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当年马关条约李鸿章被打伤,日本为什么那么害怕?

  这个问题很好,为我们重新认识李鸿章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李鸿章1823-1901) ( 1 )如何看待马关条约
  大部分历史教科书中都会提到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下关的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并认为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的标志,李鸿章也因为签订条约被长期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们且不论李鸿章参加和谈原本就并非其本意(谁都知道去干这种事情不利于自身的清誉),单单从不爱惜羽毛的李鸿章拖着 72 岁的老朽之躯前往日本去谈判就应该表示敬意,况且他在日本遭到枪击,面部中弹,最终凭借个人受伤受辱带动了以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等大佬为首的日本代表团的谈判节奏,让外交形势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最大限度为清王朝争取了可能的和谈条件。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马关条约》虽然是丧权辱国,但实际是李鸿章差点送掉老命所换取来的"外交成果"。由此可以看出,以一人之力,有时候真的难以扭转国运之衰败。
  (马关条约)
  ( 2 )李鸿章被刺经过
  甲午战争正式开打是 1894 年 7 月 25 日,双方的和谈大约是在开战不到 8 个月的 1895 年 3 月。 3 月 4 日,光绪皇帝正式向李鸿章颁发了和谈全权代表证书。 13 日,李鸿章一行乘坐德国轮船"禮裕"、"公義"号,挂着"中国头等议和大臣"的旗帜,前往日本。 3 月 20 日,李鸿章登上"春帆楼",同伊藤博文等人进行初次会面。
  (抵达日本的李鸿章)
  次日,会谈正式进行,双方展开唇枪舌战,日本人以战胜国自居,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并表示,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停战。李鸿章自然对于日本人的要求不敢轻易允诺,反复同日人争辩。
  (清日交涉场景)
  3 月 24 日下午 4 点,在结束第三次和谈之后,忧心忡忡的李鸿章在警卫的护送下返回驿馆"引接寺"。就在抵达门口下轿的一刹那,来自群马县出身的小山豊太郎拔枪射中李鸿章左眼下方。小山被当场抓获,李鸿章亦在随从的搀扶下进入"引接寺"接受治疗。
  (李鸿章在日本的住所,引接寺)
  ( 3 )小山豊太郎其人
  小山豊太郎的父亲是群马县县议会的议员,虽然出身于富裕家庭,但是他 16 岁时即上东京参加右翼政治团体,成为职业壮士,实际和黑社会没有区别。至于他为什么要刺杀李鸿章,学术界没有定论,一般指出他当时无知地认为李鸿章是阻碍日本打到大清的障碍,所以必须除掉,并且他反对日本和大清谈判。小山此后被判处了无期徒刑,在狱中还写了《狱中记》,但是里面对于为何刺杀李鸿章没有任何记载。入狱 15 年之后,因为恩赦而提前释放,最后在 1907 年出狱,并在东京与一女子结婚,经营书法私塾和象棋会所。
  (小三豊太郎)
  ( 4 )李鸿章被刺后日方的反应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作为前往日本进行交涉的大清国使节团团长居然遭到枪击,这在日本人看来,又是一起严重的"不祥事"。日本人之所以如此慌乱,除了此时日本尚且势力不足以与列强抗衡、国际经验不足、希望彰显"文明国"的形象之外,最重要的是日本人对此有强烈的心理阴影。原来在此之前,日本人刚经历过一次刺杀沙俄太子的"大津事件",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津事件  :  1891 年 5 月,当时在日本访问的俄国尼古拉皇太子被当值警卫津田三藏巡查拔枪打伤,后经过救治,没有生命危险。由于当时日本国力尚且弱小,尽管俄国皇太子无性命之忧,但是日本担心俄国的报复以及要求割地赔款而全国陷入"恐俄"的恐慌中。比如当时日本有的学校为表示谨慎停课,普通民众到神社和寺院和教会祈祷皇太子痊愈,来自全国的慰问电报超过 1 万封,明治天皇亦躬赴於神户港停泊的俄罗斯军舰,并登船探望尼古拉。为了表示歉意,山形县金山村禁止以"津田"为姓及"三藏"命名。更有甚者, 5 月 20 日,一位名叫"畑山勇子"的女孩在京都府厅面前用剃刀刺喉咙自杀表示道歉,被日本社会称为"穗州的烈女"。
  从此后日本人处理李鸿章被刺一案,我们明显能感觉出日本人同样的"恐慌"。比如,立即抓捕凶手并判处重刑;惩处事发地的政府首脑,山口县知事因此而引咎辞职;天皇亲自下诏对于李鸿章进行慰问,同时派出野战卫生队的石黑以及广岛预备医院院长佐藤军医总监前往医治;皇后选派日本红十字的两位护士前往照顾李鸿章,并到绷带工厂亲手制作绷带送给李鸿章。下关的普通民众为了看望李鸿章而特意制作了一个玻璃水槽,灌满海水,放上鱼以及乌贼,据说受此启发,才有了今天的下关水族馆"海嚮馆"。 因此,这次遇刺事件对于李鸿章来说实在是焉知祸福。不但受到各方照顾,而且让外交谈判形势为之一变,日本很快做出停战决定,并降低谈判要求,特别是国际社会趁机向日本施压,这才有后面所谓的"三国干涉还辽"。(从这些历史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历史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但是绝对比我们想象的有意思得多)。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清王朝统治下腐朽没落的老大帝国败于新兴的日本之手:不仅丢失了藩属国朝鲜,连辽东、山东等地也饱受日军荼毒。被日军兵锋吓坏了的清政府委派时任天津税务司的德国人德璀琳作为自己的代表到日本去探商议和的条件,然而日本方面拒绝与德璀琳谈判并要求清政府派出 "具有正式资格的全权委员"。清政府以为日本方面是因为德璀琳的德国人身份而拒绝与之谈判,于是在1895年1月14日又委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然而此时日军正猛攻威海卫,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使日本认为此时尚不是和谈的最佳时机,于是以质疑使节不具备全权委任的资格为由而加以拒绝。1895年二月清廷派重臣李鸿章从天津启程,坐船抵达日本马关(今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等人进行谈判。