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宋仁宗去世后,后辈人是怎么对待曹皇后和公主的?

  曹皇后是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任皇后,她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并在英宗赵曙病重时垂帘听政。由于仁宗赵祯并无子嗣,英宗赵曙只是其养子。那么在仁宗赵祯驾崩后,英宗与神宗父子是如何对待曹太后及仁宗赵祯的女儿们的呢?
  宋仁宗赵祯在其父真宗赵恒驾崩后,于1022年即位,时年仅13岁,朝政由太后刘娥主持。
  在刘太后的作主下,15岁的仁宗赵祯迎娶了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孙女郭氏为后。
  而赵祯钟情的却是天姿国色的张氏和王氏。刘太后却偏偏将赵祯相中的王氏指婚给了刘从德。刘从德就是刘太后的前夫银匠刘美(龚美)之子。
  皇后郭氏性情高傲善妒,赵祯对她根本不来电,只是因为刘太后在世,赵祯对其非常隐忍。待到1033年刘太后去世后,郭皇后失去了靠山,赵祯终于老虎发威了。
  有一次,郭皇后与赵祯宠爱的两个美人发生冲突,盛怒之下的郭皇后本想一记耳光煽向杨美人,却不偏不倚地抡在了赵祯的脸上。
  赵祯借题发挥,废郭后为净妃,将其打发到长乐宫修道。之后,郭皇后因身染风寒病亡。
  赵祯于1034年又立曹氏为后。赵祯原想立貌美的陈氏为后,但由于陈氏父亲出身于奴仆,身份过于卑贱,所以赵祯这才勉强立出身名门望族的曹氏为后。
  曹氏的祖父为北宋的开国功臣枢密使曹彬,父亲曹玘也曾官至尚书虞部员外郎。曹氏知书达礼,性情温雅,但却长相平平,所以仁宗赵祯虽立其为后,却也不怎么喜欢她。
  赵祯喜欢的颇有风姿的张贵妃,张贵妃恃宠而骄,甚至越礼以皇后的仪仗出游,但曹后深明大义,从不与其争宠。
  赵祯曾几度欲立张妃为后,但曹后品行端庄、国仪天下,赵祯废曹后找不到任何理由。
  张妃虽然生前没有做成皇后,不过她在1054年死后,却被赵祯追封为温成皇后,并以皇后的规格为张妃举行丧礼。而这时的曹后还在人世,这种生死两皇后的现象在历史也是鲜见。这也说明,曹皇后在仁宗赵祯这里是失宠的。
  由于赵祯的几个皇子早早夭折,在1035年,仁宗赵祯决定将自己的侄子、濮王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交由曹皇后抚养。
  但赵祯一直没有立赵宗实为皇嗣,因为赵祯一直没有死心,还指望自己说不定哪天能生下儿子。
  在1039年,仁宗赵祯还真生下豫王赵昕,这时赵宗实又回到生父濮王府中。
  但赵祯的这个儿子又在3岁时夭折。直到1062年,赵祯也没有再生出儿子,而这时的赵祯也已年过50。在大臣包拯、欧阳修等人的劝谏下,赵祯这才立赵宗实为皇子,并为赵宗实赐名赵曙。
  在赵曙被立为皇子的次年,仁宗赵祯突然病亡。
  曹皇后为防皇权的交接节外生枝,她处变不惊,冷静果断地封锁了赵祯驾崩的消息,并催促赵曙尽快登基。
  赵曙即位后,是为宋英宗。英宗赵曙在四岁时便由曹皇后亲手抚育,曹皇后还将自己的外甥高滔滔嫁给了赵曙。在仁宗赵祯病亡之际,曹皇后一手将赵曙推了皇位。可以说,赵曙能位尊九五,曹皇后功不可没。
  但是,赵曙即位后,与身为太后的曹氏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他对赵祯的女儿们也不怎么厚道。为了让自己女儿享受公主的待遇,他就把赵祯三个未出嫁的女儿赶出公主的居处,把自己的女儿安置其中。
  赵曙在即位的第四天,突然疾病,不能上朝。在宰相韩琦的提议下,曹太后开始垂帘听政。
  在曹太后理政期间,英宗赵曙与其渐生矛盾。赵曙由最初的冷淡曹太后,最后甚至都懒得给曹太后请安了。
  曹太后心寒地向大臣们哭诉,宰相韩琦、欧阳修只得以赵曙患病、太后大度等劝慰曹太后。
  1064年5月,赵曙病愈后,曹太后便将朝政大权归还赵曙,两人之间的关系得以缓和。
  但在1066年,赵曙给亲生父母上尊号的问题上,又与曹太后产生矛盾。
  赵曙在当上皇帝后,一直考虑给亲生父母一个名份。当时朝臣分成两派,一派认为赵曙作为仁宗赵祯的嗣子,其父母只能是赵祯和曹后。赵曙的生父濮王赵允让只能称为皇伯。
  而包括赵曙、韩琦、欧阳修在内的另一派则认为濮王赵允让应被尊为皇考。曹太后作为赵曙的母后,自然是"皇伯"派的支持者。
  但在韩琦、欧阳修等人的操作下,最后曹太后被迫妥协,下懿旨尊濮王为皇、濮王妃为后。曹太后与赵曙的关系越发冷淡。
  英宗赵曙在1067年驾崩,年仅35岁,在位仅仅四年。
  赵曙死后,他的长子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使曹太后深感欣慰的是,这位孙儿对曹太后孝顺倍至,曹太后对赵顼也牵肠挂肚,祖慈孙孝,关系非常和谐。
  一次,赵顼无意讲起喜欢珠子鞍辔。曹太后马上命人制作了一副送给心爱的孙子。为了回报慈爱的祖母,赵顼打造了一乘珠宝黄金装饰的小轿,载着祖母游玩,令曹太后深感欣慰。
  1079年,63岁的曹太后病逝,英宗赵顼为此辍朝七日。在为祖母殡殓时,赵顼看到祖母生前用过的物品,睹物思人,悲痛不止。
  曹太后一生举止谨慎,品行端庄,却并没有得丈夫仁宗赵祯的宠爱。抚养英宗赵曙,助其登上皇位,又因临朝理政,赵曙与其反目成仇。所幸赵曙的儿子赵顼与祖母曹太后其乐融融,这也是这位历经坎坷的老人晚年唯一的欣慰。
  宋仁宗养子宋英宗赵曙是个极度自私、做事不顾后果的人,仁宗去世后,身边有四个女儿,长女福康公主早已成年出嫁,可是与丈夫感情不合,两人分居长期住在宫中,十女庆寿公主、十一女永寿公主都是四岁,十二女宝寿公主只有两岁,英宗把这四位公主全部赶出宫,腾出位子给自己的儿子女儿住,对曹皇后也不孝顺。
  司马光对此痛心疾首,骂英宗忘恩负义,上奏折说:平民家族过继一个儿子,这个继承人如果对待遗孀不好,也会被同乡鄙视,更何况是天子,英宗嘉奖大臣富弼,富弼坚辞不受:公主都没地方住,我哪有脸接受封赏,而英宗却对宰相韩琦诉苦:"太后待我無恩"。小八卦认为这样的的后果多种原因造成的,也不能全赖英宗。
  百事不会做,只会做官家的赵桢处理家事却很糊涂。
  中国历史上只有六位庙号被称为"仁宗"的皇帝,赵祯是第一位被称作仁宗的皇帝,他在国事上中规中矩,基本没有大的失误,为人仁慈,不仅是对大臣,对宫中的那些地位低下的仆从宫人都很仁慈。
  赵桢是由太后刘娥养大,刘娥可不是一般人,她是慈禧太后的偶像,她原本嫁过人,因为生活艰难,打鼗鼓卖艺,被当时还是襄王的真宗看中,一步步爬上了皇后宝座,这且不算,更牛的是,她能让真宗把她前夫弄到朝廷做官,仁宗十三岁继位,刘娥临朝听政,敢穿少了一只爪的龙袍上太庙祭天,仁宗看上了王蒙正的女儿,刘娥也看上这闺女不错,把她赐给前夫哥的儿子做老婆,另外给仁宗立了性格急躁的郭皇后。
  刘太后去世,仁宗就如脱繮野马,纵情好色,连嫁了人的王家小姐,仁宗也经常传进深宫幽会。他对刘太后不满,借题发挥废了郭皇后,再立的曹皇后,是曹彬的孙女,熟读经史,性情慈爱,节俭,处事谨慎,是历史上出了名的仁慈皇后。可是仁宗又非常宠爱张贵妃,完全不把曹皇后放在眼里,张贵妃31岁暴病身亡,仁宗竟以皇后之礼发丧,曹皇后还在世,还追封张贵妃为皇后,时人称之生死两皇后。
  普通人家宠妾灭妻,家宅不宁都会有祸殃,何况后宫?赵桢前后生了十六个儿女,活下来的只有四位公主,死亡率如此之高,也是件蹊跷事。当然最可怕的后果是没有儿子继承皇位。
  皇帝的养子不好当,英宗赵曙根本不敢继位
  赵桢继位十六年,也就是快三十岁了,才有了第一个儿子,结果生下了只有一天就死了,这时候大臣们纷纷游说仁宗,让他学他爹真宗过继个儿子。
  真宗四十多了,唯一的儿子死了,很着急,就过继了侄子赵允让,谁知赵允让过继后不久,真宗就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赵桢,于是吹吹打打把赵允让送出皇宫,赵允让由太子又变回宗室子弟。
  这位赵允让别的能耐没有,生儿子的本事真厉害,一共生了二十二个儿子,赵桢又把赵允让的儿子赵曙过继到皇后名下,果然,赵曙过继来不久,仁宗的第二个儿子降生了,仁宗也学着他爹的样子,把赵曙还给了赵允让,但是在赵曙被送出宫之前,被宋仁宗封锁在皇宫,连食物都不给提供,当时没有人敢于询问赵曙情况,宰相富弼的奏折里曾提到过,为尊者讳,只好说宋仁宗被奸臣迷惑,是曹皇后偷偷送食物,其实曹皇后作为养母,仁宗虐待赵曙,她对英宗并无照顾,原因很简单:仁宗不喜欢曹皇后,有郭皇后的先例在,曹皇后不敢违拗仁宗。
