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禹的治水业绩功高盖世,在万人敬仰的欢呼声中,他成为最有资格的首领候选人。因此,在舜死后。禹顺利地继承了部落首领的位子。 这个时候部落发展规模已经越来越像一个国家了,而且是集权制,首领有绝对的权威。 禹有一次到地方上去视察工作,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个地方部落的首领给他汇报工作情况。 其中一个叫作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因为有点儿事耽误了时间,最后一个赶到会场,这让禹很是不爽,觉得权威受到了挑战,他二话不说就让人把这个首领的脑袋砍了下来,作为对他迟到的惩罚。 面对禹的这种做法,没有一个人敢出声指责,这个时候的禹已经有了专制帝王唯我独尊的感觉了。 禹的所作所为,让他的儿子启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也萌发了想当首领,执掌权利的欲望。那个时候, 禹有一个得力的助手叫做皋陶, 曾经不遗余力地帮助禹处理各类政事, 不论大事小事,都被他处理得十分妥当,一点不让禹操心。 后来,这个皋陶死了,他的儿子伯益就接他爹的班,也给禹当起了左膀右臂,而且干得也是相当不错。禹觉得这小伙子靠谱,很有自己当年智勇双全的风范,让他接班来做部落首领,应该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 禹这么想也准备这么做,可有个人却羡慕嫉妒恨,起了坏心眼。禹的儿子觊觎着首领位置,憋着一股子劲儿要坐上第一把交椅,如果让伯益坐了,那自己还不是白忙活了。 因此,在禹死后,本来应该是让伯益来坐的首领椅子,却让启抢了先。 这伯益原本也想当首领,但是他为人比较善良,知道自己斗不过启,为了保住性命,他不得不让出这个位子,让启来坐。 启在假惺惺推辞一会儿后就毫不客气地坐上了首领的位子。 但是为了不留后患,启还是对他下了狠手,让人把伯益杀死了,在扫清了一切障碍后,自己就心安理得地当上了这个首领。禹做梦也想不到,禅让制居然会终结在自己的儿子手中。 启如愿以偿坐上了父亲禹的位子,称王之后,就把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变为王位世袭的制度。对于王权这件事,他横下一条心做得很决绝,在彻底废除选举制度的同时,还要让权力变得更加集中, 通过一番神操作之后,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高高在上的启觉得当帝王很是风光,不仅万千子民都必须臣服于他,而且还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种掌控天下的感觉能够充分满足他的内心需求。在享受了一段时期权利带给自己的快感后,他开始考虑起后代来,如果还是实行禅让制度,万一自己的儿子没被大家选举上位,那就得忍受别人的统治。想到这里,启觉得这个禅让制度很不适合自己的胃口,所以他干脆利落地废除了禅让制度、建立起自己的王朝,只有这样才能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让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能够手握权杖统治别人。 夏朝的出现开创了专制王朝的先河,同时也产生了"家天下"的思想。 家天下,就是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即所谓帝王把国家当作自家的私有财产,世代相传。家天下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这个时期,夏王朝统治者启把天下的土地和臣民都当成自家的私有财产了。 家天下的产生,终结了以禅让制为代表的"公天下"制度。这个制度在中国一直延续了四千多年后,直到1912年,随着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才被彻底废除、 家天下制度正式寿终正寝。