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21军一个老兵的战地实录热血第2集少年从军

  作者||王伟功
  ▲ 张海阳上将品《热血》
  ▲ 刘亚洲上将品《热血》
  第二集 少年从军
  1970年入伍时的作者
  我14岁参军入伍。
  在那政治动荡的岁月里,我比同龄人幸运。
  1970年12月,我在西安市上初二。那是不读书的年代。每天参加"大批判"之外,就是学工--铸铁,学农--割麦子,再就是备战备荒--挖防空洞。
  不读书的日子混起来很快,眼看离"毕业"已经不远了。当时高中停办,我们只能混完初中就走上社会,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工,留在城市进厂矿当工人;农,插队落户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兵,参军当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参军--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首选。当时,我们家庭周边环境都是省上的文化艺术单位,参军当兵是渴望而不敢求的事。事情就这么巧,机遇来得就这么快,机会来了城墙都挡不住,一夜之间使我梦想成真,我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兵。
  驻陕部队第21野战军,要组建文艺宣传队,委派所属60野战医院政治处主任李光,来西安招文艺兵。李光,东北人,喜爱文艺,又与我父母、大舅、二舅相交甚好。我父母、大舅、二舅都是京剧名家,在陕西辅导工厂、部队排练演出"样板戏"有一定影响。李光来了明确表态希望我父母多推荐艺术人才,他负责把好政审、体检关。就是他主动提出:"让你家小伟功去考考吧!"
  父母一听,高兴地喊起来:"太好啦,那一定让他争取去当兵!"
  那天的情形我终身难忘,我与班里同学正在西安体育场外挖防空洞。在黑咕隆咚的洞里待久了,我很烦!溜出来,跑到西安南门的旧城墙上,盘腿坐着,仰了头看蓝天白云。那时的天,--蓝呀,蓝得像碧蓝的墨水,似乎将从天上倒下来;云薄薄的,仿佛一层淡淡的薄纱,轻飘飘贴在蓝天上;一群鸟哗啦一声,从城墙上飞起,黑压压一片,发出嗡嗡嗡的叫声。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每每走过旧城墙,我都会沉浸在当年仰望蓝天的怀恋之中……
  1964年李光主任
  这时,爸爸远远跑来,气喘吁吁地喊我,我从城墙的马道上呼噜噜跑下来,跟他回了家。那天,见到了红光满面的李光叔叔,他快言快语介绍了情况,并告诉我们:由于宣传队是业余的,又是从事文艺演出,不是作战单位,因此对家庭出身的要求,没有正式征兵那么严格。家长只要不是被戴上所谓"死不改悔"帽子的,不是地方单位造反派揪住不放的,子女就可以被招收!李光叔叔爱怜地搂着我肩头,一遍又一遍地说:"孩子,你当兵去吧!"面对这从天而降的幸运,我乐不可支,父母更是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
  有李光叔叔的保荐,爸爸带我到南郊子午路21军西安办事处填了表,这事就算定了!可是我报名的文艺特长--京剧板鼓,还一点都不会呢!好在宣传队招兵还有20天时间,父亲想了想,胸有成竹地对我说:"20天--够了!"
  1970年12月李光主任成为我的"入伍介绍人"
  靠着父亲这句话,使我坚定了信心。8年之工要在20天完成,机遇来啦,刻苦勤奋才能实现梦想,只有创造人生奇迹才能实现最后决心,拼搏!
  我的童年生长在艺术大院,全家人从事文艺事业,都在陕西省京剧院工作。父亲王万琪是国家一级鼓师;母亲王君青是尚派真传弟子、高级讲师、获艺术终身成就奖;大舅王筠蘅是国家一级演员兼导演;大舅妈王熙苹是国家一级演员、荀派传人;二舅王君笙是国家一级琴师;二舅妈吴玉华是行政财务;全家人有导有唱,有打有拉,是剧院的主要骨干力量,合起来是一个戏班子,唱起来就是一台戏。
  作者的亲戚
  妹妹王伟华,虽没从事京剧艺术,但她是琵琶专业音乐教授。13岁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学琵琶,造诣匪浅。大学毕业,荣获1980年"上海之春"音乐大赛二等奖。后赴日本深造、读研究生留校传艺,成为日本高崎艺术大学琵琶专业教授,被誉为日本的"第一把中国琵琶"。
  在我们家族中,京剧艺术造诣最深的,当属艺德高尚的父亲王万琪了。我的祖父、外祖父均出身农民,1934年山东大旱,老百姓纷纷祈天求雨。有一个10岁孩童,用一双筷子敲打盆底,点子打得有模有样、节奏分明。这无意地敲打,被行内人士天津京剧团一位乐师发现,他私下打听找到孩童的家长,说明来意,告知说:这个孩童有音乐天赋,想培养他学习打击乐,五年管吃、管住、管教本事。这么一说,父母也就同意孩子出去学点能耐,将来自己立家立业,他就这样走上了艺术道路。这个孩童就是我的父亲王万琪。
  父亲在天津学艺,出徒后到烟台,后到青岛永安大戏院"官中场面",就是普通乐队就职。青岛永安接演的演员,都是全国一流的大演员,由于父亲天资聪慧,刻苦好学,又得以司鼓大师级人物白登云、杭子和、周子厚先生的亲传,虽然还做着普通乐队的工作,负责记录大演出的宣传档案,但他已神情专注,留心于每场演出了。
  作者父亲:王万琪
  作者母亲:王君青
  功夫不负有心人,突然有一位鼓师急事离走,临时决定请父亲王万琪替代司鼓。一场戏下来,竟无不称赞,尤其得到主演的肯定,当场选他为私方鼓师。这些都是父亲平时看戏记提纲、找差距、用心总结而来的,印证了"机遇总是送给有准备的人的礼物"!
