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权力市场民间90年代知识分子话题(之一)

  90年代中国文坛关于知识分子的争论是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的。这个背景的国内方面(本文暂不涉及国际方面)主要是:80年代新启蒙话语的中断与90年代世俗化与市场化的兴起,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文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市场化(或曰商品经济大潮)对于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与话语形式的冲击,在90年代初期关于"文人下海"的讨论中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到了90年代中期,知识分子寻求自身身份认同、确立自身独立话语立场的需要变得更加明确化、尖锐化,相应的争论也变得更加激烈、复杂。(1)可以说,90年代知识分子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重新确立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与价值立场。(2)
  1、对权力与市场的双重否定
  "人文精神"的讨论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寻求自身角色认同与价值定位的一次典型努力。可以说,寻求"人文精神"与确立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实际上是一个一体两面的问题。这场讨论的发起者之一陈思和开宗明义地挑明了这一点:"我跟王晓明一样,关心的是自己的问题,即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我们安身立命之处在哪里?"(3)这决定了"人(1)、比如南帆在题为《人文环境与知识分子》的对话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许多人文科学的知识分子已经陷入困境,或者说被再度抛到了边缘,如果他们仍然不敢作为自己话语的主人公,如果仍然只能体验到别人的生活而没有自己的生活,或者借用昆德拉的话说年’生活在别处’,那么这个阶层将可能这个消失。所以我们这次的谈话不是不是局外人的清谈,除了在理论意义上探讨以外,同时还有给自己定位的意思。"见《上海文学》1994年第5期。
  (2)、应该指出的是:这场讨论还涉及重要的国际背景,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国际秩序的重新组合以及全球化浪潮。原先以不同的政治制度与政党意识形态界定知识分子身份的传统方法,已经无法应对新的国际秩序。于是,包括中国再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的知识分子纷纷转向寻找自己的民族文化(明)认同,民族身份意识的兴起成为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走向。但是限于篇幅,本文基本不涉及这方面。
  文精神"讨论的与其说是社会文化或道德问题,毋宁说是知识分子的价值与角色定位问题。或者说,是从后一种视角谈论前一个问题。正因为这样,我在自己的文章中反复指出:"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批判性话语的出场,不是、或至少不完全是知识自身发展的纯自律的结果,不能只在思想史、学术史的范式内部加以解释;毋宁说它是知识分子对当今的社会文化转型以及由此引发的知识分子认同危机与角色危机的一种值得关注的回应方式。
  从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看,80年代的转型基本上是观念转型,或者说,那时的社会转型还停留在思想意识的层次(所谓"解放思想"、"拨乱返正");到90年代则进入了实践的与物质的层次。80年代对于计划体制及相关的官方意识形态的批判反思,到了90年代转化为市场化的经济文化发展方向以及世俗化的大众生活价值取向。这种新的社会文化状况又必然导致文化价值观的转变,导致知识-权力关系的变化、知识-市场关系的变化,以及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的变化。知识分子从80年代的思想启蒙的中心被抛向了边缘,其启蒙者地位面临深刻挑战。一个富于中国特色的世俗化社会从官方到民间对那些惯于编织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主义、奉献主义神话、以启蒙领袖与生活导师自居的人文知识分子形成了双重挤压。
  毋庸讳言,90年代的社会现实与许多人文知识分子当初对于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期望无疑南辕北辙,他们由此感到深深的焦虑与不平。蔡翔很准确地指出:80年代知识分子所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客观上导致了知识分子本身在90年代的边缘化,以及他们原先的乌托邦式的想象与现实结果的错位(4)。这种错位导致人文知识分子巨大的认同焦虑。另一位持有相似立场的学者也指出:原先他以为"即将来临的经济大潮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两种东西,一种是思想的自由,一种是比较平等的竞争机制。"但后来发现"经济大潮并没
  (1)、更准确地说是从王晓明等人在《上海文学》93年第6期上的对话《旷野上的废墟》发端。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出场语境以及问题意识等的详细分析,请参见拙著《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上海三联书店,1999)第四章。
  (2)、陈思和:《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危机》,《上海文学》1993年第7期。此外,王力雄先生把知识分子商业化、世俗化的倾向称之为"渴望堕落",参见《东方》1994年第1期。
  (3)、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第141页。
  (4)、《道统、学统与政统:人文精神寻思录之三》,《读书》1994年第5期。
  有使我们获得这样的竞争机制与自由,而一种过去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危机却紧逼着我们",
  "商品大潮没有带来我当初期望的格局","这种变化造成了我们生存失调的现象","于是中国中国的文化人面对这种状况的时候就特别焦虑。"(1)失落感跃然纸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精神"这个话题的提出,未始不可以说是人文知识分子对于自己的边缘化处境的一种抗拒,是对于自己的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的带有情绪性的回应。
