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最后的知青京城学生落户京郊山村

  李勤 新三届
  作者简历
  作者在1978年
  李勤,1957年12月生于北京。1977年2月高中毕业后到北京市密云县插队。1977年12月参加高考,被北京化工学院录取。大学毕业后进入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工作。工作期间曾去日本和美国参加过研修和培训,作为中国纺织代表团成员在法国巴黎参加过国际标准化会议。主要从事染料标准的制修订和计算机测色配色技术的开发推广。现已退休,定居在澳大利亚。
  原题
  广阔天地,我来了
  ——我的知青岁月(1)
  (再一篇)
  作者:李勤
  1977年2月,我高中毕业了。那时,文革刚刚结束,但清理其在各个方面的影响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比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高考已停止了多年,许多中学毕业生即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只得按照伟大领袖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上山下乡,奔赴广阔天地。
  此后,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政策调整,应届高初中毕业生下乡成为常态,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了。
  不过如果符合条件,还是可以不去的。我们毕业那年,如果是身边唯一子女,或者是有医院开具的证明是可以留城的。身边唯一子女肯定是不好造假的。因此一些家长就托关系走后门的开出医院证明来,把孩子留在城里。
  但家长和孩子的想法总是不一致的。那时的我们对上山下乡还是很期待的。毕竟当时的信息来源极其有限,虽然也有亲朋好友家的孩子去外地的,但除了知道知青生活艰苦些外,还真没有听到过什么他们的悲惨遭遇。所以,一想到马上就能逃离学校和家长的束缚,到农村到边疆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真有些迫不及待了。
  从毕业到插队前,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和好朋友们一起天天出去玩,看电影,吃饭什么的。还把自己做无线电时用的各种功率的电烙铁和电阻电容之类的元器件以及未完工的半导体收音机都送给了留城的好朋友,好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因为活动繁多,半个多月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具体是哪一天下的乡实在是回忆不起来了。大概是在2月底的一天,首先早上去参加我们学校组织的欢送会,也没有什么家长去送行的,好像那时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根本没把这个当回事。
  校领导在台上吧啦吧啦地说了一大通诸如"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誓做新一代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青年"之类鼓励的话。我们每人胸前佩戴上光荣的大红花,现场是锣鼓喧天,口号不断,慷慨激昂。
  然后我们坐上市里统一安排的大客车(北京知青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好像看到过其它地方送知青还是用敞篷的大卡车 )。感觉很多学校都是安排的那一天下乡,因为最后汇合起来后,长长的车队都见不到队尾。
  知青车队先是沿着市区的主要街道转了一圈,也算是和故乡和亲人们道个别。然后就离开市区,向各自的目的地急驰而去。
  我们学校插队的地方在密云县(当时只知道是密云,再具体到哪个公社哪个村就不知道了 ),所以车队离开市区后,向东北方向开去,经朝阳区-顺义县-密云县,开过密云县城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是行驶在密云水库边上的,右边是山上的青松翠柏,左边是水库里的碧波荡漾。我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没见过大海,眼前的密云水库真是大得超出我们的想象,感觉就像在海边一样。大家都非常的兴奋,一路欢歌笑语。