  自此,父亲得以与全团一线艺术家合作,如"南麒北马关外唐"的唐韵笙;"评剧皇后"、"女梅兰芳"的言慧珠;"四小名旦"的许翰英、杨荣环、陈永玲;"四大名旦"的尚小云,以及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熙春、云燕铭、吴季秋、王琴生、徐车明、孙钧卿、王舒葵、王玉田、尚长荣、王君青、王熙苹、王筠蘅、沈福存等,并灌制了一批唱片,在全国出版发行。年轻的王万琪在南方文艺界被誉为"五虎上将"之一,在北方文艺界被誉为"一代鼓师",在西安票界被誉为"票友之父"!
  父亲不但是京剧大师的专职鼓师,京剧乐队的顶级指挥家,在我们子女们眼中,更是一位慈祥的好父亲。做鼓师,他手中操作的乐器是一副手板、一只鼓;做父亲,他终身做事为人,也都是有板有眼、一板一眼!那时,他每天一忙完剧院的活,便急忙赶回家给我们做饭做菜、安排生活。
  作者一家和大舅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兄妹三人依偎在一起,看着父亲点蜂窝煤炉子。那时还没有什么液化气、管道煤气,家家做饭都烧蜂窝煤。煤炉子清了膛,在炉箅子上先铺些纸,加几块劈柴,然后从炉箅子下面把点着火的报纸伸进去引火。刚点火的时候,烟很呛人,父亲拿一把大蒲扇,一个劲地扇啊,把烟扇开,生怕呛着我们。火苗窜上炉顶,父亲添上一块蜂窝煤,等它烧旺。然后,父亲握了菜刀,像他打鼓点一样,有节奏地在砧板上一刀一刀切菜。
  如果赶上父亲剁饺子馅的时候,他双手各握一把刀,灵活自如的腕力,用双刀在案板上剁出砰、砰、砰、砰的各种节奏,忽而急,忽而缓,变化多端,充满乐感,既好听又好看,肉碎的速度还快。虽然不是打鼓,却胜似打鼓!--绝对是职业使然。这些生活细节,成了我对打板鼓的最初感受。
  京剧小乐队的编制,源于中国古代宫廷模式,为7人建制。唐朝皇帝唐玄宗,酷爱文艺、精通音律,邀集宫廷内外艺人进梨园,组建乐队。他自任司鼓,坐在中间指挥,乐队分左右文武场,分别为太监和六部大臣担当乐手。沿袭下来,京剧乐队指挥便是司鼓,司鼓者被尊称为"鼓师、鼓佬",因为他技高一筹,指挥带动全局。乐队分"文武场",文场--胡琴、月琴、三弦,也称三大件;武场--大锣、铙钹、小锣,也叫打击乐。随着京剧的发展,乐队伴奏的提高,增添了民乐队和西洋乐队,丰富了伴奏能力和手段;但是根基乐队还是三大件、三块铜的打击乐。鼓师的统领地位,与西方交响乐团的指挥卡拉扬、小征泽尔,毫不逊色!京剧鼓师,真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
  作者妹妹王伟华在日本琵琶演奏中
  虽然,在父亲身边长大,耳濡目染,板鼓我是从小听惯了、看惯了的,可我却从来没有真的打过。京剧界其实有着艺不外传的习俗,我作为梨园子弟,本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父亲很早也曾想传艺给我。但轰轰烈烈的"文革"来了,整个艺术界在劫难逃,京剧界被冠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的帽子,恶斗成风,百般侮辱,人人自危。1993年,由张丰毅、张国荣、巩俐主演,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中,再现了京剧界那段黑暗的史实。鉴于此,父亲断然放弃传艺给我,父母双亲从被伤害的心底里,不再希望我继承他们的职业去从事京剧事业。
  --然而眼下,为了让我参军,必须传艺给我,而且只有20天!
