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5种错误惩罚方式和5种科学惩罚方式

  孩子犯了错,要不要惩罚?
  答案是:要。
  「只是说教的话,孩子根本不长记性啊!」
  但惩罚不是目的,孩子们需要规则,也需要尊重。
  作为两个娃的爸爸,萌医生非常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真的想要打骂孩子,只是想要制止他们的错误行为。
  不过,一旦这种惩罚失了度,也就跟马戏团里驯小兽无异了。
  所以,今天我简单整理了一个「 55 惩罚表」  ,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习得的经验,也欢迎有兴趣的妈妈们留言探讨~
  说实话,熊孩子这事估计和遗传没啥关系,如果你见过维纳斯面目狰狞地花式暴揍丘比特,你就知道这是一件让全世界人都头疼的事情。
  我们家两个小家伙也是,平时可爱起来是真讨人喜欢,熊起来,也是半点不含糊!
  这不,现在兄妹俩前一分钟还相亲相爱——小团子给小圆子当马骑,小圆子各种最爱哥哥了;后一分钟就能互相翻脸,你抢我玩具、我踢你一脚屁股……
  在大人的通识里,小孩子犯了错是要接受惩罚的,长长记性,避免再犯。
  确实,一定程度上,惩罚可以让孩子们辨是非,懂规矩,了解一件事情的界限;可以促进正视错误、改过自省;可以警戒起到一般教育方法达不到的效果,也能够降低孩子问题行为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
  而小朋友们也需要通过「犯错」来成长,适当的「惩罚」可以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所以「惩罚」是必要的。
  但「惩罚」≠ 体罚  。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对儿童虐待的定义,它包括在一种责任、信任或有影响力的亲密关系中的各种身体和(或) 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疏忽、商业或其他剥削,这给儿童健康、生存、发展或尊严造成了实际伤害或潜在伤害。
  简单来说,家庭暴力的本质就是虐待,无论是肢体暴力还是冷暴力。
  ❌ 打一顿
  熊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
  萌医生还是想强调一下,所有的体罚都是错误的。
  早在 1989 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制定了关于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 儿童的教育方案,并呼吁所有成员国禁止对儿童进行体罚。
  1998 年,美国儿科学会 AAP 主张父母通过「打屁股」以外的方式来约束孩子。
  同年,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 发起「国际不打小孩日 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 」(每年的 4 月 30 日) ,呼吁全社会重视儿童权利。
  在《全面制止儿童体罚全球倡议》中明确表示,对孩子的体罚包括「任何导致某种程度的疼痛或不适的物理惩罚」 。
  所以,打孩子这事,不仅无用,而且无知。
  事实上,非常多的研究文献表明,体罚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远大于它正面的意义。
  有研究显示,小朋友在经历过体罚之后短短的 10 分钟里,就继续了相同的问题行为。打一顿能带来的效果,微乎其微。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人类发展学教授 Elizabeth Gershoff 的研究小组,在对十多个国家 69 项关注体罚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后发现,体罚发生的频率同孩子的消极行为之间存在着「剂量反应效应」。
  也就是说,体罚越多,反作用可能越大 (报复、争论、恶意挑衅、拒绝规则) 。
  此外,一项包括了 5000 多名儿童的出生队列随访观察指出,3 岁时经常(频次大于 2 次/月) 受体罚的孩子,在5岁时会更有攻击性,同时,学习能力也更差。
  无独有偶,美国儿科学会 AAP 也曾指出,体罚不仅会增加孩子受伤的风险,也会影响他们的大脑发育。
  特别是长期 / 反复接受体罚的孩子,其大脑额叶绘制体积和表现会比普通人弱很多,智力发展可能受限。
  一句话,暴力是最无用的教育,伤害的不只是孩子,还有孩子的未来。
  ❌ 大声斥责
  讲真,除了体罚,责骂可以说是另一个最糟糕的惩罚方法。很多家长也许觉得有效,但是这种惩罚,最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给孩子造成不可治愈的心理创伤。
