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农村教育研究意义立场与方法之思论文

  一、研究意义追问:"有用"还是"无用"
  犹记2003年2月至5月间,香港特区正处于"非典"的大恐慌之中。当其时,我受邀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作为期3个月的访问研究。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下午,中心主任关信基教授带领一群访问学者,照例前往市郊公园"行山"。爬山途中,中心助理主任熊景明女士给访问学者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各位调查研究某一问题,一般都经历过很长的时间,其间花费了很多的心血,但最后得出的结论,往往却并不比"当地人"高明多少。试问各位同仁,大家自觉学者进行研究的意义究竟何在
  现在,我己经不太记得,自己当时有没有回答上述问题;或者如果我曾经回答过的话,又是如何回应上述问题的了。如果只是从教科书上搬来现成的说法,诸如科学研究可以认知现象、解释问题或预测未来之类的搪塞一下,并非困难,但是,不能不说,从那时起,我就痛苦地感受到,熊景明女士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而又困难的问题。说其尖锐,是因为这一问题,是任何一位严肃认真的研究者,都会遇到他人质疑自己,并且也会经常扪心自问的一个问题;称其困难,则是因为对于人文学科尤其是致力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社会科学的研究者而言,如果他不是一个过于僭妄的人,这一问题的确令人难以遽然作出十分肯定的答复。因于此,尽管以前我也经常自问此一问题,但自从熊景明女士提出上述问题后,它就像一丛蓬勃生发的带刺野草,迅速根深叶茂,再也无法从我内心深处拔除了。刚好凑巧的是,后来我在一本熊景明女士参与编写的有关农村题材的著作中,看到了她本人对此问题的一个间接回答。据那书中记载,一些受访的农村地方人士指出:虽然通过学者之口哪怕只是说出了跟本地人士完全一样的见解和主张,但却更容易引起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注意。而这种注意,就会促使一些棘手的问题能够得到较快的解决。
  当然,这种间接回答,显然难以把学者的专门研究与新闻记者的采访报道区分开来。不过,大多农村教育研究者都很清楚:农村教育研究往往就是对策研究,而这首先就要求应认知某一具体的农村教育现实问题及其根源所在,然后才可能提出可行的破解之道。一般说来,对于研究者而言,认知问题并非极端的困难,但提出真正可行的解决问题之道,却绝非易事。尤其是当研究者深入认识到产生诸多农村教育问题的体制和政策背景之后,就会愈发感到:学者们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无论如何高明美妙,如果不能被整合进社会现实的利益和价值博弈结构中,最终都会成为‘水月镜花"。这样一来,学者们的专门研究除掉能够"唤醒’少数人了解相关的教育问题外,甚至还不如媒体对一些问题的披露性报道更能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果真如此,这就又回到了熊景明女士的上述问题上来:学者们的专门研究,究竟价值何在这是每一个有志于和正在从事农村教育研究的人都难以回避的锥心之问。
  二、研究立场反省:"客观"抑或"同情"
  当前,农村教育研究中存在着的另一个重大困扰是,究竟应该从何种立场出发,观察和讨论农村教育的诸多问题就国内农村教育研究的现状看,有些研究者是从一种"局外人"的立场上,
  持一种实证科学的态度,力求尽可能‘客观地"研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农村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另外,最近几年来,也逐渐有一些研究者开始强调应秉持一种"同情"和"理解"的立场,强调要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去解释和建构特定情境下的知识、结构和意义。这突出地体现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学者在引入"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和"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等西方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方法后,所做出的农村教育研究成果之中。但总起来看在农村教育研究领域内,持‘局外人"研究立场者占据了较为明显的优势。
  上述占主流位置的把农村教育"对象化"的所谓"客观"研究立场,当然也遭到了另外一些"圈内人"毫不客气的批评。譬如,有人就曾明确指出:一些农村问题研究者总是预设了一种远比农村教育当事人更为高明的立场,总是以用自己的一套概念和话语体系,先入为主地去框套和剪裁农村教育现实,然后得出自以为深刻的结论,提出自以为得计的对策和建议。其实,这些研究者并不见得比农村教育的"当局者"更能明白某些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们得出的结论和建议,也不一定能比当地人深刻和高明到哪里去。这些农村教育研究者,甚至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农村教育的各方相关人士究竟有哪些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其实,他们也不在意农村教育的相关人士到底有哪些感受和想法。他们的兴趣之所在,仅仅是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而己。这种研究的.立场和思路,是完全"外在于"农村教育的真实场景的。针对上述问题,批评者们明确主张:农村教育研究者不应该以一种高高在上的立场,对农村教育"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应更多地贴近农村教育的具体情景及其当事人的真情实感,从而提出一些有助于改变农村教育面貌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应该说,上述批评及其主张,对目前农村教育研究的状况而言,是相当中肯和富有启发性的。
  然而,也应看到,哪怕是一个从事纯粹"行动研究"的农村教育研究者,只要他还没有成为一个单纯的"行动者",他就不应该忘记自己承担的"研究"使命。因为,就研究者的基本任务来看,不论是持"客观"立场还是"同情"立场的研究者,恐怕都难以否认,只要是某种活动还能被称得上是一罕中‘研究",那就不能没有最为基本的"认知"功能。所以,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研究者,都应该在研究过程中,考虑如何解决认知的"有效性"问题。另外,作为"旁观者"的研究人员,无论如何努力去"同情"地‘理解"那些"当局者",也无法达到他们本人对自己的理解程度。这就表明,研究者根本就不应该把自己的使命仅仅定位在同情和理解当地人之上。而且,即使是从研究者的单纯认知使命出发,由于"客观地"认知与"同情地"认知所致之"知"有所不同,而欲致何种之"知"又与研究目的密切关联,这就要求,农村教育研究者在进入研究‘现场"之际,首先就应明确:自身的研究目的是认知和理解问题的现状阐释和建构新的价值与意义还是指导和改造农村教育实践抑或三者兼而有之然后,再据此择定自己的研究立场更为恰当一些。从此出发,容易发现,笼统地以一种研究立场批评其他立场,根本不太可能具备太多的建设性意蕴。