  但是好景不长,仁宗的二儿子不到三岁就死了,第三个儿子也是不到三岁就死了。大臣们一直劝说仁宗再把赵曙接回宫,仁宗拖到五十多岁,病重了才再次把赵曙接回宫,名为养子,其实并无感情,宫内有个迎曙亭,让晚年的仁宗颇为感慨,看到赵曙就心里发堵。
  仁宗虽然病重,想要儿子之心不死,宫人韩虫儿迎合他的心理,谎称有孕,仁宗大喜,对她百般宠爱,仁宗去世,曹皇后对韩虫儿百般保护,纸里包不住火,"怀孕"五个月后,韩虫儿只能老实交代假孕的事情,也只是罚出宫当尼姑了事。赵曙对这件事情很介意,知道自己其实随时都能被替代。
  仁宗去世,曹皇后力推赵曙继位,赵曙心生猜忌,因为当时主政的高滔滔是曹皇后的外甥,他担心曹皇后是想让他做傀儡,将来对他不利,不敢继位,他的属下劝他:你不继位,如果别人继位了,能容得下你吗?赵曙这才继位,心胸狭隘的赵曙对仁宗夫妇都充满怨恨。
  曹皇后与赵曙斗智斗勇,大臣们给力,曹太后最终得已善终
  仁宗一死,曹皇后就粉墨登场,显示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她处乱不惊,将皇宫的钥匙收起来,并且封锁了赵祯去世的消息,然后先把赵曙叫去准备继位的事情,同时又召见了韩琦、欧阳修等大臣,希望他们支持赵曙继位,大家看到已经封锁严实的大门,都纷纷支持赵曙继位。就这样,在曹皇后的精心策划与安排之下,赵曙才顺利登基成为皇帝。
  曹皇后深知赵曙与自己没有感情,她这样做,是想有拥立之功,赵曙会感恩,谁知道赵曙是个极度自私和冷血的人,仁宗送葬的日子,儿子都得披麻戴孝,痛哭流涕。可赵曙却躲在深宫里就是不出面,就一句话:我病了。祭祀现场,就只有仁宗的遗孀曹太后孤零零一个人站在灵前。
  面对这样一个不通情理的皇帝,不能直接说赵曙装病不孝,司马光把太医院的医生都抓起来了,罪名当然是皇帝病得连丧礼都不能参加,为什么不提前报告?结果太医们拿出皇帝的体检报告,近期都是"六脉平和,体内无疾。"赵曙装病装不下去了。只能出席丧礼,只是全程半滴眼泪都没有。仁宗大敛时赵曙此时奔跑大声喊叫,史书称他是疾病发作,倒时有可能,因为他继位不到一个月忽然得了暴疾,无法处理国家大事,只能按照刘太后的法子,请曹太后垂帘听政。曹太后通晓古今史书,处理起朝廷政务十分得体,遇事援引处断,颇为适宜。
  但是这更引起赵曙的猜忌,他是仁宗养子,这个身份比较尴尬,既然他是养子,别的宗室子弟也可以是养子,也就是说曹太后可以以仁宗皇后的名义,另立养子,让他下台,所以他继位后一直想做的就是与仁宗夫妻划清界限。
  赵曙亲政后的第二个月,就是降低仁宗的女儿的公主封号,身份一降低,就没资格再住宫中,搬出宫去,把房子腾出来,给自己的女儿住。接着给自己的子女加官进爵。至于曹太后,他则从来不去请安探望。
  到后来他竟然要上自己的父亲赵允让皇考封号,皇考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如果赵允让是皇考,那赵曙的皇位也可以说是来自于他父亲,而不是仁宗,彻底摆脱曹太后控制,母子俩的矛盾公开化了。
  司马光再次联合御史台,弹劾大太监任守忠。其中的一条罪状是赵曙和曹太后失和,完全是任守忠挑拨的。这是给双方一个台阶下,最终任守忠被发配外地,赵曙到曹太后宫里承认错误。两宫的势不两立的态势暂时得到缓解。
  刻薄的英宗只活了四年就去世了,继位的宋神宗和曹皇后两人关系很好,曹皇后对孙子照顾有加,宋神宗对曹皇后也十分孝顺。曹皇后去世之后,宋神宗专门为曹皇后辍朝七天,厚葬了曹皇后。
  仁宗的四位公主,命运各不相同。
  仁宗的生母出身寒微,为了补偿母家,他把自己的长女福康公主嫁给了舅舅的儿子李玮,这是一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李玮长相丑陋,父亲是个卖纸钱的,生母杨氏是个小妾,夫妻俩连貌合神离都算不上,福康公主情愿把太监怀吉知心朋友也不搭理李玮,而杨氏偷窥两人谈话被公主侍从发现,双方发生激烈争吵,盛怒之下,公主打了杨氏,哭啼啼夜叩宫门回娘家。
  日子过成这样,和离是最好的结局,可是司马光为首的一帮谏臣,认为公主娇纵,夜叩宫门违反宫规,殴打婆婆失仪,如果再和离休夫,会给天下女子错误示范,仁宗无法,只好含混把福康公主留在宫中。英宗继位把几位公主赶出皇宫,福康公主只能再回李玮家,没有父亲撑腰,英宗又是如此态度,驸马李玮趁机报复,福康公主被虐待而死,年仅三十二岁,神宗吊丧,发现她住的地方阴暗潮湿,连仆人都没有,被子都长了虱子,长公主自己生炉子脸被烧伤破相,神宗恸哭不已。
  另外三位公主,都被神宗继侠后接回皇宫,重新享受公主封号,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宝寿公主在史书上的记载并没有过多记载。这其实是件好事,说明公主一生顺遂。这位宝寿公主在1112年去世,享年51岁。
  永寿公主下嫁左领军卫大将军曹诗。曹诗长得风流潇洒,玉树临风,才华横溢。但是窗宋代规定驸马不能做高官,娶了公主就断送了自己的仕途。曹诗对此十分不满,心中抑郁,便沉迷酒色,生活奢华,对公主也不好。公主因此抑郁成疾。曹诗又对皇室隐瞒公主的病情,延误了治疗,导致她一病不起,年仅24岁逝世。
  最幸运的是庆寿公主,被称为"史上最长寿的公主",活了八十六岁,这来自于良好的基因,她的母亲周贵妃活了93岁,儿子钱忱活了83岁。庆寿公主一生的命运非常幸运。她历经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七朝,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掳走二帝,皇子公主包括1岁多的婴儿都没有放过。但是,这位庆寿公主却没有被掳走。因为她被金兵遗忘了。
  她逃过一劫,南渡到杭州。当时的皇帝是宋高宗赵构,按照辈分,赵构是庆寿公主的曾孙辈,所以宋高宗对这位太姑奶奶非常尊敬,每次与公主会面时,必然要俯身作揖,行晚辈之礼。对她的子孙也格外照顾,在台州为老公主打造了一座高级行宅,让她颐养天年。她去世后,宋高宗辍朝五日,并亲自到她的府第去祭奠她,还为她的子孙全部加官一等。她应当算是仁宗皇帝最幸运的女儿了。
  由于曹皇后生前不得仁宗赵祯圣宠,且无子女。所以按照常理曹皇后在赵祯赵官家身后,必然下场凄然。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曹皇后经历三朝,做到了太皇太后,一直活到了元丰2年(1079年)病逝,年64岁,谥号"慈圣光献皇后"。
  曹皇后的结局和刘娥一样,成为了宋朝第2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但途径完全不一样。刘娥最初得益于曾经受过赵恒的圣宠,而曹丹姝靠的是"忍"。
  赵官家不待见她,在她活着的时候,封宠妃张贵妃为温成皇后,她忍;赵官家临终说胡话,说"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吓得张茂则要上吊自杀(所以《清平乐》里面,张茂则和曹丹姝的关系不是空穴来风),曹皇后仍然忍了。不但忍,还把宰相文彦博拉出来做危机公关。
  嘉祐8年(1063年),赵官家赵祯驾崩,曹皇后很干脆,把宫里的钥匙全收到,把仁宗养子赵曙叫进宫,等到天亮,又把韩琦、欧阳修等人叫进宫,要他们支持赵曙即位,否则谁都别出去。
  赵曙毕竟不是仁宗以及曹皇后的亲生儿子,因此上一代发生的事情,在这一代也注定会以不同的形式发生。
  赵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曹皇后在处理这方面的水平要比刘娥更高明。曹皇后直接放权给赵曙亲自理政,自己表示不干涉。
  赵曙捡了大漏了,本以为自己可能是一个傀儡,没想到一下子自己就得了实权。所以折腾了一个月,把自己折腾病了。
  既然赵曙生病了,那么政务实际又交还到了曹太后手里。这下子赵曙就不太高兴了,就各种找事闹不和谐,和曹太后各种过不去。人家本来已经把大权交给你了,是你自己不争气,生病了不能理政,你能怪谁?