  大声斥责,尤其是当众斥责,杀伤力最大,轻松就能击溃孩子的自尊。
  每个人都有自尊,哪怕是一两岁的小孩。自尊心的形成没有一个确定的界限,可从婴儿期开始,直到成年,这中间自尊意识都是动态发展的。
  妈妈们平时只要注意观察,很容易就能注意到,孩子虽小,但却是很好面子的。
  举个很常见的例子,我们会在亲戚朋友之间,大声讨论小朋友尿床的事情,并以此为乐。然而只需要看一眼孩子的脸色就知道,他们正为此感到非常羞愧。
  所以,不要总觉得宝宝还很小,就认为他没有自尊心,当众斥责会极大伤害到他,甚至杀死自尊,而这种心理创伤,可能是毁灭性的。
  2013 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一项青少年研究显示,如果父母用吼叫甚至侮辱的方式来约束孩子,那么他们出现行为失当和抑郁症状的概率更大。
  2019 年 5 月,《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强调,童年创伤与大脑岛叶皮层(有助于调节情绪和自我意识) 表面积的减少有关,可能会改变大脑结构,可能使临床抑郁症加重和反复发作。
  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有童年创伤经历且患有分离型 PTSD 的女性,其皮质醇、催产素水平都有明显的变化,体压反应系统功能弱化,抗压能力被削弱,患 PTSD 风险更大。
  美国疾控中心发布了一项来自 25 个州超过 14.4 万名成年人的调查数据报告,报告显示,童年创伤在人的一生中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同样调研发现,童年创伤积累的越多,患上多种心理精神、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就越大。
  这些研究都很好地证明了两件事,其一,童年创伤非常普遍,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比我们想象中更可怕。其二,童年创伤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思议联系。
  所以,分享一个我自己的经验,在快要失控大声斥责之前,不妨提醒咱们自己先闭会儿嘴~
  ❌ 关小黑屋(关门外)
  我曾经在知乎上看过这个词条,里面有一句话印象深刻:把犯了错的孩子关进小黑屋,你可能教会了他规则,但肯定打破了安全感,剥夺了他独自对抗这个世界的勇气。
  讲真,关小黑屋这种行为,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大的问题。
  安全感是人类最底层、最基本的诉求,0~3 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黄金期。3 岁之前,他们都在本能地探索这个世界的安全边界,原生家庭和爱是这种安全感的核心来源。
  而「小黑屋」则代表的是黑暗、恐惧、被抛弃,把孩子关进小黑屋这件事,无疑是在破坏他们安全感的建立,降低对爸爸妈妈的信任度,给他们造成了爸爸妈妈是不可靠有威胁的印象,这一切都在严重伤害着亲子关系。
  至于寄望孩子能够在一个被威胁的环境里自己认识到错误,也是无稽之谈。小朋友们更多时候是迫于当下的危险,意识到不认错就会被抛弃而做出的表面妥协,建立规则什么的,还是算了。
  ⚠️特别提醒下,长期处于这种应激状态的孩子,很容易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自闭、或者讨好型人格  ,而对某些患有幽闭症的孩子来说,这种经历也许就是他他一生的噩梦。
  至于把孩子关在门外,本质上来说,同关进「小黑屋」没什么区别,同样是以「抛弃」作为威胁,这种极度的不安全感,也会极大的破坏孩子对你的信任。
  ❌ 情绪式惩罚
  其实很好理解,举个例子,有的家长会在心情很坏的时候,莫名冲正在玩游戏的孩子发火,并且没收孩子的游戏装备。但如果隔天他心情还不错,也许他会陪着孩子一起玩。
  大人的言行不一,孩子对规则理解自然也发生了扭曲,他们看见的不是内心的秩序,而是爸爸妈妈的心情。
  这种错误的认知,会像一颗坏种子一样埋在他们的心底,会在以后的某一天,突然腐朽掉孩子脆弱的三观。
  ❌ 比较、诉苦
  这就很好理解啦,也是大多数的爸爸妈妈,甚至是我自己下意识会有的错误行为。
  所有人都知道,比较是不对的也是不幸的,而诉苦则是以受害者的立场对孩子表达攻击,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不用说,懂得都懂。
  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大家人手一本五味太郎,特别推荐「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 (不团,但是很推荐,超级有意思) ,看绘本大师在线怼人,专治爸妈的人间不清醒!
