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物权制度的理论基础物权行为理论初探

  物权制度的理论基础——物权行为理论初探          物权制度的理论基础——物权行为理论初探			     物权制度的理论基础——物权行为理论初探
  内容摘要:  物权行为理论是物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本文从物权行为的主要内容为出发点,简单的阐述了物权行为理论的三大原则:独立性、无因性和公示性原则,并简要的分析了物权行为理论的一些优缺点。
  关键词:债权行为  物权行为  独立性  无因性  公示性  ……
  物权行为谓之物权之设定、移转、变更或消灭为目的之行为。  也即以直接产生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为要素而成立的法律行为。此在契约而言,即为物权契约。物权行为理论为德国法学家萨维尼首创,虽不被所有法学家认可,但仍被德国等少数国家采纳。  物权行为理论的建立以及在德国民法典中的完善被认为是大陆法民法学中最辉煌的成就和德国民法中最难理解的基本概念。
  一般认为德国民法把通常认为是一个合同的物权设立和移转行为,分解为两个行为的做法,起源于中世纪的德国"普通法法学"。在17世纪德国法学家为了解决德国法制不统一问题,编纂了一本《实用法律汇编》。在书中,德国法学家们表达这样一种观点:所有权的有效移转应具备两个条件:名义和形式。所谓名义,即私法上的契约。当事人为了达到所有权移转的目的而建立的一种法律关系,即债权契约。这种契约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变化甚多。形式,就是物的实际交付或其他代替交付的行为。我们称之为物权契约,因为交付具有一个契约的特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契约,一方面包含有占有的现实交付,另一方面保含有转移所有权的意思表示。这本书确定了一个"名义与形式相一致的取得所有权的原则"强调取得所有权应有其合法的依据,但该书强调原因和移转实际的区别。可以说此书对萨维尼创造物权行为理论起了重要作用。
  19世纪初德国法学巨匠萨维尼认为:以履行买卖合同或其他以所有权转移的合同为目的的交付,并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事实的履行行为,而是一个特别的以所有权转移为目的的"物的契约"。从萨维尼的思想中发展出了一系列对德国民法物权体系具有决定意义的规则。这些规则与法国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物权法和财产法的规则是不同的。这些规则概括起来为:物权的变动除了需要具有债权契约以外,还必须要有专门的物权变动为唯一内容的物权契约。物权契约是独立于债权契约之外的,债权契约仅能使当事人负担交付标的物和价金的义务,而不发生所有权转移的后果。只有通过以所有权的移转为主的物权契约,才能实现所有权的移转。  事实上,这些规则后来成为了德国物权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内容:独立性、无因性和公示性。下文将从这三个方面逐一论述:
  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又称为分离原则,指权利主体承担的移转标的物的交付义务的法律行为(一般称为契约或合同)和其完成物权的各种变动的行为是作为两个法律行为的,并非一个法律行为。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即物权行为,是两个行为。这实际上是把交付当成了一个独立的契约。  按法国民法法系或英美法系的法律逻辑,当事人的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与其履行义务的交付行为存在于一个法律关系之中,前者是后者发生的原因,后者是前者发生的结果,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即交付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合同。交付行为本身具有意思表示,又具有外在行为。交付的目的是完成物权的设立、移转、变更或转让,也就是交付行为有其自身的合意存在。这里的合意指民事权利主体创设、转移、变更、废止物权而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此意思表示与债权契约中的意思表示是有明显区别的。债权行为的合意是为了使对方负有一种交付物的所有权的义务。债权行为和后面的交付行为即物权行为各自有独立的意思表示和成立方式,因此他们是分离的两个不同的法律事实。关于物权契约和债权契约,台湾学者王泽鉴认为物的买卖中有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同时存在。其中根据民法买卖条款规范的是债权行为,而根据物权编中的登记或让与合意规范的是物权行为。不应该认为这两种行为互相抵触或者没有区别。  根据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德国民法典》第873条规定,移转土地所有权或在土地上设定某项物权或移转此项权利或在此项物权上更设某物权,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必须由权利人及相对人对此种权利之设立或变更成立合意,并登记于登记簿。第929条规定对动产所有权之出让须有所有人将物交付于取得人而且双方就所有权转移达成合意。我们从这几条也可看出它是不同于债权合同的另一种独立的法律行为。
  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也必然演绎出其无因性。既然其为独立性的契约,物权行为的效力自然不受作为其原因的债权行为的效力的影响。无因性又叫做抽象性,物权行为在其效力和结果上不依赖其原因行为而独立成立,即原因行为的无效或者撤消不能导致物的所有权变更的当然无效或被撤消。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理论也是由德国历史法学派创始人、著名罗马法学家萨维尼提出的,他认为为了履行买卖契约或其他以移转所有权为目的之物的交付,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事实行为,而是一种以移转所有权为目的的物权契约。此种物权契约往往是以债权行为为其原因的,将该原因从物权行为中抽离但不因债权行为的欠缺或不存在而影响物权行为的效力,因为物的所有权的移转是物的合意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行为即债权行为的结果。故物的履行行为的效力只与物的合意成因果关系,而不与债权行为成因果关系。当原因行为被撤消时,依此原因行为所为的物的履行行为却不能当然失效,因为当事人之间的物的合意并未失效。物的取得人因此而取得之物权不能随之而撤消。萨维尼曾断之为:"一个源于错误的交付也是有效的。"
  自从萨维尼的无因性理论被提出后就经历了学者们的长时间的讨论和争论。关于其优缺点各有说法,根据学者们的见解现将其主要优缺点归纳如下:
