微信更新后很多小伙伴都说找不到浪花朵朵只需3步,轻松置顶浪花朵朵童书大家好,你们的凑单能手小浪上线啦!平日里,只有100元的预算,你可能一本浪花朵朵都买不到。但是在双十一,有了小浪活动石家庄丨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今天下午,故事爸爸陈鸿亮将在石家庄市图书馆,进行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的故事分享。庄里的朋友,有空的可以去听听看呐活动地点石家庄市图书馆三楼低幼阅览厅想要了解更多祖娅和制作哥哥的故事吗?从光伏发电系统角度分析,未来储能成本目标价是多少?目前光伏的成本已经低于煤炭发电,但是由于光伏发电只能是白天有光的情况,到了晚上发电就无法进行,那就需要大量的储能装置,而储能本身成本是很高的,因此从光伏发电系统上去考虑成本,而不应骑行记丨日喀则有座扎什伦布寺关注这一系列稿件的小伙伴,一定都知道今天要说的便是爱尔威车友小芳一行人出游新藏线的故事。原汁原味,没有任何特效,一起来看吧!小芳一群人到达日喀则的时间是晚上,她们并不打算久留,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