  ✦ +
  +
  部分目录一览
  ✔总是心神不定的大人
  ✔早已筋疲力尽的大人
  ✔总是试图考验孩子的大人
  ✔就是喜欢义务和服从的大人
  ✔任何时候都不懂装懂的大人
  ✔喜欢贬低他人,保持优越感的大人
  ✔总是坐立不安,在意世俗眼光的大人
  ✔本应引导,却喜欢教导的大人
  总之,永远不要为一个「教训」,做了「欺负」孩子的事。
  一个孩子应该经历不当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到错误的惩罚。
  在我看来,最好的「惩罚」就是重视感受,但不溺爱。
  ✔TIME-OUT
  TIME-OUT 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源自比赛中的「暂停」✋,是指当孩子出现严重错误或者处于情绪爆发的状态是,将孩子从当时环境中隔离出来,换到一个相对不难么娱乐的环境,冷静一下思考自己的错误。
  这也是目前很多儿科医生都比较推崇的纪律养成方式~
  ⚠️注意,这个相对安静的新环境绝对不是指上面的「小黑屋」‼️可以把它理解成惩罚角、宣泄角。
  从实操上来说,TIME-OUT 要求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约定相关的规则并遵守 ,明确如果出现违反约定的行为,会有怎么样的处罚,主动避免小朋友们因为害怕未知处罚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情况。
  同样的,对于不在规则内的事情,爸爸妈妈也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而随意修改,可以完善,但不能破坏,保证一个相对公平很重要。
  从对象上来看,Time Out 对 2~5 岁的孩子 有显著效果。一般我们认为,孩子从 2 岁开始就有对错、奖惩的概念了。
  从地点上来看,Time Out 绝对不是小黑屋、厕所、门外、寒暑天气的户外,它要求是一个舒适、安静、简单 、甚至是孩子熟悉 的角落。
  从时间上来看,Time Out 的处罚时间通常和年龄成正比 ,一岁 1 分钟,两岁 2 分钟...重要的不是时间,是孩子对错误的认知。
  这也是萌医生家经常会采用的一种家庭纠正方式,我也会给家里的「思过角」配置一些纸笔书画什么的,供小家伙们宣泄哦!
  ✔ 没收心爱的物品或收回某项权利
  Kristina Kuzmic 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棒,如果我的孩子任何时候都喜欢我,那我的家教是失败的!
  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爱不可能让他们永远满意,比如,没收他们玩具的时候,暂时剥夺他们看动画片权利的时候哈哈~
  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小朋友们知道,做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一些不正确的「得到」,就必然有一些「失去」。真正的爱应该是要让他们成为健康又有责任的人。
  ✔ 小事不怕麻烦 大事自然不来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里,会有很多很多的小摩擦,爸爸妈妈如果只盯着那些「大麻烦」,那真的太可惜了!
  「他还是小孩子」
  「没关系,奶奶不疼」
  「他不是故意推 ta 的」
  「他想玩一下而已」
  越是小的细节,越是不能放过。告诉他们这种行为不可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把每一次的小错误,都当成一个纠正的机会,能够让他们自己有建立规则的意识,自然会少更大的麻烦。
  另外,还有一句话,发火不教育,教育不发火 ,这是最重要的。
  ✔ 让孩子主动承担后果
  行重于言。
  事实上,即使没有大吼大叫,只要在处理后果的时候,让孩子也参与进来,什么是责任,他们自然就明白了。
  比如孩子涂鸦了隔壁的门窗,别忘了叫上他们一起打扫「战场」,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别人,恰当的内疚感有利于「三观」发展~
  只有和孩子一起执行规则,规则才能被真正理解。
  ✔ 实行奖励制度
  健康的纪律形式,是专注在那些正确的行为上 ,而不是错误的。
  奖励孩子的好习惯、正确的行为绝对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个⭐️贴纸、一个愿望就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去主动规范自己。
  但是奖励制度也有 BUG,它更适用于具体的行为、习惯,像日常献爱心可不是简单套用就算完的,凡事先问奖励这种情况,会大大削弱孩子的内驱力哦!所以妈妈们记得慎用~
  ✔ 「区别」对待每个孩子
  特别提醒送给跟萌医生一样,有不止一个小朋友的家长。相信我,给每个孩子设立不同的奖惩会更有效。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偏好,他们的「脚后跟」也不一样~
  统一的奖惩虽然容易,但是不具针对性,定制奖惩很费脑子,但也很重要哦!