  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在客观上使物权行为与其原因行为分离开来,概念清楚,每个法律行为的效力容易确定,每个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非常清楚,有助于准确的适用法律。例如在我国,《担保法》将登记作为抵押合同、将交付作为质押合同的形式要件,因此,如果未登记或未交付,不仅抵押权、质权不能设立,而且抵押合同和质押合同本身也是无效的。在当事人有过错而未登记或交付的情况下,利益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没有必要的法律上的救济手段。但是在采用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原则时,由于登记、交付只对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起决定作用,虽然没有登记、交付,物权设定变更、消灭的效力不发生。但债权行为仍可成立,一方当事人仍因债的关系而承担法律责任。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障交易安全的作用。依物权行为理论,物权行为是基于当事人自己的物权契约,即当事人关于物权变更的意思表示。因物权契约不计其债的原因,第三人获得之物只依物权契约,而不依其原因行为,物权转移前手的法律行为原因不能影响后手的法律行为,故原物主不可依债的原因而向第三人追夺物之所有权。
  由于该原则在债权行为无效,被撤消或未成立时,出卖人由物的所有人降为普通债权人,丧失了其在物权法上的对物的支配的权利,严重损害了出卖人的利益,违背了交易活动中的公平正义,从而也成为大多数国家否认物权行为理论的基本根据之一。另外,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具有过高的技术性要求,难以为公众所掌握,这也是多数法学者提出拒绝物权行为理论的主要依据。
  物权行为理论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公示要件主义原则。公示原则要求物权的产生、变更、消灭必须以一定的可以从外部查知的方式表现出来,因为物的合意乃是对物的交付行为中存在的意思表示的抽象,所以必须有一个具有公示性的行为来表达或者说是记载这一物的合意,  否则就会给第三人带来不利的损害,影响交易的安全。公示行为应具有物权的一般的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和能充分表示该物的合意成立的效力。若没有该公示行为物的合意不能成立,物权的设立、变更、和废止也应无效。从各国的法律规定来看,公示的方法一般分为两种:登记和交付。对于动产来说,一般只须交付即为公示;不动产则需要到专门的登记机关作相应的登记,才能达到公示的效果,否则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总之,萨维尼的物权行为理论,简单的说是关于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和行为是一个独立的法律行为,其效力和结果与原因行为(债权行为)是没有绝对关联的学说,它抽象的把物权行为从债权行为中分离出来,认为物的合意与债权行为中的合意是有区别的。萨维尼的物权行为理论对《德国民法典》起了很大的影响。在我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主流性的观点以及一些立法草案所表现的作法是对这种观点予以否认的。我国现行民法并未承认物权行为理论,  从未来市场经济需要建立的精确、细致、安全、公开的法律制度着想,我国立法还是应逐步采纳物权行为理论中的一些合理的观点,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台)史尚宽  《物权法论》  荣泰印书馆  1979年版  第17页
  董安生  《民事法律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第一页
  董安生  《民事法律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第一页
  参见  姚瑞光  《民法物权论》第118页
  王泽鉴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第五册  1991年10月第6  版  138页
  参见孙宪忠〈〈物权行为理论〉〉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三期
  王泽鉴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第五册  1991年10月第6  版
  王利明  《关于我国物权法制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的探讨

象征性手法空间设计论文一象征语言与场所象征性表达原指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该词源于希腊语,原指将一块木板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中的一端,以表示衔接的信物,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以一种形式当作概念的习惯的隧道工程建设的开挖支护施工作用论文摘要在隧道工程施工前要先在施工地进行勘察,然后结合开挖支护进行方案设计,在此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的开挖支护。文章根据隧道的相关施工方法,结合开挖支护做出一些总结,把施工过程中应该注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论文只有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使其更加科学规范符合国际惯例,才能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公民收入分配的功能,才能有效地增加国家税收收入。下面是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论文,欢迎阅读。