  从技术层面讲,京剧打击乐手是循序渐进的:要先从小锣打起,然后是铙钹(镲)、大锣;都很娴熟了,才有可能进入司鼓。
  小锣--别看锣小,难度不低,要用左手食指挑着锣沿,锣面朝外;右手捏着木片儿形锣锤,朝怀内方向敲击,既不能重又不能轻,锣锤头部还必须敲在锣芯正中央;左手丝毫不能抖,否则锣就掉了;小锣声声,很像文章中的顿号、逗号、删节号。
  铙钹--俗称"镲",双手各握一半,相合撞击,难度是基本都要打后半拍,节奏感稍差就绝对难胜此任,打不到点上,就造成一片混乱。因此,天津人俗语中就把"添乱"称为"打镲"!
  大锣--绝对是主旋律正拍,鸣锣开场,鸣锣开道嘛。打大锣要有一把好臂力,像"急急风"、"打闹场"等乐段,最体现基本功,甚至成为能单独演奏的打击乐曲牌。
  以上三样都练好、打好、演好了,才有资格学习板鼓。
  板鼓--板,是由两片竖长型的木板组成,上部用绳穿起来,下部悠荡、撞击,发出板声;板的用料非常考究,要选上乘的好红木,才能发声清脆悦耳,并持久耐用;许多名家手中的好板,都是花梨、紫檀、金丝楠等珍稀木料,乃至成为传世珍品。
  板鼓--鼓,是用上好硬木做成圆形骨架,上面蒙住手工精磨出来的兽皮做成;京剧鼓的中央,敲击可响的孔位只有直径3厘米左右,发声频率很高;此外,还要有一对好"鼓键",鼓键貌似一双"筷子",细圆棍型,粗细适手,最重要的是必须非常结实耐用!演奏时,司鼓左手握板,右手持一支鼓键,分别击打--"板"一般是"拍","鼓"一般是"节";武场戏时,则要把板挂于鼓架一侧,双手各执一支鼓键,全力打鼓。
  从打小锣、打铙钹、打大锣,再到打板鼓,传统京剧正规学艺至少需要5至8年!
  --然而眼下,为了让我参军,必须速成,而且只有20天!
  父亲毕竟是中国京剧界"五鼓佬"之一,他安排出一套最简捷的教程,从早到晚手把手教我,我没早没晚地学啊,练啊,苦透了!打板鼓和弹钢琴有相似的一点:靠的是腕子上的劲儿,有弹性,而不是甩开膀子干。科班出身的人,从小锣、铙钹到大锣,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腕力;再打板鼓,就比较得心应手了。而我,一上手就学板鼓,腕劲没练出来,全靠手劲了,几天下来,手就肿了起来。一天照镜子,我忽然发现半边脸也肿了起来,非常纳闷,练在手上,怎么肿到脸上去了呢?父亲告诉我:是憋的,你成天憋足了气不敢泄,把半边脸给憋肿了!他鼓励说,就这么练,"范儿"是对的,一定成!
  我的好父亲当我的师傅,他倾其心血,尽心竭力,我丝毫不用担心师傅保守或教不到点上。20天里,他收敛了慈父的笑容,拿出了严师的姿态,一丝不苟,刻板苛求。我虽然不是天才,可能缺乏司鼓的天分,但在父亲的强化教练下,白天练习打鼓打板,晚上背诵锣鼓点,仅仅20天,我居然背熟了京剧《沙家浜》全场打击乐谱,能够完整打出全场锣鼓点。自然,我这个文艺兵就顺理成章地当成了!
  --艺不压身!父亲授艺给我,改变了我的一生;他更教给了我勤勉、顽强、不屈不挠的人生品格,使我受益终身!
  1970年年底,我与西安市其他20多名文艺青年一起,穿上了军装,成为战友,到了第21军军部所在地--宝鸡。宣传队驻防在斗鸡台区半塬边,一座已经废弃的原赴朝志愿军伤残官兵的"盲校"。
  我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以军事训练的方式、手段,"速成"排练了京剧《沙家浜》,创造了许多难以置信的奇迹。譬如:
  --剧中"第一英雄人物"郭建光的主演,是从步兵第183团作战连队选出来的士兵,从来没演过戏、没上过台;仅仅4个月,竟成了"唱、念、做、打"全套演技的老生!