  孩子犯了错,要不要惩罚?
  答案是:要。
  「只是说教的话,孩子根本不长记性啊!」
  但惩罚不是目的,孩子们需要规则,也需要尊重。
  作为两个娃的爸爸,萌医生非常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真的想要打骂孩子,只是想要制止他们的错误行为。
  不过,一旦这种惩罚失了度,也就跟马戏团里驯小兽无异了。
  所以,今天我简单整理了一个「 55 惩罚表」  ,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习得的经验,也欢迎有兴趣的妈妈们留言探讨~
  说实话,熊孩子这事估计和遗传没啥关系,如果你见过维纳斯面目狰狞地花式暴揍丘比特,你就知道这是一件让全世界人都头疼的事情。
  我们家两个小家伙也是,平时可爱起来是真讨人喜欢,熊起来,也是半点不含糊!
  这不,现在兄妹俩前一分钟还相亲相爱——小团子给小圆子当马骑,小圆子各种最爱哥哥了;后一分钟就能互相翻脸,你抢我玩具、我踢你一脚屁股……
  在大人的通识里,小孩子犯了错是要接受惩罚的,长长记性,避免再犯。
  确实,一定程度上,惩罚可以让孩子们辨是非,懂规矩,了解一件事情的界限;可以促进正视错误、改过自省;可以警戒起到一般教育方法达不到的效果,也能够降低孩子问题行为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
  而小朋友们也需要通过「犯错」来成长,适当的「惩罚」可以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所以「惩罚」是必要的。
  但「惩罚」≠ 体罚  。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对儿童虐待的定义,它包括在一种责任、信任或有影响力的亲密关系中的各种身体和(或) 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疏忽、商业或其他剥削,这给儿童健康、生存、发展或尊严造成了实际伤害或潜在伤害。
  简单来说,家庭暴力的本质就是虐待,无论是肢体暴力还是冷暴力。
  ❌ 打一顿
  熊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
  萌医生还是想强调一下,所有的体罚都是错误的。
  早在 1989 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制定了关于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 儿童的教育方案,并呼吁所有成员国禁止对儿童进行体罚。
  1998 年,美国儿科学会 AAP 主张父母通过「打屁股」以外的方式来约束孩子。
  同年,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 发起「国际不打小孩日 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 」(每年的 4 月 30 日) ,呼吁全社会重视儿童权利。
  在《全面制止儿童体罚全球倡议》中明确表示,对孩子的体罚包括「任何导致某种程度的疼痛或不适的物理惩罚」 。
  所以,打孩子这事,不仅无用,而且无知。
  事实上,非常多的研究文献表明,体罚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远大于它正面的意义。
  有研究显示,小朋友在经历过体罚之后短短的 10 分钟里,就继续了相同的问题行为。打一顿能带来的效果,微乎其微。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人类发展学教授 Elizabeth Gershoff 的研究小组,在对十多个国家 69 项关注体罚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后发现,体罚发生的频率同孩子的消极行为之间存在着「剂量反应效应」。
  也就是说,体罚越多,反作用可能越大 (报复、争论、恶意挑衅、拒绝规则) 。
  此外,一项包括了 5000 多名儿童的出生队列随访观察指出,3 岁时经常(频次大于 2 次/月) 受体罚的孩子,在5岁时会更有攻击性,同时,学习能力也更差。
  无独有偶,美国儿科学会 AAP 也曾指出,体罚不仅会增加孩子受伤的风险,也会影响他们的大脑发育。
  特别是长期 / 反复接受体罚的孩子,其大脑额叶绘制体积和表现会比普通人弱很多,智力发展可能受限。
  一句话,暴力是最无用的教育,伤害的不只是孩子,还有孩子的未来。
  ❌ 大声斥责
  讲真,除了体罚,责骂可以说是另一个最糟糕的惩罚方法。很多家长也许觉得有效,但是这种惩罚,最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给孩子造成不可治愈的心理创伤。
