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公共支出经济增长与贫困

  公共支出经济增长与贫困
  摘 要:政府对贫困地区的公共支出可分为一般性公共支出和专项扶贫支出。根据2002—2008年中国贫困重点县的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模拟21世纪以来政府一般性公共支出、政府专项扶贫支出、农民自筹生产支出等各自对贫困县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的贡献情况。实证发现,政府专项扶贫支出按类型看,扶贫发展资金绩效最好,贴息贷款绩效最差。专项扶贫支出按投向看,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的效果不显著。一般性公共支出投向农业、科教对经济增长和减贫的作用都显著正相关。必须及时调整政府公共支出的投资方向与结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支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减缓贫困的作用。
  一、引言 很少有研究从政府公共投资角度来看待中国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和贫困的影响。Huang、Rosegrant and Rozelle(1997)研究公共投资(主要是研发投资)对中国农作物增长的贡献。Fan et al. (2000)[1]和林伯强(2005)[2]都通过联系方程分析中国政府公共投资(R&D、教育、道路、电力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回报率及扶贫效果,都认可教育公共投资的扶贫效果最好,其次是农业R&D投入,并分析中、东、西三大地区不同的公共投资各自的影响差异。刘穷志(2007)[3]对中国政府公共支出归宿是否惠及穷人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认为:政府的科教文卫和社会救济对贫困人口已经有所倾斜,但社会保障相对不足,贫困人口得到较多见效快的工农业服务,但得到的长远性公共服务较少,补贴给了富人,专项服务和支援给了贫困人口。
  扶贫资金作为政府对贫困地区的专项公共支出,传统上由三部分组成。财政扶贫发展资金主要由扶贫办负责,是预算内安排的专项财政资金用于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贴息贷款由国家财政贴息农业银行负责发放,用于支持贫困地区贷款发展经济;以工代赈是中央财政专项拨款由发改委负责,以补助农民的方式鼓励其参与当地基础建设,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并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本文研究的扶贫资金按投向由四部分组成:财政扶贫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贴息贷款、退耕还林补助。目前不少研究针对扶贫资金投向和效果开展,朱乾宇(2003)对我国扶贫资金进行绩效分析,汪三贵等(2004)、刘冬梅(2001)等都对扶贫资金投放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2002—2008年间农民和政府的不同投入对经济增长和贫困率变化的影响,模拟政府不同公共支出的贡献率,希望能对政府下一步公共支出的结构和方向调整有所帮助。
  二、模型设定
  (一)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我们用贫困重点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表示,模型采用分段生产函数的形式,通过双对数OLS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类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数能更好反映变量百分比变化间的关系,而且一些交叉变量之间容易存在多重共线形问题,取对数后能减少序列相关的可能性。
  理论模型:农民人均纯收入=F(农民人均政府扶贫支出,农民人均政府一般性公共支出,农民人均自筹生产支出,农民自身生产条件,所在村庄基础设施等条件)
  扶贫支出是政府对贫困地区的重要公共支出项目,为了更好分析扶贫支出的绩效,按投向将其分为投入农业、投入其他行业、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科教文卫和投入其他方面五大类;按构成类型分为财政扶贫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贴息贷款和退耕还林补助四大类。
  模型1:
  +β4ln(jsds)+β5ln(xzqy)+β6ln(xjssf)+ε 其中,income 为农民人均纯收入,fpzj为人均扶贫发展资金,ygdz为人均以工代赈资金,txdk为人均贴息贷款,tghl为人均退耕还林还草补助,czznzc为人均财政支农支出,czkjzc为人均财政科技支出,czjyzc为人均财政教育支出,nmzc为农民人均自筹支出,nyfpzj为人均农业扶贫支出,qthyfpzj为人均其他行业扶贫支出,jcssfpzj为人均基础设施扶贫支出,kjdscyzc为农民人均自筹第三产业支出,gdmj为农民人均耕地面积,hjrk为农民户均人口数,hjldl为农民户均劳动力,zc为农民自筹支出,nynyzc为农民自筹农业支出,nygyzc为农民自筹工业支出,nmdscyzc为农民自筹第三产业支出,gdmj为农民人均耕地面积,hjrk为农民户均人口数,hjldl为农民户均劳动力,dash;2008年贫困重点县的相关数据。由于样本较小,拟合结果可能与实际有一定偏差,但希望实证结果也能部分反映出21世纪以来,政府公共支出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减缓的一些新情况。这里分析的经济增长我们使用贫困重点县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反映,贫困率用贫困重点县的贫困率和低收入人口比例加总来反映。因为公共支出不一定当年投入就立即产生效果,所以我们还把当年效果不显著的变量滞后一年再看其效果,例如ln(ygdz)( -1)表示滞后一年的以工代赈(见表1)。 数据来源:笔者经过计算整理而得。
  扶贫支出从投向上看,投入农业和二、三产业的扶贫支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是显著正相关的,投入农业效果最好,提高1%的农业扶贫投入能带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1.3017%,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滞后一年后仍对农民收入不显著,这可能还是因为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满足农民真实需求。在90%置信度下投入科技文卫扶贫支出滞后一年后能显著带来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
  政府的一般性公共支出,不论是支农支出还是教育和科技支出都促进了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且都显著正相关。其中政府的教育支出对农民收入增加最显著,然后是支农和科技支出。
  农民自筹生产支出同农民人均收入显著正相关。从农民自身生产条件看,人均耕地多能增加收入,人口多会减少收入,但是在统计检验上都不显著。户均劳动力增多能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比重增加能提高农民收入,没有通过统计检验,而接受过专业培训劳动力的比重在95%的置信度下增加能显著提高农民收入。这说明农村单纯的劳务输出并不能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加强对农民专业技术培训才能使他们获益。
  从农民居住村庄条件看,基础设施建设能提高农民的收入,但是统计上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最近几年农村基础设施如通电、通路、通电话、接受电视的村的比例已经很高(基本上达90%左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所以发展到现在对农民收入提高已经不那么显著。在95%的置信度下村有乡镇企业的个数对农民收入提高是显著的,因为村有乡镇企业能拓宽收入渠道,带动农民非农收入增加。如该村是农牧业新
  技术示范村,那么该村民收入会有所提高,但是统计上不显著(见表2)。
  模型2里面各调整R2 值都比较大说明模型拟合效果不错,系数为负说明解释变量促进了贫困率的下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政府的扶贫支出从分类看,扶贫发展资金在95%的置信度下促进了贫困率的下降且显著负相关,每增加1%的扶贫发展投资就能促进贫困率下降0.5798%,效果非常明显。而以工代赈和贴息贷款都没有发挥预期的促进贫困率下降的作用。以工代赈滞后一年后,促进了贫困率下降,但统计检验上依然不显著。贴息贷款滞后一年在99%的置信度下对贫困率是显著正相关,说明贴息贷款增加反而促进贫困率的上升。这可能是因为银行风险规避的天性对贫困农民形成排挤效应,使得本应发挥减贫作用的资金因为瞄准的偏差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反而成为增贫的帮凶。专项退耕还林还草补助促进贫困率的下降,但统计上不显著。
  政府扶贫支出从投向看,扶贫投向各领域都促进了贫困率的下降。其中,投向科教文卫扶贫支出滞后一年后对贫困率下降最显著,其次是政府对农业扶贫支出,然后是政府对其他行业扶贫支出。基础设施扶贫支出滞后一年后虽然促进贫困率下降,但统计检验上不显著。
  非政府的扶贫支出,显著降低了贫困率。非政府的扶贫资金主要包括利用外资和其他扶贫资金等。
