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苏联工业援助对于中国今天的工业的影响有多大?

  青岩来答。
  截止到2019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粗钢产量、煤炭产量、总发电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工业总产值接近14.4万亿美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而在49年刚刚建国的时候,中国的工业还处于"一穷二百"的状态。全中国仅有的一点工业底子(东北工业基地),还是日本人留下的。1950年—1960年,正值中苏友好的蜜月期。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曾经耗费巨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帮助中国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正是以这套工业体系为基础,中国才能借着"经济全球化的东风"一跃成为世界工厂。(我们应该感谢苏联"老大哥"。)言归正传,今天就让青岩给大家系统的讲一讲,苏联的工业援助对于现今的中国工业影响到底有多大。
  苏联提供的工业援助,都包含哪些方面?
  苏联为帮助中国迅速恢复工业生产,曾提供了大量的低息贷款。
  在中苏蜜月期,中国共获得苏联贷款约56.76亿卢布。其中绝大部分为低息贷款,有一小部分则根本没有利息。在1949年7月,新中国还没有宣告成立的时候,就已经获得苏联3亿美元的贷款,年息为1%,为期五年。这笔钱对于新中国稳定国内局势,整合满目疮痍的民族工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1951年—1955年,中国又从苏联那里获得了十笔贷款,其中有九笔为年息2%,有一笔为无息,偿还时间为二至十年。
  苏联向我国,援建了156个工业项目。
  在中国的"一五计划"、"二五计划"中,苏联曾帮助中国建立了156个工业项目,其中包括44个军工项目(最终落实了150个)。按设计援建的企业投产后,我国在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机械母机、发动机,农用化肥等方面,生产能力都会大大的增加。中国将有自己的汽车工业和拖拉机工业。国防工业也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将有先进的坦克制造厂、飞机制造厂。到195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超过500万吨、煤炭产量达到1亿吨、电力200亿度、石油250万吨,重工业产能将接近或超过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水平。
  "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国家重点项目: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本溪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厂、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洛阳拖拉机厂)、西安西电高压电瓷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高压电瓷厂)、西安西电电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绝缘材料厂)、西安西电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电力电容器厂)、洛阳矿山机械厂、富拉尔机重机厂 、华北制药厂等等。
  中国仿制的萨姆2防空导弹
  苏联曾对我国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其中就包括了极具战略价值的核技术与导弹技术。
  在1954-1956年,经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同意,苏联向中国提供了"米格"-17战斗机、AK47突击步枪、TC-41半自动步枪、T-54A型主战坦克、D20-榴弹炮等众多的先进武器的全套技术资料。50年代中期,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立了湖南铀矿厂、江西铀矿厂、兰州铀浓缩厂、包头核燃料棒厂、酒泉核武器研制基地、新疆核试验场。在此期间,苏联还向中国无偿提供了一个试验用的小型核反应堆、回旋粒子加速器等绝密的核设备。为了帮助我国的导弹研究,苏联还向我国提供了2枚P2短程地对地导弹,萨姆-2防空导弹。正是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的国防工业在50年代后期,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苏联为援助中国发展工业,无偿转让了大量的专利和技术。
  在苏联援建的156个工业项目中,苏联政府没有收取一分钱的工程项目设计费、专利费、技术转让费。(只收取了资料复印费)据资料显示,仅此一项中国就节约资金30亿卢布。
  苏联曾派遣大量的专家来华,帮助中国培养技术骨干。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缺资金、缺设备、缺技术、缺科技专家的四大难关。
  周总理曾表示:"技术干部严重不足,将是中国工业化的一个主要障碍。"从1949年开始至1960年结束,苏联共派遣的科技专家总数超过2万人。在50年代,苏联专家视中国人民为阶级兄弟,一个是真教,一个是真学。虽然苏联专家在中国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他们却为中国的工业培养的大量的科技人才。
  苏联政府曾接纳了大量的中国留学生与干部,赴苏留学与实习。
  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从苏联引进技术设备的需要,中国政府向苏联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与干部,赴苏留学与实习。苏联政府还本着"国际主义精神",帮助中国政府担负了赴苏留学人员一半的费用。第一阶段1953-1953年,共派遣1708名留学生。第二阶段1954年-1956年,共派遣5853名留学生。其中研究生为1213名、大学生为4640名。第三阶段1957-1958年,共派遣1654名留学生。其中研究生为544名、大学生60名、进修教师176名、实习生874名。这些留学生回国以后,极大的充实了我国的科学研究队伍。