  大声斥责,尤其是当众斥责,杀伤力最大,轻松就能击溃孩子的自尊。
  每个人都有自尊,哪怕是一两岁的小孩。自尊心的形成没有一个确定的界限,可从婴儿期开始,直到成年,这中间自尊意识都是动态发展的。
  妈妈们平时只要注意观察,很容易就能注意到,孩子虽小,但却是很好面子的。
  举个很常见的例子,我们会在亲戚朋友之间,大声讨论小朋友尿床的事情,并以此为乐。然而只需要看一眼孩子的脸色就知道,他们正为此感到非常羞愧。
  所以,不要总觉得宝宝还很小,就认为他没有自尊心,当众斥责会极大伤害到他,甚至杀死自尊,而这种心理创伤,可能是毁灭性的。
  2013 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一项青少年研究显示,如果父母用吼叫甚至侮辱的方式来约束孩子,那么他们出现行为失当和抑郁症状的概率更大。
  2019 年 5 月,《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强调,童年创伤与大脑岛叶皮层(有助于调节情绪和自我意识) 表面积的减少有关,可能会改变大脑结构,可能使临床抑郁症加重和反复发作。
  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有童年创伤经历且患有分离型 PTSD 的女性,其皮质醇、催产素水平都有明显的变化,体压反应系统功能弱化,抗压能力被削弱,患 PTSD 风险更大。
  美国疾控中心发布了一项来自 25 个州超过 14.4 万名成年人的调查数据报告,报告显示,童年创伤在人的一生中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同样调研发现,童年创伤积累的越多,患上多种心理精神、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就越大。
  这些研究都很好地证明了两件事,其一,童年创伤非常普遍,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比我们想象中更可怕。其二,童年创伤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思议联系。
  所以,分享一个我自己的经验,在快要失控大声斥责之前,不妨提醒咱们自己先闭会儿嘴~
  ❌ 关小黑屋(关门外)
  我曾经在知乎上看过这个词条,里面有一句话印象深刻:把犯了错的孩子关进小黑屋,你可能教会了他规则,但肯定打破了安全感,剥夺了他独自对抗这个世界的勇气。
  讲真,关小黑屋这种行为,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大的问题。
  安全感是人类最底层、最基本的诉求,0~3 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黄金期。3 岁之前,他们都在本能地探索这个世界的安全边界,原生家庭和爱是这种安全感的核心来源。
  而「小黑屋」则代表的是黑暗、恐惧、被抛弃,把孩子关进小黑屋这件事,无疑是在破坏他们安全感的建立,降低对爸爸妈妈的信任度,给他们造成了爸爸妈妈是不可靠有威胁的印象,这一切都在严重伤害着亲子关系。
  至于寄望孩子能够在一个被威胁的环境里自己认识到错误,也是无稽之谈。小朋友们更多时候是迫于当下的危险,意识到不认错就会被抛弃而做出的表面妥协,建立规则什么的,还是算了。
  ⚠️特别提醒下,长期处于这种应激状态的孩子,很容易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自闭、或者讨好型人格  ,而对某些患有幽闭症的孩子来说,这种经历也许就是他他一生的噩梦。
  至于把孩子关在门外,本质上来说,同关进「小黑屋」没什么区别,同样是以「抛弃」作为威胁,这种极度的不安全感,也会极大的破坏孩子对你的信任。
  ❌ 情绪式惩罚
  其实很好理解,举个例子,有的家长会在心情很坏的时候,莫名冲正在玩游戏的孩子发火,并且没收孩子的游戏装备。但如果隔天他心情还不错,也许他会陪着孩子一起玩。
  大人的言行不一,孩子对规则理解自然也发生了扭曲,他们看见的不是内心的秩序,而是爸爸妈妈的心情。
  这种错误的认知,会像一颗坏种子一样埋在他们的心底,会在以后的某一天,突然腐朽掉孩子脆弱的三观。
  ❌ 比较、诉苦
  这就很好理解啦,也是大多数的爸爸妈妈,甚至是我自己下意识会有的错误行为。
  所有人都知道,比较是不对的也是不幸的,而诉苦则是以受害者的立场对孩子表达攻击,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不用说,懂得都懂。
  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大家人手一本五味太郎,特别推荐「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 (不团,但是很推荐,超级有意思) ,看绘本大师在线怼人,专治爸妈的人间不清醒!