  三、研究方法整合:"客位"与"主位"交融
  那么,在现实的农村教育研究中,有没有对上述"客观"与"同情"两种不同研究立场加以整合的可能性呢为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美国当代人类学家、文化唯物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文。哈里斯(MarvinHarris)所创立的"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方法论。或许他的观点,能够为我们确定恰当的农村教育研究立场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
  马文 哈里斯认为:由于一般人们习惯于认定,客观就是"科学的",主观就是"非科学的",所以,运用"主观"和"客观"这对范畴讨论社会文化现象,经常会导出不恰当的结论甚至是引起人们观念上的混乱。为此,他主张,"应当解决两组不同的区别:第一,思想事件与行为事件之间的区别;第二,主位事件与客位事件的区别"(马文。哈里斯著:《文化唯物主义》,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31页)。关于第一种区别,即要求研究人类生活时,应注意区分人类行为活动及其对环境的效果,又要注意人类头脑中感受到的所有思想和感觉;对于第二种区别,就是要求研究者应对事件参与者的思想和行为,能够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加以考虑和认知,即从参与者本身的立场即"主位立场"以及旁观者的立场即"客位立场"加以衡量与考察。据此,马文。哈里斯提出了"主位文化"和"主位观点"以及"客位文化"和"客位观点"的概念与范畴。在他看来,主位文化的观点,是以事件参与者或文化负荷者的观念和范畴为依据,也即以当地提供消息的人所描述和分析的恰当性为最终的判断标准;相对而言,客位文化的观点,则代表着科学的判断,可经由受过训练的观察者来加以证实,或说把旁观者在描述和分析事件时所使用概念和范畴作为最终的判断依据。对于一项活动或事件,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即参与者和旁观者的立场去观察和分析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前者称为"主位研究法",后者称为"客位研究法"。检验主位研究法的记述和分析是否恰当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当地人的世界观,是否被当地人认可为正确的、有意义的、恰当的;检验客位研究法是否恰当,则只看它能否就社会文化异同的原因给出科学的理论阐释。这时研究者所使用的观念,就不再是当地人一定要认可的观点,也不一定能被当地人所理解了。研究的目的,即不是为了从主位观点转向客位观点,也不是从客位观点转到主位观点,而是尽可能描述两种不同的文化观点,并且,尽可能地用一种观点解释另一种观点。
  上述理论视角带给我们的重要启发是:研究农村教育,同样有一个区分"主位观点"与"客位观点"以及"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站在同情和理解的立场上,试图更贴近当地人的思想情感、以更接近当地人的眼光和视角去看待农村教育问题,从而获得对"主位文化"和"主位观点"的深刻认知,固然必要;然而,农村教育研究者的任务,肯定还不能就此止步!由于农村教育研究者具有"当局者"无法具备的系统知识和学术训练背景,从而使其有可能以超越‘当局者"的客位文化立场,去观察当地的农村教育状况,并获得当地人不可能获得的"客位文化观点"。农村教育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在整合两种不同的文化观点的基础上,对农村教育问题给出恰当的解释与说明。至于农村教育问题能否有效地加以解决,则根本就不应列入农村教育研究者的"认知任务"之内,而必待农村教育"主持人"竞其功!如果这一结论能够成立,那就不仅可从一个侧面确证农村教育研究存在的必要性及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或许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种能够融会‘客观立场"与"同情立场"的研究方法论,从而把农村教育研究推向一个更新的境界与高度。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我国现今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飞速发展,给中国传统文化与各个领域的融入创新带来了可能。就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而言,虽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研究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十分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前在中国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产品设计中存在着很大漏洞。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分别从思想文化形态造型色彩选取和材料加工四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提炼重构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应用于产品设道路桥梁工程施工问题与优化管理策略道路桥梁的建设施工是我国交通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相关施工单位要充分认识到道路桥梁施工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道路桥梁施工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重视对道路桥梁冶金机械液压系统的污染原因与控制措施对于冶金机械而言,液压系统的污染与控制是一项任务重复杂度高,且技术难度偏大的工程,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冶金机械液压系统污染产生原因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1冶金机械液压系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在中日抗战后60年中,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思考并研究在这期间中国对中日文学比较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显得意义重大。