  于是赵曙可能也知道自己命不久长,所以只争朝夕。不但继续耽于享乐,而且开始为家人考虑,赵曙把仁宗留下的4个幼女(主题中提到的公主们)全部迁出原来的宫殿,让自己的女儿迁进去,这些公主的命运也真是够惨的。
  这个举动,实在是不应该,坐实了自己"忘恩负义"。这个事情让司马光大为光火,直接就上书要"开战",还是韩琪这个老油条比较会和稀泥 ,"这是因为皇上身体不好,所以就做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等身体好了以后,就不可能再发生这种事情了。"
  但是赵曙并不知道自己此举,让曹太后垂帘听政,更加名正言顺了。
  后来赵曙的病时病时好,病一好,就鼓捣着众臣跟曹皇太后提议交权,曹皇后也很大方,你要我交我立马交,而且话非常漂亮,我也没打算垂帘听政,是皇帝身体不好,你们要我垂帘听政的。刚交出去不久,赵曙又病了,大臣们又来劝曹皇太后,还得麻烦您继续垂帘听政。
  结果赵曙在4年后驾崩了,不过30来岁,可惜了。不过好歹立了长子赵顼(也就是后来的宋神宗)为太子,也算是有国本了。
  曹太皇太后跟赵顼隔代亲,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平时上朝结束,赵顼跑到屏风后面等曹丹姝一起去吃饭,吃饭的时候,曹丹姝还亲自喂赵顼。这就是传说中的上慈下孝,其乐融融。
  再后面的事情这篇就不讲了,总之朝皇后靠着隐忍,靠着背后的那帮勋旧,一直稳坐钓鱼台。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她出身很好,是枢密使周武恵王曹彬的孙女,明道二年(1033)十二月,郭皇后被废,曹氏诏聘入宫,这就能看出来她和仁宗的婚姻其实含有政治联姻的味道。景祐元年(1034)九月,被册立为后。嘉祐八年(1063)三月 三十日仁宗去世,四月英宗即位, 曹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在大宋,当了皇太后就厉害了,还记得仁宗的养母太后刘娥吗?很厉害吧!英宗即位的时候32岁,即位时间补长,就生病了,而且病的挺重,无法处理朝政。所以韩琦等宰执商议请太后垂帘听政,权同处分军国大事。
  曹皇后于是成了宋朝第二个垂帘听政的太后,权力也是很大的。不过因为有之前刘娥的例子,大臣很怕曹太后也一样的贪恋权力,这一垂帘就不撤了。司马光第一个上书,告诫曹太后要"近贤臣,远小人",其实我看就是让曹太后近他司马光。然后还说什"若赵氏安, 则百姓皆安,况于曹氏,必世世长享富贵明矣",然后又说你如果光想着你们曹家,不想着赵家,那会导致天下不安,你们曹家能安定的了吗?
  其实司马光就是对曹太后警告加威胁。其实曹太后对权力没有那么迷恋,而且对自己家人也没想多照顾,总的说来,她没什么权力欲,所以她对涉及到太监内臣和他们曹家的事并没有一丝偏袒。而且这个时候相宰大臣的势力很大,英宗也已经32岁,形势和当初仁宗以幼小即位根本就是俩回事。曹太后垂帘的时候,从来不说自己的意见,遇到犹豫不决的事情,都是和大臣吗说:再议,公辈更议之。总之让大臣们把事在朝堂之上聊透,然后做出决定。
  之后英宗的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调制,好了,韩琦又给曹太后施压,让她还政给英宗,曹皇后就同意了。
  有意思的是,曹皇后和英宗之间有些矛盾,曹皇后不是英宗的亲妈。所以英宗就认为太后对我无恩,而曹太后觉得英宗不好,不恭敬,没感情。俩个人也没啥之间的冲突,都是找大臣聊。
  曹太后找韩琦,说英宗对我不恭,搞的我都觉得没地方呆了,韩相公你得给我做主啊,韩琦就和她说你不要这样啊,你也知道英宗太不是有病吗?病人做出来的事你和他计较什么呢,他不是真的对你不恭。你是他妈,还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子吗?---"此病故耳, 病已,必不然。子病,母可不容之乎? "
  欧阳修也劝曹太后,说您看仁宗在的时候,谁不知道您德性好啊,张贵妃那样的,你都能容,现在换成您儿子了,怎么反到容不了了呢。---- 昔温成之宠,太后处之裕然,何所不容。今母子之间而反不能忍耶? "
  英宗也找韩琦,有时候也找欧阳修。说太后对我无恩。韩琦就说什么是孝顺?就是父母不慈爱但是孩子还一样孝顺,这才叫孝顺,您看舜就是真正的大孝子。再说了,天下那里有父母真的不慈爱的呢?--- 政恐陛下事太后未至,父母岂有不慈爱者?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北宋的大臣也真是够操心的。
  曹太后有智慧,但是她也比较不幸,作为一个女人,自己的丈夫不疼爱自己,自己又没有生养。英宗呢,不是自己的亲儿子,和自己又不亲。但是英宗也不敢真对曹太后怎么样,毕竟北宋的大臣和谏臣也是一股势力,虽然韩琦,欧阳修站在英宗立场,但是还有枢密使富弼向着曹太后呢。
  一牵扯皇家,就是这么错综复杂。
  宋仁宗在位时,曹皇后是很不得宠的,而且她也无儿无女。那么,宋仁宗去世后,后来的皇帝又是怎么对待她的呢?