  苏联政府还派遣专家组帮助我国完成了大量的资源评估工作,以及重要行业的远景规划。
  1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中国完成了黄河、汉水的水利资源的规划勘测工作。
  2苏联曾派遣专家组帮助我国制定了机器制造工业、造船业、电气化、冶金工业的发展蓝图。
  3苏联地质专家曾帮助我国建立了一支专业素质极高的地质勘探队伍。
  4苏联农业专家曾深入广大的农村地区,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帮助我国生产最适宜的农业机械。
  5在1953年9月,苏联的25位桥梁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反复研究、完善。后又在中国政府的要求下,派遣了著名桥梁专家康坦斯丁·西林前来武汉提供技术指导。
  6苏联派遣专家帮助我国对东北、西北地区的林业资源,完成航测任务。
  苏联援华专家
  苏联援华设备的标牌
  苏联援华期间,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帮助中国发展工业。
  在新中国还没成立的1949年8月14日,苏联就派出了220人的专家团,来帮助我国制定需要援助的具体项目清单。到了1953年,苏联援助的第一批50个项目,已经开始破土动工。
  在第一批项目的建设中,苏联方面不但承担了项目的总体设计、生产设备的供应、在施工中给与技术指导、为中国培养合作项目所需的技术骨干、无偿提供生产所需的所有技术资料。还手把手的帮助中国建立工业企业的设计部门,这还不算完,苏联还让这些部门参与了援建项目的30%的设计工作。当1957年,第二批援华项目开始建设的时候,中国的工业设计部门就已经初步具备设计能力,苏联援建的第一批工业企业也应经开始投产。苏联老大哥又同意了在第二批援建项目中,凡是可以改由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项目皆交由中国国内自行自造。而苏方则会派出大量的专家对中方自行设计的项目,进行的技术援助。苏联的行为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工业援助的范围,而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帮助中国建立一整套的工业体系。
  有一位老专家曾说过:"苏联在援华期间,那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帮助中国。刚刚研发出来的机器,直接生产两台,其中一台就是给中国的。"
  中国的生产的航空母舰
  我认为苏联的工业援助对中国工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六点。
  第一点,苏联的工业援助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对新中国的严密封锁。在朝抗美援朝结束以后,美国就开始在国际市场不遗余力的打压中国。正是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中国才能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而摆脱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第二点,苏联的工业援助填补了我国工业生产体系中的很多空白之处。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工业体系残缺不全,能够自行生产的工业品少之又少。正是在苏联的援建下,我国建立了沈阳第一汽车厂、洛阳拖拉机厂、哈尔滨锅炉厂、沈阳电缆厂等一系国内急需的重工企业,为我国日后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铺平了道路。(有许多苏联援建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骨干力量。)
  第三点,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完成了能源产业布局。为日后大力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核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能源不足是中国发展重工业面临的第一个障碍。1949年,中国的煤炭产量为4000万吨,发电量为73亿度、‘石油12.1万吨’。经过苏联的大力援助以后,我国新建或改建了大型煤炭联合企业25家、大型的火力发电站25座、炼油厂2座。到了1959年,中国的煤炭产量超过1亿吨、发电量超过200亿度、石油产量达到250万吨。为我国的重工业、军事工业、核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点,苏联帮助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业协调机制和企业管理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根本没有大型的工业企业,管理经验更是无从谈起。一套完整的工业协调机制和企业管理体系,对工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正是以苏联为蓝本,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体系。虽然这套体系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对于中国的工业发展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细细揣摩现今的中国工业(尤其是国企),你就会发现其背后依然有着苏联时代的影子。
  第五点,苏联为我国科技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苏联在进行援华期间,不但直接向中国无偿提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还帮助中国建立了工业企业的设计部门,培养管理大型企业的人才,接纳中国的留学生赴苏深造。这些"一五"期间成立的工业设计部门已经成为了我国最重要的科研单位。接受苏联高等教育的留学生,有一部分成为大学的讲师。另一部分则直接投身到一线科研单位,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六点,正是苏联人帮助中国的核工业走向正轨。