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抵达马关,直到24日他在这里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等人在春帆楼先后举行了三次会谈。此时李鸿章还不知道早在1886年的长崎事件中北洋海军就丢失了密电码,以致于日方对中国军队的部署总是能提前预知。这件事甚至直到战后清政府都完全蒙在鼓里,以致于当李鸿章赴马关谈判时给国内发回的电报仍用的是日方已破译的密码,因此日方对中方的谈判底线一清二楚。日本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加上对中方谈判底线的一清二楚使其掌握了整场谈判的主动权。尽管李鸿章在赴日谈判前已料到日方的谈判条件必是苛刻的,然而真当他看到日方的谈判条件后还是被其苛刻程度所震惊:中国承认朝鲜为独立自主之国;中国须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辽东半岛等地给日本;中国向日本赔偿军费库平银三亿两;中国开放北京、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处为通商口岸;日本将获得在长江、西江、吴淞江及运河等中国内河的通航权利;在和约正式签订之前中方需将大沽、天津、山海关等地交予日方占领,从天津到山海关的铁路线也交由日军管辖,日方在上述地区的驻军费用由中方承担。
  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朝鲜引发的,事实上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已彻底打破了历史上所形成的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宗藩朝贡体系,截至甲午战争前夕清政府已只剩朝鲜这个唯一的藩属国,不过这更多只是为了维持面子的需要而已,李鸿章在赴日谈判前就已料到日方必会要求中方放弃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对此清政府方面实际上已准备接受。真正令清政府方面难以接受的主要还是割地、赔款、驻军三项条件,尤其是一旦允许日本在大沽、天津、山海关等地驻军意味着京师将直接置于日军兵锋的威胁之下,皇室宗亲、达官显贵、八旗子弟们的身家性命将就此操之于他人手中。李鸿章面对这样的条件以要向北京朝廷请示为由要求延期谈判。从李鸿章一贯的外交手段来看:一向缺乏独立自主的反抗精神,更多的时候采取的是利用列强彼此之间的矛盾以实现以夷制夷的目的,从而争取少割点地、少赔点款。这次马关谈判中李鸿章故技重施——他没明确拒绝日方的条件,而是采取拖延战术,希望利用拖延的这段时间将日本企图独占中国的野心公之于众,造成日本与其他列强的矛盾。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对李鸿章这点小心思看得很清楚,于是在24日的第三轮会谈中他要求李鸿章就日方的条件给出明确答复,李鸿章则表示:自己已得到北京方面明确拒绝日方要求的指示。
  当天下午4点15分会谈结束,李鸿章从春帆楼坐着轿子返回住处。4点30分李鸿章一行途经外滨町邮便电信局向江村杂货店走去,由此向北拐后前行约50公尺就到了李鸿章在日本的住处引接寺。当他们行至街道拐角处时在争看中国全权大臣的围观人群中突然冲出一人向轿子内开了一枪,李鸿章左眼下方中弹,子弹嵌入颊骨。一时间围观人群顿时大乱,随从们匆忙将李鸿章送往医院救治,行刺者被日本警察当场逮捕。获知消息的伊藤博文气得破口大骂:"我宁愿挨枪子的人是我",随后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等日本政府要人纷纷前往医院探视李鸿章。本来在此之前日本一边谈判,但另一边并没停下军事行动,如今却同意在后续谈判期间暂停军事行动。不过在暂停军事行动一事上日本政客再次展现了他们的狡黠:停战范围只涉及辽东和山东,而不包括台湾、澎湖等地,因为这时日本已将这些地区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4月1日李鸿章看到了陆奥宗光提供的新的谈判方案: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辽东半岛等地;赔款3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通商口岸。相比原方案除删去了日军驻兵的条款和在通商口岸的数量上有所减少之外几乎一成不变,后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日方同意将赔款数额由3亿两减为2亿两。
  李鸿章遇刺一事对《马关条约》的影响其实主要就两条:日本放弃在中国驻军的特权;日本减少了1亿两白银的赔款。那么为什么一开始态度强硬的日本方面会在李鸿章遇刺后放弃这两条呢?为了对行刺事件有所交代,行刺李鸿章的日本激进浪人组织"神刀馆"的成员小山丰太郎被日方判处无期徒刑,然而在风头已过的1907年又将其特赦。日本这么做显然并不是害怕李鸿章,甚至也不是畏惧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而是另有担心:
  事实上类似的案件在此之前已有先例:1891年5月出访日本的俄国皇太子尼古拉竟被日方安排负责他的安保工作的警察津田三藏刺伤。时候大量日本民众到神社和寺院和教会祈祷皇太子痊愈,来自日本各地的慰问电报超过1万封,明治天皇亲自登上神户港停泊的俄罗斯军舰探望尼古拉皇太子。为了表示歉意山形县金山村禁止以"津田"为姓和以"三藏"命名。5月20日一位名叫"畑山勇子"的女孩甚至在京都府厅面前用剃刀刺喉咙自杀表示道歉,被日本社会称为"穗州的烈女"。当时的日本之所以这么做是出于对俄国强大军力的恐惧,那么当面对李鸿章遇刺案时日本人会对他们眼中羸弱的中国有恐惧心理吗?答案是有的——尽管在甲午战争中具体的任何一次战斗几乎都是以日军的胜利告终,但以日本的国力要征服偌大的中国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即使是后来已身为世界列强之一的日本发动了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也没能迫使中国人民屈服,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的实力差距并不像后来十四年抗战中那样大,甚至在战前日本自身。对也没必胜的把握。对马关谈判时的日本而言:最好的结果莫过于见好就收——迫使清政府缔结对日本有利的和约,从而获得领土的扩张和战争赔款。然而当时日本民间涌现出的诸多激进组织却希望趁胜吞并中国,这显然已超出了日本国力所能承担的范围,对此日本高层不能不担心一旦马关谈判因李鸿章遇刺而中断将会使其本来眼看唾手可得的利益转瞬失去。
