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文化教育现代化

  " 【内容提要】文化作为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既是民族的,又在长期的交 融过程中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必然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所更新;教育作为文化交 融的载体和途径,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研究文化、教育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教育学科的重要和现实课题。
  【关  键  词】文化/教育/现代化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属于全人类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如古 代西方文化是在近东文化、希腊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它吸收了古埃及的自然科学、近东 的宗教观念和希腊的爱智思想,在罗马帝国众多地理资源、众多民族精神基础上发现了 适用于各民族的科学、道德、法律、哲学及宗教观念,抽象出"七艺"的课程体系,成 为当时最先进的文化。中世纪后期,西方人巧妙地运用从阿拉伯和中国传来的技术,对 自己原先由犹太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形成的意识形态进行思考,革新宗教,创造了有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伦理;17世纪开始,西方的传教士更是发现了中国的"精英政 治制度"——科举制,并将其改造成为英国的文官制度,使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因官僚 体制的运转而得到巩固。相比之下,中国虽较早的形成了多民族的中原文化,但由于地 域原因,使二千多年以来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儒家学说革新不大,照西方人的说法 ,"中国人追随其先辈的足迹,一直平静地生活着"。[1](P
  4
  8)在17世纪开始的中西文 化交流和碰撞中表现出退缩、拒绝的态度,使一度领先的中华文明开始落后。   文化与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积淀的传统文化,如传统 习俗、语言文字、价值体系,对个体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规范着社会成员的思 想和行为,这就是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有目的、有组 织、有计划地传递、传播某种文化,就是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的任务。文化既是民 族精神的表现,又是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活动;文化因一代代人的理解和诠释得到 发展和更新,因而呈现出丰富和不断进步的态势。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的作用。   一
  文化教育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得以更新和前进。   现代化是自近代以来开始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 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及价值领域的理性化、教育领域的普及化 等互动的过程。现代化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科学革命获得对环境不断增强的控制能力, 从而引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社会变革。它从西欧的法国、英国开始向整个欧 洲和北美、澳洲扩展,20世纪开始,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也开始了现代 化的进程。从总的方面看来,它是传统的社会制度和观念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对现代社 会需要所作的功能性适应和调整。现代化是从西方开始的,有的学者认为它溯源于17世 纪的"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有的学者回溯到更早的文艺复兴,他们都指明现代化的 发展与西方文化和传统有关。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也不是传统文化的 消失,但是现代化的实现过程确实也是各民族文化受到冲击、考验和做出反应的过程, 应当区别哪些传统在新的时代和条件下应当保存,哪些是阻碍现代化进程的因素。甚至 现代化也不能看作主要是由经济领域的"资本主义"兴起而导致的社会运动,因为在彼 得大帝时期俄国已经有相当程度的现代化了。现代化的定义应当包括技术、经济、社会 、政治、思想、道德和"文化"中所能包括的其他方面,事实上人们在欢呼科学技术带 来物质生活变化的同时,也没有忽略现代化过程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影响。无论在西方或 非西方,都有专注于现代化的负面影响的"反现代化"思潮,他们指出,理智化、效率 化对传统文化的破坏,现代民族国家官僚制度的建立和国家主义的隐患,以及科技与人 性的矛盾等等,成为近二百年来文学艺术和哲学关注的重点,也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哲学 研究所关注的课题。 教育现代化是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内容和体制的变化,表现为教育规模 的扩大、教育思想和价值观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科学化等等,集中表现为教育的普及 和民主化。 年份 美国 德国 瑞典 英国 1990 68 89 42   1910 99 99 57 1930 388 179 65 115 1960 571 231 278 673   中等教育的扩大,成为20世纪初美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基础[4](P2   6