  要想发展核工业没有过硬的工业基础是不行。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虽然有一批世界顶级的核物理学家,(钱三强、何泽慧、王淦昌、邓稼先、于敏、赵忠尧等等)但苦于没有科研设备的支持,根本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1954年,苏联向我国无偿提供了一套能够进行核物理研究的小型的核反应堆,回旋粒子加速器。到了后期,苏联又派出大量的专家帮助我国建立湖南铀矿厂、江西铀矿厂、兰州铀浓缩厂、包头核燃料棒厂。正是苏联提供的绝密核设备,中国才会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氢弹乃至核电站。
  总的来说,正是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才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工业国。"吃水不忘,挖井人。"苏联人的友谊值得我们大家永远的谨记。
  可以说,1950年苏联投了50个亿美元给中国,才使得中国实现了工业化。苏联的援助,给中国打下了良好的工业基础,要是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要进入工业化,估计会很难。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政府留下一个巨大的烂摊子——恶性通胀。整个国家都没有钱,3/4以上的财政赤字,又没有财政来源,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就连维持城市的各种工人的工资都付不起,拿什么来发展?而新政权发行的货币根本没有依据——物资都在私人资本家手里,整个市场经济都被私人资本控制了,导致市场失灵,于是政府不得不直接对私人资本实行军管,国家直接无偿占有一切官僚资本和跨国资本的财产,也就是把这些资本都没收了,以最低成本形成国有资本,这就是国家的第一桶金。这桶金就连解决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胀都难,(是农民吸纳了国家70%发行的货币量,才度过了这场危机。)要干点其他事情,还真的干不了,再加上还在打仗呢,军队不用吃喝吗?还要养一大群"公家人",这需要的都是钱,真是大写的穷。
  而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抗美援朝,恰恰是站在了苏联的那边。苏联为了集中一切力量对抗美国,于是就直接投了50亿给中国,投到东北地区和部分大城市。这笔钱用来干嘛的呢?直接用于军事工业生产。这期间有150个重点项目是真正得到了苏联的援助,这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重工业门类,并以此为基础,上了900多个大中型配套项目,帮助中国建立一套完整的军重工业体系。当时中国花了巨大的酬劳聘请苏联专家过来指导工作,这些专家也有教出一批实用性的技术人员,同时中国派遣了一批学生和干部赴苏联学习。后来苏联撤走后,这些人成了中国工业得以继续发展的骨干力量。
  而美国投钱入日本,是不能让日本实现再军事化的,因此日本只能进行军备武器零件的加工和修理。在苏联的计划中,中国是完全可以自己生产军备武器以提高国力。总之,苏联的援助,使得中国顺利进入工业化,并得以实现军事上的独立,也为中国建立起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的骨架,起到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大作用。
  由于美苏之间的地缘政治延伸,东欧、西欧、中国和日本都迅速进入了工业化,形成了有完整工业结构的条件。美苏是分别把重装备工业都转移到自己阵营里的国家,使得这些国家在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除此之外的国家都没有进入工业化,为什么呢?重工业、装备工业这种完整的工业体系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才能支撑起来,而这些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这样的条件可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如果真的按照一般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先发展农业、轻工业,再从中提取原始积累,几乎不可能实现得了工业化,就算能实现,也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起码目前没有哪个国家是按照这样的模式进入工业化的。
  而当时我们国家主要的就是小农经济,那农民能有多少积蓄?要从农民身上提取原始工业资本实现工业化,说真的这有点异想天开,几乎不可能。再加上当时的农民高度分散,从几亿个体农民身上提取资本完成积累,那得花多少成本?若是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早期想要发展工业真的非常困难。
  不管是德国、日本还是中国,其实都是美苏地缘政治派生的获益者。
  和苏联交恶之后,苏联把资本全撤,外资归零。不管是技术、专家、还是资本,所有的援助都被撤走,中国的工业发展受到极大冲击,甚至陷入停滞状态。工业肯定要发展,这些重工业也必须要保住,那怎么办?当时国家手中有什么?什么也没有,除了人。国家只能用庞大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资本,才能继续发展军重工业。
  苏联撤走之后,导致中国发生很严重的经济危机。在60年代爆发了特大饥荒,死了很多人。这就是代价,对苏联彻底去依附的代价。
  不过中国也是得益于这良好的工业基础,才能在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吸引外资和欧美的技术进来,才能一步步发展成为工业大国。
  本科时候在北方某大学上学,新盖的教学楼十几年就有好多裂缝,每年都要缝缝补补,感觉质量差远了;这座教学楼的对面是一座中苏蜜月时期苏联援建的小楼,同样是教学楼,苏联援建的教学楼都六十多年了还在使用,它的质量还是特别好。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新楼与旧楼相比,劣势确实太明显了。
  后来到西北某大学继续读书,这下更有意思,我住的宿舍是一座苏联援建的小楼,宿舍墙壁特别的厚特别保暖。虽然楼体不是很大,但是看上去特别精美,有种到外国旅游的感觉。我都不敢想象六十几年前建造的小楼,住在其中感觉还是这么好。苏联的工业援助对今天的中国工业影响到底有多大?说苏联是中国工业的领路人一点都不为过,在谈苏联援建之前,先说一下解放初期的中国到底有多贫穷。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进行了摸底调查。由于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战争,封建贵族和官僚资本一直把控中国经济,帝国主义不断的商品倾销、官僚资本又持续垄断,封建地主还不断压榨,新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整体上我国还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国家。