  政府非扶贫的一般性公共支出都促进贫困率的降低。其中,政府对教育的支出滞后一年后对贫困率的下降最显著,然后是科技支出滞后一年后对贫困率也显著负相关,政府当年的农业支出也显著促进贫困率的下降。
  农民自筹的生产支出也显著促进贫困率的下降。从农民自身生产条件看,耕地面积增加能推动贫困率的下降但统计检验不显著,户均人口增加显著促进贫困率上升,户均劳动力的增加显著降低了贫困率。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比重增加对贫困率的下降有促进作用但统计上不显著,可能是因为贫困人口外出务工比重不多且贫困人口外出务工没有优势。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劳动力的比重对贫困率下降起反作用但不显著,可能与贫困人口参加专业培训比重不高有关(2007年全国农民参加过专业培训的比重为23.4%,而贫困县只有10%,所以对贫困率变化不显著)。意外的是,参加过扶贫项目的农民比重对贫困率下降也起反作用,但没有通过统计检验。这可能是因为这几年参加过扶贫项目的农民比重在下降,也可能真正贫困者没有参与受惠到扶贫项目中。
  从农民居住村庄条件看,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促进了贫困率下降但统计上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农村基础设施已经得到大为改善,发展到现在对贫困影响比较小。村乡镇企业个数在90%的置信度下能显著减少贫困率。农牧业新技术示范村的比重能减少贫困率,但统计上不显著。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支出力度 (二)改变政府公共支出投向
  政府的公共支出,不论是一般性还是专项扶贫支出,从投向看都应继续加大对教育和支农的投入力度。从前面模型我们发现,教育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都是贡献最显著的,教育是真正提高农民人力资本的最有效途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贫困减少的核心。政府尤其要重视、加大教育的公共投资,不仅要继续加大义务教育的普及力度,为农民子女上学减轻负担,减少代际贫困的可能性,还要为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提供可能。除了教育支出外,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政府还要继续加大对支农的公共投入。农业毕竟还是贫困地区的生存之本,农业还是很多贫困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农业的天生脆弱性需要政府积极投入,对农业进行补贴,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等都非常重要。
  (三)根据扶贫绩效及时调整公共支出结构
  政府的专项扶贫支出,按构成分类必须更多投向扶贫发展资金。从模型的实证结果看,只有扶贫发展资金(四)发挥政府公共支出引导作用来促进社会各方广泛参与政府可以加大如农机购买等的补贴力度,鼓励并引导农民增加自筹生产的投入,发挥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其收入提高。同时,也要认识到农民势单力薄,反贫困更多还要靠政府的积极介入和扶持。今后要继续用好非政府的扶贫支出,要为NGO和国际机构在中国的扶贫发挥更好的作用创造条件。政府要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财税、金融方面的支持,因为乡镇企业发展对拓宽农民非农就业的机会,促进其收入增加和贫困减缓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政府主导的扶贫开发大旗下,贫困地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想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减少贫困,还必须继续加大政府公共支出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政府公共支出投向、结构的及时调整引导并鼓励社会更多力量共同参与来实现贫困的终结。
  参考文献: [2]林伯强.中国的政府公共支出与减贫[J].经济研究,2005(1):27-36.
  [3]刘穷志.公共支出归宿: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落实到贫困人口手中了吗?[J].管理世界,2007(4):60-67.
  [4]蔡昉,等.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政策与投资效率[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6-11.