  开过密云水库差不多一个小时,我们所坐的大客车在一个地方(相当于现在的镇政府 )停了下来,我们学校另外几辆大客车则继续向前方开去。
  下车后才被告知,我们学校的同学今年插队到两个公社。我们现在的地方是太师屯公社(公社所在地太师屯庄确实因过去有朝廷太师在此居住而得名 ),另外那部分同学去了北庄公社,在我们公社的东面。
  印象中,好像先在公社参加了一个短暂的欢迎会,公社领导按惯例寒暄问候了几句,再说上一些鼓励和希望的话。然后由各村派拖拉机把新来的知青们接回去。
  我们村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分几次把我们和行李拉回去村里。
  到我们村的新知青一共18人,11个男生,7个女生。到村里后,村里指派的知青队长(一位和蔼的农村大爷 )领我们来到我们的宿舍。那是一排新盖的瓦房,一共5间,每间可住4人。右边三间是男生宿舍,左边两间是女生宿舍。房前还有一个大院子。大家很快地自由组合分配好了房间,一般是和自己同班的或要好的朋友住在一个房间。
  这是我们长这么大,第一次住在集体宿舍里,那种新鲜感维持了好长一段时间。
  随后,村里为我们安排了几天的学习,帮助我们了解和熟悉村里的情况。
  我们插队的地方是密云县太师屯公社上庄子村,位于北京市的东北部,濒临密云水库,本村位于太师屯公社的西南部,距离北京城区100多公里,距密云县城30多公里,距离太师屯公社7公里。属101国道和密云水库一级圈沿线村庄。
  上庄子行政村村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下辖不管峪、上庄子、塔寺会、上安四个自然村,有村民700余户。全村耕地面积633亩,山场面积3800亩,森林覆盖率约为71%,距村2公里处有白龙潭水库(现在叫白龙潭国家森林公园,"龙潭漱玉"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
  我们的宿舍在上庄子自然村。宿舍前面是一户老乡的住房,再往前就是村里的农机修配厂,厂房前就是101国道。村里还有一批老知青,是从密云县城下来的,比我们早来了几年,他们的宿舍在上庄子自然村的另一侧。
  头两个月全体新知青都将被安排在村里的林业队,估计村里领导是考虑到我们初来乍到,各方面既不熟悉,也不适应。集中在一起便于管理,也让我们有一个过渡时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农村的生活与劳动,两个月后再分到各个生产队去。
  在这里我们即将开始我们全新和未知的生活。
  对于当年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功过是非,本文不予评说。本文中所叙述的只是那段时光的真实写照和个人的亲身感受而已。
  相对于离乡背井、远隔故土的老三届知青来说,我们这后几批北京知青的安置条件要优越许多。首先是离家的远近,其次是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等,还有就是针对知青的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另外我觉得还有两点也必须提一下。一是虽然1977年已是知青运动的尾声,但过去十多年知青运动中发生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和领导层的关注,一些农村领导(公社和村级 )不敢像过去那样胡作非为了;二是毕竟在北京郊区,天子脚下,如发生点什么出格的马上就能捅到上层去,所以使得一些心术不正之人有所忌惮,不敢为所欲为。
  综上几点,一些文学作品中描述的早期知青所经受的悲惨经历并未在我们身上重演。
  不过即便是这样,总归是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生活方式、劳动内容和强度都有所不同,再加上各地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上的差异,以及知青和老乡间的矛盾,因此,也就能演译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来。
  再一篇
  我的知青岁月(2)
  同老乡打成一片
  当年我们响应老人家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去农村插队。"同广大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是当时最流行的口号之一。其它的还有类似"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扎根农村闹革命"等等。当时我们对这一口号的简单朴实的理解就是,到农村去,通过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逐步改造自己的思想和世界观,被贫下中农所接受,融入他们,成为他们的一员。