  朝鲜战争伊始,刚入朝的志愿军所使用的武器,很多都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缴获的日式和美式装备,后来在苏联提供武器装备的条件下,志愿军的装备才有所提高。
  面对要啥都没有的现状,毛泽东感叹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而当时的印度全盘接受了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遗产,整体工业基础要比中国好得多,所以在被我们胖揍之前一直很嚣张还看不起我们。可见当时的中国要有多贫穷。现在看一下苏联当时都援助了我们什么。
  像住宅之类的小的民用基础设施不算在内,也不算私下援建没有记载的,单谈纸面上有的特大的工程就有156项,为了完成这156项特大工程,又配套了许多大型工程,这些工程加起来基本上包括了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体系。国内许多学者甚至将"156项工程"称为中国工业的起点。
  苏联援建的工程包罗万象,主要涉及的行业有:国防工业,冶金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等。为防止美国和台湾的海上和空中偷袭,这些工程主要分布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
  除了援建工程之外,苏联又帮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苏联的承诺是帮助中国援建工程并让中国人学会技术自己操作,正是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才带出来无数新中国的建设者。苏联的援建对中国的发展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通过"156项工程",中国形成了以鞍山、武汉、包头三大钢铁巨头为核心的多项重要工程,以此为依托,又产生了诸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哈尔滨汽轮厂等数十个大型工厂以及武汉长江大桥在内的重点交通工程。
  与"156项工程"相配套的城市建设有:沈阳飞机城、鞍山钢都、长春汽车城、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加工城等。这些建设不仅促进了新中国的城市发展而且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辐射带动全中国的发展。通过援建,苏联转移大量基础技术,填补了我国重大技术空白,为其他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汽车、采油炼油设备、坦克、核武器、化肥、化学纤维、拖拉机、火箭、航空发动机、光学仪器、精密仪器等领域都是在苏联援建的基础上才开始发展的。
  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技术体系都是苏联所提供的基础。中国的技术科学建设、学科体系、科学理论与实验研究等都源于苏联的援建。中国较早的专家队伍中很大一部分也出自于苏联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苏联的援建真算得上是鱼与渔都给了中国。这在各国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不能用金钱物质来衡量老大哥的帮助。
  不光帮忙援建大工程,连大工程上下游配套工程都帮你建好,最后还帮你把人员培训好、技术全部教给你,帮你形成自己完整工业体系的雏形。虽然苏联也有私心,也打自己的小算盘,但是确确实实帮助我们很多。现在印度许多军工产品都从外国购买,苏联的援建使我们能够在各方面基本上能实现独立自主,不再一味去外国采购,这对于追求独立自主的我们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时至今日,要辩证看待这段历史,对于所受的伤害我们要铭记于心,对于受别人的好我们也要坦然承认。纵观世界历史,这么大规模的援建一个国家,确实是十分罕见的事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应该永远感谢苏联,感谢苏联给我们建立起来最完全的工业体系,而且是从无到有。正式由于苏联给我们建立以起这一套完整的体系。才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基础。其他国家也有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经济援助,但向苏联这样援助是史无前例的。
  在1949中国与苏联签署的《中苏友好互助条约》以后,苏联开始对新中国开始全面的经济援助,其中包括4.5亿卢布(1亿美元)的现汇贷款,年率1%(与其他国家是8%)。经过两国经济和专家协商一共援军中国工业项目141个工业项目,以电力、钢铁、煤炭、制铝、机械、化学、造纸(重工业或便于出口的商品)。在赫鲁晓夫上台以后,由陆续增加了增了15个援建项目,虽然项目有所降低,但质量大幅度提高,涉及有色冶金、煤矿、炼油、重型机械、电力机器、和医药等。就此中国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水平就此于实现了一次划时代飞跃,接近或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赫鲁晓夫对华援助的质量远远高于斯大林时代。
  苏联对花的援助156个项目是全方面的,使得中国第一次实现了工业化。中国国防工业基础就是在苏联极给打下了来。现在我们最先进武器依旧具有苏联武器的底子和灵魂。大批苏联专家,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所有援建项目,有些项目是从不毛之地建成了最现代化的工厂。甚至为重要的是,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有经验的工程师和熟练的技术工人。中国大量留学生前往苏联留学,喝水不忘挖井人。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永远感谢苏联人。虽然我们在后来彻底闹翻。所以那一代的中国人对苏联人有着最朴素的感情,苏联也同样对中国具有最深厚 的感情,在撤离前夕,他们私下将大量资料和文件"丢"了下来。我们的工业就是在他们援建下从 一穷二白建立起来的。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是苏联帮助奠定的。
