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浅析香港电影中的大陆形象

  杜琪峰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香港电影导演领军人物之一,从杜琪峰的影片中,我们能看到他对关系港人命运的社会问题深切关注与思考,《夺命金》就是这种电影。 如果说拷问处于金钱重压下香港人的灵魂是《夺命金》显在的主题,那么,对于香港人这种生存状态的反思则是导演杜琪峰想要表达的潜在主旨。 这种反思在影片中突出地表现为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与大陆息息相关。 也就是说,杜琪峰是在与大陆的关系中来反思香港人的生存现状。 从另一个角度讲,杜琪峰是在与香港人的关系中来塑造大陆人形象的。 因此,反思香港的过程,也就是大陆形象建立的过程。
  从影片可以看出,在香港人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大陆人的身影。 影片从点到面,从个人到国家,全方位多角度地刻画了大陆人形象。 这里既有李铁林这样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到了香港的老移民,也有张正方的同父异母小妹(其母是大陆人,来港与张正方父亲生下女儿后独自返回大陆)这样九七后的单非儿童既有凸眼龙背后的神秘老板宋先生这样的大陆富豪,也有大陆炒房人这样的始终不曾在影片中直接出现但又无处不在的群像。 影片最后,中国等五国出手拯救希腊债务的消息一出,全球股市立刻奇迹反弹。 于是,三脚豹、张正方妻子康妮随之发财,凸眼龙则以为三脚豹买的是期指沽跌而气急身亡陈尸街头。 这些都形象地表明,回归之后的香港, 与祖国大陆已经结成了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统一体。下文主要对《夺命金》中表现突出的大陆移民和大陆富豪两类形象展开文本解读。
  一、大陆移民
  (一)老移民李铁林
  李铁林的大陆移民形象,对于香港人和熟悉香港文化的大陆观众而言并不陌生。 1978 年, 香港 TVB 播出了由周润发、廖伟雄等人出演的长篇家庭伦理剧《网中人》,收视率非常高。 周润发在剧中饰演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程纬,不但能力超群,而且正直善良,感情事业虽受波折,但最终获得成功,所以很受观众喜欢。 廖伟雄饰演程纬的弟弟阿灿,一个六七十年代从内地偷渡来香港的农村青年, 由于没有文化,头脑也不灵光,再加上性格愚昧、好吃懒做,一直备受歧视,最后遭奸人陷害。 由于廖伟雄塑造阿灿这个角色非常成功,随着电视剧的热播,阿灿逐渐成为香港人对大陆人的贬称,成为香港人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尽管现在还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推断,
  导演杜琪峰在塑造李铁林这个角色过程中, 很可能是受到了阿灿这个存活在香港几十年的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影响 。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在李铁林和阿灿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能力不强,辛苦了一生,最终还是穷困潦倒,在香港社会的最底层苟延残喘。 而与此相对,程纬虽与阿灿们是一母同胞,然而因为他出生于香港,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事业有成,婚姻幸福,家庭美满,是香港社会的中流砥柱。 在阿灿与程纬之间,在大陆老移民与香港人之间,隔着一条无形的等级鸿沟。而匠心独具的杜琪峰,在《夺命金》中用影像,将这条鸿沟暴露在香港人面前,暴露在大陆人面前,引人深思。
  (二)单非儿童圆圆
  圆圆的遭遇其实比李铁林更惨。她尽管出生在香港,从法律意义上讲是香港人,但是,却不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张正方接受。亲生母亲抛弃她回了大陆,亲生父亲患了癌症也即将弃她而去。 世界之大,却无一个小孩的容身之所。
  张正方作为一名警察,为了办案可以不顾性命。要说社会责任感,他不可能没有。 虽然不同意妻子买房,但从煤气充盈的电梯走下来后, 还是一把将赶来的妻子揽入怀中。 要说感情,他不可能没有。 他的年薪超过六万,开路虎这样的高档轿车,股市固定投资也不低。 要说生活费,他不可能没有。 但是,正是这样的一位香港中产阶层成年男性, 却不愿意接受孤立无助的同父异母的年幼的妹妹,竟表现得如此无情无义。一边是成人,一边是儿童,一边是强势,一边是弱势,两个形象之间的等级反差太过强烈,令人震惊。
  然而,正当观众在想为什么的时候,康妮坚决要求抚养圆圆,反对将圆圆送回大陆或交给政府。 此时的张正方,又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对。 而通过影片最后一家三口在房屋中介机构紧紧相依的场景,我们知道,张正方最终还是接受了圆圆。对于这个好的结果, 我们当然可以说主要是因为妻子康妮的坚持。 于是我们当然可以认为,康妮因为女性的身份,成了母爱的化身,彰显了母爱的伟大。 但这样一来,是不是犯了巴柔所说的错误,即局限于文本而将问题过于简单化,忽视了文本背后的社会意义了呢?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认为,张正方对圆圆的复杂态度,从开始的拒斥到后来的软化再到最后的接受,恰好反映出当前香港社会对于单非儿童,尤其是双非婴儿的复杂心态。
  所谓双非婴儿,特指在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之后在香港出生的一部分婴儿, 这部分婴儿在出生的当天,父母都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但婴儿却能获得香港居留权。 相应地,父母任意一方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婴儿,则是单非婴儿。双非孕妇与双非婴儿数量的激增,直接挤占了服务本地产妇的产房,冲击了香港的医疗服务体系,分薄了香港的医疗服务资源和教育资源, 引发了香港社会对内地居民的反感, 以及部分内地居民和部分香港居民之间的互相埋怨与不和谐现象。 2011 年 10 月 23 日,逾五百名香港孕妇挺着大肚子上街游行,要求香港政府停止向双非婴儿发出生证明,阻止双非婴儿享有居港权。以至于梁振英在竞选香港特首时特地将 2013 年停收双非孕妇来港产子的主张写进竞选政纲,而当选之后的他也公开许诺将会切实履行。今年年初,又接连发生蝗虫广告在内的一系列冲突,双非婴儿成为当前香港社会最受关注的话题。 一向关注现实的杜琪峰导演,自然会在电影中反映双非婴儿、单非婴儿这样的大事件。