  1971年21军文艺宣传队出演的京剧《沙家兵》
  --一群文艺新兵,从"拿顶、下叉"的武功"开范儿"为始,4个月后,5个人能过"小翻儿挂提"的跟头,完成了新四军打进胡传魁后院的"翻墙"武功;这5个人中除一人14岁外,其余都是成年人。
  --由一个学徒工木匠新兵,带一个农民临时工,加上全体队员帮忙,两个多月,把三立方木料做成了全剧的布景、道具、"趴垃方"、装具箱、灯光箱;另一个来自连队的战士,自制了配电箱、话筒、音响;靠他们自学自制,完成了大部分舞美工程。
  --我也在创造新的奇迹:打击乐队里,年龄最小的我当"板鼓佬",指挥着大锣、铙钵、小锣的演奏员,是3名女兵,而且都是大姐。这在整个京剧行业绝对前所未有!
  --我们排演的京剧《沙家浜》,经过陕西京剧院、宁夏京剧团悉心"打磨",下部队演出了上百场,足迹遍布陕、甘、宁三省广阔地域。我们得天独厚,作为军级宣传队,几乎演遍了21军下属的所有师级、团级单位!
  然而,文艺宣传队毕竟是"业余的"。1972年8月,仅仅不到两年,我所在的21军"毛泽东思想业余文艺宣传队"解散了。
  文艺宣传队的战友们,其中有两人被选调到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话剧团,继续从事文艺专业,若干年后,成就斐然。其余的,男兵分别下到军直属各个分队:炮兵团、高炮团、通信营、工兵营、侦察连、警卫连等等。女兵陆续分到军属第60野战医院,从卫生员、护理员干起,有些后来被提升为护士、军医。
  作者和21军政治部主任费龙山
  我被分配到军直属警卫连,在连部当通信员。恰在此时,华东一级人民英雄、21军政治部主任费龙山,正在选调一名警卫员,他一眼看中了我,把我调到了他的身边。费龙山主任看中的是我年龄小,当时我16岁,可塑性强,却又担心我因年龄小耽误一生,于是就要求我学习,他规定我每月制订一次学习计划给他看,并监督执行。
  我14岁入伍时,号称初中二年级。但在"文革"那个特殊年代,只有学工、学农,什么数、理、化,一无所学,更别说英语了,连汉语都没学好。充其量我也就扫了扫盲,能认点字;写起来,当然是错别字连篇。客观地说,基本等于没文化。
  当警卫员以后,费龙山主任实打实地严格要求我:每个月都要制订计划,学什么,学多少,先学哪些,后学哪些,一丝不苟。他每个月抽出时间对我进行学习总结、检查,并找出问题,修改下一进度的学习计划。我从给他当警卫员第一个月起,就不间断地坚持了下来,得到了稳步的提高。
  作者和21军战友延安合影
  我难以忘怀:费龙山主任戴着老花眼镜,拿支红蓝铅笔,一会儿伏在桌面,一会儿靠近椅背,在我的《学习计划》或《总结》上划来划去。他每划一笔,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唉,又是错儿!有时候,他干脆大笔一挥,一行,两行,三行,都划掉啦!我自知错得严重,臊得我真恨不得地上有个洞,立马钻进去。
  费龙山主任不仅给我改错别字,还不断地向我提出新要求。那时我还没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每次制订《学习计划》,都有意给自己"放放水",别搞得太多、太沉重;但哪次也瞒不过费龙山主任的眼睛,他不允许存在丝毫马虎眼。就这样,我在他的督促管理下,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连续两年半时间,30个月,每月有计划,有总结,文化水准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提升。
  回顾这段往事,真要由衷地感激费龙山主任对我的严格要求,把我读书学习的积极性真给调动起来了。我在军文艺宣传队时,就担任过队部通信员,忙里忙外,从不住手;分到警卫连后,我更喜欢东跑西颠地帮人、做事,一会儿帮帮这个,一会儿帮帮那个,根本坐不住。连队里很快流传起顺口溜:"活雷锋、活雷锋,警卫连有个王伟功!"其实我没有任何功利性。一方面,珍惜来之不易的当兵机会,那时军首长和军机关与我同岁甚至比我还小的孩子,大部分都在"插队"当"知青",而我却不用去"啃地球";另一方面,那个毁灭文化的年代,也不可能赋予我读书的习惯,坐不下来!多亏有了费龙山主任的管束和辅导,才使我没有荒废青春,更为我后来担负起组织部门工作重任,打下了坚实基础。
  两年半以后,我的警卫员生活结束了。
  我回到军警卫连,在八班当了班长。不久,连长单松管安排我当了炊事班长。嘿,这个班长可把我当苦了!接手时,炊事班是当时连里的薄弱班。班里12个人,近200人吃饭,负担已经够沉重了;为了改善伙食,还养了40多头猪,既管人吃又要管猪吃,还要打猪草、配饲料等等,负担更重。我刚一接手,蒙了!这咋弄啊?