  ✦ +
  +
  部分目录一览
  ✔总是心神不定的大人
  ✔早已筋疲力尽的大人
  ✔总是试图考验孩子的大人
  ✔就是喜欢义务和服从的大人
  ✔任何时候都不懂装懂的大人
  ✔喜欢贬低他人,保持优越感的大人
  ✔总是坐立不安,在意世俗眼光的大人
  ✔本应引导,却喜欢教导的大人
  ​
  总之,永远不要为一个「教训」,做了「欺负」孩子的事。
  一个孩子应该经历不当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到错误的惩罚。
  在我看来,最好的「惩罚」就是重视感受,但不溺爱。
  ✔TIME-OUT
  TIME-OUT 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源自比赛中的「暂停」✋,是指当孩子出现严重错误或者处于情绪爆发的状态是,将孩子从当时环境中隔离出来,换到一个相对不难么娱乐的环境,冷静一下思考自己的错误。
  这也是目前很多儿科医生都比较推崇的纪律养成方式~
  ⚠️注意,这个相对安静的新环境绝对不是指上面的「小黑屋」‼️可以把它理解成惩罚角、宣泄角。
  从实操上来说,TIME-OUT 要求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约定相关的规则并遵守 ,明确如果出现违反约定的行为,会有怎么样的处罚,主动避免小朋友们因为害怕未知处罚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情况。
  同样的,对于不在规则内的事情,爸爸妈妈也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而随意修改,可以完善,但不能破坏,保证一个相对公平很重要。
  从对象上来看,Time Out 对 2~5 岁的孩子 有显著效果。一般我们认为,孩子从 2 岁开始就有对错、奖惩的概念了。
  从地点上来看,Time Out 绝对不是小黑屋、厕所、门外、寒暑天气的户外,它要求是一个舒适、安静、简单 、甚至是孩子熟悉 的角落。
  从时间上来看,Time Out 的处罚时间通常和年龄成正比 ,一岁 1 分钟,两岁 2 分钟...重要的不是时间,是孩子对错误的认知。
  这也是萌医生家经常会采用的一种家庭纠正方式,我也会给家里的「思过角」配置一些纸笔书画什么的,供小家伙们宣泄哦!
  ✔ 没收心爱的物品或收回某项权利
  Kristina Kuzmic 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棒,如果我的孩子任何时候都喜欢我,那我的家教是失败的!
  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爱不可能让他们永远满意,比如,没收他们玩具的时候,暂时剥夺他们看动画片权利的时候哈哈~
  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小朋友们知道,做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一些不正确的「得到」,就必然有一些「失去」。真正的爱应该是要让他们成为健康又有责任的人。
  ✔ 小事不怕麻烦 大事自然不来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里,会有很多很多的小摩擦,爸爸妈妈如果只盯着那些「大麻烦」,那真的太可惜了!