  7),尤其是二战以后 美国在中等教育基本普及的基础上扩大高等教育,逐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其经 济持续高速发展。   但是,教育的发展与现代化的发展之间并非对应的关系,这不仅是各国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快慢程度造成的,也是与不同文化对教育社会作用的认识相联系的。 同时,教育现代化也必须建立在社会现代化,尤其是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基础上。教育 规模、受教育对象的扩大是近代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进入20世纪以来,一些先行的 国家已经陆续普及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同时也由"使 所有的人都受到平等教育"的阶段进入了"根据能力和努力接受相应教育"的时代,进 入了普及教育与英才教育相结合的时代。如英国、法国在二战前后确立了"分流教育" 政策,并逐渐影响到美国的教育;尤其是国际范围内竞争的加剧,使停留在"平等"基 础上的教育观念向"公平"教育观念发展,在世界上形成"资优儿童是人类共同财产, 他们有权接受适合于他们的教育"的观念;同时,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不应受政治或经 济条件限制,也已经写入了国际公约,可以说,英才教育和分流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国家 教育的重要方面。然而当代的日本,与一些教育先行国家一样已经实现了初等教育和中 等教育的普及,他们的适龄人口中,高中普及率已经达到98%,大专以上适龄人口受教 育比例为60%以上,但是并没有实行分流教育,甚至认为提出这样的建议本身是不应当 的,这就导致了日本的教育和科技水平始终处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下,使一些资优 儿童和能力强的学生处于"消极等待"的状态,浪费了他们的人力资源;而一些迟钝的 学生又不适应划一的教材教法,在激烈的"学历社会"竞争中厌倦和逃避,有近三分之 一的学生晚上不能入眠。这种矛盾的现象,只有用日本文化本身才能解释。在日本文化 中,有一个的重要观念"和",它有赞同文化多样化的一面,也有缺乏竞争和批判的因 素,他们的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使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改革的 实施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日本虽然早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也曾在近代作出过学习 西方的决策,但是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大踏步地前进,根本的原因是过分的群体观念 和认资排辈观念阻碍了思想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总之,文化、教育与现代化之间是多向交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 展进程中,传统教育观念、教育规模和国家教育政策决定着现代化的速度和水平,也直 接影响到人的素质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二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教育、文化及现代化之间需要探讨以下问题:   (一)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以符号系统物化的民族传统文化,是经历史演变和选择保留下来的知识系统和价值观 念,它对个体的思想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构成社会成员的习俗、知识、道德、法 律、信仰、艺术等。任何教育都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任何教育又都是在 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汇中发展的。   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人们对他种文化的态度也不同。一种态度是将与自己不同的文 化一概斥之为异端,称之为不开化民族,希望用自己的文化去改造他种文化,甚至征服 、消灭他种文化;第二种态度较为宽容,用文化相对论的观点承认任何文化都有其合理 性和存在价值;第三种则是尊重并理解他种文化,将其精华纳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在民 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并存、影响和渗透不可避免,无论个体还 是社会都会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比较,有选择地吸收和扬弃。作为一个国家的教 育政策,决定采用哪种外来文化,采纳的程度和原则如何,是受引进者的权力意志、与 传统文化相关的有效成分,以及大众对革新和保持传统文化的普遍态度制约的。国家可 以通过入学要求、教学用语、教学内容及设计要求、学生的出路来控制文化发展的趋向 ,而父母和学校也可以或者促进对其文化的宽容态度,或者培养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 优越的信仰来左右个人文化态度。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应当完全抛弃自己的文化遗产以利用现 代知识呢?还是促使自己制度方面的遗产去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历来经验证明,使本国的 传统制度适应新的功能比照搬西方制度更为有效。   " 文化发展具有融合、排斥种种特点,但向现代化发展则是必然的趋势。每一民族文化 在与外来文化接触时都会出现冲突甚至对立的状况,必须意识到现代化是一个全球性的 趋势,问题不在于是不是、能不能回避,也不在于种族或民族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尽 快地吸收其他文化中的进步因素,实现从观念到制度的变革,以适应如布莱克在《现代 化的动力》中所说的"只有一万年以前游牧民族向定居居民转变才可与之比拟的"人类 生活方式大转变的形势。   在国际政治影响、资本流动、军事占领,社会变动的复杂环境中,很难说是某一种因 素决定了现代化的快慢,但公认的是,社会意识中某些新的文化教育观念的出现是其中 重要的因素。这里包括:   1.对普及教育的重视。文化传播与世俗教育的推广,形成以知识学科为基础的教育系 统;兴办以培养人才和提高专门化为任务的学校,使国家教育的观念开始形成,义务教 育的措施逐步落实。   2.强调进步和个人价值的新的文化观的出现。进入近代以来,按身份等级决定个人价 值的制度逐渐让位于按社会贡献决定个人地位的观念,强调对个体贡献及尊严的评价系 统的建立,从而使社会竞争进入公平阶段,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科技进步。   3.出现新的人格定向。人们再也不满足终身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活一辈子,而是 要求扩大眼界,提高灵活性,发展起与他人或环境共生的观念,同时要求建立有关的管 理部门和法律制度。   正是在以上观念和制度的形成和建立过程中,传统文化面临着调整和重组的必要,只 有这样,民族文化才会获得新的生命,得到新的发展。如果因为对传统文化的分外珍惜 而缺少远见卓识,那就可能出现民族主义;只有理性地分析传统文化中哪些因素是阻碍 现代化发展的,哪些是可以在现代化社会中保留并有其存在意义的,才能使民族文化成 为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现代化的需要吸收其他文化中的优秀方面,整合并 创造出一种更为合理、更为进步的新文化,才能促进现代化的发展。例如,中国是一个 很早形成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的国家,但是清末统治阶级 在外来文化面前以传统文化而自居,看不到现代化已经迫在眉睫,结果是错失了发展的 契机,未能在尊重知识的传统和具有严格选拔文官制度基础上发展科学,更未能形成崇 尚能力和贡献的现代观念,因而延缓了现代化的进程。   (三)文化的历史转型与教育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情况看,文化教育与历史转型相适应,它既是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 的反映,又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不断地应环境挑战而应战,这就 发展了文化,包括对自然改造的物质文明和对世界理解的精神文明;宗教是一种对世界 认识和解释的系统,从最初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与哲学结合的高级宗教,不仅关乎 人类本性、宇宙奥秘,而且对教育理论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以前的漫长 岁月,人们被保守的精神所主宰,认为教育无非是通过经典文献的学习保存既存秩序, 培养的是因循守旧、不敢越出常规的人;而在以科学文化为主导的现代社会,教学目的 在于验证知识、发展知识,教育要培养的是个体的独立判断力、反思力,做前人从未做 过的事情,因而与古代教育的死记硬背有很大不同,要求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事学习。这不仅是教育的进步,更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进步。   但是,在人类文化由宗教向科学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科学教育存在着许多尚待解 决的问题。17世纪初,笛卡尔在《方法谈》中指出,西方的许多人出于对宗教狂热和宗 教战争的厌恶,将理智活动转向世俗学术和经验科学,使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应用于人类生活和生产,建立起各方面的联系,如世界贸易、移民潮等,工业革命和科 学技术使人们感到自己"成为自然的主人和占有者",正是由于这些显而易见的成效, 使教会放宽了对科学的限制,技术专家被越来越偶像化。然而在科学教育普及和提高的 同时,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的心灵出现问题,诸如自我中心、利己主义、人生迷失等 ,虽然科学也努力进入人文领域,探索心理及社会问题,但事实表明科学并非万能;19 45年的原子弹应用更使人们对科学产生怀疑,技术专家也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有益于人类 失去自信,纯粹的科学不再成为有思想、有良知的人的追求。一句话,人们对科学的乐 观态度开始转变,要求理智向人文科学倾斜,加强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以避免将可 以毁灭人类的力量交给不负责任的人。也有不少宗教界的人士指出,宗教对于人的本性 、对于纠正自我中心具有权威作用,为了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有必要恢复宗教教育。 更多的人是从完善科学教育出发,要求将完整的科学精神交给民众,使追求真理、集思 广益成为社会普遍意识,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可以说,人类已经认识到科学必须 与文化中的其他因素相结合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必须探讨教育与宗教、科 学的种种关系。事实上,现代许多教育哲学流派对此已经开始了深入的研究。   三
  与社会和教育现代化过程相联系,某些反现代化的思潮也在起作用,如许多后起国家 针对先进国家的"自强运动"、民族国家主义对世界主义的抵制、宗教对现代化的批评 等,固然有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嫌疑,但是其中也有"文化建设"的价值,对教育思想 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1.现代化与民族国家主义及"自强运动"   在西方现代化运动之前,个人对地域性权威力量的依存早已存在,但直到18世纪," 国家主义"才成为政治学的名词,它要求个人必须向民族国家效忠,而不是以宗教或者 组织为归属。18世纪末,英国和法国首先成为现代民族国家,它们有效地组织了军事力 量,较好地发展了经济和科技。国力相对落后的东欧及其他国家,如德国等都向法国引 进启蒙运动的观念,向英国学习工业,开始了"自强运动",创建起民族国家。在德国 ,马丁·路德创办的新教学校,首先使用从拉丁文翻译过来的德文《圣经》,作为读写 教育的教材,从而第一个具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同时发展起民族意识,后来这种民族意 识为统治者所利用,发展起民族国家主义的教育思想,建立起国家教育的体系。例如,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主张的民族"社会主义",希望由国家政权控制经济生活,由国家提 供给个人经济、社会和精神上的种种需要,由国家决定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由此实 现国家的富强。然而很不幸,这种国家主义的教育主张最后被夸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形成一种叫做文化民族主义的东西,最终造成人类的劫难,这是马丁·路德所始料不及 的。同时,法国的拿破仑也将启蒙运动的宗旨与现代化的经济、军事力量相结合,据以 横扫全欧洲,使法国大革命的世界主义转为法国国家主义,引发了其他国家的文化民族 主义反应。   2.现代化与宗教   从启蒙运动欢呼理性从宗教中解放出来的胜利,声称基于经验的自然科学是取得知识 的唯一可靠方法和"控制自然"的力量以来,科学作为"进步"的文化在技术、经济和 教育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一种相信无论在什么地方科学都是人类 学习的基本内容的观念,使历史和地理的差异失去其重要性;同时科学本身不仅限于自 然科学而向研究全体人类道德、历史、宗教和社会背后的"理性原则"发展。但是,这 种转变却是在宗教界的"反现代化"思潮出现后,才注意到现代化初期那种崇尚个人才 能、勤勉的社会意识所代表的文化现象——功利主义文化和基督教精神之间的冲突,人" 们才重视研究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道德系统与社会规范的"相对性"问题,才导致了对 "理智精神"本身的不断批判,才有可能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3.现代化与传统 总之,仅现代化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远远超过经济方面,它通过教育手段实现传 递和传播,并且为形成新的文化意识、新的人性特点,建设新的文化做准备;固然有的 时候看起来反现代化的思潮太保守、太不自量,但是它们从另外角度提出的问题未免不 是建设新文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
  如何认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已为许多学者所关注,"九五 "期间对教育与现代化关系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如黄济、王策三主编的《现代 教育论》,力图从现代高度重新认识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顾明远教授主持的"文化传 统与教育现代化比较研究"国家课题、刁培萼教授的《教育文化学》和石中英的《教育 学的文化性格》从不同角度关注文化教育与现代化关系问题;张瑞fán@①、王承绪 主编的《中外教育比较史纲》融比较教育和教育史、科技史于一炉,在研究方法上有重 大创新;王炳照、阎国华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田正平主编的《中国教育近代 化丛书》等,不仅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也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多方面的基础。