  学!不学不行,我入伍就是这么开的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个班里一大特点就是:班长我,年龄最小,却兵龄最老,已经是第五年兵了!我手下的炊事员们,在我面前都是"新兵",却个个比我年龄大,因此都有一把子力气;只要我带头,哪个都不敢落后。他们时时处处都看着我,学着我,也非常服我的管。
  那时连队买不起压面机,200人的面条,全是手工擀出来,面条的面不能和软了,得硬,擀出来才不粘。一顿饭要蒸几百个馒头,一个一个手工揉出来,蒸出来才香;我向他们传授了老家山东"高庄馒头"的揉法,蒸出来一层一层的,非常"劲道",更有嚼头。
  当时国家要求"抓革命、促生产",提倡厉行节约。为这,上级派了专家来指导我们,推广一种科学方法,叫做"优选法0。618"。说通俗了,就是经过不断实验,找到最好的各种配比。譬如:做油条,盐、碱、矾、面,各占百分之几,把比例分配到最佳状态的"黄金点",就最有营养、最好吃,还最节省材料。这需要反复摸索,反复试验,找到那个"黄金点"配比后,把它固定下来,以后照此配料。炸油条的时候,要选配最佳和面时间、最佳油温、最佳入锅和出锅时机,选到了"黄金点",以前需要三四个小时的工作周期,竟然缩短到45分钟就完成了,油条还比过去的好吃。再有养猪,也"优选"出了一种最佳饲养方式,叫"速成法",现在说起来很多人不相信,就是把原来喂猪一日三餐,增加为一日五餐,每餐的食量要达到优选法"黄金点"配比,让猪多吃,不能歇着;这样,猪吃了睡、睡了吃,成天吃、成天睡,哪能不飞速上膘,哪能不长得飞快呀?结果,猪是肥了,人却瘦了……
  当炊事班长时,我才刚过18岁,是货真价实的"小老兵",但既不能"倚小卖小",更不能"倚老卖老",一切都得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从连长单松管任命我当这个薄弱班的班长起,我就咬紧牙关,在心里说:"我一定干出个样来,让你这个连长见识见识,别小看我是城市兵,文艺宣传队出身,只当过警卫员;我一样是条好汉呢!"
  作者当炊事班长时候
  连队改善伙食,每个月要杀一头猪。以前我只看过别人杀猪,现在我是班长,会杀猪的老兵都复员了,只能我亲自动手。好,杀猪!由于采用"优选法",连队的猪喂得非常肥,一般都在400斤以上。我让班里战士们帮忙,把猪摁倒,摁住蹄子,我握了杀猪的尖刀,一刀捅去,猪拼命嚎叫,我闭上眼一直捅,直到整只手跟刀子一起都捅进了猪的脖子里,感到满手热乎乎的,我才赶忙睁开眼睛去看。
  哇!手臂全是血!这我倒不怕,部队待久了,从来就不晕血。我顺势把刀一拔,猪血哗地直喷出来。战士们忙把桶伸过来,接了大半桶。渐渐地,猪血不流了,估计它差不多应该死了,大家把摁在地上的肥猪松开。谁知"扑棱"一下,那猪竟站立起来,脖子上淌着血,瞪着眼直直地向我扑了过来。这可把我吓了一跳,见过杀猪的,没见过杀不死的猪。有个战士想要上去扑它,刚一动作,就被那猪转眼盯住了,那战士也被吓得愣怔在原地。
  连里另有一个大个子山东兵,叫林龙先,他顺手抄起一根粗壮木棒,高高举着,向猪逼近过去。他进一步,猪也进一步。这种时候,真是面对面比拼谁更厉害了。结果,还是林龙先突然一棒子向猪头抡过去,那猪踉跄了几下,勉强支撑住,接着一下瘫倒在地。我大喝一声,--上!大家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在猪腿上切个口,用通条向猪皮下全力捅去,猪皮捅松后,轮换着用嘴往里吹气,不一会,猪身被吹成个大胖球。大家一块抬起来,把猪放进开水锅里,再下来就是褪毛、开膛,收拾五脏六腑、猪下水,最后,一头整猪从中破开,被劈成两半。
  1974年21军警卫连部分班长骨干
  我抓了猪腿,反过手把大半扇猪往背上一甩,好家伙,一百多斤呐,向炊事班伙房走去。几百米距离,压得我摇摇晃晃,为了给全班战士做榜样,我硬是咬紧牙关走下去。背进伙房,我把猪肉往案板上一扔,人差点累趴下。第一次杀猪虽然不算太顺利,但我敢下刀,得到了全班战士的充分信任,同时也积累了经验,总结了教训,后来杀猪越杀越麻利。
