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清朝谥号最高的汉人是谁?

  谥号,是古代的帝王、后妃、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去世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的称号,最早起源于中国西周时期,大臣的谥号一般一个字,或二个字。
  谥法规定,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第二字依次为正、贞、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所以大臣的谥号,最高为"文正",清朝谥号为文正的大臣有八个人,功劳最大当属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今湖南双峰人。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1838年,入翰林院。太平天国兴起后,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他训练的湘军战斗力很强。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作战的主力之一。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被谥"文正"。
  清朝另外还有七人死后被谥"文正"
  一、汤斌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祖上世代为官,他年少时已熟读四书五经,通晓天文地理,顺治年间中进士,历任巡抚、大学士、各部尚书等官职,他一生清正廉明,体恤百姓,政绩显赫,也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死后谥号"文正"。
  二、刘统勋
  刘统勋(1698年—1773年),字延清,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出身书香世家,雍正年间中进士,历任各部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官职,他一生清廉正直,敢于直言进谏,在吏治、治河等方面均政绩显著,1773年在上早朝的途中猝死,终年75岁,乾隆皇帝亲自吊唁,谥号"文正"。
  三、朱珪
  朱珪(1731年—1807年),字石君,浙江杭州(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年间中进士,历任地方官员,曾当过嘉庆皇帝的老师,为官期间两袖清风,关心国计民生,政绩显著,他最为人熟知的是与贪官和珅的斗智斗勇,嘉庆年间,协助嘉庆皇帝铲除和珅,76岁病逝,嘉庆皇帝得知他去世痛哭不止,谥号"文正"。
  四、曹振镛
  曹振镛(1755年—1835年),字俪生,安徽歙县(今安徽歙县)人,魏武帝曹操的后人,父亲为户部尚书曹文埴,乾隆年间中进士,历任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工部尚书等官职,是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元老,辅助三朝皇帝处理政务长达五十多年之久,政绩显赫,公元1835年(道光十五年),曹振镛病逝,道光皇帝亲自吊唁,谥号"文正"
  五、杜受田
  杜受田(1788年—1852年),字芝农,山东滨州(今山东滨州)人,家世显赫,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道光年间中进士,历任朝廷要职,曾当过咸丰皇帝的老师,咸丰皇帝凡遇国家大事均会征求他的意见,深得咸丰皇帝信任,病逝后,咸丰皇帝亲自吊唁,谥号"文正"。
  六、李鸿藻
  李鸿藻(1820年—1897年),字兰荪,直隶保定(今河北保定)人,出身官宦家庭,咸丰年间中进士,历任朝廷要职,为官期间,深得咸丰皇帝、同治皇帝两朝皇帝信任,光绪年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他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深恶痛绝,是作风强硬的主战派,力主抵抗外来侵略,但国家一而再、再而三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十分无奈和痛苦,公元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李鸿藻病逝,终年77岁,光绪皇帝痛哭之,谥号"文正"。
  七、孙家鼐
  孙家鼐(1827年—1909年),字燮臣,安徽寿州(今淮南寿县)人,出身书香世家,咸丰年间中进士,曾担任光绪皇帝的老师,历任吏部、工部,礼部、户部、刑部、兵部六部尚书,曾在甲午战争后提出变法图强,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为其创办,公元1909年病逝,谥号"文正"。