  正因为这样,我在"人文精神"讨论还方兴未艾的时候就指出:与西方的"人文主义"相比,90年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就有了完全相反的出场语境、批判对象与价值诉求:西方人文主义是针对神权社会与神权文化而提出的,其核心是从天国走向人间,从神权走向人权,世俗化正是其最为核心的诉求;而中国90年代提出的"人文精神"则恰好是针对世俗化的趋势而提出的,其核心是从"人间"回到"天国",以终极关怀、宗教精神拒斥世俗诉求,用道德理想主义与为艺术而艺术的审美主义拒斥文艺的市场化、实用化与商品化。也就是说,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中,"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被当成了对立的两极。(2)
  这样的前提已经设定了倡导"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必然要在与世俗和市场的否定关系中建构自己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取向。"人文精神只有与世俗的社会功利需求相对抗,才能得到彰显和阐扬。要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知识分子独立承担人文精神的责任,也要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知识分子的生存与价值立场。"(3)具体说,大多数人文精神倡导者是在与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包括政治与经济的,它们常常被统称为"世俗"--的对立中确认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在对于权力与市场的双重否定中界定自己的身份以及相应的价值取向,认定知识分子应该是一种形而上价值("终极价值")的承当者。这样一种认同取向在90年代知识分子中是具有相当普遍性的。
  首先,他们认为人文知识分子的独立性表现为与政治权力以及政府的分离。王晓明说:"从近代到90年代的百年间,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政府保持密切关系,表面看,其作用相当大。结果是知识分子越来越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捕捉中国社会问题的感觉变得迟钝了。"
  (4)更有论者认为儒家的朴素人道主义与道家的对于个人生命的尊重,本来都蕴涵人文精
  (1)、王光明语,见《人文环境与知识分子》,《上海文学》1994年第5期。
  (3)、费振钟语。另外参见费振钟:"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太重视实用功利,太重集体原则,太容易媾和认同,缺乏形而上的批评与否定精神。因此,中国知识分子很难找到自己的个人位置和独立话语,这样也就谈不上对人文精神有自觉清醒的建构意识。"均见《人文精神寻思录之四》。王晓明在最近还强调,人文精神讨论"知识分子丧失了坚韧思考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过分追求功利性,常想解决现实政治问题。结果是知识分子对于社会广泛的远见卓识的思考能力和独立性丧失了,变成背景特别软弱的存在。因此我们希望知识分子超脱一般功利,拥有高瞻远瞩的精神力量。"王晓明:《知识分子在"全球化"中的作用》,《东方文化》1999年第4期。
  (4)、王晓明:《知识分子在"全球化"中的作用》,《东方文化》1999年第4期。
  神,"但悲剧在于,本来人文精神应该是与统治阶级的政治话语相对立的,可一旦统治阶级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纳入其集团统治话语时,无论儒家型知识分子还是道家型知识分子,都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统治阶级公开的或潜在的’合作者’,人文精神也就在这个时候被阉割、被遗置了。"(1)。这里隐含着一个二元对立的思维与话语模式:意识形态/人文精神,政治家/学者、政府/知识分子。这个论式事实上恰恰遮蔽了问题的复杂性。此为知识分子独立性的第一层意义。
  其次,他们认为人文知识分子的超越精神与独立性表现为知识分子与市场以及商品大潮的对立,这个对立经常被表述为物质/精神的对立、肉体/灵魂的对立。北村说"经济的发展基本上是以满足肉体为唯一的目的,……而知识分子又想担当生存责任,探索精神问题","精神的问题绝对不可能靠经济能力来解决,如果一切都归到经济上,那么活着也就只能归结为本能";          谢有顺说:"我的生存意义是由什么来确立的?如果没有一个终极意义的话,我们在商品大潮目前是茫然的","我们在社会上的价值不是由经济指标决定的,如果我们的价值可以随着经济指标变化的话,这个价值本身是值得怀疑的。"(2)此为知识分子独立价值立场的的第二层意义。
  然而,同样重要的是,人文精神论者在倡导独立性、反对与统治阶级或市场"合谋"的同时,并不认同传统道家的"无为"或逃离模式,也不认同90年代有些学者的"为学术而学术"立场。王干认为:儒家的哲学总是被统治阶级利用,而道家讲的"人格独立与生命自由,与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角色去独立地思考,恐怕也不是一回事。"(3)。张汝伦明确指出:"在现代条件下,文化建设决不只是单纯地追求知识或讲求学问,而是既要道学问,又要尊德性。……面对政治经济的双重压力的现代知识分子,自由的文化创造和独立的文化领域的营建不仅构成他们批评和抗议的坚实基础,也是他们在这个为金钱与权力统治的世界体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4)

湖泊沉积物磷污染及其释放风险研究论文1研究概况近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目前在我国131个主要湖泊中,已达到富营养程度的湖泊有67个,占51。2。湖泊沉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教学管理是按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过程。在高校的管理中,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要从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的发展规划到组织和引导院系各语文教学语文论文角色转换一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课堂上的主导,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学生必须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老师说做什么,学生就得做什么。