  可惜的是到我们高中毕业的时候,在北京郊区插队的知青都是住集体宿舍,吃集体伙。无法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了。这在某些人看来是先天的不足,严重地影响到了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还有就是当时的阶级斗争的概念已经逐渐开始淡薄了,到村里后也没有人告诉我们谁是地富反坏右,谁是贫下中农。在我们眼里他们都是村里的老乡,我们对他们也都是一视同仁。所以对于我们,那个口号实际上已经转变为"同老乡打成一片"了。
  下面我就从生活,劳动和如何与老乡相处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我们在农村的经历。
  1,生活方面
  与到外地或边疆相比,在北京郊区插队的知青从生活上应该说还没有那么艰苦,毕竟北京郊区的农村的经济状况没有那么差。基本上我们还是能适应的。要说还有不适应的话,那肯定是用水的问题了。那时村里还没有自来水,村里唯一的一口水井在村外,距宿舍大概有400多米吧。所有生活用水都要到水井那打上来,再用扁担挑回宿舍。
  从水井里打水那可是个技术活。你需要将一只空水桶挂在扁担一端的钩子上,垂直地顺入井中,待水桶即将接触到水面时,抖动扁担,使挂在一端的空桶左右摇摆,待水桶口朝斜下方倾斜时,恰到好处地及时地放下水桶,使水进入水桶。如时机掌握的不好,要么水桶没有进水;要么水桶脱钩,掉进井里。
  在这方面男知青可能有着先天的优势,都能很快适应。把水桶掉进井里了这种事,我只出现过一次。女知青则适应的比较慢些,好几个月了,她们还三天两头地把水桶掉进井里呢。一旦水桶掉进井里了,就必须找知青队长来,用专用的工具(就是一根很长的竹竿,在一端固定着一个钩子 )从井里把水桶勾出来。
  对于女知青打水这事,除非是恰巧碰上,否则我们不会主动去帮忙的。那时的我们真是太单纯了,这么绝好的和女生套近乎的机会都不会利用,唉。
  2,劳动方面
  插队时我们干过的活基本是跟着农时走的。比如在农闲时的开山取石,修梯田,修路,种果树,种豆,起猪圈等;到农忙时,比如夏收时割麦子,打场脱粒,秋收时收玉米,收红薯,收花生;水果成熟时要收水果。除此之外,村里有时也会为我们安排一些其它的活动,比如学习农业知识的讲座,民兵训练,参加公社的知青乒乓球比赛什么的。以下就是凭自己的感受对一些比较典型的农活做一简单介绍。
  最危险的活。因为我们村地处山区,盖房子,修路,修梯田等都需要大量的石材做建筑材料。所以开山取石是农闲时最主要的工作了。通常通过两种方式获取石料。一个是用炸药炸,在山体上先打好炮眼,填上炸药,安装好雷管。然后引爆,这种方法得到的石料大小不一,形状也不规则,还需要进一步处理。这个活基本不会让我们干的,我们也就是负责警戒嘹望,放炮前要提醒无关人等远离危险区域,引爆后根据听到的爆炸声响确认是否有哑炮。排除哑炮是最危险的,不过还好,我们从来没遇到到哑炮的情况。
  另一种取石料的方法是去山谷里溪流旁去找合适的石头,然后用人工方法加工成所需的大小和形状。需要两人一组,一人抡锤,一人扶钎。一点一点地把大石头砸裂,分隔成可用的大小和形状。通常是知青扶钎,老乡抡锤。因为我们对自己抡锤的准头实在是一点自信也没有。就是扶钎也是胆战心惊的,那么重的铁锤老乡抡圆了一锤一锤地砸下来,每砸一次,我们把钢钎还要转动一下,以防卡住。没办法,只能求老天保佑了。幸运的是我们所有的知青没有出现过一次意外。
  最脏的活。我干过的最脏的活应该是起猪圈了。圈肥是一种上好的农家肥,每年农闲的时候,村里都会安排劳力把全村的猪圈起一遍。起猪圈时,人要赤脚跳进猪圈里猪活动的区域(这个区域通常比地面要低 ),呛鼻的气味令人窒息,站在像烂泥一样的圈肥(猪粪便和渣土的混合物 )里,把圈肥铲起,铁锹要高过猪圈的围墙才能扔到猪圈外面,然后再把新土回填。挖圈肥比挖土更费力,因为烂泥状态的圈肥对铁锹有一股强大的吸力,你需要使用更大的力气才能把铁锹抬起。实话实说,起猪圈应该是又脏又累的活。一般都是安排壮劳力干的。根据我的体验,这个活在天冷的时候干比较好一些,一是猪圈里的气味会小很多;二是因为天冷,圈肥干燥些,没有那么泥泞了,挖起来要省力许多。
  最累的活。有一次村里准备改造电力线路,需要重新埋立一些电线杆,就是很常见的那种一端粗一端细的水泥电线杆。外面送货的卡车只能把电线杆卸在大队部的场院上。那天的活就是要把这些电线杆运到需要埋设的地方,有些地点还在半山坡上。四人一组,每两个人用一根木杠挑起电线杆的一端,四人挑起一根向山上走,送到指定的地点,活就这么简单。可是同志们啊,这可是八九米长的水泥电线杆呀,具体的重量我们也无法估计出来。我们一看头就大了,这根本就不是人能干的活呀。于是我们找到队长提出我们的疑问。
