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研究河南规律有用吗?李泽椿院士讨论千年一遇没意义

  近日,8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李泽椿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针对最近的"720"河南特大暴雨灾害提出了一些反思和建议。
  李泽椿是46年前"758"河南特大暴雨事件的亲历者。那场暴雨,给李泽椿的预报生涯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其后数十年,他参与建立并一步步升级了我国的数值天气预报体系,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气象业务预报水平。
  李泽椿院士(李晨阳 摄)
  以下是他与《中国科学报》的对话:
  《中国科学报》: 1975年8月,河南省驻马店等地区遭遇特大暴雨,多个水库相继垮坝溃决,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为惨痛的生命财产损失。作为气象预报工作者,您怎么看待当时的情况?
  李泽椿: 当时的预报,我觉得做得不好。我说这个话,没有贬低任何人,因为这个预报就是我们做的。
  我那时在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组工作。
  当时国内的天气预报还是靠天气图方法作,所用的基础资料非常少,有的还缺乏观测。
  例如,我们当时用来接收美国卫星探测图像的设备在那天晚上出了故障,只能等第二天研究人员上班找人来维修。
  然而就在这一夜,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了河南。
  灾后,我去河南省气象台做了调研。我问当地工作人员,有没有雷达,有没有观测记录?回答是只有一台雷达,但因为郑州停电,所以没有观测记录。
  原本气象部门都有备用发电机,但他们又买不到汽油。
  你可以看到,当时的预报条件、预报手段、预报能力都是极其欠缺的。
  《中国科学报》: 时隔46年,我国的天气预报显然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具体到对暴雨的预报,我们现在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水平?还存在哪些不足呢?
  李泽椿: 近几十年来,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暴雨预报的准确率稳步提高。
  "758"暴雨发生时,全国也没有几台雷达,而我们国家现在有数百部雷达,光河南省就有十几部。
  当年河南省只有寥寥几个气象站,现在则至少有几千个自动气象站。在资料来源大大丰富的同时,我们对大气物理规律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值天气预报的准确度早已今非昔比。
  但暴雨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加之我国地域辽阔、地理位置分布不同、地形地貌多样,人文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
  因此对极端性暴雨和局地突发性大暴雨的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还远远达不到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的需求。
  《中国科学报》: 具体到这次"720"河南特大暴雨,我们在预报方面的表现如何?还有哪些不足?
  李泽椿: 大雨到来前一周左右,中国气象局就通过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发现河南会遭遇一次强烈的降水过程。随着时间推进,我们的预测也越来越准确。
  自17日以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10期、橙色预警3期;河南省气象部门发布雷电、暴雨、大风等预警信息1427条,暴雨红色预警信息162条;郑州市政府也从19日夜间开始发布暴雨橙色、红色预警信号。
  那有人就要问,为什么预报了暴雨,还是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
  我觉得要强调两点:第一,损失只能减少,不能避免。预报做得越好,准备时间越长,就越有利于损失的降低。
  第二,预报和预警争取来的时间,究竟怎么才能利用好?我们的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是不是有足够的知识、经验和思考?我们前期的宣传教育够不够?红色预警发送后,从管理者到老百姓,大家有没有足够的警觉性,知不知道该做什么?
  另外,每一次灾害都是不一样的。
  同样是河南暴雨,"758"暴雨是冲垮了水库大坝,这一次是降水产生大水涌入了城市。
  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具体地对待每一次极端天气过程,就像现在提倡的"精准医疗"个体化一样,"精准防灾",针对不同灾种个别应对。
  《中国科学报》: 两次特大暴雨灾害都发生在河南,而且都与台风有关。这里面是否有规律可循?是不是河南的特殊地形导致这里更容易因台风而形成超强降雨?