  由于地处军部大院,警卫连的炊事班和伙食,几乎就是军直属部队的门面。来参加学习的各师团干部,来开会的兄弟部队领导,来视察的军区、总部首长,随时都可能来检查一下我们炊事班的工作,就近嘛!像曾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老将军皮定均,不但每次乘车出入大门都给我们连的哨兵敬礼,还亲自突然抽查了我们炊事班的工作和伙食,当然,评价很高。
  我这个炊事班长,凡事都由我带头做,自己做不来的,绝不叫别人去做,一定要自己先琢磨透了再说。这些拼命和努力没有白费,年终的时候,炊事班不但摘掉了薄弱班的帽子,而且全连一致推荐,给我们班评上了"集体三等功"!在连队当过兵的都知道,炊事班立功,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啊。
  而我,也因此累成了腰肌劳损,每天晚上疼得难以入睡,经常就用枕头垫着腰部,斜靠在床上休息。连长单松管看在眼里,动了恻隐之心,让我改当了"上士"。那时没有军衔,"上士"--特指炊事班的采购员。采购其实也很辛苦,那时物质极其不丰富,要到处去寻找,每天骑个自行车,要把全连200号人的蔬菜、口粮、副食品、作料等等买来,没早没晚,天天在外面奔波。
  在军部大院里,我和另几个14岁入伍、来自文艺宣传队的"小老兵"都十分抢眼,很多干部都把我们当小孩儿看待,喜爱有加。军政治部干部处干事张海阳,就是其中之一。每次看到我老练地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钱粮皮包,驮着大包的蔬菜、粮食,他都要惊叹地夸赞几句,顺便也开个玩笑,逗逗闷子。一次,在军部大门口,也是碰到我买菜归来,他突然喊住我,问我说:
  "--伟功,你去上学吧?"
  "到哪儿上?"我刹住自行车,脚尖顶地,眯了眼睛瞧着他。
  "北大。"他说。
  "学啥?"我又问。
  "中文系。"他回道。
  "不去。要学就学哲学。"多少年后,我才知道自己当时的回答有多么傻!我对"北大"、"中文系",根本就没有概念,误以为北大就是北京一所大学的名字呗,中文系不就是语文吗?张海阳没再继续问我,强按的牛头不喝水呀,他的一番好意没有得到我的呼应,他不强迫我。而我呢?一念之差,与一次历史性的难得机缘,失之交臂!等我弄懂的时候,一切都晚啦!
  1978年,我在军警卫连提了干,当了警卫一排排长。
  国家在前一年恢复了高考,唤起了我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渴求。直到这时,我才明白没去上"北大"是多么大的遗憾!饥不择食,听说西安陆军学院招生,面向军队在职基层干部,不能再失去机会了,坚决要上。为达目的,我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硬着头皮找了我警卫过的首长费龙山,此时,他已经升任21军政委。
  当我走进他的办公室,他正在看一本《红旗》杂志,见我进来,眼睛离开杂志,满目平和地看着我。来的时候,我让自己充满了信心,但是一见到首长,忽然信心全失,张不开口了。--给他当警卫员时,已经养成习惯:提个人要求,他是决不允许的!他看了我一阵,似乎猜透了我的心思,把《红旗》杂志往桌上一放,开门见山问我:"是不是想去上学呀?"我心里一下子乐开了花!还是首长了解我的心思,我不敢开口说的话他给说出来了!我笑起来,拼命地点头。
  "如果别的事,我不会帮你。"他重新拿起那本杂志,"只有读书这种事例外。去吧,要好好学,知道吗?"
  我立正敬礼,大声答道:"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好好学!"