  (宋仁宗剧照)
  准确地说,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继后。
  说起来,宋仁宋虽然是九五之尊,然而他却是个连婚姻都不能做主的人。
  宋仁宋早在择选后宫嫔妃时,就看中了姿色艳美的王氏,所以他就向皇太后刘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谁知刘娥转手却把王氏许配给了刘美(刘太后的前夫龚美)的儿子为妻。
  不过刘娥还是精心挑选了几个出身高贵的少女入宫,以做皇后人选。这其中不仅有开国功臣郭崇的孙女郭氏,还有已故的左骁卫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
  宋仁宗见张氏貌美,便想立她为皇后。结果刘娥再次忽视了宋仁宗的愿望,直接替他作主,把出身更为贵重的郭氏册封为了皇后。
  这让宋仁宗耿耿于怀,并且对郭皇后极为冷淡。
  待刘娥病逝后,开始亲政的宋仁宗便以"长久未生育皇子"为由,废了郭皇后。
  原本,宋仁宗以为这次立谁为皇后,自己终于可以说了算了。
  于是他在挑选秀女的时候,又看重了妩媚动人的陈氏。由于陈氏得他欢心,他便想立陈氏为皇后。
  但是大臣们却极为反对,表示"贱者不足以母仪天下"。
  原来,陈氏虽然长得漂亮,人又乖巧,但她却是茶商之女,出身显然不具备做皇后的条件。
  所以在大臣们的劝说下,宋仁宗最终只得把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女曹氏册立为了皇后。
  (曹皇后剧照)
  曹氏的出身也确实是数一数二的。她不仅是将门之女,而且她出身于宋朝的高门大族"真定曹氏",且她的祖父曹彬还是功勋卓越的开国元勋。以致宋真宗在位时都不免感慨:"国朝将相家,能以身名自立,不坠门阀者,唯李昉、曹彬尔。"
  不仅出身好,曹氏还贤淑有德,熟读经史,并且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可惜宋仁宋是个颜值控。因为曹氏的姿色不算出众,因此曹氏的优点也就全得不到他的注意了。
  所以,曹氏虽然贵为正宫皇后,她却和郭皇后一样,备受宋仁宗冷落。
  当时,宋仁宗很宠爱张氏。
  说起来,张氏出身低微,她的母亲是大长公主府中的舞女。早在张氏小的时候,大长公主便因她姿色出众,把她送到了宫中,并交托给了宫妇贾氏抚养。
  在贾氏的调教下,张氏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便出落得艳丽无双,且能歌善舞,颇有再世赵飞燕的模样。
  果然,张氏初次在宋仁宗的酒宴上表演歌舞时,便凭着她过人的姿色和优美的舞姿,吸引住了宋仁宗。
  于是,张氏不仅得到了宋仁宗的临幸,而且还因为聪明乖巧得到了他的宠爱。
  此后,张氏在后宫中的地位,亦在短短几年中,从最低的御侍,很快晋升为仅与皇后一步之遥的贵妃。
  恃宠而骄的张贵妃,知道宋仁宗不宠爱曹皇后,因此她不仅对曹皇后颇有失礼之处,而且她还违背宫廷法度,处处僭越,享受皇后才有的规格。以致大臣们都忍不住向宋仁宗告状,而宋仁宗却总是置之不理。
  (张贵妃剧照)
  有一次,张贵妃想坐皇后的轿子出游。对于张贵妃的要求,宋仁宗一向没有意见。所以他就让张贵妃去向曹皇后借她的一应轿銮等。
  宋仁宗原本以为曹皇后一定会狠狠教训张贵妃。毕竟身份有别,再说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曹皇后也一定会借机说张贵妃"无礼僭越",狠狠报复张贵妃才是。
  到那时候,宋仁宗就正好抓住曹皇后的不是,废掉她的皇后之位。
  没想到,张贵妃不久就春风满面地回来了,原来曹皇后不仅没有斥责她一句,还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她。
  生性仁厚的宋仁宗见曹皇后如此大度,反而觉得张贵妃有些胡闹了。所以他就以"礼仪章法,上下有序"为由,哄张贵妃说,如果她以后再用皇后的仪杖出游,一定又会惹朝臣非议,因此最好不用。一心想做皇后的张贵妃,也就只好作罢。
  由于曹皇后从不和张贵妃计较,又对宋仁宗谨慎有礼。再加上她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她平时也极为俭省,对待其他嫔妃也非常公正。因此她不光得到前朝大臣们的称赞,后宫上下亦对她极为尊重。
  这样一来,宋仁宗竟找不到能废掉曹皇后的证据了。
  1035年,由于迟迟无子,宋仁宗便把濮王赵永让年幼的儿子赵宗实收为养子,并交给曹皇后抚育,只是不曾把他立为太子。
  几年后,苗贵妃居然给宋仁宗生下了皇子赵昕,这让宋仁宗高兴不已,马上又把赵宗实给送回了濮王府。
  只是宋仁宗没想到,赵昕仅活了2岁就夭折了。自那以后,宋仁宗的后宫再也没有皇子诞生了。
  1062年,已经50多岁的宋仁宗终于接受了无子的现实。他在包拯和欧阳修等大臣的劝谏下,最终把赵宗实立为了皇太子,并赐名赵曙。
  (赵曙剧照)
  次年,宋仁宗暴病而亡。由于事发突然,曹皇后为了让赵曙顺利登基,于是她代宋仁宗发布遗诏,让赵曙继承帝位且登基称帝,而曹皇后也被尊为皇太后。
  按说曹皇后虽不得宋仁宗宠爱,但赵曙却是从小得她抚养。再加上赵曙能顺利登基,她也功不可没。所以曹皇后之后的人生应该是母慈子孝,安享幸福晚年了。
  但事实上,赵曙虽然做了皇帝,但他对宋仁宗和曹皇后却毫无感激之情。毕竟他也知道,他虽然是宋仁宗和曹皇后的养子,但当初只不过是太子的候补队员罢了。
  所以,赵曙继位后,就把宋仁宗没出嫁的公主给赶出了皇宫,并且不给她们享受公主该有的待遇。
  此外,赵曙一门心思,要给生父濮王赵永让追封皇考。
  赵曙的做法,自然遭到曹太后反对,为什么呢?
  曹太后深知,如果赵曙将其生父追封为太上皇,那么她的角色定位就尴尬了。
  此外,赵曙继位不久便病重在床。由于他不能理政,所以在大臣的劝谏下,他又不得不下诏让曹太后代为摄政。
  不过,赵曙对曹太后颇为忌惮,总疑心她会学章献明肃皇后刘娥那样,一直把持朝政,因此两人平时关系并不和睦。
  赵曙病愈后,曹太后便归政于他,这才缓解了两人的关系。
  不过,赵曙再次提出为生父追封皇考之事时。曹太后态度坚决,始终不同意给赵永让追封太上皇的名号,而这也让两人的关系愈发疏远。
  不过,赵曙是个短命的皇帝,在位4年便因病去世了。
  好在赵曙在病重时,听从大臣的建议,把长子赵顼立为了皇太子,所以19岁的赵顼在曹太后的帮助下,得以继承了帝位,是为宋神宗。
  赵顼继位后,曹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
  最为难得的是,赵顼对曹太皇太后极为孝顺。不仅每天都要问安,还经常准备小惊喜让曹太皇太后高兴。除此外,赵顼还带着曹太皇太后游山玩水,并且每次出游,赵顼都走在前面,亲自扶着曹太皇太后。
  正是在赵顼的细心照料下,曹太皇太后的晚年过得非常满意。只怕曹太皇太后也没想到她这个丈夫不疼,儿子不爱的人,居然还有这样的好福气。
  (参考史料:《宋人秩事汇编》《宋史》等)
  历史上,宋仁宗赵祯是没有儿子的,那么他去世后,后辈人是怎么对待他的皇后曹氏和女儿的呢,曹皇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很多人都只知道北宋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人是赵祯之嫡母刘娥,却不知曹皇后就是第二个临朝称制之人。曹皇后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其人生经历堪称传奇,故事也不比刘娥少。
  赵祯悲催的婚姻,一点自主权都没有,两任皇后都是别人帮他选的。
  赵祯出生于1010年,其母李氏是刘娥的一个侍女。刘娥当初为了争夺皇后之位,于是宋真宗赵恒临幸李氏,李氏后来果然产下一子,但被刘娥据为已有。
  由于刘娥一直封锁消息,所以赵祯一直都认为刘娥就是自己的生母,直到刘娥去世之后才真相大白。
  1022年,13岁的赵祯继位为帝,刘娥则封为皇太后,开始临朝称制。
  1025年,刘娥开始给赵祯选择皇后。
  赵祯原本看上了有倾国倾城之姿的蜀女王氏,但刘娥觉得王氏太过美丽,便以"妖艳太甚,恐不利少主"为由棒打鸳鸯,并将王氏许配给哥哥刘美之子刘从德为妻。
  刘美不是别人,正是刘娥入宫前的丈夫龚美,刘娥得势之后提拔他入朝为官,作为外戚势力在朝中支持自己。
  刘娥的这一举动极大伤害了赵祯,但这还没完。
  后来,刘娥又找了两位美女供赵祯选择,一个是已故中书令郭崇之女郭氏,一个是已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