  二、大陆富豪
  (一)黑老大宋先生
  影片中的黑老大宋先生其实是一个悖论性的人物。 一方面,他是黑道人物,见不得阳光,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融入香港社会。另一方面,他财力雄厚,权势逼人,不仅直接掌握了凸眼龙的生死,而且可以通过股市投机影响着香港的芸芸众生。这种来自大陆而又能决定港人命运的他者形象, 在杜琪峰其他电影中也时有出现。在《黑色会》系列中,对于吉米所代表的香港黑社会而言, 石副厅长就是能决定其命运的占据支配地位的他者形象。 而在《夺命金》中,对于凸眼龙而言,宋先生就决定其生死的占据支配地位的他者形象。不同的是,石副厅长是中国政府的合法代言人, 他所做的是为了维护香港的稳定,为了维护香港和大陆的整体利益,是为公;而宋先生只是见不了阳光的黑老大, 他所做的纯粹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与权威,为此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是为私。 如果说《黑社会》系列通过吉米与石副厅长这对形象,含蓄地流露出香港人对于回归这一历史事实由无法抗拒转而接受和认同的积极转变,那么,《夺命金》则通过凸眼龙与黑老大宋先生这对形象,将隐藏在香港人内心深处的对回归的焦虑暴露出来。 这种对回归的焦虑,学界有个专门界定,称作九七情节。
  (二)大陆炒房客
  近几年来,大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日趋紧严,再加上严峻的通胀形势,令中国富裕阶层开始将资本向外转移。而香港地少人多、投资市场成熟的,银行按揭利率较低,算上人民币与港币的汇率,投资成本更低,一时成为大陆炒房客的首选风水宝地。特别是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香港楼市陷入低迷,大陆炒房客便纷纷涌入香港。 据统计,2009 至 2011 的两年间,香港一般住宅楼价就上升了 75%,直逼 1997 年的历史高位。 而在 2012 年的前 4 个月,香港一手房的成交量约为3700 宗 , 其 中约 30%的交易涉及内地人 , 个案总数量达到1110 个。
  大陆炒房客的纷纷涌入,使香港楼市迅速升温。2011 年 5月,一则《广东惠州 80 后少妇 3.45 亿元买下九龙站豪宅,刷新九龙最贵住宅纪录》的新闻,触动了香港本地居民敏感的神经。2011 年 6 月 10,香港《文汇报》组织了一项民意投票,赞成限制内地客购港楼的投票比率达到了 52.1%。 有香港市民直接在网络上抱怨:如果限制大陆人来香港买楼, 地产商肯定亏本,楼价马上降 3 成。 毫无疑问,在普通香港居民眼中,财力雄厚的大陆炒房客已成推高本地房价的推手。
  于是,2009 开始拍摄的《夺命金》,对大陆炒房客这个群体也投去了注视的目光。影片中的大陆炒房客并未露面,观众只能通过影片开头和结尾房屋中介之口才知道它的存在。在以张正方夫妻为代表的香港中产阶层与大陆炒房客之间,观众可以看到,后者对前者构成了强大的挑战。大陆炒房客虽然只是套话,但在房屋中介的销售策略中一出现,却能实实在在地影响到康妮的决定;他们虽然无形,却可以通过房屋中介这个杠杆影响着张正方夫妻这个中产家庭的决定, 并且撬起香港楼市,影响到千万普通香港市民。
  综上,通过《夺命金》,杜琪峰让我们看到了香港人眼中复杂的大陆形象。它不但反映了大陆和香港的历史变迁,更揭示了香港人在看待大陆人时夹杂着的矛盾心态与微妙感情。 分析这种心态和情感,找到问题的关键与根源,对于我们了解香港人,反观我们自己,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宽容,促进陆港的发展与团结,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机电设备作为重要的生产辅助设备,对矿山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机电设备的重要性以及机电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实际,做好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对提高矿山生产效率和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1。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国家内涵的文明古国。经济全球化当代中国山水画时代性探究美术作品是画家创作的精神产物。这种精神产物表达画家的创作观念精神气质和思想情感。艺术家的作品受到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活的影响,具有时代性。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一直传承至今,基本的范式当代中国消费异化问题研究有关中国消费异化的问题,我们必须明白其与异化劳动紧密相连,并且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劳动异化和消费异化现象,我们必须重视,我们也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转变这一趋势国内当代中国政治研究述评国内当代中国政治研究述评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认为政治是在共同体中并为共同体的利益而作出决策和将其付诸实施的活动,将政治定义为一群在观点或利益方面本来很不一致的人们作出集体决策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目标从文化转型的实质来看,文化转型也就是文化的现代化,包含教育科技体制以及人自身各方面素质及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的实质是国民素质的现代化论与传统相比下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构图的新特点一复古创新型工笔花鸟画构图的特点当代的绘画中,宋人的写实性也就是对于气韵神的表达被很好的继承下来,我们可以在当代很多画家的作品中看到这种写实性的元素。