  清朝的谥法沿袭前朝,因此规矩也是比照前朝。其中最高的谥号是文正。
  有清一代,死后被朝廷谥文正的汉大臣有八个人,按照先后的顺序分别是:
  1.汤斌(1627 1687) ,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康熙26年殂,雍正10年入贤良祠。乾隆元年(1736),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
  2.刘统勋(1698-1773)字延清,另字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山东高密人。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内阁大学士。乾隆38年卒于上朝途中,追赠太傅,谥文正。
  3.朱珪(1731-1806)字石君,号南厓,直隶大兴人。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嘉庆11年卒。谥"文正"。
  4.曹振镛(1755—1835),字俪生。安徽歙县人。任体仁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道光15年卒,赐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5.杜受田(1788 1852),字芝农(杜愕子),清山东滨州人,道光进士。1852年(清咸丰二年)卒于淮安清江浦,时年64岁。咸丰帝甚痛,赠太师、大学士,谥"文正"。
  6.曾国藩( 1811   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湖南湘乡人。1872年3月在南京卒。赠太傅,谥文正。
  7.李鸿藻(1820—1897),字兰荪,号石孙、砚斋,河北保定人。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光绪23年卒,谥文正,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
  8.孙家鼐(1827 1909),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寿州(今寿县)人,卒年八十有二,赠太傅,谥文正。
  晚清名臣中,只有曾国藩谥文正。胡林翼死后谥文忠,李鸿章死后谥文忠,左宗棠谥文襄,张之洞也是谥文襄。晚清还有一个大臣谥文正,只不过他是满大臣文祥。
  皇帝给一个大臣谥文正,有些约定俗成的铁律。
  首先,第一个字"文",非两榜进士又出身翰林者不谥,进士和翰林缺一不可。这里的进士实际上是指一甲进士,因为二甲进士不点翰林,而三甲是"赐同进士出身",等于是准进士,更不行了。只不过实际执行不那么严,由皇帝自己掌握。例如左宗棠实际上是个举人,被慈禧太后此同进士出身也获得了文襄这个谥号。
  其次,"文正"二字由于是最高谥号,属于皇帝专属特权。臣下不得擅拟,否则成大不敬。所以大臣如曾国藩死时,如皇帝想不起来,军机也不能明说,而是要在面圣时暗示皇帝。
  按儒家文化的规矩,谥法是朝廷最重要的国家名器,极为士子看重。文人士大夫,一生功业,都在谥号上。所以,谥法也成了朝廷最重要的激励机制。一个大臣死了,尤其是文大臣,谥号有时会成为一切。这也解释了许多大臣死时一清如水,连给自己办丧事的钱财也没有,就是为了给自己挣一个谥号。
  以上这些人谥文正,有的颇费周折,有的颇有争议。
  汤斌是个地道清官,死时身上只有奉银8两。汤斌这个清官可与海瑞大不同,他是阳明理学的践行者,真正行知合一。可不幸与明珠同朝为官,又不可避免地得罪了明珠,被明珠余国柱构陷,含冤而死。他死后多年,雍正皇帝给他平反,入祀贤良祠,但没有谥号。待乾隆皇帝即位时,第一时间就给他谥文正。
  其次是刘统勋,就是我们熟知的一天到晚与和珅闹着玩的刘墉他老爹。这个人最牛的是三朝元老,历康熙、雍正、乾隆。对皇帝没得说,又能干,谥文正名符其实。有兴趣了解他的朋友请查阅《清史稿·刘统勋传》。我一直有个印象,刘统勋传是清史稿里篇幅最长的一篇,比大多数本纪还长(巧的是,他儿子刘墉的传最短,只有寥寥几百字)。
  刘统勋、朱珪和曾国藩没什么争议,基本上实至名归。
  李鸿藻和李鸿章不是兄弟。李鸿章的亲兄弟,晚清的另一个大佬是当过川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署理过直督的李瀚章。李鸿藻得谥文正得益于他是晚清的清流领袖。同光之间,慈禧太后有意利用清流钳制改革派,一度清流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中张之洞八表经营,盛煜一个折子参倒恭亲王奕䜣都是清流一时之盛。李鸿藻就在这时期死了,可以说死的其时。慈禧有意笼络清流,索性给了李鸿藻一个美谥。李鸿藻和翁同龢一样,当过同治和光绪皇帝的师傅,只是死得太早。李鸿藻不是平庸之辈,不过谥文正有点过了。