  我成了西安陆军学院的学员。在那里,系统地学到了很多知识:步兵战术、军兵种技术、指挥学、武器学,等等。毕竟是军校,除了读书,还有大量军事实践科目:队列课目,大暴雨中,穿着雨披训练列队行进;野外生存课目:半夜紧急集合,外出寻找地形、地物、地貌;工兵课目:在野生毛板栗树下进行工兵作业,板栗刺扎满全身,真疼呀!每次外训回来,头一件事,就是脱下的确良军装,小心翼翼地拔刺,否则,整天都疼痛难忍,奇痒难搔。
  虽然军事课目繁重无比,却无法抑制我狂热地喜爱上了文学。
  --舒婷的诗,一有空闲我就阅读,大段大段地背诵,尤其喜欢她的那首《往事二三》:
  一只打翻的酒盅,
  石路在月光下浮动,
  青草压倒的地方,
  遗落一只映山红。
  我非常欣赏那种意境,苦苦琢磨:映山红怎么遗落了呢?莫不是那酒盅上印着有映山红?咳,反正也没真懂,随意想象吧,有共鸣感。
  --看小说。像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大量的俄罗斯和苏联小说,还有法国巴尔扎克,我都如饥似渴地阅读。我渐渐开始淡化了政治兴趣,爱上了散文,还练习写作。有时,我甚至想入非非,幻想当个作家。人年轻,思想活跃起来,就常常与教官发生争执,甚至"钻牛角尖"。我常常感到他们太"左",难以救药;出于逆反,我呢,就在他们面前拼命地"右",其实自己也知道,有点偏激过分。
  西安陆军学院的学习、训练,堪称是极限性折磨,我险些经不起折腾。在那里,我落下了头疼病。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几乎就没抽过一根完整的香烟。队长绝不让你稍有空闲,总给安排得连缝隙都没有。
  训练完了,立即打猪草、扫厕所、铺路;挖个树坑,肥瘦高低就是合不了格,非得让你忙到天黑为止;每天早上一起床,全副武装:背包、皮大衣、步枪、120发子弹、4颗手榴弹、米袋、伪装网,跑5公里越野;跑回来一看,你提前到达了,不能让你停下,马上再去跑100米障碍!
  百米障碍--是我军步兵训练的最传统项目,是步兵的基本功。若干个障碍中,必有一个--独木桥:有点像体操运动的平衡木,可没有那么方正,更不是为在上面表演优雅技巧。军用的独木桥就是一根圆木头,上面窄窄的刨平两指宽一个面,5-6米长,要提着武器,从圆木这一头冲上去,一直跑到那一头,中途不许掉下来。那天,我第一个跑百米障碍,由于刚刚跑完五公里越野,腿脚松快,每一步迈出去都很大。通过独木桥的训练规则,要求两步半迈过去。我脚一蹬,"唰"的一声,冲了上去。由于是大清早,独木桥的桥面上有一层露水,我的脚后跟没落到那两指宽的平面上,打了一下滑,人便瞬间悬到空中,失去了重心,向后仰倒了下去。--呀!眼一黑,我晕了过去。足足20分钟,人事不省。苏醒过来后,我明明听到旁边有人讲话,却分辨不清,而且记不住;脑仁好像在晃荡,稀里哗啦,摇来摆去,经检查--脑震荡。
  从那以后,我的记忆力被严重挫伤。更要命的是落下个偏头疼的毛病,晚上睡觉,头左侧只要一碰着枕头,就剧烈疼痛不止,经常折磨得我彻夜难眠。直到转业以后,在咸阳遇到个中医,人称"半仙",给了我一个药方:鲜姜加大黄,一半对一半,磨成泥,晚上睡觉时用布包着裹在头上,最终还真把偏头疼治好了。
  1980年,我从西安陆军学院毕业,回到21军警卫连任副指导员。
  可这时,我的心突然膨胀了,不再安于守在大机关的警卫连工作。我心潮涌动,想调到师团作战部队去。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动因,在我心灵深处,还有着更巨大的推力。
  1975年21军警卫连春节合影
  王伟功: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61师军人,1985年,在61师这支英雄的部队,亲历参加了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战,荣立三等功。转业后供职于陕西高速集团。

日本家庭主妇的居家服穿搭,舒适又不失体面,实用中带着美观日本家庭主妇的居家服穿搭,舒适又不失体面,实用中带着美观。看过不少日系风的穿搭,又时尚杂志分享的流行款穿搭,有穿搭达人晒出的高级感穿搭,但是唯独对这些朴素家庭主妇展现出来的居家服穿鱼原来是死在水里的瓶子很小,小到裏面只能容纳一条鱼。就这样,瓶子裏面住著鱼,鱼在瓶子裏生活。鱼伤心落泪的时候,总是笑著对瓶子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裏。瓶子说,虽然我看不到你的眼泪。可是我可工作好比打怪升级,在你的等级没升上来之前,先别忙着跳槽今天有个很年轻的小孩想要离职,照例,我找他聊了聊。冠冕堂皇的客套话暂且不提,他的离职理由是否真假我也不想去追问,我更关注的还是他所反馈的一些问题。1虽然工作有流程,但感觉还是不正规用这5个方法审视自己,让你人生的道路行稳致远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这么一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就是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是真正聪明。从某个角度来看,人生就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不断地自我审视自己,是每次较量的开15个克服懒惰的方法,能坚持做到5个就会改变自己人人都有惰性。克服惰性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不能克服惰性的人,一定不会成功。