  不仅如此,苏联文化,艺术,音乐,电影,绘画第一次全方位感染和影响了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意识,苏联的文化艺术在中国已经彻底变成了我们自己文化的一部分了,基本上本土化了。被中国文化所借鉴和融化,你无法感觉到苏联的文化术,因为他们已经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面包会有的,"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列宁)。至今还是我们的口头禅。新中国第一次知道西方现代交响乐是肖斯塔科维奇,第一次知道西方抒情诗人是西蒙诺夫。第一次知道西方舞剧是乌兰诺娃。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是最流行的小说。
  到了1958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57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了128.6%,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9%。其中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3年的135万吨几乎增长了4倍。煤炭产量为1.31亿吨。正式在苏联的援助之下,使得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进入了工业国行列,其价值是无法不可估量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当然,最初的援助是真心的,后来的吵架也是真心的。我的老师告诉我,忘却苏联帮助都没良心,但怀念苏联的都是猪脑子。
  无论当时苏联主观意愿如何,都从客观上促成了中国工业化国家这一质的飞跃。这是一百年来中国最大成就和渴望的。意义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现在我们再看,目前拥有最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只有美中两国了。但基础是苏联的。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苏联对华的工业援助是全覆盖和全天候的,不是你需要啥我就给你啥,而是我有啥就给你啥。斯大林够热情,赫鲁晓夫更够意思。可以这么说,我国科学家和技术人才的成长历程是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人家是先会了再干的,而我国是先干了然后才会的,这也为我们能后来者居上奠定了基础。当今世界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没有几个,美国,俄国,中国当仁不让,日英法德也可,就是体量太小。如今,暴脾气的大哥走了,我们这做小弟的真应该深切的怀念他。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新中国的领导人一方面抓国内经济恢复与建设,另一方面还要运筹帷幄前方战争的进度。当时的中苏关系以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为契机,两党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在此基础上中苏两国开始了全方位的合作关系,随着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签订,新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苏联援华的一百五十六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就是建国初期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工业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前,凡是工业企业名字被冠以"第一"的,大多都是由苏联所援建的工业项目。例如: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第一重型机器制造厂等等,涉及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从能源交通,机械制造,纺织化工,包括重点城市的大型建筑,当然重点领域还是军工装备。
  可以说,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就是在苏联人的帮助下才建立起来的。否认了这一点,有违历史实事。
  针对题目"苏联工业援助对于中国今天的工业影响有多大"这个问题,决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原因是作为普通百姓,即使听到的、看到的实物及资料也是有限的,挂一漏万,很谁讲清楚的。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基础。如果没有当初苏联援助的那一百五十六个重点建设项目,尔后的工业革改从何谈起?
  所以说谈到影响方面还是比较深远的。现在人们形容某个问题时会说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由于当初打下了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坚固基础,关键还是培养了一大批教育、科研和建设人才,对今天的中国工业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举个例子来说,爱好军事的友友们都知道,我国早期的歼五、歼六战机,都是引进苏联的米格技术在沈飞生产出来的。有了这批技术人才,现在能与周边国家所装备的美制战机B-15、B_16抗衡的歼十一、歼十六战机同样也是由沈飞设计制造出来的。
  虽然现在成飞研制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歼_20飞机,不要忘了,成飞也是由国内先期所培养的具有航空技术的人员所建立的新的飞机制造公司。在计划经济时期,后天所上新项目,就会从原有工厂抽调能工巧匠来支援,这就是影响和传承。所以说,以本博的肤浅认识,不可低估苏联对华援助的作用和影响。(2020/09/20)
  我观察:一、当年的苏联工业援助,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业几无影响。
  (一)、五六七十年代
