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非升即走,青椒们已经快卷不动了

  撰文丨江城
  6月7日,一则警方通报很扎眼:
  2021年6月7日14时52分,杨浦区邯郸路某大学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民警迅速到场将犯罪嫌疑人姜某(男,39岁,该校教师)控制,经120现场确认,被害人王某(男,49岁,系姜某同事)已死亡。经初步审讯,姜某自述因工作关系对被害人怀恨在心,故对其实施侵害。现姜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图/网络
  网上流传的各路信息,已经拼凑出事件的大概了。"某大学"是复旦大学,"姜某"是数学院年轻老师,"王某"是数学院党委书记。网传起因是姜某与学院约定六年为期考核科研任务,不达标就解聘。姜某被认定不达标,在宣布解聘的现场发生惨剧。
  约定考核时间,到点达标就晋升,不达标就走人——这就是传说中的"非升即走"。 这四个字,据说让无数高校青年教师瑟瑟发抖。
  "非升即走",到底什么来头?
  借鉴美国、四处铺开
  "非升即走"不是国内高等教育界的突发奇想,而是从欧美等国借鉴来的。"非升即走"主要是对标终身教职制度(tenure track),教师入职时不给编制,等通过考核后,晋升高级职称,即可获得长期聘用。
  ▲终身教职制度(图/网络)
  这个制度,北大、清华率先施行,截至目前,全国39所985高校中,至少已有34所施行了"非升即走"制度。
  中国最好的一批大学都大同小异,而且这个制度还有扩大的趋势。这也就意味着瞄着中国一流高校去的、研究水准上佳的年轻教师,基本都得去"非升即走"里卷一卷。
  这个制度直观看去,其实就是把教师招聘变成"能进能出",打破铁饭碗,肯定会提高竞争性。美国当初实行这个制度,着眼的也是提高科研产出。
  客观来讲,这个制度在中国不能说没有效果,至少在提高"科研GDP"上效果显著,毕竟紧缺的岗位有限,青年教师总得想尽办法创造成绩,整体科研水位当然就上来了。
  举个例子, 截至2019年中国发表 SCI 论文49.6 万篇,连续第 11 年排在世界第 2 位,占世界总量的 21.5% ,排第一的美国59万篇。中国科研绩效增长迅猛,与这种竞争的、流动的乃至内卷的科研环境不无关系。
  ▲图/网络
  "非升即走",从实际效果看,估计不少学校都跃跃欲试,不说别的,药效是真的猛。
  对于学校来说,主流的排名体系基本都离不开论文发表、课题数量等等这些量化指标。如何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回报,"非生即走"当然是真香。
  其中辛酸,谁卷谁知道
  "非升即走",对于不少年轻教师来说,就是青春残酷物语。对标韭菜,"青椒"成了他们的群体自嘲。
  2018年,一则消息在网络流传,119名武汉大学教师在进入学校三年后迎来了"3+3"聘用制下的第一个考核期,结果仅有4人通过考核进入编制,淘汰率高达97%。
  不过后来武大辟谣,其实是48人中申报,共有6人被直接聘任为固定教职副教授。不过这个比例依然可怕。
  ▲知乎上的相关话题曾引来热议(图/网络)
  这不是一次考试,是长达数年的科研冲刺。 在这几年里,996加007,发论文又抢课题,8个人里面才有1个被录取。转眼自己年龄也大了、头也秃了,被淘汰还得想办法再就业,想想那些青椒们会不会心态爆炸?
  在更早的2016年,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教师李思涯对该院院长甘阳暴力相向,前者指责后者"拖延青年教师职称晋升",导致自己被迫走人。
  其实"非升即走"更要命的还不是低通过率,而是规则不透明。 很多教师网络反映,考核的标准基本由学校甚至学院自行制定,院系领导决定的权重极大。甚至可能换个领导就政策一变,青年教师只能束手就擒,基本没博弈能力。
  此外,"非升即走"虽是个借鉴来的制度,不过"本土化"改造也没停下。相比于一些传统科研强国"同行评议制度""代表作制度"较为健全,对青年教师的评价相对多元。但到国内,由于"同行评议"等制度还不谈不上成规模成系统,导致所有的评价基本就单极化了—— 论文和课题 。
  就以通过武汉大学考核的一位学者成绩为例:发表国际SCI期刊论文21篇,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主要为第一作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多个国家与省部级项目。
  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无论个人禀赋、特长如何,到头来只有一个标准模式,青年教师头秃不头秃?
