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孔子忠信思想的内容及意义探讨论文

  一、孔子忠信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代是经历着从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时代,也是社会各阶层的人被不同程度地卷入社会大动荡中的时代。社会的动荡必然会引起经济政治领域的重大变革,某些新思潮也在这个动乱的时代应运而生,从而构成了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 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自铁制农具的广泛应用开始,《管子·轻重乙》提到: "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1]
  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农家必备的生产劳动工具中,铁器工具已占据主要地位,这必然会推动当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原有的"井田制"经济结构已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时西周以来的领主制经济基础上的"井田制"已走到了尽头,而大小诸侯国要想壮大自己的势力,守护自己的领地,掠夺别人的领地,变革当时的剥削方式和经济结构势在必行。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齐桓公,就在其相管仲的建议下实施了"相地而衰征"和"按亩而税"之制。这是一种以实物地租为主的剥削方式,即领主可以根据私田的地质情况来征收一定的实物,这样公田上的劳役地租和私田上的实物地租,两种剥削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领土阶级与农奴之间的矛盾,从而农业生产得到一定发展,楚国和郑国在公元前的 548 年和543 年也先后进行了类似的改革。
  2. 动荡社会的统治危机
  首先是政权的统治权利逐级旁落下移。平王东迁,东周以后,周王室衰落,虽然还保留着西周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社会等级结构,但周天子已失去了号召天下的权利,逐渐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成了徒有虚名的领袖。这时候,各诸侯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周天子不但驾驭不了诸侯,反而受到他们的藐视。同时,诸侯国内部的混乱统治使得争权斗争加剧,各诸侯国为了权力和利益,开始对外进行兼并战争以维持自身的存在与发展,道德失范、礼崩乐坏就是在这种内斗的状态下形成的社会现象。《诗经》中"君子屡盟,乱是用长"[2]便是对这段祸乱的描述,着实反映出诸侯各国屡次结盟而又不能守盟,导致乱事滋生,国与国之间丧失了最基本的信任。
  3. 思想观念上的新思潮
  首先是"天命"观念的变化。在传统的天神崇拜观念中,尧舜和西周时代的人们对"天"的敬畏是无可置疑的。西周时期总结出一套"以德配天"的观念,周人通过殷商灭亡的教训,不再一味地相信"天命",逐渐认识到民众力量的强大,认为"保民"才是获得"天命"的必要条件,"保民"的前提就是统治者的"敬德".到了春秋时期,重人事轻天命的观念更为突出。随着各大小诸侯国经历着由强盛到衰败、由衰败到强盛的过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政治兴衰和政治变化的原因。更多人开始摆脱"天命"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从现实中出发,找寻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郑国子产"天道远,人道迩"[3]的思想将"人道"与"天道"区分开来,认为人际间的道德规范才是人们必须崇尚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孔子正是研究"人道"这门学问较系统较深刻的人,其忠信思想就是对春秋时期重人道轻天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其次是"礼"观念的变化。随着"天命"观念的变化,与"敬天"、"祭祖"的仪式相混的"礼",在春秋时期萌生了"礼"、"仪"分开的观念。正如鲁昭公访问晋国时,在晋国迎接到赠礼的仪式上,做得一丝不苟,却被晋国名叫女叔齐的大臣称为不懂"礼",他称: "是仪也,不可谓礼。"[4]
  认为"礼"是用来守护国家的,而鲁昭公本末倒置,不去体会礼的由来,却把精力全放在学习这些仪式的细枝末节上,根本称不上是懂"礼".孔子"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5]正是对"礼"的新看法,即"礼"与"仪"区分。可见,"礼"是维系政治秩序和社会风气的核心原则,而"仪"则只是它的具体表现。在孔子看来,要改变春秋天下混乱的局面,就要提倡"礼"所规定的政治关系和秩序。
  二、忠与信的辩证统一