这类作品的出现主要是以色彩的不探析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探析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政治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及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之道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之道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文化的要求也随之提升。我国对于文化的建设与经济政治的发展相结合,促进多方共同进步,同时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文化上以论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承论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承在中國的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孝被看作百行之先为仁之本,它是支配中国古代社会几千余年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已经深深地植于魏金枝的编辑人生的浅析1900年出生的魏金枝是一位世纪老人,他一生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积极工作,他既是现代作家国学教育者(小学中学大学兼中文系主任),又是期刊编辑文艺评论家。无论是作为什么角色,他都以与
高盛组织文化研究高盛组织文化研究1引言2高盛组织文化企业文化一方面凸显了公司的个性化特点,加强了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独特的客户基础,很有些ldquo物以类聚人以群分rdquo的味道,客户往往与解密社会文化心态构建教育生态环境一问题提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已从成人逐渐波及到中小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校外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互补的人类秩序契约与道德中西文化中的意识形态论内容摘要秩序是一个大文化观念,人类的社会秩序是自然秩序的高级形态,契约秩序(成文或不成文)只有内化在心中才具有历史的动力性,内心的道德秩序表达为社会契约形式才能强有力地驾驭复杂多元论郑和下西洋中宗教文化的规范性传播摘要在下西洋中,郑和使团作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的使者,在海外进行了多种文化传播活动。无论在郑和使团内部还是在郑和使团与海外人民之间,都进行了宗教文化传播,且大多通过宗教活动进行传播,妈祖文化与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摘要海峡两岸妈祖信仰是海洋文化的必然现象,她发源于福建湄洲,又随着移民来到台湾并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从妈祖信仰到妈祖文化也是历史的必然,妈祖文化内涵丰富并在今天的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文化产业视角下南京金箔产业发展战略选择金箔是我国传统工艺品,已有1700多年历史,具有薄如蝉翼色泽纯正厚薄均匀经久不变色的特点。金箔运用广泛,适用于寺庙建筑装潢,化妆品,药品等。金箔在国际上,主要有五大生产基地,分别是南京地铁文化空间的构建摘要南京地铁文化空间具有人文性艺术性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感。地铁文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既满足了公众的审美需求,也体现了南京的历史南京的地域文化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作为一种重福建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探究摘要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内涵深厚,形式多样,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三明苏区红色文化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也关于南京地铁三号线BAS系统相关技术的探讨1BAS系统主要功能1。BAS系统在逻辑上分为中央级车站级就地级三个级层,不同级层的控制系统有各自的作用。中央级监控系统能够使地铁各设备按预定的模式运行,对区间隧道通风系统设备进行2014年南京春节期间持续霾天气过程的分析1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迅猛,机动车拥有量建筑工地扬尘量和工业耗煤量工业废气排放量都在不断增加,霾天气急剧增多,已成为当今时代主要灾害之一,引起社会和公众广泛关注。低试论普洱茶市场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前景摘要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历史文献调查文献,对历史上中国云南名茶普洱茶的栽培采摘制作与贸易情况进行了考证与论述,认为普洱茶始栽于蜀汉,交易兴于唐,宋元需求扩大,明时闻名遐迩,清前期达到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