我国个人所得税是少数民族农民城镇移居意愿研究分析论文一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采用多阶分层方法对全国31个行政区进行抽样,共获得有效调查样本11783份,根据本研究需要,共选择小学思品课改教学论文思想品德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门综合性与重要性都非常高的课程,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老师,我们知道怎么样开展这节课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小学思品课改教学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摘要关于含硅芳炔树脂的热氧化降解动力学的研究论文1前言含硅芳炔树脂是一类主链由芳炔基链段和硅原子组成的有机无机杂化耐高温热固性树脂,具有优异的工艺性能耐热性能和介电性能,在航天航空电子信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20世纪90年代中小议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路径论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以生命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它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田野调查,能够使研究者通过调查体验民族传统文化复杂的精神追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以藏族民族体育文化的普查为例浅谈地域性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弘扬论文当代人民正在经历一个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水平显著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城市不顾城市提高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策略论文一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现状社会的快节奏的发展也影响着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发展。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越来越简化使得很难培养出高素养有内涵的舞者。这是因为高职院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忽略了舞餐饮管理论文概要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餐饮管理的论文餐饮方面的管理是餐饮发展的关键指导者。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关于餐饮管理的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摘要文章结合餐饮服务与管理精品课程的建设,阐述了课程目标确定内容完善教学内容及方法
法兰克福学派政治哲学探究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等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对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资本主义化和消费展开批判,形成了技术政治学文化政治学消费政治学等。自罗尔斯在上世纪70年代初发表正义论之后,政治哲学盘点十二五绿色食品成效绿色食品是中国农业发展中开创出的一项新兴事业。自1990年推出至今,我国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绿色食品成为了精品品牌,赢得了消费者口碑绿色食品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相论述火力发电厂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发展摘要火力发电厂的一些辅助系统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发电厂供暖通风空调系统,这个系统分为多个子系统,但是因为有些设备元件的功能相互重叠,因此将其归结成一个系统,所以这个系统的功用也很多基于PLC的卧式锂带挤压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摘要介绍了卧式锂带挤压机的控制构思和工作机理,提出基于PLC的卧式锂带挤压机控制方案,采用三菱FX2N48MR可编程控制器对锂带挤压机控制功能的实现,编制了梯形图程序。实践表明,该现金流量的杜邦分析新体系实例论文20世纪初,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企业财务分析方法进一步得到完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现金流量的杜邦分析新体系实例。1919年,美国杜邦公司财务经理唐纳德森创造性地发明了杜邦财务现金流量提升资金管理效益探讨摘要现金流量表是结合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关内容,综合反映单位在经营投资和筹资过程中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状况。现金流量表弥补了资产负债和损益表信息量的不足,以现金流量表作为分析工具,可现金流量表未来财务报告的核心论文摘要目前,现金流量表在理论上更符合财务报告目标要求,在实务中它将会受到报表使用者的普遍青睐,其更强的决策有用性特征使其必然成为未来财务报表体系的核心。论文关键词现金流量表财务报告报分析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问题分析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问题分析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问题分析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问题更多内容源自幼儿航班数量增长过快从2000年至今,短短十年内,我国各个航空公司的航班飞行量年增长量均达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施工技术探讨摘要水泥混凝土滑模摊铺施工技术存在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规模大技术含量高速度快及质量稳定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我国公路施工中。通过对公路混凝土路面所采用滑模摊铺施工技术的完善,能够使混凝以颗论价的仙进奉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一语道出岭南荔枝的美味。荔枝原产于我国岭南地区,鉴于秦皇汉武时期不断开发岭南,荔枝与龙眼才逐渐为中原人所知。据古代地理书籍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半滑坡治理与预期效益分析摘要半滑坡紧靠人口密集的村庄,一旦发生滑动,必将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并造成较广泛的社会影响。为遵照以人为本的精神,政府关心人民生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消除滑坡隐患,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