  在孔子《论语》中,"忠"出现了 18 次,"信"出现了38 次,"忠信"连用出现了 7 次。孔子对"忠信"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二者列为四教之内,那么二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忠"和"信"具有同质性。"忠"从中从心,"信"从人从言,但人说出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最终归结于有什么样的心。如果将"信"看成是主客体之间双向或多向的承诺时,这样的承诺是否出自自己的真情实意,就不得而知了。这样的承诺缺乏来自于内心真情实意的支撑,其实现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因而,"信"应当以"忠"为根基,从"尽心"出发。"信"不仅是主客体之间双向或多向的承诺,而且这样的承诺出自主体的真情实意,一个人没有忠诚之心,他将没有忠诚之言,更没有忠诚之行。可以说,"忠"是"信"的依据,"信"是"忠"的外在表现,二者互为表里,相互贯通。童书业先生认为: "‘忠’者必‘信',故孔子屡言’忠信‘,且曰’主忠信‘,’忠信‘即诚实之意,为道德之本。"[6]著名理学家朱熹对"忠信"的分析更为透彻,他认为: "未有忠而不信者,亦未有信而不出于忠者。"[7]
  这些简明扼要的解说,明确地道出了"忠"和"信"的本质与关系,二者虽然名词不同,究其本质,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意的、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忠"、"信"二者虽然具有同质性,互为表里,但还是有所区别并各有侧重的。"忠"来自于人的内心,是人的内心品质,侧重点在"我"."信"是主客体交流时的双向或多向信任,侧重点不在于自己,而是"他".如果将"忠"规定为"内忠于心"的话,"信"更侧重于"外信于人",前者体现的是内在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后者体现的是外在的社会关系和道德践行。
  三、孔子忠信思想的内容
  1. 立身之本
  忠信是个人立身、处事和生存的基础,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孔子在《为政》中提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8]69 -70孔子将"信"比作"輗"和"軏",告诫人们"信"就如同一个人的脊柱,如果没有了"信",人就如同马车失去了"輗"和"軏"一样寸步难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当时的社会虽说是乱世,也有各种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的约束,正因为有了忠信,各种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才能得以正常运行,而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
  忠信是君子必备的重要品德,而"言忠信"、"行笃敬"是君子践行忠信的完美统一。子张问孔子如何才能处事通达,子曰: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8]69 -72说话忠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即使到了落后之地也会畅通无阻。"言忠信"和"行笃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忠信"侧重内在的动机,"笃敬"侧重外在的行动,二者互为前提而存在。孔子多次强调君子应"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欲讷于言而敏于行"[8]69 -72.君1言,并用行动来成就自己的忠信,那么民众也会跟随他走向忠实。由此可见,"言忠信"和"行笃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忠信人格,忠信人格就像一个人的灵魂,是人存在于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忠信政治的基础与保障。
  2. 交往之道
  与朋友交往讲忠信,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沟通与合作的重要前提。孔子的弟子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9]3 -4子夏也曾提出: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9]5 -6可见,孔子的弟子们都将"信"看成是朋友交往的准则。为此,孔子更是把"让老人安心,让朋友信任,让少年得到爱护"为"子之志"[10].在择友方面,孔子认为要结交志趣相投、品行一致、博学多识之人,他说: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9]5 -6还特别强调: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11]
  有益的朋友是正直、诚实、博学多才的,而有害的朋友是虚伪谄媚、阿谀奉承、巧舌如簧的。因此,在与人交往中,要分清对方是有益还是有害之人,择同道者而友之。总之,朋友之间的交往应当以"忠信"为衡量标准,这不仅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与发展的保障。
  人与人之间除了有超越血缘关系的朋友之谊,还有隐藏于人际关系背后的经济利益关系,即义利关系。义利问题是在春秋战国时代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因原有经济结构的瓦解,土地私有制度的出现,追求利益成为当时势不可挡的趋向。而人们为了利益背信弃义、争夺不休,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孔子的`义利观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在孔子那里,他首先肯定人们对自身正当利益的追求,他说: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12]42 -43他还主张统治者"因民之所利而利之"[13],借着对百姓有利的事情使他们得利,这也就强调了"民之利"的重要性。那么如何看待"利",如何获得"利",如何处理好"利"与"义"的关系,在孔子那里,我们也找到了答案。