  1、确实成为当时的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也就是说使我们当年的重工业及轻工业从不成体系,到基本上成体系。
  不过,当时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我们很可能会得到欧美的工业体系,或许慢一点,但是,是一蹴而就的捷径。
  名义上叫援助,实际上都是等价交换。连抗美援朝是两家的事,我们出了陆军,还承担苏联出其他的所有费用,只是先欠,之后用十几年时间归还而己。
  2、特别指出的是我们的"两弹一星"的技术主力还是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等一大批欧美留学生。
  也可以说,主要领导和警卫后勤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将军和士兵,技术领导及技术少部分骨干是留苏学生,技术主力还是留欧美的学生。
  3、苏联的援助也是速成性质的。比如宝成铁路七十年代之后三四十年每逢八九十月经常塌方。
  (二)、改革开放之后
  1、由于苏联援助及之后在此基础上的工业体系支撑了我们向欧美工业体系转换的大约十年时间。
  改革开放后,我们很快发现苏式体系粗笨,成本高,不讲美观,难以转向的弊端。这种产品在市场上的性价比根本就差的远,几无市场竞争力。
  于是,从中外合资企业开始,从民营企业开始,从很少有苏式工业的南方开始,逐渐转变为欧美日工业体系。
  九十年代,国有企业改制时,其值钱的基本上都是土地和厂房,其余大多为废铜烂铁。
  也可以说这个转变是不容易的,苏式体系一度成为了我们的负担。这个负担现在还在。
  2、这些年来,由于美欧对军事工业的封锁,我们只好将计就计,能走欧美体系的就走,走不了的,与苏联解体后的一系列机遇(包括军工技术和人才)相对接。
  也就是说,苏式工业己经成为我们的军工的一部分。我们自己培养的科技人才,留学欧美日归国的科技人才与独联体不少科技人才大融合。二、必须明白我们与俄罗斯是背靠背的战略合作
  (一)、我们与俄罗斯只能是背靠背的战略合作关系
  1、我们是世界格局中的两极,而且是重要的两极,根本就没有完全结盟的可能。
  中俄的背靠背不是自愿的,是被迫的。不是针对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而是针对世界独超霸凌的。
  2、中俄如果贸然结盟,无疑会将英德法意等欧洲国家及印度、日本等等向美国推了一大把。傻傻的多了许多敌人。
  英、德、法、意、印、日等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都在谋求脱离美国,成为独立自主的一极。
  (二)、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1、一百年多年以来,比我们强势的国家对我们的帮助,都是有短期、中期或长远诉求的。
  2、向我们靠拢或疏远的弱势国家都是利益的考量。没有什么铁不铁,只有常遇白眼狼。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420条回答。
  仅仅看一条就足够了。
  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利用T54坦克山寨了59式坦克,时间是1959年。
  而到了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解放军仍然大量实用59式坦克。
  而解放军在59式基础上,推出了69式坦克,79式坦克。
  直到80式坦克,才算勉强摆脱了59式坦克的范畴,之前型号都可以看做是59式坦克的改进型号。
  而79式坦克诞生是1986年的事情,80式坦克诞生于1988年。
  换句话说,我军吃了苏联援助的59式坦克长达近30年的福利。
  30年,大家可以想想看是什么概念。
  甚至直到今天,解放军仍然保持大量五对轮的59式坦克,仍然具有一定的实战能力。
  大家看看,苏联的工业园主,对中国影响多大。
  资料这么写: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在历史上是唯一一次全面工业化一个传统农业国,这156项工程涉及钢铁,煤炭,冶炼,发电,造船,航空,建材,机械电子,化工,纺织,通讯,工具,交通运输,兵器,通讯等等部门,基本包括了一个国家全部的重工业部门。
  在这之前,中国几乎没有什么重工业,可以说苏联一手帮助中国建立了工业基础。
  中国从农业国,摇身一变成为工业国。
  虽然今天中国工业和当年已经没有太多联系,然而如果没有苏联援助的工业底子。
  你不可能从0起步吸收西方工业技术,进而崛起吧?
  这就如同一个人已经学会了驾驶,虽不太高明,但也算会开车。
  随后,他接受了赛车手的训练,成为很厉害的赛车手。
  但是,如果没有最初学会的驾驶,他是不可能成为赛车手的,道理就这么简单。
  前苏联对我国的工业援助从抗战时期就开始了,因为日本和苏俄是宿敌,早在1905年两国就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生了日俄战争,所以我国遭到日本侵略之后,苏联就开始援助我国。最初的时候就是援助国民党一些武器,帮助他们抗日,以便把日本拖在我国战场,防止日本从远东地区进攻苏联。
  我国的重工业基础是在苏联的帮助之下建立起来的
  在这个时期,苏联就开始援助我国,帮助我国建立了基础性的弹药制造工业。后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苏联方面又开始援助我国大量的坦克、飞机和大炮,同时帮助我国建设兵工厂,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在建国之前就开始投入。不然的话,对国民党的战争很难在短时间内结束,毕竟当时美国方面还在援助国民党。
  解放战争完了以后,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5年计划。当时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基础工业一穷二白,开始收购大量的私营企业。这期间有156个重点项目都有苏联的援助。可以说苏联方面对我国的帮助奠定了我国的经济基础。后来以156个重点工程为基础,上了900多个大中型配套项目,初步完成了工业体系建设。
  这156个项目中涉及钢铁,冶炼,发电,造船,煤炭,航空,建材,机械,电子,化工,纺织,通讯,兵器,交通运输等,几乎囊括了我国全部的重工业门类。当时苏联是一个重工业大国,不过在轻工业制造方面没有太大的发展。
  正是有了苏联的援助,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才能承接世界产业链转移
  当时苏联对我国的援助不仅仅局限于工业技术,我国还有很多人才开始到苏联去深造,这样苏联还为我国的发展造就了大量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让我国有了工业造血能力。