  这时候赵祯已经有反抗情绪了,但没办法,刘娥之命不可违背,所以他就选择了自己更加喜欢的张氏,准备立她为皇后。
  但刘娥又不同意,她认为郭氏更好,还在没有跟赵祯商议的情况下,下诏立郭氏为皇后,立张氏为美人,这再一次深深伤害了赵祯。
  更为可气的是,因为有刘娥作为靠山,郭皇后骄横自恣,竟然学习刘娥的做法,将后宫给垄断了,一直到刘娥去世之后还依然如此。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郭皇后自己无法生子,还对后宫的垄断,这是造成赵祯子孙稀少的原因之一。所以当刘娥去世之后,赵祯就开始宠幸张美人和尚美人等妃子,完全将郭皇后冷落起来,这让她醋意大发。
  有一次,嫉妒心极强的郭皇后竟然当着赵祯的面殴打尚美人,赵祯上前维护尚美人,结果被郭皇后误打了一巴掌。
  赵祯原本脾气是很好的,但挨了这一巴掌之后,他最终选择不再沉默,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以"皇后无子"为由废黜了郭皇后。
  因为后位空虚,朝廷便开始为赵祯挑选皇后,赵祯看上的是寿州茶商之女陈氏,但大臣们却推荐了北宋开国功臣曹彬的孙女曹氏。
  这两个女子都不错,但大臣们却坚持说,陈氏出身低微且毫无见识,曹氏出身名门且贤良淑德,所以更加优秀,还逼着赵祯立曹氏为皇后,赵祯最后无言以对,只得同意。
  可怜赵祯作为皇帝,竟然连自己选择皇后的权利都没有,先后两任皇后都是被人替自己选择的,所以他都不满意。
  曹皇后的自我救赎之路,终获宋仁宗赵祯的宠爱。
  曹氏出身很好,祖上在晋朝时期就是大将,祖父曹彬是北宋赫赫有名的开国功臣,父亲曹玘是当朝太师,家族十分显赫。
  曹氏长得还不错,而且温婉可人,品行端正,知书达理,贤良淑德,可以说是当皇后的绝佳人选了。
  讲道理来说,这样一个人,赵祯应该是会喜欢的,但因为曹氏不是他自己选的,所以有些排斥心理。
  事实上,曹氏之前曾短暂嫁过人,但这在宋朝并不是啥大事,刘娥就是如此,而且宋朝皇帝似乎都好这一口,赵祯自然也没当回事了。
  1034年,18岁的曹氏和24岁的赵祯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曹氏自此成为赵祯第二任皇后。
  不过结婚之后不久,赵祯就将曹皇后扔在了一边,而是专门宠爱张美人等妃子。有一次赵祯差点就废掉曹皇后改立张美人为皇后了,但好在大臣们死谏,赵祯这才作罢。
  张美人后来去世,赵祯更是追封她为皇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在表达对曹皇后的不满情绪。
  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曹皇后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宽容大度,对赵祯以诚相待,对赵祯喜欢封妃子也礼遇有加,还将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
  时间一长,赵祯就慢慢发现曹皇后是个品德高尚之人,也知道自己对她带有成见是不公平的,所以开始慢慢尝试改变自己,但毕竟面子上又拉不下去,所以就时常派人人去赏赐东西给曹皇后,夫妻感情因此有了缓和的趋势。
  为了得到赵祯的宠爱,曹皇后其实也使用过一些小手段,但十分高明。
  就比如说,有一次曹皇后只是生了小病,她便卧倒在床不起来了。赵祯听说此事后,便亲自去看望,还请了很多御医去诊断,但曹皇后都说没有效果。
  赵祯就开始着急了,便时常陪伴曹皇后,曹皇后因此有了更多机会与赵祯培养感情。
  后来曹皇后对赵祯说只有她家乡的一个民间医生可以治好她,赵祯便派人去请,后来果然治好了曹皇后。
  曹皇后用自己生病来引导仁厚的赵祯尝试关心自己,效果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后来赵祯时常去她那儿过夜,两人的感情也因此开始升温。
  但这还没完,曹皇后利用一件事彻底抓住了赵祯的心。
  因为赵祯一直无子,所以他在1035年的时候将堂兄赵允让之子赵宗实(即赵曙)接到宫中当皇子抚养。
  刚好那时候曹皇后也将自己的亲侄女高滔滔养育在宫中,她便对赵祯说,我看赵宗实和高滔滔经常在一起玩,情投意合,不如我们各自做主,让他们成亲吧。
  赵祯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便答应下来。
  "天子娶妇,皇后嫁女",这件事在当时十分轰动,因为这是难得一见的帝后联姻,在当时被传为佳话。
  自从亲上加亲之后,曹皇后的地位因此得以稳固,也越发受赵祯宠爱,只可惜她也没能生下一男半女,这是她的一大遗憾。
  1048年,曹皇后还救了赵祯一命。
  这一年上元节,几个作乱的士兵冲向赵祯寝宫,准备发动政变。那时候曹皇后刚好在赵祯寝宫,赵祯见有人叛乱,撒丫子就跑,只留下曹皇后率领一帮太监宫女抵抗。
  曹皇后也不惧怕,领着众人跟叛军厮杀,结果大获全胜,展示出了巾帼风度,受到了赵祯的极高评价,还被允许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国事。
  至此,曹皇后在赵祯心中的地位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了,这与二人当初结婚时的情形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了,曹皇后才貌双全,品学兼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都是她应得的。
  曹皇后拥立英宗赵曙,但赵曙作为养子做得并不好。
  时间来到1062年,赵祯已经年过五十了,他曾有过十六个孩子,其中三个皇子,但大多都夭折了,最后只剩下四个女儿。
  在包拯和欧阳修等人的建议下,赵祯正式认赵宗实为皇帝,并为他改名为赵曙。
  要说赵曙这个皇帝养子当得也确实不容易,从小就被接到宫中当备胎,后来因为赵祯有了儿子而几次被送出宫,但最后赵祯的儿子都死了,所以他最终还是回来了。
  但长久以来,赵曙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因为他的位置太尴尬了,很容易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也造成他时常担惊受怕,因此身体素质不太好。
  但好在赵曙娶了曹皇后的侄女高滔滔为妻,而曹皇后对他也很好,不但亲自抚养他,还非常支持他成为皇太子。
  1063年,五十三岁的赵祯去世,赵曙在曹皇后的拥立下继位为帝,是为宋英宗。
  赵曙做皇子的时候小心谨慎,对曹皇后也十分孝顺,但他成为皇帝之后,就做了很多不地道的事情了,竟然将赵祯的三个未出嫁的女儿都赶出宫去,然后将自己的女儿接到宫中居住,俨然是撕破脸的节奏。
  曹皇后那时候虽然已经是太后了,听说此事很是不快,但是又无可奈何。
  不过赵曙继位刚四天,就因为生病而卧床不起了,在韩琦等人的建议下,曹皇后开始临朝称制,时间长达一年多。
  这本来就是无奈之举,但宋英宗对此耿耿于怀,病愈之后逼宫夺权,对曹皇后也越发冷落,到最后甚至连请安都免了。
  曹皇后找韩琦和欧阳修等人诉苦,没想到他们竟然以赵曙刚刚病愈为由,劝她作为太后要大度一点。这实在是太荒谬了,宋朝以孝治国,韩琦和欧阳修说这话明显是在讨好赵曙。
  这还没玩完,赵曙后来又想给自己的亲生父亲上尊号为皇考。但很显然,赵曙已经过继给赵祯为子了,那么皇考只能是赵祯,赵曙的父亲赵允让只能是皇伯,曹皇后等众多大臣都是持此意见的。
  但韩琦和欧阳修等人又当起了搅屎棍,竟然力主尊赵曙的父母为皇为后,这极大伤害了曹皇后的感情,她与赵曙的关系也越发冷落。
  不过赵曙是个短命鬼,做了仅仅四年皇帝就去世了,曹皇后又拥立其长子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
  曹皇后跟神宗赵顼祖孙情深。
  与赵曙不同的是,赵顼是个极其孝顺的人,对曹皇后十分优待,还重新安置了爷爷赵祯的几个女儿。
  赵顼是个喜欢推陈革新的人,一继位就召王安石入京担任宰相,开始变法。而曹皇后对孙子赵顼的变法十分支持,但又能及时提醒他,哪些东西可以变,哪些东西不能变。
  当王安石变法出现了一些副作用的时候,曹皇后又能及时指出,但她并不拿主意,而是让赵顼自己抉择。