  对此队长什么也没说,叫来四名老乡,在我们的面前,四人挑起电线杆就往山上去了。什么叫事实胜于雄辩,啥也别说了。我们是人,老乡也是人;老乡能干,我们为什么不能干。关键时刻知青不能掉链子。于是我和另一位知青主动站出来,迎接挑战。和我们一组的两位老乡非常照顾我们,让我们俩挑细的一头。即便这样,在把木杠放到肩膀上后站起的一瞬间,突然有一种泰山压顶的感觉,那时对人生都产生了怀疑,我们能挺得住吗?可是在众目睽睽下就这么放弃,我们丢不起这个人。
  我们二人对视一下,下定决心,拼了。我们咬紧牙关,站直了,移动了,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那一次,与其说是体力支撑着我们,倒不如说全靠毅力支撑着我们坚持下来。收工后,我们的肩膀全都压破了,渗着血,浑身像散了架一样(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应该是虚脱了 ),连饭都不想吃。随后就大病了几天。那次的经历,那种超出人体极限的累,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最熬人的活。那是麦收时节,我们一清早就和老乡们走了几公里路去位于库区里的麦地割麦子,因为距离远,午饭都是村里做好后送到地头的。傍晚收工后,吃过晚饭就去场院打场脱粒,干了一整夜。第二天白天还要去割一天麦子。晚上又在场院干了半夜。等于连续两天一夜多没睡觉。到后来,整个人都处于懵圈的状态,眼皮抬不起来了,吃着饭都能睡着。
  最无意义的活。上个世纪70年代,在毛主席"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全国农村掀起了学大寨的高潮。农业学大寨的方式就是建设水平梯田,把陡坡地改造成平地。这个思路是对的,可以解决陡坡地水土流失的问题。但在具体的做法还是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到我们插队的时候,农业学大寨的运动虽已接近尾声,但还是有一些影响的。每到农闲的时候,村里都会组织村民山上修梯田。
  我们插队初期,恰值农闲,所以也参加过一段修梯田的劳动。早上一到山上,首先由队长划线,每人负责大概几米的长度。然后就是开始向下挖,要在山坡的斜面上挖出一个直角来,类似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挖出的土石往外堆,形成一个几米宽的平地来。这个宽度取决于山坡的坡度,越陡的话,这个宽度就越小。然后用石块和土在外沿垒起一道高于里侧平地的土埂。整个山坡修完后,远远望去,的确十分壮观和漂亮。
  可问题是,这里的山坡上虽然有土,但土层很薄,这样一挖,就把仅有的土层埋到了下面,修出的平地大部分是刨碎的石块。虽然我们没种过庄稼,但我们还是知道土壤的重要性的。我们也曾向村领导反映过,能否先把土层挖起后放在一边,等梯田底部修好后,再放回来。这样就可保证梯田的平地上层还是土壤。可那时我们人微言轻,没有人会听我们的。
  最俏的活。俏活通常是是指一些比较轻松省力的活。跟车是所有知青公认的俏活。跟车的活就是负责装货和卸货。有时跟手扶拖拉机,有时是跟马车或牛车。距离当然越远越好,因为越远的话你坐在车上的时间就会越长。特别是马车和牛车,东西装的不多,速度还慢,所以你一天大部分的时间是坐在车上的,优哉游哉看风景。
  在生产队跟手扶拖拉机时,和拖拉机手关系很好,他还教会了我开手扶。至今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开手扶时的情景。那一次是我跟车去田里往回拉玉米秸。拖拉机手见我不能把玉米秸装的又多又稳,就说你来开,我装玉米秸。我说我从来没开过呀,他说很简单一学就会,挂档加油,你照我说的开就行了。刚开始走直线时还可以。到需要左转弯时,他说捏左边刹车,我一把就捏死了左边刹车,只见手扶拖拉机的两个长手柄突然向右边甩去,把我也从车座椅上一下子带了出去,摔到了地上。原来手扶拖拉机的转弯和汽车的转弯不同,它是靠左右两边的刹车实现的。需要往那边转,就捏那边的刹车,但必须是点刹,即刹一下松一下才行,不能刹死的。知道了这个要点,以后就开得得心应手了。
  不过在跟马车时还出现过两次意外。一次是为修路工地运沙子,到了工地后,我就准备跳下车开始卸沙子。理想的动作应该是这样的,我纵身一跃,轻盈平稳地落在地面。可实际动作是这样的,我纵身一跃,万万没想到是我的鞋不知什么时候被车上绑绳子的钩子钩住了,只见我的身体以脚跟为圆心,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重重地摔在地上。万幸的是周围全是沙子,我毫发无损。但这个洋相惹得周围人哄堂大笑。