  李泽椿: 很多人都问这个,但我觉得这不是目前最紧迫的问题。
  我们现在最应该关心的,第一是提高预报和预警的精准度;第二是针对各种不同的情景制定好应对策略。
  至于所谓的"河南规律",研究这个问题除了发篇看起来不错的文章,还有什么用呢?我们要做的是,不管这样的暴雨下在中国的哪片土地上,我们都有办法提前预知、正确预警,做好应急对策和管理。
  还有就是"千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提法,我也持保留意见。
  作为一个老气象人,我深知不用说千年百年,就算是几十年前的气象灾害,我们也没有准确详实的记录。
  我想我们的精力不要放在这些概念上,还是应该多做一些有用的,实际改进预警准确时效的工作。
  《中国科学报》: 哪些是有用的工作?
  李泽椿: 有用的工作,我觉得要兵分两路。其一还是深入机理做好基础研究,继续提升我们的预报水平。
  我们现在的数值天气预报,中短期以内基本都比较准确了。但10到30天内的天气预报一直是国际难题。
  这个难题要不要解决?要。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突然有一天就突破了。
  而灾害性的极端天气随时有可能发生,这就有"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问题。
  所以另一条路就是具体研究,好好总结探讨每一次暴雨事件中暴露出的具体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此外还要鼓励培养科研型的天气预报人才。
  预报员是战斗在第一线的人,如果他们在面对一手数据时,能针对现实问题即时研究、即时判断,那将是一支非常重要的生力军。
  最后,大雨虽然已经停了,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
  比如这么多房屋被水泡了,地基一定遭到了损毁,政府有必要对受灾房屋进行及时的逐栋评估、修缮和加固。此外,交通、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也都不容忽视。
  极端天气灾害的应对处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的工作。
  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提醒有关部门做好灾后评估和相应的补救工作。
  《中国科学报》: 作为一名老气象人,关于近期的极端暴雨事件,您还有哪些想要强调的呢?
  李泽椿: 国家对我们科研人员的要求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国家和人民的紧急需求上。
  我们做任何研究,先想一想是不是发展国民经济、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需要的工作,而不是泛泛地议论和发表没法实际检验的文章!
  不要老想着我这个论文在国际上是什么水平、什么地位?这些暴雨是下在了中国的大地上,是由中国的特殊气候地理条件造成的,跟国外的研究没有可比性。
  检验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永远是有没有满足中国老百姓对预报和预警的需求!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报
  一个博士的血泪求职路:想入职高校?请以我为鉴避坑
  年青有为 | 木木西里 2021 第六期木木大学圆满结束
  中国学者每年贡献千万的出版社,陆续撤回了中国学者118篇文章
  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侵删;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数百万专业音乐人热切关注第三届亚太星光K歌秀再度起航作为诺楠文化打造的第一个文化先锋,旨在倾力打造亚太区域高等院校音乐文化交流平台。亚太星光K歌秀自2017年首届举办以来,与多家院校强势合作,成功在业界塑造了专业音乐平台领导者的形象诺楠文化新歌发布小精灵(文诺楠文化)精灵,在中国古代被认为代表了一种精灵之气,是形成万物的本原。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在同观陈十六史兴碑写道荆衡气偏秀,江汉流不歇此地多精灵,有时生才杰。(寓意地方非常有灵天兵科技天火11液体火箭发动机全系统热试车圆满成功来源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兵科技)在成功研制HCP火箭发动机并投入特殊市场的同时,其自主研制的30吨级闭式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天火11成功完成多次在SLS规划单中,2039年进行火卫一载人登陆为正式登火作准备?本文来源NSF,作者克里斯格布哈特,双语对照随着美国宇航局继续成熟一项任务,并支持其备受瞩目的是人类登陆火星的架构路径,宇航局正在研制的重型升降SLS火箭现在将承担主要的太空运输任双语校对文案蓝色起源vs维珍银河,布兰森贝索斯会如何比拼?来源每日宇航员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Branson)的维珍银河公司(VirginGalactic)和他们的太空船2号(SpaceshipTwo)航天飞机,杰夫贝佐斯(Jeff深蓝航天垂降试验进展,星云M1号试验箭完成静态点火准备来源深蓝航天利用回收复用运载火箭构建下一代空天往返运输系统,是人类开发宇宙空间资源和走向深蓝的关键之一。深蓝航天CEO霍亮近日,深蓝航天在铜川发动机试验基地顺利完成星云M液体回收1论证中的我国海王星环绕探测2030前后发射,2040前抵达海王星本文于2020年11月发表在中国科学技术科学,由于国斌汪鹏飞朱安文牛俊坡谢奇林胡古李晖何建森等人共同编写。