  因为曹皇后不轻易干政,所以赵顼就越发孝顺她,凡是要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都要亲自去请教曹皇后。
  后来王安石被保守派围攻,曹皇后为了保全他,也为了保住赵顼的面子,便做主将王安石贬黜到外地,从而让朝政稳定下来。
  跟赵顼一样,曹皇后也是个极其尊重文人的人,苏轼因为在乌台诗案犯了法,眼看就要被严肃处理了,曹皇后即使站出来,说苏轼一门三杰,可不能因为他写了几句诗就将别人给定成死罪。
  赵顼听取了曹皇后的建议,苏轼因此获救。
  到了曹皇后晚年,眼看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赵顼心急如焚,便想各种办法让她开心。
  就比如说,赵顼曾让打造了一副用黄金和珠宝装饰的轿子,让人抬着曹皇后四处游玩,曹皇后感到十分欣慰。
  曹皇后对孙子赵顼也是十分关心的,有一次她想起赵顼曾说自己喜欢珠子鞍辔,便命人打造了一副送给赵顼,赵顼感动得热泪盈眶,亲自到曹皇后宫中拜谢。
  祖孙感情如此和睦,一时间传为美谈。
  按道理说,曹皇后在神宗朝如此受优待,她的娘家人应该显贵才对。可实际上,曹皇后严格限制自己的兄弟子侄在朝廷担任官职,甚至赵顼想要封赏她的家人,也都被她拒绝了。
  不仅如此,曹皇后还时常派人去调查曹家人的行为,有时候也会定时派人去监督王公大臣和仆从,他们一旦犯错就要惩罚,一丝一毫也不通融,因此当时满朝上下之人都严格要求自己,不敢越雷池一步。
  也正是因为默默对国家做出了这么多贡献,赵顼对她越发尊重,到后来主动请求她辅助自己处理国事,但被她拒绝,只是答应提一些意见。
  1079年,63岁的曹皇后去世,赵顼十分悲伤,辍朝七日,还为曹皇后举行了隆重葬礼。
  有一次赵顼在宫中看到了曹皇后生前通过的物品,触景伤情,竟然嚎啕大哭起来,一度不省人事,可见他跟曹皇后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总体来说,曹皇后一生也是极为传奇的,也是过得不错的,除了养子宋英宗赵曙不那么孝顺之外,孙子宋神宗赵顼对她还是很好的。
  从功绩上来说,曹皇后走的路子跟她婆婆刘娥也是相当不一样的,她更加看重大局而不是个人私利,行为更加检点,品德也更加高尚,做的事都是对国家有利的,足以让后世之人为她歌颂。
  宋仁宗在位四十年恭俭仁恕,确实是一位不错的好皇帝,至少保了大宋江山四十余年太平无忧。宋仁宗一生宽厚仁慈,却对自己的两个皇后实在不怎么样,关于这个可以这么说:宋仁宗喜欢的妃子做不成皇后,而他不喜欢的偏偏就做了皇后,他还无法改变这种局面。
  宋仁宗的两位皇后都是他的养母为他选择的,拒绝不得,也喜欢不上。他的第一任皇后是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孙女,是赵祯的养母章献皇后刘娥看中的皇后人选,尽管当时赵祯更喜欢张美人,也不得不屈从于刘娥。
  不过,刘娥在世的时候,郭皇后还能好好的待在皇后位子上,刘娥一去世,赵祯对这个皇后就没有半分情谊了,开始着手废后事宜。尽管有范仲淹等人极力劝阻赵祯废后,但赵祯还是废黜了郭皇后,让其出家入了道观。
  废郭皇后的同时,赵祯还做了一件事,即追封已经去世了五年之久的张美人为皇后,而枢密使曹彬的孙女曹氏也在同一时间奉旨入宫,被继刘娥之后成为皇太后的赵祯的养母章惠皇后杨氏(杨太后)看重,于是曹氏第二年被立为皇后,同样不被赵祯所喜欢。
  曹皇后和郭皇后虽然都不被赵祯喜欢,但曹皇后不同于郭皇后的嚣张跋扈,她更加的隐忍,又有谋断,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被人挑不出任何的错处来,所以,即便曹皇后一生无子,但她还是成为宋朝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历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
  尽管赵祯再怎么不喜欢曹皇后,但曹皇后还是做了近三十年的皇后,在这三十年里,出身真定曹家的曹皇后尽显大家之风,性情温和、谨慎节俭、宽容隐忍同时该霸气的时候就霸气。她是真的凭借自己的能力坐稳了皇后的位子。
  不过,即便曹皇后再怎么温柔贤惠,赵祯还是喜欢不起来,这可以从三件事中体现出现:
  其一,1048年曾发生过坤宁宫宫变,这一年的正月,有卫士作乱,直逼赵祯的寝殿,曹皇后怕赵祯受伤,因此阻止赵祯外出查探,而她本人沉着应对,先是传唤王守忠进宫平乱,又派人提着水桶预防乱兵点火,更是许诺论功行赏,在曹皇后的一番安排下,乱局很快被控制住。
  只不过,事后赵祯不仅没有赞赏曹皇后,反而指责曹皇后自导自演了一出好戏,为的就是邀功,为此,宋仁宗甚至想要废了曹皇后。但曹皇后毕竟不是郭皇后,不是赵祯想废就能废的。
  其二,赵祯曾试图废了曹皇后,而让宠妃张氏做皇后,但一直实现不了,等到1054年张氏去世之后,赵祯以皇后之礼葬张氏,更是追封张氏为皇后,谥号为温成,即温成皇后。曹皇后尚在世,赵祯就追封张氏为皇后,这是狠狠地打了曹皇后的脸,但曹皇后并不在意,依旧做自己该做的。
  其三,曹皇后越是没有任何错处,赵祯就越是生气,赵祯生病,意识混乱的时候,甚至大喊"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足可见赵祯对曹皇后的讨厌。
  但再讨厌也没有用,赵祯到死都没有撼动曹皇后的位置。赵祯死后,赵曙继位,即宋英宗。赵曙并不是赵祯的儿子,而是侄子,说起来,宋仁宗虽然一生宽厚仁慈,但他在子嗣一事上确实是让人惋惜。宋仁宗一生曾有三个儿子十三个女儿,然后大部分都夭折了,真正活下来并长大的只有五个女儿而已。
  所以只能从宗室中寻找继承人,赵曙就这样被选了出来,成为宋仁宗的继承人,并在宋仁宗去世之后继位,那么,宋英宗继位之后,又会怎么对待宋仁宗的皇后和五个女儿呢?这就不得不提赵曙的以前,赵曙在四岁的时候就被领进宫中养在曹皇后的名下,以备不时之需。
  也就是说,如果将来宋仁宗真的无子,赵曙就会是太子,如果宋仁宗将来生下了儿子,赵曙的位置就尴尬了。所以赵曙在宫中的日子并不怎么样,当赵曙在宫中生活了两年后,宋仁宗迎来了他一个儿子,只不过生下来就死了,所以赵曙暂时安全了。
  又过了两年,宋仁宗的次子出生,眼看着这个儿子似乎能长大,所以赵曙就被送回了亲生父亲身边,这个时候赵曙才八岁。
  这一进一出对赵曙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后来他越发谨慎,朝廷授予他的官职,总是一再推拒,而宋仁宗也一直在盼着自己的亲生儿子出生长大,只不过三个儿子都没有活过三岁,只能在1062年立赵曙为皇子,这个时候赵曙还叮嘱身边的人看好自己的房子,万一将来宋仁宗再有了儿子,他还会回来。只不过宋仁宗第二年就去世了,留下遗诏让赵曙继位。
  成为皇帝之前的这段经历对赵曙来说谈不上愉快,他对宋仁宗并没有感激之情,反而隐隐有不痛快之意,自然不会善待宋仁宗留下来的一后五女。
  赵曙对宋仁宗的五个女儿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他虽然将这些公主都晋封为长公主,但却让他们搬离原来的居所,给他自己的女儿们腾地方,而这些长公主都被要求住进了闲宫,闲宫是什么地方呢?其实就是类似于冷宫的地方,偏僻又荒凉,这从富弼和司马光的奏疏中就可以看出来。富弼曾上疏:"向者窃闻先帝诸公主,陛下易其所居,以安己女,此知者尤甚动心,亦未尝闻陛下略加恩煦。"又有"其所急而宜先者,惟是仁宗一后五女……切在陛下照恤之,恩怜之。"
  司马光也曾上疏:"先帝擢陛下于众人之中,自防御使升为天子,唯以一后数公主属于陛下,而梓宫在殡,已失皇太后之欢心,长公主数人皆屏居闲宫,希曾省见。"
  从富弼和司马光的奏疏中,不难看出宋英宗对宋仁宗的留下来的一后五公主并未善待。富弼是在宋英宗继位不久之后就进谏的,而司马光则是隔了两年之久又进谏的,这说明宋英宗并未听从富弼的建议,依旧一意孤行,并未善待五位公主。
  与五位公主的遭遇有所不同,曹皇后虽然也为宋英宗所不喜,但她毕竟是皇太后,而且,宋英宗刚继位就生了一场大病,由曹太后垂帘听政,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在这段时间内,曹太后和宋英宗之间的矛盾渐渐多了起来,幸有韩琦和欧阳修等人在中间调和,两人之间的关系才渐渐缓和。
  但等到宋英宗病好,曹太后还政于宋英宗之后,两人之间又有了大的矛盾,即给已逝的宋英宗之父一个名分,曹太后自然坚持将其定为宋英宗的皇伯,而宋英宗则希望将其定为自己的皇考。
  这不仅是宋英宗和曹太后之间的战争,更是引发了朝堂上长达一年半的争论,最终曹太后退了一步,宋英宗胜出,其父被追尊为皇考。
