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聂荣臻因为生病,住进了医院。85岁之后,聂帅的身体便大不如前,患上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病",晚年只能坐在轮椅上适当外出。 聂荣臻和美惠子的合影 1992年,聂帅已是93岁高龄,他自感时日无多,最大的愿望就是海峡两岸能实现统一。5月14日,聂帅在弥留之际,还和家人聊起国家的发展情况。谈话中,聂帅突然嘱咐女儿聂力:"丽丽(聂力的小名),以后有机会,你一定要到日本看看妹妹。 "聂力紧紧握住父亲的手,含泪点了点头。 聂荣臻元帅前半生忙于革命,后半生为国事操劳,只留下聂力一个子女。即使这样,在聂力的少年时期,在晋察冀根据地组织抗战的聂荣臻也无暇照顾女儿,把她寄养在上海一个工人家庭,直到聂力16岁时才父女重逢。那么,聂帅口中来自日本的"聂力的妹妹",又是何人? 在交代完自己的后事后,5月14日当晚,聂荣臻元帅与世长辞,享年93岁。消息传至日本,一位日本老妇失声痛哭,在家里摆设灵堂,下跪遥祭聂荣臻。 不久后,她将一封唁电发往中国,其中写道:我一向崇视聂将军我心灵寄托,忽闻父亲去世,内心悲痛,因相隔甚远,不能前去凭吊,深感遗憾! 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捡"到日本女孩 聂荣臻和这个"日本女儿"的缘分,要追溯到抗战时期进行的百团大战期间。 1940年前半年,是八路军和抗日武装面临严峻考验的半年。日军为了稳固在华北地区的统治,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进行大规模"围剿",其实行的"囚笼"、"三光"政策,在华北大地掀起腥风血雨,革命根据地不断缩小,被分割成好几块。 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在制造耸人听闻的"皖南事变"后,又将矛头指向八路军,屡屡在华北制造摩擦,宣传"八路军盲目扩张,不打日军"的谣言,破坏抗战。 为此,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在详细分析局势后,决定在华北地区发起一场大的破袭战,切断日军控制的正太铁路,振奋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百团大战"就此打响。 根据八路军总部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指示,晋察冀根据地司令员聂荣臻率领部队奔赴前线,执行破坏正太路石家庄至平定路段的破袭任务,井陉煤矿是攻击的重点地区。 负责攻击井陉煤矿的是中央总队第三团,团里有一个名叫杨仲山的17岁小战士,跟随部队上了前线。 攻打井陉煤矿 晚上八点半,战斗正式打响,在夜幕的掩护下,三团的战士们迅速突破敌人的铁丝网,然后向敌人重兵把守的制高点,一座小土山发起进攻。在土山之上,矗立着几座碉堡,敌人龟缩在碉堡内,顽抗八路军的进攻。 战斗进行到第二天凌晨四点,三团损失惨重,杨仲山的连长、班长都牺牲了。战士们怀着悲愤的心情,终于拿下小土山,并将碉堡内的敌人消灭殆尽。 正当杨仲山冲上土山,准备打扫战场时,他抬头望去,只见一个日本人打扮的小女孩站在碉堡前,脚下横七竖八躺着几具尸体,其中还有一个日本妇女。 这个日本小女孩名叫美惠子,只有四五岁,身边躺着的是她的母亲。战斗打响前,她的父亲、井陉煤矿火车站副站长,觉得家里不安全,于是带着美惠子的妹妹美馏子逃进了矿井,母亲则带着美惠子躲进了日军的碉堡。然而枪炮无情,美惠子的母亲在战斗中丧生,只剩下小女孩幸存了下来。 杨仲山虽然痛恨日本人,但平民是无辜的,而且还是这么个可怜兮兮的小女孩。于是,他冒着枪林弹雨,抱起美惠子穿过高粱地,回到了营地。 坐在箩筐中吃梨的美穗子怀大爱,聂荣臻收养日本女孩 杨仲山把美惠子带回营地后,看到营地里已经有一个日本女孩,只有一岁多。原来,这个小女孩正是美惠子的妹妹美馏子,她的父亲也死于炮火中,被三团的战士带回了营地。一场战斗救下两个日本女孩,还是姐妹,团里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于是一通电话打到前线指挥所,询问上级该如何处理。 正在开会的聂荣臻接通电话,他没有急着下决定,问道:"你们觉得该怎么处理?" "八路军实行的是革命人道主义,虽然救的是日本人,但我们不后悔 。"三团的战士在电话那头回答道。 "讲得好!对于放下武器的俘虏,八路军都会以礼相待,更何况是两个孩子呢!你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把她们照顾好,护送她们到我这里来 。"聂荣臻对三团战士们的回答大为满意,立刻下达指示,让战士们护送两个日本女孩到指挥所。 聂荣臻和美穗子 很快,聂荣臻就见到了两个女孩。当时美惠子坐在箩筐内,一双无辜的眼睛看着众人,眼神十分胆怯。她的妹妹躺在襁褓中,由于受了轻伤,手上还缠着绷带。 聂荣臻抱起美馏子,又用慈祥的眼睛看向箩筐里的美惠子,内心波涛汹涌。他唯一的孩子聂力,此时身在上海,被托付给一个工人家庭照顾。聂力在上海受尽了磨难,身为父亲,他却不能把女儿接到身边,无时不刻不在想念自己的孩子。看到这两个日本女孩,聂荣臻思念女儿的心绪被唤起,内心已然有了决定。 聂荣臻将美馏子交给旁边的卫生员,然后蹲下身来,用温柔的语气问美惠子:"今年多大了?叫什么名字?" 美惠子听不到汉语,再加上刚刚受过惊吓,只是不停地用日语念叨着:"妈妈死了,妈妈死了......"日语中的"妈妈"发音和"兴子"很像,大家以为她叫兴子,于是开始用兴子称呼她。 