摘要本文对比分析同位素电源和空间堆电源在空间应用优劣基础上,确定空间堆电源蓄势待飞!天兵科技可重复使用试验箭天梭一号总装圆满完成来源天兵科技近日,天兵科技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子级飞行验证箭天梭一号(以下简称TS1)圆满完成总装任务。总装过程涵盖结构壳段贮箱增压输送系统机架发动机总装直属件等2000余件零部件双语译文关于NASA的小行星重定向技术试验器一些介绍来源NSFAPLNASAsDoubleAsteroidRedirectionTest(DART)spacecrafthasbeenmovedtoitssecondarylaunch双语较对跟随伊隆马斯克一起参观星舰工厂(第三部分)来源每日宇航员这张图里的老马笑的跟那句啥来着InterviewPart3OnJuly30,2021TimDoddreceivedatourofStarbasewithSpaceXC神舟十二号飞船竟然有Wifi?比酒店都舒服?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按计划,他们将天上驻留长达三个月。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里三个月的
天体演化黑洞修炼秘籍老和山下的小学僧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导读最后的最后,把理论上无法压缩的中子压缩成了一个奇点,终于修炼到了巅峰,成了广为人知的黑洞!本文首发于2019年4月21日一张黑洞照片,让很多读者纷纷来信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将于7月15日凌晨发射作为阿拉伯世界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也是今年7月份第一个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希望号,日前已经完成了与日本H2A火箭的星箭对接,将在北京时间2020年7月15日凌晨45127发射,飞往火星Rocketlab公司火箭发射那些骚名字不知不觉之间,Rocketlab这家航天初创公司也已经发射了13次了,第14发火箭也已经进入发射场,预计在8月31日发射。rocketlab公司第14次发射任务徽章此次任务的名称叫俄罗斯继续编制天网昨天再发一颗导航卫星莫斯科时间10月25日22点08分,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联盟2。1b火箭和Fregat(军舰鸟)上面级将格洛纳斯K导航卫星送入了19,100公里高度的轨道,目前卫星已经与地面建立了就在今天,spaceX的星链卫星又要射了spaceX公司的下一发星链卫星发射时间已经确认,就在8月18日也就是今天,北京时间2231分,在卡纳维拉尔角的40号发射台发射。上一发8月7日发射也没几天,马斯克肾功能确实强大。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点点滴滴根据目前的消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在7月23日于海南文昌发射。这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旦成功,中国将是人类历史是第二个成功将探测器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国家。1976年美国的海盗号火星探测器昇腾宠粉计划,让AI开发者种子开始发芽随着数字技术进入千行百业,开发者们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的一道独特风景。格子衬衫,穿着随意,背着双肩电脑包,或许还有些不修边幅。它们所处的环境,实际的工作场景,和生活逻辑与其他职业者似乎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与智能制造的融合之道刚刚过去的2020年,全球经济被新冠肺炎这只黑天鹅的羽翼所笼罩,这起罕见的全球性突发事件,也带来了很多启迪。正是疫情的催化,让制造业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对复工复产提质增效的意义,它们对华为存储MVP计划再小的个体也有品牌当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推动了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这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作为未来的水和电,企业分析和决策少不了海量的数据资源作为支撑,另一方面,形态各异的存储资电子号火箭运载能力有150千克吗?(发动机随笔3)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导读介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书籍很多,萨顿的火箭发动机基础和休泽尔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现代工程设计是经典之作,它们阐述了对发动机设计指标要求的实现过程,但这些指标要2020TECHSPARK星星之火IT创新大赛决赛顺利落幕近日,由深信服科技和琥珀资本联合主办的TECHSPARK星星之火IT创新大赛十强总决赛落下帷幕。由十名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十强选手从技术产品市场与客户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揭晓了最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