  总起来说,宋英宗和曹太后之间矛盾不断,但也没有闹成太大的事,当然也是因为宋英宗为帝时间不长,做了三年多的皇帝就去世了。宋英宗去世之后,其子赵顼继位,即宋神宗。
  也许真的是隔代亲。宋神宗和曹太皇太后的关系倒是极好,宋神宗不仅对她很是孝顺,就是对宋仁宗的那些公主也很好。
  嘉祐八年三月初旬,受了一辈子窝囊气的宋仁宗在福宁殿去世,享年54岁。皇子赵曙按照遗诏即位,就是宋英宗。
  仁宗皇帝驾崩的时间是午夜时分,曹丹姝为防止发生宫变,立即将宫门所有钥匙全部收在身边,等到黎明之际召集皇子赵曙、韩琦、欧阳修等人入宫商议皇帝的归属问题。
  宋史记载:帝夜暴疾崩,后悉敛诸门钥置于前,召皇子入。及明,宰臣韩琦等至,奉英宗即位,尊后为皇太后。
  宋英宗即位后曹皇后就放权给他,让他自行处理国事。 不成想,英宗乐极生悲不到一个月忽然得了暴疾,无法处理国家大事,只能按照刘太后的法子,请曹太后垂帘听政。曹太后通晓古今史书,处理起朝廷政务十分得体,遇事援引处断,颇为适宜。
  宋史记载:中外章奏日数十,一一能纪纲要。检柅曹氏及左右臣仆,毫分不以假借,宫省肃然。
  这就说明曹太后对朝廷大事处理得非常合适,但是宫廷内部气氛非常紧张。主要是因为宦官任都知在里面起了很坏的作用。
  内都知任守忠,本就是奸佞小人,先前仁宗皇帝没有子嗣,他原想立个昏弱的人做了皇帝, 就可以于中揽权。 后来仁宗立了赵曙,任都知愿望落空已是满肚皮的气愤无可发泄。他就联络宫中一些心怀怨恨的太监宫女,在两宫之前说些闲话,肆行离间。
  在太后跟前,他们就说皇帝怎样不孝,到底不是亲生之子,总没有真心对待太后的;在英宗面前,只说太后怎样不慈, 陛下这样病着,她连正眼也不瞧一瞧,仍是寻欢作乐,好在不是她亲生养育的,陛 下倘有不测,她又可以再承继一个了。诸如此类的言语朝夕进谗,两宫之间如何能 和睦呢?初时还不过各存意见,后来竟成了仇隙。
  赵曙又把仁宗留下的四个幼女全部迁出原来的宫殿,让自己的女儿迁进去。此举令司马光痛心疾首,上书指责赵曙的忘恩负义。 外面得了这个风声,人心忧惧,中外不和。 由此可见,皇帝与太后之间的嫌隙已深,很难挽回得来。但是,大臣们却极力挽回彼此失和的局面。
  一日,韩琦、欧阳修奏事帘前,太后呜咽流涕,具言英宗改变常度。韩琦道:"这是圣躬不豫,故失 常态;病愈以后,必不至此。"
  欧阳修接着说道:"太后事先帝数十年,贤德之名, 四海共闻,温成得宠之时,太后尚能容忍。如今母子相关,难道反不能容忍么?" 太后听了,气方略平。
  过了些日子,英宗渐渐康复,韩琦进宫独见。英宗过了几句朝廷大事,话锋一转说道:"太后待朕,未免寡恩。"韩琦奏对道:"古来圣帝明王,也属不少。因何独称舜为大孝,难道此外 的都是不孝么?不过亲慈子孝,乃是常道,未足称扬。若父母不慈,子仍尽孝,乃 可名传千古。臣恐陛下事亲尚有未至,天下岂有不是的父母么?"英宗听了这话,这才对太后改变了态度。
  到了第二年,英宗身体完全康复,韩琦就想请太后还政于皇帝。一天趁着入朝奏事的时候,韩琦说,皇上载决政事, 悉合机宜。曹太后一一复查,确是是办得很漂亮。韩琦故意说,我老了,想退休了。不知道太后意下如何?
  曹太后闻弦歌而知雅意说:"朝廷大事,全仗相公,如何可去。我当退居深宫,不再与闻政事了。"韩琦不失时机地问:"但不知于何日撤帘?"曹太后说:"我并不要干预政权,说撤就撤,何用定日。"说完起身就走,毫不眷恋 。从此后,英宗亲政,每日御前后殿,亲理政事。
  经过这件事,两宫不合的谣言不攻自破,两宫关系也缓和许多。英宗也按照刘太后生前,给予曹太后相同的待遇。被迁出宫的公主们也进行了加封和弥补。 司马光敏锐地察觉到两宫不合是有人在中间挑拨,便上疏将任守忠离间两宫致酿大祸, 要求将任守忠斩首市曹,以申国法。英宗到奏疏,明白了除恶务尽的道理,于是欣然批准。
  宋史记载:知谏院司马光论守忠离间之罪,为国之大贼,民之巨蠹,乞斩于都市。
  治平三年十一月,英宗病又复发,立颍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宋神宗。宋神宗对升级为太皇太后的曹丹姝更加尊敬,曲意承欢始终无间。 后来王安石变法激起朝野震动。 太皇太后流涕道:"安石必乱天下,奈何?"神宗方道:"且俟择人代相,把 他外调便了"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就此告吹。
  太皇太后待神宗极为慈爱,如果退朝稍微一点,她就亲自去皇帝的屏风后面去等他一起吃饭,有时候还亲自喂他,上慈下孝含饴弄孙令朝野上下莫不感佩。
  元丰二年,太皇太后忽然得了水疾,神宗连忙召医诊治,亲自入侍,衣不解带的伺候了很长时间。曹丹姝不久就薨逝了。享年六十四岁。
  我是白羽居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吐槽
  宋仁宗原名叫赵受益,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个孩子,他的母亲是李宸妃,后来被立为太子后被赐名为赵祯。公元1022年,即乾兴元年,赵祯继承皇位,成为宋朝的第四位皇帝。
  赵祯是宋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12岁登基称帝,在位时间长达42年。至和三年正月,在上朝时接受过文武大臣们朝拜后,赵祯突然间变的手舞足蹈,语无伦次,并且嘴歪眼斜,嘴角流口水。在上早朝的时候,赵祯就突然发病了。并且此后的几天里,赵祯的身体状况是越来越不好。大臣们一看,这那还得了,皇上病了但是朝政不能荒废。于是商量了一下,就让当时的两个宰相文彦博、富弼来全权代理皇帝来处理朝中的事物。奇怪的是没过多长时间,同年二月,赵祯有慢慢的康复了起来,又能开始处理朝中内外政务了。但好景不长,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赵祯就又因病驾崩了,享年54岁,赵祯谥号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永昭陵。
  宋仁宗去世后,后辈人是怎样对待曹皇后和公主的?
  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是郭皇后,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二位皇后。但对于宋仁宗来说,他一生最钟爱的,双方之间感情最深长的却是张贵妃。
  在《清平乐》中,饰演曹皇后江疏影的颜值也算是爆表了。其实实际历史中,曹皇后相貌平平并不出众,并且她这个皇后也并非宋仁宗自愿册封的,她之所以能被册封为皇后,这一切都得益于曹皇后的家世,其祖父为北宋名将曹彬,曹彬为北宋王朝的开国元勋。因此曹家也是北宋时期顶级的世家大族之一,这样的家世怕是皇帝也要礼让三分。曹皇后和宋仁宗的结合,说白了就是一段政治联姻。曹皇后一生都不得宋仁宗所爱,毫无幸福二字可言。
  曹皇后性格极好、修养极高,性格温文尔雅、不卑不亢、言行举止透着大家风范、颇有国母之风。即便是这种淡泊名利、不争不抢的性格也没能留住宋仁宗的心,终其一生都没得到过一次赵祯的宠爱,也没有自己的子女。
  曹皇后当后期间,宋仁宗一直都是对张贵妃独宠有加,即使张贵妃恃宠而骄、经常以下犯上、不知体统、挑衅曹太后,宋仁宗都一一包容了她。后来张贵妃病逝身亡,宋仁宗为表爱意,还追封的张贵妃成为了温成皇后。曹皇后已经贵为皇后,宋仁宗竟然还要在追封张贵妃为后,就这事儿放在寻常女子身上,恐怕非得闹腾个半死不可。这毕竟是对在世皇后最大的侮辱,若没有一定度量那能轻易的容忍下来呢!曹皇后对此事却是不以为意,不管是宋仁宗冷落她也好还是张贵妃在世是经常的挑衅她也罢,她似乎早已看淡了宫中的尔虞我诈、功名利禄,所以才能在无欲无求的境界中独善其身。
  虽然宋仁宗在世时,曹皇后一生都没有得到过他的宠爱,但她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深宫怨妇。并且宋仁宗去世后,一个看似凄惨的女子却用从容大方、顾全大局的态度在三代皇帝中安然于世。并且她竭尽全力辅助新上任的皇帝,不急不躁、谆谆教导,即使朝廷有乱也临危不惧、随机应变,曹皇后的人品人尽皆知,深得臣民爱戴。
  在宋仁宗去世后,曹皇后又被封为皇太后、后来又成为太皇太后,这样的殊荣完胜其他两位皇后。有人说:只有专心搞事业的女子方能笑到最后,那些一心爱慕虚荣、争来争去的女子最后都无一善终;曹皇后虽然没有过多的谋求算计,但曹皇后吉人天相、福运连连,或许这就是上天给予她的公平待遇吧,给予她后半生这样的待遇来弥补她一生中在婚姻上的不公。你觉得曹皇后笑到最后还另有他因吗?