聂荣臻看美惠子认生,于是让战士拿来一个洗干净的梨子,轻声地对美惠子说:"这梨洗干净了,吃吧!"美惠子虽然听不懂,但只觉得眼前这位中国将军和蔼可亲,于是大口大口吃起梨来。 聂荣臻亲笔信 这世间,唯有孩子的反应最为简单直接,聂荣臻对美惠子报以善意,美惠子则回馈以依赖 。短短几天时间,美惠子就变得活泼起来,她会拽着聂荣臻的马裤,跟着后面跑前跑后,像女儿离不开父亲一样。时间一长,根据地的百姓们都知道,聂将军收养了两个日本女孩。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将两个孩子带在身边是不安全的,聂荣臻思虑再三,认为把女孩交给当地的老百姓不妥,于是决定把孩子送回日军那里去。打定主意后,聂荣臻提笔给石家庄的日军写了一封八百字的长信,最后写道:深望君等幡然醒悟,与我国军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写完这封信后,聂荣臻没有封口,想让每一个接到这封信的日本人都有机会看到。 聂荣臻送美惠子回日本 第二天,美惠子姐妹被放在箩筐上,连同聂荣臻的信件一起,送到石家庄日军驻地去。临出发前,聂荣臻抚摸着美惠子的头发,依依不舍向她告别。这一幕正好被一名八路军战地记者看到,拍下了几张珍贵的照片。这些照片,在40年后成为聂荣臻元帅和"日本女儿"美惠子之间关系的最好证明。 两个女孩被送到石家庄后,在日军中引起强烈震撼,他们集体起立,朝着聂荣臻司令部的方向深深鞠躬,以表对聂荣臻的敬意。 不幸的是,美馏子被送到医院后染上重病,不幸夭折,美惠子则在伯伯的陪同下回到日本。 日本记者找到美穗子父女情深,日本女孩多次来华 美惠子回到日本后,在外婆的照顾下长大,后来认识了自己的丈夫,并生下了三个女儿。一家人在日本宫崎县定居,开了一家五金店,生活幸福美满。 1980年的一天,记者突然登门拜访美惠子,拿着一篇名为在《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将文章中聂荣臻元帅和日本小女孩的照片指给她看。美惠子看到这位"中国父亲",尘封40年的记忆一下子被唤起,激动不已。 原来,这是一篇《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1980年,中日关系破冰后8年,《解放军报》副社长姚远方想写一篇弘扬八路军革命精神、彰显中日友谊的文章,他在晋察冀军区工作多年,听说过聂帅收养日本女孩的事情,于是找到当年聂帅和美惠子的合影,拿给聂帅查看。看到照片后,年过八旬的聂帅感慨万千,激动地说道:"这就是当年我军救下的那个日本小女孩,好像叫兴子....... " 于是,这篇名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被发表在《解放军报》上,将聂帅收养日本孤儿的事迹首次公之于众。很快,这篇文章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日本《读卖新闻》纷纷转载。日本报刊全文转载,并配标题:中国将军40年后呼唤兴子姐妹。 聂荣臻会见美穗子 得知聂帅在找寻自己,美惠子情绪激动,立刻写下一封信寄给聂帅,在信件中她写道:我正是将军要寻找的"兴子".......如果可能,我想访华拜访阁下,特别感谢您的救命之恩! 很快,美惠子的身份就得到确认,聂帅当着新闻界朋友的面,向美惠子发出访华邀请。 1980年7月14日,人民大会堂,时隔40年后,美惠子再次与聂荣臻元帅相见。见到聂帅,美惠子的眼泪刷地掉了下来,她双手紧握着聂帅的手,将额头贴在聂帅的手背上,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 聂帅也很激动,用手比划着,说道:"很高兴你能来中国,当初你到八路军时,还是个几岁的小女孩,只有这么高 。" 一行人坐定后,美惠子拿出一个大高一尺半的日本偶人,作为送给聂帅的礼物。她对聂帅说:在日本,这是送给贵客的珍贵礼品。 聂帅接过礼物,爽朗地笑了起来。接着,他让工作人员拿出程十发大师画的《岁寒三友图》,作为回礼,送给了美惠子。 此后,美惠子又先后五次来到中国,并多次拜访聂帅,向聂帅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聂力(右)向美穗子赠送字幅 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元帅逝世。噩耗传到日本,美惠子悲痛欲绝,在家里摆设灵堂,悼念自己的中国父亲。 聂力也牢记父亲临终嘱托,赴日本探望自己的"日本妹妹"。在大阪,大阪市长与聂力见面,他激动地说:美惠子的故事简直不可思议,两国打成那样,八路军还如此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日本人永远不会忘记。 此后,随着美惠子年事渐高,他的女儿真智子接过他的衣钵,先后四次随日本代表团访华。2007年,真智子来到聂家,和聂力一家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席间,聂力紧紧握住真智子的手说:"今天我特意准备了中国的粽子,迎接你们回家。你妈妈永远是我的妹妹,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提到当年那段过往时,聂力感慨道:"你妈妈和我经历相似,都感受过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我衷心地希望,中日两国能世代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