俗话说,有作为才有地位,但生活中,很多人喜欢怨天尤人,抱怨上苍的不公,你可想过,天道酬勤,你足够勤奋吗,原创时光易逝,岁月易老,请好好珍惜路啊,走着走着就远了,错过的缘分真的不在了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不知不觉双鬓也变白了。心啊,伤着伤着就凉了,心灰意冷就无法再暖了。喧嚣的世界,走走停停,我们邂逅很多,也错过很多,有万事皆空,平凡最真作者墨影尘心编辑子墨美文看得见世间的繁华,看不见内心的喜悲,冷暖自知,福缘自求,无论世界有多么喧嚣,内心都要保持一份宁静无论生活有多么不尽人意,都要给自己留一抹简单的快乐。生活,祸62岁独居女人哭诉女人吃嫩草,哪有什么爱情?是各取所需的交易导语爱情是美好的,也是许多人一辈子追求的,爱情当然也是不分年龄,不分国界的,是每个人所向往的,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被年轻很多的人所追求,老人也会迷惑,他们还以为是自己有魅力有吸原创感谢时间,让我看清作者墨影尘心摄影游弋yoyi我们在时光中慢慢成长,也终将在时光中渐渐消亡时光为我们带来了一切,也终将带走这一切。也许我们从未拥有,只是经历一场过往。感谢时间,让我们在欺骗中学会警醒河南一庄稼汉坐牢13年,只剩15天恢复自由,法官对不起,抓错了一切政策必须落实,一切冤案必须昭雪。艾青古往今来,国内外有不少冤假错案的发生,冤案又称错案是指没有罪而被当做有罪判决或受处罚的案件。中国历史上就有十大冤案,千古冤狱莫须有岳飞案扑朔放下浮躁,才能觅得功成之道把嚷嚷的劲头落实到每一天的实际行动中,减少因碌碌无为虚度光阴而留下的悔恨。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浮躁不喧闹,长年累月,脚踏实地不动声色地努力。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
饶阳人为什么不过端午节?在我的记忆中,家乡敢端午节叫五介当五,可是,叫归叫,却从来不过节,连饺子也不捏,我想大约是三夏大忙季节,过麦比过节重要吧!你说重要,离我们七八里地的深县就包粽子。好在我两个姑都寻到福建穷小子,让快要倒闭的工厂,起死回生,市值100亿,凭啥?如果家里遥控器的电池没有了,你会去买哪个品牌?相信很多人会选择南孚,毕竟现在的南孚已经以一节更比6节强的超能力,成为响当当的民族品牌。可很少有人知道,南孚电池差点活不下去,消失在众民族振兴,人人有责和朋友聊天酒至正酣时,一位朋友下面的四句话,你认同吗?一个民族的沉沦大致有四种表现1。忘却历史的悲剧和教训2。女性的物欲和拜金3。男性的懦弱和堕落4。知识阶层的骨折,跪权逐利。不要鬼谷子留给我们的9条人性法则(收藏起来)鬼谷子留给我们的9条人性法则永不过时的人生智慧(收藏起来)第1条,穷者重利,以利切入跟没钱的人就不要谈什么理想,愿景,直接告诉他能赚多少钱就可以,跟操心着柴米油盐的人,谈什么琴棋书对教育选择的思考教育的选择看到不少私立学校办得有模有样红红火火,从中看到了中国教育的真正希望。私立学校不要去模仿公立学校,用乞丐式思维去办学,起点太低,方向错误,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自主办学是私6月5日世界环境日联合国在环境日发表的报告称全世界每年消耗塑料袋的数量约50000亿个,人均714个,平均每分钟全球就新增100万个塑料瓶,但全球生产的塑料制品中仅有9能够回收和利用。没年有超过10内心强大的人,有以下三个特征,希望你也有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不坚强,脆弱给谁看?成长的过程,就是从哭给别人看到只哭给自己听,甚至,连哭泣都省了,因为我们明白,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曾经,脆弱的内心里满是恐惧怕黑怕疼怕人生老境,残荷亦美作家余秋雨说过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不知不觉,人生就步入了老年,而恋爱工作结婚生育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步入老年,就如致六月时光不可逆,流水总向前在所有月份里,一直对六月情有独钟。六月,是最适合鼓舞激励和奋斗的。孩子们兴奋地盼着他们的专属节日莘莘学子要在这个月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庄稼人通过艰辛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的色彩各行女人忘不掉前男友的表现,会留下这3种痕迹,遮掩不了女人会一直想念前任男友吗村上春树曾经写到我遇到了一个很难忘的人,他让我期待明天却没有出现在我的明天,后来他重返人海再次与我远隔山川却变成我的意难平。很多男人都说女人绝情,那是因为他老年人,比空巢更可怕的是空心近年来,空巢老人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巨变,传统的家庭模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自己独立居住。儿女忙于工作,或者在外地生活,一年到头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