  他主张以义导利,提倡人们"见利思义"[14].同时反复强调: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12]42 -43这里的"道",就是"道义",他主张人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要尊重道义,而讲忠信,便是符合道义的。由此我们便可以明确"义"、"利"和"信"之间的关系: 利益的追求应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恪守诚信原则。这正是孔子义利观的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忠信交往的关键所在,如此,一个讲忠信的社会风气才会出现。
  3. 为政之德
  忠信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事之本,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得以健康运行的基础与保障。在孔子的经典着作中,不仅包括个人忠信之德的内圣修身,也涵盖社会忠信之德的外王开拓。若没有社会制度的规范,个人忠信便无法得到外在的保障; 同样,若只看重社会制度上的忠信,没将忠信观念根植于人的内心,也就无法转变为人自觉自愿的活动。忠信观念对于一个国家的社稷是相当重要的,在《颜渊》中,子贡问怎样去治理国政,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去掉其中的一个,应该选哪一个,曰: "去兵。"子贡再次提出选其一而去之,子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5]174 -178于现代人的思维,首先要解决的是物质上的需求,而孔子认为比吃饱肚子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需求,于是提出了"民无信不立"这一响亮的名言。可见,忠信为立国之本,是当政者的为政之要。
  孔子还认为,要想政治忠信于民,还必须做到政令实施以守信为主,保证政令的可信度。荀子曾说: "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 《荀子·议兵》) 如若政令不一,缺乏政治上的可信度,国家就会失去依托,社会秩序必将混乱不堪。在君臣关系上,孔子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16],臣以"忠"首先是君要以"礼"相待。
  可见,这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臣并不是无条件地"忠"于君,而是要在符合道义标准的条件下去侍奉君主。在臣民关系上,孔子主张"居之无倦,行之以忠"[15]174 -178,这实际上是要求为官者从自身做起,在位时勤勤恳恳,执行政令忠心耿耿,才能使人民忠诚。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7],为政者只有勤政为民,为百姓做事,臣民关系才会和谐发展,百姓才会辛勤劳作而无怨言。在选拔为官者上,孔子主张以"直"为标准,提拔正直之人,搁置邪曲者之人,正直者秉持公道,尽忠职守,百姓就会服从。孔子曾感叹: "直哉! 史鱼。邦有道,如矢; 邦无道,如矢。君子哉! "[8]69 -72可见,在孔子的为政之德中,政令的实施和为官者的品德也是政治忠信于民的关键。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其忠信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的重要德目,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人际交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研究孔子的忠信思想不仅可以为我们研究儒家文化提供新的视角,还可以为现代社会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支持。
  [参 考 文 献]
  [1]张小木。 管子解说全本( 轻重乙) [M].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9:576 -578.
  [2]程俊英。 诗经译注( 小雅·巧言)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43 -144.
  [3]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 昭公十八年) [M]. 北京: 中华书局,1981:1394 -1395.
  [4]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昭公五年) [M]. 北京: 中华书局,1981:418 -420.
  [5]张燕婴。 论语译注( 阳货) [M]. 北京: 中华书局,2014: 269 - 270.
  [6]章书业。 春秋左传研究[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218 - 220.
  [7]黎德靖。 朱子语类( 卷二十一·论语三) [M]. 北京:中华书局,1986:1126 -1127.
  [8]吴龙辉。 孔子语录全编( 论语·为政) [M].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69 -72.
  [9]张燕婴。 论语译注( 学而) [M]. 北京: 中华书局,2014: 3 - 6.