  可以说重工业基本上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也建立起了国防工业。如果没有重工业,很难支撑起一个国家,就像清朝时期,尽管那时我国的GDP占到了世界的30%,但是没有重工业一推就倒。
  值得注意的是,前苏联还帮助我国建立了第1个核反应堆,为我国的导弹以及火箭技术提供了基础,并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虽然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中断,但是后来我国利用一些先进的科学家逐渐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可想而知,要是没有苏联提供的基础,这样的工作是很难完成的。
  当然我国也不是白白接受了苏联的援助,我国向苏联回馈了大量的农副产品,可以说是等价交换的模式;在当时受到西方国家封锁的情况下,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有了良好的工业基础,我国才能够承接世界产业链的转移,快速的发展经济,先后建立起了比较发达的轻工业和电子科技产业。
  现在我国和俄罗斯形成一种工业互补模式
  现在我国的电子科技产业正在高速发展,大有替代日韩的趋势,这让西方国家感受到了压力,所以开始限制我国电子科技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现在应该继续和欧洲以及俄罗斯合作,突破美国的围堵,抓住未来科技革命的机遇。
  当然现在我国的华为公司也和俄罗斯开展了进一步的合作,用我国在科技革命中取得的优势,来帮助俄罗斯发展经济。可以说现在是我国回馈俄罗斯的时候。当然我国的一些军事工业还是要依靠俄罗斯,比如航空发动机,以及一些先进的战机。现在中俄两国已进入到一种互弥型状态,应该说比以前更加平等了。
  重工业的发展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现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大部分国防工业产品都能够实现自己自足。但是也应该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购买俄罗斯先进的作战武器系统,以促进两国的交流。
  前段时间俄罗斯表示要帮助我国建立防御系统,可以说是对我国又一次战略性的大帮助,毕竟俄罗斯的导弹防御系统和飞机防御系统能够产生巨大的作用。可见,要保证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先进的科技是必要的,而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是必须的,交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产先进的重工业装备,同时也是为了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从一个5000年农耕古国向现代工业化国家转型,苏联对中国实现这一转变帮助巨大。
  第一,苏联专家指导和帮助中国编写了中国经济发展五年规划,("一五"规划)。
  后来,中国延袭编写"五年规划"惯例,指导中国经济有序发展。
  第二,苏联专家帮助中国完成156个大型重点建设项目布局。
  苏联并对具体实施的106个民用项目和44个国防项目实施了具体援助。
  第三,苏联帮助中国培训科技和工科人才。
  在1950—1960年,有2—3万中国人接受过苏联的教育和培训。其中包括学者、科研人员、技术人员、技术能手、青年学生等。其中,中国派苏联留学生大约有1万人。他们回国后逐渐锻炼成为了新中国工业建设的领军人才。
  第四,苏联派出专家队伍援助中国工业建设。
  最高峰时援华专家技术人员人员有3万多名。他们为中国工业经济建设起步作出了无私奉献,还有专家技术人员因病献出了生命。中国今天经济强大有历史上苏联帮助中国做出的贡献。
  中国在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下,建成为了工业门类品种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国防核军备和常规军备有苏联基因。今天虽然中国已经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国完整的工业布局和产业链衔接仍具备独一无二的优势。
  苏联对新中国的援助是真诚的,这难能可贵!
  可能有网友会指出,苏联援助并不全是无偿的,中国并不欠苏联什么?
  这种说法不正确。苏联当时把压箱底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都传授给了中国,这是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无私!
  今天,有些技术和知识产权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也再没有哪个工业落后国家能得到发达国家如此大规模全方位的援助。

九子夺嫡雍正为什么放过十阿哥?不是不想动是动不了呀在康熙走向晚年后,这位圣君也陷入到了无限的哀痛中,一方面他的太子无耻且无能,另一方面,其他的儿子们如狼似虎,他们想尽一切手段来谋夺自己的位置。这一事件在史书中称之为九龙夺嫡,是真正大清第一皇后14岁嫁杀兄仇人,18岁生开国皇帝,29岁郁郁离世我虽有长女,恐未为嘉偶。幼女端重,始足为君配耳。清史稿明万历三年(1575年),海西女真叶赫部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出生,历史称她孝慈高皇后。她父亲是叶赫部首领杨吉砮,孟古哲哲本该是最受清朝末代两广总督,一生与革命为敌,晚年沦为汉奸,在骂声中死去文格瓦拉同志清朝入关后,沿袭明朝的旧制,设置两广总督的职务,总管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事务,与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同属9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有清一朝,共任命过数十位两广总洋人密迪乐回忆,清朝真实刽子手,手起刀落,砍33个脑袋仅3分钟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巨变,也是历经了由盛转衰绝处逢生的曲折发展,才走到了如今的国泰民安。在那个闭关锁国的时代,晚清的封建统治者做着天朝上国的春秋大梦。在无知麻木和腐朽中,原本蓬勃发出身低微的刘邦,为何能掀翻项羽?只因他统一天下的意愿更强烈经过了几个世纪的积累,中国终于在前221年完成了统一。然而,当时情况并不十分乐观。