  另一次是运石料,在往车上装的时候,需先把石头搬起,放在车箱挡板上,然后往里一推就石头掉进车箱了。在把一块片状的石料推进车箱时没注意到石料的一侧有一多出的小角,一下子就把我手腕划破了,伤口很深,血流不止,伤口处的白肉都露出来了。幸好村里的赤脚医生及时进行了处理包扎。现在手腕上还能看到那次事故留下的伤疤。
  3,如何与老乡相处
  经过两个月的集中学习和劳动后,我们全被分配到了不同的生产队了。从这以后,才可以说开始和老乡有真正意义上的密切接触了。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对如何处理好和老乡的关系有了自己的感受。我周围接触到的老乡们都是很淳朴的,也很实在。只要你能踏踏实实地干活,不偷奸耍滑,待人诚实。他们还是能接受你的。最起码不会给你小鞋穿。他们最看不起的就是干活不出力了。当然如果要进一步融入他们,成为他们的好朋友。那你就要学会尊重和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在这方面有时老乡会很敏感的。比如,村里的男人基本上都抽烟,是那种旱烟叶,用烟袋或自己卷成烟卷抽。那味道确实很呛人。但如果你对此流露出一丝的厌恶,或不高兴的表情,如皱皱眉头了,这都是对他们的刺激。因为这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旦你被认为是从心里看不起他们,那就很难被他们所接受了。不过如果你能得到了他们的认可,那对你就非常的好了,就像家里人一样。
  在这方面,我认为自己处理的还是很好的。首先,在新去的知青中,我是属于最强壮的那几个,干活从来都不惜力。从林业队开始到生产队,我的工分都是知青里最高的(这绝对能反映出老乡对你的认可程度 )。特别是几次干重活时的表现,尤其是那次扛电线杆,别的知青都干不了,只有我和另一个知青敢于挺身而出。虽然后果很严重,大病一场。这些老乡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另外,我和老乡们混的都很熟,也能很好地尊重和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我本来不会抽烟的,但我也经常随身装上一包烟(这烟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后面会提到 ),适当地和老乡们分享。遇到老乡有事时,我都会尽力帮忙。有一次,一个老乡家里有人病了要到北京去看病,我会托家里人帮忙联系医院什么的。所以在分到生产队后,我和周围老乡的关系非常的融洽,他们也不把我当外人,对我也很照顾。那些细节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每天分活时,如果有跟车或其它的俏活,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让我去;干收红薯,花生和水果的活时,收工时也会让我带上一兜回去解解馋;一次偶然的机会,老乡们知道我很喜欢吃红薯后,经常有老乡早上来干活时顺便带上一个刚出锅的红薯给我;有时干犁地的活,要牵几头大牲口(马,驴,牛等 )去,这样就有几个人可以骑着牲口来回不用走路了,每次老乡都会让给我一头骑着,还教我一些诸如"驴骑屁股马骑腰,……"之类的要领口诀。马牛驴我都骑过,感觉这些牲口都很温顺很听话的。不过有一次,几个老乡商量好要开我一个玩笑,他们给牵来一头高大的骡子让我骑。我一纵身跃上骡背,正欲扬鞭催骡,没想到那骡子开始尥起蹶子来,几个动作下来就把我掀翻骡下,逗得大家前仰后合的笑起来。
  每天早上扛着锄头或铁镐,吃着热气腾腾的红薯,大大咧咧地走在通往田里或山上的小路上,和老乡们一边走一边海阔天空地胡侃,时不时地还插几个荤段子,引起阵阵开心的大笑。这是多么轻松和谐的一幅画面呀。
  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两个插队生活中有趣的事情。
  第一个要说的是"抽袋烟" 。在农村,每天干活中间的休息时间不是固定的,什么时候休息全凭队长的一句话。但不是"大家歇会儿啦 或者 休息啦",而是"抽袋烟啦"。一听到队长招呼,大家放下手中的家伙什,坐在地头。男老乡们开始卷烟的卷烟,装烟袋的装烟袋;大姐大婶大娘们则叽叽喳喳地议论起家长里短来。即便不是休息的时间,有的老乡也会停下手中的活计,蹲在一旁抽上一支烟再回来干活,这太稀松平常了,谁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如果你没有抽烟,只是蹲在一边休息会儿,那你一定会感觉得到大家异样的眼神。我本来不会抽烟的(到现在也不会的),但抽着玩总会吧。于是干活时,我也经常装上一包香烟。想歇会儿时,就自言自语地说声"抽支烟去",到一旁点上一支烟,悠闲自得地抽完后再回来干活。另外在一起休息时,人手一支烟,就有了共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拉近了你和老乡间的距离。