  世界各国在参与国际政治时尽管都遵循本国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但大国、强国打着扶助弱小的正义旗号以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一直是屡试不爽的外交手段。李鸿章遇刺使日本在国际外交上处于相当被动的局面,因为这时列强都已对日本的野心有所警惕,这也就意味着列强完全可以打着维护中国主权的旗号干涉中日战争。况且李鸿章处理洋务多年,和西方列强各国的高层政要多有私交,本来外交谈判是两国之间的事,这些西方政要本不便插嘴,如今连谈判使节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受到了威胁,这就给西方列强提供了一个干涉的绝佳口实。尤其是同样对中国东北怀有野心的沙俄早就有通过调停中日战争而趁机在中国东北扩张势力的企图,于是当沙俄得知李鸿章遇刺后立即将此事同尼古拉皇太子遇刺的大津事件联系起来在国际上抨击日本,使日本面对严峻的外交压力。后来沙俄又联合德、法两国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清政府,对此心有不甘的日本又趁机向清政府勒索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此后日本就以沙俄为假想敌积极备战,直到1904年正式发动日俄战争。
  日本在发动甲午战争时实际上自身尚未摆脱被西方列强侵略的危机,事实上日本在近代史上采取的是通过侵略亚洲邻国的方式转嫁自身所面临的民族危机,直到经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后国力日渐提升的日本才在1911年利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矛盾废除了自己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正积极致力于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外交游戏规则的所谓"文明开化"运动以实现融入国际社会的目的,然而李鸿章遇刺事件使日本在国际舆论中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对日本苦心孤诣试图营造的文明国家形象极其不利。
  李鸿章马关被刺后,日本害怕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丢不起人
  日本一直想脱亚入欧,需要在西方列强面前显示其文明,现在正在交战的敌对国使臣来谈判,你连个起码的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啥安保水平!啥国民素质!丢人啊。
  二、怕到嘴的肉跑了。马关谈判,本是准备好好敲诈中国一笔的,如果李鸿章以受伤无法谈判为借口归国,中方籍此向西方列强讨同情,致使两三个列强加以干涉,极可能需要将原胃口大幅缩减,这当然是日本政府最不愿看到的。
  为此,日本采取了如下紧急应对措施。
  一、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及地方官纷纷到李鸿章病榻前慰问并表示歉憾。
  二、立即无条件同意李鸿章一再恳求的休战,以显示谈判之诚意。
  三、天皇派御医至马关为李诊治,皇后派两名女看护为李护理。
  四、天皇明降谕旨,斥责凶手"下贱已极",要求将其"按国律内最严之刑办理"。
  因为日本害怕中国继续抵抗,因为日本害怕满清中断谈判,因为日本拼了全部身价,最终换来这场胜利。对于日本来说,甲午战争,是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如果日本在战争中失败,那不好意思,日本只会沦为殖民地,别的列强还是会入侵日本。因为在甲午战争,日本已经打光了家底,面对列强的入侵,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这也是日本害怕清朝反悔的原因,这逼的日本不得不重新开战,那问题来了,日本还有开战的实力吗?
  如果清朝继续与日本开战,日本也无法打得起消耗战。根据史料的记载,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面临的国情是非常严重的。只要得到战争的赔款,日本才能继续发展下去。没有战争赔款,日本的崛起只会中断。
  而在甲午战争前,日本为了获得金钱发展军事力量,用鼓吹、欺骗、强迫、拐卖等手段,派出几万女性,到南洋从事性工作。直到死,很多日本女性都无法回到日本。他们为日本提供的是金钱,而在日本政府眼里,他们也只是一个赚钱的工具。对这些女性而言,祖国是什么?她们心里没有祖国,只有一个野蛮的政府。这段历史也反映出,日本当时有多穷。对日本而言,他需要实力,需要金钱。战争前的日本是如何的?
  当时日本是真的很穷,面对来自各国的压力,日本为了壮大自己,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不管是利用女人,还是减少官员的薪水等,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拼命的发展,追赶世界的脚步。其次是日本的思想文化,随着日本接受西方思想,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日本越来越开放,导致性文化也逐渐发展起来。逼良为娼也是日本的手段之一。如今日本性文化那么发达,都和近代史有关。
  在甲午战争前,日本渴望强大,害怕被殖民。为此,奋发图强的发展自身力量。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最终日本赢得胜利。这可是日本的国运之战。因此有人说过,甲午战争的胜利与失败,对日本来说,影响都很大。赢了,可以继续发展壮大,输了,成为别国瓜分的对象。甲午战争后,日本同样面临严重局面。因为日本获得的2.3亿两白银,基本都花在军事力量发展上,对本国的国情发展依旧艰难。
  这个巨大赔款,让日本的军事力量得到提升,建造了许多工厂,也建造了需要的军舰,同时也购买了更多的武器装备。最终发展下来,这点钱依旧只能勉强。在日俄战争前,日本的财政面临尴尬的局面,出现负债的情况。虽然军事力量得到发展,但国民经济还有待开发。而为了军事力量的胜利,日本也对平民进行苛刻的纳税。即使这样,日本感觉钱还是不够用,因为需要发展的东西太多了。而且日本还是走扩张的路线,需要的金钱更多。
  面对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朝也继续衰落着,继续滑向更深的深渊。此战不仅与日本结下仇恨,同时感受到日本的扩张野心。赢得战争的日本,狮子大开口的要2.3亿两白银。这是晚清对外赔款中,单个国家中最多的一次。也正是有了这笔巨款,日本的国力再次得到提升。
  如果李鸿章被枪杀,那谈判就会破裂,日本无法得到巨款,那他还谈什么崛起?而日本再想发动战争,那就更难了。因此,这也是日本担心李鸿章受伤的原因。如果清朝拒绝谈判,决心与日本死磕到底,这不是日本愿意看到的。面对国内的情况,日本人知道战略目标已达到,再继续打下去,只会什么也捞不到,而如今谈判才是最好的情况。
  "砰!"