  当然,"破五唯"(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现在已经被提到相当的高度。但等到具体的政策出台、学术土壤改变,对于着急在3年聘期里搞出点成绩的青椒们,等不等得起?
  青椒群体的集体哀嚎
  内卷有解吗?只能说短期内不太乐观。
  中国目前高校教师数量则达到了100万以上,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据主体。这个人数,十几年里呈几何数字增长。
  但高校数量基本没变,目前我国985高校共有39所,211高校115所,2011年起就是这个数。
  僧多粥少的大格局短时间看不到改变的可能。 从现状看,高校确实强势,稍微敞开一个口,永远不缺想进来内卷的。
  再看一眼科研强国的情况,也没有提供多少美好的希望。据美国大学教授协会2016年发布的报告,非终身教师在美国大学中占比已超过70%。强流动、低保障,基本也是美国青椒的常态。
  大概这种路在何方的感觉,青椒们也都有体会。借着复旦这起恶性事件,高校的青年教师群体已经发出了集体哀嚎。
  除了"非升即走"的残酷,日常行政事务的重压,教学负担和回报的不成比例,各种对高校竞争压力的抱怨以刷屏之势占据了网络。青年教师的负担,哪怕圈外人看着都觉得累。
  如果说短时间寻找到一个药到病除的解决方案不现实的话,至少有一点该试着努努力:别让青椒有被欺负的感觉。
  无论是复旦大学的恶性事件,还是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引发舆论风波,都能感到当事青年教师的一股极大的怨气,有一种被深深欺负的感觉。
  虽然具体的情形可能千差万别,但也该想想,这种"不服气"也未必都是没来由的。
  所谓"不欺负",大概也就是规则透明一点,评价多元一点,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有起码的保证,至少让卷进来的青年教师,愿卷服输。
  讲真,短时间内这可能这就是比较现实的期待了。
  科思投稿邮箱:admin@cuspeaprize.org.cn 欢迎赐稿
  福岛核污水:一场不该科学背锅的不科学事件
  亚裔仇视、司法控罪……中美关系变迁华人科学家和留学生何去何从
  张永振:"土得掉渣"的中国科学家和他的病毒探险之旅

NASA毅力号采集两份火星岩石样本发现有长期接触水痕迹毅力号在火星上拍摄的一张照片显示了一块名为Rochette的岩石,上面有洞,毅力号在那里获得了前两个样本。美国太空总署(NASA)火星探测车毅力号迄今已采集到两件岩石样本,迹象显示玛雅文明为什么会消失?至少从公元前1800年起,玛雅人就生活在中美洲和尤卡坦半岛,并在该地区繁衍生息了数千年。根据无数研究,玛雅文明在公元800年至1000年间消失。但尽管玛雅消失这个词让人联想到森林覆宇宙尘埃云掩盖了隐藏的空间更多星系两个星系的发现让天文学家想知道在太空尘埃云后面还有多少星系。在一个天体意外事件中,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空旷的空间中发现了两个隐藏的星系,这个区域几乎没有任何东西,从巨大的太空尘埃云后好奇的小朋友会问为什么太阳的大气层比它的表面更热?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世界各地的许多科学家都在试图回答它。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确实对加热太阳大气的能量可能来自哪里有一些想法,这与太西班牙海岛火山喷发,沉寂半世纪后地狱般的岩浆再现9月23日星期四,炽热的岩浆继续喷射到西班牙拉帕尔马的天空,这是该处火山1971年以来的首次喷发。巨大而有毒的火山灰云飘向大陆,危及对该岛经济至关重要的作物香蕉。流淌的岩浆墙暴露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已成功完成所有测试运往发射场美国宇航局已确认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已成功完成所有测试。随着最终测试的完成,望远镜正准备运往发射场。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的工程师在望远镜上完成了广泛的测试制度,旨在确保一旦进入轨道就哈勃望远镜照片显示太空一把剑刺穿巨大的天体心脏这张照片捕捉到了一种相对不常见的现象,称为赫比格哈罗天体(HerbigHaro)。这张由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广角相机3仪器拍摄的赫比格哈罗天体,它距离地球约1300光年,它由年轻的恒星蚂蚁的牙齿为何如此锋利?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调查了为什么一些非常小的生物尽管体型很小,却可以如此轻松地切割刺穿和蜇伤。