  孙家鼐其实不是等闲之辈,只是生不逢时。他是咸丰9年状元,又是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第一任学务大臣。他虽是清流领袖,却很开明。他是第一个把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身体力行、推而广之的人。孙死的时候,清廷已经奄奄一息了。当时 掌权的是傻缺的隆裕太后和刚愎懦弱的小醇亲王载沣。孙家鼐死在张之洞之后,张之洞谥文襄,名不符实。因为文治武功为襄,张之洞只有文治没有武功。所以张之洞谥号一出马上就有人议论,加上张之洞实际上是被载沣气死的,所以朝廷压力很大。孙家鼐只比张之洞晚死一个月,朝廷正内忧外困,急需聚拢人心。反正名器是虚的,没给张之洞就便宜了孙家鼐。与他同朝为官的,李鸿章谥文忠,左宗棠谥文襄。而孙家鼐,与他二人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当然,孙家鼐也不是不该谥文正,只是与晚清的人才济济比较,显得朝廷有双重标准。
  李鸿藻和孙家鼐谥文正,争议归争议,他们毕竟人品好,人缘也不差。大家议论他们多半是出于对国家名器的尊重和为名臣抱不平。而对曹振镛和杜受田二人,则人言凿凿,暗中腹诽,因为他们的人品有亏。
  曹振镛与刘墉相仿,也是著名官二代,他的父亲是乾隆朝的户部尚书曹文埴。曹振镛一生为官,最得一个诀窍:不犯错。大家都知道,官场上不犯错不难,不干事就不会犯错。所以曹振镛人如其名,庸人一个,为了不犯错甚至不惜任由冤假错案发生也不予纠正,奉行稳*定压*倒一切。也就是颙琰这样庸皇帝才会给他一个文正。
  杜受田是咸丰皇帝的老师。当初道光皇帝选接班人时,在四皇子奕詝和六皇子奕䜣之间摇摆,拿不定主意。打算在木兰秋狝时进一步考察。两个皇子知道后分别请教他们的师傅。奕䜣的师傅周祖培认为,六皇子奕䜣文武皆备,正常发挥即可。而四皇子奕詝的师傅杜受田知道奕詝的短处是骑射功夫,所以剑走偏锋,出奇计,让他一箭不发。当皇帝围猎结束,众皇子纷纷展示战利品,唯奕詝一无所获。道光问其故,奕詝说,当春光乍好,万物孕育之时,不忍射杀生命。道光听闻感叹:此真帝者言欤。遂确定大统,是为咸丰。咸丰即位,对杜受田百般酬庸。杜受田死后谥文正,他的儿子杜翰入直军机,成为咸丰顾命八大臣之一,直到辛酉政变才被慈禧和恭亲王革职。以杜受田的作为,虽不似曹振镛般平庸,但绝担不起文正二字。咸丰皇帝为一己之私,拿国家公器酬庸私情,在当时颇为士林不齿,只是大家敢怒不敢言而已。
  还有些大臣该谥文正而没谥,被后世批评皇帝无眼。其中最典型者是道光朝两江总督、太子少保陶澍。陶澍是湖南安化人,清中叶经世派代表人物。陶澍是近代中国开风气之先、奠定了晚清汉大臣格局的人,是晚清重臣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们的楷模。他死时,谥文毅,连李鸿章都不如。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地位很高的人,按照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一般有一到两个字,最早始于西周。
  清朝是满族当权,因此在给予谥号方面对汉人要求比较严,清朝最高的谥号是"文正 ",汉人总共有八人获得。
  一、汤斌,清初理学名臣,河南人,字孔伯。顺治九年中进去(公元1652年),汤斌一生清正恭谨,体恤民情,践行理学之道,1687年去世。
  二、刘统勋,山东人,字延清,号尔钝,刘墉(刘罗锅)的父亲。雍正二年中举,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为官四十年清正廉洁,敢于直谏,公元1773年卒于上朝途中,追赠太傅,谥号文正。
  (影视剧中刘统勋形象)
  三、朱珪,字石君,号南崖,嘉庆帝的老师,乾隆十二年(1747年)进士,历任两广总督、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大学士、太子太保等职,1806年去世。
  四、曹振庸,安徽人,字俪生。户部尚书曹文埴之子,乾隆四十六年进士。任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等,1835年去世。
  五、杜受田,山东人,字芝农,咸丰帝帝师,道光三年进士,历任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1852年在赴灾区视察途中去世。
  六、曾国藩,湖南人,字伯涵,理学家,湘军创立者,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1872年3月12日去世。(晚清汉人名臣中只有曾国藩谥号文正,胡林翼谥号"文忠",李鸿章谥号"文忠"左宗棠谥号"文襄"张之洞谥号"文襄",这不主要是由于谥号的规定,谥"文"进士和翰林缺一不可,左宗棠是慈禧太后特许的,才获得"文"的。)