  "啊!我中枪了,我中枪了,我要死了......"
  "李大人,你怎么样?"
  "李大人,你醒醒!"
  "李大人,你可不能死呀!"
  "李大人......"
  ......
  "什么?!李鸿章在驿馆的路上被人刺杀?死了没有?"
  "是的,天皇陛下,李鸿章的确遭到了刺杀,已经抢救过来了,但是仍然处于昏迷中。"
  "条约谈得怎么样了?"
  "李鸿章暂时没有答应我们的条件,他说3亿太多了。"
  ......
  "什么?李鸿章在日本被人刺杀?"
  "回老佛爷,李大人确实遭人刺杀,据说凶手是个日本人。"
  "嗯......他没事吧?能继续和日本人谈吗?"
  "这个....."
  一场丧权辱国的谈判却引来了获胜方的一次刺杀。
  我们直到李鸿章在1895年4月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与日本人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割让台湾、澎湖以及辽东,同时赔偿日本人2亿两白银。
  这份条约总结起来确实很简单,可是谈判的过程却不简单,李鸿章甚至在谈判期间遭到了日本人的刺杀。
  日本人说要台湾,要澎湖,要辽东,还要3亿两白银。
  李鸿章虽然直到清政府最后肯定会大出血,但是谈判本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所以他没有同意日本人的要求,毕竟总要在面子上过得去,不能说日本人要多少就给多少。
  但是,让李鸿章没有想到的是,1895年3月24日,在与日本首相结束了第三轮谈判后,在返回他所住的驿馆的路上,突然窜出了一个人,举着枪便朝他"砰砰砰"地开了枪。李鸿章只感觉左脸上一阵热辣辣的疼,然后便失去知觉,昏死了过去。李鸿章昏迷后被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伊藤博文亲自去看望李鸿章,同时派了日本最好的医生和护士去照看他。
  那么,对于李鸿章在日本被刺,日本人真的感到害怕了吗?
  当然不了,所谓的"日本害怕"只不过是我们自己人的臆想罢了!
  对于李鸿章被刺案,日本人很快查出了"真相",刺杀李鸿章的是日本右翼团体成员小山丰太郎,随即对小山丰太郎进行逮捕并治罪。当时日本法院给小山丰太郎判的是无期徒刑,但是,在1907年获得了假释,此时李鸿章已经去世了6年,一个发生在12年前的案子更是已经被所有人遗忘了。如果,当时的日本对李鸿章的被刺感到害怕的话,对于小山丰太郎的处置就不会只是无期徒刑。我甚至怀疑,这场刺杀本身就是日本人自导自演的,他们想要借此去试探清政府的底线,去试探国际世界对日本不断地抢他们嘴里的肉到底是怎样的态度。
  日本害怕什么?日本人有什么好害怕的?李鸿章花费无数金钱打造的北洋海军被碾碎了,被称为"亚洲最强舰队"的北洋舰队被碾碎了。
  日本人不是害怕,是紧张,他们紧张的也不是中国,是沙俄,是欧美列强。
  或者更准确地说,日本人紧张的是列强们会不会趁此机会介入到日本与清政府的谈判之中来,如果列强介入的话,必然意味着日本能够吃到嘴里的肉将会更少,别看日本是一个小岛国,可是它的胃口大得很。
  所以此时日本紧张的原因是,它一方面想知道列强对日本"抢肉吃"的行为到底是什么态度,一方面又想赶在列强介入到这场谈判中之前结束这场谈判 。
  日本想要在这场谈判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必须要赶在列强介入前逼迫清政府同意他们的条件并在条约上签字,所以它不断地向清政府施压,同时又作出了让步,如缩小了辽东的割让范围、将赔款从3亿减为2亿。实际上,当初日本人狮子大开口也没想着能成功,只是喊出一个高价用来讨价还价而已,正如今天商场上的打折活动,先提高定价,然后再进行打折。
  事实也证明日本人的紧张是有道理的,中日双方在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可是仅仅过了6天,即1895年4月23日,便发生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如果列强介入此事是在条约签订以前,列强又将会向日本提出怎样的条件?
  日本人,鬼精着呢!又怎么可能会害怕一个即将走到终点的清朝?!
  1895年3月24日,正在日本谈判的李鸿章在大街上被日本青年小山丰太郎开枪击中左脸,当场血流如注,昏厥过去。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李鸿章在日本被枪击,是一起典型的"愤青误国"事件,给日本造成可很大的麻烦。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关乎日本的国际脸面。李鸿章作为清朝全权代表来到日本进行谈判,日本政府作为主人应该全面细致周到的做好接待和安保工作,最起码应该保证李鸿章的人生安全。
  可李鸿章在大街上被人枪击,这只能说明日方的安保能力实在是太差了。而当时"脱亚入欧"的思潮在日本国内甚嚣尘上,而且日本人自诩先进文明国家,把清朝视为野蛮落后的国家。如今发生这种荒唐的事情,日本还好意思说自己先进文明么?其他国家还敢派人来日本洽谈事务么?这实在是一件在国际上很丢脸的事情。
  二、关乎日本的国家利益。甲午战争打到这个时候,中日双方都撑不下去了,特别是日本,所以才会进行谈判。日方希望战争就此打住,借着战争优势逼迫清朝接受不平等条约,获取更大的利益。而这个刺客却希望继续扩大战争,直到把清朝彻底打趴下。
  日本害怕李鸿章就此回国终止谈判,转而寻求欧美列强的帮助。而此时日本虽然在战争中占有优势,但已是强弩之末了,再耗下去之前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甚至有被清朝翻盘的可能,到时候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所以,当日本得知李鸿章遇刺后非常害怕。明治天皇不仅派去了医术精湛的御医,还派人悉心照料。
  三、李鸿章醒来后,看着染血的官袍说了一句"此血可以报国矣。"李鸿章伤势不算严重,修养了不到十天就没啥事了。但清朝和李鸿章都没有借此把事情搞大,反而听到日本停火的消息后喜出望外,谈判桌上谈不好的,挨了一枪就办到了。
  日方看到李鸿章的态度也吃了定心丸,于是继续逼迫李鸿章接受条件,主要包括赔款三亿两白银和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李鸿章看到日本如此狮子大开口,完全被惊呆了,急忙向国内发电请示。可是日方早已破译了电文,摸清了清朝的底线。最终在4月17日,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只是把赔款从3亿减为了2亿罢了,其他内容基本没变。
  李鸿章挨了一枪,为清朝少赔了一亿两,大家说值不值?