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建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发展了历史悠久灿烂丰富的中华文明。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民族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社会公德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备受关注。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公德建设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基于此,笔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十月革命的百年省思探讨1917年10月25日(俄历),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以往的新政权形式苏维埃政权,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一带一路战略下小微文化企业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战略下小微文化企业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年,从投入要素成本控制到资源效率这个角度来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状态,而文化产业则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战略及政策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战略及政策研究本文系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研究成果,名称是增强民族间的文化认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高粘着力以齐鲁文化的国际化为例。项目编号2016RKB0119文化战略驱动下的示范区创新建设文化战略驱动下的示范区创新建设历史名城开封市实施文化战略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吉炳伟表示,在河南加快构建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过程中对国产电影文化战略的探究论文对国产电影文化战略的探究在好莱坞电影中,众多优秀影片能够携裹美国主流价值并将其有效传播到世界各地,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从电影叙事层面有效地缝合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冲突。卡尔博格斯陕西省武功镇古镇农耕文化旅游规划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论文我國古镇旅游的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科学的旅游规划,对于古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旅游本质认识不清,古镇旅游产品存在同质化商业化等问题13。要突破千镇一面的现象,避免旅游开发过程中浓厚论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在改革发展中文化战略的调整与适应论文近年来煤炭企业遭受了市场寒冬,在生存重压之下,煤炭企业普遍走上了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道路。煤炭企业在制定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的同时,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文化是生产力,是企业的软实力,地方高校服务文化强市建设战略研究论文地方高校服务文化强市建设战略研究当绿色GDP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之时,文化强市的建设愈发显现出其重要性。当前,在我国转型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探究引言群众文化既是有史以来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是当前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群众文化对于社会群体具有娱乐交流功能,仪式团结功能,
中小企业战略选择与分析问题研究中小企业战略选择与分析问题研究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企业而按不同方式划分的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力量单薄,经营品种单一,技术总体水平比较低,在激烈的市场浅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浅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1。成本管理范httpwWW。LWlm。Com畴过窄。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谈市场营销如何配合企业战略谈市场营销如何配合企业战略企业采用哪种市httpwww。LwlM。com场营销战略?有没有为定价和分销制定战略?有没有为拉丁美洲的客户专门制订计划?有没有为即将上市的新产品制定首次会计信息服务于企业战略的思考会计信息服务于企业战略的思考1会计信息与企httpwww。LwlM。com业战略战略,一般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企业战略,是指企业的高层领导为了保证企业持续生存和不断精益思想下企业战略成本优势构建研究精益思想下企业战略成本优势构建研究引言当企业战略成本理论从ldquo成本驱动定价rdquo演绎到ldquo价格驱动成本核算rdquo时,成本竞争的根本就表现为企业能否根据顾客价值创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本文讨论科斯关于市场里的企业合约的理论,中心是把企业理解成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别市场合约。企业合约在事前没有或不能完全规定各参与要素及其所有者的权利和义务,而总要把电子商务在钢铁物流中的应用浅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钢铁物流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钢铁物流行业将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品学网论文网为您编辑了电子商务在钢铁物流中的应传统企业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策略探讨分析随着互联网环境的成熟,电子商务真正取代传统商务活动,涌现了一批企业成功开展了电子商务。品学网论文网为您编辑了传统企业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策略探讨分析传统企业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策略探讨我国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讨论分析近几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较快,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电子商务课程。品学网论文网为您编辑了我国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讨论分析我国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讨论分析一引论我国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支付问题讨论我国的电子商务应用已经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及生活习惯。品学网论文网为您编辑了我国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支付问题讨论我国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论文试论我国网络金融安全的现状及改善对策摘要本文是品学网论文网小编为您奉献的精编范文电子商务论文试论我国网络金融安全的现状及改善对策,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网络金融安全问题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问题,是应对金融全球化负面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