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面对越南对中国领土主权三番五次的挑衅和骚扰,中国被迫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决心教训越南这个不知好歹的"白眼狼",以维护中国领土主权与和平。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后,我军仅用二十八天就迅速攻占了紧邻越南首都河内的谅山,随后宣布已完成打击越南侵略、防卫边境安全的战略目的,从越南全面撤军。 解放军攻占谅山 然而,就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越边境战已经平息的时候。以黎笋为首的越南反动集团,竟然又开始大张旗鼓地扩军备战,将越军总额从战前的一百万人扩充到一百二十万人,甚至声称要将越南所有的工人职工都打造成战士,要求越南国民要时刻准备冲锋。由此可见,越南战后的态度昭然若揭:他们根本没有向中国认错的态度,甚至还想变本加厉。 黎笋与士兵 穷兵黩武 那么,黎笋为何永远"被打了不知道痛",在中越战争之中失利以后,还要大规模招兵买马呢?其实,这是黎笋集团穷兵黩武、落日余晖的生动写照。 野心勃勃的黎笋不肯认输 黎笋的政治野心和军事野心,早在胡志明时期就有所显露。黎笋年少时一心抗击法国殖民者,并组织领导南越地区的解放工作。抗美战争时,黎笋凭借着一出"春季攻势",成功扭转战势,将美国侵略者彻底赶出越南,坐实了"越南第一书记"的位置。 越南抗美战争 自此之后,黎笋开始逐渐在政坛之中扩充人脉、排除异己,权势愈发如日中天,甚至大有架空胡志明之嫌疑。胡志明逝世之后,黎笋自然而然地就接过了一把手的交椅,当起了越南的第一领导人。1975年,在黎笋的带领下,越南彻底实现了南北统一和解放。如果黎笋就此收手,休养生息,专心搞国内生产和发展,也许就不会生出那么多幺蛾子。 但是黎笋偏偏是个野心家,一路带着越南从法国的殖民地走向统一解放的独立道路,怎么会甘心让越南只是成为东南亚的一隅弹丸小国?可是一心建功立业的黎笋偏偏走了最坏的一条"捷径":霸权主义下的侵略扩张道路。 黎笋视察前线 在欲望的滋养下,自认为曾打败美国的黎笋开始愈发膨胀起来,甚至号称越南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开始带领越南大肆进行侵略扩张,并相继在老挝、柬埔寨尝到了甜头。此后,黎笋对于侵略扩张愈发执着,甚至不惜忘恩负义地将矛头指向曾经对越南两肋插刀、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援助的中国。 抗美援越的中国士兵 即便是中国在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给了越南一个狠狠的教训,但是黎笋却依旧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手下败将",反倒是一心想着如何反击,一雪前耻。所以,不允许自己失败的黎笋在战败之后当然会选择再度征兵,为下一次反击做准备。 背靠苏联,不肯放弃"印支联邦" 当然,黎笋集团之所以能够在东南亚实施霸权、对其它国家进行大肆侵略扩张,离不开强大苏联在其背后提供的支撑和援助。所以,对于野心勃勃的黎笋来说,有苏联作为靠山,就是他"一雪前耻"的狂妄资本。 不过,从客观上来讲,苏联也由不得越南选择放弃。彼时的苏联,已经从曾经对中国鼎力相助的社会主义老大哥,转变成为了意识形态分裂的"苏修",站在了中国的对立面。所以,苏联之所以选择援助越南,也正是为了利用越南对中国实施"南北夹击"的合围,以扼制中国的成长。 其次,苏联还试图通过对越南的援助,利用越南对东南亚国家的扩张侵略建立"印支联邦",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东南亚的势力,从而增加自己实现霸权主义、打败美国竞争者的筹码。 所以,在目标达成之前,苏联也不会轻易停止对越南的军事援助。而苏联的态度也正和野心家黎笋达成利益一致的关系,所以,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之后,黎笋又很快在苏联的资助下恢复了越北的防御工事并进一步招兵买马。 黎笋 常年兵役下的经济大萧条 黎笋集团在带领越南人民实现国家的统一解放之后,越南人民对他还都十分爱戴,期盼黎笋能够带领他们摆脱多年战争带来的伤害,让越南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然而现实却让越南人民纷纷感到心寒,黎笋集团为了达到侵略扩张的目的,在国内大肆征兵"抓壮丁"。 1978年,越南做出指示:鼓励所有民众参军,为国家奉献。为了征到足够多的兵,越南征兵范围从18岁到30岁扩大为16岁到45岁,就连女性都不得不拿起枪杆子去往前线战场。甚至于,连一些有着犯罪前科的低素质人员也可以被军队接收。 在黎笋的高压征兵制度下,越南人民怨声载道、强烈反抗,为了逃避兵役,他们甚至开始装病、自残、逃亡。光是1979年和1980年的短短两年,越南出海逃亡的人数就达到二十六万之多。然而,越南政府也并未选择对这些逃兵役的人网开一面,反而将其以重罪论处抓捕归狱、甚至不惜搞"连坐制度"、以及没收财产、吊销粮食供应来镇压逃兵役的行为。 就这样,越南以极其严酷血腥的做法,完成了一百二十余万兵力的集结,但是他们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要维持如此庞大的军事机器,需要耗费多少的宝贵资源。据后续统计研究显示,即便是在苏联前前后后多达六百亿美元的庞大军事援助下,越南每年在军费上的开支都能占到全部开支的六成之多。 越军 在这样畸形的财政支出上,越南还能拿出多少资源进行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呢?再加之常年征战,国内青壮年劳动力严重流失,导致其生产力不足,工农业发展停滞,经济长期衰退萧条。这使得越南在那个亚洲经济普遍腾飞的年代,综合国力不升反降,甚至直接进入贫困国家的行列。而越南人民更是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黎笋"罪已诏" 眼见越南的经济形势一再恶化,民生更是怨声载道,以黎笋为首的越南当局不禁焦头烂额。不仅如此,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越南在战场上就屡番失利,不但没能讨到什么好处,还白白浪费了许多人命和资源。 黎笋 1982年,越南党中央不得不站出来给越南民众一个"交代"。在第五次人大会议上,黎笋发表了一则长达一百五十八页的报告,在老生常谈的坚持走扩张路线和霸权主义、亲苏反华之余,黎笋竟然下了一道"罪己诏",进行了一番"自我批评"。 黎笋坦白地承认,越南经济财政的崩溃萧条以及生活物资的紧张等种种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在一定范围内是领导和管理方面的缺点与错误",所以"委员会谨向大会进行严格的自我批评,今后还会在党内和机关中开展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提出改正这些缺点错误的有效方法。" 黎笋与越南百姓 这段看似不痛不痒的自我批评,其实并没有多大诚意可言,对于越南国内形势一团乱麻的过错,黎笋将其推咎为除自己以外的领导班子的过错,并在会后给领导班子来了个"大换血",借此进一步排除异己。除此之外,黎笋还不忘将锅甩给中国和自然灾害,对于自己的过错,却只字不提,只是在一味地掩盖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