  庞大的八抬大轿,留着长辫的清国人,传说中的"东洋豪杰"不断吸引着街上的人簇拥围观,并不宽阔的小路很快被围得水泄不通。
  忽然,人群中窜出一人,冲到轿子前对着轿子里的人就开枪射击。突如其来的子弹穿过轿中人的眼镜击中了他的左颊骨,鲜血汩汩地冒出来,瞬间染红了身上的黄马褂,他当即晕了过去。
  3月24日下午4时,李鸿章赴日本谈判乘轿返回引接寺的途中,被人开枪射杀。01 阴谋
  春帆楼原本是日本马关红石山下一座不起眼的小楼。1895年的三四月间,李鸿章作为清政府全权代表与日本代表在这里谈判,最终签订了著名的《马关条约》。这座一小小的春帆楼因此名噪天下。
  春帆楼当时的实景
  1894年6月,日本鼓动大清朝派兵入侵正在内乱的朝鲜,随后,自己又派兵入朝。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外丰岛挑衅北洋海军的护航舰只,并击沉了清政府租用(英国)的"高升"号轮船,导致船上的800多名清军殉难。
  大战由此触发。
  清军在大战中接连失利,先是陆军败退,后是北洋海军遭重创(黄海战役)。这让刚刚亲政不久的光绪帝感到十分恐慌,担心战争会绵延到京城,开始考虑议和,随后派人与长于外交、远在天津的直隶总督李鸿章秘密协商。
  李鸿章真实照片
  李鸿章领会了清政府的意图后,派德璀琳(在清朝当官的德国人)带着清政府的照会和自己写给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信赴往日本,但遭到了伊藤首相的拒见。
  清政府于是又选派了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和兵部右侍郎邵友濂为大清的全权代表,再次抵达日本指定的谈判地点广岛。
  这次,日方代表伊藤博文不顾起码的外交礼节,在双方的会晤中大声咆哮谩骂,并宣称,"两贵使之委任状甚不完备",谈判中止!随后粗鲁地一再下逐客令。
  10天后,备受屈辱的张荫桓、邵友濂一行登船回国。
  此时的清政府是不是已经到了不求和不行的地步呢?
  未必。
  日军虽取得一连串的胜利,大清的北洋海军主力尚存,湘系军队也正源源不断地调往战场。但此时的清政府不敢等。
  慈禧太后求和的心太切,得知北洋海军覆没后,更是亲自召开会议,并按照广岛谈判中日方代表的暗示,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商定和约"。
  北洋海军真实照片
  这其实正是日本想要的结果,他们认为,如果广岛谈判中日方贸然提出苛刻的条件,清政府一时接受不了。于是借"清政府派出的和谈代表资望较低,是清政府不承认完全失败的表现"为由一再拒绝谈判,并"提醒"清政府,"贵国何不添派恭亲王(奕䜣)或李中堂(李鸿章)同来会议,郑重其事。"02  李鸿章赴日
  1895年2月17日,清政府收到了日本政府的和谈条件:中国除支付军事赔偿金、承认朝鲜的完全独立外,并由于战争的结果,须割让土地。
  光绪帝表示,坚决拒绝日本的割地要求,户部尚书翁同龢主张,宁可多赔钱也不割地;军机大臣奕劻主张为保京城可以割地。李鸿章表示,不敢承担割地的责任,"割地不可行,议不成则归耳。"
  李鸿章深知"割地"的关系之重,一旦同意割地,他将成为千古罪人,为后世的千秋万代所唾骂。因此,他请求面见光绪帝以明确责任。
  晚年李鸿章
  但此时的前线局势越发恶化,光绪帝十分恐慌,迫于朝中形势,不得已授予李鸿章"商让土地之权,斟酌轻重,与倭磋磨定夺"。商让,只是光绪帝的委婉用词,意思是,商量着让,斟酌着割,尽量还还价。
  李鸿章见势在必行,在出发前,连日拜访了各国驻华公使,请求列强共同"劝阻"日本割地的要求,但四处碰壁。
  3月19日清晨,李鸿章抵达日本马关市(今日本下关市)。
  3月20日下午,李鸿章与参议李经方(李鸿章之子,懂日语)、参赞罗丰禄、伍廷芳、马建忠等人乘轿前往谈判地点——春帆楼(见上图)。
  谈判现场(画像)
  第一轮谈判,李鸿章要求,"于开议和约之始,拟请两国水陆各军即行一律停战",以营造和谈的气氛。但日方代表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答,"此事明天作复"。
  第二轮谈判,日方拿捏了清政府急于停战的心思,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日本可占领天津,山海关、大沽及这些地方的所有城池堡垒,清军可驻扎,但必须上交一切武器;天津,山海关之间的铁路由日方接管;停战期限内日军的军需,由大清支补。
  李鸿章听完,连呼过苛!
  质问道:"日军并未至大沽、天津、山海关等处,若停战期满,议和不成,日军先已据此,岂非反客为主?!"
  "我为直隶总督,三处皆系直隶所辖,如此与我脸面有关!"
  "所开停战条款,未免凌逼太甚!实难照办!"