  「他还是小孩子」
  「没关系,奶奶不疼」
  「他不是故意推 ta 的」
  「他想玩一下而已」
  越是小的细节,越是不能放过。告诉他们这种行为不可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把每一次的小错误,都当成一个纠正的机会,能够让他们自己有建立规则的意识,自然会少更大的麻烦。
  另外,还有一句话,发火不教育,教育不发火 ,这是最重要的。
  ✔ 让孩子主动承担后果
  行重于言。
  事实上,即使没有大吼大叫,只要在处理后果的时候,让孩子也参与进来,什么是责任,他们自然就明白了。
  比如孩子涂鸦了隔壁的门窗,别忘了叫上他们一起打扫「战场」,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别人,恰当的内疚感有利于「三观」发展~
  只有和孩子一起执行规则,规则才能被真正理解。
  ✔ 实行奖励制度
  健康的纪律形式,是专注在那些正确的行为上 ,而不是错误的。
  奖励孩子的好习惯、正确的行为绝对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个⭐️贴纸、一个愿望就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去主动规范自己。
  但是奖励制度也有 BUG,它更适用于具体的行为、习惯,像日常献爱心可不是简单套用就算完的,凡事先问奖励这种情况,会大大削弱孩子的内驱力哦!所以妈妈们记得慎用~
  ✔ 「区别」对待每个孩子
  特别提醒送给跟萌医生一样,有不止一个小朋友的家长。相信我,给每个孩子设立不同的奖惩会更有效。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偏好,他们的「脚后跟」也不一样~
  统一的奖惩虽然容易,但是不具针对性,定制奖惩很费脑子,但也很重要哦!

福建泉州有故事,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世界文化遗产特别多2022生机大会冬天旅行来到福建泉州,寻找属于这座鲤城的故事,我的旅行在二十度的温润中开启,从开元寺穿越到清净寺,在泉州城里,烟火氤氲不息,宋元时期,泉州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经典故事李世民选贤唐太宗李世民刚即位的时候,有人为了讨好他,就向他告发魏徵,说魏徵在李世民同兄弟间争权争利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时,曾多次劝说李建成早定计划下手杀害李世民。李世民听了,立刻派人把1925年,张作霖和死对头共建一座钢桥,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张家口1925年,张作霖和死对头共建一座钢桥,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张家口!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关于张家口的老桥通桥的故事。原来的清水桥诸位都知道,张家口市区内有清水河流过。为三娃母亲资深留学专家双料角色的育儿经写在前面对于服务逾千成功案例的资深留学专家Emma来说,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身份就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当妈不容易,从她在深圳的一次与意向留学家庭的育儿分享中可以看到,这是一位将时间颗粒日韩世界杯失利的深层原因,身体和技术是巨大的天堑终究还是没有奇迹,随着日本队和韩国队的输球,亚洲球队都已经先后被淘汰出局。本届世界杯上,亚洲球队成了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人们在很长时间都会记住那一场场爆冷的名局。有这样的比赛作为信雪上加霜!RNG老板所持300余万股权已被法院冻结CNMO新闻RNG在近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与前队员的合同纠纷以及战绩不佳等原因,导致风评一直往下跌。在今年的休赛期,RNG更是频出丑闻,先是最开始爆出要售卖名额,接着传出队员纷人性漫画父母的鼓励创意李可乐该漫画来源于微博,此漫画创意来源李可乐,插画设计Bilikof,编辑汤圆圆。一6岁小严和小欢是好朋友,他们会在下雨天一起顶着雨伞,踩水坑玩,可是他们却拥有着不同性格的父母日媒日本解禁住宅区上空无人机自动飞行据共同社12月4日报道,日本经修改的航空法于5日施行,允许小型无人机在城区和住宅区等有人地带上空,在非目视情况下自动飞行。