  第二个是"堡垒户" (有时也叫关系户 )。指的是知青和老乡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这个就像谈恋爱处对象一样,前提是双方要能够互相认可和欣赏,再加上平时的相互关照和维护。知青和堡垒户间的密切程度要远高于和一般老乡间的联系。堡垒户家里遇有红白喜事或其它大事时,会请你去家里吃饭。你如果需要一些工具或其它的东西,随时可去堡垒家求助。对于我们来说,堡垒户遇到事时,要主动尽力地去帮忙。每次放假回来时,给堡垒户带上一些小礼物等。每个知青拥有堡垒户的数量,大致上能反映出你在村里被老乡认可和接受的程度。如果你在村里一个堡垒户都没有,要么是你人缘太差;要么是因你的所作所为根本就没被老乡所认可和接受,真的是应该从自身找找原因了。但是,堡垒户的数量也不能过多,因为维持和堡垒户的关系确实需要耗费一定精力的。
  那时我在村里有三个堡垒户,是我们村知青中最多的,我一直以此为傲。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堡垒户的存在,使得知青在村里找到了有亲戚的感觉。对于减少生活劳动的压力和缓解思乡之苦,或多或少地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知青往事当年下乡插队给生产队看菜地,有个姑娘总给他送煮鸡蛋1968年夏天,蔡昱霖高中毕业后被分在环卫所当掏粪工人,干了不到一个月,蔡昱霖就辞职不干了,他胃口不好,实在闻不了厕所粪池的那种味道。在家待业半年,也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不想在知青往事当年丢下农村婆姨和娃娃自己逃回城里,现在想想好愧疚人这一生要经历很多事情,也要面临很多选择,当你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时,在选择上往往会犹豫不定,陈本慧就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让他愧疚自责了大半生。陈本慧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知青往事在陕北插队时娶了陕北女子,事后才知道自己中计了贺怀平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他的爱人却是陕北人,年近七旬的贺怀平两口子身体都很好,贺怀平的爱人还在小区做保洁,她说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有个事情做。她很健谈,带有浓重陕北口音的普通话知青往事在陕北插队时他受伤当了饲养员,队里的寡妇常来要饲料高中毕业的北京知青石传玉当年是以社会青年的名义去陕北插队落户的,在粮店工作时他心疼生病的母亲偷偷往家拿了几斤白面,正好被粮店主任抓了现行,石传玉被单位开除了,粮店主任的外甥女刚好在黄昏的记忆秋意,一层浓过一层。陈旧的老屋,漆黑着堂屋上的禀梁,挂着几圈蜘蛛网。亮瓦透下来的光落在八仙桌上那对香盏上,泛着黄色。两把太师椅被一根红绳围起来,只能看不能坐。中堂木壁上挂着一幅模糊岁月三千丈,落在云水间人都有风花雪月之时,都有酸甜苦辣之日。经历都差不了多少,有春花的风韵,也有秋月的寒凉。有晴朗夜空的缠绵,也有冬雪落花的白梅。有圆满也有缺失。有憧憬也有无奈。有希望也有失望。你无法选花间青色墨,泼出一幅梦搁浅的记忆中,渲染着幽幽的伤。轮回世纪的风雨,同舟共济着沧桑,落在孤帆悬窗下。清月,轮落成垂吊的紫衫,叩响着一扇黑门。忧郁被月光浸染,照亮着一地风霜,为深秋的夜在涂抹碎片的化妆。不最毒的狠话,或许也是最深情的告白!这辈子,我找了你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了!这一生,我嫁给你算是瞎了双眼了!围城里的小两口,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相互指责,越说越气,恨不得把八百辈子的往事都抖落出来。瞪着眼,咬着牙,指着你吸引力秘密你,是你一切的因你,是你一切的果文子芊上上01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没有理所当然,哪怕是简单的一顿饭。是啊,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他人不会平白无故的对你好,也不会平白无故的对你不好。