  七、李鸿藻,字兰荪,河北保定人,同光年清流领袖,晚清主战派重臣之一,咸丰二年进士,深受慈禧太后信任,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1897年去世。
  八、孙家鼐,字燮臣。安徽寿县人,清咸丰状元,与翁同酥同为光绪帝师。官至内阁大学士,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京师大学堂第一任管学大臣,1909去世。
  除了这八位谥号"文正",其他名臣大都为"文忠"、"文襄"、"文毅"等,汉臣张廷玉虽然没有谥"文正",但是大清三百年中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正所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今天丸子为大家分享一下,清朝哪些汉臣得到了最高的谥号褒奖。1.文臣最高的谥号就是"文正",清朝就有八位汉臣得到此谥号。
  分别为汤斌(死后50年追认)、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个人。
  朱珪、杜受田、李鸿藻、孙家鼐皆是帝师;
  曾国藩挽狂澜于既倒,位列同治中兴名臣之首,谥"文正"当之无愧;
  刘统勋是乾隆朝名臣,刚正不阿,功业非凡,为百姓所爱戴,其子就是著名的"罗锅"刘墉;
  曹振镛则一生唯唯诺诺,小心谨慎,"多磕头、少说话、"谥"文正"一直为后世诟病。
  2. 武将最高的谥号就是"忠武功",清朝就有七位汉将得到此谥号,还有一位满将得到此谥号。
  杨遇春:清朝名将,镇压林青、李文成,平定张格尔。
  而向荣 、马玉昆、邓绍良、李续宾、张国梁 包括塔齐布(满族)都是清末镇压太平军将领,因抗击太平军得"忠武"谥号。
  张勋则因为清末复辟,死后被溥仪谥忠武。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 】,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历史!
  谥号最高等级,文臣为文正,武将为忠武。
  康熙朝的汤斌,乾隆朝的刘统勋,嘉庆朝的朱珪,道光朝的曹振镛,咸丰朝的杜受田,光绪朝的曾国藩、李鸿藻和宣统朝的孙家鼐,八人谥文正;
  嘉庆朝的杨遇春,咸丰朝的向荣、塔齐布(满人)、邓绍良(苗人)、李续宾、张国梁,光绪朝的马玉昆,另外,逊位的溥仪还赐了个忠武给张勋。也是八人,汉人六人。
  我并没有多介绍他们,有名的大家自然知道,而有些人可能大家不了解(百度下也不费事),实际上想表明,谥号等级高,未必功业高。或者名不副实,或者是一时之英而非千古人杰。
  有清以来,谥号最高的人有八个: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和孙家鼐,其中,名望最高的是曾国藩。
  古代,皇帝,诸侯和文臣武将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要赐给称号,叫谥号。
  清代大臣死后,谥号最高的叫"文正"。
  古代谥号中,对"文的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勤学好问曰文。
  对"正"的解释是: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
  清代对以"文"开头的谥号有严格标准,只有翰林,进士出身且二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
  其中,以"文正"最高,由皇帝钦定,含金量杠杠的。
  曾国藩(1811一1873)字伯涵,政治家,战略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武英殿大学士,官居一品,封爵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
  曾国藩是道光时代进士出身,太平天国兴起后,回乡组织团练武装:湘军。
  咸丰十年(1860)曾国藩任两江总督,钦差一人臣,督办江浙皖赣四省军务。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中兴之臣(另三位是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之一,洋务派代表人物,引进了一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自古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赐谥权由皇帝包揽,取决于"圣裁"。历代文武谥号多有变动,然大体来看,"文正"为文官最高谥号,司马光也说:"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因为清代得谥号者只有曾入翰林,或获授大学士者才用"文"字,而"文"字的两字谥中,又以"文正"最为难得,只能出自特旨,不能由群臣擅议,功高望重之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张之洞亦不可得。有清一代,谥文正者八人,为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