但是,研 究尚有疏漏的问题,某些专题尚待深入,尚待吸收哲学、社会学、史学、宗教学的成果 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使有关的教育哲学思想得到准确的阐释,如文化与教育的深层 关系、中西教育立法比较等。   我们认为,在教育与现代化研究领域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文化的了解和理解问题   人们在了解和理解他种文化时,往往会按照自己原先的思维模式或习惯来加以选择、 解读,这就容易造成文化误读现象。如18世纪的莱布尼茨从白鲁神父给他的"八卦图" 中看到了"上帝与虚无人间的辩证法",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二进制的算术;而西方的传 教士把中国的"科举制"看作是"真正按柏拉图精英政治思想设计的模式",都是以自 己原先的文化背景为解释他族文化现象的基础,结果造成文化误读现象。这也说明,要 了解他族教育现象,必须先理解它的文化背景,尊重文化的差异,而不是要证明他们与 我们相似;只有在超越具体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发现对普遍人类具有意义的抽象原 则。也就是说,学者们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很可能从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待其他的 文化现象,因此,一方面需要具有全球观念,另一方面需要深入具体文化实质,这样才 有可能在客观描述各种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作用的基础上,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规 律。   2.历史比较的办法   马克斯·韦伯指出,社会科学之所以葆有"永恒的青春",是因为社会科学的历史" 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它"试图通过概念的构成去分析性地理顺现实的头绪,通过科 学视野的扩大和转移而使已经构成的分析式概念结构解体,并依据如此转变的基础重新 构成概念。"[7](P10   4)各种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其独特的模式和道路,同时也有某 种共同的特性,这种特性只有在它们与某一历史时期相关时才表现出来,如社会转型、 文化演变等。现代化是已经有近二百年历史的社会变迁,它首先在西方发生并且扩展到 世界各地,以科学知识的积累、理性态度的形成、社会流动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增长、 政治民主化和以个人对社会贡献为评价标准的观念为特征,这些现象与文化教育之间的 联系至今尚未完全被人们所了解,必须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作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才能揭示其中的规律。   3.未来教育的展望   如果说现代化对近代教育的要求是普及初等教育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化就 要求教育满足科技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表现为教育的提高和分流,如中等教育的普及、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英才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结合等等。同时,由近代发展而来的教育立 法,在现代进入完善阶段;教育全球化的趋势,使人们对教育作用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发展起以科学、人道主义为中心的全球文化,提出要求培养具有全球观点、能从全人 类长远利益出发的"国际人"的教育目标。尤其是20世纪此起彼伏的战争和民族纠纷, 更使人们认识到全球意识和文化理解的重要。这一切,都是未来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 是人类文化教育朝着和平和进步发展的趋势。   总而言之,教育是增进世界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有效途径,愿我们用自己的菲薄力量来 为文化的理解提供一些资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使中国人了解西方文化和 其他文化,从而在教育领域有更多的合作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中西对话·潜能问题[A].独角兽与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克尔斯,史密斯.走向现代[M].坎布里奇:1974.   [3]钱伯斯.有关苏格兰中部人口和经济的论文[A].见:格拉斯,埃维斯.历史上的人口 [M].伦敦:1965. [5]费尔南,布罗代尔.15 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M].北京:三联书屋 ,1993.   [6]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7]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纽约:1949.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左王右番

中学师德教育论文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具有忠诚于人民教育的事业心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道德责任感然而,对照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在师德建校企合作中职教学的论文一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职类学校大多数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都不是很感兴趣,大体可表现为学习主动性丧失,积极性不高,上课无精打采,不愿多思考,难以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等。随着学习兴趣的丧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内控体系构建论文摘要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是现代企业发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也是其正常运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以及预算管理不断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也是各企业长久立足于市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展望论文摘要郑州休闲农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规模结构服务产品内容项目等方面存在不合理,需要通过进一步优化实现休闲农业健康发展。