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传统认识论面对信息化社会的新挑战论文

  在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内,认识论研究基于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展开。这种把认识的主客关系作为重点的研究模式强调人作为认识主体是如何在实践中获得、检验认识以及认识之于实践的意义。换言之,该模式只是抽象地建构认识论体系,却忽视了认识论与现代科学的系统结合。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深人社会生活诸领域,社会实践的发展必然冲击并改变这种模式。对传统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表明,当代认识论发展的新路向渐成雏形。
  一、信息化社会的创生
  申农1948年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的《通讯的数学理论》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它与当时的系统论、控制论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基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信息化社会是什么?W.JMartin认为:信息化社会是一个生活质量、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及其开发利用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类生活的标准、工作或休闲的方式,教育系统和市场都明显地被信息和知识进步所影响。
  信息化社会是工业化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独特形态。在这个以信息技术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社会生活各领域都信息化、符号化,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基于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信息经济活动蓬勃发展,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导。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信息经济同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成为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深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概言之,在信息化社会,信息是重要的资源,信息和知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们以"加速度"方式积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提供多感官、多通道的信息。
  二、信息化社会对传统认识论的挑战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人脑在实践基础上对外部现实的能动反映。在这里,认识内含三要素:作为主体的人脑、作为客体的外部现实和充当中介的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研究中,实践中介论虽然频遭实践基础论和实践物质论的反对,但它一直以来还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勿庸讳言,实践中介论的表述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合理的。但是,科技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传统意义上的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实践活动都发生了不容忽视的巨大变化,变化的原因就是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人类的大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如此繁多的信息包围着。信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信息化相伴而生,人脑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已经超出了单一的时空,扩展到全球历史的范围。各认识主体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蝴蝶效应日益显著。具体而言,信息化社会对传统认识论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主体的改变
  在信息化社会,认识主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从单一的个体变成了由人和计算机构成的系统。人工智能的出现实现了人的部分智能的外化和虚拟化,扩展和增强了人的认识能力。众所周知,人类曾不断运用物质性工具来延伸和提高自己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如望远镜、显微镜等。但计算机的问世是对人的智能的扩展。这种扩展在有的部分已经超出了人脑,有些人工智能同人一样也充当着认识主体的角色。
  当今时代只是信息爆炸的开端,人们却无时不在感受着信息爆炸所产生的威力。认识主体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信息化社会带来了自动化的工作和数字化的生活娱乐。人类不再需要像工业时代那样事必躬亲,而只要准备好大脑接受信息,信息爆炸产生的碎片俯拾皆是。有时候人们不得不被迫接受信息。人们在惊叹万维网信息海洋的绚烂多彩时,却又在迷失中乐此不疲。在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中,人类主体与人工智能的互动性关联已经造成了传统认识论认识主体的迅速改变。
  2_主体间关系的改变
  认识主体向人一机系统的拓展使主体认识能力增强,同时促使主体间关系发生擅变。主体间的交往最大限度地以信息交换的形式显现。在人一机一人的模式下,主体间关系进一步符号化、模式化与单一化,一种平等合作、共生共荣的关系是交往的现实注脚和诊释。个性在系统里被模糊处理,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之间的差异都被抹去。在0和1的交相映辉中,人们凭借信息能力攻城掠地。家庭、朋友、师长等传统人伦关系遭遇空前挑战。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丰富多变的交往主体,但交往都是在相同的信息规则下完成。个体的违规将会给自身和以自己相关主体带来连带影响。主体间关系的符号化无异于复杂现象中的分形,看似混沌无序,实则每一步都是同样规则的延伸和复制。相较于传统的主体间关系,信息化社会中的主体间关系更具广泛性,任何两个主体都能依信息技术手段发生联系。
  3.认识客体的改变