  一、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河南睢州人,一生清正廉明,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所到之处体恤民艰,弊绝风清,政绩斐然,被尊为"理学名臣",是《明史》总裁。死后50年被乾隆赐予谥号"文正"。
  二、刘统勋(1700年—1773年),字延清,青州府诸城县人,大学士刘墉的父亲。深得乾隆皇帝信赖,被乾隆称作"真宰相"的唯一一人。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修史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是清朝大臣中初殁即得谥"文正"的第一人。
  三、朱珪(1731年—1807年),字石君,浙江萧山人,一生清廉不言钱,爱国爱民,品格端方,光明磊落,是嘉庆皇帝的老师,死后谥"文正"。
  四、曹振镛(1755年—1835年),字怿嘉,安徽徽州府歙县人,一生小心谨慎、言行得体,没有大的过失,作为决策人员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林则徐也是他的门生。死后谥"文正"。
  五、杜受田(1788—1852年),字锡之,山东滨州人,其子为顾命八大臣之一的杜翰。一生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作为咸丰皇帝的老师成功帮助咸丰登临帝位,死后谥"文正"。
  六、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伯涵,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人,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晚清四大名臣之首。鼓吹并推进洋务运动,主张对外坚守"以羁縻为上";对内修明政事,急求贤才,引进西方的军事和技术,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镇压捻军起义,死后谥"文正"。
  七、李鸿藻(1820年—1897年),字兰荪,河北保定人,清流领袖,晚清主战派重臣之一,反对完颜崇厚擅订《里瓦几亚条约》,甲午战争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务实践,持躬俭约,是同治皇帝的老师,死后谥"文正"。
  八,孙家鼐(1827年—1909年),字燮臣,安徽寿州人,甲午战争主张妥协,同情维新派,创办京师大学堂,重科学、兴实业,是光绪皇帝的老师,死后谥"文正"。
  从这八个人中看,朱珪为嘉庆帝师,杜受田为咸丰帝师,李鸿藻为同治帝师,孙家鼐为光绪帝师,朱、杜、李、孙四人以帝师的身份而谥为文正;汤斌是程朱理学的继承人,明史的总编;刘统勋有治水之功;曹振镛有平定喀什噶尔之功;曾国藩有平定太平天国之功;刘、曹、曾三人皆是文臣而都有功所以谥为文正。
  我估计又有人该吹那个卖国贼"曾剃头"曾文正了",满人入关后干了多少血醒和残無人道的坏事,真是馨竹难书了。
  有些人将一个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吹上天了,你看那个王刚扮演的汉奸和坤,梳着大辫子,拖着一条长长的狗尾巴,一付谄媚软骨的奴才样叫人看了都恶心。
  最可恶的就是他们继承了封建王朝的腐朽落后制度,极尽奴化人民之能事,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使我国的社会发展比西方整整滞后了二三百年,罪莫大焉!让人不仅痛心疾首之至。
  唐宋以后,文正一谥,被士大夫们视作最高规格的谥号。大臣身后,若能以文正谥之,总其一生,可谓是倍极哀荣。
  有清一朝得到文正谥的大臣,只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俱为汉臣,这或是,清廷刻意笼络汉臣的一种手段。
  这八人当中,有些是因帝师身份,邀宠于内廷,如,朱珪,杜受田,李鸿藻,孙家鼐。有的是一生处事恭瑾,见幸于君上,如曹振镛,(即少说话多磕头的开创者)而实当文正之谥者,惟曾国藩,刘统勋(刘墉老爹)二人而已。
  高阳文正公李鸿藻,好多朋友误其为李鸿章,或其兄弟。李鸿藻是同治老师,清流首领,翁同龢,张之洞,徐世昌等人,俱出其门下。当然众多门徒中,最出名的还数"小门生"袁世凯大总统了,…而李文正公的后人也非泛泛,其子李石曾,早年即入同盟会,以事反清,后与张静江,蔡元培,吴稚晖,合称蒋介石系的kmt四大元老。
  另一位帝师文正公孙家鼐,其长孙,孙毓筠,亦同盟会元老,倡革命覆清,一度出任安徽省都督。后支持袁世凯称帝,是所谓的筹安六君之一。