实际运用预计将在发放操纵执照等相关手续完成的明年3月左右开爱不能失去自我,爱是能量的相互给予与补充头条创作挑战赛爱的太痴迷灵魂被神奇的魔法带走,只剩下一个空洞的外壳。他究竟有哪里好?是嗓音悠扬透亮唱的歌曲振憾人心充满激情,还是舞蹈动作酷炫激情澎湃充满力量?还是他的外貌与身材有型美文不念过往,心存美好,在红尘中细数流年变迁躺在流年的黄昏,细数过往,风冷云瘦,烟云散去过往的繁华,凋零了季节的色彩。大自然在褪去往昔的浮华之后,渐渐的归于一片宁静。阳光照常明媚,看着一半萧条,一半冷漠的风景,渐渐淡出浅浅的偷来的闲情(偶寄随笔)累了就歇歇吧,可闲情总心虚的无法从容。且不说身边的人见不得偷懒,只是左右多见行旅匆匆。几人善解张弛有度的调理?唯欣赏那些个忙碌的身影。给忙碌粘贴上浓彩的生龙活虎,看葛优躺却认定是蠕
每天你家主食吃对了吗?怎么吃蔬菜?吃够肉奶蛋豆了吗?你知道吗?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是什么?人到老年,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是什么?答案是心脑血管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终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护血管最有效的方法,其中健康饮食首当其冲,一健脾益肾润肠通便!粗粮养生汤健康又好喝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推荐主要功效健脾益肾润肠通便推荐理由一般人群均可,消化功能极差的人群不宜过多食用。材料黑米25g黑豆25g五色藜麦25g鲜莲子50g核桃肉4个龙眼肉5g枸杞5于德豪揽责身为后卫失误太多我最后几个关键球的处理不妥当直播吧10月15日讯今日CBA常规赛,新疆9598不敌北控。赛后,新疆男篮后卫于德豪出席了记者会。于德豪点评比赛今天北控拼得很凶,然后我们经历了起伏与波动,但球队还是拼到了最后。只狂轰5586,杰伦格林大爆发!战胜步行者,火箭季前赛完美收官今天火箭客场挑战步行者,这也是他们季前赛的收官之战。首节比赛,火箭一上来全队进攻手感火热,单节轰下39分,第一节结束已经领先步行者10分了。第二节比赛,火箭的火力更上一层楼,外线三公牛裁掉怀特,德罗赞加盟勇士方案出炉北京时间10月16日,随着新赛季的即将到来,季前赛也慢慢的进入了尾声,联盟各支对自己阵容不是太满意的球队仍然继续进行调整,就在刚刚,联盟又有2笔签约4笔裁员正式完成,而据美媒建议,今秋杏色直筒裤又来炸街了,洋气显瘦又增高,专治腿粗胯宽秋日生活打卡季很多人平时生活中觉得自己的搭配平平无奇,容易显胖,这些问题其实不是你自己的原因,而是因为你没有给自己选择到合适的服装,就像很多小姐姐在平时生活中如果买裤子,一般都只会烧烤全国第一,沾串1元5根一步一美食的宝藏小城相信很难有人,能抵挡住美食的诱惑。但比起去那些热门的旅游城市打卡火爆的网红店,我更偏爱钻进小城市里充满烟火气的市场或小巷,随便找家店吃一顿,总能带来惊喜。NO。1龙游被韩寒搬进电影这座好吃懒做的江南老城,会玩会吃会生活,去一次就爱上从前,武陵人一路沿溪行进树林钻山洞。。发现了世外桃源。现在,人们奔赴苏州流连杭州耽于扬州。。寻觅心中的江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或是烟柳画桥,或是酒肆欢歌,或载着水汽,或乘着诗一叶知秋意,一秋知城美一起来看商河的秋天都说,秋天的新疆是一种瘾,去过戒不掉秋天的西藏是一种病,不去治不好但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戒掉去新疆的瘾,治好去西藏的病它就是商河!一叶知秋意,一秋知城美一到秋天,商河就美成了画卷!它退休旅居指南韶关乳源乳源一座来了令人流连的城市这里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没有宏伟的建筑标志也没有那高端大气的购物商城这里,有的只是令人震撼的风景有的是让人一秒爱上的青山绿水韶关乳源,是历史悠久的古虞名郡这1973年杨得志到农村看老战友,发现他没钱看病,县委怀疑是特务杨得志出生于1911年,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加入了工农革命军,参加过抗日战争,长征和解放战争。1949年建国后先后担任多个国家军政重要职务,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