沉闷的课堂,乏味的教学内容,机械的教学高中数学课堂质量提升途径论文重视推进探究式学习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突破口,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关于新常态下农村职业教育问题论文一引言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始终是国家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国开)的办学方向。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由教育部组织,国开(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的具有高等职校园环保的论文导语美化校园,绿化校园。我们的校园变绿了,变美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校园环保的论文,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本文对大学校园一灵感思维与作文教学中学语文优秀论文灵感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而美妙的精神现象,是地球上最美妙最神奇的思维之花,是激发人类潜能的智慧源泉,它是创造学思维学心理学皇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所谓灵感,是人们对某交互式电子白板生成性教学的探究论文关键词电子白板教学论文一相关概念界定(一)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当前课堂教学环境中技术的最佳集成者。辅助人机交流设备,它融合了定位显示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投影生物化学技术论文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来生产有用物质,或为人类提供某种服务的技术。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生物化学技术论文,欢迎查看!摘要生物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很铁路土建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论文摘要在铁路土建工程项目之中,物资采购金额在整个工程项目造价所占的比重接近一半,由此可见物资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人工成本机械成本管理成本的日益增加,如何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是当今工程项目比较语境下的抒情传统论文摘要20世纪60年代,留美学者陈世骧提出以抒情传统概括中国文学的道统,运用西方文学和语言学理论并结合中国传统的考据方法,以西方文学为镜,在比较视野下确立了中国文学传统的抒情特质。关
中国电视剧的文化批判1前言根据中国电视剧创作题材在时间线上的特点,一般可以分为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近现代历史题材电视剧和现实题材电视剧。不同的时间段里,因为不同的社会环境政治语境,特别是不同的社会冲突会鲜花西部电影的文化生态建构一hr在新时期社会转型的复杂语境中,如何以一个观察者的客观角度审视并认同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成为值得我们关心的问题。哈萨克族电影鲜花或许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深刻的本民族文化主体性的美的本质探讨美的本质探讨美的本质探讨美的本质探讨内容提要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与人类意念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既是美形成全球化好萊塢與民族電影全球化好萊塢與民族電影全球化好萊塢與民族電影全球化好萊塢與民族電影現代化的動力,在20世紀的最後20多年中,將中國別無選擇地推向了國際政治經濟文化舞臺,踉踉倉倉地捲入了以跨國公司跨中国电影发展策略1引言如今,从北京电影学院至全国各地开设影视类专业的高校中,有关电影产业新技术的研究己经成为显学而备受关注。而我们的电影表演教学,却始终埋头于教育教学过程本身,而忽视了电影表演教育中国电视剧的革命悲剧形象1前言在电视剧的悲剧英雄中,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不是一心一意抱着革命的目的而是自我的目的去行动,甚至在战斗的时候都有一定的不情愿的成分,但是他们也是革命者,也为革命也做出了牺牲。电中国电视剧的蒙太奇思维1前言狭义的蒙太奇指镜头与镜头的组接,而蒙太奇还有广义的意义,那就是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度,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并分别中国电视剧的审美追求。1前言电视剧是满足观众的精神需要,不是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不是对观众的一味谄媚,应该以真善美的综合价值体系作为自己追求的境界和目标,提升观众的精神追求。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俯视与仲视谈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俯视与仲视谈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俯视与仲视谈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俯视与仲视谈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观众心态视角不是指观众从某种学科角度(如社会学历史学角度)去看戏剧演出,中国电视剧的微观表达1前言悲剧性在电视剧中不仅以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激情等宏观的整体的构架存在,它更深入中国电视剧的文本中,也正是对其在电视剧文本中的提炼,才有其宏观上的景观。接下来要从电视剧文本自身红楼梦的影视改编随着影视剧制作技术的发展和影视剧市场的渐趋完善,现代人对影视剧作品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待,众多的导演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学经典的影视剧改编,例如我国四大名著的翻拍。红楼梦于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