  大清的两位文正公的后人,竟为反清急先锋。这或是清廷始料所未及吧。
  回到正题,略次于文正级别的谥号,文忠,终清一朝也只授九人,满汉皆有得者。汉臣当中得到这个谥号,其代表人物有林则徐,胡林翼,李鸿章等。
  而左宗棠,张之洞二人,分别得到文襄之谥。有些朋友说左氏以举人身份,得文襄谥,属特例。这里就左宗棠谥号做些说明,首先清例,得"文"谥者,一翰林院出身的大臣,二或是带大学士头衔者,都有资格获授。左宗棠情况属后者。同样,如谥文忠的荣禄,谥文勤的琦善,二人皆非科甲出身,亦是凭大学士身份,获此殊荣。
  什么叫谥号?皇帝根据去世者(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地位很高的人)生前的事业进行评定,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通常一到两个字,谥号始于西周。
  清朝是满族当权,对汉人的封号要求严格。一品官才可以有号,一品官以下需要特旨,入过翰林,做过大学士。
  "文正"最高,是官员们梦寐以求的谥号。道德博文为之"文",靖共其位为之"正",也就是不仅德才兼备,更要干好本职工作,忠君爱民。
  清朝得到"文正"谥号的官员有八个:汤斌(河南人)、 刘统勋(山东人)、朱珪、曹振镛(安徽人)、杜受田(山东人)、曾国藩(湖南人)、李鸿藻(河北人)、孙家鼎(安徽人)。
  感谢相遇的朋友们。

1960年合影,公认的战神都在,15位大军区司令同框,谁坐C位?1960年10月,军委召开扩大会议,会后留下一张大合影。这张合影非常壮观,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的名将,他们都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和中流砥柱。全军公认的战神都在,囊括了至少15位大军区司令大汉王朝2刘邦犒赏功臣汉高祖刘邦平定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封刘氏子弟作为新的诸侯王,刘邦认为,秦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同姓的宗室没有得到分封,这九位刘氏诸侯王分别是最早封王的齐王刘肥,刘肥是刘邦在娶吕后东汉末年其实有四国,罗贯中为何只写了三国?被忽略的是哪一个?不管是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还是当代音乐人林俊杰的曹操一歌中,都遵循着东汉末年三分天下的历史逻辑。但是,熟悉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东汉末年其实是有四国并存的,除魏蜀吴三足一口气读完粮食储备前世今生(三)191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军阀割据和后来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使得粮食储备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状态。清王朝昏庸无能北洋1948年陈毅调任中野副司令员,是为了放权粟裕,还是另有深意呢在解放战争中,开国将帅中有不少绝佳搭档,比如林罗搭档,在东北地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林帅和罗帅在当时是绝佳的搭档。而此时在华东战场上,也有一对绝佳搭档,他们两人密切配合,指挥我军在华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笑道免死,群臣不解,昭反过来读在中国古代王朝更迭中,新政权的统治者对于前朝或者其他王朝的皇帝,普遍都抱有戒备心理,为了防止其谋反作乱威胁自己的地位,他们一般都会下毒手永绝后患。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就曾面临过这样秦王子婴到底是谁?司马迁都不清楚,可能是秦二世的祖父你信吗?富大龙饰演的秦始皇秦始皇创立的秦朝虽然只有区区14年国祚,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浓墨重彩的印记。可是由于秦朝距今年代久远,导致很多事情模糊不清,比如秦王子婴是秦朝最后一任皇关羽如果不大意失荆州,蜀国诸葛亮北伐有可能成功吗?关羽如果不大意失荆州,蜀国诸葛亮北伐有可能成功吗?首先看一下北伐的目的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说他要北伐就是想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是说先把曹魏给灭了,清除南宋真正的耻辱是什么?南宋跟大部分朝代都不一样,它是带着耻辱,在无奈中诞生的。公元1120年,宋徽宗与金朝联盟,打算借金朝的力量打败辽国,同时收回燕云十六州,并在两年之后进攻辽国燕京,结果两次都打了败仗贾诩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最聪明的人?