  他请求伊藤想想办法,伊藤答:"两国相争,各为其主,国事与交情,两不相涉",并要求其在3日内做出答复。
  李鸿章随即给清政府发了奏请电报,清政府答,"暂置勿论"。03  当街枪杀
  3月24日下午4时,李鸿章就遭到了日本暴徒的枪杀。发生了文段开头的那一幕。
  国际舆论一片哗然。
  李经方(李鸿章儿子,参议)在给国内的电报中说:"此事恐不能了局。"
  此时,日方已经破解了中方的密码,电报很快被截获。陆奥宗光(日方谈判代表)拿着李经方的电报,猜不透是什么意思,非常紧张。
  日方害怕了,他们非常担心李鸿章借机中断谈判,愤然回国。因为如果那样,日本将招致世界列强干涉,趁机联合攻击日本,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李鸿章将此事诉诸国际社会,强势进攻,迫使日方让步,对清政府是十分有利的。
  可惜,没有如果。
  至于原因,是出于对清政府迫于求和心态的考虑,还是因为出发前连日走访各国驻华大使但均遭拒绝的心灰意冷,或是其他,怕只有李鸿章自己知道了。
  李鸿章枪伤照(左脸)
  为稳住李鸿章,日方派出了最好的护士照顾他。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来探视李鸿章时表示,"除台湾、澎湖列岛外,其他战地无条件停战3周"。
  左脸还缠着厚厚绷带的李鸿章听到停战的允诺后,露出了欣喜的神情,表示:"本人负伤未愈,不能躬赴会所商议,病榻谈判,随时皆可。"04艰难的谈判
  一个星期后,4月1日,日方将谈判底稿递交给了还在病床上的李鸿章,并限4日内答复,看完,李鸿章被日方的勒索和欲望惊愕得半天没有言语。
  谈判底稿大致是这样的:
  盛京省南部地方、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3亿两;中国增开顺天府(北京)、沙市、湘潭、重庆、梧州、苏州、杭州等七处为通商口岸;日本商民运进中国各口货物减税,免除厘金;日本可在中国开设工厂……
  李鸿章将日方的意思电报给了清政府。光绪帝一心求速,催促l快快了解合约之事。奕䜣等人表示‘战’字不能再提,割台(台湾)保奉(辽东),只割一地。翁同龢认为,台湾不可割,"恐从此失天下人心"。
  光绪皇帝难以抉择,电报李鸿章:"南北两地,朝廷视为并重,非万得已,极尽驳论而不能得,何忍轻言割弃。"并指示李鸿章,"先将"让地"以一处为断,赔款应以万万为断",与日方代表"竭力申说"。——意思是,南北两地都很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得放弃。割地方面,只割一地,赔钱方面,只赔一亿。你要再尽力。
  光绪帝
  4天后,李鸿章交了一份"说帖",对日方谈判稿中的诸项进行了驳论。这次,他没有用外交辞令,而是抒发了感慨:
  "中日系紧邻之国,史册文字、艺事商务,一一相同,何必结此仇衅?国家所有之地,皆列代相传数千年数百年无价之基业,一旦令其割弃,其臣民势必饮恨含冤,日思报复"。
  见清政府迟迟不能下结论,伊藤博文借机李鸿章有伤在身,建议清政府委派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为全权代表。清政府同意了。
  这显然又是日方的一步棋。他们认为年纪尚轻的李经方要比老谋深算的李鸿章好对付得多。
  4月8日下午,伊藤博文板着脸威胁李经方:
  是清政府求和,日方答应了才有了这次的谈判,这次和谈搞崩了,我一声令下,就有6、70艘船的增援大军立即开往战地,到时候北京城能不能安全就不能保证了,你们离开后能不能活着走进北京城就更说不好了。
  李经方到底是年轻,被吓得不知所云。
  李经方
  在伊藤的催促下,李鸿章递交了修正案,并电报清政府:
  "让北地以海城为止,赔费以一万万为止。倘彼犹不足意,始终坚执,届时能否云添?乞预密示。否则,只能罢议而归。"
  电报被截获后,日方对李鸿章不惜谈判破裂的态度深感意外。于是重新修改了议案:
  "对辽东半岛的割地缩小范围,割地到海城为止;赔款减为2亿两;开放口岸由7处减至4处,减少开放北京、湘潭、梧州三地。"——这与李鸿章的方案是一致的。
  4月10日,李鸿章带伤去春帆楼与伊藤博文继续交锋。
  伊藤:"已让至尽头,中国代表只需回答"允"还是"不允"。
  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只管声辩,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赔款为数甚巨,不能担当。"
  伊藤:"减到如此,不能再减。"
  李鸿章:"大清困难。"
  伊藤:"财源甚广。"
  李鸿章:"营口为通商口,万不能让。"
  伊藤:"兵力所得,举国咸争,我亦不能让。"
  李鸿章:"台湾,日本兵所未及,何故强让?"
  伊藤:"水陆云集,无虑终不能得,应请早让。"
  二人又争辩了2小时,伊藤毫不松动。最后伊藤又使出了他对李经方的那招威胁:有60艘兵船在广岛待命,我一声令下,随时出发!!
  11日,伊藤催促,再不答应,以后连这样的条件也没有了!
  12日,李鸿章写信给伊藤要求再商,伊藤回复:无可再商,只需回复"允"或"否"。
  14日是日方限定的最后答复时间,李鸿章要求延至15日下午,并给清廷发报,"事关重大,若照允,则京师可保;否则,不堪设想"。
  清政府吓坏了,14日、15日接连回复了李鸿章两份内容相同的电报传达圣谕:"原冀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定夺。"——意思是,原来还想着能争一分是一分,现在竟然不能再协商了,按照原来说的定夺吧。
  谈判现场
  15日下午,最后一轮谈判。长达4.5个小时。
  李鸿章试图与伊藤博文做最后的讨价还价。他要求将赔款再减5000万两,5000万两不行,又让2000万:
  "无论如何,总请再让数千两,不必如此口紧。"
  "又要赔钱,又要割地,双管齐下,出手太狠。"
  "赔款既不肯减,地可稍减乎?到底不能一毛不拔。"
  "既不肯少出减,所出之息当可免矣!"
  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哀求,少许减一些,算是送给他回国的旅费。弄得伊藤说,议和不是市井做买卖,"彼此争价,不成事体"。
  百般无奈之下,李鸿章发狠道:"如此口紧手辣,将来必当记及!"