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国学者对日本文学以及中日现代文学及其教育意义思考现代文学具体指在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一定的历史变革影响下,广泛接受外来文学思想而逐渐形成的新文学形式,不仅使用现代化的语言反映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以及表现手法方我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教育越来越大众化,本科阶段更强调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其基本目标由精英式的专才培养转型为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通才培养,同时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使大学本科教学面临电子媒介时代现代文学经典研究现代文学在中国社会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主要呈现了个性解放和民族救亡的文学主题,它在作品形态美学风貌和文本传播方式等众多方面都与中国传统文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代文学经典从文本细读在现代文学教育中的地位与方法文本细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术能力,是克服现代文学教育中片面注重文学史弊端的重要手段。高校现代文学教育应该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阅读的直觉经验中国现代文学课程阅读策略摘要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文本阅读成为本课程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本文针对目前中国现代文学文本阅读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
探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训教学的结合论文机械加工技术这门课程是中职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集合了金属热加工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与刀具等多门课程。涵盖了从毛坯制造到机械产品装配的全部知俄语词序与实义切分的相互关系优秀论文俄语词序与实义切分的相互关系词序是语法手段,它的不同变化可以影响到词组句子以及更大的语言单位,改变这些语言单位的意义。它还能够表达交际目的,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交际,语境和上下文就起林业良性循环发展措施论文摘要目前我国林业的总体发展形势不错,然而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很多地方的林业生产及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对于林业的经营仍主要以造林采伐为主。在我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大环境下,聋校律动课教学模式初探论文律动两字是希腊语RrhmlDs发展而来,英语称Rhythmic,是节奏的意思。从字意上来讲,律动可理解为有韵律节奏的身体动作。而律动课的教学是通过人体有感情有节奏的舞蹈,表现出各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探析论文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1。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当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和推广,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必备工具,当然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油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论文摘要在海洋石油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油漆涂装,其实就是在金属木质或者是混凝土构件的表面上涂刷油质的液体,以对建筑部件起到一个保护和装饰的作用。在具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反思论文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丰富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更为新奇全面和直观的学习体验。这就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起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论文一引言近年,国家逐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又一新的国家重大战略。2014年,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战农机化信息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论文摘要农机化信息宣传,对于农机化的科学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因此,应该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加大农机化信息宣传力度,促进农机化科学有序发展。为了推动农机化发展,应强化信息宣传工作,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讨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有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外,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心论文放飞想象的翅膀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由人才素质决定强弱的竞争时代。这个时代要求人们具有更强的知识综合能力,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