  曹皇后一生的幸与不幸,在她当上皇后的那一刻似乎就已经注定。无论是"丑女不至惑君"还是皇后母仪天下需要端庄沉稳,她与仁宗皇帝一生相敬如宾,也仅仅是相敬如宾而已。儿子早夭,侄子为储
  宋仁宗一生有三个儿子,不幸早夭。或许仁宗是想活跃一下后宫的气氛,在景佑二年,幼年的赵曙被仁宗接入皇宫,赐名为赵宗实,交给曹皇后抚养,曹皇后抚养期间,赵宗实表现颇佳。在仁宗的儿子赵昕出生后,赵宗实出宫回家。
  庆历三年,赵昕早夭。此后朝臣多次向仁宗提出立皇太子的事宜,都被抱着一丝丝希望的仁宗否决。仁宗在苦等无望的结果下,立赵宗实为皇太子,改名赵曙。继子登基,母子失和
  嘉祐八年,仁宗逝世,赵曙登基,是为宋英宗。登基后尊曹皇后为皇太后。赵曙登基后体弱多病,韩琦提议太后垂帘听政。宋英宗得知后,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影响,讥讽曹太后垂帘听政是"孀妇做主"。全然不顾曹太后得养育之恩,拥戴之功。
  曹太后针对宋英宗对自己的蔑视,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向韩琦诉苦,韩琦因对宋英宗有拥立之功,深得器重。向英宗晓以利弊,英宗接受了韩琦的建议。此后母子二人虽然相安无事,但是心中已生间隙,曹太后偶尔想起,必会隐隐作痛。
  曹太后垂帘听政之时,韩琦等人担心曹太后有僭越之举,多次为英宗考虑,劝太后还政于英宗。曹太后发出了:"叫做也是相公,不叫做也是相公。"的感慨,最终在英宗病愈后,曹太后撤帘还政。也许曹太后只是想在英宗生病期间,维持朝政平稳,并无僭越之心。怎奈他人有非分之想,导致曹太后内外受气,郁郁不乐。孙子继位,安享天伦
  治平四年正月,宋英宗驾崩,太子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宋神宗没事的时候就陪太皇太后游玩,早晚对太皇太后问安,极尽孝顺之事。
  曹皇后一生经历了两次变法,庆历新政时,看到了变法带来的人心动荡,朝堂争斗激烈,仁宗为平衡朝局所付出的艰辛。以至于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时,她极力反对,多次规劝,但是神宗没有采纳。后为受"乌台诗案"受影响的苏轼向神宗谏言,保全了苏轼。可见太皇太后对宋神宗的影响。
  公元1079年冬,曹太后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和仁宗合葬永昭陵。神宗,英宗执政时善待仁宗留下的女儿,加之曹皇后对他们的庇护,必是生活无忧。曹皇后在仁宗,英宗时期小心翼翼,如屡薄冰,端庄贤惠。在神宗继位后,安享天伦之乐,她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追忆父亲(2)参加无线电协会南阳访古寻踪202203171933年春,祖父孙诒叔携带家人回山东济宁老家定居,留父亲孙承诒在北平通州潞河中学继续上学。祖父每年给他三百多元求学费用,平均每月合二十五元。在学校搭伙陈氏的变迁陈姓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姓。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陈姓除了源于国名,还有从喜从天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自己家族的统治,参照古代的分封制度再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制订了一套全新的明朝分封制度。朱元璋规定从亲王到奉国中尉一共八等宗室爵位,其中明朝皇帝的儿子,除了开国大典的40名女便衣潜伏在天安门城楼上,盏茶倒水间侦察敌情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声洪亮的话语代表沉睡上百年的雄狮终于站起来,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四万万民众骄奢淫逸的起始夏启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一任君王,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送别!又一巨星陨落来源光明日报新华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著名动物营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子仪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张子仪,1925年3月4日出生,祖籍此公度非彼公度看曹聚仁先生的天一阁人物谭,书中不少人物都很陌生,而是用的别名,看起来有点费劲。如黄公度论曾国藩一文,这标题冷丁看,让人有点摸不到头脑。宋朝的黄公度怎么论清代的曾国藩呢?以为作者或党史学习有感通过学习党史,我们还要做到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做人就应当为君子,何所谓君子?孔子道明了君子之道。即仁者不忧智者不崇祯为何要杀袁崇焕,只是因为皇太极的反间计吗,袁崇焕真该杀吗公元1627年,崇祯皇帝朱由检登上了皇位,因为辽东战事紧急,所以他很快就起复了被迫辞官回家的袁崇焕。袁崇焕家在东南沿海,因此他紧赶慢赶才在第二年见到了自己的新领导。崇祯皇帝见到袁崇崇祯不裁撤驿站,就没有造反了,为何有人如此说呢?崇祯在担任皇帝期间,曾经做过一件事,那就是推行驿站改革,精简驿站和驿站人员。他这么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李自成失业了。后来我们都知道了,李自成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并且最终打进了北京,逼得要不是他警觉,秋收起义军余部就被叛徒拐走了!来源共产党员百年间,中国共产党中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身先士卒鞠躬尽瘁舍生忘死。1949年开国大典前,毛泽东接见各大野战军出席庆典代表时,曾对罗荣桓粟裕谭震林感叹如果伍中豪黄公略
李鸿章40岁老来得子,小妾生下亲儿后,李鸿章如何对待其继子?李鸿章不像他大哥李瀚章那么多子多孙,他只有三个儿子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长子李经方不是李鸿章亲生,是从六弟李昭庆那一支过继来的。这个过继似乎给李鸿章带来了好运,三年后,四十二岁的李鸿被诸葛亮吹捧的刘巴是个怎样的人?人人都知道诸葛亮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掐指一算能知千年未来的牛人,也许你不知道,三国时,还有个令诸葛亮服气,被诸葛亮吹捧的人。此人不是司马懿,让诸葛亮吹捧的人名叫刘巴,刘巴是一位不为街亭那么重要,为什么诸葛亮不用赵云魏延姜维,而是用没有带兵打仗经验的马谡?街亭那么重要,诸葛亮为啥不用赵云姜维魏延等将,却派没有任何带兵经验的马谡去呢?提问说了三员可替换大将,咱逐一分析。先看赵云,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一直随诸葛亮打到西凉,并在天水城外与姜民国军阀多如牛毛,而能够主政地方,长达15年以上的军阀都有谁终结清王朝统治的袁世凯,在当选民国大总统后,倒行逆施,违背天理,既然公开称帝,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得人心的。因此,在袁世凯公开称帝后,就遭到了全国各地的反对,而最先起兵反对袁世凯的是李世民大唐什么时候灭亡?袁天罡猪会上树时,200年后应验了袁天罡是四川成都人他父亲的官职并不高是个小小的司仓如果说起他的叔叔大家应该有印象西游记第九回泾河龙王与卖卦先生打赌的故事最后泾河龙王触犯天条被押上刮龙台那位卖挂先生就是袁天罡的叔父唐朝巅峰时那么强大,为什么还是无法灭掉吐蕃?唐朝是我们很多人都津津乐道的一个朝代,在现在美国或者其他国家都会有唐人街,而这个唐人的称号就是起源于唐朝。由此可见唐朝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印象。唐朝对外发动了战争很多,相传在唐朝建立秦始皇陵如果有水银河,经过2200多年水银还会流动吗?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的陵墓在哪里,但是从来没有人进去过,因为用现在的高科技扫描过秦始皇的陵墓,显示出没有人进入的状态,此外,迄今为止因为我们没有很好保留秦始皇陵墓文物的方法,所以秦始皇地理故事42秦始皇陵中国古代最大的陵墓秦始皇陵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皇帝,他首先把四分五裂的中国统一起来。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秦始皇逐渐衰老后,便派人去求长生不老之药同时,他又驱使2清朝早就亡了,为何还有守陵人在皇陵守护,是谁给他们发的工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种职业叫做守陵人,这可不是小说杜撰的角色,而是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他们专门保护陵墓,而且这种服务普天之下只有一类人可以享受,那就是当朝的皇室世家。守陵人是一代神童5岁封王8岁拜相10岁赴死遗言更是家喻户晓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之中,先后涌现出了无数名噪一时的孩童。甘罗十二为相曹冲六岁称象蔡文姬六岁辩仙音元嘉一心多用房玄龄年幼识大局司马光破瓮救友,如此多的典故不胜枚举。曹冲称象其实,在一块银元相当于多少人民币?一银元能买多少?我们应该查看历史上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和其他复杂因素,进行综合计算。20世纪上半叶,我国一元银元(或本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可以参照历史上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来计算。但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