三国时期,最出名的谋士,当然是诸葛亮,但他却不是最成功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便是他最大的遗憾。贾诩(147年223年),计无不立,谋无不成,行无不利,战无不胜,一生总月明和尚度柳翠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3年),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今浙江温州市永嘉县)有一个名叫柳宣教的人。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孤苦无依,一个人在家发奋读书。有个姓高的小官,见柳宣教天
晚清老照片160斤的嫔妃相貌端庄秀美,宫女为洋人侍奉敬茶于2022年之际算起,曾历经多少风谲云诡明争暗斗的紫禁城迎来了建成602年的纪念之辰。过去的六百多年的光景里,盛名天下的紫禁城有过无比辉煌的璀璨时刻,亦是有着被侵略者肆意破坏的劫难1947年,1位女子从帝国大厦86楼跳下时被抓拍,成就1张经典遗体照1947年5月1日,一个盛装美丽的年轻女子买票登上了帝国大厦的86楼景观台,在这里,她可以清楚地眺望整个纽约。她平静站在那里,感受着纽约最后的温度,随即她将外套脱下,整齐地叠放在旁一天,邓颖超接到找周太太的电话,她回答说没有这个人前言早在解放前,毛主席就提出新中国外交要另起炉灶,也不任用国民党的旧外交官。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决定从将军中选出来一批人,担任驻外大使负责外交方面的工作。有外交官,就得有外交官夫人晚清老照片丈夫带妻妾与洋人合影,乡村少年被侵略者扯辫欺辱本文珍贵晚清老照片拍摄于光绪十三年,也就是晚清1887年之际。彼时的晚清朝廷正受后宫里的慈禧太后一手掌控,通过这些纪实的晚清人物肖像生活旧照,可以一窥当时的百姓们真实的生活环境与状在古代,女子为什么要早早嫁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男孩子和女孩子平等是大家一直在坚持的。平等几乎体现在每个方面,比如女孩和男孩也可以享受平等的教育。甚至在近期还有人调侃,说以后女孩子们的地位会超过男孩子们。我作什么样的家教才能培养出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关注遍览九州,每日更新历史好文,领略伟人智慧!提到曾国藩,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不论如何描述晚清历史,都绕不过曾国藩。曾国藩28岁中进士,点翰林,可谓是才高八斗。要知道按照比例来说,张献忠占领四川后,在城内大肆屠杀读书人,屠杀百姓多达四五百万我们都听说过湖广填四川这一说法,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说法是因何而来。有传闻说这跟张献忠小时候被四川人欺负有很大关系,但传闻归传闻,事情真相到底如何呢?在明末之时战乱纷纷,明朝统万里长城建在哪,得听老天的中原王朝是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国家发生冲突,时而游牧民族南下劫掠财物,时而农耕民族北上驱逐游牧民族,双方在长城一线来回拉锯,从周朝一直对抗到明朝末年。中原王朝的北方边界大多数老照片20年代好莱坞女星风华绝代露丝哈丽埃特路易丝(RuthHarrietLouise,19031940年)是美国专业摄影师,是好莱坞第一位活跃的女摄影师。露易丝(Louise)于1922年开始从事肖像摄影师的工同样是蛇吞象,为何元清能成功,日本却不行文寂寞的红酒元朝和清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王朝。这两个王朝都是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尽管两个民族的人口不算多,而且比较落后,但两个民族却成功征服了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有意中央地质调查所奉命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史实编者按中央地质调查所被学者认为是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之肇始,是中国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研究机构,也是中华民国时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声誉的国家级调查与研究机构。关于中央地质调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