  传统认识论的认识客体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具体客体,信息化社会中的认识客体还包括信息世界。科技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增强深化了人们对这三个世界的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客体被不断符号化,转化成信息化的客体。这种符号化的客体既非物质亦非精神,是超越于传统二元哲学思维之外的。换言之,这种符号化了的客体是信息化(数字化)了的虚拟客体,它是对真实客体的抽象与模拟,能较全面地反映真实客体的.各类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认识主体与客体不再是一对一的间断性反映,而变成了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连续性反映。客体的信息化使对客体的连续认识和认识成果的长久保存成为可能,但信息化的客体在人机系统中不断被创生、修改、变换、传输和删除,使得它的生成、运化和发展已非模型能精测实握,个体的认知难度由此增大。这种矛盾只能通过技术进步和主体间合作的加强来逐渐缓解。
  信息化社会认识客体的能动性增强了,认识客体不再像过去那样羞答答地等待被主体认识,而是主动地大量涌现到主体面前。这导致主体信息量剧增、认识难度加大,同时促使客体社会化。客体的涌现倘若利于主体的认识,就能很快被主体发现并认识,反之便会阻碍主体的认识活动。虚拟客体的能动性是以主体的能动性为前提的,主体对物质和精神客体的信息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能动的改造过程,这一过程直接影响着虚拟客体的能动性。因此,在信息化社会中,客体的能动性归结于主体的能动性,并影响主体的认识。
  4.人类实践方式的改变
  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在传统意义上,认识是观念性的活动,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在信息化社会中,认识主体和客体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必然带来实践活动的巨大变革。实践渐渐远离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物质生产活动,而代之以复杂信息的处理过程。信息构成了人们实践的对象。
  信息化社会中的实践作为认识的来源,内涵和外延都已扩大。有人提出"虚拟实践"的概念,首先,引出了一个问题,即实践的客观性问题。传统的实践是主体有目的地改造外部世界的感性活动,外部世界是客观地呈现在主体面前等待改造的。信息化社会中的外部世界大部分被信息化处理,变成了高度符号化的信息,因此这种实践的客观性取决于对外部世界进行信息化处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其次,实践的客观性取决于主体的囚素,诸如主体的道德因素和技术熟练程度等。虚拟空间的主体一切都符号化,个体实践是跨时空的。相较于现实世界更广阔的虚拟世界并不是虚假的,实践的客观性取决于认识主体的道德因素。幻化的主体缺少了他人的道德注视,容易为所欲为。道德的外在约束似乎鞭长莫及,主体自身的道德内在约束尤显重要。最后,虚拟实践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实践。
  三、哲学认识论研究的新路向
  传统认识论在宏观上仍不失为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但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视域中,微观层面的变革势在必行。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哲学认识论思维模式的改革,现实地造成了哲学认识论在研究主题、方法、视野和目的上的新路向。
  首先,哲学是其所处时代精神的精华,认识论研究需要紧密关注现当代科学发展的状况。信息化影响日盛,人的认识界定的变迁,把人类认识简单化为认识论的研究对象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人类个体的认识活动应同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公共视阂中的人类认识才是信息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主题。其次,认识论的研究要勇于突破传统主客二元对立的研究方法,主客之分是认识论研究的基础,但主客的区分不等于主客的对立,在认识论的研究中要更多关注客体的主动性和主体的客体化问题。再次,应树立全球化的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世界历史视野。自资本主义开辟世界历史以来,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更为迅速地将人们的认识问题融为密不可分的整体。为此,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应强调信息化社会认知中的世界历史视野,为有效地改造世界提供有力的工具。最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般强调认识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得改造世界的目的较之以往更为迫切。在当代社会中,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得虚拟实践成为可能,这样认识实践的目的便能够在虚拟实践中得到呈现。因此,认识的实践目的更为突出、更为迅捷。

微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论文摘要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是大数据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法,探讨在大数据背景下微课的特点和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影响。关集群化发展职业教育的论文一株洲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的价值分析(一)资源共享实现最大化2014年全国职教会议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株洲职教园区涵盖了中高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浅论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史研究意义论文摘要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发源于近代,研究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史对今天的基础美术教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弥补了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史的研究空缺和不足,对当下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启发作论新时期地质找矿技术的发展方向论文地质勘查的工作还是具有多样性随机性和数据海量性还有工程复杂性等一些特点,我们目前的信息化水平还不能完全处理在地质勘查中会遇到的各种困难,所以信息化水平还要不断的在实践中提高。下面是高级职称的专题论文很多在评选高级职称的时候,需要提交相关的研究论文。