浅析英语电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运用1跨文化交流的现实价值中国跨文化交流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飞速发展,发展成果主要表现在研究成果数量增加跨文化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国家数量越来越多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制作技术的影响探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影视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起到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多媒体技术,影视剧的后期制作人员,能够更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才华。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的背景下,一个个其有划时代意浅谈抗战时期山西流动剧团的舞美装置抗战爆发后,山西成为重要的前线战场,活跃着众多的流动剧团。这些演剧团体,包括部队与地方的专业文工团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均以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亡作为演出目的,在各地流动演出。为实现浅谈文学及影视作品的真实性与逻辑性众所周知,古往今来的文学及优秀中外影视作品,其艺术形式,须新颖独特,别具一格,有开拓,有创造,有发展其思想感情,须有发现,有见地,发自肺腑,深刻独到,真挚感人。而注重真实性,讲求逻岩井俊二电影的美学特征探究电影是一种可以为观众带来直观的美学特征感受的艺术形式,电影美学往往针对的是表象事物。电影的发展历史很久远,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会产生相应的电影美学流派,电影美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很深的从女性主义角度鉴赏电影喜福会电影喜福会是根据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改编而成的。电影讲述的是四位华人母亲移居美国后,和她们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的冲突和最后因爱而融合的感人故事。这部电影曾经跻身当年十大热门电电视古镇悲歌的创作风格2013年,中日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群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盘锦广播电视台为此拍摄了电视纪录片古镇悲歌,同时,这也是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而制作的重大题材。利用纪录片的形分析寻常生活的痛点才能让纪录片充满内涵纪录片是对真实事件的记录,每一部纪录片都会有一个基本的切入点这是纪录片拍摄的初衷。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被论者归纳为四真的理论,是纪录片的生命。但只是简单地遵循四真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及其文化与跨文化意识(1)宗白华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大师,他一生为中国美学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往学术界对宗白华的研究侧重于他的美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对宗白华在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等方面的成果也多有探讨,但忽略了他尼采与克罗齐朱光潜美学的二律背反(1)在悲剧心理学的中译本自序中,朱光潜说他之所以赞成在半个世纪之后翻译出版这部早年的著作,这不仅因为这部处女作是我的文艺思想的起点,是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也不仅因为我见知于少数西方我的觉醒与美学的觉醒(1)再论人学背景一hr如前所述,美学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因此,从不同的假设出发的对于人的不同阐释,就构成了不同的美学。生命美学的诞生,就正是如此。它是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人之为人的丰
筷子古今谈在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申,每天都离不开筷子筷子在我国起源甚古,与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据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筷子的国家,远在商纣时期,我国古人就开始使用筷子。目天魔舞的传播及渊源有元一代著名的舞蹈十六天魔,长期以来,缘失国之君顺帝的喜好而受到谴责。本文通过相关资料的展示,指出这一出由孛儿只吉氏皇帝编排的舞蹈,其表演并不限于宫廷,而广泛流播于浙东浙西甚至西北孟子的文学批评方式研究在孟子看来,要跟古人交朋友,颂其诗,读其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而要真正理解其诗文表达的思想,则需要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要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则必须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即论史记汉书异文浅析摘要史记汉书的用字多有不同,这些异文之间的关系是多样的,或是单纯的同义关系,或是同义又同音的关系,或是互为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或是字义为包含被包含关系,或是因态度不同而造成异文。关分析史记语言的继承性和当代性研究史记以纪传体的方式记载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将从语言系统和文本语言形态两个角度来阐释史记语言对先秦语言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史记语言在西汉的时代性佛教禅宗思想与人生智慧关键字道悟,信仰对象,人生的智慧,禅宗思想,思想文化史,佛教禅宗禅宗从创立开始,首先强调的一个思想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可是关于禅的文字,是所有汉地佛教宗派经典传统文化复兴下的虚像和实像一种理解不满与期望近年来,一系列事件标志着中国复兴传统文化确切地说是复兴儒家文化热潮的到来。从读经运动儒教问题争论甲申文化宣言大陆文化保守主义的龙场峰会到全国各地与儒学文化相关的活动,以至于南方周末关于情结问题仕与隐是中国传统文人挥之难去的情结。先秦时代的思想家们为他们定下出处行藏几个字,仕与隐的矛盾就一直与士人的人格理想和现实价值实现问题纠缠在一起,象幽灵一样徘徊在士人的生活世界里,老古诗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初探摘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为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以生活化教学为媒介,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比较灵活的基础性学科,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提高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数学阅读,读出数学的独特味道为了充分利用苏教版数学教材中你知道吗和动手做板块,在教学中,笔者先梳理出这些数学阅读材料,再让学生依次阅读古代的数学问题美丽的数学问题探究的数学问题和动手的数学问题,使其在阅读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