  日方之所以如此寸步不让,是因为伊藤已提前截获了清政府发给李鸿章的电报,知道清政府实际已应允。
  4月17日上午,在春帆楼,双方签订了著名的《马关条约》。
  谈判现场
  本文参照历史,还原了《马关条约》签订的细节。
  我相信,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任何一位清朝人都不愿意看到、不愿承受的,包括赴日参加谈判的人。清政府腐朽懦弱自不用说,但在国家缺乏足够实力的情况下,总会招来如此欺辱。迫不得已,才会委屈求全,不是么?吾辈当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至于题目中所问的,李鸿章被打伤,日本为什么那么害怕,文中已作答!
  大清与大明晚期一样犯了战略性大错!大清被一切西方摩擦都是皮外伤,但无论如何必须遏制扼杀东亚挑战大清绝对第一的势力崛起,那就是倭国!老娘们与李老头混蛋,尤其是李鸿章,其主海防,左宗棠主塞防,左抬棺而平新疆,李呢?白白错过北洋碾压倭国的几十年!结果甲午一败而崩盘,李在倭挨那一枪时之气苦,恐怕是极度后悔15,20年前没有直扑东京湾吧?马关条约不签,大清即便咬牙苦熬还有磨耗倭国的机会,马关条约一签,大清国民对朝廷观感顿时颠覆转而鄙夷,清亡征决矣!要知道中国人对倭人向来不屑,1860甚至1870年代苏杭妓院遍布来清淘金的倭妓,且是最贱最便宜的。个人是极度反感李鸿章的,李之于大清中国,粉饰而已,徒有其表。
  主要害怕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第一条中日甲午战争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中国,朝鲜,日本三个国家之间互相你争我夺的那一种战争,跟其他西方列强无关。李鸿章一开始的时候就想把西方列强,比如说他太粗的,运输军队的战舰是英国人提供的,一直就想把这些国家拉入到中日甲午战争,避免战争的扩大化,迫使日本能够冷静下来,站在谈判桌上跟中国谈判,但是很明显日本抢在西方列强做出表率之前,做出了行动。
  这个时候,李鸿章内心是比较绝望,西方列强表示我可以帮你,(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但是你必须得撑到我军队赶到战场的那一刻,才能够帮你呀,现在你的军队没等到我赶到战场,自个儿玩完了,你说我怎么帮你,没有接口插入到这场战争里面了,所以李鸿章来到日本的时候,内心是表示绝望的。
  但是李鸿章作为这一次谈判的最大代表,来到日本,遇到刺杀这样的话,整个中日甲午战争性质就发生改变。
  首先你日本不到的,你怎么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的,所有的国家都可以站在人类道德的最高点去声讨你,日本做出这样丧心病狂的事情,日本在国际社会上一下子就被动了,与此同时,李鸿章跟西方很多的。高层的政要是有私交的,朋友遇到问题,两肋插刀,之前只不过你跟别人玩我顾不上我,帮不了你,但现在你人生安全出了问题我肯定是要插一手的。
  日本这个时候打不过西方劣强,他光打一个西方列强的末班车,也就是沙皇俄国,已经打得很吃力的,更何况去打英国跟法国这一些传统的西方列强,根本打不过,日本人自己明白无论如何中日甲午战争如何发展下去都要把西方列强给摘出去,否则,西方列强一旦进入了肯定就是要求你维持原状,别说赔款了就是占领的朝鲜,它都得给吐出来。
  所以李鸿章遇刺,我估计伊藤博文第一反应就是去问一下,西方人究竟是什么口风?如果说这个时候西方派出军队接李鸿章回国,那么伊藤博文哭都来不及。
  第二条,国内这个时候我指的是日本国内,还想打仗,还有一批战争狂热分子,还想接着打仗,接着去捞钱,但是很清楚的一点就是日本这个时候打不动了,伊藤博文去吓唬李鸿章的那些话伊藤博文自己心里清楚。这都是吓唬人的,双方都很清楚这件事情,但是我就拿了吓唬你全交,你现在比我还惨,日本天皇为了买一艘军舰穷的都快饭都吃不起,但是我们却把你们所有的军舰全部打沉,不过与此同时,我国内整个战争经济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我紧急需要一批新鲜的血液来加快我的工业化进程,或者说舔舐我国内的战争创伤。
  就在这个时候,日本人可以说什么都不顾了,我要什么,我要钱。我要资源我要土地其他东西免谈,日本这个时候也是穷疯了。
  第三,清政府,虽然说北洋舰队或者说淮军全军覆没,元气大伤,但是这个时候中国国内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军对体系,如果说日本这一次做事情做的太绝了,别说赔款了,人家跟你玩儿命就已经算不错了。
  基于以上三条原因,李鸿章挨那颗子弹以后替清政府省了1亿白银,不过对于李鸿章来说,这个时候,哀大莫过心死,这愚蠢的清政府,李鸿章现在是完全绝望了。
  1895年3月24日,李鸿章作为清国全权大臣与日方代表进行了第三次谈判。会后,李鸿章返回寓所时遭到歹徒枪击,左颊骨受伤。事后查明,这名刺杀李鸿章得暴徒名叫小山丰太郎,是一个无业青年,其目的在于破坏和谈。
  李鸿章遇刺后,日本陷入了尴尬境地,担心李鸿章借此回国而中止谈判;更害怕引起列强对于中国的同情与干涉,而使得日本利益有损。对此,日本代表陆奥宗光曾有过详细的记录:"我观察内外人心所向,认为如不乘此时机采取善后措施,即又有发生不测之危机,亦难预料。内外形势,已至不许继续交战的时机。若李鸿章以负伤作借口,中途归国,对日本国民的行为痛加非难;巧诱欧美各国,要求它们再度居中周旋,至少不难博得欧洲二、三强国的同情。而在此时,如一度引出欧洲列强的干涉,我国对中国的要求亦将陷于不得不大为让步的地步。""况位高望重之李鸿章,以古稀高龄初次出使异国而遭此凶变,显然容易引起世界的同情。故若某一强国想乘机进行干涉,固可以李氏之负伤为最好借口。"
  为了安抚中方与李鸿章,日本最终作出停战决定,并加快了谈判进度。3月30日,中日两国全权大臣签订了《中日停战协定》;4月17日,双方举行第七次谈判,签署了《中日讲和条约》即《中日马关条约》。

千古一帝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隋炀帝第一大功绩,修建大运河,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南北大一统,可以说他才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皇帝。隋炀帝第二大功绩,三下扬州,彻底收拢江南世家与民心。隋炀帝第伟人被国军围堵,在路边写下7个大字,刘戡看到后立即停止追击抗日战争结束后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本以为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可以迎来久违的和平安定但世事无常,双十协定签订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战再次打响,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再次展开军事领域的较量。战场用鲜血凝聚的战友情当我看到原志愿军26军77师230团团长张端胜的相片,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对这位慕名已久的革命烈士端详了许久,沉思了许久。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今天,我们在没有战争硝烟,赵构在岳飞灵位前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想表达什么意思?