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高级职称的专题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高级职称的专题论文一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本身在思想上还不成熟,可塑性五年制高职高专学生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的探索论文五年高职高专的生源来自初中毕业,他们不同于三年高职高专的学生,他们没有经过三年高中学习生活的锻炼,没有经过高中三年系统知识的学习没有经过自我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没有参加高考前反复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教育论文近年来,高校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比例大幅度上升。因学校的固定资产不以营利为目的,内部对其缺乏精细化监管,缺少严格的指标考核,外部也缺乏有效地控制和监督,固定资产管理的漏洞和问题越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之现状论文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银行的并购浪潮愈演愈烈。国际大银行之间不断强强联合或兼并收购,其旨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以降低成本,实现全球拓展,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的阅读效率论文摘要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提高阅读效率,便可以让我们掌握的知识更为丰富。而要想提高阅读效率,就离不开科学的方法和高效的阅读策略。关键词速度技巧概括思考一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城市林业课程改革论文1丰富教学内容城市林业是一门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其内容涉及林学园林学生态学城市科学,与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关系密切,是一门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其课程内容与森林培育园林绿地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论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各领域各行业都提升了对人才素质及数量的需求,这就要求各教育学院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尤其针对中等教育职业学校,更是要重视课程的改革,站在社会的需求角
如何建立高校学生干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论文论文摘要学生干部在高校自身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也日趋广泛,因此,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在学生干部管理中建立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论文关键词学生干部激励机制约束库存管理数据化数学模型分析论文一传统的供应需求关系分析从企业生产环节来看,由订单决定的拉动式库存生产是当前企业运营的主流模式,从纯粹的逻辑关系来看,通过客户提供需求计划到企业,企业按照需求进行生产,供应链可以保实践教学体系下服装设计论文一合理构建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一)强化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的统一性把握学生亲身实践进行参与,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和沟通,细心观察学生的实践表现力,善于发现他们的创造力与艺术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等待艺术论文一讲解例题时的耐心等待很多老师在讲课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在例题的讲解速度都比较的快,为了追求课堂内容多样化,不顾学生们实际接受的能力。由于老师在讲授例题时速度较快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浅谈专业实习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论文1问题提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变化,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标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其中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引起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策略论文摘要某师范院校设置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属于教师教育类通识课,也就是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是提高师范生在今后教育中的教学能力,首先通过对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策略情况进行问卷,中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摘要我国小区景观在经过多年实践设计后,已经总结出了很多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对我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小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1我国小区景观机场规划设计技术管理探讨论文摘要以上海机场规划设计为例,介绍了运营单位参与建设的全过程,并通过设计回头看的创新管理方法,从旅客处理能力商业设施航站楼功能流程机电设备等方面,评价了机场的建设效果,使机场的规划设最新教育技术毕业论文提纲模板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教育技术毕业论文提纲模板,希望你们喜欢。教育技术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一摘要34Abstract45第一章绪论81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再设计运用论文一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再设计手法。中国元素再设计是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形态进行再次设计改造,改变传统元素造型在使用中的局限性,增强现代设计感,使中国传统元素不仅保留固有的象征内涵,而且通工程合同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论文摘要通过阐述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再论述其相应的加强措施,以减少管理问题的产生。关键词路桥工程合同管理必要性及措施1合同管理在路桥工程的建设中具有怎样的必要性1。1合同得到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