秦的统治思想是破天荒的,他所建立的法律和秩序也是前所未有的,其政府制度的效力究竟如何,尚须时间的考章邯大秦帝国最后的战神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八月,初夏的夕阳精力特别充沛,骊山辉映在绚丽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远远望去,山势逶迤,树木葱茏,一匹苍黛色的骏马动感十足,名副其实的骊山晚照令人遐想。骊乌兰夫没参加红军和八路军,为何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前言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胜利之后,新中国开始着手进行国家建设,这项工作的开展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国家建设中,军队又是重中之重。50年代中期,新中国开始沿用当时世界通用的军衔体光绪大清铜币值多少钱一枚光绪大清铜币多年以来都是收藏界的热门,其热度远远超过其他铜币的种类。大清铜币共在19个省制造和一个户部制造,光绪大清铜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现有的存世量少。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大清范蠡为什么能逃过勾践的屠刀,还预测到次子的惨死结局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撰文梦貘貘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话说当年,范蠡文种辅佐越王勾践侵灭吴国,吴王夫差不甘受辱,被迫自杀。为了震慑各个诸侯国,勾践率大军北上,在淮水岸边摆开了阵式,毛主席警卫员当主席接到日本投降电报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的全面结束,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尾声。与此同时7月26日,中英美三国发布了波茨坦公告,就日本投降和战后各项事宜进美国有多怕中国崛起?战略部署4个军事基地,为何成了命脉?美国发展现在的世界格局是稳定的,但世界格局的稳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国家力量的变化导致世界格局呈现一个不稳定的波动,到达一个顶峰后就会变成一个新的世界格局。到目前为止,世界格局的稳定
关于开国少将解方的职级探讨准兵团级的将领,何以获得少将军衔?有不少网络言论对1955年首批授衔时低授的几个将领有颇多探讨,其中探讨最多的人就是已经是准兵团级的将领解方。这位志愿军的参谋长最后只获得了少将军衔。连彭德怀都忍不住调侃一二。解方会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胜一筹?三国演义中两位绝世聪明的高人,一是刘备三顾茅芦的诸葛孔明,一个是出身豪门官宦世家的大谋士司马懿。三国演义将刘备定位为正面人物,将曹操作为反面人物而演绎历史,因此上,诸葛亮也是正面形从亭长到皇帝的逆袭,刘邦只用了7年,他是怎么做到的?公元前206年,被项羽赶到汉中巴蜀凉快的刘邦终于忍不了汉中巴蜀的蛮荒,发动了对关中地区的军事行动。刘邦以新拜的大将军韩信为汉军总司令全权负责此次军事行动,刘邦本人则坐镇汉中,居中调资治通鉴刘邦的阴阳怪气(现实反应给到的警示)原文1相国何以长安地陿,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稾,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下相国廷尉,械系之。译文相国萧何因为长安地方狭窄,而皇家上林苑中有很多128岁阿根廷老头自称希特勒,竟还拿出身份证据!真相究竟如何?在前几年的时候,死去70多年的希特勒,突然现世,一位居住在阿根廷的128岁老人,居然公开说自己就是希特勒,不仅如此,还提供了大量证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希特勒真的还活着吗?希特勒希让强大如秦汉帝国都头疼不已的匈奴,到底是何方神圣?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轻尘说历史,我是轻尘。匈奴,提起这个名字,就会让人感到不寒而栗。这个在秦汉时期长期活跃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曾是华夏民族最为强大的敌人。匈奴骑兵滚雷般的马蹄声2008年,清华大学破译战国竹简,揭开了甲骨文百年谜团翻开一些历史教材,似乎第一个出现的朝代都是夏朝。不过,学界关于这个夏朝是否真实存在还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些争论,也源于对于相关史料的推测和解释,基于这些推论,也演化出了很多的问题中国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武王姬发,一代明君治国安民商朝,在暴君纣王统治下,政治上已十分腐败,但军事上仍有较强实力。他即位后,继续文王未尽的事业。姬发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即姜尚)为军师,并用弟弟周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1947年,陈赓麾下一猛将牺牲,周希汉失声痛哭,6000官兵为其抬棺1947年,陈赓麾下第一猛将牺牲,旅长周希汉得知后失声痛哭,6000官兵为其抬棺送行!1946年2月的一天,楚大明拿着手枪追赶着一个女人,一边追赶还一边大喊我要枪毙你!只见这个女人改革开放初期,为何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王震都想到了荣毅仁?像荣毅仁,这样既了解东方(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又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企业家,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这是1985年,基辛格对荣毅仁做出的一段评价。荣毅仁,似乎是邓小文史一hr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伟大人物是在母亲哺育教养下成长的。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当然是三迁的孟母和在儿子脊梁上刺精忠报国的岳飞的母亲。在父亲缺席的时候,母亲就要代替父亲的角色,而比父亲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