赵构没说过这话。岳飞死后前20年连个他名字的墓都没有,你让赵构上哪哭墓。不要把煽情导演的话当真。赵构说过吗?这是哪本史书记载的?众所周知在大家的眼中岳飞是个非常优秀的将领,然而,对复兴梦,何曾忘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环顾世界,很少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有数千年辉煌文明,也有数百年深重苦难。在百余年不息奋斗中,我们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民族复兴。鸦片战争之后,曾经的天1947年,陈赓送卡宾枪,毛主席警告高富有敢要一支,我撤你的职1947年,陈赓从一线回到陕北参加会议,在会议上,陈赓注意到守卫在一旁的中央警卫团战士武器破旧,便觉得十分忧心,中央警卫团是保护毛主席等首长的队伍,怎么能用这样的武器呢?于是,陈赓党史上的今天11月21日重要论述1925年11月21日毛泽东在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上填写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唯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百年党史周周学11月15日11月19日PartyHistory2015年11月15日1hr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并发表讲话,强调二十国集团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推动改革创新,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落刘伯温去世前为何送给朱元璋一筐鱼,以致让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洪武四年(1371年),刘伯温退休回家养老,这一年他六十一岁,四年后刘伯温去世,享年六十五岁。传说他临死前,让儿子把自己一生的著作遗言和一筐鱼送到京城,叮嘱务必要交到皇帝朱元璋手上中国历史上成功复辟的皇帝包括赵构和朱祁镇两个无耻之徒还有汉奸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近400人。下面我盘点下中国历史上成功复辟的皇帝。TOP1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晋武帝司马成语典故之背水一战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领汉军一万多人马去攻打赵国,在井陉口与赵军对峙。驻守在井陉口的是赵国大将陈馀,他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分析了当时的形式,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
1999年,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今丈夫未娶,儿子继承遗志北约至今还欠中国一笔血债。这是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022年2月24日在面对记者对提问时,给出的回答。提到中国与国外的血债,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近代时期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和殖民侵略获悉周总理逝世的那一刻一九七六年一月九日的早晨。是某某大学机电专业一班三组做值日的日子。我们组的同学五点半就来到了教室。扫地的扫地,擦桌子的擦桌子。六点半时,学校的大喇叭响了起来。开始播报新闻和报纸摘要此上将照顾战友遗孀后娶她为妻,生十个孩子,为何被人称杀友夺妻民国初年的时候,一个省的都督是多大的官,就是掌管着一个省的军政大权,是最高行政长官,所以,张作霖吴佩孚等拥有较大势力和兵力的可称为军阀,可以割居一方,谁的话也可以不听,说白了就是土国家领导与足球趣闻毛主席是优秀的守门员,邓小平当衣服买门票很多人喜爱足球,国家领导人也不例外,他们闲暇之余也会津津有味地看球赛,兴致来了还要上场踢两脚。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与足球的一些趣事。毛主席喜欢游泳1980年,湖北男子为完成任务,花96元买猴票,20年后却换了2套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的发展速度较缓慢,当时的人只想通过努力工作的方式,将辛苦挣来的钱存到银行。钱放在银行十分安全,而且还有利息可以拿。但在1980年,湖北武汉的秦先生却独辟蹊径,1986年,邓稼先弥留之际问妻子30年后,还有人记得我吗?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大出血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2岁。去世前,他曾问妻子许鹿希30年后,人们会记得我吗?其实,不管是30年,还是更久的时间,邓稼先这个名字都注定会永垂青史。1976年熊向晖接到叶选基电话后,吩咐妻子把叶帅给的茅台拿出来前言1976年10月9日,晚上10点多,熊向晖接到了叶剑英侄子叶选基的一个电话。挂掉电话后,熊向晖兴奋地叫醒已经睡着的妻子,吩咐道把几年前叶帅赠予的茅台拿出来!图丨熊向晖熊向晖与叶他为科研事业隐姓埋名,30年未曾回家,母亲苦等他三小时后离世作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的先驱者之一,他功勋赫赫,为国家核潜艇的跨越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接受秘密使命,抛家舍业,隐姓埋名30年,事迹曝光后虽光环等身,却仍淡泊名利,为知识分子做了八宝山有一座墓,高层一直保密其身份,40年后公开八宝山革命公墓的规格很高,很多重要的领导人都埋葬在这里,在很多人心中,八宝山中的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不过,在八宝山的众多公墓之中,有一个墓就显得有些不起眼了,在介绍上只有寥寥数为什么会出现忠臣良将多被害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忠臣良将多被害现象?宋圭武观察历史,为什么会出现一些忠臣良将多被害现象?分析一下,可能大致有如下方面原因。一是忠臣良将功劳大,容易遭小人算计。尤其是朝廷一些无能的小人,夺取天险腊子口!红军一路斩关夺隘所向披靡的奥秘何在?来源讲武堂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这是红军长征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之战,这是红军攻坚克险出奇制胜的经典战例。他们智勇双全无所畏惧,正奇相合灵活穿插。重温一段惊心动魄的战争传奇,聆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