研究人员利用原子级成像揭示了蚂蚁和其他小型生物如何利用锌来磨砺各种工具的微小根据新研究,四分之一像太阳的恒星吃掉自己的行星我们的太阳系有多罕见?自从第一次发现行星围绕太阳以外的恒星运行以来的30年左右,我们发现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常见。然而,它们中的许多与我们所知道的太阳系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太阳系中的苹果确认部分iPhone12和12Pro智能手机存在声音问题苹果已确认部分iPhone12和iPhone12Pro用户可能遇到的声音问题。由于接收器模块上的组件可能出现故障,其中一些iPhone型号可能会出现声音问题。受影响的设备是在202美国宇航局露西号蓄势待发首访木星特洛伊小行星一位艺术家对NASA研究小行星的露西航天器的描绘。美国宇航局正在为下个月发射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航天器之一做准备,露西将承担木星一些最有趣的邻居的小行星。特洛伊小行星聚集成两个相当
宇宙和生命个体的有怎样的联系?解密其中的奥妙宇宙从诞生之初到现在,我们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还停留在太阳系的状态。因为未知宇宙领域以人类目前的科技,其实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而人类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可能需要一些地外文明或者预言才能打为何2021频繁出现UFO呢?而出现又是何目的?进入2021年我们会发现,全球很多国家都目击了UFO出现,而发现UFO最多的国家美国,今年也是比往年频率增加,它们的频繁出现难道说是一种信号?其实不难看出,从2020年到2021年未来修心有多重要呢?谈到修行必须要先修心,内心的强大做什么事情都不畏惧,关键可以增长智慧,让人的心智更纯洁更有爱。烦恼是我们一声都甩不掉的,人生的每段经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烦恼,让自己挥之不去,严重甚猜想地外文明接触地球的目的是什么?从1947年罗斯维尔事件至今,UFO的出现一直是未解之谜,至于那些碟状各异的飞行器每次出现到底是何目的?首先按照文明等级推断,这些不明飞行器的行动轨迹特殊,反重力技术先进并领先于人秘密太空计划是否真实,蓝鸟人为何帮助人类觉醒?揭秘宇宙是美国Gaia电视台制作的一档关于秘密太空计划的揭露节目。主持人大卫维尔科克是一位知名的制品人兼讲师,揭秘人科里古德是秘密太空计划特别行动顾问,任期时间有20年经历,主要工构建更好的碳基半导体聚合物如何帮助改进生物传感器构建更好的碳基半导体聚合物如何帮助改进生物传感器一种新的碳基半导体材料可能是构建下一批旨在监测个人健康的生物传感器的关键。该材料优于现有选项,但开发这样的组件并非没有挑战。由沙特阿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可替代内窥镜的可吞咽传感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可替代内窥镜的可吞咽传感器图片来源BU工程学院由于RabiaYazicigil(ECE)助理教授和她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同事的工作,可吞咽传感器有朝一日可以取华中科技大学研发可穿戴机器人系统,可以帮助中风患者康复BrainCo可穿戴机器人系统可以帮助中风患者康复在中国,脑卒中是成年人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每年有196万人死亡,75的幸存患者将失去独立行动能力。大多数肢体残疾患者不能自理,难工程师用种子培育出太阳能收集器莱斯大学的工程师们制作了微小的种子,使其成为极为均匀的2D钙钛矿宝石,在从白天收集电力时既稳定又富有效率。卤化物钙钛矿是利用丰富经济的固定材料生产的天然材料,而水稻栽培的开发技术往机器人如何限制海上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全世界向海可持续能源框架的支出将达到160亿美元。这包括到2030年在世界范围内增加250万公里的潜艇连接线。铺设和保护这些连接以防海流,包括在海床上开沟,卸下岩抛光打磨究竟需要人or机器人?按照以往的经验,推荐磨料的硬度要大于被加工产品的硬度两倍以上,只有这样才是选对了磨料,否则就会出现很难打磨,甚至会出现打磨不动的情况,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第一步选磨料时候,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