笔者针对郑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提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技术管理探讨论文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应用日益广泛,长输管道施工量日益增加,天然气长输管道的施工质量对管道安全高效运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施工中需要严格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保障措施ERP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论文一ERP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一)理论知识的完美结合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开设ERP课程,必须让学生提前熟悉掌握各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将这些看似独立的专业知识有效整合到一起,加强各个开发风电实现可持续发展工学论文一概述风能是一种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分布广泛,属于可再生绿色能源。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能源的需要,风能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风力发电将成为21世纪大规模开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现状论文摘要哈尔滨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大都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但仍存在服务导向问题公益活动设置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问题教学法在会展教育中的应用探析论文摘要会展业在我国方兴未艾,会展人才的培养问题也成为该行业发展的掣肘。本文尝试探讨和分析问题教学法在会展专业教育的意义以及实际应用方案,以期在该专业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培养出适应该医学院毕业论文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及有效对策医学院是高等教育体制下的一个学院,课程安排主要是以培养和医学相关专门人才和研究人员为目的。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医学院毕业论文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及有效对策,欢迎阅读。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繁荣了文化市场。但是,在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古代文学论文论姚贾与韩孟以下为品学网论文网为您编辑的古代文学论文论姚贾与韩孟,敬请关注!!古代文学论文论姚贾与韩孟贾岛最初是以诗僧无本的身份拜谒韩愈的,以韩愈孟郊这样矫激进取的性格,一见这位诗思卓越的僧人古代文学论文浅谈对薛宝钗的性格分析古代文学论文浅谈对薛宝钗的性格分析怎么写呢,请看品学网论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古代文学论文浅谈对薛宝钗的性格分析一处事淡然,做事无情比如金钏儿的死王夫人为头等大丫头金钏儿的死有些古代文学论文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刍议柳宗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诗人。以下为品学网论文网为您编辑的古代文学论文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刍议,敬请关注!!古代文学论文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刍议一佛探究现代文学中的古代文学资源中国现代文学自诞生之日开始,就不得不面对诸多复杂的矛盾封建政体疾病缠身民智蒙昧未化社会动荡不安国弱民穷列强入侵,从晚清到五四,从抗战到新中国成立,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并不是一古代文学论文谈唐代古文运动在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古代文学论文谈唐代古文运动在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怎么写呢,请看品学网论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古代文学论文谈唐代古文运动在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我国古代的散文,在先秦两汉时期就已经相当发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方法的发展路径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方法产生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涵盖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完整而严谨的科学思想体系,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从整体性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的共享发展公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吕氏春秋曰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矛盾凸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差异不断扩大。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共享发展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大学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很多学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变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改革探析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与我国当前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学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是形势所需,尤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的路径探析摘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客观要求。意识形态话语权作为一种软权力,既不能硬性强加,也不能自然而生。增理工类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在2005年被批准建立的新学科,全国至今已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7个。每年这一学科的毕业生为数可观,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在理工科院校马理论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