希阿荣博堪布在寂静之道里曾吸引力秘密你专注做一件事,就可以解释所有的事人不需要活很多样子,你专注做一件事,就可以解释所有的事。01hr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曾同时受邀参加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问在当前这个时代,你们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给出吸引力秘密一个人高层次的成熟,是从不自我设限冯唐说过一句话,特带劲曾经的我们除了一无所有,我们有使不完的劲,我们不怕失去,我们眼里有光,我们下身肿胀,我们激素吱吱作响,我们热爱姑娘,我们万物生长。年轻的我们都曾梦想仗剑走天涯
你知道,相依为命的爱是怎样的吗情感话题(原创)毅歌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匹狼和一只刚出生的小羊放在一起喂养。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小羊,并且异口同声的说,狼迟早会吃掉小羊。结果,小羊一天天的长大了,狼非但没雅迪的电动车召回令,是业界良心还是营销策划?大家怎么看据天津雅迪实业有限公司官方网站21日消息,因车辆脚踏设计瑕疵,天津雅迪实业有限公司决定从即日起召回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制造的雅迪牌TDT1126Z型电动自行车,涉及数华南政法副教授建议高校教师应执行多配偶制,为什么不可行最近副教授有些泛滥,刚被黄姓副教授拉黑,又有华南政法包副研究员发表高校教师应执行多配偶制高校教师终身补贴支持师生恋,还得到很多女高校老师的赞同。今早看到了学校对其停职的处理公告,有越南通讯社报道新加坡失业率创10年新高新加坡人力部10月24日发表的第三季劳动市场预估报告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该国失业率创10年新高。具体,9月份经季度调整后的总失业率从前个季度的2。2微升至2。3,达到2009年越南2019年电力指数竟然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四世界银行日前发布了2020全球营商环境报告(DoingBusiness2020),评级世界190个国家经济体的2019年竞争指数,其中包括有关获得电力指数的评级结果。据评级结果,2越南小国近年来发展强劲,今年前10个月就吸引外资达290多亿美元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的统计数据,2019年前10个月,外国投资商新批增资及出资购买股份总额达291。1亿美元,同比增长4。3。此外,外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约达162。1亿美元,同比增长7越南Vinamilk酸奶在中国盒马Hema超市上架,越南乳制品来中国了据越通社报道,越南乳制品公司(Vinamilk)日称,该公司生产的酸奶产品最近已在中国湖南省及湖北省武汉市的盒马(Hema)超市上架。Vinamilk在盒马超市出售的酸奶产品种类较越南要成为鞋子出口大国了吗?2019年出口额竟然可达220亿美元据越南海关总局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前7个月,越南皮革及鞋类产品出口额达125。1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其中,鞋类出口额达103。6亿美元,同比增长12。9手提包钱包和拉箱出口额思科公司评估越南至2025年越南5G用户将突破630万思科(CISCO)越南公司有关东南亚5G发展情况的最新报告显示,至2025年,东南亚的5G用户总数预计将达到2亿左右,其中越南5G用户将达630万。据预测,越南和新加坡将是东南亚两2019年全球饥饿指数越南情况竟好于缅甸印尼菲律宾柬埔寨和老挝由爱尔兰援助机构ConcernWorldwide和德国组织WeltHungerHilfe共同编写的全球饥饿指数(GHI)报告称,越南成绩显著排名稳步提升,高于东南亚地区部分国家。据去越南河内的人还挺多的,10月越南河内接待游客达230万人次据河内市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0月份,首都河内接待游客量230万人次,同比增长11。5。其中,国际游客60。8万人次,同比增长16。4(过夜国际游客为42。8万人次)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